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堂讲授方法

课堂讲授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7 17:20: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讲授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课堂讲授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讲授;思维方法

高中阶段是学生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既在为高考做准备,也在为以后自身的成才与成人做着充分的准备。高中化学课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课的授课过程中同样离不开课堂讲授环节。可见,课堂讲授的成与败直接关系到授课质量的优劣。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讲授效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理解讲授实质

课堂讲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要正确理解课堂讲授的实质,必须搞明白这样一个问题:课堂讲授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讲授?当前一说到课堂讲授,人们总是很自然地陷入一种传统观念之中,认为讲授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教材上的知识。教师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教材内容讲出来、讲深讲透、讲得通俗易懂,而学生的任务则是将教师所讲的内容接受下来。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不知不觉中走入了“误区”,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人们一方面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但实际上,“注入式”“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很显然,我们无形之中把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作为课堂讲授的主要目的,那么,“注入式”“满堂灌”是最简单省力的。可见,真正搞好课堂讲授,切实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关键是破除传统思想观念,真正理解讲授的实质。

我们知道,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理解是关键,它是沟通“知”与“行”的桥梁,没有理解就不能真正巩固,也不能正确应用,感知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因此,衡量课堂教学的成败,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讲得好坏,而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理解得怎样。这样,课堂讲授的实质不在于向学生简单传递教材内容,而是以教师自己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客服学生理解上的困难;(2)教师以自己的理解方法去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只要正确把握了课堂讲授的这一实质,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我们就可能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选教材内容

课堂讲授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这既是搞好课堂讲授的关键,也是课堂讲授的难点之一,尤其对年轻教师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讲好课,首先要吃透教材的内容,对教材进行取舍、增补、加工,使讲授内容即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使学生听了课之后,对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得到帮助,并受到新的启迪。

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哪些内容该讲,哪些内容不该讲?或者说教师应该讲什么呢?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四个原则,即“基、精、新、深”。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选择哪些具有较高智力价值的知识。实际上,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智力价值是不一样的,要想在高中化学课中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就要选择哪些能够启迪高智力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包括如下三类:(1)基础性和系统性的知识;(2)前沿性的知识;(3)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知识。教学中,重要的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结合学生适当的智力负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就需要教学保持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三、确定讲授主题

当选择和确定好讲授内容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定一堂课的讲授主题,做到一堂课一个中心。如何做到呢?正确的方法是:在确定了讲授内容之后,就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然后想一想,这堂课讲授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要着重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当这一点明确之后,就要围绕中心来设计结构,确定各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确定讲授的详略程度。当然,对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确定讲授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来选择内容、设计结构。

四、理清讲授思路

要取得更好的讲授效果,还有一个方法问题,就是要有一个清晰的讲授思路,要按照学生的思维活动规律来进行授课,使学生听了课之后,得到的不仅是科学的结论,而且受到方法论的启示。根据人的思维活动规律,教师讲课应当注意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1.矛盾分析的方法

所谓矛盾,就是问题。人的思维是由问题产生的,没有问题或矛盾,就不可能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首先要注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讲授,从而使学生的思路紧跟教师的思路往前走,教师和学生进行同步思维。最后,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去听下一次课,简单地说,教学要成为一个“设疑―质疑―解疑―再生疑”的过程,这样,不仅能使课堂讲授保持正确、清晰的思路,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2.逻辑分析的方法

教师讲课,重要的以“理”服人。而是要把道理讲深讲透,就离不开逻辑的方法。我们常常发现,有一些教师,他们的口才并不出众,语言和声音也比较平淡,但是讲课却很有“味道”,听了之后感到清清楚楚,很受启发。这实际上是他们很好地运用了逻辑的方法,用逻辑的力量征服了学生。讲授中常用的逻辑方法有三种: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及比较与分类。

五、优化讲授结构

第2篇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必要性

从历史课的特点上来讲,历史课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型课程。因此,在目前课堂教学仍是中学历史教学常规方式的形势下,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历史知识是完成历史课任务的主要方式。

