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4 17:19: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低碳经济的起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企业内部管理 资金 成本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在内部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电力企业应该重视日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改革和深化,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于市场监管体制的不完善,目前宜宾供电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存在管理思想陈旧、管理方式不合理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管理者应该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实现企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理念,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只有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资金运营的安全性。
1、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电力企业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损失。经营者想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就要对企业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策略。同时,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经营理念的革新,以保证竞争优势。
2、保证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由于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企业的资金管理也呈现出相对复杂的状态。企业资金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命脉,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要重视企业资金的管理和利用,制定长远的资本运作计划,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心,企业应该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做好企业资金安全监管,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3、财务信息的完整
财务信息的完整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的运转效率。财务报表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运转和使用情况,清晰准确的财务报表是企业资金利用的依据,能够保证各方面资金的合理利用。相关部门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管理的优质和高效,同时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定期的收集、审核和汇总,保证财务报表的完整合理。财务信息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管理经营状况,企业要重视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保证自有资本和债权资本。
二、深化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意义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是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构建高质量的管理团队,提高企业的主体控制力,不断加强对企业资金和成本的管理。
首先,企业的内部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员工的利益和需求,加强对员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采用定期和不定期考核的方法,监督员工的日常工作。在绩效考核方面和实践运用中不仅局限于对员工工作状态的监督和鞭策,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量和绩效汇总,确定员工日常工作的能力边际。具体而言,就是让员工通过绩效考核了解其工作效果在企业中所处业务水平段位,让员工更加清楚自己的工作表现是否优良。企业绩效考核结果的具体执行则是对工作绩效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工作绩效差的员工给于惩罚,以此形成与之对应的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从而让绩效好的员工更加积极地工作,让绩效差的员工自觉反省和改善自己的工作状态,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提高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打造高质量的员工团队。
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相对比较复杂。在日常管理中要较多采纳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避免因为决策的独断性,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和发展。同时,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内部沟通,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要重视员工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企业的产权制度,促进企业产权和权责的明晰化,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制定清晰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章程,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合理科学。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日常管理中重视企业管理的人文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
企业员工是企业内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的管理。企业要重视日常管理的人文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多考虑员工的利益,才能保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促进企业的快速和长远发展。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员工的内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清晰的管理章程,通过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等,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确保企业日常管理的科学合理。
其次,企业的资金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负责人要重视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根据企业的日常资金运行情况,制定合理规范的章程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在企业资金的管理过程中,要规范企业的资金管理,保证充足的流动资金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建立健全的内部资金管理机制,使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合理规范,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有相关的记录和备案,避免资金问题的出现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重视对企业预算资金的管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企业定额的制定。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规范企业资金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资金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资金规划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关企业负责人应该重视资金管理机制的构建,保证资金运用的合理性,最大程度减少企业资金的浪费。
最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重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控制,有利于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员工的管理意识。对企业资金进行严格、明细化的管理,养成定时清算和核查的良好工作习惯。同时要完善资金监管机制,使企业资金管理更加合理有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工作任务进行严格的执行,制定合理的企业资金控制计划,将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从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健全的资金管理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前提,重视企业资金管理是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管理涉及到的范围很广,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分支,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相关负责人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监管体制的构建,同时重视对企业预算资金的管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市场定额,针对市场情况,对资金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资金应用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定时进行审查和统计,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
1、培养科学的管理理念
科学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相关负责人要重视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同时要关注市场动态。不断更新企业内部管理理念,将科学的管理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发展动态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质量。企业要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制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发现各部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要重视日常审计工作,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审计的合理科学,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进行。还要重视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发展的重要性,提升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3、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风险评估和市场竞争是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企业负责人要重视风险评估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更新管理理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在竞争中寻求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对电力企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从人文管理和资金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和重要性,突出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我国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而且有利于企业竞争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鸿:企业经济发展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意义[J].科技与企业,2014(20).
[2] 永桑:企业内部管理深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2(9).
[3] 刘娟:网络营销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水利,2015(2).
[4] 樊金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几点作用[J].学理论,2015(2).
[5] 阿英嘎:企业内部管理深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
[关键词]低碳经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23-05
