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7 17:20: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德育存在的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高职; 德育教育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93-02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但其德育教育却存在很多弊端,如何抓好高职德育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已是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应该在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一)德育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方法滞后
高职德育课教学内容大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伦理教育。教师在课堂上脱离实际教条地灌输老套的、笼统的教学内容,很少运用反映时代主流和学生思想状况的实例,德育教育缺乏时代气息,效果很不理想。而很多德育工作者掌握的都是陈旧的思想观念,他们不了解学生实际的道德需求,不能如实地告诉学生真实的生活,致使德育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德育教育方法上,当前高职德育教育注重课堂灌输,忽略日常生活行为检验,教学方法单调而趋于雷同,如:缺少实践反馈环节,缺少交流和互动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被充分调动,他们盲目接受一些道德信条和道德规范,这种脱离实际的说教难以实现心灵沟通,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精神方面的需要。
(二)高职学生价值观模糊,人际德育薄弱
高职学生价值观模糊,主要表现在他们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道德评价采用双重标准上。他们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自我,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缺乏正确的判断,缺乏社会公德心和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与规则意识淡漠,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却崇尚实惠,表面上信讲奉献,暗地里却推崇个人利益至上。
高职人际德育要求德育教育必须内在地规范学生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然而,高职学生虽然接受了人际德育的理论知识,但在人际交往实践中,却表现为盲目跟随或孤独多疑等,人际德育的道德实践遭到忽视。
(三)德育教育过程虚无,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当前,高职德育课程解决的仍是政治与道德认知问题,虽然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但这种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德育实效不大。而高职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听课、出板报、座谈讨论等方式,过程虚而不实,很多只是走过场,搞搞形式而已。
有的教育行政机构在评价学校德育工作时,常采用陈旧固定的考评内容和僵化的形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与奖励、毕业和就业等挂钩,这种形式化的评价机制实际弱化了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而学校的德育评价体系又存在如下问题:主体单一,基本由班主任或辅导员组成;评价方式片面,评语多是教师对学生印象的反映;评价内容模糊,评语中思想品德所占比例不大,且常用老话和套话,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四)德育教育环境复杂,干扰因素多
首先,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导致部分高职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其次,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道德建设还不成熟不完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因而滋生蔓延,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人,也必然受到相应的干扰;再次,网络带来的负面信息。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但其不良因素也同样会影响高职学生的行为规范及心理感应,使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减弱,价值观道德观呈现多元化;最后,整体性的德育氛围尚未形成。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却仅仅落到“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身上。
(五)德育工作者与德育教育本身的缺陷
首先,德育工作者本身。第一,德育工作者界定不科学,队伍配备不到位。目前的德育工作实际执行者只有“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且其数量明显不足;第二,不重视德育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导致他们不能适应学生思想的发展;第三,德育工作者观念上的波动与混乱,致使他们不能正确坚持以主流意识形态来引导学生;第四,德育工作者压力过重。德育工作往往只是“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的事,一般教师置身其外;第五,德育工作者在网络德育教育中缺乏预见性。他们的网络运用水平远不如学生,无法及时把握网络信息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其次,德育教育本身。一方面,传统德育观认为德育就是要学生听话,就是管住学生的行为,保证学生不闹事、不违规;另一方面,目前高职德育的目标和大学、专科的德育目标雷同,不能反映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特色,存在诸多缺陷。
二、高职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1. 更新观念。首先,高职德育工作者需转变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高职学生除了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应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其次,要正确认识德育这门科学,真正重视德育工作,掌握科学的德育理念。再次,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德育工作者不仅仅是“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最后,要确立道德实践活动是教学的组成部分的观念,明确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内教学活动的延续的理念。
2.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一是要组建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湛(包括熟练运用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德育工作队伍,并要求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网络道德修养)和德育教育能力;二是要加强德育工作者的后续培养,使之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推进,充分发挥他们在德育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二)创新德育教育内容,改革德育教育方法
1. 创新德育教育内容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误认为政治教育就是德育教育,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要针对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增加以下富有时代特色的德育内容:
第一、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领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要求。第二、创新意识教育。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进行技术和设备更新改造所需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三、德育实践教育。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进行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例如,可通过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第四、诚信教育。高职院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内容,而且要通过学生活动灌输关于诚信的正反事例和经验教训等,逐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第五、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可通过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以积累经验。
2. 改革德育教育方法
