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7 17:20: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案例;社会;生活
案例一:从社会中的化学提高学生素养
讲原电池原理时,我会顺便讲解一些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学生也会问我,为什么铁会生锈,如何生锈之类的问题。再如:讲解乙酸酯化反应时会给学生提到家里做鱼放醋和料酒会变得更香,有学生会问有什么反应。再有,之前报道过一个令人沉痛的新闻,河北三鹿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致使很多孩子患上泌尿系统结石以及大头娃娃。有很多学生问我为什么,并说出了很多跟食品相关的现象。
这是从生活中看到的化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动改变学生学和老师教的模式,把学生放到主体的位子上,给予他们思考提问、实践归纳的机会。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参加了很多关于新课程教学的培训。曾在培训中听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在于“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化学溶解于实际中,再结晶出来”,也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他们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学,首先必须把人们的生活内容及其知识经验纳入教学过程,借以超越狭隘的课本教材。其次,改变学生的被动受教地位,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由课堂知识的接受者上升为生活知识的共建者,借以激发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深刻地思考,化学是该给予人们健康,还是灾难?我跟学生说:“你们将来可以用你们所学的化学知识,给自己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
案例二:从实验中的化学提高学生素养
在碳酸钠与盐酸的互滴以及铝离子与氢氧化钠的互滴的讲解中,若只对学生用填鸭式补充知识点,那最终学生很容易会遗忘。但是,若让他们自己观察总结,就会记忆深刻。
在我校近几年教学中,安排了众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化学是一门与实验紧密结合的学科,很多无法用理论语言解释的可以直接从实验中得到结论。同时,实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一次乙烯性质探究的学生实验中,我发现了学生实验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有的同学对于硫酸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也有学生在加热溶液时火焰掌握不好,也有对于有气味的气体就表现恐慌。
在通过我讲解、指导纠正后,很多同学对实验有了很大的改观,也对实验的结论有了深刻地认识。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实验这一
部分找一个出口,培养学生从实验中观察化学,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
案例三:从多媒体中的化学提高学生素养
有机物取代和加成反应讲解时,学生对于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存在很大的疑问,对于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也有着很多的误解。很多同学在刚刚接触有机物的认识时,搞不清楚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区别。我给同学们放了一系列的动画,苯与液溴的取代,甲烷与氯气的取代,乙烯与氢气、溴水加成等等。看完动画以后,学生得到了直观的认识,对取代和加成有了明确的认识。
教师要善于应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可以是讲环境污染的时
候,在污染现场拍的照片,也可以是投影仪、多媒体。例如:讲胶体时,笔者给学生展示自己在原始森林里面拍下的丁达尔现象图片,
讲环境污染时展示严重污染的水华图片,讲化学标识时展示高
速公路上抢拍的易燃易爆物标识,讲渗析的时候,放一段Flash
动画等等。
这些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效果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是意想不到的。这些知识要讲起来,也许大半天都讲不清,学生缺乏形成相关想象的日常生活基础,但用相片、图片或者多媒体的方式,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而且兴趣盎然。通过关注和运用新闻资料,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这是很明显的。
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呢?这个目标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来,就会对教师有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更加细心地研究每个知识点,更多地发现和积累与各个知识点相关的社会生活资源,同时也要灵活运用身边的每一份资源。这也是一次挖掘教师主观创造力的教学改革,学生的未来人生轨道将更加深刻地留下教师辛勤劳动的痕迹。
参考文献:
[1]王军翔.论科学素养与新课程.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12).
