发布时间:2023-08-04 17:18: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跟踪审计的合理化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首先,核查预算执行和决算编制情况,将财政拨款情况与决算表进行比对,看其是否将预算收入全部填入决算报表,是否存在漏报、瞒报;将预算表与实际支出数对比,看其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将决算表与实际支出数对比,看其是否按照真实业务发生数填列,是否填报完整,有无虚列支出转移财政资金等弄虚作假问题。
其次,核查零余额账户资金收支情况,看其财政拨款是否全部上账,资金支出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零余额账户向本单位实有账户转款情况,核实转入实有账户的款项是否支出或沉淀在实有账户未动用,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
再次,核查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其他财政收入一般为部门拨入乡镇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是否按照资金使用方案或资金管理办法开展项目,合理支出,是否存在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问题。
第四,核查结余结转情况。乡镇专项资金较多,结余结转数额较大,区分情况,看其结余结转资金是否为长期结余资金。长期结余资金如有相关规定按相关规定执行,如没有明确规定,统一收归财政统筹使用。
第五,核查债权债务情况。看其往来款项是否及时清理,是否存在长期挂账,是否存在隐性债务,是否存在拖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账款情况。查看债权债务形成时间、形成原因,期间是否存在违规违纪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清理。
第六,关注乡镇各项业务是否涉及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内容,如果存在,则要进行跟踪,查清查透,有问题反应问题,无问题要将事实描述清楚,形成专报。
第七,关注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看其是否整改到位,如未进行整改或未整改到位,在报告中如实进行反映,明确责任主体,分析原因,督促其限期整改到位,如因为负责整改的人员未履行职责,则要追究其渎职责任。
关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校 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项目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定位和职能问题。根据实践经验,分析了工程项目的立项和设计、招投标和合同签订、施工过程等关键环节跟踪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最后为跟踪审计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引言
从上个世纪末至今,高等学校的扩张导致各学校新校区建设大规模展开,数以亿计的资金被投入到各项百年工程中。虽然教育部早在1997年就制定了《教育系统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但主要形式仅局限于以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为主的事后审计。2001年之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才最初在江苏省南京等市试行,再逐步推广至全国各地。
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实务中被称为“全过程造价控制”,涉及从投资意向到投资终结的全过程,所以这种审计形式对改善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明显的效果。从概念上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完全掌控工程造价的能力,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对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定位和职能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文件中强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所以这里所讲的跟踪审计本质上是一种内部审计。在国内高等学校中,内部审计职能重在监督,特别是在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情况下,对很多经济活动具有否决权,这是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的最大障碍。这种审计理念会使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关系很不正常,从而忽视了服务目的。跟踪审计既然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职能则是提供咨询,为决策提供支持,但不应参与决策。跟踪审计应通过对项目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的检查,评价资源的利用程度,化解管理风险,改善管理环境,以帮助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为目标,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不良后果,从而直接提高被审计项目的效益性。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与设计环节的缺失
建设工程项目大体分为策划和立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和合同签订、工程实施、竣工验收和总结评价几个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都应参与其中,针对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提出合理化建议。但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高校内部的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大多从签订合同阶段开始至工程竣工结算结束,并没有参与项目立项和设计环节,而这两个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占70%以上。这无形中将全过程跟踪审计降格为对项目立项和设计的事后审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跟踪审计职能理解的不充分。
公办高校的重大建设工程立项往往受政策、教育主管部门、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影响,审计参与空间受限,但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审计环节不可缺失。设计审核的重点在于根据项目的功能要求及生命周期,与类似工程项目相比较,测算指标是否在投资控制范围内。同时,对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合理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主要建设材料是否有可满足使用要求但价格更低的替代品;各类管道的走向是否合理,以缩短管道的总长度;精装修的标准是否可以降低;关键性设计的施工难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等。笔者在实践中就遇到问题在设计审查时没有提出而导致损失的例子:某高校教学楼的标志性外观设计为一组倾斜的砼柱,体积庞大。在施工过程中受限于施工队伍的技术条件,其中的关键部分无法浇注完成,最后只能由设计方变更设计方案,给校方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延误了工期。
