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

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7 17:20: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

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1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制度不规范

虽然当前很多项目部都实行了项目经理终身责任制,但这种制度往往都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落实。有的项目的中标企业甚至是通过挂靠的资质来取得的,进而通过非法转包把工程项目承包出去。有的项目在总包企业的分发包过程中,违法分包现象严重,“挂羊头卖狗肉”现象层出不穷。企业的监管制度形同虚设,管理极不规范。

1.2监理机构和人员的监管效力不够

监理机构作为甲方的委托代表去实施监督乙方施工,但是在实际的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监理往往受到乙方的各种限制,无法有效的对乙方进行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在很多土木工程项目中,乙方都是和甲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监理在代表甲方赋予权利监督乙方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或多或少的阻碍。有些监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整天和乙方施工管理人员混在一起,甚至收受乙方管理人员的财务和请客宴请,这必然会导致监理人员行使监督权利的有效性。

1.3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较低

土木工程的质量是评价和考核土木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土木工程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土木工程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在发展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有的施工人员不能够进行按图施工,也不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凭着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施工。例如,在绑扎钢筋的时候,有些钢筋工习惯自己的绑扎方法,不看施工交底对间距的要求。有的砖瓦工在砌体砌筑时候,不按照规范进行砌筑。在混凝土浇筑时候,有的工人不对混凝土进行完全的振捣,导致混凝土里气泡的存在,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受力状态和受力能力。

2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2.1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土木工程项目高效、高质量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对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业内广泛的认可,也是有效促进项目管理进行的重要手段。建立比较完善的施工管理成本管理机制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消耗创造的价值以及其他费用开支和其他管理工作等,进行计划、实施、监督、调节和控制,按照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通过对工程实施中已发生或将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纠偏,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成功。

2.2强化对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

企业或者项目部必须建立完整的材料入库、入场机制,对没有足够合格证明的材料严禁入场,对于已经入场的材料要严格按照材料说明书或者工程技术要求进行妥善保管。在对材料的选择上,企业要根据项目的需要,在专业购买人士的综合考量下,进行材料的选择和购买,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考虑价格的不同。项目部要加强材料入库和出库的登记,做好材料的定期检查和记录。

2.3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现场常见的几种安全危害诸如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往往都是可以通过一些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或者降低危害程度的。很多施工从业人员对此往往不以为然,有的施工从业人员居然在现场不戴安全帽,有的是在高空作业不戴安全绳,有的是在现场居然吸烟。施工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只有他们主观上能够重视安全,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才可能真正的实现建筑施工的安全优化。

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土木工程施工之中实施管理措施的必要性

首先,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土木工程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利润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严重的影响着企业的信誉问题,只有当企业具备了一定的施工技术以及良好的施工环境时,才能使得管理措施在执行的时候具备了一定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盈利状况作出贡献。

其次,土木工程工程之中的应用,土木的规模以及土木的进度都有着相当大的不同,并且土木工程工程在施工的时候容易受到施工环境甚至是天气方面的原因,所以相应的施工管理是必需的,在有效的管理办法之下,保证工程的进展是在有序、高效的状况下进行的,便于施工目标的完成,使得土木工程工程的质量得到最佳的保证。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着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很多地区的土木工程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大量的削减安全管理机构与质量管理相关人员,导致了土木工程项目中的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不足,还有一些管理人员需要一人兼多个管理岗位,这就给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带来了难度。如果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那么施工管理工程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展。

2.2安全方面的意识淡薄

在土木施工的现场,对文明施工的意识不够强,可以说是不重视,盲目的认为文明施工不过只用来敷衍上级检查才临时表现的。甚至部分工地连防火意识都没有;没有排水系统,道路不畅通;部分工地封闭管理仍然做的不够到位或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工地仍不够规范和重视生活设施,存在不符合规定的简陋不堪的现象;一部分工地施工现场仍未很好地设置标牌,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的具置不够合理。

2.3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监管机制不严

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机制很不完善,施工监理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具各相关监理资质的施工监理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施工中,一些规模较小或不具各监理资格的监理公司往往依托于规模比较大的施工企业,这些公司一方面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法律意识淡薄,以至于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也不能有效的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为工程的有效管理提高准确的数据,直接为管理工作带来麻烦。

2.4人员管理未实施到位

目前,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普遍较低,专业素养、文化素养等各个方面,都明显参差不齐。有些施工人员对工程施工的流程、技术要求不甚了解,没有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管理人员松懈,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极易出现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继而造成工程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

3、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中,建设完善健全的是施工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就需要施工企业以项目施工现场为主,重点对施工现场的安全以及质量进行监管。任何一个土木工程对土木企业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就是施工中工期的进度%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都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考核。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及质量管理应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过程,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项目的质量以及安全风险问题。同时,不管是徐州地区还是其他地区在进行土木工程项目时,土木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对质量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认识,并制定完善的管理系统,从而在项目工程的建设中进行有效的管理。

