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图书管理的现状

图书管理的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4 17:18: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图书管理的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图书管理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职业中专 图书管理 现代化 改革

一、我国职业中专图书管理的现状

图书管理是职业中专的重要工作,图书管理水平的好坏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职业中专图书都采用人工管理或是简单计算机管理,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职业中专普遍存在领导不够重视、生源不足、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部分学校图书馆的软硬件基础较差,有的图书馆还处在于半手工、半计算机管理的阶段,远远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

2、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化管理人才不足

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管理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瓶颈。从目前龙岩市职业中专图书管理人员组成来看,文史类人员多,理科及外语类人员少,尤其是图书管理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过少,具有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图书馆业务知识、精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短缺。

3、求知欲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

专业知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备条件。在不少职业中专,对于专业性、技术性人员,多安排于教学和研究部门,对图书馆人员业务技能要求相对较少,导致他们求知欲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难以适应图书馆向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人才培训制度不健全,员工继续教育工作得不到重视,部分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业务工作岗位难以为继。

二、推进职业中专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对策

图书资料既是教师教学、科研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研究的重要辅助内容。为充分发挥图书资源作用,必须解决好图书现代化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1、领导必须重视,管理理念要先进,加大资金投入

领导重视是关键。首先要强化思想认识,只有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才能把图书馆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一方面是硬件基础投入,如采购办公电脑、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另一方面是软件基础投入,一般可建立一套基于B/S(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

2、制定适合职业中专发展的文献采编方针、计划

采编计划是一定时间内工作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步骤、方法、任务,是图书馆文献采访的指南和依据。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应坚持实用性、系统性、思想性原则,将有限的经费用到最需要的方面。目前要重点解决职业中专图书馆藏书层次比较低,文献资源严重不足问题。一是根据现有的馆藏情况及本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采编计划。要根据专业需求对各类图书采购比例进行细化,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以实训类文献为重点,构建有实训特色的馆藏。二是对本校品牌学科和重点专业相关文献的采访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连续出版物、多卷书、丛书应强调内容与时间的连续性,包括光盘、对应的外文资料等。三是藏书要做到重点突出。受经费和条件限制,职业中专馆藏文献要做到少而精、特色鲜明。

3、为用户提供快捷、精品化的信息

网络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由于其资源的繁杂性给读者带来了筛选信息的繁琐。图书馆应适应网络环境下读者需求,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使之精品化、个性化、特色化。要注重书目情报服务的时效性,在更短的时间内为用户推荐最权威、最有用的信息,节约用户时间和精力。如依据经验为用户提供最接近其需求的各种信息资源,为用户排除垃圾信息的干扰;采用定制网页、发送电子邮件、专题信息等网络信息推送技术;为重点读者群体推送长期或定期的定向式、跟踪式的专题信息服务;针对读者的具体要求,采用智能软件和人工干预的做法,快速组织与定制专用信息,把有深度、有广度的针对性信息资源定期发送给读者;新书以读者开设的专业为单位进行网上推介、借还书服务、网上咨询服务等服务方法。把实体馆藏服务与虚拟馆藏服务模式相结合,这样既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又强化了图书馆馆员服务的能力。

4、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合理调整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

在配备图书馆工作人员时,要注重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合理性,根据图书馆人才队伍结构状况,既注重引进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又注重引进相关学科,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以适应图书馆工作需要。

5、深化图书馆内部改革,提高工作效率

应该立足馆情,以人为本,大胆实施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完善考核措施。实施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引进竞争机制,改革劳动人事制度。馆内人尽其才,公平竞争,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运用灵活激励管理方法,改革分配制度,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增强馆内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6、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员工培训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步,建立员工常态化、长效化培训制度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工作任务。

第2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 对策;挑战;创新

知识是隐藏在各类社会组织中无形的财富,特别是高校作为知识孕育、产生、培养和扩散的集散地。而其中高校的图书馆更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储存着大量的专业性质及非专业性质的书籍资料,是文化知识传播以及信息资源储藏的中心。图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有其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方便对于书籍的管理;另一方面,方便读者进行各类资料的查询,增加了书籍资料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加强图书管理工作建设,推进图书管理信息化。

1 加强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以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创新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随着现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完善和成熟,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各种文献资料的载体,读者不仅可以利用馆藏资源,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获取各种电子文献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优势。