本文以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首先,介绍了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发展目标,并与汽车产业相结合指出发展电动汽车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现状的分析,结合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剖析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其次,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详细分析了短期、中期、长期的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最后,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1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
1.1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油价上升以及能源消耗等问题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世界各国对节能减排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以及迎接低碳经济,构建新的能源产业结构的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其标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所领导的英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至20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到2050年彻底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目前,由英国政府引领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法国、日本等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2004年,欧盟宣布,批准8个欧盟成员国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计划,对这些成员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限制性的分配。同年,日本实施了“新产业长早战略”,将燃料电池等7个领域作为新产业发展重点,其目标是2010年燃料电池的市场规模达到1万亿日元。目前,虽然美国没有明确的制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但一直主张通过相关技术来解决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这与低碳经济的内涵是一致的。
1.2低碳经济的实质
低碳经济是一个在国际社会比较新的提法,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是实现循环经济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其实质是在各个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建立新的能源结构。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关键是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依靠政策措施来实施的一场能源革命,以求建立一种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总之,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新变革,它可以全方面的改造建立在能源消耗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建立新的能源结构,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消费将与“低碳”直接相关,这会导致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标准出现,如传统汽车产业逐步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传统的密集型企业将要面临产业转型的挑战。那些以节能减排和能源效率为主要技术领域的创新型公司将会脱颖而出,获得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2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2.1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当前全球面临着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的危机,这两大问题直接威胁着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汽车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人类解决这一危机的主要途径。在此形势下,世界各国的汽车制造商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新能源汽车。目前,在美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已经开发出一些商品化、量产化的电动汽车产品。在传统的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而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我国对电动汽车领域投资启动也相对较晚。具体技术方面也和世界汽车强国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短期难以达到商业化水平,电池产品的寿命、安全性等指标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用于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大规模的电动汽车设施建设尚未全面展开。比如充电站建设由于存在着投资规模大,经济回报率低等问题,使之降低了相关投资方的积极性,难以在短期实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价格较高,这也导致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未来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以及制造经验的积累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降低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现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普遍采取补贴的方式以激发购车者欲望,而中国针对消费者的补贴计划还未正式出台。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电动汽车的研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与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并没有传统汽车产业那么大。一些企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生产出了电动汽车,只是没有规模化生产。因此,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要抓住这一机遇,争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2.2电动汽车分类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传统内燃机汽车与电动汽车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了电动汽车低排放的优点,又发挥了石油燃料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汽车生产商的高度重视。混合动力汽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燃油经济性,一般比传统汽车节约燃油30%~50%,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同等条件下可以节约电能70%~90%。一次持续行驶可达700~1000千米。目前,随着混合动力汽车的成功研发生产,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的主要汽车厂商纷纷加入到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生产中,部分车型已经实现了商业量产化。但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其中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推出3年有余,但销量却没有突破4000辆。
(2)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以电源为动力,采用完全可充电式电池驱动。由于不采用任何燃料作为驱动来源,纯电动汽车不会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几乎可以达到零排放的标准。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逐步成熟,在美、日、欧等国家得到商业化的推广与应用,主要运用在公共交通运输系
统。但由于技术和成本上的问题,纯电动汽车目前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电池储存容量太小,电池使用寿命较短,使用成本较高。北京奥运会期间,由50辆纯电动客车组成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锂离子无障碍电动客车车队在奥运中心区顺利运营,累计运行12万千米,载客14万人。目前在我国,轻型电动汽车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交通管理部门无法上牌,可以说纯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发展形势仍不明朗。
(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通过电池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无污染、能量转化效率高等优点。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世界上已生产出燃料电池汽车的汽车企业有20余家,一些有实力的厂商如通用、丰田等公司在燃料电池汽车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北京奥运会期间,由上海大众制造的20辆帕萨特领驭氢燃料电池轿车作为公务车在奥运中心区投入示范运行,成功完成了运送任务。
3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环境分析
3.1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必要性
进入WTO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从2003年开始,汽车年销量从440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1800多万辆,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增长,未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加快了温室效应,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面对我国国内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压力,过度发展传统汽车工业,不仅会面临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也会对我国环境保护带来威胁,同时也不符合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目标。因此,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以降低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是我国汽车产业在今后必须面对的挑战,中国发展电力汽车技术并加快其产业化是完全必要的。面对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要承担重要的节能减排任务,通过技术创新以提高新能源和替代燃料的使用率,逐步降低对传统石油等能源的依赖。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节能减排,企业逐步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资本投入,目前已经在部分电动汽车技术开发领域取得了进展。
3.2电动汽车市场集中度
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主要分成两类,即高速电动汽车和低速电动汽车。比亚迪生产的F3DM混合动力车是高速型电动汽车。此外,一些小型汽车企业生产的电动巴士、观光巴士、场馆用电动车是低速电动车。电动汽车的制造工艺相比传统汽车来讲比较简单,易于制造,因此在我国山东某些城市存在不少山寨电动汽车厂商。这些厂商所生产的低速电动车虽然制造工艺简单,质量无法达到统一标准,但由于其价格低廉,地方政府又不禁止电动车上路,所以在这些地方山寨低速电动车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目前满足国家《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企业为100家左右,全部为高速电动汽车。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速电动汽车的销售量非常低。如比亚迪F3DM电动汽车由于其售价高,充电难等问题,2010年目标销量仅为1000辆,而截至2010年中,比亚迪电动汽车销量不足500辆。其他企业生产的高速电动车大多为参观展示所用,并没有大规模的量产和销售。相比之下,低速电动车则有一定的市场集中度,在一些二线城市低速电动汽车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3.3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
