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6 10:52: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劳动教育的出发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迟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进行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发生,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有的老师以劳动为惩罚,致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加强家校联系,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他们对孩子都很关心。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我们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拉近家校联系,从而为家长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定期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一些专家作专题讲座。
关键词:关爱与管爱;理解尊重;学习环境;量化管理
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缺少了可比性。对孩子只是关心爱护,而缺少管理爱护。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注重学习;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其他的一切都无关紧要,所以当我们的孩子犯错误时,家长想的是他还小,长大了就懂事了。所以最终的教育结果化为一句话:“下次不要这样了。”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了一种思想: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的小毛病、坏习惯都是小问题。这种关爱有时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对2003年江苏省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分析得出这样的几大特征:(1)发案数大幅上升。2003年,江苏省未成年人犯罪发案数3925人,比2002年的3563人上升了10.16%。(2)低龄化势头明显。随着物质条件的改观,信息传播渠道的宽泛,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早熟明显,过去发案的年龄多为17~18岁,现在提前到15~16岁。甚至更早。(3)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成人化。(4)团伙犯罪特征明显。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很令人吃惊:难道是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少了吗?不,而是我们对孩子的管理少了。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未成年人的犯罪不可能一开始就会发生,必然会有一个从犯错到犯罪的过程。而未成年人的犯错后,我们是如何教育和处理的?从我从事初中教学的经历来看,未成年人的违纪犯错,甚至轻微犯罪。无论家庭、学校、派出所都难以有好的教育方法。一般以口头教育为主,虽然这种方法对大多数的未成年人有效果,但对一小部分的未成年人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这一小部分的未成年人往往是以后走向犯罪人群的主体。所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但要有关爱,更要有管理,并加上适当的惩罚。
一、家庭起着主导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孩子的初始阶段是很重要
的。良好的教育基础是成功的一半,从小使孩子知道对与错、是与非是未成年人以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基础,所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注意三点:
1.父母的身教应甚于言教,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目标要统一,不可有两套评价标准
3.去除父母教育管理,爷爷奶奶溺爱、袒护的不良风气
家庭教育要始终贯穿着德育和劳动教育。目前中国家庭的劳动教育这一块是比较缺乏的。从全国中小学学生的在家参加劳动时间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未成年人在家庭劳动的时间,这是需要改进的。“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在于家庭教育的失当,特别是孩子6岁前的教育。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品行。犯罪少年通常有两个特点,性格自私和没有社会责任感,他们大多数具有不良的品行和不好的习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父母以人格教育人格,品行不良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产生另一种价值观,对美与丑的辨别是扭曲的。
二、学校在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上要起关键作用
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都是在学校完成的,而且未成年人成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作为学校,不能只重视智育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应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许多人把未成年人犯罪往往归咎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虽然不良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有着必然联系,但未成年人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与社会的关联主要通过学校,而学校教育又以班级教育为核心,一个好的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方式有可能影响一个未成年人一生。所以班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率。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尊重学生的理想,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首要的工作就是抓好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作用是积极向上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三、对社会而言营造良好的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切实管理好营业性歌厅、舞厅、游戏机室、网吧等,切断未成年人犯错、犯罪的滋生地,减少未成年人受其影响的程度,将会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起到保护的作用。
摘要:从实施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本文明确了惩罚教育的概念,澄清了惩罚教育与体罚的本质区别,提出了惩罚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阐明了运用惩罚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惩罚教育;班级管理;激励教育
一、出于爱的惩罚在教育中是必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失败了。”作为教师,有了爱,就有了教师职业的一切。师爱是一种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力量。然而,现在教育界的一些人士在强调尊重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讨论中,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就是学生教育与管理只能通过正向教育方式,而不能采取反向教育方式,甚至还出现所谓的“无批评教育”。在这种氛围与压力之下,造成学校、教师在学生管理上患得患失,生怕管多了会“引火烧身”,故而采取一种消极的管理方式。必要的批评教育等惩罚没有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了是非标准。本应被教育者及时、有力地纠正的缺点错误被遮蔽和搁置下来,取而代之是教育者实际意义的不作为。导致学生的缺点不断蔓延,最后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学生实施激励等爱的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正确认识惩罚教育
当前,人们之所以讳谈惩罚教育,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正确地认识惩罚教育。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1.什么是惩罚教育
惩罚是对违纪者在心理或生理上施以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出现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它与“奖励”相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2.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与体罚、变相体罚有着本质区别
“惩罚教育”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一,出发点不同。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悖于伦理道德。前者实行的基础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班规班纪,是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的约定;后者则是教育者个人情绪化的行为,缺乏教育的依据。其二,表现不同。前者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精神上和行为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处罚;后者则是教师对学生身体的恶意侵犯和对学生人格的随意侮辱。其三,性质不同。惩罚是一种必要而合理的教育方法,惩罚教育是根源于制度的遵章办事,是合情合理的“法治”;体罚是一种严重违规、应予禁止的有悖文明的教育方式。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并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那些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将给予其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所以,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无论在出发点、表现、性质上都有根本的不同。
三、如何恰当地运用惩罚教育于班级管理中
既然适当的惩罚教育是必要的,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主力军——班主任应当如何恰当地运用惩罚教育于班级管理呢?