1.2 高校图书馆还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

目前人才培养,着重于综合素质以及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培养。高校图书馆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书籍资料,而且通过开展爱国、科研、演讲等形式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锻炼各方面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创新,现代网络技术的成熟,人类逐步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完备,注重速度与准确性。而原有的高校图书管理模式的缺陷日渐显露出来。在信息化的时代,图书馆要想不被抛弃,就必须突破原有的模式,敢于创新,充分利用微电子、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积极参与开发信息资源,开创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时代。

2 图书管理信息化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

2.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

现代的科技手段为图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想要很快捷的查阅资料,就必须依赖于计算机。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可以将庞大的数据,以及复杂的数据结构系统化,建立起图书管理系统。将图书资料转化为信息资料。

2.2 原有的图书管理模式已不再能满足当下的阅读需求

长期以来,图书馆都是人工进行的,一般是通过目录或者物理介质传阅的方式提供给公众服务的。纸质图书通常摆放在图书馆的书架上。一方面,书本数量巨大,查阅困难,就算是按照图书分类方法按类划分摆放,如果想要在短时内找到,也不是易事;另一方面,图书数量有限,借阅者不能及时归还,别人便无法借阅,即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2.3 图书信息化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首先,借阅服务很快捷,信息技术运用到图书领域以后,只要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读者只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就可以快速、高效的浏览图书。其次,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将各类图书转化为信息资料传入电脑,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为人们提供详细的资料。最后,网络服务的快捷,满足了人们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查阅资料,这对于方便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3 高校图书管理现状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而图书是一个学校的一项重要资源,图书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教学评估的一项指标。目前来说,图书馆信息化还在初级阶段,各方面都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具体现状表现如下:

3.1 图书资源共享率低

我国的信息化图书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只是采集、编目、检索及流通方向上引用的通用系统。而且图书资源比较零散,不成系统。

3.2 图书管理信息化专业技能不高、缺乏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目前高校虽然都有自己的图书管理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维修。现在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往往是从事了多年的管理工作的老员工。对于新的招聘比例较小,因此很多员工都缺乏信息化相关的专业知识。

3.3 资金投入不足

图书管理系统必须采用计算机,而要实现其图书管理信息化,必须用相当大的数量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才能完成。高校领导没有认识到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或者客观条件的影响,导致目前高校信息化管理缺乏资金的支持。

3.4 图书馆只注重图书数量不重视质量

图书馆文献出版量逐年增长与学术文献出版质量的严重下降的矛盾,使高校图书馆面临如何提高馆藏资源建设的巨大困境。所以很多院校为了扩大图书规模,盲目扩大馆藏数量,忽视了图书质量。还有部分院校图书规模不大,馆藏资源分散,购买经费也严重不足,导致图书资源匮乏。

3.5 各院校信息化程度不均衡

目前很多高校已建有自己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并实施建设很多资源共享的网站,诸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这些网站的建立,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满足其阅读要求。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同、客观条件的影响等方面,使得目前仍有很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发展缓慢。而有些高校尽管已经建立了图书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系统不完善,应用的人少而起不到该有的作用。

3.6 信息资源缺乏安全性

信息数据的安全是当前数字化图书馆的关键所在。倘若由于网络问题而导致数据的丢失以及信息的泄漏等方面,这将对图书馆的建设造成严重伤害,而对于数据系统的侵入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目前各高校都忽视了对于数据库的安全保护,其相应的技术条件也不够完备。

图书管理要实现信息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过程总是曲折的。我们必须正视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4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4.1 对高校理念的冲击

信息化理念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只有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理念,才能促进信息化建设合理有序地发展。在高校对于信息化管理这一观念仍有许多落后陈旧的观念。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购买计算机和软件,只要花钱就可以解决。还有人认为,信息化是一蹴而就的,不需要持续的长久的建设,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的理念建设,提高各层次人群的信息化素养。

4.2 高校内各部门数字信息资源难以整合

目前,我国高校的数字信息资源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但是普遍存在着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集成设计现象,致使各个系统的集成度和互联性很差,数字资源比较分散。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把握机会,促进其快速实现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萌.高校信息化管理面对的挑战与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

[2]杨遵民.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8(1).