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明显落后,市场需求还处于萌芽阶段。截至2010年9月底,日本丰田公司的普锐斯混合动力车全球销量突破200万辆关口,累计销量达到201万辆。同时,2010年日本本土汽车销量排行中,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排名第一,成为2010年日本市场最畅销车型。2005年12月,丰田普锐斯正式在中国上市销售。然而,这一车型的销售状况一直很尴尬。偏高的价格一直未能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自导入至2009年市场停售为止,普锐斯仅销售了3700辆。日本混合动力车型大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日本政府对混合动力车型提供非常大的财政补贴和系列优惠,在日本国内,丰田普锐斯的售价在200万~30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0万~30万元,目前普锐斯在国内售价在30万元左右),但日本政府给予消费者20万日元的补贴(相当于人民币2万元左右),如此额度的政府补贴,再加上规模化销售之后带来的价格下降,让日本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一辆使用成本更低的混合动力汽车,更何况,在购买普锐斯之后,日本政府对于小排量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者还提供停车、交通等一系列优惠。但遗憾的是,节能效果突出、技术基本成熟的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似乎并不受欢迎,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中,混合动力没有划入新能源汽车的领域,而只能和传统汽车的节能车型为伍,享受每辆3000元的补贴,对于国内市场售价在30万元人民币的普锐斯来说,3000元的补贴实在微不足道。
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示范运行。比如2008年奥运会,为推动绿色奥运,科技部在北京举行了奥运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这些燃料电池客车、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场地车等,在通过评估后在奥运会期间顺利完成服务。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由于政策、技术、售价等相关因素,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仍然不足,基本上以政府专项采购为主,缺少规模化生产的动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落实,电动汽车将来会在税收补贴等方面得到政府的进一步扶持,从而有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降低成本。同时,由于国际市场电动汽车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认知度也会逐渐增加,这些都会刺激电动汽车需求的上升。
3.4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瓶颈
(1)新型电池技术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新型动力电池并不能很好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即便国外混合动力轿车所用的动力电池也存在使用成本高、寿命短等问题。动力蓄电池同时涉及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因此动力系统的转型将依赖电池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会促进新型电池技术的进步,但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型电池研发的经验表明,其技术创新过程呈现出长期、渐变的特征。其中,氢燃料新型电池是近些年来研究发现的最具潜力的电池系统,它可以带来全新的电动汽车涉及概念。但是,燃料电池商业化还要面临很多重大的挑战,比如电池寿命的提升,氢燃料的储存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目前,全球都在为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而努力。美国在2005年由能源部新型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图,国会批准继续加大氢燃料电池的生产投入。我国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竞争中位于日本、美国、加拿大之后的第二行列。
(2)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化程度不高
电动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是一个特殊的高科技产业,
不同于高铁、航空等已在国内外形成产业化的高科技产业。对于这些国外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高科技产业,我国可以通过学习模仿国外相关产业的产业政策、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或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再消化吸收来发展自身产业。但商业化电动汽车产业在国外很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因此对于国内的电动汽车厂商来讲,模仿学习的途径相对较窄,只能靠自身的技术创新。缺乏创新意识是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电动车的技术设计、产业发展路线、商业运营模式并不能直接来源于传统汽车产业。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要针对电动汽车这个特殊的产业,来制定特有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当然,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并不一定要等到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成熟之后,因为没有商业化,技术创新发展也会受到制约,二者相辅相成。电动汽车产业需要前期的产业基础,需要前期的实验阶段,而由于各个相关技术层面,比如能源电池、电动机等缺乏大规模产业化,电动汽车发展的步伐仍然缓慢。
(3)我国电动汽车国际竞争力不足
在发展电动车初级阶段,由于技术的原因,电动车电池的能量一定没有汽油高,要达到一次充电跑500千米是不可能的。于是,现在国内外各个汽车厂商把研究重点转移到混合动力汽车,认为它的生产设计比较简单。实际上混合动力汽车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生产理念,比生产纯电动汽车还要复杂一些。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商品化难度很大。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由于发动机、电池、油电动力等核心技术均不在我们手中掌握,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生产技术全都不由汽车生产企业掌握,那么其大部分产品只能停留在样车设计上。即使比亚迪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技术创新,掌握了一套铁锂电池的核心技术,但由于发动机等技术的不成熟,目前还无法达到日本丰田普锐斯的高度。
4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4.1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方向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最基础部分,技术发展方向将直接成为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实施的基本依据。目前,世界各国的汽车企业都基本遵循着:短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中期发展纯电动汽车、长期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思路。在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并不清晰,各种技术的发展规划缺乏明确的路线,由于制定技术发展路线要涉及技术成熟度、成本、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等多个相关因素,所以在部分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议。按照2001年国家863计划以及973计划的提出和科技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相关规划,再结合以上相关因素的分析,目前全球市场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相对成熟,制造成本相对适中,因此我国在短期内电动汽车产业应该重点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从中期来看,一些电动汽车技术会逐渐走向成熟,重点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而纯电动汽车在这些方面都有着较大优势,是我国在中期需要重点发展的电动汽车。随着技术的发展,混合动力型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也会大幅下降,而且具有明显的低排放、低污染的潜力,因此改进型的混合动力汽车也是我国在中期的技术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长期发展目标是真正实现高效能、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汽车技术。因此从长期来看以上几个方面均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其中氢燃料电池具有以上这些特点,是最为理想的电动汽车技术,是长期发展的主要技术方向。目前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还处于研究实验的阶段,距离完全的高效率、低污染、零排放的理想电动汽车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目标:混合动力型、纯电动汽车(短期)-纯电动汽车、改进型混合动力汽车(中期)-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长期)。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产业政策调整、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变化,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也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4.2增加电动汽车需求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所面对消费者市场主要来自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消费者,从长期来看,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稳定的市场需求上。因此,制定相关政策以增加市场需求,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增加市场需求的首要条件就是制定措施降低消费者成本。
(1)价格补贴:对电动汽车的价格补贴是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制定还不到位。在制定价格补贴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应该多借鉴国际经验,补贴力度应重点向低排放和节能效应明显的电动汽车倾斜。
(2)燃油税减免:国外对电动汽车的推广通常采用对燃油税减免的做法,以降低消费者在燃油方面的支出。我国可充分考虑国外的经验,对电动汽车的燃油税实施价格补贴,降低消费者在燃油方面的支出,降低使用成本,从而吸引消费者考虑购买电动汽车。
(3)其他税费的减免:我国目前针对传统汽车施行征收的费用包括车船税、保险费、过桥费等。在推广电动汽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车船税减免,也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施行优惠政策;对保险费采取补贴的政策,可以由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对保险公司实行补贴,或对电动汽车的保险费和赔偿责任进行新的制定,这样可以降低消费者在保险费用上面的支出;同时,在电动汽车的推广初期,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对电动汽车实行豁免或降低过桥费的激励措施,采用给予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方式,治理高速公路的收费问题。这样,通过一系列税费的减免,可以促使电动汽车产业的推广,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
4.3政府扶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关产业的发展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扶持相关产业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该按照电动汽车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来制定相应的配套产业发展战略。在电动汽车产业化初期,企业对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谨慎,政府应当承担推动作用,只有政府进行一定的前期投入,形成一定的规模示范效应后,企业才能积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各方面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可以更好的将产业链结合起来,这在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化前期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具体实施方面,政府可以采取直接拨款、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应该积极主张产业内的厂商通过战略合作的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联合以降低市场风险。这样也可以使产业内同盟的厂商优势互补、相辅相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追求双赢格局。
