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4 17:18: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第1篇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走出校门时就能顺利适应就业的能力。结合社会发展的现状,这样的做法是可行的,及时的,有效的。然而如何真正做到实处,让每个学生受益,适应社会的需求,是每个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断探讨进取的问题。本文就音乐表演学科进行分析,探究应用型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随着音乐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本科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我国在1990年代开始关注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多样化问题。随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保留原来的教学精华上寻求拓宽教学模式。在教学与人才培养目的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有不同的侧重点。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即能就业。让学生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掌握实际动脑、动手和主动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社会需求给应用型本科院校表演专业指明了方向

我们一直在努力思考,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音乐表演人才?如何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年学习中学到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尽快发挥自己的作用?首先要明确音乐表演与音乐学两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的区别,音乐学侧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音乐表演侧重表演能力的培养,走向社会后多就职于演出团体。

社会需求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离开了社会需求就会出现就业难现象。为贴近社会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任务很重,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并依据专业特点和实际,不断探索课程的设置,使学科建设与人才需求接轨。

明确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深厚的艺术修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造性的表演方法,是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

二、改革创新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模式,突出其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力

学生为主体指的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音乐表演专业基于自身的特点,教学更注重于实践,互动式地学习。教师应改变“指令性”的教学模式,以“指导性”为主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启发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音乐理论课的教学也要让学生多参与、多提问,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即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教授课本知识,更要教授获取知识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2、课程资源的再开发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各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坚持课程资源重理论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中,教师要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改进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形式,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本地音乐资源。在课程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可组织学生深入民间采风,收集一些民间音乐(如民歌、戏曲、曲艺、歌舞音乐、器乐曲及其综合性乐种等)进行学习和研究,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练习和教师指导、批改,以及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能力。《合唱指挥》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可分不同合唱形式,从合唱音准、声部协调等方面入手,让每个学生通过唱(感情体验的基础)、听,感受声部之间的层次感,在不断磨合中感受音乐的和声魅力,并且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指导排练等等。总之,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如何创新课程。

在教室上课的基础上应逐步实践性地走出课堂,在教师主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提问等知识交流,以创建活跃式的课堂,在户外课堂加强见习、调查、试讲、实践等教学环节,逐步从教师指令性学习变成指导性学习,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三、积极创建实践性教学艺术团,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突出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

1、从教室到舞台的转变过程中,能力学习的培养

培养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多方面的表演能力,锻炼学生自信、大胆的表演本领,真正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就必须让学生在舞台的实践中学习,感受。舞台的实践是培养音乐表演人才的必要教学环节。

学校或院系要积极创造有利环境和锻炼平台,建立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训基地,如合唱团、铜管乐团、舞蹈团、电声乐队、管弦乐队等实践性教学艺术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此外,学校还可以和演艺公司合作,让学生到演艺公司去,成为节目创作和节目表演的参与者。其次,舞台表演、舞美设计、灯光运用、节目策划、节目编排等实践活动,也是为学生日后能迅速适应工作所必须加强的。音乐表演专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的实践性要求。实践中学生能体会到社会的人才需求方向。在实践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所长,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学校也可和演出公司、演出团体达成协议,让学生参与节目创编与项目策划,最后拿来作为我们的课题,让节目成为学生的学习研究项目,让舞台成为学生的工作场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气息。

常言说得好,胆大才艺高,艺高就胆大。音乐学习的最终是要在舞台上展示学习结果,舞台的实践胜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经过舞台实践的锤炼,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水平演艺人才。

2、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

先生有句名言: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尚个性。强调学生学习中要注重艺术个性的培养,艺术作品中只要有了个性的存在就具有生命力。这也是先生美育思想中所强调的。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养成学生“健全人格”或者“完全人格”的目标。蔡先生还强调应“处处使学生学会自动”,不能老师教一点就学一点,不教就不学甚至不去想,要看各个人的个性,教师再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完善自己的长处。