1.惩罚要有章可循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的,一个班级也应该有一个班级的“班规”。而班规的制定不应该由班主任一人包办,应该要每一个学生自下而上参与反复讨论制定,最好是在有意识引导的前提下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共同制定,让孩子意识到规则是集体意志的体现,而非针对于某个人,使学生觉得“这不是教师在约束我们,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同时,班规应尽可能地包容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以后凡是班内出现了违纪现象,教师和同学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应的惩罚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规后的惩戒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来自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集体意愿。2.惩罚的方法和艺术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所以,我们要呼唤“聪明的惩罚”。
在使用惩罚手段时,既要注意方法,更要讲究艺术。
(1)惩罚教育的方法要灵活。从惩罚的方式来讲,惩罚教育主要有两种:
①劳动教育。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体育运动、体力劳动能改善人的体质,培养劳动习惯。因此,运用他们可接受的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给予适度惩罚,无疑是两全齐美的方法。如对一个经常打同学经多次柔性教育仍不悔改的学生,可以惩罚他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到运动场上去跑几圈,或者扫一个星期的教室,让他体验被强迫接受的滋味,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
②智力惩罚。在英国皮亚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十分引人注目的藏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个名叫约翰·詹姆士·劳德麦克小学生的作品。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这个男孩忽然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么样的,于是和几个男孩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并宰杀了。不巧,狗是校长家的,而且是校长最喜爱的狗,校长很生气,决定惩罚他。怎样惩罚?校长罚劳德麦克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劳德麦克也知道错了,接受处罚。他认真画好了两幅图交给教师,教师和校长看后都觉得很好,杀狗事件了结了。劳德麦克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并研究出了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获取了1923年诺贝尔医学奖。校长巧妙的处罚方法,促使了一个天才的诞生。
(2)惩罚教育要讲究艺术。惩罚是一种约束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反向刺激方式,它与奖励给人带来愉快、兴奋从而激励学生的行为是不相同的。如果惩罚使用不当,就可能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聪明的惩罚”会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震撼,认识到自身过失的后果,促使其改正错误,“聪明的惩罚”艺术可以包括:
①以理解、善待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惩罚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增长知识。
②在学生犯错后,要透过错误的言行,发现学生的长处,从长处入手妥善引导,在惩罚中让其闪光点得到发扬、错误得到纠正。
③惩罚要适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品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④惩罚应精心设计,杜绝随意性,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三思而后罚”。
四、惩罚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惩罚教育毕竟是一种硬性教育措施,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还要刚柔相济、恩威并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明确受惩罚的原因。惩罚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因教师的情绪变化而任意惩罚,而应该制定规范,照章施行。学生犯了哪类错误接受哪种惩罚,惩罚的时间、地点,执行的人员等都应规定清楚。如美国的一些学校规定,一天内被批评3次就要通知家长,犯了错误要先警告再惩罚,甚至罚站几分钟,站的姿势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我国,惩罚方式一般有批评、谴责、训导和处分、处罚等。只有在惩罚的方式、内容、操作等方面明确要求,以人为本,严格执行,才能达到惩罚教育的效果。
2.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惩罚不是简单的罚站、罚抄、罚打扫卫生等,更不是粗暴地无视学生自尊人格的“出洋相”、“整人”。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错误程度以及违纪者的个性特点,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并努力将惩罚教育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我是一九八九年七月在安广师范参加工作的,到九七年七月的八年间,我先后做过班主任、教务科干事和团委副书记等工作。九七年八月,学校成立舍务科,此后至今的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负责这个科的工作,先后任副科长、科长。
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由于对工作的热爱和努力,我自觉得取了些成绩可以,可以向组织汇报。特别是近年来主持舍务工作,舍务科成立不久,我带领完成了确立舍务科各岗位职责、拟定考评方案及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工作任务,为舍务科成立后工作迅速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第二,从九九年至今实行的以取包管理经费为主要内容的舍务管理改革,在学校班子的正确指导下,舍务工作相对独立运作,取得了初步成绩,形成了责、权、利有机统一,能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的舍务管理运行模式,对于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第三,舍务管理中的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得到广泛认可,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通过安排校内贫困生参加宿舍的勤工俭学,不仅解决了舍务的劳动用工问题和相当一部分管理问题,为一些贫困学生解决了一定经济压力,而且也为学生接受劳动教育、接受锻炼、提高素质提供了一个有效形式。此项活动在市电视台、松原日报都有报到。
这些成绩的取得虽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但作为主要的策划、组织者和具体工作人员,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就我个人而言,难得的工作机会使我个人素质获得的提高则是最宝贵的,得到的锻炼、积累的经验为我胜任 更重要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给我今天的竞职以信心。
我的主要竞聘职位是学生处处长,对于学生处的工作,我认为首先面临的任务是要根据学校办专科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制定总体德育规划,确定德育工作目标,抓好落实。这是我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整个学生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第二,要抓好制度建设,为各项具体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使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第三,学校的学生工作不是一个处室的单独工作,学生处的工作必须寻求建立一个学校各方面能广泛参与的学生工作体系,使学校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各尽其责,发挥作用,从而追求最佳的学生工作效果,使学校学生工作形成良好氛围。第四,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考评工作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特别是学生管理人员班主任这样的一线人员的积极性的有力手段。
这就是我对学生处的工作的初步设想。
从总体和全局思考设计工作,从具体处着手工作,这是我一直的原则,也会是我将来的工作原则。我清楚,如果组织上把学生处的工作交给我。那么就将有大量的具体工作需要我去做,我有决心,有信心做好。
大家好!
