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7 17:19: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技术创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实验教学形式的选择
随着生物技术实验手段日新月异的发展,实验教学形式也要跟紧改革,本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也要进行实时更新,以适应经济社会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验内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增设综合性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分篇章进行的,各个知识点相对来说仅仅横向或者纵向学习,缺乏系统性综合联系。通过综合性实验将理论知识纵向与横向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系统、灵活地掌握实验技术与手段,如在基因工程实验中选择DNA重组技术实验,该实验的动手操作特别多,涉及的方面也较广。如合成DNA链变性、退火形成双链,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质粒DNA,琼脂糖凝胶分离大、小片段,凝胶回收,连接成重组体,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筛选等,通过学生的自学及动手操作充分了解、掌握DNA重组技术的意义及应用。2.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设计性实验的设置,在系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广涉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出当前研究现状并提出自己的思路,把自己已掌握的实验原理与技能通过设计新的实验方案,经导师及相关专家认定可行后,独立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外,对于问题的出现,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科学面前没有对与错、应该与不应该,学会尊重实验结果,客观的分析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是一个研究人员基本的素养,通过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的培养,改变当前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认识,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希望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得以突破。3.增加专业实验课。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专业课程在农、牧、渔、园林、工业、环保、医药、食品等众多行业中广泛应用,然而当前很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如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发酵工程实践教学严重不足,导致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与社会生产、经济发展脱节。为此,需要足够重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基因工程的应用可谓是“处处留痕”。现代临床中许多药物如生长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胰岛素等都是基因工程的产物,同时在农业方面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应用,比如抗虫棉、抗高温水稻。而我们食用的多年传统的酸法水解工艺的味精也是利用酶工程中的双酶法糖化工艺取代。我们日常所食用的饮料、酱油、乳酸、啤酒是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的产物。在实验课程设计中应尽量包含以上工艺,甚至开展兴趣小组,激发学生深入研究以上工程技术的应用。
二、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1.拓宽实验原理理论知识。尽管操作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但掌握实验原理的理论知识是正确操作的保障,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引导的方式讲解实验原理,让学生明白实验的主要内容以及结合原理,让学生理解及掌握实验操作的设计思路,并能预测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杜绝“灌输式”和“绑架式”教学,学生的操作和结果不能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和认定方式给予评价。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启发求知欲望,学生积极的思考状态是我们要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始终维护的精髓。通过拓宽实验原理,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维护协商积极的思考状态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2.创造实验操作机会多分组。每次实验的开展所用到的仪器设备为2~3种,但实验室的人数却有25人左右,因为实验学时的限制,往往不能保证学生一人组进行实验,需要多人合作,而此时有些学生借此可以不做或者少做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主动培养。生物技术真是一个“烧钱”的专业,所用实验仪器设备价格高、器材耗损大、试剂昂贵,为增加每生的动手机会,除了现有的实验室把整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验,使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外,还单独增设了实验室,让有兴趣的学生充分、认真、仔细地自主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尽可能提高锻炼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开放实验室管理