三、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投标形式是目前高等学校选定建设工程施工方的主要形式。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招投标主要分为市场公开招标和单位内部招标。市场公开招标一般由专业的事务所或政府招标办和组织实施,由相关方面的专家参与评标过程,比较能保证真实、合法、合规性。所以审计应重点关注单位内部组织的招投标。
高等学校虽然知识资源丰富,不乏工程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并且职能部门制订了相关的内部规章制度,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实践经验不足,尤其是市场经验。市场中能满足建设需求的企业以及它们的竞争关系;材料和设备的生产标准,合理价格;特定企业经营模式和资金流动情况等等。招标组织者和评委如果没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就很难把握这些问题。其次,高校内部大多是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纪检审部门人员虽全程参与招标过程,但会忽略审计职能的发挥,监督最终都会流于形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应聘请经验丰富的外部审计人员实施招投标审计。在招标准备阶段重点审查招标形式的确定,是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还是单一来源采购;审查标段的划分、工程量清单和预算造价的编审是否合理。在评标阶段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的真实性;审查设备、材料单价的合理性和规格是否明确并符合标书要求;评价投标方要求的付款方式是否合理和对建设单位资金周转的影响;评价不平衡报价中个别单价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
2、合同是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的重要依据。订立清楚明晰的合同条款,对于规避风险,促进项目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对自行招标的项目往往由内部人员撰写合同。针对此类情况,审计应重点关注合同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应该采用总价合同、单价合同还是成本加酬金的合同形式;审查各专业的施工范围是否明确界定;审查合同中是否有变更处理的相关条款;审查付款方式是否和投标文件一致;审查是否明确了结算办理的时间和资料的完整,以提高竣工结算审计的时效性。针对施工放结算编制的高估冒算问题,合同中最好能约定在不同审减率下,审计费用由施工方支付的比例,这样可以促使施工方按规范报送结算。
四、项目施工阶段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是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是常驻现场,但在实践中受限于人力成本,外聘审计人员要么不能常驻现场,要么是常驻现场的不能满足不同专业需求。因此跟踪审计的委托合同中应明确要求审计人员常驻现场,或根据工程要求约定进驻现场的时间或频率,如一周几天,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何时进场等。
2、施工方往往采取低价中标,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变更增加工程量来赚取超额利润,所以施工阶段审计的重点是工程变更及签证的审核。该阶段审计除了关注变更的必要性,变更签证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变更是否真实发生外,还应关注因某项变更引起的其他变更,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连锁反应,控制难度较大。在实践中,有的高校会聘请专业教师作为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负责人。专业教师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更应投入较大精力,充分利用自始至终参与工程项目的经验优势,为变更提供合理化建议。
3、工程竣工验收后即进入结算审计阶段。该阶段除了关注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外,审计人员还应保持独立性原则,客观、真实的完成审计。跟踪审计人员虽是建设单位委托,在审计过程中多为业主考虑也是常情,但如果违背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会为后续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就遇到一例:大型工程结算编制很难做到无一遗漏,项目经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是通盘考虑,一般只要达到利润目标就行。跟踪审计人员在结算审核时只顾核减,该增加的没有核增,项目经理也签字认可了审定单。在建设单位聘请另一家事务所复核时继续核减,就出现了扯皮现象。
五、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是实施周期长、任务重、涉及面广、审计成本高昂。审计人员长期与施工方、校内工程管理人员接触,如果约束不足,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审计目的难以实现。在实践中,多数政府文件规定跟踪审计费用以建安工程造价为基数乘以一定比率收取,这就造成审计越卖力,审计费越少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灵活变更收费方式,采取审减额越多,控制越有效,审计收费越高的形式,这样能激励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引入复核机制,在跟踪审计结束后,聘请另一家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复审,约定以复审的核减率为标准,结算跟踪审计费用。
六、 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务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会产生更多问题。只有及时关注这些问题,并合理解决,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才能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伟, 刘晓芳, 杨柳.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0,(05)
[2] 容仕坚.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与难点[J]. 科技资讯. 2010,(19)
工程采用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速度为80km/h的全立交、全封闭、全部控制出入口的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设计,兼顾城市桥梁功能,其中江中桥梁增设慢行系统,桥面宽度不计布索区已达到38.0m,主桥桥宽40.4m。本项目总投资约26.02亿元。之江大桥主桥为空间双索面拱形塔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16+246+116=478m,为主体采用全钢结构的双塔斜拉桥,塔高90.5m。江中东侧非通航孔采用60+11×86+60=1066m13孔一联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
