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6 10:52: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绩效审计的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 本文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入手,根据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发展的现状,阐述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特点、难点和重点,以期提高工程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工程项目;审计;特点;难点;重点
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工程项目的特点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工程项目的特点可以推论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1)项目之间经济效益的可比性较低。工程项目具有多样性、单件性和差异性,即每个工程项目都具有特定的实物形态和不同的功能,几乎没有任何两个项目是完全一样的。因此,项目之间的可比性是相对的,不可比则是绝对的。在对项目之间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和评价的时候,必须注意将不可比的因素予以剔除。
(2)工程项目收入的确定比较困难。工程项目施工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施工工期少则数月多则数年。这期间由于设计变更,施工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影响(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工资标准、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单价的变动以及利率、汇率的变化,诸多动态因素都会影响项目的造价,因此加大了确定项目收入的难度。
(3)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工程项目计价方法具有多样性,计价依据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的项目、项目的不同部分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而计价依据除设计文件外,还包括消耗量依据、单价依据、费率依据、价格调整依据等诸多方面。这一特点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工程造价方面的必要知识,才能有效地开展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
(4)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相对性。工程项目计价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工程造价的确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涉及政策、方法、依据等各个方面,不同的人计算出来的造价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人两次计算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工程造价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承认一定幅度差异的存在,是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由于很多因素(如:变更设计、价差调整或索赔项目)长期难以确定、变数较大,因此,审计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也只能做到相对准确。
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
由于上述特点的存在,使得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非常复杂,相对其他类型的审计项目具有较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标准的确定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遵循客观性、可比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评价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可供选择的标准众多,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最合理的评价指标,却是相当困难的。
可供选择的评价标准主要有:
(1)行业标准:政府统计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公布的有关工程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又可分为先进水平、平均水平)。
(2)企业标准: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技术指标的平均水平(参与指标计算的工程项目分类越细,范围越大,数量越多,计算出来的指标就越具有代表性)。
(3)预期标准:按照企业现有技术、管理水平和中标当时相关资源的价格水平,项目应该达到的经济效益水平。
(4)调整后的预期标准:根据施工期间的客观情况变化对预期经济效益调整后的经济效益水平。
从上述标准的特点来看,由于行业标准无法及时公布,存在时差,因此,只能作为参考标准。企业标准可用于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预期标准特别是调整后的预期标准作为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标准较为合适。
从考核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来看,由于企业可能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向项目经理部下达不同水平的责任成本预算或收取不同比例的管理费用,如果使用项目的利润总额和利润率作为考核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则项目之间缺乏可比性。为了增加项目之间的可比性,经济效益指标最好采用毛利和毛利率指标(毛利=收入-成本-税金,毛利率=毛利÷收入×100%)。
2.收入的确定
由于工程项目具有计价方法多样性、计价依据复杂性和造价总额模糊性的特点,影响工程项目收入的因素复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收入确定的难度相当大。
工程项目收入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合同内收入和合同外收入。由于合同的约束,承包商和业主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合同内的收入一般比较容易确认。合同外收入主要包括变更、索赔、奖励等。由于工作量增减造成工程价款的变更,承包商和业主双方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虽然收入可能不能及时确认,但一般情况下都能计回;施工组织措施的变更增加的费用,业主一般不予支付,但如果承包商事先能够征得业主同意,也有可能得到部分补偿;合同中一般对奖励和惩罚都有明文规定,比较容易确定;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工、机械台班和材料价格变动是通过价格调整来解决的,调与不调、调整的范围和调整的幅度一般情况下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承包商与业主双方往往存在较大争议,确定比较困难;索赔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并非自己的过错,而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实际损失,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和时间补偿的要求。但困难的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因为事件的责任归属(即应不应该索赔),是工期索赔还是工期、费用索赔以及索赔费用的计算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往往久拖不决。