例如现在技巧课的学习,大多院校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帮助学生,逐一地详细地教授学生,采取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因为音乐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做法,表面看来很是专业、精细,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偏面性的重技巧的思想,长期如此势必影响学生的发展。表演专业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存在。教师在教学中要秉承“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思想。抓好学生能动性,创建学习氛围,开拓学生的事业,培养想象力的构架。

四、音乐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从根本上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音乐表演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师更应具备这样的能力。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教师都趋于年轻化,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很强,也敢想敢做,勇于挑战,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可社会实践经历少,许多理论性的内容和实践相结合不够,导致在授课的过程中理论和实际联系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知识得不到很好的传播,对于迫切需要得到直接经验的学生来说,太缺乏说服力。

为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使教学、科研、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前提就得有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教师。教师要多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到行业中了解发展趋势的基本情况,熟悉用人标准和管理制度。实际操作,锻炼能力,做到自己首先是行业能手,才能够指导学生更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教师通过学习本专业在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创意、新方法等,结合行业的实际需求,管理目标,用人标准等,不断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需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总之,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为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耀华 王安国.科学性 音乐性 师范性 时代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特点[J] 音乐探索 . 2010(2)

2、 龚亚虹.论高校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J].音乐探索,2010(1)

3、 洪颖.关于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成功(教育),2010(3)

第2篇

关键词:趣味性;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游戏;实践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好动,而且自控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只有富有趣味性的事情,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索。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也应依据小学生这一特征,实施趣味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音乐,从而使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获得提高,并由此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

下面,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本论文课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体会和看法。

一、采用游戏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福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没错,游戏是人人都喜欢的,特别是年龄尚小、身心发展不成熟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就是“玩”,好玩、有趣的游戏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他们的眼球,牵引着他们的思维。因此,鉴于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身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我们,就应将音乐教材和游戏有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实现玩中学、学中玩,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对音乐的学习,而且也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良好趣味,从而变得爱学音乐、喜欢学音乐,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在动物园里》时,学生了解了各种动物的特征,并会表现之后,我们就可将班里学生进行分组,并拿出我们在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动物头饰卡片,如小猫、狮子、老牛、小狗、小鸡、老鼠、鸭子等,然后要求各个小组轮流到讲台上,戴上这些动物头饰,我们每说一种动物,头戴这一动物头饰的学生,则要立即模仿出这一动物的叫声,其他学生则对这一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模仿的最准确、最像的分数最高。最后,各个小组进行比较,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胜利的一组。这样,我通过引入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从而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重视音乐的实践性特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长期以来,音乐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唱,学生模仿。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上周而复始地进行,令很多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逐渐降低,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

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鉴于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明白,音乐教学不能始终运用以我们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还应重视音乐的实践性特征,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世界,使学生既能由此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还能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有效培养。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森林的故事》这一情景剧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歌曲,并对音乐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之后,我就和班里学生一起对与音乐歌曲画面相符的音乐类型进行研究、探讨,如描写森林美景的,配以安静舒缓的音乐;森林被破坏,动物惶恐时,配以高亢激昂的音乐;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时,配以欢乐跳跃的音乐。然后,让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情景剧的创编和表演,如小动物们在森林里无忧无虑地玩耍、动物家园被人类无情地破坏、少先队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动物重建了温馨美丽的家、在美丽的家园里小动物们尽情歌舞……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中进行模拟表演。这样,我便做到了重视音乐的实践性特征,让学生以自身为主体,进行了音乐创造,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一举多得。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的音乐学习情景