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许多高校逐渐认识到协同创新对于高等教育改革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工程技术中心的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可以较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应用研究为主,适度兼顾基础研究,重视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中心一般拥有较好的研发条件、仪器设备、科研力量等,当前食品生物技术教育领域的协同创新理念还比较陌生,结合协同创新进行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模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协同创新在研究对象和方式上还不太成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协同创新现在重点研究制造业或者传统服务业,而较少将工程技术中心这样的知识密集型的行业纳入研究范畴,在研究方式上,现有的协同创新研究大多是理念性的研究,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研究系统,多学科交叉研究尚未深入,因此应将协同创新的理论和创新模型、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实施策略等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协同创新培养食品生物专业人才过程中,应该创造宽松民主的自由环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2协同创新中导师引领
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实践探索中,吕映辉等认为在专业课教学上要贯彻实用的原则,在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协同校外的教学体系,实行“三导师制”,即学校实习老师、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就业与素质教育指导教师,要求实习指导老师要对产品的生产设备、产品的生产特点、如何检验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从而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另外,指导老师要熟悉食品生物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等,除此之外指导老师还要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来因材施教。食品生物专业的学生越早接触专业课程,越能培养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基于工程中心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要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既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身需求,也要符合时展的特点。工程技术中心可以利用各种宣传活动来营造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环境,包括指导思想、教学环境、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可以积极邀请著名学者或者政企专家到学校通过讲学、学术沙龙等形式提供最新行业发展状态,通过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创建学生社团来营造对协同创新有益处的环境。在营造创新环境中,硬件设施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工程中心引进先进的硬件设施,提高硬件设施的开放程度和使用率,做到物尽其用,如完善实验室的设备和学校网络,为学生的学习、科研、生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方便。此外,对食品生物专业人才进行协同创新的教育和培养,课堂是其主要场所,课堂气氛、教学方法及其学术素养和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会对协同创新能力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基于工程技术中心的食品生物专业人才培养应营造一个有利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公平公正、自由宽松、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食品生物专业创新人才才能不断发展和创新。
3协同创新中资源共享
基于工程技术中心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一般不受专业、单位、地区的限制,共享各自的人才、设备、经验或信息资源等,由于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存在科教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分布,制约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基于工程技术中心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一体化,有利于实现优质科教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高校和工程中心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交流机制,同时也能不断的学习和吸收外来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从而实现教育改革和协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在人才、学科、知识等方面有着优势,工程中心在资金、设备等方面有优势,双方可以通过共建实验室,相互合作,使用共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高校与工程中心之间也可以共同培养协同创新专业人才,既可以改善科研环境,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可以吸收高校里优秀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研究项目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从而实现科研和教育的双赢。如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各高校之间的合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于工程技术中心的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改革趋势,在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下,高校与有实力的工程中心之间共同建立实习基地,从而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如黑龙江某所大学创建了校企协同创新的“3+1”联合培养模式,在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支持下,形成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中很好地实践了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4结论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互动式教学;翻转课堂;创新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质、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1-2]。其专业知识结构复杂,涉及面广,交叉背景深,因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有极高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比较和分析多种教学方法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在生物技术药物这门课程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为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客观依据,提高教学质量。
