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6 10:52: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信息化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引言
当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技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为宝贵的资源,而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社会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城建档案指的是在城市管理、规划以及建设活动进程中所产生的对社会、国家具有重要保存意义的声像、图标、图纸以及文字等各类载体的文件资料。进行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采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城建档案社会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发展,其对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与传统城建档案的实体管理模式不同,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理论指导,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机制创新和流程再造,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为此,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资金人才投入、信息开发利用。这五个方面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信息资源建设是核心,标准规范建设和资金人才投入是保障,信息开发利用是目的。
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几大核心要素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设备
基础设备不仅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更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平台,因此,要想做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应做好基础设施的构建。
(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关系到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它不仅仅是城建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加工、管理、传递的重要应用软件,更是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可以说应用系统集中体现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规范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延伸与扩展,在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切实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因此,构建与遵循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规范,也早已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队伍
档案信息化人才作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直接执行者,其个人素质、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因此,可以说档案信息化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各级档案部门在构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一)注重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
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动下,城建档案电子文件正在持续增加。由于城建档案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质,这就对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体系,进一步规范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时间、范畴、方法以及标准等各个方面,从而有效提升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的归档效率。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尝试把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与员工的绩效进行挂钩。城建档案机构还应当适当增加相应的人力、物力,加快档案电子化归档的速度,为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因为城建档案本身的特殊性质,针对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应当选择GIS 软件,通过构建GIS 数据库,便于城建数据资料的检索、管理以及查询,同时能够便于数据资料的进一步加工与提取。信息资料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主体应当包含城建资料与城建档案的二次信息与详细内容,同时还应当与建设项目空间位置信息整合成为一个具有连续性的空间数据库,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应当作为背景数据库。详细的数据种类应当囊括地名、环保资料、城市园林绿化、地下综合管线、市政共用设备、城市勘测、城市建筑以及城市规划等信息资源。
(二)、建立健全城建档案保密体系
城建档案传统的纸质管理模式,能够方便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收集、登记、查询、保存以及转移,而城建档案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后,因为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高风险,保密工作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参考发达国家在城建档案保密工作的做法,比如美国的城建档案只是针对本人或者其所授权的人进行开放,并不会对所有的公众进行开放,在某些州中,未经城建档案主体授权而看其档案属于违法行为,并且对执法部门也不例外。这就需要城建档案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的保密体系,通过制度进行有效地制约,保障城建档案信息查询系统与电子文件只有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使用。
(三)、注重城建工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更新
城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有大量工程档案信息会补充进来,这些数据的变化要反映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就要求管理人员注重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工程档案资料的维护与更新要遵循《建设工程文件归类整理规范》、《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实现文件、图纸档案编目与检索自动化,电子文档、影像资料全存储与检索自动化。及时地对城建工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维护与更新,可以使档案更好地服务用户,提升城建工程档案信息管理水平。
(四)、突破重点,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当前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重点突破:第一是抓好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中心,为城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扎实的硬件保障。第二是做好全省统一的城建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严格按照法规和标准,积极打造开放式的分布式数据库群。首要的是构建好各类专业数据,依据城建功能建立各专题资源库,包括规划方案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污水垃圾治理专库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综合数据库。第三是做好应用系统的建设。这个系统应包括城建档案工程指导系统、档案接收系统、档案数据处理系统、工程跟踪系统等等。在应用系统建设中,要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维护和安全性的设计要求,确保打造一个全面、有用、高效、安全的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及公共设施建筑、工业建筑等大量城建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如何做好这些城建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使其发挥档案的功能和价值,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其新增的巨量数据资料处理、保存难度大,很难适应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改革传统城建工程档案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新型档案载体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任雪华. 潍坊市城建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山东大学,2012.