3.影响效益因素的分析
影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项目经理部愿意将其掌握影响效益外部因素的资料和盘托出,但其全面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不易确认。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企业内部客观因素容易获得准确、全面的资料。由于对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的内部主观因素事关项目经理部的经营管理业绩,因此,他们往往设法隐瞒,资料不易获得,应当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
三、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内容的重点,二是审计工作的重点。
1.审计内容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应该根据审计的目的来确定。
在施工企业,一般都对项目经理部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审计部门通过对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为项目的中期兑现(工期较长者)和最终兑现提供客观依据。因此,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水平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任务。 转贴于
内部控制制度是项目经理部做好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对项目经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效果情况的审计,既是作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需要,也能对健全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的确认当然是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任务。但是,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高或者低,为了能够回答这一问题,审计人员必须对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通过分析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发现项目经理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项目管理工作的审计建议,为提高项目后期经济效益指出努力的方向,才能达到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有3个方面,即:确定经济效益、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和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具体来说,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有:
(1)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
1)项目收入的确定:包括合同内收入、变更收入、索赔收入和奖励收入等;
2)项目成本的确定:成本是否与收入相匹配,有无多列、少列、重列、漏列,属于当期的费用是否在当期计入损益。
(2)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效果。
(3)影响经济效益因素的分析(包括:主观、客观、内部、外部):
1)项目投标决策是否科学,投标报价有无漏项,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2)施工组织措施是否科学、可行,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3)为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增加收入、降低成本)采取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经营措施与实际效果,或因措施不当造成的损失;
4)变更设计、价差调整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5)可索赔因素及实际索赔情况对效益的影响;
6)不可索赔外部因素的影响。
以上仅列出了分析的主要方向,实际情况却是千差万别、复杂多样的,要根据下述审计工作重点的确定方法和审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确定分析的重点。
2.审计工作的重点
以上虽然明确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但是审计人员并不需要对所有方面平均用力,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重点,以便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
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重点的方法主要有:
(1)通过内控制度的了解、测试和分析,对内部控制的弱点进行重点审计。
(2)通过成本项目的节超分析,对节超较多的成本项目进行重点审计。
(3)通过分部分项工程盈亏对比,对亏损较多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重点审计。
(4)通过对安全、质量、工期、协作队伍、材料、机械各项管理工作的初步了解和分析,对相对薄弱的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审计。
综上可知,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对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求较高。了解、分析、掌握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是做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有较好的审计效果。本文在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仅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策略作了简要的论述,并未涉及属于技术问题的具体审计方法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为提高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明辉.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配电网;故障特点;神经网络
1 前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有故障出现于配电网中,将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果有短路故障出现于配电网中,采用传统的方法来识别故障类型,往往是对门槛值进行科学设置,然后将相应的逻辑关系给利用过来;但是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故障时所获取的电压、电流信息,如系统运行方式、故障位置、过渡阻抗以及故障时刻等等,不能够精确的识别和判断。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数字和智能技术,它综合了多种学科,吸引了最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进行故障诊断。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小波变换技术和神经网络,前者可以细分信号,后者的模式识别能力加强,将其综合应用,就可以有效识别配电网故障。
2 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
小波指的是小区域的波,这种波形比较的特殊,长度有限,0是它的平均值,小波分析源于信号分析和函数的伸缩和平移,它可以有效的处理信号,并且时频局部化特性较好,去噪能力较强以及可以对弱信号进行有效提取等,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那些非平稳信号的处理以及信号的时频分析中;小波分析指的是逐层分解低频段的信号,而经过研究,又对其进行了改进,发展出来了小波包分析,可以逐层有效的分解全频段信号,将信号的特征给更好的提取出来。