1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主要依靠教材及教师的板书和讲授,其弊端显而易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观能动性,对很多知识的理解肤浅,影响教学质量及效果。互动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素质。基于MOOC平台的网络教学模式是互动式教学的很好体现[3]。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实施信息化教学,学生能够参与教学而不受时空限制,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性加强。此外,还有微信公众号等互动式教学工具,实现教师课前推送教学内容、课上实时答题、弹幕答疑等功能,最大限度促进师生互动。在此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目前常用的网络教学模式使得多元化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提升了教学水平。同时,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提升了学习兴趣,使课堂得以延伸,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
2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
如今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日益紧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发展迅猛。生命科学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设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弊端:(1)验证性实验以教科书理论为主,忽略学科间的联系,缺乏系统性、连贯性;(2)学生被动实验,缺乏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3)各门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各课程实验内容和性质相似。针对以上问题,应打破原有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建立多学科综合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通过渗透、交叉的方式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机会,同时,将各学科知识整合到实验教学中。以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稳定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硬件和软件同时得到改善,才能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有助于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科研素质。
3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高校的教学承担着三大责任,即科学创新、服务社会及人才培养,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探寻符合生物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职能。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性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因此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但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高校教学没有以社会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教师也没有生产实践经验,进而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毕业之后的实践创新能力严重缺乏,不利于学生将来工作。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以实践为基础,其必将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到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流程、基本发展趋势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将来进入生物医药企业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横向合作,可以解决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惑,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进而有效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
4PBL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以互联网教育为基础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深受国内外广泛关注。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在非课堂时间观看相关知识点的视频,自学知识点,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倾听教师的讲解与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将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同时,提供国内外顶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相关网址,在课前观看学习,在课堂上对于视频中的疑问,可以先组内讨论,再由教师做最后补充说明。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枯燥的学习方式,借助教学视频等数字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组内讨论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把PBL教学法运用到课堂上,重在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查找相关信息并解决问题能力[4-5]。结合某一类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需要,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集体讨论、相互协作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学习相关知识。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技术,油菜,种质创新