[3]徐菊香,黎明.新形势下的图书信息化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7).

第3篇

摘 要:图书馆是一个平等的、开放的、免费的公共服务场所,如何正视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好多种不安全因素,让广大读者高高兴兴来到图书馆,轻轻松松利用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快快乐乐离开图书馆。文章阐述了,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必要性、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安全、快乐的阅读场所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050-02

收稿日期:2012-01-11

作者简介:刘颖 (1970-),新宾满族自治县图书馆馆长。1 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现状

1.1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资等。图书馆确实不像生产企业那样随时面临着生存危机,不像卫生部门那样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机。但是火灾、偷窃、信息安全、建筑物、室内装饰等不安全因素时时存在。两年前清华大学图书馆链接省级以上图书馆网面统计表明,我国省级22所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未有提到图书馆重要位子,可以说尚未引起图书馆界领导的高度重视。许多图书馆对防火、防盗、信息安全、设备设施、物资、环境等制度都有(见表1),而对策少之又少。

1.2 读者素质不高

图书馆免费开放后,读者人数增加,图书馆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读者。 读者的层次不同,文化素质也会参差不齐,这会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造成一些困难。图书馆每天接待读者很多,读者层次参差不齐,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不敬长辈 、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寻衅闹事,还有部分读者进入图书馆后可能会不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大声喧哗、图书阅览后不及时放回原位、乱丢乱放等现象会较严重。这些问题将给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增加难度,图书馆是传播精神文明的场所,特别是免费开放后,会有个别素质较低的读者,做出种种不良行为,这些行为虽属个别人所为,但影响较坏,也给图书馆日常工作带来不安全因素。

1.3 领导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

我国有许多图书馆的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安全工作没有提到工作日程表。我国由正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数字化图书馆过渡,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着领导重视不足,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的现象。从图书馆的安全管理现状看,总有部分人认为图书馆是最安全的地方,领导对安全管理,只是有检查就马上布置、赶紧应付检查,检查完了事,而不是规范化的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抓表面现象,不抓主要问题,只解决“标”的问题,而解决不了“本”的实质,对安全管理总是有“侥幸”、“幸运”、“没有隐患”等心理。

2 图书馆安全管理的对策

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人们受终生教育的学校;是开放的、平等的、免费的,是人群居多的地方。因此,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图书馆界要对此课题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图书馆要有相关内容的应及预案,以便能指导广大读者特别是那些未成年的读者,在遇到实际情况时不慌乱。

2.1 提高认识,加大宣传

图书馆一定要打消过去安全工作一直由公安消防部门管理与已无关的想法。从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出台实行起,现在安全管理由各单位法人负责,在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过程中,首先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注意抓好典型,树好榜样,总结推广经验,扎扎实实,以事实教育人,改变那种一提安全管理是“公安消防部门的事”的旧观念,明确做好安全管理是图书馆每个人应负的责任。

2.2 明确责任,分工负责

在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过程中,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安全管理总体的要求,图书馆要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在建立制度过程中,要突出两点:一是体现责权一致的原则,即按照每个人的分工范围,确定安全管理责任,使权力和责任一致,安全与管理统一;二是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向从单位法人代表授权的负责人与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层层负责,人人心中有责任感,横向明确每个部门的安全责任。图书馆各部门须遵守馆内的安全管理制度。如不得私拉乱接电源,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拆修图书馆,各部门负责人应对安全工作切实负责,不仅上岗时要重视,而且下岗时必须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做到人离灯灭、关好门窗等,这样把分管者的安全责任用制度泾渭分明,才能防止那种“原则负责,具体不负责”现象的出现;才能杜绝安全管理有制度无对策的盲点和填空,才能杜绝“花架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2.3 针对读者特点,开展安全教育

由于图书馆未成年读者,是图书馆读者群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心理发展需求,必须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馆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对未成年读者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安全知识理解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图书馆要举办各种宣传、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如组织安全知识辅导、举办知识竞赛、参加安全模拟学习、编写安全警句、组织有奖征文等多种教育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各种参与和表达平台,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活动热情;鼓励他们把学到的安全知识在长辈和同学们中多宣传,从而使他们成为义务安全知识的宣传员。对成年、老年读者,图书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例如利用标语、宣传栏、服务提醒、专题讲座、 主题展览等, 既能强化读者社会公德意识,又能起到减少图书馆安全管理困难的作用。