[2]吴俊明.刍议化学学科教育的研究与转型.载于化学教学,2008(8).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深化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中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化学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课程的建设发展,应突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部分,实验的探究性、操作性,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依托化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本文立足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从化学实验的视角,阐述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培养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促进有效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保障。化学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培养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旨在深化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就明确了化学核心素养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化学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高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化学潜能,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化学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学生对化学有正确的认识,有探究的热情及方法,这都是学生深入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应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而实验是培养学生核心化学素养的重要“窗口”。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能力,能够在实验探究中,感受化学的魅力,理解并懂得化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应强化实验教学课程的构建,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化学实验下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笔者看来,依托化学实验,培养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如何深挖教材,整合课程化学实验资源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设计实验,进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一)整合课程化学实验资源,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灌输,化学实验僵化,按部就班的操作,难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善于思考,紧扣实际生活,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更加透彻,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首先,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僵化的教学形态,更多地突出教学的生成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进而盘活课堂教学。学生有主动思考、质疑的良好习惯,这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其次,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在传统化学实验课堂,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多地是教师“牵着鼻子走”,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化学实验的开放性,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搭建空间;再次,立足教材,挖掘教材内容,在教材整合中,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例如,在“二价铁、三价铁的转化”教学中,教师就转变传统灌输性教学,转而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实验。一、二组探究“二价铁的氧化性”;三、四组探究“三价铁的氧化性”,盘活僵化的实验课堂,也为学生核心化学素养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培养问题意识。
(二)践行“以生为本”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践行“生本”理念,就是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进而实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践行“生本”理念的过程中,应着力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化学实验的实践性,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中,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能够在探究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对知识的应用。高中生对化学缺乏兴趣,很大程度上在化学学习中未能发现其魅力,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与良好的接触。为此,实验让学生对化学有了更直接的接触,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在“氯气的制备”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图i所示,是“氯气制备”实验装置。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培养创新意识。用“批判的思维”对图1装置提出质疑:所收集到的氯气是纯净的吗?学生们便发现,通过此实验装置所收集到的氯气中含有“HC1”、“水”。为此,需要对装置改进,进而对水蒸气和HC1进行处理。如图2所示,是学生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从装置中可以看到,学生在探究中,用“浓硫酸”对氯气进行干燥处理,进而去除其中的水蒸气;用“饱和食盐水去除HC1”。这样改进之后的装置,更加科学。
(三)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在传统化学课堂上,化学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机会。为此,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应着力于学生化学实验设计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强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这是加深学生化学情感的重要途径。在“氯气的制备”实验中,学生在紧扣教材制备方法的同时,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自主实验设计,制备“氯气”。学生通过“AT73+6AC7=AT7+3d72t+3尽〃”制备氯气。通过发散思维,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而拓展性实验,进而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问题思考与探究,强化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束语
化学核心i养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高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化学核心素养着力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开展;依托自主探究学习,为学生搭建发散的思维空间;紧扣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房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
[2]臧景芽.浅谈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7,(11).
[3]王宝斌.发展学生化学黑心素养的三大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3).
[4]付波.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神州,2016,(15).
关键词:高中化学;记忆策略;教学理论;学科思维
G633.8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法和理念是影响教学实践和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善于把握化学教学中的关键点,也要高效的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难点问题。只有从教学的实践基础入手,切实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运用“记忆策略”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突破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实现科学高效的化学学科教学目标。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时,要从化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切入点着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
一、“记忆策略”概述
其实,“记忆策略”的理论源泉来自于“认知发展”的相关原理。“认知发展”就是指学生尚未实现学习目标,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记忆策略,能够最终实现对问题的探究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记忆策略训练的理念就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相关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记忆策略方法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性的的教学方法。自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就一直有教育学者对“记忆策略方法”进行阐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贝尔托认为,记忆策略方法就是在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通过教学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运用这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作为记忆策略的主题,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记忆效率。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一些教育学者把“记忆策略方法”与“自主学习”理念相结合。他们认为记忆策略方法的侧重点在于“自主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教学理论方面来分析,记忆策略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并且逐渐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从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记忆策略的有效方法。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记忆策略训练的实践策略分析
(一)抓住化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记忆训练
教学并不是一个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双向互动、知识和思维交流的活动。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师在教学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居于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的主动性。而记忆策略方法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科学习任务。记忆策略方法的侧重点在于“自主性学习”。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将大问题一步一步分解成小问题,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还要从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抓住化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授“化学元素”这个课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默写一些常用的化学元素,然后循序渐进,慢慢加深难度。可能一开始学生会觉得很轻松,但是随着难度增加,就会遇到很多难题。教师进行分析问题之前,可以进行相关教学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说,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金属元素,等学生熟悉了金属元素之后,再让学生记忆非金属元素。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分解,让学生分组解决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前探究。
(二)设置开放的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进行的的记忆方式
在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创造,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概念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要善于转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记忆策略方法,主要就是要通过建立化学知识框架,优化学生进行的的记忆方式,当遇到一个问题时,马上回忆起相关的化学知识的 ,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就能够大大提升。
