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7 17:19: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外贸进出口情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区外贸也遇到巨大的压力和困难。2015年全区进出口总值127.49亿美元,同比下降12.4%。其中,出口56.54亿美元,同比下降11.6%;进口70.95亿美元,同比下降13.1%。自治区进出口总额、进口和出口在全国分别排名第26位、第24位、第26位,在西部12个省区分别排名第7位、第6位、第9位。2016年1至4月,全区进出口总值36.44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其中进口21.56亿美元,同比下降13.1%,高于全国进口0.3个百分点,较1至3月收窄了2.5个百分点;出口14.88亿美元,同比下降7.5%,低于全国出口0.1个百分点,降幅较1至3月扩大了6.3个百分点。
综合分析外贸下降原因:从进口情况看,全区进口占进出口比重较大,进口商品中资源能源产品占比高,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影响,拖累进口额下降。2015年,仅铜精矿、铁矿石、锌矿砂、煤炭、原木、乳制品、成品油、纸板等8种主要进口商品累计减少进口额10.73亿美元。今年1至4月份,大宗进口商品继续拖累进口额增长。从出口情况看,下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在自治区注册的外省流通企业大部分将业务转到更有吸引力的省区,部分生产企业外贸业务陆续转回到总部企业或总部外贸公司。大多数工业品出口价格下降明显,影响全区出口额增长。
全区外贸工作取得一定成绩,面临的问题也相当突出。从全国外贸发展上看,自治区的位次比较靠后;从自治区经济发展上看,外贸规模和总量小,对自治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自治区对外贸易竞争力较弱,增长方式粗放,出口商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较低;产业结构单一,能够实现出口的产品相对较少;对外贸易主体不强,进出口企业普遍规模小,经营业绩不强,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加工贸易发展滞后,加工贸易与区内相关产业关联度差,产业配套跟不上,物流成本高;毗邻的蒙古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潜力不足,影响自治区对俄、蒙出口;区域发展不平衡,少数盟市进出口至今尚未突破1亿美元;外经贸环境亟需改善,国家和自治区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到达旗县财政后延期拨付现象比较普遍,出口退税管理还有优化空间,企业经营普遍比较困难。
当前,全区外贸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千方百计扩大进出口规模和总量,在此基础上推动外贸结构调整。全区商务系统要切实增强做好外贸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研判外贸形势,增强做好外贸工作的信心。要立足比较优势,主动作为,吃透用好国家政策,及时遏制外贸下滑势头,扩大进出口规模,推动自治区外贸回稳向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海关总署调查显示,1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7,较去年12月份回升0.5,是2015年2月以来的首次环比回升,初步判断今年二季度我国出口压力有望缓解。
外贸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
尽管进出口增速有所下降,但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外贸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势头在新的一年得以延续。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有所提升。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08万亿元,下降9%,占我外贸总值的57.4%,较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出口的主要力量。其中出口6674.8亿元,下降2.7%,占出口总值的58.4%;进口4131.1亿元,下降17.5%,占进口总值的56%;一般贸易项下顺差2543.7亿元,扩大37.3%。
民营企业进出口均增长。1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7730.5亿元,增长1.1%,占我外贸总值的41.1%,较去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676亿元,增长1%,占出口总值的49.6%;进口2054.5亿元,增长1.2%,占进口总值的27.9%。
广东等主要外贸省市表现好于总体。1月份,广东进出口总值继续位列全国第一,为4627.9亿元,下降4.5%,占进出口总值的24.6%。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福建、北京(含中央在京单位)7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我进出口总值的77.5%,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
铁矿砂、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原油、煤、粮食等进口量减少,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砂8219.2万吨,增加4.6%,进口均价为每吨294.5元,下跌32.4%;原油2669.1万吨,减少4.6%,进口均价为每吨1819.4元,下跌36.4%。
外贸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业内专家认为,今年我国进出口发展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此前复苏势头良好但近期显现疲态,国际金融市场持续震荡,这都将导致全球贸易进入深度调整期,进而抑制我国出口增长。鉴于大宗商品价格仍将低位波动,进口出现强劲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贸连续出现负增长,今年开局未能出现逆转,反映出口仍承受外需不景气和国内传统优势弱化的双重压力。
较高的对比基数是导致首月外贸增速回落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分析报告说,尽管去年全年基数较2014年而言相对较低,但去年1月份当月出口绝对值突破2000亿美元,导致今年1月出口增速明显改善的门槛较高。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分析,从季节性规律看,一般1月份数据往往受春节效应干扰较大。而今年春节又比去年早,工厂倾向于早歇工,因此今年1月份的外贸受春节因素影响要比去年大。
2013年进出口总额约53亿美元
“2003~2013年,10年13亿颗芯片,这是英特尔(成都)公司10年做出的成绩。”英特尔中国华西公共事务总监顾仪高兴地说。“不仅如此,英特尔与成都共同创造了中国速度,从2005年10月英特尔在成都出厂第一颗芯片,到2010年3月第4.8亿颗芯片下线,英特尔用了4年多的时间;而从4.8亿到2012年1月9日第10亿颗芯片下线,英特尔只用了2年左右的时间;到2013年5月23日,英特尔第13亿颗芯片下线了。”
在全国和四川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进出口增速下降的趋势下,英特尔(成都)公司进出口的情况如何?顾仪告诉记者:“2013年英特尔(成都)公司情况比较乐观,进出口总额约53亿美元,其中,进口33亿美元,出口20亿美元;英特尔西部分拨中心2013年进出货量是2012年的5倍。2014年,我们的目标是在市场需求为导向下与2013年持平。”
英特尔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强调带动行业发展与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顾仪说:我们期望英特尔在成都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希望能够带动成都IT产业的发展,使其稳坐西部地区的领头羊,在世界IT产业版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今后,我们还将加快实施国家“智能城市”和“城镇化”建设目标,描绘计算机赋予的科技创新活力,展示未来教育、幸福养老、移动生活、健康医疗、智慧交通等应用新体验。英特尔期望与成都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肖晓文(成都海关统计处)