之江大桥工程跟踪审计方式
为加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杜绝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规范交通基建程序,确保交通建设资金安全完整,节约工程投资,促进交通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江省审计厅依据国家有关建设审计法律法规,制定并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行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速公路等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管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强化跟踪审计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监督、咨询、管理作用。
之江大桥工程作为被列入首批跟踪审计项目名单的省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在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创新思路,梳理跟踪审计内容,正确定位审计职责,研究跟踪审计工作方法,将跟踪审计与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跟踪审计效果,促进了建设单位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防范工程和财务管理风险,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之江大桥跟踪审计内容
之江大桥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内容,主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内容:
一是前置跟踪审计介入点,结合项目建设特点,从源头上加强审计监管,及时发现建设单位在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规范、整改。
二是严格审查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招投标、设计变更、合同管理等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工程管理。
三是严格工程计量结算支付审核,比对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工程量等,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工程投资。
四是严查工程违规转(分)包等扰乱建设市场行为,防止建设资金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规问题发生,确保建设资金筹集、使用的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五是统筹组织安排建设期间委托跟踪审计与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的协调关系,强化工程实施阶段过程的跟踪审计,尽可能将审计问题整改在工程实施阶段,避免过程审计与最终竣工审计的意见不一,及时体现审计成果。
2之江大桥跟踪审计方法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要求,强化建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工程投资,控制工程造价,之江大桥工程在工程前期及实施期间,采取一系列的工作思路与方法,全面做好配合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
(1)委托具有丰富跟踪审计经验的专业化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在省交通运输厅、省审计厅的业务指导下,委托委托具有丰富跟踪审计经验和资质的专业化社会审计中介机构,通过委托审计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正确定位跟踪审计的职责,保证审计机构作为第三方跟踪审计的独立性。
(2)跟踪审计单位提前介入,派驻工程现场审计小组自工程技术前期始,跟踪审计单位便参与项目的各阶段工作推进,派驻工程现场审计小组,保持派驻现场审计人员的稳定,及时全面掌握了解工程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特别是在方案比选、招标文件编制、图纸清单核算、计量条款设置、工程造价控制等方面,提前参与其中,及时发现、整改存在的问题,从工程源头降低工程建设与投资的风险。
(3)成立跟踪审计联合工作小组跟踪审计单位开展各项跟踪审计工作需得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全力配合与支持,同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也需加强与跟踪审计单位的沟通联系。在彼此需求下,成立跟踪审计联合工作小组,对于提高工程跟踪审计效率,提前发现、解决跟踪审计过程中的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联合工作小组由建设单位牵头,跟踪审计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有关领导及造价部门负责人组成,保持小组成员的稳定与连贯性,保证审计效果。
(4)建立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注重过程跟踪审计控制跟踪审计一般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从审计效果看,事前、事中的审计效果最为有效。因此之江大桥工程尤为注重事前、事中的跟踪审计配合。通过建立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与定期的组织联合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审计联系联席会议,对重大、疑难、复杂的审计问题进行集中会审,充分征求各方意见与建议,将原来的事后对接,改为事前、事中的过程衔接,在过程中解决了审计问题,确保了问题解决的及时性、公正性,促进了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
3跟踪审计成效
项目自2009年动工建设便全面推行跟踪审计制度以来,通过近3年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很好的发挥了审计的监督、咨询、管理作用,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审计意见,控制了工程投资,有效获得了变更信息,降低了工程投资与建设风险。
如招标文件编制中,通过邀请跟踪审计单位事先对招标文件有关条款的咨询,及时指出条款设置的不妥之处,提出建议修改意见,以便更好的指导招标工作,为后续工程计量与审计定下基础。另如对工程变更审核中,采取事先变更控制,邀请审计单位实时对工程现场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工程实际进展及变更情况,分析工程变更原因,提出工程变更处理方法与建议,而后为业主、监理决定工程变更提出第三方参考建议,避免了工程变更的随意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通过采取跟踪审计已累提出合理化建议数十项,减少不必要的变更费用近百万元,提高了工程变更的经济性与实用性。
结语