例如,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这个课题时,教师不必急着进入正式的教学环节。这一部分内容的相关问题比较复杂,但是氧化还原的相现象却很有趣。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兴趣点,设置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现象以及金属生锈的过程。这样,学生会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更加容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高,同时也能优化学生进行的的记忆方式。
三、小结
高中化学是一门学科特色非常明显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很多高中化学教师都发现,在化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化学教学的效率问题经常是让教师头痛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没有把握住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没有理解化学教学的学科特性,没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性,那么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阶段,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化学学科教育的理论也发生了转变。化学学科也是高中阶段必设的课程,随着现代教育发展速度加速,高中化学教学要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重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将记忆策略方法运用到化学教学中,旨在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黎台亮.学习化学与化学记忆方法[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人文教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课程体系,充分体现高中各学科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学科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在新的高中化学教材编写中,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采取了模块化形式,对教材内容的设计做了很大的变革,其中变化比较突出的是教材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化学中的人文精神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而且体现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蕴涵着科学的思维方式。但是,化学中的人文精神不是以显现的形式表露于外,而是以潜在的形式蕴涵其中。如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一种认识真理的探究活动,化学也不断地丰富、深化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导致人们在认识论、方法论以及自然观等方面发生变化。同时化学与环境、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都可以揭示化学的人文精神风貌。
人文精神包括关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知识性因素。当前我们弘扬人文精神,其主旨在于彰显人之为人的本质,或者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使人成为大写的人。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让步,学会谈判,学会妥协,学会双赢”。
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文精神内容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教育缺乏人文内涵,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以外的品德、哲学、美学、环境等方面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把握。依据国际教育改革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以此为准则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与原来的《化学教学大纲》相比,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为有效地实施人文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课程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在“前言”中明确提出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强调要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新课程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理性地应用知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也从多个方面呈现出了人文的特点:
1.强调科学方法的培养
新教材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即明确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贯穿于始终。例如,在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编写中,先复习初中化学反应的分类,学生发现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任何一种,同时亦发现,在初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也是不够全面的,它把在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两个反应人为地分割开来。发现这样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最终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重视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小实验趣味性很浓,如“冰袋”的制备,“白纸显字”,测量雨水的pH值,改变花的颜色等。这些小实验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更能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阅读材料的人文性很强,体现了科学发展史的教育作用。
3.加强协作精神的培养
新教材中提供了化学活动。在每一小节中都有“讨论”。问题的讨论都可以采用协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形式的协作学习讨论活动,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学习主题的内容。
4.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践
教材充分注意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适当引入科技新闻、资料、照片等实例。在教材编写中,尽可能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并学习实用性知识。
三、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1.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人文精神
在中学教育阶段,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素养的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化学实验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艰辛,这也是化学学科的优势所在。
2.利用化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探索、顽强不屈的意志
当学生在做作业或者做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穿插有关化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意志。比如,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被誉为“炸药之父”,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取得了最终的成功。还有英国化学家康福思,虽然是聋人,但是他向命运发出了挑战,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3.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毁灭人类。这就必须让学生从人文价值的角度看待和理解科学,这也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环境的变化,否则得不偿失。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选修教材则提出了“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观点。
关键词:化学;高中教育;初中教育;教学对策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化学理论以及进行化学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的中学化学教学主要分为初中教学和高中教学两部分,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但是由于是分段教学,初高中化学教学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化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对隐藏在客观现象背后的一些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按照这个特点,初中化学的教材编写也是通过引用大量的实际例子然后给出浅显的解释。没有深入的分析某个化学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基础化学理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反复背诵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这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化学不像数学那样需要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
1.概念变得更加抽象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侧重于定性分析,高中除此之外,还要有定量分析,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以抽象思维为主,通过抽象思维来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像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不仅抽象,而且理论性很强。
2.内涵更深,联系更广
物质的量概念使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的计算起着奠基作用。还有像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这些知识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如果学得好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和综合,并能使学生以这些基本理论为指导,探索和研究后续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三、关于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良好衔接的对策
1.深入分析教材特点,实现初高中教材内容教学的衔接
高中的化学教师应该认真去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化学教材的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在初中已经学过的;哪些知识点是在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没有提出要求的内容等,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衔接要让学生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2.创新教学方法,突破教学模式的衔接难题
(1)教师应该在通览初高中化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同时,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情况,在过渡阶段必须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改进学习方法,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化学课程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迈进的过渡阶段。一次化学实验课、一个好的化学老师等都可激发他们心中的学习热情。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优势,使其将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化学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经济、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
3.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顺利的过渡
在整个初高中化学的过渡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高中化学教材以及相应教学方法必须伴随着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转变而转变。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要促进学生向主动进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总之,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良好衔接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坚实基础,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环节,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能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做好这一环节,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腾飞。
参考文献:
[1]胡朝健. 抓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探讨[J]. 保山师专学报,2005(2):15―17.