1~11月四川外贸进出口增长8.7%
据海关统计,1~11月四川省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8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7%,高于同期全国7.7%的整体进出口增速,扭转了此前连续5个月外贸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其中出口总值为379.4亿美元,增长8.9%,同期全国整体出口增长8.3%;进口总值为203.9亿美元,增长8.3%,同期全国整体进口增长7.1%。1~11月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列全国第11位,其中出口总值列全国第11位,进口总值列全国第13位。
11月当月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较上月9%的增速显著提升,环比亦增长26.7%,单月进、出口值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出口46.7亿美元,同比增长25.5%,较上月8.5%的增速大幅提升,环比增长34.9%;进口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较上月10%的增速亦加快,环比增长12.2%。
一般贸易增长,加工贸易下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激增。1~11月四川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52.7亿美元,增长14.5%,高于全省8.7%的整体增速,拉动全省整体外贸增长6个百分点,占全省整体外贸的43.3%;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40.1亿美元,下降6.5%,拉低外贸增速3.1个百分点,占比为41.2%;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方式进出口56.5亿美元,激增1.9倍,拉动全省整体外贸增长6.9个百分点,占比为9.7%。
美国是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东盟、香港等新兴经济体贸易快速增长。1~11月四川与美国双边贸易额为105.7亿美元,下降8.1%,占全省外贸总值的18.1%;与东盟104.4亿美元,增长36.4%,占比为17.9%;与欧盟86亿美元,下降5.2%,占比为14.7%;与香港44.8亿美元,增长82.2%,占比为7.7%;与日本33.5亿美元,下降18.2%,占比为5.7%;与韩国31.1亿美元,下降6.5%,占比为5.3%;与台湾省22.2亿美元,增长11.7%,占比为3.8%。
全省外贸以成德绵城市群为主,成都独占鳌头,另有7市外贸规模超过6亿美元。1~11月全省21个市州中,成都以454.7亿美元的进出口额独占鳌头,增长5.3%,占全省整体外贸的比重高达78%。同期,德阳外贸规模为31.3亿美元,增长13.6%,位列全省第二;绵阳为25.5亿美元,增长29.7%,居第三位。此外,另有乐山(10.2亿美元,增长16.3%)、自贡(9.5亿美元,增长15.2%)、广安(9.3亿美元,增长26.5%)、宜宾(7.1亿美元,增长2%)和南充(6.2亿美元,增长82.2%)等外贸规模超过6亿美元。
综保区占全省外贸逾四成。1~11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为241亿美元,增长2.9%,占全省外贸总值的41.3%。其中出口总值为143.2亿美元,增长4.6%,拉动全省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高新园区出口116亿美元,双流园区出口27.2亿美元。
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1~11月四川出口初级产品7亿美元,下降8.5%;出口工业半制品52.1亿美元,增长6.5%;出口工业制成品320.3亿美元,增长9.8%。四川初级产品、工业半制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例关系为1.9∶13.7∶84.4,相较于去年同期2.2∶14∶83.8的该比例关系,工业制成品比重明显上升,初级产品和工业半制品比重下降,结构进一步优化。
1~11月四川出口以便携式电脑、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合计240.3亿美元,增长5.6%,占全省整体出口总值的63.3%,拉动全省整体外贸出口增长3.6个百分点。1~11月,四川六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67.2亿美元,增长18.3%。
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1~11月四川进口机电产品147.6亿美元,增长5%,占全省整体进口的比重高达72.4%,拉动全省整体进口增长3.7个百分点,主力产品包括集成电路、飞机、印刷电路和检测仪器等。此外,进口有机化学品10.5亿美元,增长19.4%;金属矿砂9.6亿美元,增长8.2%;农产品3.6亿美元,增长37.9%;钢铁2.5亿美元,锐减38.2%。
王小琪(四川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
需调整对外贸易结构
从全年来看,四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有可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四川对外贸易需解决以下问题:
货物贸易占比高,服务业贸易占比低。四川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外贸占比低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这也反映了四川产业结构的缺陷。
与欧美发达国家贸易占比高,与东南亚、东盟、俄罗斯贸易占比低。从外贸对象来说,四川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外贸放缓,总量占比高;与东南亚、东盟、俄罗斯外贸增长快,但是总量偏小,占比低。因此,四川在外贸对象上有缺陷。
成都外贸占比高,其他市(州)占比低。从四川省外贸区域结构来看,成都占全省整体外贸的比重高达80%左右,其它市(州)约占20%,这与四川省实施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不符,因此,全省外贸区域结构要进一步调整。
现阶段,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比较缓慢,反映到外贸上也需要一个逐步复苏的过程,这对四川省的外贸有一定的影响。从全国和四川来看,经济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下降,外贸放缓。另外,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贸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包括四川省实施了一些反倾销、反制约的措施,这些也制约了四川外贸的发展。2014年,四川外贸需要作出一些调整。
加快推进四川经济转型。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四川制造向四川创造转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动力。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luctuation trend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gross from macro factors and structure factors. By using stepwise regression in the macro aspect,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fluctuations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gross from 1985 to 2009 mainly depends on the fluctuation of GDP and the actual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In terms of the structure factor, a conclusion was made that the import and export gross of machinery and transport equipment affects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gross with dynamic analysis.