从历史知识的传递方式上来讲,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中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历史长河中可以直接观察的太少,要把历史原原本本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少不了历史教学语言的辅助。听课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历史事件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起伏跌宕的情节,大部分还是要靠讲述才能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上来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尤其重要。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聂幼犁教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材学术研讨会”上指出:“课标再完善也要靠教师去转化,教师是教学之本,课程之本。”历史课的思想性、导向性、科学性、教育性等,要在历史教师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才有保证的。无论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与历史教师的指导有最直接的关系,也都离不开历史教师的正面讲授。

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来看,讲授法是人类传承文明、保持文化传统的基本方式。在人类文字产生之前,“口口相授”就成为延续人类集体文明的唯一手段。知识传授的独特作用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无法取代的。

二、历史讲授法的优越性

历史课上运用讲授法教学比之其他教学方法有其独具的优点:

1 利于教师发挥教育职能。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教学时,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达到历史教育的教学目的。

2 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历史知识。又由于教师可以同时面对许多学生讲授,使讲授法成为一种非常经济的手段。

3 可控性强。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并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4 适用范围广。其他各种教学方法实际都是在讲授的基础上,围绕讲授而进行的,讲授居主导地位。因此,讲授技能是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功,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历史讲授法的局限性

正是由于讲授法的上述优点和作用,古往今来的学校教育都将它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然而讲授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方面:

1 使学习者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讲授法在课堂上过多使用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思考,容易造成机械性讲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依赖于教师传授,满足于简单记背。

2 难于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讲授必然弱化个别学生的学习,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往往由于教师对集体的讲授而掩盖了个别学生接受的困难,也使教师不易观察到这种现象的存在。

3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之间的矛盾。当讲授过多时,将占据课堂学习的大量时间,必然要牺牲学生的活动时间,从而影响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发挥历史讲授教学的优势、克服上述弊端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掌握运用讲授法教学的策略。

四、新课改形势下对历史讲授法的优化策略

1 教师必须要研究如何去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讲授法教学,提高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手段的整合,寻找讲授法与发现、探究、小组合作等不同方法之间的结合点,积极促进讲授法的改进和提高。

2 教师必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书”的观念。教师要不断改进讲授法的教学,更多地在讲授时精选知识,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等各种手段,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让讲授法成为学生接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情感道德、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3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1)教师要熟悉并掌握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是课堂讲授体现创新及艺术性的必要条件。上课起始阶段作引发铺垫性的讲授,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新授阶段作剖析释疑性的讲授。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束阶段作总结强化性的讲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达到记忆巩固的目的。

(2)教师讲授时,要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使学生能注意听讲。可以采用以下表达方式:“请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认识到……是特别重要的”、“如果你记住……将对你理解……有很大帮助”、“现在,我们该学习最重要的问题了,即……”等。

第3篇

关键词:英语;讲授法;改革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教材的编排到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传统的 “讲授法”教学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一堂公开课,讲授时间超过二十分钟即被定格为不成功。于是,我们的课堂热闹起来(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学生各种形式的讨论、对话、游戏、表演等在课堂上可谓是五彩斑斓、色彩纷呈。在经历了一节节公开课的喧嚣之后,我静下心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些花哨的课堂真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吗?讲授法教学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一、讲授法及其优劣点

讲授法指教师把现成的知识、经验及其形成过程直接呈示给学生,并作必要的描绘、举例、阐释、说明、论证等,学生主要通过聆听、观察与思考进行接受式学习。因它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被批判。诚然,课堂教学中讲授教学的过分滥用会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成为“满堂灌”。长时间的讲授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倦,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而讲授法并非一无是处,它也具有许多优点。柳夕浪先生在《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一书中指出:首先,教师深入浅出的讲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其次,教师将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避免了学生认知过程中不必要的曲折,具有简捷与高效的优点。