中图分类号:S565.40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06)01―0018―06
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含有种质并能繁殖 的生物体即为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它的保存和创新将直接关系到 人类的未来,油菜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油料 作物之一,是世界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 来源之一,对人们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广泛种植的甘蓝型油菜引自欧洲, 其遗传背景比芸薹属其他物种狭窄,育种和生产 中遗传基础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利用现代 生物技术拓宽其遗传基础,扩大其种质资源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就胚挽救技 术、原生质融合技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基因工 程技术在油菜种质创新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1 胚挽救技术与远缘杂交
1.1 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具有能创造新的作物类型、能利用 异属和异种的特殊有利性状、能丰富作物的变异 类型、创造新的雄性不育源、探索研究生物进化等 重要意义。因此,远缘杂交在油菜遗传育种中被 广泛应用,运用传统育种方法进行远缘杂交育种 常常受到有性不亲和性的限制,其主要表现为杂 交后胚不能形成或者胚的发育受阻,从而导致幼 胚易天亡,因此,一般的人工杂交较难成功,只有 极少数在不经胚拯救条件下能获得杂交种。
1.2 胚挽救技术
胚挽救技术是指在受精完成后易发生胚败育 的杂种胚,在其停止发育前将其与母体分离,进行 人工培养而获得杂种植株的技术。根据其外植体 的不同,胚挽救技术包括子房培养、胚珠培养和胚 培养。现在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以及远缘杂交胚 比正常胚弱小等原因,很难从子房中直接剥离出 幼胚进行胚培养,并且子房培养与胚珠培养和胚 培养相比,实验操作较为简便,而且能够获得比较 满意的结果,因此子房培养被广泛应用于油菜的 育种实践和遗传研究,3种外植体培养方法目前 不仅是克服油菜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主要技术, 同时也是克服芸苔属植物受精后杂种胚败育,提 高杂种结实率的有效办法。当然胚挽救的成功与 否常常与外植体的离体时期和基因型有密切的关 系,早期的育种工作由于受到不亲和性和胚败育 的限制而使许多远缘杂交工作无法开展。胚挽救 技术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远缘杂交中的不亲 和性,也使过去人工杂交难于获得杂种的远缘杂 交,获得了杂种,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获得远缘杂种 频率。此外,它使获得的远缘杂种Fl代能通过无 性繁殖方式保存下来,这为开发利用植物遗传资 源,如培育油菜新品种(系)和新类型,开辟了一条 新途径,从而使油菜与其近缘种、属间的远缘杂交 的研究进程不断得以深入。目前,借助胚挽救技术 已经成功地获得了许多远缘杂交种(表1),众多的 实例表明,胚挽救技术作为一种育种辅助手段能 够有效地促进远缘杂交种等新种质的获得和保存 。目前,胚挽救技术与传统杂交方式相结合已经成 为远缘杂交进而获得远缘杂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2 体细胞杂交
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是指两种原 生质体间的杂交。它不是雌雄配子间的结合,而 是具有完整遗传物质的体细胞之间的融合。因 此,杂交的产物――异型核细胞或异体核中将包 含有双亲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总和及全部细胞质. 当然,由于自然的原因,由杂种细胞再生成的杂种 植株内,染色体数目和细胞器的组成以及其他细 胞质成分还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或者由于人为的 控制(如人工诱变),也会使杂种细胞内的遗传物 质发生变化,从而大大增加了后代的变异,理论 上体细胞杂交可在包括种内、种间、属间、科间甚 至界间的任何原生质体间进行。它能克服有性远 缘杂交育种中的不亲和性,从而获得亲缘关系很 远的体细胞杂种。
油菜的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 代。通过拟南芥菜和白菜型油菜原生质体融合获 得了自然界不存在的属间体细胞杂种――拟南芥 油菜。自20世纪70年代得到萝卜胞质三系后,近年 来,各国科学家广泛开展了原生质融合技术的研 究。目前,体细胞杂交技术不仅被广泛用于油菜的 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而且也应用于油菜的抗病、 抗虫、抗逆境等方面的研究。Sikdar采用原生质 体融合技术获得了芝麻菜(E.sativa)与芥菜型油 菜(B.juncea)的属间体细胞杂种。Faleson采用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甘蓝型油菜的下胚轴原生 质体与芝麻菜(E.sativa)的叶肉原生质体融合,获 得杂种细胞,这些杂种细胞再生形成23个杂种植 株。M.Skarzhinskaya et,al利用B.napus与 LesquereUa fendleri进行体细胞的对称与不对称 融合,均得到了属间体细胞杂种。胡琼等用甘 蓝型油菜(且napus)与诸葛菜、新疆野生油菜进行 体细胞杂交得到了甘蓝型油菜的雄性不育材料。
3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不经体外选择而在组织培养植株上发生的变 异称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variation)。 由于组织培养改变了细胞分裂的正常周期,使异 染色质DNA复制更加延迟,从而使带有异染色质 区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断裂、引起染 色体畸变,诱发转座因子,因此,在组织培养条件 下得到的再生植株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这些 变异也许是一种原来自然界不存在的可遗传变 异,可被用于作物的改良。另外,由于组织培养的 环境条件可以严格地加以控制,我们就可以模拟 出各种自然灾害条件,如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 pH值、添加对某些作物危害最大的流行病菌毒素 或者最有效的除诱剂等,组成各种特异性选择培 养基,从而筛选出具有对特殊自然灾害抗性、抗药 性或抗病性细胞系或再生株,为作物遗传改良提 供宝贵的种质资源。