[2]
多媒体对于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已不陌生,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某些教学环节上常利用多媒体教学减轻教学难度、加深学生印象。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化学教师在制作化学PPT时, 仅是将教材知识生搬到电脑上, 然后加一些小装饰就应用于教学, 导致部分学生从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并不比传统教学模式多。
进行多媒体教学旨在让课堂教学更生动, 降低学生对于单调、枯燥的书本知识的理解难度。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应时刻明确教学目的, 进行有效的探究式多媒体教学, 切实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烃时, 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认真、充分地准备PPT内容。可先将教材基本知识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初步了解甲烷及其他烷烃的基本化学性质以及大部分烷烃燃烧时的化学现象。然后, 通过有关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甲烷燃烧的化学现象。在视频播放过程中, 教师在一旁不时为学生指出印证教材内容的燃烧现象:甲烷燃烧时产生了明亮、蓝色火焰, 在这蓝色火焰上方有水珠生成, 期间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期达到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现象印象的教学目的。紧接着, 又为学生播放了乙烯燃烧的化学实验教学视频。先让学生通过对比两者实验现象的不同, 让学生进行思考, 调动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 使其充分参与到高中化学课堂中。等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 再根据教材知识为学生总结两者的不同之处, 讲到两者燃烧现象不同的细节时, 及时将两段视频的不同之处再对比重播, 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于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来说, 多媒体教学对于化学知识的讲解有着较大的帮助, 然而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教师, 应做到与时俱进,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式多媒体教学, 能更好地降低学生对于化学知识中枯燥知识的理解难度, 有效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促进学生团队合作, 探究实验当中提效率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知识是高考对于高中生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明白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面向高考, 更要注重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众所周知, 团队合作是当今众多科研成果的主要研究方式, 有效的团队合作有利于提升学生实验效率。因此, 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团体合作、提升探究实验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实验, 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效率, 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现象的印象。如在进行化学元素的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 按照实验室的布局与器材分布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在实验过程中, 鼓励学生通过分工实验提升实验效率。如果A同学负责检验硫酸根离子, 那么B同学就负责氯元素的检验, 一旁的C就可以为两位同学帮忙并及时帮两位同学纠正实验当中的小错误等。人尽其用, 团队合作提升实验效率。实验课后, 及时总结学生在当天的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鼓励学生不仅在化学实验中重视团队合作, 在日常化学学习过程中也应互相帮助, 进行自我探究式的化学学习, 进而有效地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高中化学教师应认识到团队合作教学对于学生成绩、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高中教师在日常化学实验知识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将团队合作精神落实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 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三、结合自我小结, 让学生探究式学习更有效
经验的总结是知识的雏形, 人类正是因为长期的总结自我的生活经验才有了文字和知识。善于总结是多数成功人士的秘诀,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我总结良好习惯的培养, 鼓励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究学习, 进而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率。
化学教师不仅应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好知识总结, 在习题讲解方面也应做好总结示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自我小结, 有效进行自我探究性学习。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完卤族元素相关知识后, 教师可专门挤出一节课为学生复习卤族元素的化学特性。先为学生总结氮与氨的作用, 分别列出高中常见的含氮化合物、含氮元素的酸, 对两者的化学性质做了简洁的回顾, 加深学生印象。然后又为学生列举了氨水的重要性质以及与氨水有关的一些重要化学方程式。最后, 为学生介绍了两种元素在农业中、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 扩宽学生的化学视野。鼓励学生课后自我总结学习卤族元素这一章遇到的困难, 通过自我总结该章的化学错题经验, 重做这些错题, 切实提升自身化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总结对于高中生的化学学习作用不可忽视,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有效的探究式总结教学。善于将主导转换为指导, 为学生做好总结示范, 引导学生总结自我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不断纠正错误、不断进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 自我总结作用不仅体现在做化学题上, 也体现在生活细节之处。高中化学教师应指导学生自我总结,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总结习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性学习。
总之, 高中化学成绩在高中生的综合评分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对于高中生来说, 教师进行良好的探究式化学教学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应结合实际明确自身教学目标, 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团体合作、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 切实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教学创新
一、新课改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如何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已经成为了高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虑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在高中的占分比,新课改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对提高学生成绩,提升高中整体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高中化学来讲,除了是高中的主要学科之外,还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做好高中化学教学不但可以提高高中教育的整体教学成绩,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新课改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课改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从目前高中化学现有的教学方法来看,要想在新课改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成绩,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更新教学理念,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要想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就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寻求教学理念的创新。