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基础是现代神经科学,它作为一种数学模型而存在,十分的抽象;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如可以实时运行人工神经网络、时间序列数据可以被人工神经网络所直接使用,而专家系统却需要用符号信号来替代这些数值数据之后,方可以进行使用。
3 小波与神经网络的结合
要想诊断配电网故障,就需要采集和处理信号,那么在分析和处理信息时,就可以采用小波分析法,而输入到输出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则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来实现,另外,因为其具备自学习和模式识别能力,那么诊断自动化程度也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在配电网故障识别处理中,就可以有效的结合和应用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在结合的时候,可以采取两种途径:
一是松散型结合小波与神经网络:松散型结合指的是在神经网络应用中,前置处理手段采用的是小波分析方法,以此来将特征向量输入到神经网络中;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小波分析来在相互独立的频带内分解信号,这样各个频带内的能量值就会形成向量,不同的向量值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故障;将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向量给确定下来之后,结合经验,对神经网络及隐层数和隐层单元数进行合理选择,就可以利用试验样本来训练神经网络,对权值合理调整,构建相应的模型。
二是小波与神经网络的紧致型结合:紧致型结合指的是结合小波函数和尺度函数,促使神经元的形成,直接融合小波和神经网络,它将激励函数定义为小波函数。从实质上讲,故障诊断就是向故障空间中映射症状空间,可以用函数逼近来表示这种映射,另外,从函数逼近的角度也可以有效说明小波神经网络的形成。
4 配电网故障中小波与神经网络的应用
一是系统仿真:我们进行了配电网故障类型识别仿真模型的构建,以便将神经网络学习样本集的故障原始数据给获取到;采用的是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系统,采用了35kv等级的母线电压,将0.1秒作为系统仿真时间,0.4秒作为故障发生时间,4800Hz作为采样频率,将分布参数模型应用到线路中,可以有效得出线路的正序参数和零序参数,将三相串联RLC负载作为主要负载,那么就可以有效得出来额定负载情况下的有功功率和感性无功功率,分别为50MW和24Mvar,将4800Hz作为系统采样频率。
二是神经网络训练样本的生成:如果有故障发生于电力系统中,那么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之前的一两个周波故障信号就可以被现场的录波装置所获取到;故障类型的不同,就会有较大差异存在于工频段的电流和电压变化中。另外,零序电压还可以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相间短路和相间接地短路进行有效的区分。因此,在识别故障类型时,就可以将特征向量定义为三相短路工频段电流的幅值、电压的幅值以及零序电压;当故障发生于配电网中,不管是短路电流的变化,还是电压的变换,都会呈现一个非平稳的暂态过程,录波装置所获取的信息内容非常复杂,不仅有暂态部分,还有工频、谐波等稳态部分。因此,本文将小波变化技术应用进来,小波分解故障后两个周波的信号,之后对工频段信号进行重构,以便将反应故障模式的特征向量给有效获取到;将交流采样的测量原理应用进来,就可以对工频段的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和有效值进行科学计算。
三是神经网络的测试:为了利用测试样本来更好的测试训练好的网络,我们在测试短路时,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负荷条件,分别为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八十;那么就可以得出一系列的结果,其中,如果神经网络输出结构在0.8以上,就说明有故障存在于本相中。
5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传统的配电网故障识别方法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精确度不够,操作起来比较的困难和复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配电网故障识别中应用了小波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法,在神经网络的输出方面,采用的是小波变换技术提取到的特征信号。通过测试,发现本方法有着较多的优势,构建的网络模型有着较快的收敛速度,并且鲁棒性较好,可以规避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故障过渡电阻、系统运行方式、故障点位置等等,来科学识别故障类型,更好的进行解决,促使电力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提高供电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配电网故障的特点以及小波与神经网络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郭三中.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J].自动化应用,2010(12).
[2]赵峰,尹德昌.小波包与改进BP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故障选线[J].自动化仪表,2013(9).
[3]范春菊,张兆宁.小波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配电网输电线的故障测距[J].电网技术,2002(9).
摘要:目的分析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到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结果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以发力、消化道症状和多尿症状为主,并伴有显着的肾小管功能。主要病理特点为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严重病变和坏死。停药后患者基本可以在两个月内稳定病情。结论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是一种特殊的类型的肾病,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木通类药物过量使用有关,在临床治疗上应该注意用药量,避免使用容易造成该种疾病的木通类药物。
关键词: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 分析 临床特点
传统中医中草药在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西医不能替代的作用,最近几年,国外对我国中医中药的研究逐渐加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有学者提出了中草药肾病的观点。最近几年,关于中草药毒性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高度关注,进入新世纪以后,木通类药物使用所导致了肾小管间质肾病呈现出多发和复杂临床特点,因此,为了加深对这方面的研究,作者选取了2010年10月到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研究方法
1、一般材料的选取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结构在22~7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8、2岁,这些患者中服用过木通中药煎剂的患者有16例,服用过含有木通成分的中成药34例,这些中成药分别是龙胆泻肝丸、是分清止淋丸、耳聋丸和排石颗粒冲剂,分别是29例,2例、2例和1例。