3.2提高安全意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土木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能否切实有效的落实项目安全管理制度。1)由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实施控制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环节、安全管理环节以及其他环节,从而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2)建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制度,为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确保安全管理可按照规章进行,并将安全管理制度始终贯穿于工程的各个环节。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增强。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工作,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与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作为施工单位的每一名工作人员来说,都应该不断学习从而提高本身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安全管理知识。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人员对安全的认识,明确安全的重要性,一旦发生紧急清况,通过正确使用安全设施,保护自身生命安全,降低工程损失。

3.3实行施工管理责任制

推行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责任制可以有效的预防了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土木工程项目越来越朝着规模扩大化、项目类别多样化、施工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这些为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现阶段我国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方式仍然是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管理效果很不理想。为此,要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具体的来讲就是把具体的目标责任落实到基层单位甚至个人,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突出了管理的精细化,建立扁平式的管理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在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要素不尽相同,而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为此应该把项目管理责任制、个人经济利益和项目成本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每一个责任成员的管理积极性,实现项目工程的顺利、有效实施。

3.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提升项目人员素质,应该要从以下方面做起:1、实施职业道德的教育模式。通过道德教育的渗透,让项目人员,对现场管理工作的实施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具备责任心之后,才能对管理工作积极配合。2、人员配置合理化。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所涉及的技能多种多样,各个岗位上都需要专业素质较强的专业人才。

培养技术骨干、选择高素质人才,才能提升工程质量。管理人员也需要具备优良的品格,优秀的业务素质。

3.5严格控制施工程序

要想保证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进行科学而有序的施工,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质量的管理,也就是工程施工的事前控制。预防为主是整个施工过程管理的中心理念,大大加强工程施工的程序管理,重视数理统计的运用。要从各个方面对各个环节进行检验,在进行汇总,认真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使其全部工序能够正常运转,达到稳定状态。做好事前控制,必须要严格做好每一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严格掌握施工工艺。工艺流程是各个技术专业的法规或规定,因此要加大对其的监督力度,从而更好的确保质量。还要对工序运转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管理,主要是施工中的人材机的控制,确保每一个环节正常进行。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方面的不断发展,在土木施工方面的管理程度也是愈发的严格,因为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也是非常之快,土木方面只有不断对自身继续改革创新才可以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实证分析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发展了已有十余年,国务院1995年推出“安居工程”,1998年推出“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政策,2007年更提出系统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但效果甚微,并暴露出种种问题。保障性住房项目集中建设,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空间聚集,强化了社会各阶层的居住空间分异,容易导致贫困过度集中[1]。

由于住房的寿命期一般长达一百年,因此建设一旦实施,就会有很强的不可逆性,住房空间布局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将会被影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科学慎重地对待保障房的空间选址问题十分必要。

1、居住空间分异理论与保障房选址现状

1.1空间分异理论

居住空间分异是一种居住现象:在一个城市中,不同特性的居民聚居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整个城市形成一种居住分化甚至相互隔离的状况。在相对隔离的区域内,同质人群有着相似的社会特性、遵循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或保持着同一种亚文化;而在相互隔离的区域之间,则存在较大的差异性[2]。

居住分异理论是城市经济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热点,西方国家的研究主要讨论不同种族(特别是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居住分异。国内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西安等城市的研究都表明,我国城市的居住空间分异正在或已经形成[1]。

1.2保障房选址现状

我国的保障房选址大多存在选址边缘化、集中建设以及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3]。

政府为了减少土地收益损失,尽可能的将保障房选在较偏远地区,由此导致被保障居民远离就业密集区,并会造成交通不便。我国大力建设保障房而采取的集中建设模式,导致了低收入人群集聚,形成居住空间分异。而且由于小区位置的偏远,周围很难有成熟的住宅小区公共设施共用,这将对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2、南京市保障房实地调查

从目前各方学者对于我国保障房空间分布的研究来看,大规模保障房的建设是否能真正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需求,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不能妄下定论。因此本研究小组成员针对南京市大型保障房项目的所处区位、周边环境以及具体配建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2.1项目简介

2010年初南京市启动了丁家桥、花岗、西善桥岱山西侧、江宁上坊北侧四大片区保障房项目。四大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5.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950万平方米,共计提供约8.2万套保障性住房。

2.2四大片区基本信息

四大片区分布如图所示:

江宁上坊保障房片区,位于江宁区上坊老镇北侧,总用地面积125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93万平方米。

岱山保障房项目位于宁芜公路以南,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岱山西侧,与板桥新城相连。总用地面积228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80万平方米。