院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载体档案,是医院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随着医院服务模式的转变,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必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已势在必行,现就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医院综合档案信息化 重要性 措施
1 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现状
医院档案涵盖了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文书、人事、病历、财务、基建等很多重要档案。但由于医院对档案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医院档案管理还处在比较落后的手工管理阶段,存在着设备技术落后、存储空间有限、资料容易遗漏、检索困难、查找麻烦的诸多不足,使档案开发利用率低,发挥的作用不大,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已跟不上医院日趋发展的需求。加之,在医院人才培养中,一直以来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没有把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工作队伍存在着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等问题。许多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乏创新和活力。这些情况已严重阻碍了医院档案事业的发展。
2 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档案信息化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必然要求。档案信息化可以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HIS、PACS、LIS、OA等系统已渗透在医院各个领域,电子病历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使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已迫在眉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业已成为医院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工作重点,它的发展与成熟也势必对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2)档案信息化是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医院各种门类的档案资料不仅能为广大医务人员的医、教、研、学提供丰富、翔实的信息资源,而且也能为医院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准确、完整、可靠的原始数据,而档案信息化在充分发挥档案的这些功能方面有着独特优势。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显得更为重要。对于承担着日益繁重的医疗卫生任务的综合医院而言,实现档案信息化是适应医疗业务工作需要和时展的必然要求。
(3)档案信息化可为医疗业务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实现档案信息化,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改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服务。
(4)档案信息化可使信息发挥最大效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缩微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大大增加档案信息的存储量,存储密度比纸质档案高出许多倍。纸质载体的文件一般只能记录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信息。这样利用很小的空间就可以保存大量的信息,而且开发利用速度快,具有直观性、选择性、易操作性。
3 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1)医院档案管理纳入医院发展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紧密联系医院的发展战略,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医院多年积累的档案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医院领导足够重视和支持,把医院档案管理纳入发展规划,才能把医院综合档案管信息化落到实处。
(2)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软件配套工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这是档案工作向信息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与医院的网络建设同步进行,实现资源互补。我院信息中心已在筹划档案网络与医院网络的设密权限,尝试以档案室为中心将院内相关计算机进行内部联网。将信息建立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方便使用者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查看相关资料,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体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医院正在逐步完善档案信息网络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一体化的构想。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设备。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首先需要配置稳定、可靠、安全和较高性能的信息化硬件设施,以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档案资源的采集、管理、利用等基本需求。根据实际条件,配置扫描仪、刻录机、音视频数字化采集和转换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存储设备等现代化设备。并在医院内部构建一个档案网络平台。把数字档案存储在专门的数据服务器上,档案检索工作站通过网络访问,为用户提供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等服务。促使档案管理逐步从传统的手工、经验管理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迈进。
(4)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要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医院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素养,还要具备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医院要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才能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5)信息化档案安全防范。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风险防范意识,联合医院信息中心部门,加强档案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防止电脑黑客的资取、篡改档案信息和破坏档案信息系统。同时,要给档案系统安装防病毒软件,防止电脑病毒入侵。同时,作好档案的保密工作。
总之,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确保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医院现代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熟练运用现代设备和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医院的档案事业蓬勃发展。
参 考 文 献
论文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变成了可能,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做了必要的说明,其次针对目前高校在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意见。
1.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含义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
数字档案馆是指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数字档案馆具有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等诸多特点。
2.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在高校管理工作各领域中应用广泛,电子信息传输、电子文件、各类管理系统、应用程序以及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等,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没,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是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高校档案馆馆藏数量不断增加,现行存储空间有限,需要通过数字档案馆来缓解。以网络技术为主的档案数字化已经或正在逐步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形成、鉴定、整理、利用都受到深刻影响。电子档案管理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一体化,是电子档案管理重要性的体现。