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集中到一体的优势,因此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音乐学习的交互环境,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为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创造便利条件。所以,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当摒弃以往陈旧的以黑板、粉笔、教科书为主的教学工具,将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恰当的时机,以合理的方式引用到音乐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音乐学习情景,使音乐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满腔热情地进入到歌曲的学习和表现中。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春天来了》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和本单元歌曲意境及歌词内容相符的美丽画面,如春雨沙沙地下、小草探出了头、花朵绽开了笑脸、柳树摇曳着枝条、蝴蝶蜜蜂丛间飞舞、小鸟满天飞舞……看着投影屏幕上映出来的美景,学生都显得十分兴奋,仿佛自己此刻就置身于美丽的春景中。这时,我再趁机进行各种和春天景色相关的歌曲教学,学生就能表现得入情入境,对于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也能达到一个新高度。由此可见,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音乐学习情景,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感知。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一定要注重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并大力搜索和总结各种符合学生兴趣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由衷地感受到学习音乐所带来的欢乐感和愉悦感,从而以兴趣盎然、兴致勃勃的心态进行音乐的学习,使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在我们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获得最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声乐演唱属于音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音乐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声乐演唱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师在实际声乐演唱教学过程中,担负着培养音乐人才以及师资力量的重要任务,教师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有效地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个人价值。

一、声乐演唱教学的基本内涵

声乐演唱是我国各大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科学的歌唱发声为指导,以音乐表演的需求为依据,通过长时间以及阶段式的长期训练,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准确的声音概念,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促使学生能够熟练的理解和处理一些不同类型的国内外声乐作品。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以及实践性。

首先,声乐演唱是一门专业技能比较强的艺术学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唱者,必须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才能够掌握一种有效的发声习惯以及掌握相应的演唱规律,也才能够在实际演唱中表达出个人思想情感。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的进行实际引导。

其次,声乐教学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体验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受教者,同时也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师所教学的内容是要靠学生的实际演唱表演来体现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声乐演唱的一些实际技巧,比如说声乐演唱中的胸腔共鸣以及头腔共鸣等技巧,是需要后天不断的练习才能获得的,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在专门训练中来获得。

再次,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再创造。音乐表演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歌曲的创造,另一部分是声乐演唱表演的创造,声乐演唱表演是对歌曲的第二次加工。通过第一部分的歌曲创造,可以促使第二部分的声乐演唱把符号、文字进行加工深化,再融入演唱者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分析。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培养,帮助学生把每一次声乐演唱,都当作是一次实际创造过程。

二、声乐演唱教学的具体策略

1、创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在实际声乐演唱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通过现代声乐设备的有效融入,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声乐演唱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能够亲自体验歌曲的艺术特征,体会到声乐演唱艺术的魅力,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实际演唱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多种手段以及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声乐演唱的知识。可以在实际训练中,使用录音以及录像和网络视频等,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实际情况有所掌握,也能够通过看名家演唱视频,来学会相应的演唱知识以及演唱经验,不仅可以实现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演唱方法。

2、建立多元化的音乐课程内容体系

目前各个高校的声乐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唱法、演唱形式以及曲目选择等。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声乐演唱也出现了新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实际声乐演唱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建立多元化的音乐课程内容体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具体来讲,声乐演唱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体系建立,在歌曲选择上要选择那些比较具有代表性、实际传唱度比较高,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因为这些歌曲一般旋律都比较朗朗上口,人们也经常听到,所以很受人们的喜爱。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借鉴一下传统戏曲演唱模式,很多戏曲演唱中的方法都是很科学的,比如说京剧演唱中的换气方法,以及对高音演唱的实际要求等,这些实际经验对于学生进行声乐演唱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声乐演唱的实际教学,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引起广大音乐教师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乐音课程教学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有效地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第4篇

由于音乐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是高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对于提高高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解决目前高师本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和改革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完善高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拟就“音乐教学论”课程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探讨音乐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基本思路。

一、与当前的音乐课程改革紧密结合

自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颁发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迅速发展,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到教材编写、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教学一定要与当前的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树立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思想。

第一,所使用的教材必须是近年来出版的,以《标准》所提出的音乐教育新理念、新思想为指导,贯彻、体现《标准》系统理论的教材。第二,教材的内容和所提供的信息应及时体现当前的音乐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和实际情况。第三,教学中应该把体现当前音乐课程改革的音乐教学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并结合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例如,这些年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比赛,比赛优胜者的录像所制作的DVD就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第四,组织学生分批到中学见习或观摩中学音乐课教学比赛。