近年来,我们在市内审协会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院党委的中心工作,以“管理+效益”为主题,大胆创新、主动转型,初步建立了“堵、纠、促”三位一体的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机制,审计项目、审计成果和审计质量等指标均列文登市内审系统前茅。仅三年来共完成审计项目35个,提出合理化建议76条,促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22项,核减工程投资1200多万元,促进增收节支2112万元,避免损失浪费1243万元。审计科自建立以来连年被评为“市内审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省内部审计师协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和创新经验的内审机构”。
一、坚持“三突出”,选准着力点深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院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政府管理,财政供养,变为了今天的政府宏观指导,自主经营的市场化管理模式。为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切实提升监督效能,我们内审人员通过反复学习和深刻思索,决定把工作定位在以管理和效益为核心,以事前和事中审计为重点的思路上来,突破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和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在推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促进经营管理,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潜能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以“堵漏洞、纠违纪、促决策”为目标,把单位的内部控制从整体上划分为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行为和内部控制决策三大块,因“块”制宜地确定工作着力点。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突出在“堵”上下功夫,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医院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权责明晰、纪律严明、完整连贯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此我们发挥职能优势,全面、深入地查找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建章立制,堵塞跑、冒、滴、漏。如在后勤物资和医疗器械采购审计中,我们按照采购顺序,对采购的申请、审批、采购、验证、入库和出库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发现后勤物资采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供应商选择不严格。由于负责采购和验证的人员把关不严,造成采购物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参次不齐和性价比低的问题,其中被褥等物品竟然发现了部分黑心棉现象。二是物资管理不到位。有的物资因未指定专人管理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冒领、损毁甚至被盗等问题时有发生。医疗器械采购发现的问题有:采购计划不合理。总务科没有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和库存平衡制订计划,致使库存过量,不仅占压了大量资金,而且部分积压严重的医疗器械因更新换代被淘汰浪费。违反规定选择供应商,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采取多级供应商供货的手段将亲属设为供应商,极大地损害了医院的利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剖析根源,先后查找出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失控点27个,提出整改建议19条。审计报告提交后,院领导采纳审计建议,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了撤换,同时修订完善有关制度11项,通过规范完善采购招标机制,医院当年节约采购资金470多万元,间接为患者减轻负担380余万元。三年来,我们先后查出内部控制制度失控点44个,提出合理化建议31条,促进建立健全有关制度22项,促进增收节支1442万元。
(二)内部控制行为审计突出在“纠”上做文章,及时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内部控制行为是内部控制运行的保证,在审计中,我们注重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关人员的不法行为,确保医院内部控制机制规范、有效地运行。近年来,医院为改善医疗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建设,包括新建病房大楼以及对原有三幢门诊和病房大楼的装修工程,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院领导要求基建科对施工质量严格把关,审计科对施工及结算情况负责监督。我们采取“提前介入,全程监督,后期跟踪”的方法,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审计。在工程筹建前期,提前研究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对使用材料、施工标准、结构布局等详细把握。在施工阶段,坚持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工程竣工后,全面搜集整理工程资料,狠抓结算审计,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如我们到工地测量时,发现有的工作量施工方和我方工作人员说法不一致。对此建议院领导临时建立了科室主任施工监督责任追究制度,设置了维修工程记事计时单,由审计科发给施工方,施工方将维修内容详细记录在记事单上,经科主任审签后方能交审计科复核结算。这项措施实行后,仅科主任把关就削减高估冒算额158万元。再如在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基础挖土签证审核中,发现上报单价达到60元/立方米,这样的单价运距应在十八公里以上。我们会同负责此项工作的基建科按照运土路线查找,结果发现施工单位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段,在共同确认的地点只卸过一次土,其它的都在别处,仅此一项就核减工程造价260多万元。三年来,我们先后制止和纠正内部控制违纪违规行为137人次,核减工程造价1200多万元,避免损失浪费1243万元,由于质量过硬,医院新病房大楼获得了省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泰山杯”奖。