丁家庄保障房项目位于栖霞区迈皋桥街道,总用地约85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67万平方米。

花岗保障房项目位于栖霞区马群街道,总用地约135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11万平方米。

3、选址评价模型构建与实地调查信息汇总

3.1选址合理性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合理性评定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综合的过程,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交织并与各种地域结合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所决定的。因此, 该指标体系不但要从定性方面分析, 还应采取定量化分析。基于此, 我们构建了四大片区保障房选址研究分级指标体系。考虑各因素对保障房片区的居民的影响程度,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请专家打分确定各因子权重见表1。

3.2各片区信息汇总分析

由于研究项目涉及面积较大,且仍处于建设过程中,给信息的调查与收集带来了很大难度。例如规划中要求的基础配套设施有很多尚未完成,所以只能通过资料查阅对相关信息进行完善。为了能够对保障房的各种相关指标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本论文采取资料查阅、未来预测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所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完善。通过进一步的信息提取与汇总得出最终结果见表2。

根据本次调查最终所得的信息,我们对各个因素进行了打分。取每个二级指标满分10分,按评判标准打分见表3。

最后,运用公式得出最终结果见表4。

为了能直观得看出保障房四大片区选址评价的最终结果,我们以百分制对其进行表示,见表5。

4、实地调查结果分析

(1)上文测算结果是,丁家庄保障房片区选址得分最高,上坊片区选址得分最低,但四大片区的区位得分差别并不是很大,均远离市区并分布于南京市。但从四大片区选址合理性分析的最终综合得分来看,分值均高于60分,说明四大片区保障房的区位选择都基本合理。

(2)对于交通,我们可以看出丁家桥保障房片区交通便利度最高,近乎是上坊保障房片区的两倍。之所以会有这样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丁家桥处在外城区,而其余三大片区处于郊区。而江宁上坊的得分最低,通过表中数据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交通条件太差,进而拉低了最终综合得分。实际上,由于整个江宁区都还正处于开发阶段,相比于雨花台区和栖霞区,其经济的发展都较为滞后,而上坊保障房又处于江宁的外边缘,综合得分较低显而易见。

(3)此外,就业的保障也是影响居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果表明:花岗保障房片区的就业渠道最少,如果政府不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随着居民的大量入住,问题将会迅速凸显出来,受保障人群的住房问题虽然得以解决,而生活却并未得到保障。

(4)从上述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与保障房建设同步的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非常的重要,即表中第三个影响因素——相关配套,它对保障房的评判影响极大。保障性住房的入住群体是低收入人群,所以他们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如果低收入家庭远离就业地、医院、学校等,他们就要承担相对多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易造成一些人放弃原就业机会,同时缩小社交圈。

5、建议

由于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及其他问题的存在,几乎所有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很少能选在地段好、交通方便、周围配套设施非常完善的地方[3]。因此,综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从地理位置上,综合选址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并在参考城市规划方向的基础上,选择目前成本较低并在以后发展前景较好的位置。(2)从交通上,尽量选择在已有的交通路线附近,未来可以完善延展。(3)从就业上,尽量选在靠近工业园区或企业较多的地方,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条件。(4)为了减少居住空间分异,避免出现贫民区,可以采用保障房与商品房配套建设的混居模式。

选址是复杂的,我们在选址时不可能使每项因素都达到最优,但是我们可以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在因素冲突时优先满足较重要的选项,从而使选址总体得到平衡,保证保障房选址的相对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郑思齐,张英杰.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J].现代城市研究,2010(09):18-22.

[2]师春梅.城市居住空间分异问题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0(11):6-8.

[3]杜静,赵小玲.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的决策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1):84-88.

[4]龙丽民,孙桂平,赵红杰等.石家庄市居住空间分异模型及发展趋势初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01):20-24.

[5]杨晓冬,黄丽平.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4):103-107.

[6]张永波,翟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探讨[ C].北京:和谐城市规划—2007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13-1321.

[7]杨靖,张嵩,汪冬宁.保障性住房的选址策略研究[J ].城市规划,2009 (12):53-58.

[8]汪冬宁,汤小橹,金晓斌等.基于土地成本和居住品质的保障住房选址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0(03):57-61.

[9]陈乃栋,赵蕾,郑晓华等.保障性住房的规划选址研究——南京市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11(10):7-9.

[10]田野,栗德祥,毕向阳.不同阶层居民混合居住及其可行性分析[J ].建筑学报,2006(4):38-41.