二、与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理论等课程协同教学

1 使学生明确学习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的目的。笔者认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即学习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的目的究竟是当演员还是当教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许多学生总是把自己所谓的专业(声乐或器乐)放在第一位,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追求上舞台当音乐家的梦想。另一方面,一些技能技巧课的教师(特别是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教师)总是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标准和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学生,希望他们在专业方面有所成就。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结果是学生的专业程度既没有达到上舞台的水平,又不知道怎样把专业技能用于音乐教学,缺乏音乐教学能力。

2 把所学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的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理论等课程教学主要是从音乐本体来进行的,很少考虑学生在学习这些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理论之后,如何运用于中学的音乐教育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起来。例如,要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进行中学器乐教学实践,把一些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声乐作品给学生进行自弹自唱的课堂实践,等等。总之,就是要通过这种协同教学的形式教学生把学习的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综合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

三、增加“中学音乐教材教法”的内容

“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进行中学音乐教学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熟悉、研究中学音乐教材,学会如何使用教材,如何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营造教学。要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等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中学音乐教材每一单元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出现,以突出审美目标和情感目标,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还有知识技能目标,由于知识技能目标是以暗线的形式隐含在审美的过程中,所以很容易被忽略。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八年级《音乐》第三单元“梨园金曲”,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以鉴赏、实践的形式感受京剧独特的唱腔和神韵,培养学生对京剧和民族音乐的情感,还要在审美和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了解京剧的行当、行头、唱腔、板式、伴奏乐器等基本知识,并初步体验演唱京剧的基本方法。

笔者建议要让每一个学生以中学音乐教材为依据,自己设计一至三节音乐课,以教案的形式进行交流、点评,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把“中学音乐教材教法”作为一门音乐教育类课程单独开设。

四、增设预备实习内容

所谓预备实习是指在“音乐教学论”课程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方法的学习,组织学生分批、分散地到中学进行教学片段的实践。相对在课堂内面对自己的同学进行实践来说,由于预备实习面对的是中学生,所以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而且对于学生感受、体会中学的音乐教学实际,寻找中学音乐教师的感觉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提高预备实习的质量,建议教师让学生在校内课堂中进行教学实践之后再到中学进行实践,并且要对学生的预备实习准备工作进行指导。例如,指导学生撰写预备实习教案,选择生动、科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组织试讲,进行预备实习的自评、互评和他评工作等。

五、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

“音乐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传授音乐教育基础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笔者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等学校做访问学者时,在旁听的所有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发现,课堂上教师很少讲授理论,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每个小组都把各自的设计成果在课堂内展示,展示之后以自评、互评、他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投入,进步很快。

笔者认为,“音乐教学论”课程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把教学中所讲的理论与教学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要让学生在亲身的教学实践中来学习、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

1 “分解实践形式”。该形式就是让学生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这种形式可用于对某一教案中的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实践,也可在讲授不同内容的音乐教学方法时采用。

2 “微型实践形式”。所谓“微型实践”就是把一节课不同环节中内容重复的部分省略。例如,教唱歌曲环节只教唱一遍(省略后面的几遍),作品鉴赏时省略复听作品部分,这样既让学生较为完整地实践了一节课,又节约了时间。一般来说,“微型实践形式”需要20-35分钟时间。

3 “仿真实践形式”。该形式是让学生根据教案完整地上一节45分钟的课。课堂礼仪和教学过程完全模拟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求其他学生在音乐学习能力和回答问题等方面以中学生的角色参与。由于“仿真实践形式”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对实践者的素质要求高一些,建议让教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来采用。

第5篇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高校原有的课程设置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显然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于新一代的学生来说,强大的信息量和求知欲、表现欲使得他们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二)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对实践性的课程与活动没有专门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导致参与实践教学的老师受到的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