我是一九七月在安广师范参加工作的,到九七年七月的八年间,我先后做过班主任、教务科干事和团委副书记等工作。九七年八月,学校成立舍务科,此后至今的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负责这个科的工作,先后任副科长、科长。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由于对工作的热爱和努力,我自觉得取了些成绩可以,可以向组织汇报。特别是近年来主持舍务工作,舍务科成立不久,我带领完成了确立舍务科各岗位职责、拟定考评方案及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工作任务,为舍务科成立后工作迅速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从九九年至今实行的以取包管理经费为主要内容的舍务管理改革,在学校班子的正确指导下,舍务工作相对独立运作,取得了初步成绩,形成了责、权、利有机统一,能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的舍务管理运行模式,对于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舍务管理中的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得到广泛认可,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通过安排校内贫困生参加宿舍的勤工俭学,不仅解决了舍务的劳动用工问题和相当一部分管理问题,为一些贫困学生解决了一定经济压力,而且也为学生接受劳动教育、接受锻炼、提高素质提供了一个有效形式。此项活动在市电视台、松原日报都有报到。
这些成绩的取得虽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但作为主要的策划、组织者和具体工作人员,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就我个人而言,难得的工作机会使我个人素质获得的提高则是最宝贵的,得到的锻炼、积累的经验为我胜任更重要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给我今天的竞职以信心。我的主要竞聘职位是学生处处长,对于学生处的工作,我认为首先面临的任务是要根据学校办专科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制定总体德育规划,确定德育工作目标,抓好落实。这是我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整个学生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思想品德课要做到一课一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所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目的,系统地理解每册、每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下教学基本内容:热爱祖国教育、热爱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爱人民爱劳动教育、爱学习爱科学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健康和心理品质教育。大纲对小学生爱劳动的教育目标已按年段明确规定:在低年级只要求学生知道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当好值日生,在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课文《自己的事自己做》。中年级则要求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学会做饭菜》。高年级要求学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勤劳守法、劳动致富光荣;损人利己、投机取巧可耻;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如《从小学创造》。如果教师把握不准各年段的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层次就很可能提得过高或降低要求,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通读全套教材,明确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以便各就各位,瞄准目标,搞好教学。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知行统一”的原则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幻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我们在对小学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我们称它为“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直接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做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评价小学校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在使用“评估导向标”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就是引导他限期(下次自我评价前)改正错误,重新做起,然后给予登记。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这样就给了他改正的机会,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为此在教师中开展教师工作评估,实行教师工作积分制)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爱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萌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在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要为其道德行为的培养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少先队、班集体,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之中,使其产生出各种道德情感,培养意志,促进道德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个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88-02
许多学者经常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教育重中之重的大事。当今教育界,“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成为关注热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与转化是令许多教育工作者头痛的事,也是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它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那么,到底该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帮助,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呢?实践活动从总体上看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人是在实践活动中并通过实践来使自己获得发展的。个性是具有一定生理素质的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而逐步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我们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把对“问题学生”的说教灌注教育方式变成实践体验教育方式。
一、丰富活动形式,铺设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途径
1、在游戏活动中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儿童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有趣的游戏活动。“玩是儿童的天性”, 游戏是儿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能增长儿童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且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儿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模仿成年人的实践,在游戏中学习成人世界的规则和习惯,发展自己的身体、智力和品德。所以,应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发展良好个性品质。
例如,可以开展创造性游戏:办“娃娃家”,开公共食堂,当宇航员;可以开展建筑性游戏: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建摩天大楼、架桥梁等;可以开展主题游戏:汶川地震紧急救援、消防安全大演练等活动,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