二、课堂教学中讲授法是必要的

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标。教材中大部分板块如:语音、词汇、阅读、综合技能等,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需做些必要的示范或指导即可。而对于英语中的语法教学,如果不把一些语法现象和规则讲清楚,只靠学生的练习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听过一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冠词的用法”。整节课就是通过学生两两对话、小组对话、情景对话、学生表演等环节呈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谓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四十五分钟几乎全部是学生活动,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直至一堂课结束,教师都未作任何讲解与总结。这似乎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当一堂课热热闹闹结束后,我私下里问两个学生什么是“定冠词”?什么是“不定冠词”?他们摇头说不知道。再问“定冠词”与“不定冠词”用法的区别,他们更是说不出一二。这样的语法课,我确实不敢恭维。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应以这堂课能否把握重点、解决难点,能否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能否真正学有所获为标准。诚然,“死讲”“滥讲”的课堂,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固然应该批判。而热热闹闹一堂课后,学生一头雾水,不知学了什么,只是表演给听课者看的“扎花架子”的授课方式同样不可取。

例如:“冠词的用法”这节语法课,教师应该讲授给学生的内容有:①英语中冠词有三个,a、an 是不定冠词,the 是定冠词。(它们用于名词前,相当于名词的“帽子”,故名“冠词”。此名称来源纯属本人杜撰。)②不定冠词a、an 的用法区别:“a”用于辅音音素开头的词汇前,“an”用于元音音素开头的词汇前。(应重点强调看音素,而不是看字母。)如:a university,a useful book,an umbrella。特例:an hour,an honest girl (其中“h”不发音)。③定冠词the 的用法。这些知识点不讲,只靠学生对话、表演等形式的操练是练不明白的。只有在学生了解了一定的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再加强练习,才是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学生才能练得清楚,练得明白,练得有章法,练得有效果。

三、要灵活运用讲授法教学

讲授法的最大缺点是枯燥乏味,不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把死板的语法知识编成“顺口溜”“小快板”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讲解。

比如,在讲授基数词变序数词的特殊变化时,我给学生编了以下“顺口溜”。①一、二、三,特别记; one—first;two—second;three—third。②八去t,九去e;eight—eighth;nine—ninth。③f来把ve替;five—fifth;twelve—twelfth。④整十y变作ie;如:twenty—twentieth;thirty—thirtieth。⑤遇到几十几,只变末位就可以。twenty-one—twenty-first。(注意:除一、二、三外,其余各数按规则变化后,别忘了在词尾再加th.)

这样,既能使枯燥的语法讲授课变得生动有趣,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在学生当堂熟记这些规则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对话、讨论等形式的训练,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的讲授法教学,难道还会使学生生厌吗?一堂课,学生学有所获又不感到乏味,才是最好的。

总之,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优点和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把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一棍子打死,科学的课堂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合理恰当地综合运用。教师选用教学方法就像裁缝量体裁衣,教学方法本无优劣之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无定法,不能片面强调哪一种教学方法更好。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等因素,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4篇

/

关键词:课堂教学行为;调查报告;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1(S)-0011-4

1.调查的初衷及做法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在黔南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黔南地处贵州省民族地区,经济、教育水平比较落后,致使新课程改革在该地区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准确了解具体情况,今年暑期。局领导组织了这次调查活动。调查遍及全州12个县、市的所有高(完)中学校。这些学校有的是省级示范性高中,有的是州属重点高中,大部分是一般高中,当然也有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的高中,还有私立中学。这次调查既具有广泛性。又具有代表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教学手段。教师的良好课堂教学行为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基本保证。我们的调查对象无疑为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调查的内容为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包括哪些方面?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且二者不可偏颇的前提下。不外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动作、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课堂管理及评价等。针对如上诸多方面,我们按年级向他们发放90份问卷。回收了84份答卷。有效回收率为93.3%。回收问卷后,我们又抽阅了答卷教师的“课时计划”,还在三所有代表性的大型高中学校对多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展开实地观察,进一步得到较为详实的调查结果。

2.调查结果及分析

笔者将有效问卷用扫描机扫入阅卷系统。使之按统计要求自动处理这次调查得来的数据。具体情况如下。

2.1教学计划与准备方面

2.1.1关于教学关注点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在课前预设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选择最关注“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占52.1%,选择最关注“分析问题等思维品质的培养”的占24.6%。选择最关注“知识获得的体验过程”的占19.6%,另有3.6%的教师选择其它。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高中物理教师最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对知识获得的体验过程的关注不够。这与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教学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1.2关于教学内容处理的调查与分析