2.4 实行全员安全目标管理

安全管理不仅是对广大读者,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工作者。除对读者进行宣传外,对馆员还要进行紧急疏散、建筑物防范等因素的训练,还要让馆员对图书馆不同岗位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认真研究,把研究内容明确到本职岗位中来,使馆员了解本职岗位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管理对策。根据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笔者认为,读者到图书馆后,馆员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滞纳金的收取,有人不理解,有时会发生不愉快;带小吃进阅览室、偷书时的教育;因好奇打开室内灭火器,开水房热水器的开关、水龙头不关、下雨天地面滑等等。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把图书馆日常安全内容(见表2)做一归纳。

2.5 加大政府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由于种种原因,图书馆系统中长期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尽管如此,由于其直接服务广大城乡居民,虽说作用很重要。但从各地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现状来看,仍然有很多政府相关部门和领导对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足。在馆舍建筑、维修等资金投入不足。因此,图书馆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图书馆免费开放后,这种不良局面应尽快得到改变,地方政府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大力支持图书馆建设,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改善图书馆基础设施条件,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学诗.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与机密保护\[J\].吉林大学学报,1984(4):19-22.

\[2\] 吴新年.数字图书馆技术之进展[J].图书与情报,2000 (2):62-68.

\[3\] 吴亚非,李新友,禄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王春东,杨宏,赵俊阁.信息安全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 黎平国,钟守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与相关对策的探讨\[J\].现代情报, 2005(9):73-77.

第4篇

    一 中国教材图书物流市场的现状

    目前的教材图书物流现状以自营物流为主体,多种物流方式并存。从教材图书产业的结构上来看,图书出版商、图书分销商、图书销售商这三者构成整体图书产业链。现阶段,其中每个环节中的物流形式都是多种并存的。如出版商环节中,随着近几年出版市场的逐渐扩大,各出版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都在整合资源,集中自身的优势,从专业化的角度来面对市场,特别是一些体制改革已经到位,经营机制较为灵活,或者说已经从教材图书出版专业化尝到甜头的出版商,正积极地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物流的外包活动中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自身的出版专业化能力,从而获得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从教材图书分销商环节来看,最具实力的是全国的新华书店系统,其次是邮政系统。全国的新华书店教材图书物流还是以自身的物流力量为主体的,也存在与其他物流企业的合作关系,如与铁路系统的合作以及与民营物流公司的合作,但也只仅限于图书运输这一环节,主要的环节还都是由自身完成的。

    邮政系统近年来也逐渐进入教材发行领域,它拥有雄厚的网络资源和物流优势,邮政发行网络已覆盖全国各个地市、县(市),局所网点、零售网点非常多,在县城及以下网点有绝对优势,且物流设施完全自有,具备现代物流的实力和经验;但从目前的物流整体配送情况而言,邮政系统相对民营物流公司也具有明显的劣势,那就是体质不灵活,机动性较差,直接影响配送环节的时效性。整体而言,教材发行的物流管理是以自营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等多种方式并存,这是与目前中国出版发行行业的体制,以及出版、发行产业向着集团化发展的现状紧密联系的。

    二 教材图书发行的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信息化程度低,标准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图书渠道建设。应在主管部门的推动下,从图书供应链上去建立图书物流的信息基础,建立图书标准化信息,加强供应链管理,努力提高环节间的资源共享。

    第二,市场条框分割的形式长期存在,不利于大物流、大资源的整合。通过图书市场进一步的体制改革,打破按照行政划分而形成的固有图书物流市场,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竞争、合作。

    第三,在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过程中,可明显感觉到,物流人才建设落后,缺乏专业化人才。通过高校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以及企业自身不断地培养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现代物流人才,充实到物流企业之中,发挥自身作用,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地方物流市场行业管理和规范化程度需要极大提高。目前进入物流市场的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质较差,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小型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对已专业化、标准化的大物流公司形成了很大的市场冲击,但各发货商发货货品的安全,以及对终端客户的服务质量都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仅靠物流市场自身已难以得到很好的规范,甚至不可能得到规范,所以政府介入物流市场的行业管理和规范已很有必要。

