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堂提问的价值

课堂提问的价值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7 17:20: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提问的价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课堂提问的价值

第1篇

一、政治课堂提问价值

1.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给学生探究,让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课堂教学,对教材内容加以延伸、拓展和应用,以此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

2.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的学生由于受思维的局限,在自主学习时经常出现回答问题不完整或无法下手等情况。通过对学生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突破问题的难点。

3.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思维、表达、自主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政治课堂提问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教师一改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教法,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因而,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一堂课中学生活动是否丰富的标准,出现了课堂教学提问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学生有时疲于应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除此之外,课堂提问中还有其他的问题,诸如:盲目提问、重提问而轻反馈、先点名再提问、为提问而提问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提问参与热情不高,不能及时参与思考和回答问题,并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无所谓,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

三、 政治课堂提问的策略

1.善于设计有效提问。有效提问主要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基于有效提问的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紧扣教学目标,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分层设计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或与同学讨论或与同学共同协作,来挖掘问题的结果,并思考、寻找科学规律,总结规律。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取成功感和自信心。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已知向未知进行迁移,切实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提问应充分考虑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被触动,应让大部分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在新课标的政治教学中,更强调问题引入的情境,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学习,体验到学习的趣味。例如,在教学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周围的打折、促销这种经济现象让学生尝试自己分析,参与探究总结。

第2篇

一、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是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第二段课文时学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妈妈的心情过程中,总倾向于小金花对敌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妈妈的悲痛。因此朗读这段课文时,要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找出最能表现刚强的词语“脚一跺”“抽动两下”,而又引导理解这些词语中流露出的情感。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小金花是把失去妈妈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满腔的仇恨对准了敌人,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为妈妈报仇。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二、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如我在教《长城》―课时,先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我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的长城上。站在长城上,会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长城的向往进人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兰、通过阅读握升人文素养

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做教师的要力求成为亲切面容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起体昧,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进而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许他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也许他的想法是肤浅幼稚的,但是,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敢于提出来,勇气可嘉。我班学生就特爱提问题,学《威尼斯的小艇》时问“轻快”“灵活”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学《燕子》时间写燕子的外形为什么用“凑”字等等。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代答,应让学生去作答,遇到有价值的问题还应组织学生讨论。

四、训练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

第3篇

一、高中数学课堂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必要

(一)基于数学文化价值的教育学依据

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孙小礼教授首次在《数学与文化》中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将数学文化定义为依托数学学科,集中体现数学活动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认为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存在本质是一种文化力量的存在,数学代表的是一种理性思维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人类社会生活.随着国内对数学文化研究的深入,数学教育的内涵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性与技能性目的,还容括了素质性教育功能,数学文化由数学观念、价值、思维、理想等非功利性因素构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真挚情感,拓展数学教育的人性化空间,反应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我国新一轮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于数学文化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将“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纳入了数学教学体系,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的文化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体察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表达数学中蕴含的文化品味,通过积极探索数学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应用价值等等,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与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基于数学文化价值的心理学依据

托马斯・费兹科在阐述认知主义学习原理时,将学生学习过程解释为“学生为了建立新旧知识联系而自愿协调心理状态的过程”.认知主义学习原理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主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发挥对数学概念发生过程、定理证明过程的导向性作用,推动学生的心理调适机制.这种心理调适机制的先决条件是“有意义的学习”,即学生启动学习的心理环境要求他们必须先明白为什么学习数学,单纯地为了应付高考不足以生成学生自愿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将数学文化纳入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意义在于,数学文化不仅包括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语言观点的形成,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历史、数学美感等人文要素,数学文化系统作为人类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抽象形式表达了人类感官的逻辑过程,展示了化繁为简的生命本质,数学文化教育内涵可改变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枯燥刻板感受,使学生理解数学是如何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推动人类思想解放,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的,明白学习数学可促使自己的人生更完整、更丰富、更具有力量.因此,高中数学课堂体现数学文化价值,即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本身与个人的关系,使数学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第4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35-01

一、中等卫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互评的基本理念

1、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双赢”为导向。“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所以,评价机制的设立要促进提高医学专业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让中专卫校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正常开展医患交流。同时,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也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进一步的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得新的发展。

2、注重评价的发展性。评价一节语文课,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其出发点不仅在于做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对照评价标准,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此来督促学校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促进教师不断进步。因此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要采用协商的方式,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互评可采取调查法、抽查法等方式,最终得到最合理、有效的评价。

二、中等卫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互评机制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处理,使被评价者努力向标准靠拢,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体现当前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和调动中等职业卫校语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卫校学生的语文素养。