当问到“您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如何处理教学内容”时,有16.7%的教师“严格按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有19.1%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删除或增补教学内容”,只有64.3%的教师能“结合学生实际,选取或重组教学内容”。说明本地区有近40%的教师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重组教学内容,使教学严重游离于学生之外。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采取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2.2课堂教学行为方面

2.2.1关于创设物理情景的调查与分析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创设真实的物理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自主建构,从而有效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物理情景的创设。

如图1所示,对于通过“复习旧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演示实验”等手段创设物理情景的做法,每次都采用的教师只有2.4%,经常采用的有77.4%,偶尔采用的有20.2%。可以看出,有近八成的教师会主动创设物理情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但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还有两成的教师忽略对物理情景的创设,将教学内容“硬塞”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接受。

2.2.2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方法非常单调。课堂气氛沉闷。新课程倡导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以及合作交流等都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条件,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更鲜活,更丰富,更有效。

①有关教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图2显示,在课堂教学中,有21.4%的教师经常使用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78.6%的教师经常使用三种及以上的教学方法。这表明,该地区的大部分高中物理教师不拘泥于一两种教学方法,能主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但还有不少教师仍然采取较单一的教学方法。

②对讲授法的调查与分析

“讲授法是指教师利用语言连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运用讲授法,要求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采用讲授法,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课堂易于控制。也因此讲授法成为最常用,最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但经常性运用讲授法,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讲授法。

有29.86%的教师认为“由于本地教学条件的限制,讲授仍是主要方法”,17.9%的教师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该减少讲授时间”,52.4%的教师认为“教学有多种方法。讲授应结合其它方法”。由此可知,近半的教师对讲授法的认识还存在误解或偏差。讲授法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方法。不过,有过半的教师对讲授法的认识还是很理性的。不是盲目地推崇或排斥。

第5篇

关键词:中职;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21-01

一、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家对中职教育予以了很大重视,同时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的改革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然而,当前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改革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理论消极影响严重

从现实来看,中职中职学生受单一的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影响较严重。一方面,影响中职学生对自身未来规划的信心。每位中职学生均对自身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于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而言,提高中职学生动手能力既可以增强中职学生对自身未来规划的信息,又可以促进中职学生对自身未来规划的实现,而单一的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只会削弱中职学生参与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对未来规划产生迷茫,从而影响到对自身未来规划的信心。

另一方面,影响培养中职学生开发思维的好奇心。单一的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过于从思维上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独立及学科上的统一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由于中职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开发,以致中职学生对待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好奇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如此既难以实现中职教师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高效率、高水平目标,又不利于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

2、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畅

对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而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一种有效课堂讲授手段,对促进课堂讲授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践表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可以激发中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然而,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实际课堂讲授过程中,存在部分中职教师课堂讲授态度差,以致多数学生对其产生畏惧感,不愿意主动与中职教师互动。

3、中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培养有待提高

中职教师运用“满堂灌”或“填鸭式”等课堂讲授方法,让中职学生掌握较强的基础功底,如此虽可以让中职学生短期内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但会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中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直接造成中职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严重脱节,这样中职学生必然无法发现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习价值,以致中职学生失去对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学习兴趣。可见,过于注重中职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中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

4、课堂讲授内容与方式缺乏创新性

传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模式下,中职教师开展课堂讲授时始终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中心,忽视了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时中职学生虽可以掌握雄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以致无法掌握知识要领,从而造成所培养出的中职学生大都呈现“纸上谈兵”的状态;另外,课堂讲授方式枯燥单一,缺乏创新。中职教师所采用的课堂讲授方式死板单一,难以充分调动起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致使课堂讲授效果不佳。

二、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改革策略

针对传统理论消极影响严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畅,中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培养有待提高与课堂讲授内容与方式缺乏创新性等问题,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教学理论体系