5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对于使用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政府要建立更多配套的电动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如维修站、专用停车位、充电站等。要通过各种补贴和优惠,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2)对生产企业给予税费优惠政策,加大对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以对激励厂商的技术创新和对电动汽车R&D进行持续的投入。同时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电动汽车产业相关技术的人才储备。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volved two main themes, a low-carbon economy and internet economy. They are interconnected. This article discussed how to conform to the times with the help of building gree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近20多年来,环保低碳意识不断觉醒,尤其是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各国对低碳产业,节能减排政策日益重视,我国更是在“十二五”期间把低碳技术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相关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低碳环保的觉醒意识催生了从服装行业上游至下游产业间更新和调整。
相比其他行业,服装行业是一个具有周期时间概念的行业,比如快时尚的理念,不仅意味着服装企业需要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调整生产经营策略,而且意味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随着信息技术和商务活动的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因其契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改变企业原有的市场环境,大幅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成为众多服装企业十分重视的经营方式。根据《2011年度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报告》,2011年第 2 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 924亿元;其中服装类商品销量达到445亿元,环比增长 8%,同比增长68.9%;服装作为最受用户青睐的网购产品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
1 低碳经济与电子商务
1.1 低碳经济的特点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低碳经济并不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产物,而是资源相对稀缺导致的结果。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2 低碳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契合
相较于传统渠道,电子商务在时空性、效用性、能耗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现阶段的解决方案包括在线展示、营销、预订、交易、支付、客服、物流、评价等服务,还可以参加各类在线展会、促销等活动,有效地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约了企业成本,减少了商务交易的出行频率和碳排放,提高运营效率。
针对低碳经济的要求,电子商务衍生出许多商务模式,例如:包括对第三方平台的整合营销模式、基于嵌入式智能传感技术的物联网电子商务模式、基于物联网的家居生活智能化模式等。其中“云计算”、“物联网”、“全程电子商务”三大前沿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电子商务,一方面代表国家先进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快速实现现代化、低碳化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
2 低碳经济下企业电子商务的绿色竞争力
2.1 企业绿色竞争力及绿色供应链管理
企业绿色竞争力是在生态环保意识觉醒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其基础是环境保护、绿色贸易体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和现实,主要内涵体现在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 3 个方面。发展度是指绿色竞争力的直接目标是尽可能最大化企业效用,达到企业的发展和盈利;协调度指出企业并不是单一个体,在运营中受到各种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能否协调企业和外界的各个要素成为衡量企业绿色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持续度指出企业竞争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绿色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是塑造企业绿色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于1996年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首次提出,从运营管理、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物流、消费及循环利用等经营环节,彻底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企业运营中,旨在基于企业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 3 个维度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的环境影响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2 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构成
2.2.1 绿色经营管理
绿色经营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节约资源、注重环境,将企业内外部生态环境重新定位,实现企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2.2.2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通常也被称为生态设计,是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着重考虑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促使产品的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最小。针对服装企业产品,绿色化设计要从材料的选择及管理,生产的易清洁性出发,并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考虑其材料回收的价值、处理方法、回收再利用的工艺难度和包装等问题。
2.2.3 绿色采购
服装企业的绿色采购是基于产品性能和国家相关标准,考虑产品材料的环保性,参考国家相关的生态纺织品标准,用“绿色”流程采购“绿色”材料。
2.2.4 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是贯穿在整个服装生产流程中的理念,其中包括在工艺的环保、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工序、设备和改善生产环境等方面。
2.2.5 绿色营销
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认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绿色营销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选择的结果。服装绿色营销除了注重控制成本外,更多要注重营销渠道的绿色化,唤醒和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创造绿色需求。
2.2.6 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减少物流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相互促进发展。绿色物流是通过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加工、绿色配送等环节,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2.2.7 绿色消费及循环利用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生态意识和理性意识交融而产生的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消费购买行为,是低碳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形式和推动力。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需求和绿色产品供给,还涵盖了物资的可回收性,产品可降解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2.3 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的绿色竞争力
近些年,愈来愈多的服装企业纷纷融入网络经济,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发展企业绿色竞争力,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
2.3.1 传统服装企业与服装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流程对比
(1)传统服装企业运营流程
(2)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流程再造
通过图 2 和图 3 的对比,可以看出传统服装企业与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塑造流程不同。
电子商务的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业务流程交互式联接,以线上流程代替原本线下业务,同时对线下流程进行部分调整,以适应服装企业经营流程再造的变化。在很大的程度上,电子商务利用信息技术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对企业价值链、供应链的革新。
2.3.2 构筑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绿色竞争力模型
(1)构筑单个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绿色竞争力模型
与传统企业竞争力相比,电子商务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提升引入生态竞争模式,即在传统市场竞争中将企业的生态价值、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联系在一起,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的竞争优势。
例如,某童装品牌是某公司2011年打造的网络童装品牌,不同于该公司其他品牌,该品牌基于网购平台运营,从战略愿景、组织架构的设置上贴合电子商务企业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其产品设计十分注重品质,如采用环保低碳的功能性面料,以国际童装制作和环保标准来严格要求产品质量,奠定了该品牌良好的绿色竞争力。另一方面,此品牌借助于互联网,节省了传统渠道中资源的浪费,如店面装修费等。
(2)构筑多个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绿色竞争力模型
互联网的发展密切了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这从很大程度上显示出电子商务市场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优势之下,隐藏着竞争的激烈性,而竞争的存在又反过来作用于电子商务市场。
现代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提倡的是一种联动效应。因为各个企业的优势不同,互联网排除传统渠道受到的时空性限制,连结各个具有不同特征的企业,逐渐实现了虚拟世界里的“专业化”和“产业集聚”(图 5)。
①“专业化”。纵观目前服装电子商务的企业,为了增加企业网络的辨识度,企业通过准确定位实行专业化来包装企业竞争力,分别逐步演化为以原料型、加工型、设计型、生产型、营销型、综合型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化形象。
②“产业集聚”。有服装企业主要通过B2B和B2C平台的电子商务模式开拓网络市场,“专业化”的企业集聚在相同的平台,且可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平台,塑造不同的竞争力,通过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网络效应。
3 提高电子商务绿色竞争力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传统服装企业试水电子商务意味着其企业组织形态的重组转型。而这种变革是从企业战略愿景、组织架构、产品、市场至业务流程自上而下的变革,会对传统商务流程造成冲击和影响。
企业电子商务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更多考虑的是从管理、设计、采购到物流、消费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及快速型反应。许多中小服装企业在初期面临最多的挑战可能是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信息来源不足等实际问题,这种类型的企业可以多考虑将部分业务外包,减轻本身转型的压力,或者直接依托于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在联合型网站进行推广,逐步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
参考文献
[1] 杨美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新探索[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 (l4):46-49.
[2] 吴晓玲.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3] 周建,张晓微.电子商务与绿色供应链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 (31):103-104.