乙酰甲基磺酸(EMS)种子诱变结合根弯曲突 变体筛选法是目前应用较普遍的耐营养胁迫突变 体筛选方法。吴沿友等用呼吸代谢EMP途径 的抑制剂――碘乙酸钠,筛选出经EMS诱变处理 的油菜幼胚培养苗的抗碘乙酸钠突变体,其产量 和含油量分别比对照提高,油分品质提高,耐菌核 病能力增强,成熟期提早。
尽管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仍存在着细胞和 植株水平变异不一致等局限性,但是其作为一条 安全而有效的创造新种质途径仍有着广泛的潜在 利用价值。
4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即重组DNA技术,它不是通过一般 传统的有性杂交方法,而是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 借助于分子操作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基因 组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使后者定向地获得新的 遗传性状,成为新的类型。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 比,转基因技术有如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1)目的 基因来源明确,性状改造预见性强;2)育种年限显 著缩短。转基因技术转移的仅仅是目的基因本身 及相关的选择标记,不涉及庞大的遗传背景,对转 基因植株经过1~2代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转基 因品系,目前在油菜种质创新中,利用基因工程 技术可以改良其蛋白质成分,提高必需的氨基酸 含量,改变脂肪酸组成,培育抗病毒、抗虫等新品 种,从而增加油菜的种质资源。
4.1 获得品质改良的转基因油菜
通常情况下,油菜种子的油脂和蛋白质含量 分别为40%和20%,Stoatiesdijk等利用农杆菌 介导转化油酸减饱和共抑制结构基因,获得了种 子油酸含量分别高达89%、73%转基因甘蓝型油 菜和芥菜型油菜。陈锦清等从光合产物分配 角度,利用反义PEP基因技术创制超油油菜新种 质,成功地选育了转基因油菜超油1号和超油2 号,其含油量分别高达47.84%和52.7%,Vesna 等将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的脂肪酸延 伸酶基因fael导入加拿大油菜的栽培品种Hero 中,转基因的植株种子芥酸的含量和油脂的产量 均超过对照。石东乔等将反义油酸脱饱和酶基 因(Fad2基因)导入油菜,获得的转基因油菜种子 油酸含量升高,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降低,其中油 酸最高含量为68.72%,比对照提高20%以一。
4.2 获得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
将编码除草剂失活酶的Bar基因、Pat基因、 aroA基因(编码5―烯醇丙酮酰草酸酶的一种点突 变基因)导人油菜,可获得对除草剂的抗性。Kumar 等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Pat转入油菜,获 得了抗广谱除草剂2―氨基4-丁酮酸的转基因 植株。目前,加拿大批准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 品种如LG3315、LG3295、NCN92、GT73、GT200等 已进入商品化生产。美国FAD批准了抗草甘膦、 抗草丁膦等转基因油菜进入商品化生产。
4.3 获得抗病转基因油菜
病毒病和真菌病是制约油菜生产的两大病害, “双低”油菜品种,对真菌病害更加敏感。采用传统 的育种方法选育到真正抗真菌病的新品种比较困 难,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的抗病毒病、真菌病 的新种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抗病毒病转基因油菜研究过程中,一般采 用病毒的甲基因和对病毒具广谱抗性的商陆 pap基因。陈军等利用激光微束穿刺法将 TuMV的甲基因导入油菜小孢子中,成功获得了 转基因油菜。张海燕等以油菜子叶柄为材料, 采用激光微束穿刺法,将损伤诱导型启动子控制 之下的pap导入油菜H165中,经庆大霉素筛选, 获得了抗性再生植株,经检测,pap连同损伤诱导 启动子已稳定整合至油菜基因组中,接种TuMV 的攻毒试验表明,80%的转基因植株未出现病毒 引起的花叶和叶片皱缩等症状。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的抗真菌病研究,一 般采用β-1,3葡聚糖酶基因及几丁质酶基因,张 丽华等将几丁质酶单基因或几丁质酶和β1,3 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均获得了 H165抗菌核病材料。
4.4 获得抗虫转基因油菜
目前主要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即9J毒素蛋白基因转移到油菜中, 苏云金芽杆菌的某种杀虫性细菌能够合成某些昆 虫致死的蛋白质,从而获得抗虫的转基因油菜。 官春云等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子房注射法成 功地将将BT毒素蛋白基因转入甘蓝型油菜品种 湘油13号,选育了遗传稳定的优质抗虫油菜新品 系。该品系对菜青虫有明显的抗虫性,菜青虫存活 率明显降低,不足20%,而对照存活率高达70%。 此外,菜青虫取食速度降低、成蛹体重减轻,中高 龄幼虫历期延长,品系抗虫优势十分显著,李学宝 等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cry/A/导入 油菜,也获得了油菜抗虫转基因植株,并对其抗性 和后代株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4.5 创造新的油菜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
利用常规的育种方法来选育不育系存在周期 长,见效慢,不育基因单一,对环境因素影响敏感 等问题,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通过基因 工程创造油菜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可以缩短育 种时间。有效地解决常规育种手段的局限性。目 前利用基因工程创造雄性不育系主要是利用花粉 发育的特异启动子与外源基因连在一起,构建成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油菜来阻断花粉的发育从而 达到雄性不育的目的。Mariani等将编码核糖 核酸的基因置于TA29启动子(花药绒毡层特异 表达启动子)控制之下,构成嵌合基因,并使嵌合 基因与Bar基因(抗除草剂PPl)连接一起转化油 菜。TA29在花药绒毡层特异表达,导致花粉败 育。从而获得油菜雄性不育系,恢复系为转核糖核 酸酶抑制剂基因,保持系为非转基因油菜品种,保 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代的分离,可通过除草剂进 行筛选(不育系抗PPT)。