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开发利用,实现服务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档案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是国家的一种原生的、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公共信息资源。在各层次档案工作中广泛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与高校信息化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出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力,进行最大化的档案信息数据聚集,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将是传统档案工作的重大变革。
3.高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观念问题
高校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高校建设数字化的档案馆还没有足够的意识。很多高校虽然具有专门的档案机构,也制定了各种档案规章制度,但贯彻不力。一些领导对本部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本部门档案疏于管理。而一些文件形成者对档案移交归档认识不足。同时档案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也很淡薄,对档案立卷归档的业务指导不够,监察、督办不力。通过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文件形成者、领导者的档案质量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融入管理系统之中,使之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质量。
3.2技术层面的问题
⑴高校数字档案馆中存储的是大量的多媒体信息,但是传统的面向文字信息的结构化关系数据库不能满足这一现实要求,需要建立面向对象的非结构化的多媒体数据库;
⑵通信网络是传递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基础,远程登录使数字档案馆的利用不受地域限制。目前,我国互联网的传输速度较慢,网络安全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都阻碍了数字档案馆的发展;
⑶标准的制定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相应的电子文件标准、多媒体信息标准和数字档案的著录标准、全文数据库的标准等还没有形成规范;
⑷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数字档案信息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进行传输,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4.相关策略建议
4.1加快档案标准化制定和贯标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要先行。高校要加强档案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贯标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已有的档案数字化治理技术标准及规范,通过这些档案标准化和制度的贯彻,规范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
4.2重视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高校要重视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在软件开发方式上,应依照国家标准并结合高校实际,统一规划,创新机制,采取与软件公司、相邻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研发工作,最终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档案工作发展趋势的管理软件。
4.3安全性方面的建议
数字化的档案馆在安全性方面也要得到加强,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公开、上网安全、网站(页)建设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建立音像档案库和电子档案异地备份库,开辟数字档案馆数据安全储存和备份的空间,对电子档案和音像档案实行专库管理。
4.4重视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高科技项目,要根据建设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构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确保档案馆建设正常运行。首先,在提高高校专兼职档案人员政治素质的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他们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方面的培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其次要根据档案馆(室)人员具体情况,吸收高素质现代化管理人才,对急需的信息化人才可采用引进或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柔性流动的方式予以使用,取其所长,开发档案信息化的项目和产品等。
5.结语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高校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工程。数字档案馆将影响到高校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为现代社会教育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才刚刚起步,仍需依靠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推进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范文霞.加强高职院校电子阅览室的安全管理的思考.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09)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21-02
摘要: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和兴衰。通过对档案信息化人才现状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的能力、结构、知识、层次等模块分析结果,给出了人才建设的几项措施和建议,对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模块
档案信息化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档案管理信息化事业应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的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档案管理信息化事业人才建设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档案管理信息化事业的人才状况也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和整个档案管理事业的兴衰,因此,加强人才建设,也是档案管理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现状
随着我们国家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瓶颈,基本上能满足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但是,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建设还存在着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更新观念,采取得力措施,鼓励和引进社会优秀人才充实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当中。
1.档案职业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总体偏低,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需要。85%以上的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比较普遍,个别人对信息化存在轻视甚至排斥的心理。
2.技术型人才严重不足。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当中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人员的比例还不到10%,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大于60%的从业比例,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
3.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缺口很大,人才结构不平衡。随着档案管理事业规模的扩大,各档案局、馆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普遍存在学历和职称偏低、队伍数量不足、人才资源稀缺的问题,人才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步伐。另外,优秀人才又不断流失,大多数流向了社会其他行业。
4.缺乏创造性的制度机制和政策环境,人才稳定性差。一是思想观念陈旧,官本位意识较浓,档案人员地位普遍不高。二是市场人才配置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知识和人才的价值没能得到充分体现。三是科学化管理程度不高。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人才需求模块分析
(一)素质模块分析。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这一方面是由档案管理工作的政治性、服务性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性、服务性所决定。