2、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几个标准之后,就可以诊断为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首先,患者使用明确的木通以及含有木通中成药成分的用药史,并且持续用药一个月内或者反复使用该种药物。在这些期间出现中发病症状;其次,无近期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利尿药物等药物用药史,无明显全身过敏症状;再次,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受损为主,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功能性减退;最后,除了外肾小球疾病以及系统性疾病肾病损伤并伴随出现肾小管是间质性病变或者感染其他相关间质性肾炎等其他综合征。本次研究有32例患者经过肾活检病理确诊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病。
3、临床观察标准
对所有病例是进行详细的记录,了解患者服用各种药物的种类以及疾病的伴随情况。记录中病人肾活检时的各种理化指标。主要包含了血红蛋白、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近端肾小管功能、远端肾小管功能和肾小管滤过功能等几项指标。
4、病理指标判定
根据光镜确定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程度。将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坏死和细胞性脱落作为急性病变的指标。将肾小管是萎缩和间质病变作为慢性指标。根据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漫画指标的半定量结果。本次研究中上述32例患者分为了急性组(8例)、慢性较轻组(14例)和慢性较重组(11例),其中还有14例患者因为无法进行肾活检而被分进慢性组。其中有3例患者因为不能做肾活检因此没有被纳入其中。
二、结果
1、临床特点分析
表1 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表1显示出了各组患者临床特点。中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就诊多为非特异性症状,主要症状为发力、纳差、恶心和呕吐等,有时还会出现尿液异常。对尿液检测发现蛋白质含量低于2g,尿检有尿红、白细胞或者管型。常见明显的症状为肾小管功能异常,有的出现伴有或者不伴有肾小球功能异常。慢性较轻组和急性组没有出现是一般贫血表现。慢性组重症患有较多明显贫血情况,随着患者病情的增加,患者血清逐渐增高。
2、病理特点
对三组患者进免疫荧光检查均没有阳性发现。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急性型患者光镜下可以看到肾小管上细胞中出现空泡和颗粒病变,有的出现了坏死、崩解解脱或者肾小管上皮再生,同时也伴有肾间质水肿。在电镜下可以看到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型形态基本正常,个别细胞膜可以看到细胞膜内陷,其中线粒体和内质网膜呈现高度的肿胀,大部分细胞的微绒毛出现中脱落等现象,部分细胞出现破裂和细胞溶解的等。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慢性患者光镜下可以看到肾小管呈现灶状或者慢性萎缩现象或者完全消失。有的患者个别性病例有小灶状淋巴和单细胞浸润,电镜检查和光镜检查有基本相同。此外,我们注意到急性、慢性轻型始和慢性严重组患者中有粗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缺血性皱缩和小动脉管壁的增厚和管腔狭窄。
3、治疗和预后
如表2所示,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急性型病人在治疗1~2个月后病情基本趋于稳定。并没有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好转的患者中预后接受了激素治疗。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患者病情比较稳定,有的患者病情呈现好转趋势。而急性组患者未接受治疗的在两个月内出现肾功能稳定。慢性组轻微性患者无论是否接受激素刺激,大部分病人病情趋于好转,但是也有病人病情逐渐恶化。
表2 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的短期治疗与预后(x±s)
三、讨论
[关键词] MMF;糖皮质激素;进展性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a)-0004-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efficacies of MMF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for progressive IgA nephropathy with renal impairment and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that can be the predictive markers of the efficacies. Methods 42 patients with biopsy-proven primary IgA nephropathy treated by MMF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in Wuxi People'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0 to June 2013 were enroll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they also had characteristics of progressive IgA nephropathy accompanied by renal dysfunction. Results Of the 42 cases enrolled in study, men (21 cases) accounted for 61.9%, CKD3-4 patients accounted for 74.6%, with an average eGFR(50.29 ± 19.04)mL / min.1.73Oand an average proteinuria(3.15 ± 1.73)g / d. All the 42 cases(100.0%) were treated with MMF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The complete remission(CR), partial remission(PR) and no remission(NR) rate was 50.0%(21 cases), 35.6%(15 cases) and 14.3%(6 cases)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was 85.6%. Compared to the responders(CR and PR groups), non-responders(NR group) got higher baseline proteinuria(P
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伴肾功能损害的进展性IgA肾病总有效率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L)、eGFR明显下降(eGFR< 30 mL/min・1.73O)、严重肾小管间质慢性损害改变均为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有上述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应避免选择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病理上细胞性新月体形成为疗效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参考文献]
[1] Li LS, Liu ZH. Epidemiologic data of renal diseases from a single unit in china: analysis based on 13,519 renal biopsies[J]. Kidney Int,2004,66(3):920-923.
[2] Donadio JV, Bergstralh EJ, Grande JP, et al. Proteinuria pattern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ubsequent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IgA nephropathy[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2,17(7):1197-1203.
[3] Garabed EK,NorbertLA.IgA nephropathy[J]. Kidney international Supplements,2012(2):209-217.