5 转基因油菜新种质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植株的安全性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性和 环境安全性两方面.食品安全性是指人们食用转 基因食品后,尽管其中绝大部分DNA已降解,并 在肠胃中失活,但极小部分是否会有安全性的问 题。转基因所使用的抗生素抗性筛选基因对人体 健康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目前人们认为这些可 能性都比较小,标记基因导致治病时抗生素不起 作用的风险也可以忽略不计。转基因的环境安全 性主要指基因漂流或基因扩散,转基因可能转移 到杂草,产生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或者向其他作 物转移,改变其性状,从而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 性造成潜在的危害性,宋小玲等用3种类型油 菜(Brassica slop)和野芥菜(且扣ncea var gracilis Tsen ecLee)杂交,发现白菜型油菜向野芥菜的基 因漂流可能性最小,甘蓝型居中,而芥菜型极易向 野芥菜发生基因漂流。另外,他还发现抗除草剂基 因油菜的抗性基因向诸葛菜漂移的可能性小。 S.I.Warwick et al发现从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向 蓝花子和新疆野生油菜漂流基因的可能性非常低 (
6 展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创新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有意识地开展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创设教学氛围,营造思维情境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势。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B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式与发展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只要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在课堂上就敢说、敢想、敢问,就能唤起创新意识。
例如,笔者在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推导过程,运用了故事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爷爷把一块月饼的3/4分给弟弟,把一块月饼的9/12分给妹妹,爷爷这样分公平吗?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主动探索的过程也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学生在创造性分析中,举一反三,大胆举例,更好地理解了分数基本性质,这正是良好师生关系碰撞出来的创新火花。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人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人:“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使得又快又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三、加强操作演示,培养分析能力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没有外界的客观事物,也就谈不上人的思维活动。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还不能以纯抽象的方式进行思维,往往要借助形象的或者与动作有联系的表象作为思维的基础,来启动思维。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借助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操作,通过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器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应用题:“一列火车全长650米,以每秒25米的速度,通过一个山洞共用54秒,求这个山洞有多少米?”由于这道题条件复杂,小学生对题目条件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怎么为孩子们解决这一困难呢?笔者通过简易的教具演示,用硬纸制成山洞,用玩具车当火车,演示火车过山洞的过程。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后,从教师的演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达到真正理解题目意思,怎样才算通过山洞,即火车头进洞开始直到火车尾出洞为止,充分理解火车一共走了多少路,再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山洞的全长。
四、培养合作精神,活跃学生思维
合作学习,是学生们非常喜欢采取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同桌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表现自我,活跃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同时,我们必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多鼓励,多表扬学生的奇思妙想。尊重每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在讨论中都有充分的发言权,培养他们听、说、思考的能力。从而,为他们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创新思维搭建更稳定和宽阔的平台。
比如,讲解“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时,如果单纯就“角”进行板书和讲解,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我在课堂上,就采取全班分组合作方式,让他们依据自己的想象,动手折三角、折四方、折飞机……每位同学都出谋划策,看哪个小组折的最好、最像。将学生们折成的东西收集起来,让他们找一找,看一看,他们折成的东西,都有几个角,几条边。同时,我还启发他们,如果多折一下,少折一下,你折出的东西,会多或者少几个角呢?通过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讨论热情不断高涨,创新意识不断被激发,学生对“角”的认识不仅直观而且记忆深刻,教学的目的也充分达到了。
总之,学生学习是认识新鲜事物的过程,是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育就是带领学生进行不断认识与创造的过程,数学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完善教学提纲,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量,用新的教学方法开辟新的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受到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发展和在社会上得到普及性应用的影响,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社会环境变化、同行业之间竞争方面的压力,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对自身技术服务进行合理创新,提升图书馆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公共图书馆在新时期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从生态位角度进行分析,公共图书馆在对自身技术服务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尽量结合生态位理念,从生态角度探索相应的创新技术服务措施,为图书馆的良好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概念