1.坚定的政治信念。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方针、政策,严守机密,树立政治意识和政治信念。
2.热情的工作态度。档案工作具有服务性强的特点,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爱业、敬业、奉献的精神和不为名、不为利的价值观。在服务态度上,力争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力争把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化成有用性、可用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档案工作不仅是一项政治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烦琐的工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种工作作风,要求我们整理档案的区分全宗、分类立卷、编目、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汇编、注释档集内容、利用档案的咨询等各个环节都要准确无误。
4.较强的事业心。档案的收集工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耐得住寂寞,愿为档案事业奉献精力与时间,不为一时的困难所吓倒,为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勤奋学习,钻研业务。
(二)能力模块分析。
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简言之,就是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运用于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可谓一项档案技术工程。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操作技能。
1.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自我完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使自己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输工具,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
2.能捕捉档案信息。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将更多地从信息服务的功能上去要求和评价档案部门。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不仅要熟练、快速地获取本馆所藏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且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优势,熟悉网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引导利用者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
3.能鉴定有效的档案信息。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档案利用者,这是利用者评价档案部门信息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网络环境下,信息份量重大,内容也十分芜杂,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比以往更强的鉴定评估能力,对档案信息进行判断、鉴选、分析,从中筛选出对特定利用者有用的部分,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能加工、提炼档案信息。信息社会,档案利用者更需要“精要”信息,提供“原件”已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提高对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许多档案信息具有多重价值,从不同角度进行加工,剔除其中的无用成分,重新组合,将产生出新的档案信息产品。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渗透增值能力,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三)结构模块分析。
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需求不仅是长远的,而且是广泛的。相对于不同的工作对象,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同的工作范围,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呈现出梯形结构分布。
1.管理型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型人才是档案信息化项目的组织推动、战略规划、工程策划和标准制定者,也是档案信息化工程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档案局馆中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技术负责人、信息化部门主管、项目负责人、信息化系统分析人员等。它要求相关人员了解国内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熟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做到既精通管理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应用。
2.技术型人才。这部分群体是档案信息化项目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和技术实现者,进一步细分为系统的设计、开发人才和系统的支持、维护人才;侧重于硬件的人才与侧重于软件的人才;通信网络专家、信息系统专家、软件编程人员等。此类人员必须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具备较为深厚的信息技术功底,精通并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具有档案管理基础知识,了解文件档案管理的信息流程。
3.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具体承担日常操作和管理维护的人才。技能型人才必须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掌握特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如网页制作与网站维护技术、网络管理与存储技术、档案数字化技术等。
4.研究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是档案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档案管理部门中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的高端人才。作为研究型人才,其工作职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提出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管理的标准建议,指导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四)知识模块分析。
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工程,人才建设应当由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各类专业人才综合构成。档案信息化人才应当具备下列相关专业知识:
1.档案业务知识。包括文件工作与电子文件管理、档案学理论与档案管理业务、文件保护与信息安全知识等,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信息技术知识。包括硬件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系统分析与系统基层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知识技能。
3.工程管理知识。包括工程项目决策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工程技术知识等。
4.行政管理知识。包括行政学理论和行政管理、行政法规、行政体系与公务员制度、政治学和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三、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若干建议
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工作,从整体来讲,要制定一个总体目标和规划,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教育体系,确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教育内容,编制适用不同层次的教材。要立足于全员培训,有计划、分阶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
1.通过高等院校培养高层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高,辐射面广等优势。研究生教育中设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方向,本科生教育中加大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份量。同时还可以用委培、进修等形式为各省、市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员。
2.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普及信息化管理知识。继续教育形式灵活、内容专一、周期短、见效快。可以专题培训、专题讲座形式普及信息知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学习文字处理技术,学习常用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学习网络知识,通过专题培训和实际操作,使人人成为档案信息产品的使用者、档案信息的管理者、档案信息利用的咨询者、档案信息的传播者。