(三)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

很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缺乏舞台锻炼的机会,学校没有为他们积极建立、提供相对较为稳定、集中的实践场所,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始终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所以,高校音乐专业必须对艺术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建立一支有热情、有经验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他们建立起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多方拓展、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们创造各种社会实践机会。

二、高校艺术实践教学研究与实施方案

近年来,高校的实践教学普遍弱化,而艺术类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表演及创编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必须加强教学实践课程比重,积极提高实践教学方法的的改革。

(一)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下,对一些难度较大,但实用性不太强的理论课程进行一些必要的课时缩减,有意识地增加实践教学模块的建设。如舞蹈、管乐、民乐排练实践模块;建立系合唱队、学生剧团、演出管理机构等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而这些实践类模块的建设,应该在教学中形成常态保持下来。

(二)与校外相关单位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平台

为师生搭建技能锻炼和舞台实践的平台,与地方政府、厂矿企业、部队等多家单位建立关系,既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又提供给学生展现自身才能的机遇,同时也对音乐学专业人材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三)安排教师参与艺术实践教学,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安排教师参加实践教学,让教师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如以课题带动教学、在艺术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以及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都应是教师所必须接受和学习的。

(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把关和质量评价

毕业生主要教学任务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拟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指导教师,在毕业实习中结合个人的选题有针对性地实习,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素材和资料,使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

(五)完善艺术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将实践教学作为常态来抓,完善管理制度。作为课程种类,要有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对实践课程老师严格管理,使其明白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同等重要,不能让艺术实践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于学生而言,更要使其明白实践对于其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并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广阔空间以及脱颖而出的机会。

三、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质量评价模式探索

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改革模式,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更新与完善。艺术实践教学的改革,必定带来质量评价模式重新制定。对于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而言,评价学业的标准不再是单纯的作业、应试;而是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专业能力展现。比如专业水准的演出、毕业音乐会、创编作品汇演、参与社会性的演出活动以及相关论文及项目的发表及结题。在艺术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高校音乐专业应在逐步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推广,多角度探索艺术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并同时形成一整套的质量评价模式。

第6篇

【关键词】幼师 音乐 有效性

一、当前幼师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幼师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效率将很难得到保障。当前,在我国幼师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明显不足。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仍以保守的音乐理论知识授课为主,教学观念不够先进,忽略了音乐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氛围也因师生之间互动性的缺乏而了无生机,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2、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性

与一般文化课程相比,幼师音乐教学更关注于学生的演唱、弹奏等幼儿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教学内容分析,当前,我国幼师音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理论重于实践的现象,与幼师学生日后工作的关联性不强,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参与幼儿教育工作也缺乏实践操作性。

3、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通过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情况分析,幼师音乐教学资源配置仍然较低,在师资力量上,音乐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致使我国幼师音乐教师教学能力不高的因素,首先是一部分幼师专业音乐教师本身学历层次较低,在教学理论知识不扎实,教学能力不足情况下上岗教学,难以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其次,许多音乐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后,缺少自主学习与进修的热情,教学理念逐渐落后,教学方式与技巧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幼师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幼师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师生互动性

在幼师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关注良好学习氛围的建设,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实现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升。例如,在幼师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音乐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小组讨论,积极配合教师所提出问题进行相关探索与总结活动,使课堂学习氛围更浓厚。