在对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概念进行确定前,首先应该了解公共图书馆生态的内涵,即公共图书馆在当前社会生态环境以及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系统中所表现出的基本生存和活动状态[1]。现阶段,图书馆情报界在研究实践中尚未对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概念形成明确的认识,但是对图书馆的生态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信息生态位角度看,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实质上具体指公共图书馆在一定的社会生态环境和相应范围内图书馆系统中所占据的具置。换言之,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就是公共图书馆与其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相关关系的定位,并且这种关系是图书馆与其所处环境在经过适应和互动并达到平衡状态后所形成的,其受到公共图书馆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可以借助公共图书馆与其所处环境的物质交换接口表现出来,能够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需求情况做出具体的反映,是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外,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能够明确反映出其所处环境中的自然、社会资源和读者需求等生态因子,所以从生态位角度探索公共图书馆的技术创新服务,能够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2]。
二、基于生态位视角探索公共图书馆技术创新服务的措施
1.对现有生态位加以巩固,巩固公共图书馆已有的发展空间
在图书馆整体生态系统中,公共图书馆凭借自身优势占据着其他类型图书馆无法获得的生态位,所以从生态位视角对图书馆技术创新服务进行探索首先应该保证公共图书馆能够巩固自身原有的生态位,保证已经占有的发展空间,为公共图书馆的技术创新服务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公共图书馆在对技术创新服务进行合理探索的过程中应该保证进行准确定位,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生态位高度重叠现象,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借助最有利的生态位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一般来说,对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优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共图书馆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度高、馆藏资源针对性强以及认可度高的优势,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只有认清自身发展优势、巩固自身现有生态位,才能够实现对技术创新服务的探索,在新时期获得持续稳定发展。其次,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探索生态位错位竞争[3]。通常情况下,在研究中对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划分为公共图书馆环境和非公共图书馆环境,其中公共图书馆的生态环境具体指与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发展存在直接联系的环境构成要素集合体,如图书出版商、数据库服务商等;非公共图书馆生态环境指从间接层面上与公共图书馆环境存在一定联系的环境因素集合体,如互联网、信息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公民文化水平等。所以在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中要想实现对技术创新服务的良好发展,就应该对自身生态位进行明确定位,进而发现自身与其他相关竞争者之间的差异,借助错位竞争发挥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2.对实际生态位进行拓展,开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发展空间
当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与其他相关机构的生态位出现交叉情况时,图书馆管理者就能够对自身发展情况形成系统的认识,明确此时是公共图书馆在市场竞争中对自身服务空间进行延伸和拓展的最佳时机,进而积极探索相应的技术服务创新方式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对自身实际生态位进行有效拓展,保证自身服务发展空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4]。同时,从生态位视角进行分析,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可以借助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合理更新馆藏资源等手段对技术服务发展空间进行拓展外,还可以尝试构建虚拟生态位,即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在充分利用自身外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获得生态发展的方式。换言之就是公共图书馆将自身优势资源作为基点,借助其他相关外部信息资源的补充对生态位进行合理拓展,并拓展技术服务发展空间,为公共图书馆在新时期的良好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3.探索共生生态位,争取实现共生发展