2003年,在英国政府所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出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由此成为了各国政府、学者及普通的焦点。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该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提高各国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进而达到节能减排、保护地球环境的作用。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力度,从而达到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取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自始至终都采取支持和赞同的态度,这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能源和电力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传统的高能源消耗模式已无力承载经济的飞速增长,大气环境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息息相关的。在2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未来十年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这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心和信心。而就电力行业而言,由于在低碳经济下新能源及节能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电力来实现的,因此其必定会对建立在传统的高碳经济下的电力企业形成较大的冲击,电力行业如何予以应对并借机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了低碳经济成败的关键,本文将对此展开深入的讨论。
二、低碳经济下电力行业所面临的发展与改革
1. 优化现有的能源和电力结构
从理论上说,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能源和电力结构的再优化,通过该过程来确定和选择与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能源电力结构。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电力的需求量和节能量要与电能的生产量相对应,不同的生产量决定不同的碳排放量,不同的碳排放量决定不同的电力结构,从而最终决定电力的总成本或单位成本。由于受到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碳排放量越低的电力结构,越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电力结构,其所产生的电力成本也就越高,研究表明两者大体上呈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各电力企业需要对不同电力结构所对应的相关成本进行分析,并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在某种碳排放量约束下,其电力结构所决定的电力成本是否可以接受,以及会对经济、社会等因素产生的影响,从而确定和选择与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合理电力结构。
2. 确定可再生能源的定价政策
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普及率是极为关键的,其决定了前者发展的成败。就目前而言,影响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是其成本过高,而收益较低,因此在市场中的推广效果不佳,其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从国外来看,许多欧美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摸索与尝试,其已经逐步推行了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定价政策,并且运行得十分成功。因此我国应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特殊性,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对调整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等,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确定对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应如何予以定价。此外,在定价政策的制定上,政府应适当施行补贴政策,并根据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对其确立单独的定价机制,以保护该产业的初期发展。
3. 加强对西部电力设施的建设
相对于传统的高碳能源,低碳能源的成本较高,这其中很大成分是由于高额的运输成本,以及所需配套的高额维护成本所致。就我国而言,作为低碳能源主要产出形式,水电和风电主要分布在其西南和西北区域,距离中东部地区较远,因此所需的传输成本以及相关的电网配套成本极高,而中东部所需的发电量占全国电力需求的近四分之三,这就造成了上述两种能源很难被大规模利用。为此,首先应从当前电网建设发展的现状出发,在短期内对低碳能源的使用实行政府补贴或市场买单的形式,以弥补低碳能源与普通能源所产生的成本差额;而从长期来看,则应通过对能源运输及发展模式的改革,并网和长距离输送中相关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及大规模智能电网、传输所需配套设施的建立,来逐步推广低碳能源的使用,从而使低碳经济真正为市场所接受。
4. 强化对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
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进入尾声,经济开始逐步复苏的大环境下,从低碳经济发展入手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新手段。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广泛的、深层次的政策支持,这是由电力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源的主要特性包括外部性、不确定性和公平性;为了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政府应通过对经济手段的使用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充分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其次要注意保持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存度,充分估计能源短缺、价格上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最后要保证能源的公平性,这包括能源和环境的地域公平、代际公平,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兼顾等等。总之,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电力行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加强相关研究,支持政府确立及有效的执行政策。
三、结语
从历史上看,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电力需求的增长都比任何能源需求的增长要快,因此客观的把握经济增长与能源电力增长的关系,这既是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确定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起点。而鉴于电力行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政府应从财政、税收等角度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以促进低碳经济早日步入市场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在我国的电力行业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大多是基于体制、政策、法律上的原因,与国外并不完全相同,因此电力行业在低碳经济下实施的改革应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并努力遵循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最大限度的争取政策的相关支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以实现电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一、低碳经济兴起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一项关键手段,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和保障,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在《京都议定书》框架内我国尚无强制性减排目标,但极有可能在2012年后要承担一定量的碳减排任务,这必将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造成重要影响。实行低碳财务管理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实行低碳财务管理,才能够在资金运动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经济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构建一套低碳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科学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其目的是保持和改善人类生态资源环境,在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组织各种财务活动所希望实现的最终结果,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够有效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科学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对于实现企业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目标既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建立在没有考虑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这显然不能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必将导致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与低碳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往往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而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传统财务管理只注重经济再生产,而低碳财务管理注重的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协调统一。低碳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要突出生态责任,企业不能仅仅以自身经济利益为中心,而是应把自身看作整个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企业所认同的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管理目标难以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不能适应低碳经济所强调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并重的目标导向。因此,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要考虑生态环境。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就必须要重新确定财务管理目标。
二、低碳经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述评
(一)利润最大化 企业是一种盈利性经济组织,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利润越多表明企业对资源的利用越合理,对社会GDP贡献越大。但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以下缺陷: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实现的利润额,这种观点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这种观点往往忽略了风险价值;没有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之间(或期间之间)的比较;未考虑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只注重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如果片面强调某个会计期间的利润最大化,容易导致企业出现短期行为和弄虚作假的现象。
(二)每股收益最大化 每股收益最大化即将企业的收益和股东投入资本联系起来考虑,用每股收益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绝对数的利润变成了相对数的每股收益,比第一种观点利润最大化要好,但仍然存在缺陷: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价值;没有考虑现金流量。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合法经营,采取科学财务管理策略,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的基础上,为股东增加尽可能多的财富。人们习惯用股票市价代表股东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就演变成股票市价最大化这一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存在缺陷: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相对忽略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容易导致企业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对大量的非上市公司难以适用,因为非上市公司没有股价可参考;股票市价除了受企业内部因素影响外,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用一个企业不能有效控制的指标作为最优目标,有些不太现实。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在合理协调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合法经营,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现金流量、资本结构等因素,采取科学的财务策略,不断增加企业总报酬,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的是企业未来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及其风险大小,它是一个前瞻性概念,也是目前较流行的财务管理目标。但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未来预期的现金流量和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大小这两个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动态因素,很难准确预计。