作者简介

栾寿福(1992—),男,本科生,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专业:土木工程。

刘欣书(1991—),女,本科生,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专业:工程管理。

何雪英(1991—),女,本科生,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专业:工程管理。

沈耳东(1992—),男,本科生,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专业:工程管理。

赵明扬(1990—),男,本科生,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专业:工程管理。

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曾榕(1977-),男,四川泸州人,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实验师;尹霞(1984-),女,湖北汉川人,桂林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实验师。(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00-02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中明确指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由此可见,卓越土木工程师除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目前国内高校在基础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完善,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构件为委托加工的成品,学生没有参与构件全过程制作,缺乏对构件制作全过程的了解;实验设备安装与加载由教师操作,学生缺乏现场实验前的动手锻炼,单纯的读数观测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许多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对实用技能掌握不足,不能立刻胜任岗位的要求。[2]作为未来的土木工程师,要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单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3]构建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一、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1.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首先,学校应制定并完善一系列实验工作管理制度,保证实验教学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以重点学科、精品课程、重点实验室、博士点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为平台,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成立校级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方面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制定学生科技工作和科技竞赛活动的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以支持、鼓励广大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加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后,通过制定相关制度,鼓励高职称和双师型教师讲授实验课,同时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和能力,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

2.实验教学定位

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立足向学生传授实验技术理论、验证理论知识的“基础验证型实验”之上,增加了“综合型实验”和“科研创新型实验”两个阶段,建立了“进阶式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结合,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之一,对学生的知识深化、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至关重要,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应重点改革实验室管理、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与手段。

二、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分为课内教学和课外开放教学两大组成部分。课内教学从传授基本实验技术和验证基本理论入手,继而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型实验和科研创新型实验。在课内教学体系的建设中要注重优化教学内容和重组教学结构,设置实验项目时要强调循序渐进。通过这种梯级型的教学体系来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课外开放教学包括大学生科技立项、研究生毕业论文实验、教师科研项目和社会横向项目等类型。课外开放教学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主要以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2.实验教学与科研和实践结合

积极主动与地方单位、企业寻求合作,联合开展科研合作,建立实验基地。例如与当地的建筑勘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研究所等签定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实验场所,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提供保证,同时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强调基本实验技术训练。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较多,且有很多是大型仪器设备,为保证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学生必须根据自身的上课时间和实验室开放时间自行安排课前预习,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仪器操作学习和基本实验技术训练,经有关人员确认合格后方可开展综合型、科研创新型和课外开放实验等项目。

学生在仪器设备操作和基本技术训练时遇到的问题应写入实验报告并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实验小组的问题可由教师进行汇总,并安排时间进行集中交流、讨论和解答。

(2)根据实验要求的不同和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进阶式教学方法。第一阶段为课堂教学,以传授实验相关知识为教学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技术理论、如何查阅文献资料及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等,为下一阶段的动手实践打好充分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以训练学生基本动手技能为教学目的。本阶段主要进行基础验证型实验,学生在对实验指导书进行充分的预习后,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系列工作,教师以巡查的方式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再由学生自行改正或完善。第三阶段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技能和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为教学目的。本阶段主要开展综合型和科研创新型实验,以学生兴趣方向划分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分析了解相应学科前沿或社会需求等背景知识,继而确定研究方向,最终完成从实验方案设计到提交实验报告的全过程。

通过进阶式教学方法,除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为学生今后工作中的科研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手段

(1)积极推行先进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在每一门实验课程中均可开设开放创新型实验,通过学校制定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保证其顺利开展。推行课外开放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的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来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从而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外开放实验中来,此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则是一个有效途径。

首先,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购买或自行编制教学软件,将实验仪器设备立体化、实验过程生动化和具体化,起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解决实验课时不足的现实问题的作用。其次,建立实验教学校园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共享购买或自制的教学软件供学生学习和自测。同时在网络上开通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版块,从而促进师生交流,加强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探讨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定期或不定期聘请土木工程界著名学者开设讲座,以土木工程学科前沿知识为切入点,对各类高精尖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专业技能。

(2)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制度。课程的考核制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否获得满意的实践教学效果具有导向作用。因此,要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全面而科学的实验课程考核制度。

对于基础验证型实验,应重点考核实验操作过程、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分标准可参照表1;对于“综合型、科研创新型”实验,学生需经历从实验开题、方案设计、构件制作及加工、仪器设备调试和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和讨论分析、实验结论等整个过程。全过程经汇总整理后形成科研性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四、结语

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积极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形势提出的挑战,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地方高校开始探索开展卓越人才的培养。为此,在建立现代化高效运行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和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应树立以基础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培养和创新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进阶式开放实验教学体系,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洪兴,吴京,王恒华.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83-87.