(三)内部控制决策审计突出在“促”上动脑筋,积极向院领导建言献策。内部控制决策是内部控制成功的关键,事实证明,领导的科学决策都是在对相关情况准确、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制订的。鉴于此,我们在内控审计中强化对审计成果的分析研究,为院领导当好参谋助手。整骨医院每年锅炉用煤数量较大,加上煤炭的及时供应是单位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因此多年来,院党委一直主张采用宽松的采购和结算方式。这个决策是否合理,有没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带着疑虑我们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调查。一是坚持每天都到锅炉房做实地监督用煤数量,历时半个月取得了较准确的日耗用量,并根据不同的季节做了持续性的调查,确定出不同季节的日耗用数量;二是对煤炭价格进行了多方面的市场调查,从不同渠道进行了广泛的询价,取得了真实可靠的市场价格;三是对采购的燃煤在进单位前现场过磅和检测。通过以上措施发现了煤炭从采购价格到质量、数量存在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向院领导提交了一份有理有据有可操作性建议的专题报告。院党委采纳建议对锅炉用煤实行改革,建立了4项内控制度。实施后年节约资金70多万元。2011我们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能影响,在今后一段时期钢材价格将出现大幅度上涨的趋势,结合新病房大楼建设需要大量钢材的实际,我们向院领导提出了提前囤积钢材的建议,院领导经慎重研究,采纳建议提前购买了3000多吨钢材,事实证明,此举为医院节约资金600多万元。三年来,我们提出的审计建议90%以上都进入了院党委的决策,对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搞好“三结合”,努力提升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水平
一是搞好内部控制审计与其他审计的结合。我们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是较高层次的审计,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内部控制审计的模式和路子也应有所区别。内审机构必须克服急功近利心理和盲目照搬的做法,要吃透上级有关部门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从本单位实际出发,选准切入点,大胆尝试,稳步推进,定期总结,不断深化。探索初期,因各方面条件不够成熟,难以开展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我们就以财务收支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等为依托,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拓展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从2003年起,我们在每一项常规审计中都适当融入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而且比例逐年加大,效果也越来越好,思路也越来越清,自2012年起开始进行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并初步建立了“堵、纠、促”三位一体的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机制。
1.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有三种:一是由监事会领导;二是隶属于董事会,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的工作;三是在总经理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内部审计职权看,内部审计接受企业高层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并根据要求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向企业高层管理报告有关审计情况,有利于促进改善内部治理,从而帮助高层管理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提高管理绩效,具有检查、调查取证权,参与决策权,建议权,采取强制措施,通报批评,处理处罚权等。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包括:(1)监督控制作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促使企业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2)评价、参谋作用。通过审计最终形成审计结论对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经营成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和公司内控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3)维护、增值作用。对内控系统各个节点进行检查评估,发现内控各个环节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依据。对企业重点职能部门、重大资金、重要经济事项等进行监督,检查经济活动是否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一致,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发现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可以及时地予以纠正、制止和查处,预防、减少风险损失,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从而帮助和促进企业实现目标,增加企业价值。(4)咨询服务作用。内部审计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和专业能力,为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协调等服务,从而不断丰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容。
2.施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2.1施工生产具有流动性、单件性,必须对项目跟踪审计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都要随建筑产品所在现场的不同在不同工地、不同地区的承包工程项目之间进行流动施工,或在同一工地不同单位工程之间进行移动施工。各建筑产品都有其特定的用途、结构及建筑要求,都需要单独设计,并按单件组织施工生产,在生产过程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使用,始终不可移动,具有一次性。这一特性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只有深入施工现场,随着工程项目的建设跟踪审计,才能充分发挥监督服务职能。
2.2施工生产周期长、消耗大,须注重期中审计与多类型审计
建筑产品一般综合性强、体积宠大、结构复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消耗大。需加大过程控制,从而决定审计工作方式不能仅停留在事后审计,而应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实施期中审计尤为重要。同时应该针对项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治理等不同类型审计调查。
2.3须以单位工程为对象,采用建造合同形式进行会计核算
施工企业在投标中标后所承建的工程项目要与建设单位签订建造合同,根据完工程度进行成本费用核算、收入确认,大多采用分期结算工程价款,工程完工后通过竣工工程点交、验收方式交付给建造合同甲方验收使用,并与甲方办理工程价款清算。建造合同根据实际成本费用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认完工进度,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成本费用。
2.4关注分包经营风险