关键词: 逐步回归;动态分析;外贸进出口
Key words: stepwise regression;dynamic analysis;import and export trade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162-03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并且同时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的过程,随着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运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在扩大对外出口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我国进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映也越来越灵敏。
随着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进出口体制方面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此可见,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乃至政策上的变化有重大影响。所以,关于影响我国进出口的决定因素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对它的研究能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定量依据。
1现阶段我国贸易进出口形势
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国外贸进出口也大幅下降。为了缓解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大幅下降,所以我们需要研究中国外贸进出口影响因素。
2009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超过2.2万亿美元,同比下降一成以上。但是从2009年11月开始,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正增长,12月当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三成以上,其中进出口总额超过1122亿美元,同比增长55%以上,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
2实证分析过程
2.1 从宏观因素上对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1.1 数据的来源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与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的相加之和,它是反映一个国家货物和服务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所以选取它作为因变量Y。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1985-2009年外贸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考核的指标有:GDP(X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城乡居民储蓄余额(X3)、货币发行量(X4)、零售商品价格指数(X5)、外汇储备(X6)、利用外资(X7)、汇率(X8)。
2.1.2 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依据经济学理论,对外贸易受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汇率、利用外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种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外贸进出口,众多的变量之间既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就必然存在起支配作用的共同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对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结构关系进行变换,综合出几个主要的综合指标使综合指标为原来变量的线性组合,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得到R2=0.989而2=0.983≥0.8,说明变量之间的拟合程度较好,各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线性相关关系。
根据统计软件得到的系数表中存在方差膨胀因子VIF≥10,则说明了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所以需要运用逐步回归法来修正多重共线性。根据逐步回归输出结果以及修正后的系数表可知:当变量为GDP与利用外资的线性组合时,方差膨胀因子VIF≤10,所以将其他6个变量剔除出去,剩下X1、X7则是因变量Y的主要影响因素。即通过逐步回归估计的模型表明,1985-2009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两类的变动影响,其他类别的影响程度较小。最终逐步回归估计模型为:
TIEt=5566.626+0.727X1-481.456X7
(0.806) (10.388) (-2.342)
R2=0.959 F=254.582DW=0.963 SE=12097.78
2.2 从结构上对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货物进出口动态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进出口总额、各大类或小类货物进出口额、主要货物进出口量的增减变动分析。运用这种分析方法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货物进出口贸易增减变动的速度、趋势、特征、问题和原因。分析方法:主要是计算增减量、增减率等指标并且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绘制动态曲线图来看其长期趋势。
表1中2000-2009年货物出口总年均增长率为18.78%,货物进口年均增长率为18.49%,两个指标均大于1995-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同时货物出口增长快于货物进口增长,致使货物进出口贸易顺差亦呈现扩大的态势。图1是我国1985-2009年货物进出口动态曲线图,在图中货物进出口、货物出口和货物进口在1985-2007年间均保持了长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1990年以来货物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张。而在2008-2009年则突然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种趋势的主要特点在于:
2.2.1 工业制成品出口快于初级产品出口增长,但初级产品进口快于工业制成品增长在表1中,工业制成品出口和进口均保持了迅速增长的态势,说明我国的制造企业迅速发展,一方面使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成为进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使初级产品特别是发展制造业所需的原材料、燃料等相对短缺,需要扩大进口来解决国内初级产品供小于求的矛盾,从而使初级产品进口快于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增长。
图2是1985-2009年货物出口、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出口的动态曲线图。从货物出口来看,在1985-2008年间货物出口总额与工业制品出口的增长几乎是同步的,二者具有一致的长期趋势性和波动性,并且工业制成品出口居绝对的主导地位;初级产品出口增长较为平稳,其出口居次要地位。而在2009年时却没有延续这种长期趋势。
由图3从货物进口方面来看,货物进口总额与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增长亦具有较为一致的长期趋势和波动性,并且工业制成品进口亦居主导地位;初级产品进口增长稳中有升,其进口居次要地位。此外,我国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都存在国内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需要通过出口或进口来化解国内部分货物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或通过进出口贸易与有关国家进行优势互补。
2.2.2 各大类货物进出口的增长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表1中,各大类货物进出口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与1985-2009年联系起来看,则各大类的货物进出口的增长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从货物出口来看,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品、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三大类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其余各类产品出口增长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由图4显示:机械和运输设备出口独占鳌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杂项制品和轻纺橡胶矿冶制品出口分别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其余各类产品出口的长期趋势较为平稳。
从货物进口来看,1985-2009年期间机械和运输设备、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化学品及其原料、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及原料等进口增长最快,其余各大类货物进口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图5所示:机械和运输设备进口独占鳌头,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化学品及其原料和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及原料的进口分居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综上,从结构方面来看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进出口居第一位,它的增长是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关键因素;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进出口额居第二位;而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及原料和化学品及其原料则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外,我国各大货物都存在国内产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需要通过出口或进口来化解国内部分货物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3本文结论
①从宏观因素的逐步回归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选取的8个变量指标中,通过逐步回归,可以表明在1985-2009年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②对外贸进出口结构分类方面分析可得到结论。对我国不同时期各类货物进出口,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进出口均居第一位,它的增长对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起决定性的影响;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进出口额居第二位,而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及原料和化学品及其原料则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别对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变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曙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王静敏.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2003.