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造价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土木工程造价行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残酷考验。如何全面提高建设企业单位的土木工程造价编制水平和科学地反映土木工程实际费用愈加显得紧迫与重要。本文介绍了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和原则,探讨了加强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措施。

一、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土木工程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 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要发挥不同角色的项目管理者在工程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防止投资突破限额,并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对项目能否盈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建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施工单位为了可以承包更多的工程建设。在进行投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为控制报价的问题。比如现阶段,在建筑市场中存在着很多的无标底招标,进而导致出现了很多严重的人为压价情况,致使其工程报价根本无法实现此项工程的建设,相关的招投标管理机构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增加了控制工程造价的难度。除此之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导致工程造价控制措施与制度也出现了很多的级别、单位、部门等,进而无法有效进行一定的协调管理。降低了工程造价控制的水平,无法实现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

2、设计变更太过频繁

在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阶段对造价控制的影响非常重要,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初步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比例大概是25%,技术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比例大概是50%,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比例大概是25%。由此可以看出,在工程造价控制中,一定要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施工单位基本上均没有对设计阶段予以重视,都将重点放在了施工阶段。进而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设计变更的情况,导致其工程造价超出预算。

3、预算与决算的工作不到位

现阶段,土建工程建设的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均存在着一定的失控情况。部分承包商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工程建设招标程序,经常对预算造价进行一定的压低。之后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利用追加投资的方式,达到建设要求,致使工程预算和决算无法达到相应的工作效果,出现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情况。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在设计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执行工作,在设计中,出现了很多的漏洞和问题,同时对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的价格也不清楚,进而造成造价的增加;二是在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部分建设单位经常提出一些超出设计标准的要求,进而增加了一定的工程造价。

三、土建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

1、强化合同管理,提高招投标管理水平

在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促进招投标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一定要建立严格、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加强合同内容的明确,同时对工程价格的变动、应急方案的制定、工程结算的方式等内容进行具体说明。并且加强对合同结算金额的评估和跟踪观察,进而对项目投资进行动态的控制。其次,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机制的建设,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进行操作,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对招投标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同时加强相应的控制与监督,避免发生一些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为了确保中标价格的合理性,一定要对土建工程的造价信息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相应的机制,保证标底价格的合理性,避免发生低价中标的情况。

2、加强对土建工程建设全程的造价控制

在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工程造价的控制,就一定要加强对土建工程建设全程的造价控制,这样才可以促进工程效益的获取。首先,一定要重视投资决策的制定。在建设过程中,错误的决策非常容易导致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而正确的决策就可以有效节省资金,同时加强对造价的控制。为了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方案,一定要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性价比意识,重视工程功能与工程造价之间的联系。进而选择造价较低,性价比较高的投资方案。其次,加强设计方案招标制度的落实,提高竞争机制的应用,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在对施工工艺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促进工程效益的提高。尽可能采用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工艺,促进工程施工的高效进行。其三,在开展招投标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根据《招投标法》的规定执行,合理制定标底。加强承包合同的签订,尽量减少指定分包项目的行为,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3、深化改革,完善造价管理体系

首先,政府一定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转变相应的管理职能,加强监督制度的落实,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在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与从事造价管理的人员进行监督,有效提高其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造价控制工作的全面展开。其次,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加强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应用,提高价格信息服务的水平,及时收集与整理相关的工程资料,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促进造价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取得预期的工程效益。

4、强化造价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首先,建立造价资料系统,明确计价依据。在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相关造价资料的收集。如各建设阶段的费用支出资料、经济参数资料等,进而为控制工程造价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完善相应的资料体系。其次,强化造价资料的整理。在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的工程费用、材料与设备的采购费用、安装费用等。同时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一定会带有相应的资料。此时一定要进行相应整理、汇总,这样就可以为控制工程造价提供数据参考。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也要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土建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是建设单位的当务之急,所以不论从工程立项、设计、招投标、开工到竣工投入使用,都要坚持按基本程序办事,进行全面的工程投资估算,准确的工程造价预算和完整的竣工决算,才能减少项目建设中的失误,避免建设资金无谓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我国造价控制工作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摸索,应吸收借鉴了国外土木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相信通过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造价控制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造价失控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

参考文献:

[1]孙国斌.土木工程设计中造价的控制[J].科技信息,2012,(8)

第6篇

关键词:《CAD基础》;毕业设计;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21-03

1 引言

土木工程专业是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一个专业,它不但要求学生应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能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建筑CAD基础》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绘图技能和读图能力,为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如何能更快地适应实际的设计任务打下必备的专业基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应聘时,用人单位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常会给学生一张建筑或结构施工图,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图纸绘制完毕。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悉绘图命令,有一定的绘图速度,并且具备规范的绘图习惯。而这些都是现今教学中被忽视和缺乏的。现今的教学内容只达到了基本的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实践操作能力还相距甚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适应学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能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很快上手,同时又具备自我发展潜力的能力。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对各门课程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全面总结,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为了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图习惯,提高学生绘图的实际动手能力,除了应改变《CAD基础》教学内容与方法之外,同时应该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联合设计单位,从设计到绘图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方法完成,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探讨