事实上,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主要围绕基础知识、原理、制作方法、制作流程及机械设备等方面进行,注重对中职学生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求落实好课堂讲授模式改革,剔除诸多不必要的条条框框,简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课程,由中职教师负责明确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切实做到突出重点,透彻讲难点,以便中职学生更高效开展学习活动。

2、加强师生互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好开课绪论,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动性。中职教师应正确运用口头语,加强与中职学生的互动,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即当中职学生回答不上来或答错中职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时,中职教师应以和蔼、温情的话语鼓励中职学生努力深人钻研,只有这样,才可以拉近中职学生与中职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便有助于集中中职学生的学习精力,引导中职学生积极参与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程学习中来。

3、运用模块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当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运用模块课堂讲授模式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活动,其中该模式原理在于以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为指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模块化实践为主体。依托于模块课堂讲授模式,可以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程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之后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中职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专门化训练。由此可以让中职学生更深人掌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论知识,对培养中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增强中职学生创新意识具有显著积极的效应。

4、创新课堂讲授内容与方式

传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模式下,中职教师开展课堂讲授时始终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中心,忽视了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此,应创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方式,如驱动课堂讲授法,中职教师落实好角色转换,将灌输转化为引导,台上讲授转化为进人中职学生中间讨论交流以培养中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中职学生日后更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应该在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提示实践能力的角度加强改革力度,希望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中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课堂讲授可以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小强.试论创造性教法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2014,18:266-267.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解决方法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胜过)与?’子曰:‘过犹不及。’”这就是成语“过犹不及”的出处和来历。后来就用“过犹不及”指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这段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过”和“不及”的辩证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犹不及”的现象。

一、存在现象

1.全面讲授,没有重点

许多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往往只重视全面讲授,而忽视突出重点。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课堂讲授时片面追求面面俱到,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就不会“误人子弟”,从而将与本课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教学内容引进课堂。这些讲授方法看似内容丰富,没有遗漏,其实是没有深刻分析教材,对教学内容不熟悉的一种表现,会导致教学内容臃肿,不仅学生一堂课听下来很累,还没有抓住重点,使授课质量有所打折。

2.互动频繁,提问泛滥

为了互动需要,很多教师用研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取代了“我讲你听”的填鸭式讲授,安排了很多互动和提问环节。但是有的教师设置的思考讨论题要么很浅显,没有思考的深度和讨论的空间;要么时机不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些形式上的互动,不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对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3.手段丰富,反客为主

一些教师课件做得很漂亮,色彩艳丽,丰富多彩,体现了制作者巧妙的构思。但课件毕竟是提前制作的,不能随机应变,不能根据课堂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而进行调整是它的一大弱点。精美的课件固然吸引眼球,但容易使课堂重心发生偏移,导致学生注意课件多,关注教师少,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二、解决方法

1.吃透教材,搞好设计

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选择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作为基准。教师在课堂讲授前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吃透教材上,力求对教材的内容融会贯通,了解章节与章节、问题与问题的衔接关系、本质联系,清楚每一个具体教学内容在课程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分清主次。

2.认真备课,完善教案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备课,反复修改教案,不断完善教案。教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把掌握并精通了的教学内容做认真加工,如根据什么来确定教学内容主线,重点内容如何处理,难易知识怎样穿插,前后知识怎样呼应等。

3.精心设计课堂互动环节

互动教学不是简单地增加一点课堂讨论时间,搞一些提问,而是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教师要清楚学生对什么知识缺乏了解,关心什么热点敏感问题,需要解决哪些困惑等等,并针对不同课程和不同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置有针对性的讨论思考题,让互动真正“动”起来,让交流真正“深”下去。

4.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要防止多媒体使用过多、过滥,让多媒体抢了教师的“风头”。教学手段要坚持为内容服务、讲实际效果。多媒体要使用,但要本着适当、适时、适量的原则,只有精美课件与规范板书相得益彰,图像视频与教师精彩讲解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

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只是教育的一个环节,一个效果的展示。要想上好课,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平时潜心钻研教学理念、教材和教学方法,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搞好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教学手段,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度”,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萍.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1).

[2]孙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理论,2010(36).