2、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既反映中等卫校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反映当前中等卫校语文教育研究界的新成果,突出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的特征。

3、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全面反映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并站在教育理论的高度上,反映作为施教者的教师的教学行为。

4、可操作性原则。各个评价指标的制定要条理有序,有层次,语言简洁,各要素含义独立不重复,评分简单,易于划分等级。

三、中等卫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互评内容

1、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制约和统率着整个课堂教学。思想的制定应该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体现在教材中的目标内容具体化和细化,做到明确、具体、可行。同时要符合中等卫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

2、教材处理:教材处理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前以教学为目的的文本解读。教师应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中等职业卫校由于语文课教学时数较少的实际,合理筛选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教学程序。

3、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整个学习活动过程。

4、学法指导:学法即学习的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比中学生要求更为强烈,也更为重要。

5、能力培养: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培养对象的特殊性,要在短时间内让培养对象具备适应社会的诸多能力,因而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培养要求。

6、师生关系: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气氛应该是民主、宽松、互动效果好,能充分感受到学生能主动与老师平等的对话,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交融,是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和谐统一的课堂。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7、教师情感投入:中等职业卫校的语文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方面的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学过程有激情,态度投入、教学有魅力。所以,教师的“情感投入”的多少,尤其是用情感和语言创设的“情感情景”,直接影响学生情商发展。

8、辅助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师能适时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并能起到实效,能正确处理好师生交流时间和辅助手段教学时间的关系,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 生成 提问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54-02

动态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形态,是对教育过程生成性、可变性的概括,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设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修正。生成课堂强调的是现场的生成性,及时的引导性。但是,在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偏离航线”的情况,这些情况常常是生成课堂的资源,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固然很好,但如何提高这些资源的质量,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在生成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生成”不代表不需要“预设”。信马由缰终会偏离课堂中心,一节课丢掉了重点难点的突破,过于关注一些枝节,终不算成功的课堂。学生在课堂的提问上,存在问题质量的差异,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解决低质量问题上,也是对课堂的浪费。因此,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以增加学生提问的价值,使生成课堂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课堂上,若想让学生能有积极主动地发言提问,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在这个课堂上,主动地回答问题是光荣的,勇敢地提出问题是被崇拜的,顺利的解决问题是被表扬的。有了这样一个学习氛围,学生之间会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尊重每一位表达自己观点的同学,尊重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这样,学生的主动提问和解答促进了生成课堂的形成,也推动了生成课堂的发展。

二、教师要鼓励为先,化表面的无用为实际的有用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对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问题的价值一方面来自学生的提问和探讨,另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引导。比如,笔者在执教《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课时,问学生对这一课的情感有什么感受,有一学生说:“很感动。”面对这一看似低价值的生成,笔者说:“能够被一首怀古诗感动,说明你也是一个有情怀孩子,那你能谈一谈感动的地方和原因吗?”随后,全班开始就“感动”的地方开始分析挖掘,感动渐渐变成了感触,作品的主旨和情感也在激烈的探讨中渐渐明晰。

三、教师亲身示范,教会学生寻找质疑切入点

教师应在教学中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当然,不能让课堂贯穿各种低效提问,教师应在课堂上设定好大问题大方向,而后示范提问,让学生学会提问的角度,让学生明白何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笔者在执教《祝福》一课时,在充分探讨阅读的基础上,提问学生,谁该为祥林嫂的死负责?有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提到鲁镇的人应该被批判,被定罪。顺着学生的这个思路,我调整方向,改变提问方式:“如果你是祥林嫂的律师,要你些一封发言稿,请问,你的被告方是谁?”学生的激情被点燃,对这种新的问题形式非常地感兴趣,纷纷指出,被告方是鲁镇的人,是人们的观念,是封建礼教等。

因此要教会学生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的地方找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并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要让学生从“新旧知识结合处”发现和提出问题。找准只是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提出与课堂有关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精彩的地方生成,在争论的地方生成,在理解肤浅的地方生成。

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质疑意识

主体意识是要求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更是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是课堂的主体。质疑意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要总是看别人开花,也要学会开出自己的思想之花,或者在别人的树上开出自己的花,而且要开得与众不同,开得绚烂夺目。

比如,笔者在执教《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细节,以期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桑叶情况,斑鸠情况来感受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然而,班里有位同学却提出了,女主人公在不同阶段对男子的称呼不同,从“子”到“尔”到“士”到“其”,学生分析,这其中是否也体现了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面对学生课堂这一脱离预设的生成,我积极进行引导,首先肯定其敢于质疑,主动思考的精神,其次带领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课堂的这一生成,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热情,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体意识,质疑精神得到尊重,为后来学生这一意识的培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6篇