不少施工项目规模大,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难以由一个施工企业单独完成,很多工程项目需要由一个施工企业总承包后,再分包给其他施工企业共同完成,使其施工生产既有总体性又有高度的协作性。为了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要求,施工企业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施工队伍,同时增加了对合作商、协作商、引进劳务队伍的管理。因此关注分包经营风险。
3.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3.1正确运用内部审计依据
内部审计依据是衡量和评价内部审计对象的合法、合规、合理性及有效性,据以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客观标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以与审计项目及审计目标密切相关的、适用的、具有正式书面文件形式的法律、法规、决议等为审计依据,全方位、辩证地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及问题实质,形成正确、可靠的审计结论和建议。
3.2坚持审计程序,做到有条不紊
主要抓好审计立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查处、问题整改落实等各关键环节,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的增多,审计机构要按照重要性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管理层和群众高度观注的项目进行审计立项。都必须以事实作依据,不偏不倚,以提高其可信性;反映的数字必须是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相关资料并经核实无误,以保证其真实性;处理意见引用的法律、法规必须准确无误,以维护其严肃性;文字表述要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言简意赅,以体现其艺术性;审计报告报批前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遵从其客观原因分析,以体现其灵活性。
3.3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是作为企业内部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及治理的重要手段而存在和发展的,其履行职责的范围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活动及其信息载体,审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审计内容综合运用审核、计算、函证、监盘、观察、询问、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以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同时面对审计力量薄弱和项目单位多、跨区域广的特点,要提高审计覆盖率,审计部门必须改变审计工作方式,要充分利用好计算机审计技术,大力开展远程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4把握审计重点,突出经济效益
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要求,审计工作重点从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两方面入手,在审计过程中除了关注相关法规遵守情况及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外,重点考察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机械设备利用效率、材料物资采购价款合理性、管服经费责任成本落实情况、资金运转情况、劳务协作队伍验工计价情况等成本效益情况,保证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实现增值服务功能。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这其中,国有资金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往往这类项目的资金投入规模都是巨大的,那么如何在这些大投入的工程项目上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是其中的关键。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对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供探讨。
一、工程概况
某综合办公中心工程,项目资金来源全部为国有资金,占地面积约410亩,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分两个标段,其中一标段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218米,地下两层,地上四十二层,二标段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高度约122米,地下两层,地上二十九层,工程涉及桩基、土建、钢构、水电、消防、暖通、智能化、装饰、市政、园林绿化等多个专业。
工程管理模式是建设单位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管理人员是以各部门抽调为主。为了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力量,建设单位聘请专业造价咨询机构担任投资监理,为项目建设指挥部提供全过程造价咨询和投资监督服务,并由建设单位审计部门负责管理。
二、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该项目是建设和使用单位合为一体的,并且建设资金全部是自有资金,因此不存在保值增值、还本付息等资金压力。正是因为如此,合理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就变得更为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建设单位在工程各个环节都加强了工程造价管理力度,采取多项有效措施。
1、招投标阶段
这个阶段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这个阶段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制招标文件和开、评标。一份严谨的招标文件和公平、合理的开、评标过程是找到一家实力强劲、信誉良好、报价合理的施工单位的必要条件。编制招标文件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托专业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并邀请设计、工程监理、投资监理、财务、法律等专家,从技术、造价、法律等各方面对招标文件推敲、修改,保证各项条款合法、合理、严谨。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时,建设单位采取同时委托招标和投资监理背靠背编制、面对面核对的方式,大大提高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正确率。开、评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派监察部门监督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违法、违规的舞弊行为,确保开、评标过程公平、合理。