一、2011年上半年外经贸运行情况
1―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7036.7亿美元,增长25.8%。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增长24%;进口8293.7亿美元,增长27.6%。累计外贸顺差449.3亿美元,减少18.8%。上半年外贸运行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进出口好于加工贸易
1―6月,一般贸易进出口8952.9亿美元,增长31.7%。其中出口4186.5亿美元,增长30.4%;进口4766.4亿美元,增长33%。加工贸易进出口6166.4亿美元,增长16.9%。其中出口3904.5亿美元,增长17.5%;进口2261.9亿美元,增长15.9%。
(二)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快于国营和外资企业
1―6月,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进出口4625亿美元,增长38.8%。其中出口2838.3亿美元,增长34.4%;进口1786.7亿美元,增长46.2%。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8749亿美元,增长20.2%。其中出口4633.4亿美元,增长20.3%;进口4115.6亿美元,增长20.1%。国有企业进出口3662.7亿美元,增长24.8%。其中出口1271.3亿美元,增长17.1%;进口2391.3亿美元,增长29.3%。
(三)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
1―6月,机电产品进出口8577.9亿美元,增长19.3%,增速低于总体进出口增速6.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981.6亿美元,增长19.5%;进口3596.3亿美元,增长18.9%。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4707.2亿美元,增长15.9%,增速低于总体进出口增速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518.8亿美元,增长15.9%;进口2188.4亿美元,增长16%。
(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较为平稳
1―6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459亿美元,增长28.8%;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658.2亿美元,增长23.7%;箱包及类似容器出口102.5亿美元,增长39.2%;鞋类出口190.1亿美元,增长21.7%;玩具出口41.5亿美元,增长11.4%;家具及其零件出口178.2亿美元,增长14%;塑料制品出口102.4亿美元,增长21.7%。
(五)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发展状况良好
1―6月,我国与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658.9亿美元、2064.4亿美元和1711.2亿美元,分别增长21.3%、20.1%和25.4%。
(六)主要外贸省市进出口平稳增长
1―5月,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福建(外贸进出口额排名前七位的省市)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7.7%、21.8%、22.1%、30.2%、24.9%、32.4%和26.9%,合计进出口额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82.6%。
(七)进出口商品价格上涨明显
出口商品。5月份,我国外贸出口额增长19.4%,其中出口数量增长9.1%,出口价格上涨9.4%。从1―6月情况看,出口价格上涨在出口额增长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海关监测的23种重点出口商品中,除大米、玉米、食糖、钢坯及粗锻件和彩色电视接收机等5种商品外,其余18种商品出口额增长。这18种商品中,66.7%的商品(12种)出口额增长主要原因是出口价格上涨。
进口商品。5月份,我国外贸进口额增长28.4%,其中进口价格上涨16.7%,进口数量增长10.1%。从1―6月情况看,进口价格上涨在进口额增长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海关监测的42种重点进口商品(包括关税配额商品11种)中,除聚酯切片、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氧化铝等10种商品外,其余32种商品进口额增长。这32种商品中,81.3%的商品(26种)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进口价格上涨,其中50%的商品(16种)进口价格上涨,但进口数量下跌。
二、今年下半年外贸运行展望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外部环境不稳定和不确定性还很多。
(一)外贸运行的有利因素
世界经济将保持复苏。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3%,虽然低于去年5.1%的水平,考虑到基数因素,全球经济仍维持温和复苏趋势,可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
国际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IMF预计2011年世界贸易量增长8.2%。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11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增长6.5%。随着日本震后重建的逐步展开,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建材、钢铁、石化产品生产国和世界主要建筑工程服务输出国,一方面,可为日本生产恢复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我国相关产品出口。
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得到保持。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还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国内需求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大宗原材料及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其中铁矿石达到60%、铜70%、铅锌40%、镍80%、钴90%、石油53%。随着资源和能源需求回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上我国部分加工制造业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对进口资源类产品需求进一步增加,预计未来进口仍将持续增长。
美国出口管理体系的改革将为我国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提供机遇。为提升美国核心产业的竞争力,美国政府提出了两项改革计划:(1)缩短美国加密产品出口所需时间,取消至多达85%的审查要求,由更高效、一次性的通知程序取而代之。(2)取消向雇有两国以上员工的公司出口的不必要限制。协调目前实施的两套不同的标准,在不损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出口程序性要求。
(二)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生产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用工、用电紧张,运费上涨,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据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反映,纺织服装行业已进入生产成本高位运行时期。与去年同期相比,原材料成本上涨30%以上,工人工资上涨20―30%,水、电等上涨10%以上,综合成本普遍上涨20―30%。
需要关注的是,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导致出口竞争力减弱,许多国外客商将订单转至越南、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开始,订单转移情况比较明显。美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从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国进口纺织品服装增速,均高于从我国进口增速近6个百分点,而且产品质量提升很快,加工水平已与国内接近。不少企业担心,面临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中低档产品订单转移将不可避免,一旦竞争对手产业链逐步建立,订单将不再回流到中国,大批中小服装加工企业将面临倒闭,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
2、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持续上涨
农产品。1―6月,谷物及谷物粉进口均价395美元/吨,上涨43.9%;大豆进口均价576.7美元/吨,上涨 30.4%;棉花进口均价3022.4美元/吨,上涨53.4%;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1157.4美元/吨,上涨40.3%。
资源类产品。1―6月,铁矿砂进口均价160.9美元/吨,上涨42.4%;原油进口均价753.8美元/吨,上涨33.1%;成品油进口均价779.6美元/吨,上涨31.5%;钢坯及粗锻件进口均价1198.9美元/吨,上涨26.6%。
3、贸易顺差分布过于集中
区域集中,主要在美国、欧盟。1―6月,我国与美国实现贸易顺差845.8亿美元,增长9.8%;与欧盟实现贸易顺差630.7亿美元,增长1.7%;合计顺差是当期顺差的3.3倍。同期,与韩国实现贸易逆差360.9亿美元,增长9.2%;与日本实现贸易逆差260.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263.4亿美元)相比基本持平;与东盟实现贸易逆差109.5亿美元,增长50.2%。
方式集中,主要在加工贸易。1―6月,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1642.5亿美元,增长19.6%,是当期顺差的3.7倍。同期,一般贸易项下贸易逆差579.8亿美元,增长56.4%。
产品集中,主要在机电、纺织和轻工产品。1―6月,机电产品项下贸易顺差1385.3亿美元,增长21.1%。纺织、轻工产品历来以出口为主,也保持较大顺差。
4、人民币升值削弱我出口竞争力
按月平均汇率计算,自去年6月份我国重启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5%,其中年内累计升值1.6%。预期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仍将保持升值态势。人民币升值直接造成汇兑损失,压缩了企业利润,并且由于无法预估人民币升值幅度,企业不敢接大单、长单,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安排和出口,削弱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
5、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突出