[4] GaosiXiu, WeipingTu, Dongfeng Jiang, et al. Mycophenolatemofetil treatment for IgA nephropathy: A meta-analysis[J]. Am J Nephrol, 2009,29(5):362-367.
[5] Liu X, Dewei D, Sun shiren, et al.Treatment of severe IgA nephropathy: mycophenolatemofetil/prednisone compared to cyclophosphamide/prednisone[J].Int J ClinPharmacolTher, 2014,2(2):95-102.
[6] CheungC,Bashir S,Barratt J.IgA nephropathy [J].J Am Soc Nephrol,2005,16(7):2088-2097.
[7] Geddes CC, Rauta V,C Gronhagen-Riska,et al.Atricontinental view of IgA nephropathy[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3,18(8):1541-1548.
[8] Berthoux F, Mohey H, Laurent B, et al. Predicting the Risk for Dialysis or Death in IgA Nephropathy[J]. J Am SocNephrol, 2011,22(4):752-761.
[9] Reich HN, Troyanov S, Scholey JW, et al. Remission of proteinuria improves prognosis in IgA nephropathy[J]. J Am Nephrol,2007,18(12):3177-3183.
[10] D’Amico G. Natural history of idiopathic IgA nephropathy and factors predictive of disease outcome[J]. SeminNephrol, 2004,24(3):179-196.
[11] Hirokazu Imai, Naoto Miura. A treatment dilemma inIgA nephropathy: what is the appropriate target, preservation of kidney function or induction of clinical remission[J]. ClinExpNephrol, 2012(16):195-201.
[12] JK Kim, JH Kim ,SC lee, et al.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s of IgA Nephropathy with nephritic syndrome[J].Clin J Am SocNephrol,2012(7):427-436.
[13] Maes BD, Oyen R, Claes K, et al. Mycophenolatemofetil in IgA nephropathy: results of a 3-year prospective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study[J]. Kidney Int,2004,65(5):1842-1849.
[14] YPRuan, WF Chen, et al.Role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and predictors of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and renal outcome in IgA nephropathy with proteinuria[J].Arch Med Sci, 2015,11(2):332-339.
[15] Chen X, Wu J, Tang L, et al. A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 of mycophenolatemofetil treatment in severe IgA nephropathy[J]. Zhonghua Yi Xue Yuan ZaZhi, 2002(82):796-801.
[16] YY Chen, YM Li,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ycophenolatemofetiltreatment in IgA nephr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J]. BMC Nephrol, 2014(15): 193-203.
【分类号】:F239.4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使用和管理的财政资金大幅增加,而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最终效果,对地方政府的绩效审计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即在阐述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并就未来如何开展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现状;对策
1 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特点
与其他审计活动相比,地方政府绩效审计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审查范围较为广泛。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对象不仅有物质生产部门,也有非物质生产部门,还涉及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等等。不仅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还涉及到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除了常见的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和公共建设工程审计以外,还包括对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结果进行相应的审查。
(2)审计标准的多样化。比如盈利单位的业务绩效不仅有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考虑其社会效益。衡量经济效益时,可以考虑运用价值指标;而社会效益难以进行定量分析,这时就需要进行定性分析,运用定性标准,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或者公共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审计过程的延续性。在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审查当期业务活动的绩效,就很难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对其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必须保持审计过程的延续性,即审查业务活动产生的滞后性效益。
(4)多样化的审计方法性。由于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变化无常,由此导致其审计方法也是灵活多样。比如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方法(诸如顺查、逆查、抽查、详查等各种方法),还可以采用系统法、论证法、综合分析法以及模糊分析法等现代审计方法。
(5)审计结论的建设性。目前,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已经延伸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评价,揭示出影响绩效高低的关键因素所在。根据审计结果,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找到提高绩效水平的方法和措施,充分发挥绩效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2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现状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促进我国政府改进管理水平和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审计体制不利于绩效审计的开展。由于我国目前仍然是以“行政型”体制为主,由此导致审计主体的独立性不强,这种制度上的弊端和缺陷必然会削弱绩效审计监督的公信力。这样,作为地方政府下属的审计机关由于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很难真正发挥绩效审计的监督职能。