2、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质量、进度、费用控制的重要依据,公平、合理的合同条款是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前,将咨询工程管理、法务、审计监理、财务等的意见,保证合同既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又与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要约和承诺保持一致,同时又适用于工程实际。其中与造价相关的条款的制定更是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公平合理地划分双方应承担的风险。比如对人工、主材等价格波动较大的工程要素设定合理的风险分摊比例,在保障业益的同时,兼顾承包人的权益。合同执行过程中,加强合同管理是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由投资监理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有效预防纠纷的发生,减少施工索赔。
3、施工阶段
在这一阶段建设单位借助投资监理的专业力量,建立工程造价预警机制和监督机制,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其中工程造价预警机制主要有三项措施:
(1)投标价格清标分析。在确定中标人并签订施工合同后,对承包人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进行分析,并与招标控制价进行对比,找出综合单价异常的分部分项工程予以重点关注,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对这部分工程实施变更,防止承包人利用不平衡报价等手段达到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目的。
(2)工程变更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主要分为三种:因弥补设计缺陷而产生的设计变更、业主调整使用功能而产生的变更、施工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其中后两者属于“可变可不变”的变更内容,要重点关注、严格控制。对于调整使用功能而产生的变更,建设单位以节约工程投资为宗旨,对调整的必要性进行技术性分析,同时估算变更产生的费用,进行经济性分析。对于施工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分析是否对工程质量、施工进程等有利,还是仅为了施工方节约施工成本或是增加利润。目前存在一种现象:施工方在对设计缺陷提出修改建议时,会夹杂部分所谓的“合理化”建议。比如在施工图纸会审时,施工方会对设计图纸中存在的设计缺陷提出修改建议,同时夹杂部分所谓的“合理化”建议,其实是对其投标报价中过分低价的项目要求变更,期望业主同意变更后能弥补损失或是获得更多的利润。对于这种现象,建设单位先组织设计、工程监理、投资监理进行技术性、经济性的论证,分析是否能提高业主的利益,而后根据论证结果决定是否实施变更。做到不必要的变更坚决不实施,必要的变更实施后确保经济实用。
(3)无价材料市场调研。对于工程中出现的无价材料,建设单位在施工方提出价格及品牌签证前,先进行市场调研或是利用投资监理的材料价格信息库,充分了解市场行情,避免在签证时被施工方牵着鼻子走。
工程造价监督机制主要有三项措施:
(1)工程款支付情况监督。由工程监理、投资监理对施工方申报的工程进度款进行多级复核,避免工程款超前支付。
(2)工程款专款专用情况监督。在合同中要求施工方设立工程款专用账户,由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实施监督,不定期检查施工方的工程款专款专用情况,避免工程资金被挪用。
(3)隐蔽工程等施工情况监督。对于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除了工程监理的日常巡查和质量验收外,投资监理还对部分重点部位的隐蔽工程随机抽查施工质量,有效地避免发生偷工减料等现象。
三、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资决策阶段
就目前而言,这一阶段的投资研究和论证工作还不够详细,决策不够慎重,这样给后续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应该紧紧围绕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决策要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论证。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以达到70%以上。目前的工程设计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超设计概算;二是设计质量不高、深度不够,使得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增多,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工程费用。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没有严格实行限额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工程造价和设计人员的联系不够,甚至脱节,设计时缺少对投资的分析比较;其二是缺少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对于优化设计没有激励措施,对于设计缺陷不用承担责任,从而影响了设计质量;其三合理的设计工期被严重压缩,设计工作往往是加班加点,各项审查程序不断简化,甚至于很多设计工作是“边施工边设计”。
3、施工阶段
在这一阶段,项目决策层和工程管理者对造价控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过分强调工程质量和进度,往往为了达到质量或进度目的而简单地牺牲造价,并不是积极地寻找质量、进度和造价的平衡点。
结束语
在对资金使用及其效益的审计过程中,发现有些问题需要及时地协调和解决,以达到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首先,发现有些已上报批复了的路段,尽管资金已争取下来,但由于受城市规划的影响,相关路段可能要调整或取消,造成这些路段迟迟难以开工,资金不能及时下拨。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乡村公路”承建与地方城市规划的工作是分割开来的,而不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规划,地方城市建设缺乏统筹管理。
这个问题该如何回避呢?笔者以为,政府在城市建设工作中,应加强各部门工作的协作性和整体规划性。交通部门在上报城郊的“乡村公路”之前,应先上报规划部门,以避免城建工作中一些项目的冲突;对于需要调整的路段要及时上报调整,积极将资金拨付到急需要建设的乡村公路上,而不是将资金迟迟滞留在账上,失去其原本意义。
其次,层层政府地方配套资金太少,无形当中造成最基层政府财政压力,且易造成一些潜在的隐患问题。
对于每个乡村公路项目,其资金筹集基本来源于五个方面:中央、省级、市级、区级、乡级政府,但在审计过程中,除了中央拨付的资金外,地方配套资金少之又少,省、市两级几乎没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区级财政只是象征性的配套微乎其微的资金,配套资金重任实际落在申报项目的最基层政府上。
其问题的根源在于未将配套资金比例具体划分到各级地方政府上,如此各级政府对此便是堂而皇之推到下级政府,最后以至将此压力完全落在实施建路的政府上。
我们知道,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为配合这些地方的基础建设,改善其各方面的环境,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加大这一地区的投资建设,本来是中央帮助地方一同扶持贫困地区建设,但由于地方配套资金没有具体划分,反而变成中央与贫困区的合力建设,而基层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将有限的资金用到了修路工程上,于是出现越筹集资金越穷的现象。基层政府又想建路又想少花钱,于是造成工程质量欠佳等一系列隐患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应“根据乡村公路实际使用性”来确定其实用的建设标准,而不是一脉的去套取哪级公路标准,这主要是因为乡村公路的使用度是与城郊公路的使用度有着一定的差异,相关部门应根据乡村公路实际情况和规模来确定其承建资金;根据核定的资金对各级政府要明确相应的资金配套比例,并将配套资金计划数落实到级级政府,哪级政府没有配套到位追究哪级责任,从而避免责任不清、互相推卸责任的问题,保证乡村公路承建工作如期如质得顺利开展。