今年以来央行已3次加息、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金融机构资金供应紧张,资金投放主要保障在建、续建和已签约的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份额明显减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更加突出。
6、贸易摩擦仍处于多发期
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比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减少,但涉案金额仍居高不下。1―5月,我国出口产品遭遇贸易救济调查17起,同比下降48.5%;涉案金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这些案件更多地向政策层面集中,更多地涉及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近年来直接指向政策问题的贸易救济调查比重越来越大,我贸易政策被诉诸世贸组织的案件也越来越多。二是涉案产品逐渐从中低端制造领域上升到中高端制造领域和服务领域,新能源、新材料等正在成为贸易摩擦新热点。
7、外部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
全球经济增长仍不均衡,公共债务问题持续困扰发达国家,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过热迹象日益明显,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加大,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及日本核泄漏等,都增加了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同时,许多国家为刺激经济发展,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出口。除了美国去年初提出“五年出口倍增计划”,今年4月印度也促进出口新战略,提出2011―2014年“未来三年出口翻番战略”目标,拟通过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展出口市场、改善基础设施等多种途径,推动印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使印2013―2014财年出口额在2010―2011财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5000亿美元。
8、我国标准国际化薄弱,与我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不相适应
(三)外贸形势展望
预计下半年进出口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出口增速可能有所下降,进口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拉动,将继续较快增长。据六大进出口商会(机电、纺织、轻工、五矿化工、医药保健品、食品土畜)预测,2011年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17%左右;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15―20%;轻工产品、农产品进出口增长20―25%;五矿化工产品进出口增长25%左右;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增长25%以上。综合来看,全年外贸应该可以实现15%以上的增长,比年初预期增长10%的目标高5个百分点以上,进出口总额超过3.4万亿美元。从顺差来看,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进口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顺差1500亿美元左右,比上年减少17%左右。
三、主要措施建议
(一)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措施,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着重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继续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着力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二)积极扩大进口
充分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促进贸易平衡。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进口,促进从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顺差来源国增加进口,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提高进口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大宗资源类商品价格监测及预警,健全进口调控及储备机制,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三)推进加工贸易升级转型
一是严格审核加工贸易企业经营及生产能力,对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增加技术研发、设备技术水平、环保水平等标准,从严审核设立来料加工贸易企业。二是引导加工贸易企业由单纯的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等内容延伸,增强加工贸易企业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三是支持和鼓励来料加工企业转型设立法人企业,规范企业经营,增强企业市场应变和抗风险能力。
(四)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长期看,为了使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转为竞争优势,必须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从近期来看,今年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提升15―20%,使这些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用工成本上涨较快,影响了产品出口竞争力,也不利于稳定就业。为此,建议各地充分考虑企业承受能力,把握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幅度和时机。
(五)加强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政策研究
考虑到当前出口企业利润水平偏低,对人民币升值承受能力较弱,建议尽量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控制在外贸企业可承受范围内,保持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和规模,积极开展海外人民币业务,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同时,加强对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金融知识培训,增加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品种,提高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减少出口风险和损失。
(六)统筹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密切跟踪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健全贸易摩擦监测和预警机制,对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给予一定支持。高度关注原材料出口限制案和可能发生的稀土出口限制争端进展情况,进一步争取于我有利的规则解释,以利于我今后继续对相关资源类产品采取与WTO相一致的出口管理措施。另外,在研究出台各类政策时,高度重视与世贸组织规则及我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一致性问题,讲究相关政策实施的有效策略,努力减少我政策措施被质疑的可能性。
(七)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作用,加强出口企业资质管理,支持行业建立出口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出口产品质量,避免部分企业采取低价竞争手段,扰乱出口市场秩序,损害行业利益。
(八)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通讯、金融和计算机等服务业。二是教育体系,在计算机、信息、通信、金融和文化创意等专业领域加大投入,培养和塑造一大批有特色、创造力强的实干型人才。三是加快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形成一批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的企业集团,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四是完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五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打破国家对银行、保险、电讯等行业垄断,完善竞争机制。六是积极稳妥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努力打造全球服务业外包基地。
湖南对外贸易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研究的对外贸易质量,并不是指进出口商品本身的质量,而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对外贸易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外贸易基本功能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的程度及其效果。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外贸易的发展质量,主要由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条件、贸易地理分布、贸易方式、贸易区域结构、从事外贸的企业资产状况及自身素质等指标衡量;二是对外贸易的效益质量,主要由外贸对一国经济增长的效益决定,如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提升的影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以及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增加税收,吸引外资流入等。这两个方面存在密切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具体来说,外贸对国民经济促进作用的强弱,即对外贸易的效益质量取决于外贸发展质量的高低;反过来,对外贸易效益质量的高低优劣,也将反作用于外贸的发展质量。如果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良好,而且外贸对国民经济的促进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切实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即可认为对外贸易质量高,反之即为质量低。