在全球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在不考虑环境资源的条件下,以上几种财务管理目标对引导特定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财务管理目标下,企业只是单纯地考虑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效益,而未考虑尚未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环境资源的影响,不能准确核算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低碳经济下要求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并重,注重环境保护和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正是基于此,低碳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有所变革,才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新目标——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
关键词:低碳审计;低碳经济;审计监督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4-0094-03
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最大化地充分、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审计监督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应该发挥积极而重要作用。
一、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加强审计监督
气候变化,一方面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与人类的活动有关,尤其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更敏感。由于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使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可以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比。能源的低消耗和高效利用是低碳经济的实质所在。开发新能源和实现绿色GDP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低碳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这种经济形态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手段,通过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使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以便减缓气候的变化,使人类能够实施可持续发展。
2003年,在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2005年2月16日,1997年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有了法律依据。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标志着低碳经济将成为美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同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这将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在全球发展。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别应当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表达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资金、技术和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共识。总理在会议上表示,中国愿意同各方一道,以哥本哈根会议为新的起点,切实履行承诺,加强合作,尽早完成“巴厘岛路线图”谈判,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但是,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尚需要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还不十分清晰,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审计监督的漏洞需要补充和完善。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节能可能不减排、减排可能不节能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有可能对企业的决策产生误导。如果把不利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于企业发展中,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使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在这方面的审计监督还没能及时跟进,审计监督的方法需进一步创新和探索。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探索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审计监督新方法是客观需要的。
二、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审计监督方法创新
低碳经济审计的目的应该是督促被审计单位把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目标落在实处。所以,在实施低碳经济审计时,应该以“低碳”为核心,根据审计对象的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审计。
(一)建设低碳审计制度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是审计信息的重要特征。审计信息的这种特征对于补充市场缺陷,找出并纠正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审计关系中有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另一方面审计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力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通过建立低碳审计制度,可以规范审计主体的行为,有利于审计动机的转化,使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制度可以成为低碳审计理论与实践的依据。为了对低碳消费成本和效益进行客观评价,需要建立信用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体系。这样还可以加快低碳审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建立低碳经济的评价标准是实施低碳审计的关键所在。目前,在低碳消费审计监督方面,没有完善的标准可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的正确判断和决定,使低碳审计没有足够的依据可循,审计风险也会由此而生。在建立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时,应该关注低碳消费的某些特殊性。鉴于低碳消费在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可以使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具有现实性。在不同行业,低碳消费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在审计中也应有所区别。总之,企业只有做好结构低碳、基底低碳、方式低碳,才能满足低碳消费要求,企业应该发挥高新技术、低碳技术的作用,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更新改造;通过运用新能源使低碳消费得到实施;把低碳消费方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以此作为建设低碳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基础。
(二)强化企业低碳审计
建设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在短期内的付出将会大于收益。为了促使企业自觉开展低碳消费,需要强有力的监管,需要对企业实施低碳审计。企业低碳审计(企业低碳消费社会责任审计),是依据低碳审计标准,委托低碳审计主体,运用低碳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所承担的低碳消费社会责任,从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方面进行鉴证。经过企业的低碳审计,可以找出低碳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促使企业实行低碳消费模式。
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变化有可能引发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可以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对相关人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鉴定(低碳经济审计)并应用其审计结果,调整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低碳经济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作为审计主体进行低碳经济审计。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它们将会把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嫁给社会或他人。这一外部性仅仅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办法彻底消除。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其权威性,组织税务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环保部门等单位进行联合审计,这样便于监督企业低碳消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在低碳消费社会责任方面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如果低碳消费对企业的产品销售产生影响或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获取产生影响,那么内部审计部门就应该对相关部门低碳消费的情况进行及时检查与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力保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优势。
为了提高低碳审计效率,需要明确低碳审计的重点内容。一方面,要目标明确。企业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出低碳消费的合理目标;明确低碳消费的社会责任,坚持节约与高效并存;明确企业低碳消费的管理目标,给出经营活动的预期效果;明确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保证高效率实施低碳消费活动。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把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贯穿于产品生产、制造、使用的全过程。
在企业的低碳审计方面,考察一个真正的低碳产业,一方面要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排放的碳量;另一方面要考察企业采购的产品是否为低能耗和低碳量,考察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链条上的碳排放量。对于一个产品的低碳性质,一是要考察该产品碳的直接排放量;二是要考察该产品碳的间接排放量,包括与该产品有关的配套设备、生产该产品时所消耗的能量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包括该产品在不同环节中的增加的能耗及污染物的排放量。由此可见,在低碳行业中的企业未必就是低碳公司,在新能源行业中的企业也未必就是低碳公司。同样,某产品具有节能和减碳的效果,但其未必就是节能或低碳的产品。例如,广泛使用的太阳能能源,它的应用是非常环保的。但如果太阳能光伏产业采用的是单晶硅或多晶硅时,那么它仍属于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把这些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叠加起来,所形成的碳排放量就会非常大。而当太阳能光伏产业采用非晶硅时,所形成的产业则是低污染和低能耗。因此,企业可以借鉴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进行低碳审计。在低碳审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或事后审计的方式,发现的问题及时追究。企业的低碳审计,既可以通过政府进行审计,也可以由事务所进行审计。
(三)发挥财政低碳审计作用
财政低碳审计应重点关注财政预算草案的编制过程、追加预算的审批和拨付等环节、材料采购、设备购置以及减少排放、节约资源等方面。审计人员还应检查监督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对企业和社会实行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激励政策的情况,应该检查监督补贴资金的拨付情况。
对于各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审计,审计人员需要检查监督这些财政资金的使用部门在资金的使用上是否符合预算安排及低碳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选择的交通运输设备、照明设备、材料等,是否符合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节能减排要求。在绩效审计方面,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节电、节油、节水方面的措施是否得力,成效是否明显,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是否发挥了国家机关应有的表率作用。
(四)做好低碳审计宣传
为了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应该做好低碳审计的宣传工作。采用正面宣传、从严处罚和公开披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适当的媒体进行宣传。宣传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并以审计机关的影响力,推广它们的先进经验。对那些管理混乱、浪费严重、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不力的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坚决给予从严惩处并曝光。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全社会倡导自觉节能减排,逐步建设成节约型社会。
(五)其他方面的低碳审计
1. 关于政府推行的低碳经济制度实施效果的审计,一是要把握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二是要为低碳经济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好服务工作。
2. 关于对低碳经济资金方面所进行的绩效审计。主要对资金预算方面、资金筹措方面、资金管理方面、资金使用方面、资金投资方面等进行审计,对其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做出评价。
3. 关于对政府履行职责情况的评价,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是否合理、项目计划是否科学、目标执行是否有效等所做的评价。
低碳经济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地出现,低碳审计的方法需要作出及时的调整、更新和完善,使审计监督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祖达.碳审计在总体规划中的角色[J].城市发展研究,2009,(11).