3.通过岗位培训,使档案信息管理知识成为入门必读。基层档案人员兼职多,更换频繁,岗位培训是最受基层人员的欢迎。要在原来“五学”的基础上,增加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课程,扫除现代文盲,使之上岗后就了解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的管理。
4.开专题研讨会、举办专题研讨班,营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氛围,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经常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的问题充分讨论、广泛交流。
5.借用科研单位、科研实体的力量,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部门应与技术过硬的科研单位、科研实体联合开发实用的软件,借用他们的技术力量培训操作人员。甚至在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制作网页、建立网站、构建局域网。
参考文献:
[1]崔丽君《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6期。
[2]雷亚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改进》,《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4月第13卷第7期。
[3]周风云、赵焕中、姜桂娥《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山东档案》,2004年第2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 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深化改革以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需求越来越高。积极优化档案管理新方式,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能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能全面强化医院服务职能。
一、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所在
(一)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能力与技能,或是“身兼数职”,或是从其他岗位上转行而来,真正档案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再加上医疗卫生部门领导阶层不重视,在职档案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进修培训,导致其专业水平偏低。
(二)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医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沿用人工管理方式,轻编研、轻整理、轻统计,档案资源利用率偏低,严重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
目前来说,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管理准则与协调制度,缺乏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档案结构简单、资料标准不一,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制度支持,导致档案信息化工作“无章可循”。
三、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一)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医疗卫生机构要想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通过专门培训、教育,持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与科技知识掌握程度,进一步优化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结构,更好地为信息化建设服务。第一,加强档案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化处理能力、网络安全维护能力以及电子档案管理技能。第二,加强档案工作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的学习,加深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了解与认识程度。第三,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风险判断能力与风险防御能力,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第四,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个人信息资源的泄露。第五,完善档案部门工作考评机制。直接将档案工作人员考评结果与其薪酬、职业晋升相挂钩,通过多种激励性措施,建立一支高效、全能、优质的人才队伍,更好地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二)正确认识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医疗卫生机构领导、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改变传统思维,更好地顺应时展变化。医疗卫生机构领导阶层应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将医疗档案管理积极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中,通过各种制度、资金支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三)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建设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大信息化建设管理规章的建设力度,使得信息化建设在标准、规范框架下进行。应积极加强医院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通过完善的档案共享网络,进一步实现医院档案规范化运作,及时、迅速发挥各类档案应有价值。加强档案的集中管理,统一病历档案与治疗档案,建立合理、科学的医疗服务平台,保证医患之间的正常交流,加快诊疗进度。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具体行为,在相关法律政策与内部管理规范的共同配合下,积极推动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化建设顺利、健康、高效发展。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软硬件支持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因此,医疗机构管理阶层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与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档案管理硬件环境建设力度,加大软件系统开发力度,建立完善的档案数据管理平台,通过软硬件系统的支持,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力度,通过多种载体、多种途径丰富档案资源,以加快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步伐。另外,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不同科室之间的内网连接,有效提高信息共享程度,进而提高档案利用率。
(五)整体统筹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属于一项长期性、系统性任务,因此,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医疗卫生机构领导阶层必须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医院整体规划中来,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的分步实施,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分步目标,预防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形式主义”等问题,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随着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主要包括多媒体文件、文本文件、影像文件以及图像文件等。因此,必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电子文件资源属于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资料来源,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编辑、整理。纸质档案一式三份,一份供查阅使用,一份供异地保存使用,一份用来封存保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积极加大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化建设力度,是档案部门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医疗卫生单位健康、顺利发展的前提。医疗卫生机构必须立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所在,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全面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边俊士,张伟.医院信息化与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现状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02).
[2]生国栋,丁八一.浅议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14(06).
[3]陈小莉.探析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4(03).