(2)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难度较大,对审计证据的评价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由此进一步加大了审计风险。绩效审计最终的评价结论是建立在相关可靠性证据的基础之上。只有获取足够的可靠性审计证据,才能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资金支出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较高的资金使用效率,是否实现了最终的目标。但当前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最大的困难就在于难以获取和收集充分、客观的审计证据。此外,由于目前地方政府的绩效审计并没有统一的审计标准和程序作为依据,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也多样灵活,由此导致得出的审计结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大。
(3)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绩效审计还是传统的“事后审计”,这样就很难发挥绩效审计的监督职能和建设性作用。同时,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缺乏系统的评价标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3 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1)提高国家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改变审计体制,实现“行政型”向“立法型”的转变。首先将国家审计机关从政府机构剥离出来,赋予国家审计署独立的处理权和处罚权,提高国家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其次是调整审计范围,将审计重点放在重大财政收支、重要公共工程建设项目、重要行业领导干部任期的经济责任审计上,关注对国家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第三,将地方审计机关从各级政府中剥离出来,由国家审计署直接领导,其领导的任免由上级审计机关决定。最后改革审计经费编报制度,根据国际惯例,由各级审计机关逐级上报审计预算经费。
(2)加快政府绩效审计方法及其应用,积极开展效益审计,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除了常规的财务审计方法对绩效审计同样适用外,绩效审计有时还需要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因此,在结合我国实际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对绩效审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特别是对绩效审计方法的产生与发展,绩效审计方法的体系及种类,问题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的内涵和特点,问题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等进行重点研究,形成政府绩效审计。
(3)从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审计为主转变。公共资金支出特别是建设性项目的事前预算、可靠性分析以及经常性支出的定额控制等内容对其资金使用效益影响很大,绩效审计应该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对政府的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等实行事前审计监督。绩效审计除了要进行有效的事后监督外,更应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审计事项在相关部门做出重大决策前。审计部门应提前介入决策程序,预测决策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审计事项实施过程中,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将财政资金支出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的效益。
(4)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为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要想做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其关键就在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优化审计队伍专业结构,满足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要求。首先建立严格的准入标准,可以通过全国性的统一资格考试进行选拔;二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定期考核制,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相关知识;三是审计人员必须享受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以保证绩效审计队伍的竞争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付代红,朱敏文.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10(24):60-68
[2]杨丽娟,叶睿.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国际比较及改进[J].商业会计.2012(04):12-13
[3]赵敏.审计制度与单位财政的规划发展[J].现代商业.2012(05):45
1.绩效审计的法规体系不健全
绩效审计有没有法律依据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首要条件。而我国目前有关绩效审计的法规不健全,缺乏绩效审计准则和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如何实施绩效审计以及绩效审计的具体对象和范围等并无明确规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准则来规范绩效审计。从世界范围看,美、英、德等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但我国绩效审计法制建设不健全,审计人员在审计实务中没有统一的审计操作规范,审计人员的责任不能明确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果的可信度。
2.绩效审计滞后阻碍审计作用的发挥。
近几年,我国所实施的绩效审计多为事后审计,鲜有事前、事中的跟踪审计。事后审计存在着诸多弊端,往往项目实施结束后才进行审计,多数项目都已经竣工了几年,有的甚至竣工已达十年之久,时间久远,项目相关资料数据查找困难。同时,事后审计在审计事项发生后若干年才进行审计,不能有效预防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而且一旦审计出了问题,也已成既定事实,无法挽回造成的损失,也只能“亡羊补牢”以减少所造成的损失。这样的审计方式同我们积极合理有效利用资金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绩效审计作用的发挥。
3.缺乏公认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绩效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但绩效审计却没有形成公认的评价标准体系。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涉及行业众多,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甚至是对同一对象实行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尽相同。尽管每次绩效审计前,相关审计部门就衡量绩效的标准与实施单位进行了沟通,但寻求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还很难做到。同时,绩效审计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方面,这就更需要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对绩效做出科学评定。因此,绩效审计没有形成公认的评价标准体系,审计人员很难客观、公正的提出评价意见,就可能导致绩效审计风险。
4.绩效审计方式、方法落后
绩效审计的持续性测定评价,导致运动式的管理模式,致使审计结果公信力不强、约束力不大。同时,现行绩效审计方式和方法落后,缺乏灵活性、多样性。绩效评价审计大部分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审计层次上,即只重定量审计,对定性审计重视不足。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人们对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绩效审计是我国利用国内外资金发展的需要,是审计部门的使命所在,是内外资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完善我国绩效审计的对策