首先,德育工作者应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直观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其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充实德育教育内容,使其成为学生易接受的信息,以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教育,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再次,减少课堂教学,增加课外道德实践环节。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设法让高职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可通过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或福利院参观学习做义工等方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行为能力。
(三)依靠课堂教学,辅之学生德育活动
1. 依靠课堂教学。这里的课堂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课等。其实,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功能,比如:教师的人格魅力、说话态度、学习氛围等均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时刻注意深人发掘各类课程的德育教育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觉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 辅之学生德育活动。高职院校必须把德育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渗透在学生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里,寓德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实现“活动育人”。比如:课堂外的体育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等等,更具体点讲,诸如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均属此范围。加强有意识的德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增强实践社会主流道德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应该设法多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四)优化德育教育环境
1. 社会环境方面。除媒体舆论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外,要进一步优化高职学生的文化环境,清理不良文化传播、整顿周边低层次文化娱乐场所,要想方设法建立能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场所,为他们提供优良的文化服务等。
2. 家庭环境方面。家长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高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效果,因此,要努力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促进作用,可通过致家长信等方法帮助部分家长提高道德素质。
3. 校园文化环境方面。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环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文明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把德育渗透到全校教职工教书、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如创设校园人文景观(标语、雕塑等)便可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4. 网络环境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的校园网,主动占领网络德育教育新阵地,积极对抗消极文化的影响。可在网上组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功能。如开设“热点论谈”、“交友”等栏目,让学生自由交流、谈心,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职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和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必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我要求。同时,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他们自我教育潜能,引导他们从会“做事”转变为会“做人”,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目的。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日积月累,便会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观念的认识产生错位。其实,高职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大部分都由这些心理问题引起。因此,要加大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不断探索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确保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可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咨询等途径加强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并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
(六)健全德育工作的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把德育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自身成长的主观追求,从根本上推动德育教育的进程。德育教育评价机制的完善主要应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考察,可以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来评价,围绕高职生做人、生活、学习等主旋律,结合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级的德育考核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进行自评、互评、他评和操行评定相结合的德育评价机制改革。
结论
总之,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形成全方位的高职德育教育体系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改革不合理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依靠全体教育工作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群策群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2] 邢元敏.德育创新与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冯刚.高校德育理念的创新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
[4] 孙宁玲.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德育环境的思考[J].理论学习,2007(3).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3―0026―01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时期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决策。面对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等客观因素给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勇于创新,科学决策,努力把创新思想贯穿于德育工作之中,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力争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贴近现实,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育人功效。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1. 德育的地位不高。一是德育在学校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经费不到位等。二是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三是社会上功利主义等思想大大削减了学校德育效果。
2. 德育内容滞后,与生活相脱离。由于德育和社会生活缺乏广泛的联系,故学校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相脱离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3. 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当前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此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4. 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目前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大用特用。学校德育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的流行,使学生的道德内化严重受阻,往往为追求表扬或为增加“品德分”而做出符合规则的行为,容易导致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双重人格的形成。