之前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用人单位的要求。“学以致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是《建筑CAD基础》课程教学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2.1CAD教学模式

通过多年的推荐学生就业实践经验,熟练掌握CAD绘图技能、有CAD应用经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应结合当前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制定我们的课程教学计划和方案,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CAD部分的教学中,应该以基本绘图和基本编辑为重点,学生必须掌握。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多地介绍一些绘图技巧,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并将此课程与其相关的结构专业课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到学有所用,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

2.2培养良好的绘图习惯

养成良好的CAD绘图习惯,不但可以加快绘图速度,提高绘图效率,还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结构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只是一个工程的一部分,应同时配合建筑、水、电、暖通等其他的相关专业。而且有时候工程任务庞大,一个人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工程结构绘图任务,必须是几个工程结构师分工合作:有做基础绘图的,有做楼板绘图的,有做梁柱平法施工图绘制的等。最后将所有的图纸再进行汇总。这时候就需要所有的工程师具有良好的绘图习惯,如大家应该统一字型、字体、线型、标注样式、图层等。如果在现今的CAD教学及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对在校的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就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缩短工作的适应时间。

2.3培养学生的自主开发能力

在绘制一张AutoCAD图前,应该有这样一种想法:我要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来完成。要想达到提高绘图速度的效果,前提是必须要熟悉CAD中基本操作命令和快捷图标的使用。同时由于CAD具有二次开发的平台功能,教师如果能自主编写开发一些实用的CAD快捷命令与菜单,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就能帮助学生提高绘图速度。对于能力较强学生,可有针对性地教给他们简单的编程方法,使他们可以自己动手编写更适合自己的命令与菜单,培养一套自己实用的绘图程序和技巧。

2.4项目导向教学法

土木结构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不要求学生将整个楼面的结构施工图都绘制出来,只要求学生绘制一榀框架的施工图。其弊端在于学生还不能真正了解一个完整的结构设计的内容、步骤以及对规范性地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要求是什么,因此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之间的专业配合。为了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工作情景,在《建筑CAD基础》教学中可以引入项目导向教学法,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联合设计单位,从设计到绘图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方法完成,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成果展示

在近两年的教学准备中,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CAD基础》课程中,并在毕业设计这一实践性环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11年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时,要求部分学生做实际工程的结构设计。设计题目为:某教学楼,建筑面积5000平米左右,层数6层的框架结构体系。要求学生根据甲方要求每人拿出不同的建筑方案,并用结构设计软件PKPM建立结构模型,进行结构计算。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要求按照设计院的要求绘图并出图。在经过近三个月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将之前《CAD基础》课程中讲授过的制图习惯和方法运用到此次设计中,按照设计院的出图要求完成了任务。虽然此次设计比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的任务要繁重很多,但学生的收获确是非常大的。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摘录了学生部分的建施和结施图纸。

第7篇

关键词:公路勘测设计;学生;教师;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TU6,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56-02

序言:

土木工程项目特点是投资大、涉及广,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相应专业教学要求高[1]。公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2]。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许多课程教师进行了多种现代教学方法的尝试,如数字化教学法[3]、启发式教学法[4-5]、案例教学法[4-5]、项目驱动教学法[6]……这些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这些有益的教学探索均是基于教师思维角度和教师为主导进行,未从学生学习视角来剖析这些教学改革方法的效果。本文从学生学习视角出发,探讨“学促教”教学模式及效果,该模式是一种可持续、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一、“学促教”教学模式

根据笔者近十年教学实践,摸索出了“学促教”教学模式(见图1)。该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与改进,定期进行学生与教师沟通。学生人数多,定期沟通需采取有效措施,分期时间和沟通方式决定沟通的效果。笔者一般采取三期(前期、中期、后期)沟通;沟通方式采用课堂问卷调查,把要了解的学生学习情况设计成为简单易选易答的调查问卷,根据学生问题反馈及时进行教学方案微调。

二、课程特点

公路勘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道路路线勘测与设计相关的理论及设计方法,为本专业毕业生从事道路选线与施工提供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道路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专业课程[3]。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涉及汽车行驶特性、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选线与定线方法、道路平面与立体交叉设计、道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一般课时为64~80学时之间。该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主观性强、相关课程多等特点,学生学习易感乏味,教学难度大。