    三 物流的信息化技术对教材图书物流运转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教材图书物流也在经历着由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过程。首先,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物流供应链的周转速度。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减少了在传统储运模式下的人为差错情况,大大提高了物流信息的准确性。最后,信息技术的运用,合理地优化了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企业资源,为企业提高自身能力奠定了基础。

    信息技术是保证公司业务链条畅通的关键因素,如四川的新华文轩几年前在我国出版发行行业首家引进开发出世界先进的ERP、SAP信息处理系统,并在实际业务运行中不断完善,对圆满完成每季上亿册的教材发行任务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该系统将教材发行各相关环节进行了横向、纵向的信息集成,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教材发行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整合和畅通。

    四 教材图书发行的物流管理目标是实现物流合理化

    在教材图书物流环节,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有待开发,如何挖掘出这部分利润,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教材图书在物流环节上节约成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信息技术在整个环节上的运用,提高生产自动化,从而降低人工成本。但在目前中国处于人工成本相对较低的今天,这种降低成本方式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在信息化建设和自动化设备投入上,会占用大量的企业流动资金。(2)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断壮大,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达到一种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企业的单位成本。目前中国书业的集团化和地区化连锁建设,正是朝着这个路子去发展的。最后教材图书物流市场的合理化、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的合理化,都会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第5篇

论文摘要: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解决贫困生困难和发展图书馆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促进勤工助学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图书馆进馆阅读的人群不断壮大,进书量和借阅量飞速增长;同时,校区分散,馆舍面积扩大,服务时间延长,都加大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难度。现有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能及时跟上业务更新的速度,无法充分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因此让在校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自身需求和必然趋势。

1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意义

1.1 缓解贫困生生活困难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学校的各个部门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一定的薪酬,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协助完成学业,而图书馆是勤工助学工作的最佳场所之一。图书馆可以提供的岗位数目众多,工作要求耐心细致,环境安静,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贫困生减轻在学习和思想上的负担。

1.2 解决图书馆人员不足的状况

高校图书馆的书籍数量不断增加,读者人数不断增多,而图书馆在学校严格控制教辅人员编制的情况下,不仅没有相应增加工作人员,反而有些部门甚至出现了缺编情况。同时图书馆应自身发展需要,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需求,又在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和延长开馆时间,无形中造成了人员的短缺和馆员的工作压力加大,劳动强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合理有效地让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帮助图书馆完成图书采编,整理入库,数据库录入等工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图书馆人员不足的状况,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而且可以使馆员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的服务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

1.3 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图书馆和读者的良好互动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独生子女较多,参加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较少。在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的工作中,大学生可以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克服自身的不足,树立自信自立的信念,提高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事物的能力,缓解孤独感和交流障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图书馆也能在与勤工助学学生的交流中,了解现在大学生对对图书馆的图书需求和业务需求,从而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服务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达到图书馆与读者双赢的效果。

2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存在的几点问题

2.1 学生工作的随机性较强

一是由于学生勤工助学具有随机性,有时因为考试、补课或实习等情况需要请假,打乱了图书馆工作的正常秩序。二是学生流动性大,有些学生只做一两个月就不再干了,这就导致图书馆要不断招收新学生,不断地做岗前培训工作,加大了馆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管理,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些问题都增加了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难度。

2.2 学生工作意识不强

图书馆目前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大多局限于体力劳动,如图书分类整理等,缺少技术含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有些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在思想上存在偏差,认为勤工助学只是为了帮助解决自己的经济困难,不够珍惜工作机会,对待工作缺乏责任意识,甚至有时会发生错架、迟到早退、上班时间看书,把工作量堆积给下一位同学等不良现象,影响了本部门的服务质量,也很难有什么工作成绩。  2.3 图书馆对岗位管理要求不规范

目前,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岗位设置和学生招募具有临时性,缺乏经验,没有整体的规划。往往是哪个部门缺人就安排学生去做,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岗位设置缺乏管理和规范,很难取得实效。同时,有些馆员过于依赖勤工助学的学生,把工作全部让学生去做,自己在一旁从事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当甩手掌柜,给学生留下很不好的影响。