2、在家庭生活中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家庭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因为儿童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起最直接的作用者是父母家人。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念等社会化目标等都是首先通过父母的过滤,以高度个体化了的、有选择的形式传递给儿童的。父母本生的个性特征、社会地位、教育水平、、性别的价值标准等等都会强烈地影响他们的后代。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家庭的物质环境之间也不断地交互作用着。家庭的经济收入、家庭物质环境的组织与安排、刺激数量的性质与多少都会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还有,家庭的情绪气氛、父母的教养模式、家庭结构等等也都会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所以,要重视儿童的家庭生活,多开展有关家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正确引导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培养自己的良好个性品质。例如,可以开展“我的家庭生活”“感恩父母”“家庭开支巧安排”“我来当家一天”“亲子营”等活动,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学习活动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实践活动。人为了生存,为了从事生产和社会交往,就需要学习。学习从事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各种新知识、新经验、新科学和新技术。当然,对于儿童来说,学习是他们人生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和生活,是基本的实践活动。他们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来发展自己,为未来做好准备。在学习过程中,儿童要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探究的出发点,并有效主动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促进自己智慧潜能的发展,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所以,应改变应试教育观念,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儿童的良好个性品质。例如,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儿童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广阔的领域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在小组合作与分工中发展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
4、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中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加强劳动与技术、家政、职业了解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及其它方面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中发展儿童的良好个性品质。例如,可以开展各种家政服务比赛、简易制作、种植饲养、科技小发明等活动,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
5、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中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一、班级概况:
二、`学期目标:
由本班概况,从而可知学生状况,参差不齐,针对本班的不足与长处,制度预期的目标:
1、学生思想品质方面,思想进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情操。
2、学生文化素质方面,在思想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发,挖掘学生智能潜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佳发展状态。
3、体育方面,由教师具体指导,定期了解学生体育发展的情况,使之认真锻炼身体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或者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4、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劳动知识掌握一些劳动技术,培养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
三、工作的重点、难点:
结合本班实际,我认为思想教育是达到预期目标的重大通道的是工作之重,只有学生从思想上有正确的态度去学习去认识,才能保证全面的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努力做到
为实际的预期目标,保证全班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班主任将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加之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方法,抓根治本的对症下药,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迎您采,集,运用说服,榜样淘治等方法,搞好班级工作。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异,学生成绩不均衡,且有较大差异,本学期努力转化差生,在全班掀起一个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优生帮差生,努力奔成功的学习风气,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地到全面的提高。
3、开展个各方面有益的活动,全面提高班级工作。
五、 组织实施
对于本班的学生,我准备本着以下四个原则来执行我的一切计划和任务: 尊重;信任;共情;关注;
记得苏联的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尊重和信任”。他认为“尽量多的要求每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每一个人。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儿童的人格,相信他们的力量,善于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深厚的感情来对待和教育他们,要相信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我们也明白,你如果不负责任的去埋怨或者是批评或者是惩罚一个学生,就是对他人格的极度不尊重和不信任,那样的结果是换来学生对你的不尊重和不理解,结果是班主任工作的极难开展。我们也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所谓“共情”是指要和学生的感觉保持相通,即样经常换位思考,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就讲过教育要成功重要的有两条:一尊重二换位。只有我们经常的换位思考,我们才能明白学生在想什么,他想的对不对,他的做法是否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我们很多老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行为,来判断是对还是错,其实这样的出发点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对孩子不公平,对老师也不公平:这样违背了人类发展的正常顺序。我记得前几天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小男孩躺在妈妈怀里撒娇,就问他妈妈这个孩子多大了,结果得知他已经8岁了!我很惊讶,自己记得自己8岁的时候已经上幼儿园了,而且蒙老师的信任还做了班长,负责班级的门上的钥匙的保管!自己当时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但是现在再看小孩子,他说自己已经8岁了,在我的眼里还是那么的小,那么的可爱!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可能他的内心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了!所以我们班主任用情要深,还要准!
所谓“关注”,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功,同时一个好的班级或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负责,要负责记录下孩子的成长中的每一次Ji动和成功的喜悦!和孩子一起分享!
六.奋斗目标:
对于本班的奋斗目标,我还是很认同我以前的观念,就是要达到一个标准的小学生的形象,需要做到“八有”:“有人格,有胸怀,有教养,有能力;有计划,有规律,有效率,有成绩”。前面的“四有”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后面的“四有”是教给他们如何学习。
1、“有人格”是做人的最起码的标准;
2、“有胸怀”会使我们的班级集体变得融洽,同学们之间会亲如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