公司治理,是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协调公司制度下公司内部不同利益相关之间的利益和行为等一系列法规制度的统称。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公司治理,应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为调整其利益、矛盾而派生出来的一种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来监督与制衡。从广义角度讲,公司治理是包含了法律、文化等方面的有关维护股东的权利,确保全体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的完善治理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而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曾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及《职责说明》中对内部审计界定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内部审计是为企业科学经营管理而产生的。内部审计起源于受托责任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即内部审计是经营管理实行分权制的产物,是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内部审计是捍卫企业内控体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
2.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能够保证所有者与经营者权力的制衡,是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曾强调:“在许多方面,内部审计是两种主要的治理活动:监督风险和确保控制有效的一线行动者,是公司治理中审计委员会的‘耳目’”。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健全的公司治理是促使内部审计有效运行,保证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内部审计又反作用于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中为管理层监督评价会计制度和其他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提供保证,成为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手段。李金华审计长曾指出“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不一样,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你所在的单位、部门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内部审计不仅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保护股东或企业的利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还能够完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使公司治理结构更趋合理。内部审计能够对公司治理行为的有效性起到质量上的保障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监督体系所无法替代的。
三、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职能作用
1.审计监督作用。在经营业务日趋复杂、管理层次多级化、生产经营地点分散的今天,内部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衡量、确定其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真实性,反映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等行为。为公司治理揭示与查处其内部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依法经营,为企业有效经营、防微杜渐、健康发展服务,从而促进经营决策科学化,经营管理规范化。
2.审计咨询作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的定义中提出内部审计是一种“咨询活动”,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其对企业情况熟悉,接触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再凭借其专门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企业的相关部门、经营管理者和其他业务人员服务,为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提供政策咨询,帮助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提供合理化建议,以及对重大经济决策和主要投资项目、生产项目等的实施进行论证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还可以开展一些包括顾问、建议、流程设计和培训等工作,为公司各管理层提供服务。
3.审计风险管理作用。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风险管理是企业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可以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找出主要的风险源,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并对风险采取相应对策和建议,并针对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设立风险控制点,对潜在的风险提出警示,使企业能及时规避风险,化解风险,防范舞弊,减少损失。
4.审计评价作用。首先,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内部授权、计划信贷、财务管理、资金组织、稽核监察、安全保卫、劳动用工和分配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可控风险。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还要加强对各单位经营动态的实时跟踪,加强与各单位的内部沟通,定期分析指标来锁定疑点、洞察异常现象。
5.审计维护作用。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定期进行财务控制检查,建立双向考核制度等方式,将监督寓于管理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评价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本部门、本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