[3]余文森.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J].教育发展研究,2007(Z2).

第7篇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设计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有效教学和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与保证。那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呢?

1 把握三维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有效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美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目标设计呢?经实践,我们认为:第一,要认真研究所定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操作性;第二,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第三,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可获得的教学资源,以便挖掘教学潜在的教育意义;第四,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在具体的操作中应特别做好以下两点:

1.1 在目标中体现方法论知识和价值I生知识。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应包括三个侧面:知识技能、方法论(即学习方法)、价值性知识。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标尺就是关注“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如何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体现方法论和价值性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三个侧面的知识要明确,并体现出语文个性和课时特点。

1.2 重视教学设计三个领域目标的整合。在教学目标设计的上述三个领域中,前者重视的是脱离现实生活实践、抽象性的学习,实现的是基础性目标,极少兼顾个体差异;而后两者重视的是真实情境的学习,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发展性目标。因此,通过目标的整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2 优化有效讲授

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讲授。因此在实践中优化课堂讲授、提高讲授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讲授是最经验便捷的教学方法,讲授不是纯粹“填鸭”“灌输”。有效地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要做到不为讲而讲,要明白讲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讲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讲多讲少,何时讲授,何处讲授,讲授什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视学生的需要而定。不在过短的时间内呈现过多的新知识,不花费太长的时间以至于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有效的讲授要注重内容的逻辑I生,不机械盲目地讲授。

3 综合运用教学设计的策略

3.1 整合策略。即教学设计体现板块结构,整块推进。“教学板块”是指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的具体教学环节,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由若干教学板块组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我们认为一节课的教学板块以三个左右为宜,使之具有根据学情适时变化的灵动的预设柔性。提倡“大道至简”,即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不可承载太多的“使命”,要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搞教学,扎扎实实促发展”。

3.2 中心问题策略。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学习内容和学生特征,设计一个能转化为任务的、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中心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中心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由易到难,或能分散难度的问题序列。中心问题应体现教学的任务性和挑战性。

3.3 优化教学结构的策略。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结构,其运行的轨迹应是始于目标又归于目标,综合推进,整体滚动,有机地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巧妙地串连融合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滚动的轨迹就是课前预设时的理想教学主线。因此,优化的教学结构应做到清晰分明,这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构的内在关系决定的。

3.4 兼顾预设与生成的策略。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有效的语文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预设和生成的兼顾策略就是教师在设计中要具备生成意识,既要重视预设生成,又要充分考虑并有意识地引导课堂的实时生成。

4 改进评价方式

第8篇

“混合教学”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言的。是基于在线教育下的教学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混合,有针对性地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完成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引导、指导、辅导和学习效果评价的教学模式。这里的“混合”是指为实现最佳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组合。“混合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目的、要求的差异导致了学习方式的不同;学习者对各种媒体的适应度是不同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问题要求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关键在于教学者如何针对特定的问题提供恰当的混合方式。“混合教学”包括教学媒体的混合、教学方法的混合、教学环节的组合。

(一)教学媒体的混合将信息技术与教具、模型、幻灯、光学投影、电视等常规教学媒体融为一体,变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特点,判断采用哪些教学媒体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的,然后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而不是片面地用信息技术替代其他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

(二)教学方法的混合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教师不能只拘泥于课堂讲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一是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包括教师点讲、组织讨论、精记笔记。二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有些可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和复习思考题的方法,有些可通过课堂提问与做练习的方法来解决。三是原理讲授与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相结合。大学课程中很多理论课内容不好理解,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在讲授时应尽量结合实际,采用案例教学,使之容易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的特点,适当组织和实施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夯实理论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环节的组合“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按教学环节划分课前导学环节、课堂讲授环节、课后答疑环节,在每一环节确定阶段性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的混合和教学方法的混合,实现师生的交互。