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对高中化学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有全面清醒的认识,对高中化学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所以,我们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地位,努力推进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设计,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对整体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具体的方法是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来看,我们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是要从启发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兴趣开始,使学生能够化学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高中化学教学取得积极的效果。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4、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上述从事之外,我们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增加课堂教学所覆盖的知识点,使课堂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目前的高宗化学课堂来看,对课堂的利用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只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和教学模式上加以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会得到持续的提高,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新课改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取得积极成果
以上我们分析了新课改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具体措施,通过采取这些具体措施,高中化学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成果,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通过采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更注重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取得了积极成果,对化学教学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得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2、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成绩得到了提升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高中化学教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最直接的效果是整体教学成绩得到了稳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加,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所以,新课改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实践得到提高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生还能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熟悉的素材,学习身边的化学,解决周围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能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四、结论
总之,要做好高中化学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树立化学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观念,重视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质量,才能使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有本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光磊;伤害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向容;中小学教师的学生观形成因素与生成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关键词:生态教育;;化学校本课程;;课程设计;内容设计;教学策略
十余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的探索,但基于生态教育观点设计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还不多。面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校本课程设计中有效融合生态教育理念,构建生态教育类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课程设计研究是把生态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先进理念融入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努力使校本课程内容涵盖生活、环境、能源等生态领域,构建生态教育类系列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将有益于提升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1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理念设计
生态教育(Eco-Education)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其内涵尤为广博。生态教育是一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为宗旨的教育理念,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促进师生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生态教育的课程观强调“多元开放”的课程理念、“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的价值追求等。把生态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生态观的重要途径[1]。基于此,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设计理念将以“提高学生生态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适应时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地区特色,体现生态教育理念的、充满活力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体系,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环境、能源、生态类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具有良好生态素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2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目标设计
生态教育类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宗旨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和掌握化学环境能源与生态类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激发学生欣赏化学,热爱化学的情感;选择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模式,使学生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理解化学知识的基本原理;通过化学趣味实验项目,了解实验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设计技能;了解化学相关学科的科普知识,了解化学前沿科技动态。(2)过程与方法:经历生态教育实践调查过程,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形成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的意识,学会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究化学对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感受化学以及化学工业对环境的利弊,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操,正确看待化学与环境、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追求化学为人类服务的目标。
3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是构成课程的要素之一,“选择怎样的课程内容”和“如何选择”是设计与实施生态教育类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核心问题。
3.1课程内容选择范围
为实现高中化学生态类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需遵循一定逻辑联系的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发展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学生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在生态教育理念指导下,“环境、生命、生活”3大主题领域的课程资源构成了生态教育类化学校本课程的内容范畴。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可以因地方、学校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各具特色。