【关键词】医院 档案 信息化管理 现状 改进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也逐渐的渗透到各医院的管理工作当中来。各医院的档案管理也逐渐进入了信息化管理阶段。所谓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主要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通信技术等高科技要素对本医院的档案进行管理。
1.我国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
1.1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研发水平相对落后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计算机硬件的水平也越来愈先进了。但与此同时,软件研发的进程和开放周期则显得相对落后。相比之下,在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则显得更加尖锐。主要表现在,医院档案管理的专业软件相对滞后,开发周期长,各项软件的功能及更新换代速度远不能适应当前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和特殊情况。比如,改变手工登记、汇编、检索等传统档案管理的单板计算机档案管理,在发明之初确实方便了查找和管理,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院事务的不断复杂,虽然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但很多医院都还在使用最低级的方式管理各种档案。
1.2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医院专门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仅未接受档案管理的相关培训,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现象也很严重。另外,有些人员计算机水平也不高,不能适应渐渐深入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这种现象就会直接影响医院档案管理的效果,长此以往,由于各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长此以往容易导致有时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会处于被动和滞后的状态,严重影响档案管理的规范和准确度。
2.改进我国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2.1 扩大宣传和教育面,提高重视
为更好的应对日趋复杂多变的档案信息,彻底消除以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局限,就要求各医院必须将档案管理信息化落到实处。因此,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来扩大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宣传面,不管是医院的各位领导还是普通医务人员都应当认真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纲领性文件,使其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和重视。具体来说,作为一名普通医务人员应该认真阅读和体会《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办法》、《档案法》等的法律法规,从而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另外,重中之重,作为医院的领导,医院的生成和发展的决策者、舵手,更应该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充分的思考,看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对档案管理信息话充分的重视起来。
2.2下力度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
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和实施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做后盾。医院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亦是如此。面对当前档案管理软件滞后的现状,我们应下力度积极的开发及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软件。具体说来,一方面是开发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综合管理软件,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一方面是开发和引进先进的专业档案管理软件,以满足当前档案管理的特殊情况。另外,任何软件的开发和引进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做保证。因此,各医院在软件开发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真正做到有钱用到刀刃上。
2.3建设一支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有了先进的软件和硬件等基础设施作保障,加上领导和各医务人员思想上的重视,要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还离不开建设一支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具体来说,一方面对于目前在岗的档案管理人员,应重视自身的专业理论,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医院可为其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自身也应利用闲暇的时间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另一方面应做好档案管理优秀人才的培养、吸引等储备工作。这是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力保障。
3.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事业引入信息化管理的不断深化和快速推进,医院档案管理对医院的综合管理工作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先进完善的档案管理能够为医务人员及病人第一时间提供最充实、最准确的资料,为本医院的科研、学习、工作提供最翔实的原始数据,能进一步的推动医院的管理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层面。可见,继续大力深化和推进我国医院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是势在必行的选择。因此,针对我国医院档案信息化的现状,各医院亟待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改善目前的状况,从而从根本上改进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而更好的为医院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宏云、董淑昌.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1,(32):185-186
[2]刘少德.浅谈新时期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J].工企医刊,2009,22(6): 88-89
[3]王文.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初探[J].科技风,2011,(4):252
[4]张燕.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浅析[J].华章,2012,(27):252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利用与开发