2、丰富教学方法

音乐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幼师音乐教学的开展,就要是通过合理的发音方式,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生动表达。做为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声乐表达上的能力。通过对当前幼师学生生源质量、声音素质、以及教学目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幼师学生在音乐基础与专业能力上都与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作为音乐教师,在当前信息化与网络化速度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可以结合对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使学生通过眼、耳、口等五官体验,加深对音乐情感及内涵的感受,即丰富了音乐教学方法,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提升幼师音乐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进行钢琴弹奏《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教学中,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影片片段,让学生理解到这一首歌的产生背景,做为一首温馨、抒情的歌曲,其中包含了母亲的温情以及对母爱的渴望。因此在弹奏过程中,对这首歌的节奏与曲调进行调整,带领学生体会歌曲与情感的融合,感受到歌曲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3、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做为课堂的组织者与重要参与者,其丰富的音乐知识,深厚的音乐素养是幼师音乐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保障。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与教学育人的基本能力,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学习意识。如通过进修、参加艺术培训、自主学习提升等方式,对自身音乐能力与教学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做为学校,也要为音乐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帮助。如邀请专业音乐人士为音乐教师进行培训,鼓励音乐教师参与音乐讲座,加强与其它学校的音乐交流,实现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幼师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4、围绕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开展幼师音乐教学

幼师音乐教学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音乐理论知识课与技能技巧课两大板块。音乐理论知识课堂教学通常以学期考查方式为主,而技能技巧课程比较通用的方式为课堂教学结合课下练习。作为幼师音乐教学而言,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关注学生识谱能力、视奏同力、即兴创作以及表现能力等的培养,灌输学生专业性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幼师音乐教学中,也要关注幼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幼师音乐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向幼儿教学岗位,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发现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与静相结合,学与练相结合,讲与做相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音乐应用能力。

三、结语: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幼师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幼师音乐教学做为幼师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如何培养学习能力,在课堂参与过程中最大限度学习到专业技能,是当前幼师音乐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下,本文就对当前我国幼师音乐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粗见,希望为推动幼师音乐教育的不断前进提供参考,相信通过对幼师音乐教育的持续关注与探讨,我国幼师音乐教育将有一个更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宁.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师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J].考试周刊.2011,(69)

第7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新的课程改革给音乐课教学理念带来巨大的变化,对音乐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设计,应从以如下方面入手:

一、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是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而制定的学生应达到而且能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因此,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科学、规范、明确,并且能自接指导教学的活动。它的制定包含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测评的,而不是笼统、抽象、模棱两可的;(3)行为方式必须是灵活、多样、可操作的,而不是单调、乏味、缺少情感与活力的:(4)行为程度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最低底线,而不是个别尖子生才能达到的最高标准。

二、教学内容

谈到音乐教学内容,自然会联想到音乐教材。这里所指的教学内容是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呈现的一系列音乐材料进行组织加工,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的学习内容。

1、新课程音乐教学内容的特点:(1)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首先以单元结构代替课时结构;其次以人文结构代替知识结构。

2、音乐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把教学内容安排得丰富、有序、生动、合理,既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设计的重点。(1)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以规范的文本固定下来,把音乐作品、音乐知识、创造活动根据教材的呈现规律分类组合。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时安排、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重新对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分配与调整。有效的方法是将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的内容根据需要重新整合,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学生兴趣。(2)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以单元结构人文主题呈现的新课程教学内容给教师的教学工作留有充分的拓展空间,应做到“下有底,上无顶”。

三、教学过程

音乐教学过程特指达到音乐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各项活动总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应是为强调过程而采用的隐形的、简略的、开放的过程范式。呼唤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教育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身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学生接受能力、整体水平与基本素质,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及教室的设备、技术手段与教学环境等重新构建适应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方法的音乐教学过程。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横向结构。主要有感受与鉴赏:听觉感知、音乐想象、音乐要素、情绪情感、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等:表现: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识读乐谱等:创造:探索音响、制作简单乐器、模拟音响、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生活、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影视、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

2、纵向结构。起始阶段:组织教学、诱发兴趣、导入新课等;展开阶段:创设情境、唤起注意、探究发现、参与活动等:生成阶段:激感、互动交流;创造表现、感受体验、联想拓展、建构生成等;结束阶段:情感交流、迁移创造、教学反馈等。