[2]李兆东.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和内容[J].审计月刊,2010,(8).
[3]钱英莲,樊鹏燕.煤炭企业低碳审计内容与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1).
Research on Auditing Monitoring method Boosting the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Wang Weiya
(Auditing Depart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关键词】低碳经济 区域经济 创新发展
同志在十报告中指出,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能源需求结构、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城镇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实践表明,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目标由经济利润最大化逐渐转向能源消耗最小化、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等综合目标,与此同时,传统的工业文明野蛮生长模式转向生态环境科学发展的经济模式。我国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北部欠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其发展模式的不同导致跨越式发展受阻,低碳经济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契机。整体上看,我国低碳经济处于由理念层面转向实践层面的初级阶段,诸多相关的低碳经济理论还处于探讨阶段,急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及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及发展模式。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最初是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该书将低碳经济定义为是经济发展中通过技术的革新及发展,在生产过程中能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少的废弃物的排放的代价,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低碳经济模式为先进技术发展、应用和传播提供平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通过联带效应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UK,2003)不同学者对低碳经济有着不同角度的理解,庄贵阳(2007)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使得减缓气候恶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金涌(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合理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围绕能源及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分配,使用和废弃全过程,开发有利于节能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与产品,关注其捕捉,重复利用和埋藏,制定配套的政策,以实现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①尽管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概念也有所异,但都表达了同样的内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等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技术创新,首先是低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在传统发展模式中,旧的生产工艺及不科学的生产流程造成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现象,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需求日渐迫切。随着科技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日益成熟,碳循环,碳收集与封存技术等低碳技术的创新,使得资源利用率显著上升,从而使得在不缩减生产规模及产出下,能以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多的产出,并能有效控制碳排放:其次是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在传统经济活动中,工业生产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低碳经济的主战场是工业,工业的发展要转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践过程中,低碳经济产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低碳经济产业化才能创造价值,才能聚集更多社会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而反补低碳经济。良性循环中,实现工业的转型,实现社会生产低碳技术的普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是低碳经济的国际化,国家的碳排放量作为京都协议中的重要部分,各国都在争取更多无责碳排放量,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梯,如要保持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维持生产的碳排放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低碳经济对控制碳排放有着显著的作用,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需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合理利用配额,引进国外技术。
二、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传统模式的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低碳经济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普及不高,发挥的作用有限。低碳经济的出现,重组了资源、资金、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等要素,进而影响产品价值,产品流程及产品市场等。碳排放量控制及交易话语权等新事物的出现,对产业的区域生态、环境、技术专利等方面都有着大的转变。因此,要以新的视角去分析研究低碳经济的差异性,以及这些差异性的内在影响。
(一)低碳经济在不同区域内的差异性发展
低碳经济区域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应开放性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低碳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当务之急,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根据地方经济的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不同:
在发达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心是创新,集中优势人力物力投入低碳技术的研发,构建低碳经济技术研发的理论体系,制度流程,应用服务平台,产业化标准等,同时在低碳技术和现用技术及设备的结合制度上,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在产业及空间的规划上要有宏观的布局,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好基础。在技术与应用的结合点,要勇于尝试,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低碳节能技术应用到生产中,要权衡投入产出比,创新合作模式。
在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核心是学习,学习是一个发展问题,一切经济个体都有或多或少的短板,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学习主体应分为企业个体,区域内相关企业链和区域间相关企业链三个层次。不同层次主体学习的方式和重点不同,学习低碳经济不仅仅靠决心,而要从根子上下工夫,引入发达地区先进技术,机制,管理方式及运作经验等都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如企业类型,资源类型及技术条件综合考虑,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二)低碳经济为不同区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低碳经济技术体系的建立意味着资源重新分配,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要确立一个新的经济衡量标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或者高度化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都要考虑在内,新的资源分配和低碳技术不同于原有技术体系和评判标准。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作用不同,需重新界定区域的经济优势及劣势。在一定程度上,低碳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经济环境,改变了生产合作体系。以低碳环保为目标的发展方向必然得到国际其他国家的支持及跟随,因此新的国际贸易机制,技术应用机制,交流合作机制以及低碳相关的金融制度的合作等都是我国要参与的重要部分。熊彼特认为,经济危机是实现创造性毁灭的最佳方式,因此传统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危机正式低碳经济发展的机会,低碳经济为不同区域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新企业与旧企业,新技术与旧技术的竞争回到了起点,在以后的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下,为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区域经济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区域经济以市场机制调控为基础,低碳经济的出现有效地提供新的发展方向,盘活了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中找到了平衡点,因此,低碳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的模式。
从市场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看发展,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式的发展的短期结果是产出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原因不在于工业化,而在环保体系和环保理念的缺失。低碳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政府角色的转变以及民众观念的转变,而这些转变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低碳经济要发展,因时刻以满足社会需求,满足人类生活需求,满足环境更新的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区域可持续化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多目标协调发展。
三、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从我国资源利用度上看,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因此低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有着广大的前景。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政策,资金,技术,制度等紧密配合。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相辅相成,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紧密配合。要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引导产业结构向低碳化转型,培育居民环保低碳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综合来看,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我国低碳经济产业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稳扎稳打,一方面调整能源结构,加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利用,降低煤炭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发展低碳产业。利用低碳技术的发展带动低碳产业的前进。在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下,重新分配资源要素,细分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挖掘经济发展驱动新要素。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教育科研、创业孵化平台为辅助体系的区域低碳经济服务体系,培育环保低碳节能的理念,贯彻低碳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战略,落实到基层,配合市场机制,集中优势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大力引导企业围绕低碳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集聚,积极培育本国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使区域经济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完善低碳治理模式,加强技术创新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创新体系,通过市场和政策的宏观调控,有效整合和利用低碳技术。并对随之带来一系列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如资源结构,产业需求分配比例,低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产品推广的需求等,要尽快得提供基础建设,服务配套等硬件及软件的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坚持科学技术的创新,及时全面地供应各种技术及信息服务,从而保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同时,明确低碳经济区域发展的核心是低碳技术创新。产业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手段,技术研发侧重方向是环保生产技术、节能低耗技术、提高效能及除尘技术等普及面较广的技术。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区域低碳技术商品和服务市场,加快区域低碳发展公共服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内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等非物质性的公共服务。
(三)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加强不同层面的合作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不能局限于学习某发达国家某个区域,而应该把眼光放在全球范围的高度上进行考量,不仅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技术更新及管理模式都是值得借鉴的,而且某些小国家如韩国,瑞士等拥有的技术及应用水准也是值得借鉴的。低碳经济的国际化客观上促成了低碳经济在区域与区域、区域与国家、区域与全球等不同层面的合作。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低碳谈判与决策机制、碳排放、国际低碳技术扩散系统等方面。同时,根据我国情况,按照国际要求统一低碳经济评测标准及发展方向,为以后产品的全球化推广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①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李长青.《低碳视域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求索》,2012年第12期.