3 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思考

3.1 做好岗前培训,掌握岗位技能

图书馆招聘勤工助学学生,首先必须在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大学生自愿报名,经学院审核符合条件的学生,到图书馆面试,再由图书馆择优录用。被录用的学生必须都是关心图书馆工作,喜欢图书馆氛围的热心读者,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录取后,图书馆要做好岗前培训。由经验丰富的馆员负责培训学生,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图书馆文献管理知识,如图书分类法、图书编目方法、数据库录入等技能培训。二是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培训,让他们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观念。通过培训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馆员要注重言传身教,做到以身作则,和勤工助学学生共同努力做好每项工作,努力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2 规范管理,明确岗位职责

建立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学生馆员职责。各部门都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制订学生馆员管理细则,包括相应的工作任务、岗位责任和严明的纪律要求。并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学生,按照学生的不同学科来分配工作内容,不只是做图书入库,还要让他们参与信息技术的工作,使他们对工作内容更有兴趣。工作人员要对学生多做督促和指导,并定期对学生馆员进行考核,使勤工助学的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积极肯干,服从管理。严格考勤,准时到岗并在出勤表上签到,做好考勤记录。遵守工作纪律,做到不迟到早退,不消极怠工,不玩忽职守。

3.3 管理工作人性化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立“人性化”管理机制。勤工助学学生以贫困学生为主,他们往往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对人际关系较敏感。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关心和尊重勤工助学学生,培养一种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爱护、融洽和谐的氛围;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图书馆职工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身体力行才能真正感染学生,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到有关业务知识的同时,培养劳动观念、纪律观念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学生不是简单的劳动雇佣关系,在图书馆员心里,学生更是关爱的对象,要用春风化雨的方式给予他们指导与鼓励。通过爱心、耐心和细心,尊重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让他们把图书馆当成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成长。

4 结语

目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在图书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有目共睹,勤工助学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学生馆员的加入,推动图书馆工作达到一个更高水平。勤工助学发展还有很大空间,相信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中,勤工助学工作将形成特色,勤工助学队伍会形成规模,为图书馆的事业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亚军.对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2):33-35.

[2]张军.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探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4):93-94.

第6篇

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高校图书管理员具备一般教师职业幸福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自我实现的最好阐释。幸福的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意识并践行自己作为教师的使命,将幸福追求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体验作为教师的内在意义和欢乐,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拥有了幸福也就会拥有自我实现的动力,才会以最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活动中去,才会不断完善自己,产生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二)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是实现教育终极目的的有力保证。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活动,需要以人的幸福为其起点与最终归宿。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中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缺乏幸福感受的教师当然无法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育这一应然的追求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高校图书管理员职业幸福现状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相对于其他教师岗位工作而言,工作比较单调繁琐,重复性比较强。通过调查表明,大部分图书管理员对自己的职业缺少长远的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出现模糊的认识,大部分人感觉到图书管理工作社会认同低、工资待遇查、评职称难、工作累、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不满意,平常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没有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安于现状且创新性差等情况……以上诸多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身心健康和服务水平。

通过数据调查显示,只有24%的图书管理员认为在图书馆工作能(很、非常、略微)让人感受到心情愉快,24%的人感觉一般,62%的馆员认为图书管理员让人产生不了职业幸福感,甚至在工作中出现不舒适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不能不为高校管理部门所重视。

三、影响图书管理员职业幸福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地位认同低是高校图书管理员缺乏职业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图书馆、师资、实验室被认为现代大学的三个标志,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图书馆却成为教辅单位,也就是服务与教学单位,“教辅”两个字突出了图书馆知识一所学校的辅单位,它是为学生服务的、为教学人员服务的、为科研人员服务的。

(二)管理体制混乱是导致高校图书管理员缺乏职业幸福观的客观原因。很多用人单位缺乏一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招聘人才上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这样势必会影响淘汰一部分优秀的员工,造成了部分员工心理的不积极、不平衡。另外,完善的竞争、激励和人才培训制度的缺失,严重影响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人际关系混乱直接影响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幸福感。在社会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引导下,由于领导分配不公、奖惩不分明,且男女员工分配失衡等因素,在工作中如果还缺乏积极的引导,势必会出现各种复杂小团体,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际环境。如果再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必然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四、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员职业幸福感的举措