四、教学方法

根据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信息来源及主要活动方式,对当前常用的教学方法归纳如下:(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3)语言性音乐教学法。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自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自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选择那些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方法应当有新的特点:重视情境的创设、重视体验、强调探究、关注合作、强调综合。

第8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参观感知;实习感知

根据当代教育研究成果归纳,将教学方法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根据师生活动方式的特点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第一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第二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第四类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包括欣赏法、博物馆参观法等);第五类以引导探索为主的方法(包括探索法、研究法等。《声乐表演》教学方法具有独特的专业特点,参考行知合一理论以及当代教育教学理论,主要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有:参观感知法、实习感知法等。

一、参观鉴赏感知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参观器乐音乐会、戏曲音乐会、歌曲音乐会、综合性质晚会等,对学生音乐视野的开阔、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音乐听觉、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了解乐音组织的结构与运动规律,掌握乐音传到的听觉系统,以及分辨音高、音强、音色等的听觉功能,分辨不同乐种的声音特征,包括与声乐升学共性与个性。这样就对音乐在表演艺术中如何调控声音的有机、和谐变化奠定了基础。从构筑音乐艺术的声音材料来看,它属于声乐范畴,是械厮邓属于音乐音响学或音乐声学。则更应该综合乐律学、乐器发声特点、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电视、戏曲等)混音特效等,帮助演员在声音表现能力上训练提升。

A:教学案例《音乐欣赏》

教学主题: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感受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情感态度;重视艺术歌曲的表现过程与方法;掌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知识与独特,观摩学习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技能。

教学内容:吴碧霞“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歌曲音乐会”鉴赏教学(现场聆听)。

A:《红楼梦》的故事背景。

B:词(曹雪芹)曲(赵季平)作者的创作背景。

C:歌曲旋律的特点:抒情性、旋律性、大量使用大付点音符、长音、连音、椅音。

D:歌曲词的特点:诗歌性。

E:吴碧霞的演唱特点:民族腔为主、声音甜美、高低音落差分明、一唱三叹、深情专注。

F:交响配乐的特点:民乐民族性、渲染性等。

教学设计与方法

A:故事导入、作品简介:讲授法(10分钟)

B:音乐欣赏:欣赏参观法(80分钟)

C:歌曲鉴赏:讲授法、问答法(20分钟)

D:学生讨论:讨论法(10分钟)

音乐欣赏对学生来讲,非常重要,通过具体的作品音乐会的观摩,了解作品背景、学习艺术家的表演手法、聆听乐队的渲染力等,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模仿能力,帮助学生在聆听中掌握较难掌握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

二、实习践行感知法

实习法又称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进行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实习与练习都是为了运用知识于实际,但实习的实践性、独立性、创作型更强,能使学生学到课本学不到的知识。

音乐表演是一个综合的表演形式,音乐表演艺术与心理学有着必然的直接联系,演奏演唱中乐器、嗓音表现、音高高低、顿挫、连续,节奏的力度......实际上音乐表演的外在生理表现,其实是内在心理情感的发挥。我们所谓的‘声情并茂’其实声指生理的外在表现,情势心理的内在速发......也可以说这是音乐表演的艺术辨证观。

B:教学案例:《音乐表演实习(声乐)》

(1)教学主题:声乐表演的舞台表现力

(2)教学目标:通过舞台表演的实习,熟悉舞台灯光音响设备、掌握舞台情感表现力、实地演出的声音掌控能力,以及表演的心理战术等。

(3)教学内容:感受不同场地演出的音乐表演实习

A:露天舞台演出场所的通俗歌曲表演

B:露天舞台演出场所的民美声表演

C:音乐厅(大礼堂)的通俗歌曲舞台表现力

D:音乐厅(大礼堂)的民美声舞台表现力

E:教室教学中声乐示范教学的表现力

教学设计与方法:

A:实习计划与方案设计,讲授法、讨论法(40分钟)

B:开展实地实习,教师演示法、学生实习练习法(四周)

C:实结,讨论法、论述法(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