[2]黄世坤.《我国低碳经济的区域悖论及其破解》,《财经科学》,2012年第7期.
[3]徐国正,田裙鹤.《我国低碳型城市建设内动力研究》,《求索》,2012年第2期.
[4]陈柳钦.《低碳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月第一期.
[5]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年第2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企业财务管理 理财环境 影响
从财务环境起点论方面分析,企业理财环境决定理财模式。企业想成功壮大,必须深刻认识发展所处环境进,并采取与之相匹配的理财模式。低碳经济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新兴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理财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来自企业方面的反响却比较微弱。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这必将导致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与低碳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面对低碳经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和企业被动应对这一矛盾,着手研究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1.1、政府政策环境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如企业减排政策、资金支持等。减排任务方面,西方国家制定较为系统、完善的减排目标和指标,如欧盟地区要求某些行业碳排放到2020年要比2005年降低1/5;碳税制定方面,美国首个提出对未达标的产品收“碳关税”,而国内规定2012年碳关税为每单位10元;碳交易市场方面,各国通过对CO2定价,超过一定额度要额外收取费用。各国政府为促进低碳经济的高速发展,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社会资源,如英国、美国、法国均有对绿色项目进行投资的规定,除此之外,鼓励社会公众、企业直接进行投资亦是各国当前实施的重要经济政策。
1.2、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
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指出,气候的变化势必引起全球范围内产业和金融资源的变动,事实上部分银行、证券单位和具有战略性投资机构、个人已经逐渐向“低碳经济”倾斜。当前国内政府和金融界正加强对绿色金融项目的开发和开拓,这亦显示未来金融领域将金融资源向“低碳经济”倾斜,从事低碳经济的企业更易于被投资所青睐,反之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如美国私募基金收购得克萨斯州达拉斯能源公司,原因在于买家坚持要 TXU 按比例削减其新建 11 个燃煤发电厂的计划,并相应增加能源效率利用、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
1.3、社会大环境变化的影响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的观念变化,尤其是“消费思维”,究其原因为低碳经济发展是以“消费”为基础。低碳消费体现新时代人们消费理念、消费心态和消费价值,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作为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开发和推行“低碳节能”的消费品,方能有效扩大市场份额,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推行全民“低碳消费”奠定基础。
2、应对低碳经济的企业理财对策
2.1、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财务战略发展体系
由于低碳经济与现行“高能源、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模式有显著区别,它首先需要企业在相关的技术领域进行投资,并可能要求企业改变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其特征是成本不菲且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益。因此,当前很多企业还习惯把环保仅仅看做社会责任,并忽略了由于环保投资带来的未来收益,在环保意识方面表现为被动应对。但是,当低碳社会构建已成必然,环保已经上升到了企业经营甚至战略层面的问题。企业只有运用战略眼光进行财务管理,才能在此次经济转型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并获取竞争优势。为此,企业需要将促进低碳产品的消费和低碳社会的构建纳入企业使命、同时将现行以利润最大化为主导的财务目标修正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绿色财务管理目标,并通过企业文化和制度两条途径保证目标和使命的实现。
2.2、打造低碳经济“肤色”的财务管理内容体系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多从其具体内容上得以体现,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有筹资管理、投资和营运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对企业财务决策、活动及风险的管理。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构建要充分围绕其内容,立足于实际利益关系,打造绿色管理、绿色投资、绿色分配的制度,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开展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达到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即企业在发展和投资领域,要加大对低碳经济战略规划,,建立低碳投资决策评价方法;在企业筹资方面,要努力获取政府的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力争获取更多的投资资源;而在营运领域,企业应通过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营运过程中的低碳要求;在分配领域,企业可按低碳收益对绿色投资者进行额外分配,同时为企业的后续低碳经营提供资金保证。
2.3、打造利用低碳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企业的财务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目标检查的标准和手段,其有效性直接会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据调查显示,部分企业环保节能未能得到有效实施,究其根源在于企业缺乏相应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赏罚制度。因此,国内企业可充分借鉴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企业成功做法:进行绿色财会核算,以此来衡量低碳成本、低碳资产、低碳负债和低碳收益;编制绿色年报,以说明在低碳方面的投入和收益;设计低碳财务指标,分别衡量企业、部门、员工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郭海芳.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0,(03)上:36-37.
[2]鲁务顺.绿色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性选择[J].会计之友,2005,(9):56-58.
[3]Nick Hoffman,James Twinning. Profit from Low CarbonEconomy. McKinseyQuarterly,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