二、审计学课程中“混合教学”的应用

基于审计学学科的多学科属性及边缘性和综合性、理性特征与经验性等特征,在进行审计学教学时,该课程理论内容多,抽象、枯燥、乏味,加上学生没有会计、审计实务经验,因此,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难学,老师也感觉难教。为改变这种状况,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可在现代教学要求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在审计学教学活动中尝试“混合教学法”。“混合教学”模式下,将教学活动按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进行划分,实现师生的互动。以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中的收入实质性测试为例说明运用“混合教学法”设计教学环节。

(一)课前导学环节学生课前自学,教师指导学习方法、提示学习内容。该环节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的混合,多种方法的混合,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引导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习资源丰富,通过学习可以解决自学过程中的部分疑难,学生在自学过程可以获得成就感,从而可以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课程衔接通过对比学习,贯通知识、横向比较,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导学效果反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自学的程度,确定课堂讲授内容。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组合,包括提示法和反馈法。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过程,教师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分解教学任务,提供自学思路,梳理主线,明确自主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提供多种媒体资源,借助于媒体手段,加强互动,反馈导学效果,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其学习目标是掌握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的主要实质性测试程序。学习要点如下:(1)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2)销货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测试。(3)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方法是否符合收入实现的条件,前后期是否一致,结合中级财务会计关于收入结算方式理解;实施销售的截止测试。(4)应收账款实质性程序,包括应收账款的函证、应收账款的披露是否恰当。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自学的程度如何,教师应予以掌握,以便安排课堂辅导内容,因此在进行导学设计时,采用反馈法,设计一些提问,要求学生在自学之后予以回答。导学效果反馈内容包括:简要回答收入确定的条件;不同销售方式与货款结算方式下具体收入的确认;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了解注册会计师关于应收账款函证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次是教学媒体的组合。学习资源的形式有IP课件、网上资料、纸介的教材与指导书等多样形式。导学提供方式包括在上课前一周将本次课的自学引导通过BBS教学讨论区发帖、或打印文本分发给学生等方式告知学生。对于导学提问的反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BBS教学讨论区发帖提交答案、发E-mail、电话回复等。

最后是师生互动。在导学环节教师指导学习方法、提示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也可就相关疑难问题向教师请教,回答教师导学中的提问,借助多媒体的支持实现师生远距离的交流互动。如通过教学讨论区发贴、打电话、发邮件等方式与教师交流。

(二)课堂讲授环节该环节主要是课堂上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因材施教,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组合。一是讲授法与课堂答疑法。这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是在课前导学前提下的讲授法,与传统讲授法不同的是并非讲授全部的知识点,而是选择师生交互中所反馈出来的学生在自学中不能理解或理解困难的重要知识点,如收入截止的测试、应收账款函证的相关知识,在进行课堂讲授时,不再是“填鸭式”的讲授,而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重点讲解,讲授课一般只安排1~2个重要问题,与该问题有关的次重要问题,往往已在课前导学中指导学生完成。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实质性测试有4个知识点,在课前导学环节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其中2个知识点,根据导学效果反馈及课前答疑显示,“收入截止的测试、应收账款函证”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因此在课堂讲授时,应重点讲解,而对于其他内容,不再专门讲授。通过课前引导,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学生不再是盲目、被动的听课,而是带着问题听。与讲授法相互配合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有课堂答疑法,主要是就重点内容及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其他疑惑进行解答、讨论,有助于提高课堂讲授的教学效果。二是讨论法。审计学课程有着极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其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组织案例讨论有助于相关知识的整合,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针对一些造假事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基本案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该事件暴露出的审计问题,最后发表对注册会计师在这一事件中的责任。假设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如何发现造假事件中的舞弊行为是此次讨论的中心,但不一定有统一明确的答案。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不倾向具体论点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教师的直接指导,参与讨论及与同学辩论交流,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运用与验证,明确了新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可利用这一组织形式,通过集中讨论巩固、总结、发展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深化下一步的学习。

其次是教学媒体的组合。(1)电子教案:要求突出重点内容,设计结构简单,文字表述简洁。(2)黑板:用于具体实务例题的计算、举例、要点强调等。(3)网上相关资源的整合:下载典型案例、综合练习、单元辅导要点提示等。

最后是师生互动。在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提问、课堂的讨论、单元的归纳总结等实现师生面对面实时的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