在综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既考虑对外贸易自身的发展状况,又考虑外贸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将对外贸易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概括如下。
利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的对外贸易质量。
湖南对外贸易发展质量的评价
1.贸易商品结构
贸易商品结构指在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所占的比重。2012年湖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达85.5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38.8%,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24.6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11.2%。但是,OECD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其出口的比重平均超过40%,可见,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湖南出口商品中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仍偏小,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2.贸易方式
2012年,湖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为63.7亿美元,增长136%,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9.0%。但是,现阶段湖南采用的加工贸易方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加工贸易创汇能力差,经济效益低。这种低层次、低效益的加工贸易方式,导致对外贸易的功能萎缩乏力,“动态效应”微弱,极大地影响了外贸基本功能的发挥和外贸质量的优化。
3.贸易地理分布
湖南省商品进出口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2012年,湖南对前三大出口市场的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1.6%,与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75.8%。对外贸易地理分布的集中度与国际市场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湖南省对外贸易地理分布过于集中,将从各个方面加大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风险,阻碍对外贸易质量的提高。
4.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参与国际贸易所获利益大小的重要指示器,它从价格方面评价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恶化与好转,简单直观地反映一国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变化情况。已有的研究大多表明,由于部分出口商品深加工程度低、质量差、档次低等原因,湖南的对外贸易条件处于不断恶化之中。如湖南出口金属钨主要是原料和半成品,但进口国外钨丝价格却是出口价的七倍。
5.贸易区域结构
湖南省内部不同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衡性,如2012年,长沙市对外贸易量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39.62%,而张家界、湘西、怀化等市州对外贸易占比则不超过1%。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能够起到“助推器”作用,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迎战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冲击的根本保证。但是,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真实促进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对外贸易质量的优劣。面对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日益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增速减缓甚至绝对值开始下降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多方位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实现湖南对外贸易增长模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势在必行。
关键词:喀什地区;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喀什地区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坚持自治区提出的“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方针,特别是中央新疆座谈会召开和对口四省市支援的确立后,进一步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利用口岸优势,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一、喀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一)贸易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区提出了“打造喀什在中、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2005年,喀什地区先后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州和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分别举办了“中国新疆喀什出口商品展销会”。同年,喀什又举办了首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对外贸易从2006年开始成效明显,总额突破三亿美元。贸易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使其从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疆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0.8%大幅增至2010年的5%。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从表1数据可知:喀什地区对外贸易已由以出口纺织品、日用品等生活资料为主的单一商品结构,逐步发展到目前涉及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商品。高附加值商品及名优商品出口也有了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经过几年的努力,本地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也有所增加。
表1 喀什地区主要出口商品结构 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2005-2010年度喀什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运行情况表数据整理
(三)贸易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喀什地区积极鼓励、支持、服务于本地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企业开展外贸业务;另一方面,坚持“贸易先行、产业联动”,把外贸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外贸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吸引工业企业、进出口加工生产企业以及各类流通企业在喀什投资落户,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喀什地区外经贸经营队伍日益扩大。从以国有企业为主,发展成为非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2004年,喀什地区获得外贸经营资质的企业只有50多家。截止2010年底,喀什地区有进出口经营资质的企业已达到300余家,其中外贸流通企业270余家,生产企业30余家。
(四)贸易国别不断增多
近年来喀什地区不断改善对外贸易的环境,制定外贸发展扶持政策,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通过参会参展,办会办展,向国内外客商宣传喀什的经济发展环境,展示喀什地区的口岸、区位、资源优势及发展前景,吸引了一批周边国家的客商和内地有实力的大型外贸企业到喀什从事贸易;通过争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外贸企业“走出去”,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国外市场开拓力度。
2004年喀什地区主要进出口对象是周边的几个国家。截止到2010年年底,喀什地区还同日本、荷兰、美国、阿联酋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进出口贸易。
(五)政策引导出口加工基地加快发展
1.工业园区的发展引进了内地企业的落户。2004年4月,中央11号文件做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部署,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对新疆给予政策倾斜,共同把新疆建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国家出口商品的重要基地和商贸中心,尽快形成比周边国家明显的发展优势。为实现这一政策目标,喀什地区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工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措施,把招商引资与外经贸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出口型加工生产企业落户,推动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目前,12县(市)均结合本地发展实际规划了14个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模达到203平方公里,落户企业363家。
2.加快了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建设。喀什地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农产品资源丰富,与周边国家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出口潜力巨大。为了发挥农业优势,喀什地区积极推动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目前,全地区已有8个县(市)的73个果蔬生产、畜禽产品加工基地向国检部门进行了申报。各类出口基地的建设,为喀什地区外向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喀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总量不足