3.2课程内容结构设计
依据生态教育理念,将生态教育类化学校本课程内容划分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环境教育3个学习领域,每个主题领域再分为3个科目,9个科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出生态教育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3]。在内容选择上,重视化学与生命成长、生活以及环境的联系。每个科目围绕某一学习领域,整合学生经验和课程资源,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生态教育类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9个科目,具体设置如下:
3.3课程内容选择策略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发挥创造性而确定适合的内容。为便于内容选择和组织的操作性,整合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已有经验,提出以下3个内容选择策略:
3.3.1以学科知识为线索,保障内容科学性
校本课程的内容组织既要遵循广域性和适切性的特点,同时又必须有其内在的学科知识逻辑线索,贴近课程标准,正确把握学习要求,有利于学生顺利达到学习目标。校本课程根据内容素材的特点构建相对应的学科知识系统,充分发挥课程内容的科学导向性,为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学习提供科学的保障。经过调查了解,现行的很多学校校本课程内容广域性有余,而科学性尚有不足,这样的校本课程学习必然不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学校化学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要坚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以保障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3.3.2以个性发展为核心,提升内容发展性
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生态意识的形成,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是高中化学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在化学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大多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进而因校、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从而在源头上有效避免了校本课程教育功能的滞后性;其次,课程内容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之外,还需充分整合课程资源,优化内容章节设计,进而突出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的逻辑性和发展性特点,由浅入深、由博而专,层层递进。由此可见,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是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的核心指向,同时也是有效提升课程内容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方面。
3.3.3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促进内容社会性
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学校课程的设计与设置理所当然的要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选择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技术、化学学科造福社会发展等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内容设计,引发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讨论、调查、实验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充分认识化学(科学)在社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科学)、技术和社会3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校本课程内容选择上,不仅要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发展性,更应力争体现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营造一种“课程源于社会生活,课程用于社会生活”的校本课程学习氛围。
4生态教育类校本课程环境设计
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优美、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尤其是生态教育类化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校园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可以从学习环境、教室格局和师生关系3个方面对课程环境设计进行探讨。
4.1营造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
(1)要保证教室的环境卫生。(2)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教室内外禁止喧闹,老师要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3)教室的环境应该具有个性化,教室的布置应该由老师和学生一起亲自布置。(4)教室中的色调要协调。教室的色彩应该符合教学内容,教室最好用冷色调,化学实验室则应该用暖色调。(5)教室的布置应该简洁大方,不能摆设过多的物品,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2设计和谐开放的教室格局
教室里的课桌和教具布置,尤其是学生的座位编排,影响着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进而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造成相应的影响。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特点灵活地调整学生的座位编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座位进行编排时,应该根据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量进行安排,不管是传统的座位编排还是开放的座位编排,都应该注意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课堂上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教学中来。
4.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石。在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中,教师应该充分扮演好学生生活中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角色。从教师角度看,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角度看,要尊重教师的正确指导,接受教师的教育行为,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积极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研究。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将会使课堂的活力得以最大程度地显现;师生之间在没有专制、压力以及怀疑阻抗的情绪中交流和沟通,一起探讨,共同探究,畅所欲言,使校本课程的课堂呈现一种生态和谐之美。
5结语
校本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富生命力的研究领域,其研究与实践始终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化,并在学校层面上充分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4-8]。以生态教育理念为指导,对高中化学校本课程设计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研究,提出设计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新视角。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索之路永无止境,如何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内涵,强化校本课程特色,优化校本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助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将是教育工作者不懈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作者:蒋建伟 闫蒙钢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闫蒙钢.生态教育的探索之旅.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宁云,王伟群.化学教育,2009,30(6):19-21
[4]叶波,范蔚.课程与教学,2012(4):49
[5]胡君.化学教育,2015,36(1):6-9
[6]温利广.化学教育,2014,35(21):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