关键词:教师;有效性;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159-01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

一、观念先行,奠基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以确立教师有效教学观念为基础。有效教学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正确认识上。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教学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力,教师乐于“倾听”,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二、不断转化教师角色,增强教育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造性与教师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教育观念,增强教育创新意识,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能去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三、端正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追寻有效提问的平衡

在教学实践中,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教师文本价值引导之间,就要寻求一种平衡,精心设计提问,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性又要注意适时引导,让独特体验与价值引导在有效提问中协调发展。

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文本,它有自己的生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每一个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都存在着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空间。在新课程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每个人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要求学生表现对文本的理解时不能只有一把标尺。同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尊重”,缺乏有效的价值引导,那么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很可能是苍白的,所传达的思想也可能是肤浅的,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益处。因此,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当学生个性阅读偏离正确的价值观时,教师要根据动态生成的即时情景组织学生辩论或直接否定,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要善于把学生的对话引入正题,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从而促成文本新的意义生成,实现“潜在文本”向“现实文本”的转化,在潜移默化当中达到育人的目标。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

提问的时机很多:强化新知识时提问,思维训练时提问,突破疑难点时提问。课始,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发问,既可复习旧知识,使前面知识成为后面学习的准备,后面的学习成为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提高。课中,围绕着课堂教学的重点进一步提问,可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课末,在巩固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巧设问题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最后豁然开朗。

五、变更提问方式,追寻有效提问的立体式

讲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改变以往的串问式的提问方式,改变以往的线性提问为立体提问。立体性问题思路宽、跨度大、答案多种多样。问题的提出,不是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时空与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

六、更新评价观念,增强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

教师要在反馈中渗透鼓励。无论是回答正确还是错误,都应通过简短的语言给予反馈,答对的让其继续努力,不对的也不失信心,让他相信自己下次就能回答正确。

1.以鼓励,积极评价为主。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7篇

(一)提问及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定义

提问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z提学官?{不许接受民词,侵官喜事,其生员犯罪,或事须对理者,听该管衙门提问,不许护短曲庇。”这里提问的意思是传讯审问、提出问题要求回答。顾名思义,课堂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情况、学情等设置问题采用教学问答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提问,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概念,而是一种古老而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上至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精神产婆术,到今天我们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方式。人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不但是一种慧智的表现,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我们把视角转入对课堂提问方法的深入研究中,让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意识到“提问”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意义与作用

《师说》里讲“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由此可知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和学生的思考学习相互融合的过程,两个独立的个体产生学习思想上的共鸣就不得不依赖于交流,而在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就恰恰是最简单而有效的交流方式。课堂提问架起了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桥梁。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这样,课堂提问就可以被看作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而不仅仅是学生,这样学生在教师面前也会大胆地坦露自己的心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是的,大多数时候打开学生思维闸阀的那把钥匙恰恰就是一个问题的设置,他们就能文思泉涌,去发现和领悟一个崭新的世界。

二、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一)课前设置问题的缺陷

在课前的备课阶段,很多教师会在教学过程当中设置一些提问形式过于简单的问题,导致问题本身没有太大价值。他们过于去追求课堂提问的一些表面形式,一问一答,虽然师生之间热热闹闹的度过了一堂语文课,但是却华而不实,不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

那是不是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就应该在备课阶段设置一些难题呢?然而并不是,哲学上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过于困难可能会物极必反。

新时代的高中学生已经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许多教师无法设定的课外知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设置问题更要详略得当,有些知识是学生已经获取的就要少涉及或者不涉及,不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备课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就应该分清楚主要和次要内容。这样课堂提问的问题才能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具有层次性、阶梯形,梯度和密度都适合于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的存在价值很大,它引人思考,不仅交给学生课本知识,还教会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因此语文不仅仅是文学更是人学。但是很多教师考劝诫别人的艺术。

(二)课堂提问的不足

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是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然而教师进行课堂提问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而是真正的让每一位同学学到生活中的一些智慧,然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自始至终都是用问题来贯穿的,几乎讲到每一个内容都是先提问,学生从上课开始到结束就一直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并未真正地学到什么实质性的知识。

眼里只看得见成绩好的学生,这在课堂提问时常常会发生,可能是因为老师的职业素质问题,导致教师在提问时只抽问优等生而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存在。还可能是为了课堂效果,教师只提问优等生,这样的课堂看上去会没有太多瑕疵,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能够回答。再一个可能就是问题设置的时候就有难度而只有优等生能够回答,不管是出于怎样的动机,只顾及优等生的课堂提问是不成功的,这样不仅仅没有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而且还会忽略差生的存在,那么,这堂课的意义何在呢?