近几年来,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和喀什地区自身不断努力的情况下,喀什地区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好的收效,总体规模也有了一定的扩大,但是贸易总量所占全疆的比重仍然不高,例如2010年喀什地区进出口总额仅占了全疆进出口总额的5%。
(二)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
近几年,喀什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虽然有了较大改善,出口贸易正在由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转变,但出口商品仍以服装鞋帽、纺织品和日用百货等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劳动密集型商品占出口总额的8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出口商品主要是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的商品。外贸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出口主要依赖数量扩张。
(三)生产加工企业和本地产品所占比重少
1.喀什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型企业少。喀什地区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基础薄弱,外向型经济处在发展初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出口加工及生产型企业少,企业的经营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营管理水平和总体素质还比较低,自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和增长基础脆弱。
2.出口商品中本地产品所占比重少。喀什地区提供出口的当地产品品种少,大多只能进行转口贸易,大量出口商品来自于内地,喀什地区仅起到了货物周转地和通道作用,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2006年到2010年,喀什地区地产品出口平均仅占出口总额的6%。边贸和旅购贸易所占比重较大。
(四)企业外经贸人才匮乏
随着喀什地区进出口经营资质企业的不断增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受自然环境,生活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人才队伍极不稳定,引进人才十分困难。从事外经贸人员当中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学校训练,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外贸业务知识,且大部分人不懂外语。业务人员学历不高,70%左右为大、中专学校毕业,对国内贸易有一定经验,但对国际贸易不太熟悉,盲目性比较大,尤其是在国际推广方面,他们往往不知如何运用各种营销渠道、专业手段来开拓新的市场。
(五)贸易市场结构不平衡
喀什地区的贸易市场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虽然与二十几个国家展开了进出口贸易,不过目前贸易市场主要集中于吉尔吉斯斯坦。近几年来,对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额平均占喀什地区贸易总额的78%以上(见表3),一旦吉尔吉斯斯坦市场发生变化,将对喀什地区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表2 喀什地区对吉尔吉斯斯坦贸易额占喀什地区贸易总额的比重分析
资料来源:2005-2010年度喀什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运行情况表数据整理
(六)出口加工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
1.硬件环境不完善。虽然喀什地区的各县市,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健全和完善工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但由于喀什地区地方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工业园区和出口生产以及加工基地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满足不了需求。
2.农产品出口检测困难。近年来,投资落户喀什的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不断增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本地检测设施不完备,部分产品的检验检疫需送往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乌鲁木齐)进行检测,时间周期较长,造成农产品出口检测困难。
三、喀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一)鼓励进出口,增加对外贸易总量
喀什地区应充分利用一切潜在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水平。在政策取向上,应加快建立灵活、有效、预见性强的进出口调控体系,同时,要完善税收、信贷、配额等措施,尽快将积累的进出口潜能充分释放出来。按照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喀什地区实际,积极争取各类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进一步扩大进出口。改善进出口环境,加强调查研究,了解企业进出口订单情况,掌握进出口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同时充分发挥商会作用,做好信息沟通、政策解释,为喀什地区增加对外贸易总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支持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
通过提高质量、改进品种、改进加工工艺和包装装璜,参加国际标准认证等措施,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引导和鼓励外贸出口从单纯依靠数量扩张转向规模、质量与效益同步增长。同时,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重点支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三)增加生产加工企业,提高本地产品出口比重
1.吸引更多的生产、加工企业在喀什落户。依托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积极引进外向型加工企业落户喀什,实现就地加工,就地组装,就进出口,引导现有贸易型企业向出口加工型企业转化,应根据自身独特的资源、地理、气候等优势,加快面向中、西、南亚市场进出口商品中转集散地建设,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加工业,带动中小企业成长,并且结合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建立和发展专门的出口商品基地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延长产业链。
2.提高本地产品比重。地产品出口对于强化地区产业基础,增加收入,推动优势资源转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喀什地区应根据自身的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畜牧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和培育出口、加工龙头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农产品出口的内生机制,扩大地产品出口规模和种类。
(四)培训和培养经贸人才,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一方面要积极培养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人才。要制定优惠政策,留住人才。制订规划,逐步扩大外经贸实用人才培训的规模,大力培养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具备国际经贸知识和市场经济基本知识以及懂外经贸业务、懂法律、会外语的国际经贸通用人才。地区大中专院校及劳动就业管理部门要开设英语、俄语、乌尔都语、波斯语中长期培训班,解决外语人才紧缺的难题。为适应大开放、大发展、大外贸的需要积极改变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
(五)调整贸易市场结构
在稳定吉尔吉斯斯坦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对其他贸易来往国家的调研工作,不断改善对外贸易环境,做好服务。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合作,认真总结历年举办展会的经验,提高办会质量和展会效益。在充分调研周边国家市场需求及合作需求的基础上,高质量地举办好 “喀交会”和境内外展会,吸引更多国家与喀什进行贸易,进一步开拓市场。
(六)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出口加工基地建设
1.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对喀什经济开发区给予政策及更多的资金扶持,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供水改扩建、排水改扩建、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天然气工程项目、城乡电网改造等)。
2.建立农产品出口检测中心。喀什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为喀什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喀什地区应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向国家申请出口农产品发展建设项目及资金,在喀什建农产品出口检测中心,重点突出优势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农业的竞争能力,保证农产品质量升级,推动农产品的出口。
中央新疆座谈会的召开,对口支援四省市的确立,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下发,为喀什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喀什地区要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四省市的支援,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强双边、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喀什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深入探索对外贸易发展的新途径。把喀什真正建设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1]喀什年鉴2005-2010年.
[2]喀什地区外经贸局公报.
[3]喀什政府信息网 kashi.省略/.
[4]张静,李颖.喀什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5).