三、“学促教”教学模式实施

本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摸索“学促教”教学模式。表1给出了笔者2014年对“学促教”教学模式方案设计情况汇总,其中同样的“学促教”教学模式2014年应用于本校一本(141人)和三本(101人)学生中。随着网络、电脑、多媒体、智能手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总体上学生的学习意愿不断增加,越来越喜欢能直接、多方位接触知识,新时代的老师需多方面与学生接轨,单独的某个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是根据课程特色、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只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有效传授好知识。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均反映作业时间、学习精力投入不够充分,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四、学生学习效果调查分析

1.课程重要性及难易程度。该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学习难易程度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该门课程重要的学生比例约占84%,认为该门课程学习难度中等的学生比例在初期和中期均超过90%。其中有个特点是三本学生中期比前期觉得课程难度困难的学生增多。总体上该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对专业发展来说是重要的,而且学习难度不大。

2.学生学习情况。该门课程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课前预习情况不乐观,约10%的同学会坚持课前预习,约70%的同学会偶尔课前预习;认真听讲的同学约占80%;前期和中期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同学约占90%;认为考勤重要的学生约占90%;期望开卷考试的学生三本约60%、一本约80%,由于一般开卷考试难度高于闭卷,总体上期望开卷学生比闭卷学生多。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能独立作业、认真听讲,期望老师注重考勤督促学生学习,期望开卷考试多于闭卷考试,且学生普遍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

3.成绩期望与教师授课效果评价。该门课程学生期望最终成绩与对教师授课情况评价调查结果表明:除了极个别学生期望成绩中等外,基本上所有学生都期望成绩为优秀或良好,其中期望优秀的学生占到85%以上,与学习难度中等的学生比例基本一致;后期成绩期望比中期成绩期望高,一本学生期望比三本学期期望成绩高;学生对授课教师效果评价全部为优良,评价优秀的学生占90%以上,一本学期对教师评价高于三本学生;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知识上要求博学、授课上要求幽默活跃、平时要求关心学生。调查表明,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大时对成绩的期望会高,同时教师采用“学促教”模式教学,学生认可度较高,学生心目中较理想的大学教师是多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只有深厚的知识基础还不能胜任,还需要有生动的表达能力和一个关爱学生的心。

五、教学效果分析

1.成绩评价方法。为了有效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对课程总体成绩进行细分,主要分为理论考试(50%)、平时测试(20%)、作业(20%)、课堂参与(10%)等四个部分,而且严格执行。将课程成绩有效分解后,工作量比较大,发现让研究生作为教学助手参与到课程授课中,对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帮助的。一是研究生可以记录和整理好各种成绩;二是研究生可以有效组织研讨课;三是学生与研究生可相互学习。

2.综合成绩与平均成绩。笔者将2014年授课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平均成绩进行分析,试卷成绩平均期望均为70分,采用开卷考试,计算工作量和难度偏大,最终成绩表明:三本平均成绩(约65分)比一本(约75分)低;三本不及格率和高分率均比一本低较多。数据表明虽然成绩期望相同,教学模式相同,对授课教师评价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最终学习效果不同。

六、“学促教”教学模式特点

从上述探索可知,“学促教”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是一种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意愿,在学生全过程参与情况下设计或调整教学方案,达到教学改革效果,学生是主导地位。

2.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意愿和特性,及时更新课程知识点和授课方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也不断与时俱进,不会故步自封。

3.是一种综合系统的教学改革模式。在该模式中,有效结合了问题式教学法、工程案例研讨法、模块测试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看,单一教学方法并不能获取全面的教学效果提升,只有根据不同课程特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的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效果。

七、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教学方案要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等多因素来设计,通过对公路勘测设计专业主干课“学促教”教学模式的探索,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对教师授课认可度高。教师通过该模式不仅可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可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希望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致谢:

本文得到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湖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G31304)“《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11.

[2]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孙国富,刘运通.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74-77.

[4]崔亚楠,高利平.《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1):103-105.

第8篇

关键词:BIM CAD建筑工程 给排水设计 可视化设计 协同设计 参数化设计

引言

对传统的手工绘图和现在应用广泛的CAD 来说,在设计成果方面,只是绘图的工具的变化,而一些交付的内容,也就是图纸并没有对其更改。然而BIM 在设计的过程中相比较于之前两种绘图方式,它不仅改变了原始的工具,而且更重要的是将交付的内容也相应改变,使得其中所涉及到的流程和方法也得到了更改。现在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主要会应用到CAD 软件,此软件为二维思维,这一传统设计工作模式必须要将项目进行拆分。而BIM 软件采用的是三维的思维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对施工图的设计、日照节能、方案设计、绿色建筑以及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同时工作。这就大大提高了效率在效益,节约了时间,形象点的看BIM 是以抛物线的形式进行着,而传统的模式只是局限于线性的形式。相信BIM 经过不断的推广,大规模的成果就会有所显现,同时显示出的优势会更加强烈。