三、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一)合理问题设置

教师在备课环节,不应该将课堂上的提问设置得泛泛无边,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紧张,尽量以完成教学内容为最终目的去设置问题。

怎么进行一堂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无数教师都在尽力变无效或低效为有效,那么在课堂提问时怎样才能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问题就牵涉到问题是否科学,不科学的问题实质就是无效课堂提问的表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就是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堂课需要解决的课堂内容,不仅是要针对课堂内容,而且还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二)课堂科学提问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存在一些这样的方式:有专挑后进生回答问题的老师,为了避免他们开小差:有倾向于照顾绝大多数中等生的教师;有喜欢针对具体的情况提具体的问题的教师,如过只把复杂的问题分配给优等生回答,而把简单的问题分配给后进生回答。

在我看来,这些具体的分配方式不是不可取,但这样的分配方式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能导致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消极影响。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减弱。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的提问十分重要,它是促进师生良性沟通的重要纽带,是启发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懂得课堂提问的技巧,通过智慧的引导、巧妙的提问,来“唤醒”学生的知识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教学最高的境界。对于高中政治课程而言,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下面,笔者将具体探讨一下如何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增强政治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单刀直入式

单刀直入式的提问,也是开门见山、直接地发问。这种提问方式的优点是简单、直接、直观,不需要太多程序、直奔主题。这种提问方式适合在新课导入、知识小结以及复习测验时使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也离不开单刀直入式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例如教学《生活与消费》时,这一课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性较强,没有过多深奥或学术性强的概念。那么导入新课时,就可以单刀直入地提问:什么是货币?什么叫外汇?经济活动中常用的结算信用工具有哪些?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消费有几种类型?不加修饰、不必委婉,直截了当的问题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二、疑惑启发式

疑惑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在高中政治课中,教师要善于以“疑”诱“疑”、以“问”发“问”,通过疑惑启发的方式进行提问教学。疑惑启发式的提问,简而言之,就是指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多元的问题个体化,用最简单的小问题去启发学生思考、理解,从而解决复杂多元的大问题。

高中政治中的“经济知识”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难的部分,那么教学时就可以采取疑惑启发式的提问,用疑惑诱导学生探索,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较难的知识。例如《财政与税收》这一课,内容比较既多又复杂,还比较有难度,让不少学生深感头疼。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首先教师问学生:我国的经济、教育、文化、军队建设需要经费对吧,那么这些经费从哪儿来?是如何管理与支配的呢?这样,用通俗的语言就将枯燥的理论引出来了,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启发学生去思考。接着,再通过提问厘清知识脉络,如什么是财政?什么是财政收入和支出?国家财政有什么作用?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什么?再接着理解税收的概念、种类、作用等知识时就变得容易了。

三、层层深入式

层层深入式提问,顾名思义就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浅至深地提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理解,从而掌握政治生活现象及其政治理论的本质。如果说启发诱导式提问是化繁为简,那么层层深入式提问则是由简到繁,同样是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政治理论知识的有效方法。

以学习高中政治哲学部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这一课为例,就可以采取层层深入式的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理解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哲学实质。首先以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事例入手提问:如为何城门失火会殃及鱼池?什么是“蝴蝶效应”?这正是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联系。此外,联系还具有多样性,有必然联系也有偶然联系,有现象上的联系也有本质上的联系,要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来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以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以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引导,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促进学生深层次地理解问题。

四、情境体验式

政治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基本政治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理论学科。但理论离不开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采取情境体验式提问,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思考。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汶川地震后,志愿官兵英勇救援、各地志愿者纷纷赶赴前线支援、各学校、单位、社区纷纷发起捐款支援灾区的感人画面。教师再抓住时机,顺势提问:志愿官兵、志愿者及捐款者们他们的行动是否有价值呢?他们的价值是什么?评价他们价值大小的标准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情境体验和提问,不难得出结论:原来人的真正价值是在无私奉献、履行社会责任中实现的。由于情境体验的提问方式渲染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让枯燥的政治理论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接下来的教学就显得轻松多了,学生们不仅很快掌握本堂课的要点,还学会发散思维,多角度剖析问题。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课中通过有效提问促进教学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当然,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不止上述四种,教师们在日后的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继续摸索和深入研究,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提问并非盲目、任意的,而是要把握时机、掌握技巧、遵循原则,把问题问到点子上,把智慧用到关键处,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星慧.巧设提问,问出课堂精彩――探讨巧设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10月.

[2]吴建.基于哲学智慧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