今年1-9月,全省完成进出口总值96.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比全国平均增幅高个9.2百分点。其中,出口64.21亿美元,同比增长34.5%,高出全国平均增幅12.3个百分点,进口31.94亿美元,同比增长34.3%,高出全国平均增幅5.3个百分点。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内经济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全省商务系统和广大进出口企业,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扩大对外贸易,保持了我省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同志,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觉得更有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促使我们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更快更好的发展,制定新的措施,拿出新的办法,推动我省对外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目前我省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了19.1%,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7.8%,进口年均增长21.3%。但是与全国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影响我省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出口效益不高。目前,我省已开发出口商品近3000多种,出口额连年大幅增长。但是因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不高,影响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我省进出口效益和水平的提高。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虽然我省的冻肉、茶叶、花炮、陶瓷、钢材、有色金属、五金工具、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但是基本上靠低价参与国际竞争,真正依靠深加工、高附加值和品牌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商品并不多,利润也很低;三是经营主体素质有待提升。我省进出口企业,概括起来就是“三少三弱”,也即企业少、人才少、品牌少;企业弱、创新弱、营销弱。因此,我省出口也就缺乏稳定和牢固的支撑;至今为止,我省没有一家进入全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200强的企业;四是出口品牌缺乏。我省目前拥有一批“中国名牌”、“湖南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南省著名商标”,但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出口商品很少,大多靠定牌或贴牌生产,企业出口品牌战略严重缺失;五是现代贸易方式运用没有实质性突破。我省进出口企业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开拓市场仍以定向的展览展销为主,真正的外贸、第三国贸易、中介服务一直没有大的进展,电子商务、网上贸易更是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贸易方式和手段的落后,加重了企业寻求客户、货源及交易的成本,减弱了与同类企业和商品竞争的能力。
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
1、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要积极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把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作为主要着力点,积极开展加工贸易。以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为引导,以加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重点承接市、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等为主要载体,主攻“珠三角”,拓展“长三角”。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200亿美元以上,成为全省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努力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随着我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近几年我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要继续围绕推动新型工业化,发挥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优势,加快产业升级。要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有一定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在全省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要认真贯彻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继续抓好“中国出口名牌”推荐和“湖南出口名牌”的评选工作,努力扩大国家级和省级出口名牌数量,逐步提高名牌出口商品对全省出口的贡献。
3、保持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要依托我省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确保钢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农产品、陶瓷和烟花鞭炮等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要积极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利用我省的劳动力优势,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
4、积极培育出口产品基地。要把推动重点地区发展,与培育出口产品基地结合起来,以重点地区吸引产业聚集,以产业聚集形成地区特色,从而形成出口产业集群,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未来三年,要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建设一批出口商品基地,主要包括:以郴州、永州和衡阳为主体的湘南三市加工贸易基地,重点依托郴州出口加工区和永州市的“蓝宁道”(蓝山、宁远和道县)三县,建设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主要方向、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以钨锑优势品牌集聚的株洲硬质合金、中南锑钨、锡矿山锑钨出口商品基地;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湘西自治州锰出口商品基 地;以郴州永兴县白银企业为集群的白银出口商品基地;以醴陵、界牌和洪江民营企业为主体集群的陶瓷出口商品基地;以浏阳、醴陵传统技术优势为集群的烟花鞭炮出口商品基地;以长沙、湘潭、洞口为重点的生猪和肉品出口加工基地;以省茶业公司、省三利进出口公司、登凯贸易公司为主干的优质绿色有机茶出口商品基地;以永州、湘西、岳阳为集中区的罐头食品和盐渍菜出口商品基地;以邵东县民营企业为主体集群的打火机和小五金出口商品基地。
5、进一步壮大经营主体。要广泛宣传、认真实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重点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对外贸易格局。要迅速扩大加工贸易企业数量,从政策、业务和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中来。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实行重组、兼并、联合经营,打造我省对外贸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当前乃至今后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发展为核心,把握新形势,钻研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寻求新突破,加快我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今后我省对外贸易工作的主线仍然是调整结构,扩大出口,减少顺差,增加进口。
1、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对外贸易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要给以高度的重视和有效的支持。既要理解、支持国家政策的调整,又要善于应对新的变化和挑战,以积极创新的意识、以更加开放的思想,研究推动外贸工作的措施和办法,真正把对外贸易作为带动一个县市、一个乡镇扩大开放、提升经济水平、加快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认真研究“三外联动”,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决不能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
2、积极扩大进出口企业队伍,逐步实现经营主体质和量提高。进出口企业的培育,是外贸发展的根本和源泉,我省同沿海进出口大省、甚至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首先的差距就在进出口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我们要继续抓好企业数量的扩张,没有一定的数量,也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要逐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素质,尤其是对于新增企业,重点要放在加大培训和积极扶持方面,通过培训为企业输送、储备一批优秀的外贸人才,尽快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
3、以扩大规模为切入点,推动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我省加工贸易的突破,首先要实现总量的突破,对这一点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近几年我省加工贸易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占全省出口份额一直在10%左右徘徊,大大低于全国50.4%的平均水平。郴州、永州、岳阳和益阳等承接基地,要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相结合的主打产业和商品。要加快郴州出口加工区建设,竭力打造成为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帮助企业解决在加工贸易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海关、商检、退税等部门的联系,切实解决我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有加工无贸易”、“本地加工,沿海出口”的现象。
4、加大工业、制造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我国出口迅速发展,从经营主体看,实为外资企业唱主角;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占了半壁江山。在中部六省中,湖北、江西和安徽外资企业出口占比都在30%以上。作为湖南来说,经营主体结构中,三资企业严重短腿,贸易方式结构中,加工贸易所占份额太低,这都是我省招商引资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反映。要突出外资与外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要重点引进高科技、生产型、技术设备引进型、出口型企业,为全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提升进出口贸易规模和质量充当主力军,使外资与外贸相互更好地融合促进,同步发展。
5、努力扩大有效进口。我省进口对重点和大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也是近几年我省进口一直处于徘徊局面的主要原因。要突出进出结合,以进促出,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和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贴息政策,扩大资源性产品、原材料产品、机械家电、纺织服装、电子元件等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结合我省“十一五”重点技改工程项目,突出抓好冶金、化工、建材、电子仪器、电力、造纸、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鼓励企业进口先进实用技术和专利。要充分利用广交会、华交会、上海跨国采购大会和东盟博览会等进口采购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扩大我省进口采购商参会,努力扩大进口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