Abstract: the docu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file, along with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model transformation, promote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information the optimization function of archives work further highlight. Pay attention to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to realize the resource sharing, give play to the use of archives work, and promote the function of file resources knit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ll be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Keywords: fil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Use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随着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和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手段也应运而
生,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逐步淡出历史舞台,档案的存储由纸质变为电子载体,其便于操作、快捷查询等优点也成为了信息化档案的主要形式。档案是重要的历史资源,是记录人们与社会活动的真实凭据,具有相当的留在价值,因此,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而开发信息化平台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档案信息化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它体现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二是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三是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四是实现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信息化管理采用高容量载体对档案信息化进行存储,对档案信息自动编目及检索,对档案进行自动全文存储以及检索,档案业务及工作管理、计算机辅助阅卷、档案的自动标引,以及对文档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管理等等,使档案信息变成流动的、有生命力的资源。
档案信息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存储环境的优势。传统的档案以纸张为主要记录载体,在存储和保管过程中需要防霉防蛀,对存储环境的温度等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信息化档案以电子档案为主,电子档案的来源一方面是对原有纸质档案的转换,在经过扫描等处理形成电子档案后就可以封存纸质档案,避免纸张多次翻查接触空气中的灰尘、水分等加速纸张老化,直接查询电子档案。另一方面新的档案记录可以直接以电子档案的形式来进行留存,同时备份数据,电子档案依托光盘、硬盘为载体所需的存储环境相对于纸质档案比较简单,环境优势明显。(二)整理、归档优势。在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的过程中,传统纸质收集方式耗时长,而且有时还需要再加工,增加了重复的工作量。而电子文档可以由档案部门将格式统一下发,网络提交,直接归档,提高了后期维护效率。此外,备份数据又可避免原始数据损坏后带来的灾难性损毁。(三)利用、查询优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的查询、借阅手续相当复杂、繁琐,需要提出申请、得到准许后进入档案室进行人工翻查,纸质档案经过多次翻查后必然会对纸张造成一定的损坏,此外,由于人工的疏忽也可能弄乱档案顺序等等,给后续管理带来极大麻烦。信息化管理可以由查询者自己通过登录网络来进行搜索所需档案,调用电子文档进行浏览,可操作性强,简化了档案使用流程,准确、快捷。对电子文档的查阅并不会对文档本身造成任何损坏,也不会影响档案的排序与归档。因此,在使用和查询上有着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比拟的重大优势。
3、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档案利用与开发
3.1信息化建设对档案利用开发的必然性作用。
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是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用来记录、保存各种信息的有效工具。档案信息既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记忆,又是各项事业发展必需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它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按照单位或者部门的需要,将档案进行整理、注录,做好检索工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其保存的信息实现最大化的搜寻与查找,档案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它是体现档案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全面进行档案工作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能够让档案管理更好地发挥作用,能够全面持续、快速地发展,更好地为利用者服务。
如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公务,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及科教事业各方面,处于与世界经济接轨变革时期的中国,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更加显得紧迫与重要。
档案部门是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地,建立信息库、信息网络,加快数字化、数据库化和网络化进程,是提高档案信息能力的主要途径,这个途径是“科技兴档”的具体实施,是带有深刻变革意义的科技创新。对一个单位而言,就是要把单位部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总体布局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促进档案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档案的实效性、信息功能性和知识生产性。要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寻找新的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用创新的思维中大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力度。
3.2、档案信息化环境下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建议
档案信息能力是指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的综合能力。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是指对档案记载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和输出工作,是把档案记录的信息由静态转化为动态为利用者索取利用的过程,是实现档案价值,充分发挥档案信息作用,为社会各项实践活动服务的关键性工作系统。这个工作系统的运行好坏,实质上就是对档案信息能力的一种测定。这就要求档案信息开发要从需求出发,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信息、重点信息、开发,这是档案工作的立足点,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