当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相关图书馆或者信息机构之间出现竞争关系时,其中竞争能力相对较差的一方就会受到服务空间的挤压,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发展局限。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的现实生态位会受到影响在竞争中逐渐变得狭窄,因此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空间,公共图书馆就需要对自身资源和技术服务进行适当的优化创新,避免固有生态位的丧失。基于此,在当前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竞争能力相对较差的公共图书馆为了寻求良好的发展可以尝试采用与竞争者进行共生发展的生态位,进而与其他竞争者之间形成共生效应,实现共同发展[5]。同时,在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应该认识到,受到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大众信息需求变化的影响,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仅仅依靠传统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所以从生态位视角看,公共图书馆只有寻求与其他相关信息机构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势互补,并最终生成共生生态位,才能够保证自身所在生态系统可以借助与多个个体或者群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在竞争和合作中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进而形成相对稳定、螺旋上升式的协同进化系统,真正在新时期获得良好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1.新授课中,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质疑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教会学生质疑问难。为此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倾向。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每一堂课入手,精心组织,将学生引向“疑问设想探索创新”的思维王国。
要想激发学生质疑首先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特定的质疑环境,可以是问题情境,也可以是社会、文化、自然情境,还可以是虚拟实验情境,但这个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讲杠杆原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动画:面对一块大石头,一个成年人推得满头大汗,石头却纹丝不动,打出了一个大问号,学生立刻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抬它、用肩扛它等;这时,第二幅画面出现了,学生想的办法都不行,那么用什么方法呢?学生在认真观察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疑问。
2.实验课中,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培养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质疑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尝试自主解疑,训练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要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教学中我设计了先进行教师演示实验,再进行计算机分解实验的分两步进行的实验教学法。即先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看见实验的结果;然后在计算机显示屏幕上,运用多媒体技术,重现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分解实验操作中所看不见的每一个微小步骤,感悟实验的全过程。这对初中生来讲,将会加深他们对知识结论得出的印象,培养他们探求知识产生过程的能力,从而将深奥的、难理解的知识变成浅显易懂的活知识。例如,在设计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实验中,针对讲课中的难点,我们采用教师演示和分解实验步骤的并进式教学,设计不同的直观变化的电路接法,先由教师和学生连接实物电路,再由计算机展示和分析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方向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又让同学们操作运用课件模拟演示,回答变阻器怎样接入电路能改变电流的方向,怎样防止电流过大而烧坏元件等;并在多媒体动画演示电流流过变阻器时,用鸣叫、闪动、慢镜头重放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在“电磁学”一课中,学生对电场(电场能)和磁场(磁场能)的相互转换,电路电流的大小,方向的周期变化感到极为抽象,难以理解,但经过课件的模拟演示,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电荷的变化(充、放电过程),电路中电流大小、方向的周期性变化,线圈中磁场的有无、强弱和方向的变化等。这就为同学们创设了良好的认知情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记住所学知识的同时,又认识了物理现象的本质。这样做的结果,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了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3.复习课中,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物理学家为了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曾运用科学实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规律。为此,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放开双手,大胆实验,勇于实践,不怕失败,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实验机会。我们将典型的例题、教学内容分成简—易—难的层次,输入计算机,这样就解决了复习课中分层教学的问题,让好学生及后进学生均能理解从而受益。
会议由邹健处长主持。首先,颜喜副处长向大家解读了《湖南省文化厅直属单位剧(节)目创作生产扶持引导暂行办法》。雷鸣强副厅长为湖南省舞台艺术创作服务中心授牌,雷鸣强、魏俭共同为专家颁发聘书,聘请他们为“中心”顾问。魏俭为中心的成立致辞,中心主任王林介绍了工作计划。与会人士各抒己见,为我省的舞台艺术创作出谋划策,也对“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
刘绍峰副处长在发言中强调了文化体制改革对我省文艺创作工作的推进作用,并对中心寄予殷切期望,“中心”要面向社会服务,面向市场服务。文化部门要整合资源,给予有益的指导和中间配套环节,开拓新局面。
雷鸣强副厅长用“同心合力,创作精品,奉献人民,点亮梦想”概括了湖南舞台艺术的努力目标和方向。他谈到近期我省文化演出活动,对厅里组织的“文化春节亲情演出季”和 “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的演出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今后我省的文艺创作工作提出要抓“四大工程”,一是舞台精品创作的扶持工程;二是舞台艺术人才培养扶持工程;三是舞台艺术精品惠民演出扶持工程;四是舞台艺术精品产业化扶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