1.健全绩效审计法规体系
依法审计是我国各项审计的基本原则,完善绩效审计的法规体系和制度建设,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
2.促进事前、事中跟踪绩效审计的发展
针对绩效审计存在的诸多弊端,审计机关应促进在事前、事中进行跟踪绩效审计。一方面,在事前、事中开展绩效审计可以防止因时间久远,人员、资料流失严重等不利因素对审计的影响;另外,改变以往事后审计重惩罚、轻预防的审计思路,在事前、事中开展绩效审计可以尽早发现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倾向,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就一个项目而言,在立项决策阶段,运用事前审计,来评价项目立项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对项目立项决策的执行效果进行预见,将决策中不合时宜的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将因项目立项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在项目施行阶段,通过运用事中审计,将绩效审计和公证审计适当结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使项目的运行按计划发展,从而保证项目最终结果的实现。
3.制订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具有多层次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不同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差别很大。审计机构应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经验,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共同研究制定。针对不同行业类别和项目资金的不同用途,运用共性与特殊性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建设与可持续性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结合等原则,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促进绩效审计科学、合理、规范、公认。就一个项目而言,应根据项目特点,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应具体关注项目立项情况、项目建设目标完成情况、项目运营管理情况、项目还贷情况和资金使用效果等几个方面,突出合规、效率、效果、效益、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指标设计,同时要科学选择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等评价标准。制定出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采取先易后难,逐渐丰富、逐步完善的办法,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审计模式的发展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发展阶段.账项基础审计主要以检查账户、报表为主要切入点,审计方法是详细审计,旨在发现和防止会计信息中的错误与舞弊.制度基础审计主要以评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为审计切入点,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方法与数量.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评估审计风险为审计切入点,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以制定审计策略.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环境审计开展较迟,环境财务审计和环境合规性审计是当前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环境绩效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多以财务审计为主,在环境绩效审计中较多采用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很难突出环境审计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环境绩效审计相结合,可以识别和评估影响环境管理活动的各项风险,发现制约环保绩效的各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更好的发挥审计在环境绩效管理中的经济监督与经济评价的职能.风险导向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以风险为导向、项目为主体、资金和治理效果为主线”的审计模式.这种新型审计模式将环境绩效审计的重心放在环境管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上,审计活动包括审查环保项目关键点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是否落实,环境治理项目和资金使用是否有效益,有无重大环境风险隐患等.在审计计划阶段,全面分析影响环保项目治理效果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环境审计风险,进而制订审计方案,明确下一步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重点;在审计实施阶段,以环保项目为主体,开展各项审计活动,搜集环保资金利用和治理效果的审计证据;在审计报告阶段,通过对审计证据系统性的归纳整理,对环保资金使用真实性、合法性以及环保治理项目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做出审计评价,形成审计结论.
2风险导向环境绩效审计模式应关注的风险因素
环境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当运用各种审计技术和程序,对影响环境绩效审计项目的各种内外部风险因素与以识别和评估;重点关注那些对环境绩效活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以及与前期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因素.
2.1风险导向环境绩效审计模式应关注的外部风险因素
2.1.1宏观经济、法律与监管环境.主要包括: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环境绩效可能造成的影响;国家新出台的环保法律法规及监管活动可能对经营活动产生的重大影响;行业对环境业务活动的会计核算方法及会计科目选择的变更等.比如,新颁布的环境法规,可能使被审计单位需要更新生成设备,原有设备将面临贬值或闲置的风险;或当政府出台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以鼓励企业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展生产时,企业可能为获得环保收益而产生的舞弊风险.
2.1.2行业发展状况及企业竞争环境.包括被审计单位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如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对环境保护的特殊要求;所在行业受环保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经营成本中能源消耗所占的比重,能源价格波动可能给成本带来的影响;在环保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被审计单位拥有的竞争优势,当竞争对手在环保方面采取新的举措时(如利用环保新技术、更新环保设备),可能给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带来的竞争压力等.
2.2风险导向环境绩效审计应关注的内部风险因素
2.2.1环境战略与环保目标.环境战略是一个企业解决其经营活动环境影响的全部规划.这方面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能否平衡财务绩效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能否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环境战略模式;在环境绩效管理中,能否坚持全员参与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环保战略和环保目标能否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制定经营目标是时,企业管理层是否将环保因素考虑在内.例如,当企业把环保目标定位在减少污染总量排放时,可以通过调整自身产品构成,更新落后工艺等方式来实现减排目标.