二、小学德育实践新尝试的主要方面
1. 在传统教育中育人。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累,它广泛地以生活中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有效地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将给小学生的德育增添新的活力,成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确引导孩子们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
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笔者所在学校在中秋来临之际组织各中队开展了“月圆国圆,传承经典――诗会中秋”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给在无法团聚的远方的亲人发一条节日祝福短信,并自己制作节日小报,把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等亲手绘制出来展示在教室学习园地中,开展书写中秋诗词,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在宣纸上书写“中秋”,寄托节日情怀。
2. 在实践活动中成长。通过生活进行教育,让学生接触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关心的问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大胆探索研究,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获得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笔者所在学校组织开展播撒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 “小白杨慈善行”校园爱心义卖活动。活动中学生们拿出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在购物中体验生活,在义卖义买中付出爱、感受爱。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只要人人奉献一点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体现出同学们对爱心活动的支持和感恩之心,也在无形之中实现了德育目的。
1. 目前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
许多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定位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这就直接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在实际的德育活动中根本不可能达到,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
1.2 道德方式过于单一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法单一陈旧、缺乏新意,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现行德育的弊端之一,就是教育者忽视了只有在特定情境下,受教育者方可将道德理念内化为道德行为这一规律,老师总是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外在的强化灌输。使德育的任务和目标都不能有效落实。
1.3 德育评价体系陈旧化。
当前对德育的评价,缺乏科学的制度和体系,仍然沿用应试教育“以分数定优劣,以成绩论成败”的模式,考试成绩成为学生评价的唯一尺度,而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却显得无足轻重。这样的评价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德育的实效,并造成“知”与“行”的严重脱节。
1.4 与周边环境的人为隔离。
中学德育工作的一大误区,就是试图将学校变成道德上的“世外桃源”,不允许学生接触社会大环境。殊不知德育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社会交互影响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运行系统。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活动、交往、接受的信息和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学生在学校要受到教师、同学、集体的影响,在校外要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不一致,相互矛盾,德育的实效性将大打折扣。
2. 解决学校德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要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我呢体,我认为当务之急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结合现实定位德育目标。
在优化德育目标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实性。脱离社会生活的德育目标学生不好理解,更难以在心理上接受。因此德育必须要有其现实目标,现实目标和理想目标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既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又有发展的余地。其二是发展性。德育目标的制定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该随着时代变化与社会进步逐步发展。德育目标只有具有了发展性,才可能从其滞后性中解脱出来,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其三是可操作性。德育目标应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总目标下有多个可以具体实施的分目标、子目标。应该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一元化的德育目标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层次,依据其德育水平的高低,相应确定各个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
2.2 增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摒弃旧的灌输模式。
中学德育的主体是人,是鲜活的学生个体生命。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是优化德育状况的必然要求。社会转型期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冲破传统的道德灌输模式,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在德育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把学生看作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与规范,使主体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指向有意义的德育目标,从而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2.3 建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应该以德育目标为标准,根据现实目标确立动态的评价体系,科学地指导教育实践。二是要注意被评价者,即学生的可接受性,道德评价活动应该是主体性活动,评价的双方都要主动参与,评价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可接受性与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绝不可忽视。
2.4 优化德育环境,培育良好的德育氛围。
关键词:幼儿德育;问题;策略
一、幼儿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在德育教育时的奖惩方法不合理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物质奖励或者语言鼓励都可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奖励的恰到好处,就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惩罚的不合时宜,就会对幼儿的内心造成伤害。幼儿由于年纪较小,思想不成熟,他们的道德行为也尚处在形成阶段,因此,幼儿教师要反复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以争取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不能片面地认为“幼儿还小,跟他们讲道理他们也不懂”,这种想法首先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其次也会使教师的威信严重削减。
(二)幼儿德育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改变