实现对档案信息有实用价值的开发,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①加强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档案工作标准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的前提,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信息化的步伐,有助于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管理。②大力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深层次挖掘工作, 建立内容丰富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核心。建立数据库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 就是将要处理的数据经合理分类和规范化处理之后,以记录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通过完善档案目录中心以及全文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各部门档案信息数字化。用数据库技术组织信息资源可极大地提高信息的有序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和安全性。③档案利用工作的反馈信息和综合分析,是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开发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有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加工,及时地了解与掌握社会需求,及时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经济建设,尽可能全面、迅速、把有效信息传输给社会,既是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形式,也是广泛地、系统地提供档案资源为社会各方面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建设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人数的增多,目前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运行方式已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在传统的学籍档案管理中,对档案资源共享、信息资源传输等方面已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与信息化的时代需求之间还存在诸多的矛盾,所以,改善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是目前高校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大多都使用的是教务管理系统,主要以纸质材料保存为基础,再通过网络储存、传输的形式建立电子档案,但是其中的操作过程还是需要靠人员来实现,所以在档案的信息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在归档方面,归档的方法较不统一,而归档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在院系之间,存在着按年度归档、学期归档、班级归档的不同归档方式;其次,在保存方面,档案信息的保存必须有纸质的书面材料,但由于高校的学生较多,很难做到细致保管,从而导致这些纸质的材料会出现不齐全、不完整或有破损的情况;此外,在档案的利用方面,学生如果想查找档案必须要亲自到学校,通过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查找,从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显得不便利。总之,在高校目前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上还是缺乏相关的指导、检查等工作,而院系之间的档案管理又是互相封闭,缺少借鉴与交流。
二、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者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意识构成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主体意识提高是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这种主体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数字化信息利用的意识
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信息意识是档案信息资源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机统一。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记录的形式,主要是将信息源保存在一个载体上。当档案被储存、保管以后,它便会成为一种信息,只有通过信息搜查、检索的方式来获取。在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中,档案工作者作为操作主体,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档案的最终意义不是保存,而是利用”的意识。所以在管理中,要以利用为主要原则,改变以往“重藏轻用”的观念,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对学籍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只有有效运用好档案信息,才会使其在社会中发挥出真正的价值,而不再是像以往那样,仅成为一种“储藏”形式的存在。
(二)信息网络的服务意识
有效的网络系统让利用者更充分的利用好档案的信息资源,可随时随地的进行查询与搜索。在信息服务的网络中,首先,要建立高校的学籍档案网站,实现网络传递与网络检索功能,为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网络服务打下基础,实现信息化管理功能,让利用者随时调阅高校学籍档案信息,满足相关需求,从而让学籍档案信息发挥出真是的社会价值。其次,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可让学籍档案工作者更及时的更新档案信息,从而避免了网络档案内容陈旧,信息的单一的情况,加强了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的利用。最后,由于学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不一,所以需增加档案信息网络的咨询功能;高校的学籍档案工作者应建立网络咨询系统,可通过在网站上设置留言板、电子邮箱等方式,让档案利用者与档案管理者之间形成交流,从而更加了解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并总结其提出的相关问题,优化档案信息的管理系统,提高档案信息网络的服务质量。此外,在档案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意识,在采取系统的帐号密码管理方式的同时,还要加强阅读防火墙的等安全设施的建立,以避免黑客的侵入,对学生档案进行更改或胡乱调阅的情况。
(三)树立档案工作者的规范意识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中,规范档案工作者的标准化管理意识尤为重要,而这些标准管理不仅要在档案形成之后,在学籍档案信息形成的整个过程都要随时进行规划。首先,在学籍档案形成阶段,由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是并存的,所以档案信息管理者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差异性。在纸质档案的管理上,档案的原始资料内容都是由之前的院校进行递送,在由当前高校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日常表现进行补充,这个工作基本上是由档案工作人员完成的,而电子档案却不同,电子档案的形成往往是在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由招生部门在招生时就初步的形成了学生的学籍档案,包括其中的学号、姓名、班级、院系、学籍卡等信息,在日后的工作中,由系部对档案进行补充完善,包括了学生的课程科目、考试成绩、总体评分等。而为了实现档案的规范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在这些电子文件形成的过程中就要实施具体的标准管理方法,并将其中的管理意识传递给电子文件的形成者,从而实现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利的保障。
(四)标准法律法规意识
由于档案的公布受诸多法律和校规的限制,所以,将这些限制制定成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是目前档案信息管理的最好方法。在档案信息管理者的工作中,在档案信息的公布上要把好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标准化管理意识。标准化管理不仅可保护院校及学生的切身利益,还可使档案信息在利用上等得到更好的发展,最终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价值。
三、结语
在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加强院校硬件软件设施与提高学籍档案管理者的信息意识是不可或缺的两项重要因素,只有二者兼顾,才能真正让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实质的发展,发挥其有效的管理价值,让学籍档案工作得到真正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郭潇.论高校教学管理者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