2.2.2与环保相关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包括:(1)企业是否建立了与环境有关的风险管理程序.包括对经营活动可能会产生影响的环境风险的度量、评估和应变的策略;(2)企业是否建立了应变机制,以识别和应对环境政策和法律方面的变化对其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3)企业的财会部门是否建立了相应流程,以应对会计准则中与环境有关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重大变化;(4)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内控流程,以识别和评估与环保有关的经营环境包括监管、竞争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2.2.3环境绩效的衡量与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估被审计单位环境绩效衡量与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关注以下方面:(1)环境绩效考核关键指标;(2)环境绩效指标的变动趋势;(3)环保预算执行情况及差异分析;(4)环境绩效考核与奖惩政策;(5)环境绩效指标与竞争对手的对比分析;(6)中介机构提供的与环保绩效相关的信息.
2.2.4与环保相关的财务会计控制.当前,政府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与日俱增,治理污染、环境保护工作的状况,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比如,企业可能因为在开展经济活动时忽视环保工作而遭受罚款、停业带来的损失;也可能因为重视环境保护而获得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收益.因此,财会部门的介入可以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环保方面的决策提供用第一手的环保财务数据,这些数据一般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日常环保费用及罚款支出的控制,以及相关会计数据分析的结果.
2.2.5对环保控制的监督.必要监督体制是确保与环保相关的政策与程序得到全面贯彻和执行的保障.环境绩效审计中应对被审计单位的环保监督体制进行了解和评估,这些因素通常包括:(1)被审计单位是否定期评价与环保相关的内部控制;(2)管理层是否采纳内部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提出的与环保有关的改进建议;(3)管理层能否及时发现并纠正与环保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运行偏差;(4)企业是否建立了专门的职能部门(比如内部审计部门)以协助管理层监督环保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如果存在内部审计部门,环境绩效审计人员还应就其独立性、专业性进行评价.
3结束语
人民银行内部绩效审计的开展情况
到2011年,绩效审计主体不断扩大,从最初只有2、3家分行(南京、上海、重庆)到目前除个别分支行外,绝大部分机构都已在绩效审计方面有所进展。特别是2011年《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后,绩效审计工作得以全面开展。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2011年各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共开展绩效审计项目逾20个(详见下表),从涉及的部门看有事后监督、后勤、财务会计、营业室、国库、货币信贷、货币发行、外汇、金融稳定、征信、反洗钱和人事等部门,从业务上涵盖了内部控制管理、财务成本控制、货币政策贯彻及金融稳定管理、外汇市场管理、人民币流通成本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领域,审计范围及项目数量都大大超越了以往。
人民银行内部绩效审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绩效审计概念不清即上述绩效审计的概念辨析中对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定义模糊,在审计实践中无法加以区分,在此不再赘述。(二)绩效审计意识薄弱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从1998年底成立至今,一直以开展合规性审计为主,合规性审计无论从覆盖范围还是审计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积累了大量的审计经验。相对而言,绩效审计2007年才在个别机构刚刚起步,2012年才尝试将个别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可以借鉴的东西非常有限。内审人员在制定审计方案和现场审计过程中往往习惯性的对自己熟悉的合规性审计内容有所侧重,而对于绩效审计内容却显得无所适从。如某大区分行机关2001年直接开展绩效审计项目3项,全部项目均有大量内容涉及审计对象的合规性问题。(三)交换意见阶段遇到的阻力较大以往的合规性审计多是严格按照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的。即便如此,内审人员和审计对象之间也会因为对文件的理解不同产生分歧。对于绩效审计而言,一方面,现阶段人民银行的规章制度还停留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层面,涉及到机构或项目绩效的内容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绩效审计所依据的历史和同类机构数据分析并没有法律或行政的约束力,这样就势必会在交换意见阶段遇到更大的阻力。(四)相当比例内审人员不具备绩效审计胜任能力审计人员素质是绩效审计成效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相对于绩效审计的重要程度可以从INTOSAI制定的《绩效审计实施指南》中看出:“没有任何一种制度能够担保高质量的绩效审计报告,简单地说,拥有胜任和主动的绩效审计人员比质量保证制度还更重要。”绩效审计人员要在实践经验、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方面均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实践经验方面,要有审计经验、调查经验,甚至要有评估经验;综合素质上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文字能力和职业审慎性;专业技能方面,要有不同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虽然绩效审计是一种集体工作,并不要求所有成员都具备上述各种技能,但绩效审计仍然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超越以往合规性审计的能力要求,这与当前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审计阅历、综合分析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的现状极不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