在幼儿园教育中,很多幼儿教师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管理”上,即确保幼儿在幼儿园里不出安全事故,其他事情都不重要,这也就使幼儿德育工作成为空壳。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幼儿出现的各种状况,所以经常会觉得每天说很多废话,就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从而在教学中并无创新之处。对幼儿的德育工作要开展到实处,切实将幼儿的道德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幼儿负责。幼儿园的任务是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态度和道德观念,让幼儿养成爱学习、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的好习惯,帮助幼儿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前进的方向。
(三)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都是“主角”,而幼儿只是教学的“配角”。幼儿在幼儿园里被教师管理的规规矩矩,没有太多自由活动的空间,使得幼儿的天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不利于幼儿潜力的挖掘。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课堂内享受到应有的待遇,给幼儿发挥的空间。而且,幼儿教师应明白自己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应帮助幼儿健康成长,而不是把自己凌驾于幼儿之上,让幼儿丧失拼劲和闯劲,成为唯唯诺诺的“小绵羊”。
二、提高幼儿德育工作效率的策略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
要想在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有新的突破,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注重平时教学中的榜样作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也应该从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等多方面进行考核,选择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进行任教,才会给幼儿德育带来生机。同样是教幼儿拾金不昧这个道理,有的幼儿教师只是告诉幼儿看见别人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要捡,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捡。而有的幼儿教师就会告诉幼儿别人丢东西一定很着急,如果我们将捡到的东西据为己有,是非常不道德的表现,会给爸爸妈妈丢脸的。当我们捡到别人丢的东西时要第一时间交给教师或者家长,想方设法找到失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幼儿理解什么是拾金不昧,提升幼儿的道德水平。
(二)科学开展幼儿德育内容,优化实施方案
幼儿德育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需要幼儿教师进行鉴别,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现状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将德育工作贯穿与教学的始终。对幼儿进行德育需要遵循德育的规律,每一个良好的品德都是由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组成的,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幼儿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方案,大胆创新教学思路。比如教育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时,祖国家乡对于幼儿来说就太抽象了,在他们看来祖国和家乡是遥不可及的,这时需要幼儿教师转变教学策略,通过幼儿身边的人或者事入手,由近及远,一点一滴的给幼儿渗透,帮助幼儿理解祖国和家乡的概念,从而使幼儿爱上祖国和家乡。同时,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保护幼儿的心灵不受伤害,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三)幼儿园与家庭同步教育,将德育渗透在生活中
幼儿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辅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也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教给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有的家长自己都随便横穿马路,怎么能够教导好自己的孩子呢?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的道德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就会出现溺爱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德育工作。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合作教育中积极发挥作用,教给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争取培养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较高道德水平的孩子。综上所述,幼儿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就更加重要。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幼儿,并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教给幼儿最权威的知识;要营造适合幼儿学习的氛围,将幼儿德育工作常态化和生活化;要尊重幼儿,爱护幼儿,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此外,幼儿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工作,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同步教育,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提供良好的空间。
作者:闫丽文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第二幼儿园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绽放;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0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他们的理念,生活环境及德育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已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长认为孩子难管,老师感到学生难教,这已是普遍的共识。因此,对于现代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极其重要。本文主要就目前学校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目前我国中职学生德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上的各种诱惑越来越多,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其自控能力和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迷恋打网游、泡网吧,厌学现象严重
由于前几年高校扩招及全球性经济萎缩,致使人才过剩,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另外读书不多的人也能赚大钱等负面现象的影响,使学生认为读书无用,从而厌学。表现为上课迟到,旷课或违反纪律等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网吧、游戏室一些娱乐场所就成了这种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养成不良恶习;并将不良恶习带到学校里,造成不良影响。如课桌墙壁甚至厕所中都写着五花八门的污言秽语,乱扔纸屑、果皮等。这种不良现象在学校中比比皆是。
2、跟风现象严重,忘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部分学生发展到盲目追求时尚的地步。如追求发型的标新立异、服饰的牌子特色。致使校内出现了奇装怪发,男生带耳环,女生涂指甲、涂口红;随时听耳机、听手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另外,由于家长的娇宠,学生浪费现象也日趋严重。如学生在学校吃早餐时,往往馒头、面包只吃一口就随手丢,操场、楼梯都随处可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些优良传统已经被一些学生及家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3、学生的叛逆心理比较严重,道德缺失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常把父母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开始顶撞甚至背道而驰。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别在晚上成群结队出去太晚,他们却深夜未归。老师教导学生要爱护公物,他们偏偏破坏公物,并以此为乐。教室的门窗常被弄坏,学校的电线、电话线常被剪断,学生喊打老师、辱骂老师现象时有发生。
二、影响中职学生德育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缺少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影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的道德品质。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学生的不良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本身品行不端。有些家长生活不检点,言行不注意,满口脏话,行为粗鲁等。这无形中使孩子沾染了坏作风。只养不教,重养轻教。有些家长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放松了家庭中严格的管教,造成家庭教育留有缺口。