(一)在全社会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角色定位。宏观上来讲,全社会应该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积极纠正人们对高校图书管理员错误的认知,积极发挥图书管理员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职能,树立高校图书管理员的权威形象,并通过积极的措施引进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入职。作为高校图书管理员自身,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重新调整对自身职业的认知,提升自身工作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管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形象,立足本职岗位体会自身工作价值,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理想,增强职业幸福感,并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同不好的倦怠消极等心理作斗争。

(二)完善的晋升、评价、激励机制是增强管员职业幸福的关键因素。作为管理机构,应该制定完善的用人标准,多招聘一批德才兼备业务素质精通的教师入职,制定完善、公平 合理的用人机制,让员工真正感觉到以人为本的实惠。

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基层图书管理;现状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将信息化应用到了自己的生产生活中,满足了行业相关的需要。在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越来越丰富的人的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就需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基层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不受时间和地点以及空间的限制,大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普遍应用,成为了基层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化技术手段。

1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基层图书管理已经应用了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但是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仍然会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下面就信息化的管理平台,管理理念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1.1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还不完善

基层图书管理不像城市中的图书管理具有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基层的图书管理主要服务的是基层的群众,因此在进行图书管理的过程中,虽然也与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了较好的融合,但是由于相关的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知识能力,不足以建立专业的信息管理平台,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基层图书管理的发展。

1.2基层信息管理理念还不成形

虽然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带动了群众的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的根深蒂固,导致了虽然社会发展如此的快速,但是认得理念依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着就使得科学技术和基层中的管理理念出现了脱轨的现象,着将严重的影响到整个基层图书的管理工作。并且取法相应的信息管理理念,还将严重的影响到图书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将严重的影响到整个基层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1.3对电子图书的重视程度不足

信息化环境下的图书管理,已经一改传统的纸质的管理模式为电子方面的管理。大多数的纸质的图书都有了电子书的模式进行管理。但是在基层的图书管理中,却对图书的电子形式不是很重视,依旧以纸质的图书管理为主,这样的图书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现管理不当,或者丢失的现象,这样将严重的影响到基层图书管理的效果。

2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图书管理的发展

虽然现阶段在我国的信息化背景下的基层管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漏洞,但是较之传统的基层图书的管理模式却存在着很大的先进和发展性,下面就信息背景下基层图书管理的先进性和发展性进行分析。

2.1图书管理趋于智能化和高效化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写,图书馆分管理工作已近不再局限于对馆内的图书以及电子图书等的管理工作,也包括对于外在的数据的使用情况。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所有的数据都依托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将相关的文献和文献的内容都输入到电脑中,并且,当人们在进行图书的寻找的过程中,直接就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检索,大大的缩短了图书寻找的时间,加大了图书管理的有效性。这样的现代化的发展,大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于图书的需要,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能够充分的对相关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解,大大的增加了图书管理的高效性,因此,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图书管理的模式已经趋于了智能化和高效化。

2.2图书管理人员趋于专业化

传统的图书管理人员已经不足以满足现阶段信息化下的图书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相关的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够充分的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合理的利用。在传统的图书管理当中,图书管理员仅仅充当的是图书管理的身份。但是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的管理人员却并非如此,他们要充分的具备相关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够积极的为相关的基层群众提供图书信息管理方面的帮助,只有一这样才能够充分的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群众对于图书管理方面的需求,保证图书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下去。

2.3图书管理方式趋于电子化

在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现阶段无论是什么阶层的群众都已经将网上资料查询,信息搜索,文章阅读等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图书的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的进行相关的电子方面的创新。现阶段的图书管理已经存在了电子出版物、电子书等类型的电子方面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产生大大的加强了图书的信息功能,更加为群众提供的快捷的平台。另外,信息化下的图书管理,已经能够实现不同信息的共享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将大大的提高恶劣基层中图书管理的发展,是图书管理更加的趋向了自动化,同时也将促进基层信息化的发展。综上所述,在社会信息化大力发展的今天,不仅社会上各个的行业都应用到了现代的信息化进行管理,基层的图书馆的管理也应用到了信息化。在基层的图书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充分的激发群众的阅读的潜能,满足群众阅读的欲望,最终促进基层群众的精神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婷婷.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2):39.