1.BIM概述

BIM的全称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而所谓的BIM 技术主要是将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某个基本构件、施工工序作为一个基本元素,与基本元素相关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关的资料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也是建筑工程项目重要的数据资料库。这些数据不仅仅是反映着建筑元素的集合特征,他们组成在一起还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整个建筑相关的数据资料都储存在BIM集成数据库中,建筑工程项目各项设计内容的参数是相关联的,这样一来就可以在BIM上实现不同专业信息的准确传递与分享。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来说,全生命周期中应该包括了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不同阶段、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其都可以在BIM集成数据库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数据,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2.分析BIM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1可视化设计。在传统的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很多资料都是来源于CAD图纸。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的分析,建筑给排水的施工人员来还原建筑物的主体情况, 并且集合建筑图纸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如果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工期比较紧张,建筑物结构比较复杂的项目,只通过CAD图纸进行数据分析很容易造成三维失真,但是如果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就会让建筑物的三维图像更加直观和真实。最大程度上可以保障数据传递过程中不受损失和误传。

除此之外,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在设计的模式上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按照楼层的不同来划分区域。给排水工程是在土木工程项目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但是因为土木工程的设计模式被楼层隔绝联系,所以就让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有自己的一套系统。所以,局部进行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楼层的工程设计。传统的设计模式会把楼层作为基础,这种方式打乱了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的内部联系,就算是一个非常微小的修改,也需要参考很多图纸和数据,过程非常繁琐。但是若使用BIM进行绘制就能够充分掌控土木工程项目主体,修改起来也更加方便快捷。

2.2材料安排和调整。建筑的给排水工程材料的使用要进行统一的安排和调整,通常来说是通过对CAD图纸的测量来确定材料的使用量,但是这样就会出现浪费材料、效率低等问题。更加重要的是如果对图纸进行一系列的修改,很容易造成整个设计的失效。BIM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他本身带有数据库,大量的数据都存储在这里,人们能够及时的得到材料名单和数量,进行工程的预算。

2.3协同设计。运用CAD进行绘图时,不能够将复杂的附加内容全部加载,设计给排水图纸之后,还要对电气专业提用电的负荷,对结构专业提荷载。然而在BIM的模式中,模型中会汇总全部的信息。当专业属于跨域性,也能够对其直接的读取,有时水泵进行修改电量时,负荷的计算方面也能够进行实时的更新。全部的专业都会与一个模型进行操作,不仅能够将工作模式简化,还能够将协同的联动性和有效性强化。

2.4参数化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在以往来说,设计人员进行水力计算时,习惯于在Excel或其他软件中进行公式编制和计算,而在BIM 上进行设计时,直接可以获取相关设备与卫生器具的数据信息,进行修改的过程中,其他相关参数也会随着改动,只需要设定好管道的摩阻等水力特性参数后,就可以实现对管径进行自动修改。

2.5管道综合设计。对BIM模式的使用,能够直接反映管道在综合之后的净空高度。进行BIM模式的过程中,管道系统进行三维模式的直观展现,是管道所表现出的最真实空间状态。设计师不但能够直接查看模型当中所发生的冲突碰撞现象,还能够在绘图制作完毕后,采用碰撞检测的功能,或者利用其它软件对其进行软碰撞、硬碰撞的检测,其中的硬碰撞所指的是碰撞发生在物理意义上,软碰撞所指的是使用空间、安装以及检修的校核。 模型可以通过三维管道,将设计冲突检测出来,接着会及时地反馈给设计人员,修改和调整方面也会较为完善。

3.BIM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BlM在给排水工程设计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BIM在使用过程中包括的参数类型有很多种,其中包含了施工、概预算、物业以及设计管理等各个方面,过多的参数会导致数据在汇总整理的时候分级方式过于繁琐,在修改设计方案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2 BIM 的协同设计中包含两种模式,其中包含链接模式和工作集。链接模式开展过程中,进行管道综合时对管道的调整方面非常麻烦;工作集模式开展的过程中,权限的释放和获得比较繁琐。除上述两个问题外,BIM 软件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可是在不断加快的建筑行业中,BIM 软件也在不断的优化,在给排水设计方向中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3.3除了上述我们所提出的BIM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外,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BIM软件业不断的进行更新,总有一天BIM软件会再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由于建筑对设计内容的要求不同造成软件设计功能的差异,所以在应用BIM时应注意提前实现其本土化。由于BIM设计与二维绘图思维习惯的不同,在普及时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需要避免新的建模与设计方法在普及期损失效率。毋庸置疑,尽管BIM软件还有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BIM设计代表了当今设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必将随着应用推广而不断完善和成熟,相信BIM在给排水设计人员中的普及并不是遥远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顾海玲.BIM 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