[2]杨艳.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发展[J].考试周刊,2013(27):23-24.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图书管理 工作影响

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不仅复杂而且繁琐,导致图书馆的发展呈现落后和制约的状态,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其引入到图书管理中,促使图书在管理方面出现较大的变化,无论是在管理服务方面还是在管理人员方面,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可见,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而且深化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意义。

一、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着实提高了图书馆运营的意义,其对图书馆产生了不可取代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丰富图书馆的资源

传统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源比较单一,来源渠道有限,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不仅丰富了图书资源,而且开辟了图书资源的网络渠道,借助信息网络,扩充图书馆的图书内容,例如:传统的图书馆中基本是纸质的图书、资料,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保障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基础上,增加电子资源、影像资源以及各种类型的重要文献,坚实信息查阅的基础,进而为读者的创新思想提供环境[1]。可见:信息技术的使用,促使图书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得到很大的分配。

(二)优化图书管理的服务结构

服务优化是图书管理中的重要结构,传统图书管理并没有高质量的服务方式,但是信息技术的利用,提升了图书管理的服务质量[2]。其中图书馆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朝向移动性、熟悉性、虚拟性的方向发展,促使图书服务结构也呈现多样化的形式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图书管理的网络服务,例如:网络订阅、网络查询等,改善了传统服务模式,近几年出现与图书管理服务相关的电子设备,更是为读者建立了良好的服务环境,促使读者可通过不同类型的客户端享受同样的图书管理服务。

(三)密切管理员与读者的关系

传统图书管理中的管理员与读者之间大部分只是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基本不会出现其他交集,信息技术的参与,对图书管理产生影响,改变了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管理员在图书管理中不仅扮演协助者的身份,同时其在与读者的沟通中更是发挥推进和帮助的作用,信息技术促使图书管理信息化,同时资源也呈现信息化的状态,为保障读者适应现代图书馆,管理员需对读者进行意识上的引导,行为上的指导,保障读者可自行进行图书查询、借阅,因此,在管理员与读者之间信息化的交流中,促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最大效率的传递,密切了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四)促使图书管理员转型

图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介入,提升了图书管理员的地位,因此需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信息能力。例如:传统图书馆中的管理员,只需具备图书管理的能力即可,但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要求,管理员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其在为读者进行信息化服务的同时,保障自身掌握熟练信息技术,包括:网络图书查询、预定、归还等,在现代图书馆中,提升管理员的能力和技术,对管理员产生较大的影响,整体提高管理员的素质和技能。

二、信息技术为图书管理提供的机遇

图书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衍生出促进图书管理发展的机遇,提高了图书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3]。因此,提出图书管理的发展机遇,如下:

(一)促进全国图书馆交流

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促使全国图书馆处于同一个环境中,实现图书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将全国图书馆放置在统一的运行空间,不仅实现图书共享,而且可实现图书馆的大范围管理,面对社会巨大的市场竞争力,图书馆需利用信息技术寻求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保障图书馆之间可有机的融为一体,在融合的过程中体现独立,例如:多馆联动,是信息技术为图书管理提供的有效机遇,一方面可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可保障读者服务的便捷性。

(二)更新图书馆的设施

在信息技术的要求下,图书馆的管理设施也呈现信息化发展,例如:图书馆中引进图书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馆内的图书即可一目了然。图书的借阅情况,图书剩余量等信息,都可通过管理系统查询,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时效性,同时利用计算机协助操作,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能力,加快图书管理设备的更新速度,保障图书管理中可实现异地借阅、网上查询等功能。

三、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展望

目前,我国图书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发展的阶段,为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两点展望:第一,实现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全国普及,我国仍旧存在一部分读者未能熟练的使用信息化图书馆,依赖于传统图书馆,增加信息化图书馆的普及力度,保障其被更多的读者接受,不仅为读者提供方面,同时也可简化图书管理;第二,实现国内与国外图书馆的连接,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影响,仅限于国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对图书资料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加,在信息技术展望中,尽快实现国内外图书馆的连接。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不仅具备高效率的影响,而且其对图书管理提供了可观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图书管理的服务、管理方面,着实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图书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逐渐以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同时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创新思想,丰富了图书管理的途径,可见:信息技术提高了图书管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遵民.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陈友军.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6).

[3]金娟.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构想[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