2、学校因素
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但由于考试制度的存在,社会、家长甚至有关这方面的领导都只注重学校的考试成绩及升学率。而教师在上述压力的影响下,不敢放手搞德育建设,致使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搁浅。
3、学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青少年的知识经验还比较缺乏,对于道德行为认识比较肤浅、片面。缺乏道德评价能力,往往产生一些模糊观念或错误理解。有些学生尽管懂得道德规范,但当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个人欲望发生矛盾时,由于自身意志薄弱而出现不良行为。如在路上拾到钱,明知道应拾金不昧,但因控制不了诸如玩游戏的诱惑出现了贪财为己的过错;明知道不完成作业不对,但因控制不住自己,去看电视却没有按时交作业,违反按时交作业的纪律等。
三、改善中职学生德育的有效措施
1、对学校的德育教育体制进行整改,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中职学校中的德育教育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德育内容体系建设和德育队伍建设两方面。要创新德育教育体系,建立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德育教育体系,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时代特征。
2、对德育教育方法进行改进,加强德育的有效性
德育教育的方法应改变脱离学生实际需求的空洞说教,采取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运用详实的数据与事实,引导学生能明辨是非,正确区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学校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从细微之处入手,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切实增强德育教育对学生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有效性。
3、对德育教育的渠道进行拓展,提高德育的凝聚力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但要发挥校内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更应充分利用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优势,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生制宜地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不但要学会做事,更要先学会做人,做受家长、老师、同学和企业欢迎的好人。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综合工程,需要全社会人员共同关注。只要社会各部门、家庭积极配合学校各阶段的德育工作,老师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结合心理辅导,齐抓共管、共同负责,就一定能够把德育工作搞好,让年轻一代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中技学校;综合素质;德育教育
中职教育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人才急需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尽管当前我国中职中技学校在学生的技能培养上取得可喜的成就,但对已经进入社会的中职学生的观察看,其德育素质和专业技能不相匹配。德育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所以当前的中职中技学校应该双管齐下,不仅要抓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抓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一、中职中技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中职中技学校的学生通常都是中考失利的学生,他们本身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同时,经历过一次失败的他们经常感到自卑,感到前途迷茫,信心不足,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态势,再加上社会各种不良信息的引导,极容易让中职学生误入歧途。所以,中职中技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明确自己人生的方向,不受外来不良信息的诱导。当前中职中技学校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教育过程中重技能轻德育
对于教学目的来说,中职中技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偏向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认为学生学习好技能就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对于德育教育并没有引起重视。除此之外,中职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大多以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为主,德育课程则比较少。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流于形式,是为了完成学校或者是教育部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并没有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深入教育。所使用的德育教材内容陈旧,和社会现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相符合,导致中职的德育教育和社会严重脱节,不能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
(二)中职中技学校缺乏健全的德育教育机构
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不是片面的,而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深刻的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办学状况,需要学校建立一个健全的、完善的德育教学机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就当前大多数中职中技学校来说,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设施、设备教学人员和经费投入都比较到位,唯独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队伍,而且在德育教育工作上随心所欲,没有清晰的教育思路、缺乏有条理的规划和课程的制定,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德育教育机构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
在中职中技学校办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德育建立统一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所谓的考核仍旧用传统的笔试考试进行,而学生仅仅是作为一种考试的机器,机械地背诵德育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纵然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仍旧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不能深刻地理解德育教材上德育观念的深刻含义,不能引发学生对自身和未来的思考,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有效的定位,不能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斗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导致中职中技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只有骨架,没有血肉,不能达到很好的得以教学效果。
二、中职中技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误区
(一)对犯错的学生过于放纵
由于中职中技学校在我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抢生源的情况。在生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对学生更是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只要学生不犯一些影响学校发展和声誉的错误,就一味地迁就,而不是加强教育,过于宽容学生。比如近年来中职院校的学生早恋情况越来越严重,但是学校认为这无伤大雅,只要学生还在学校就没问题,进而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没有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只是口头警告,更别说开除。久而久之,由于学生的观念没有得到更正,就出现一些早孕或是其他更严重的事情。
(二)德育方法欠妥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职中技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都是以文件或是口号的方式在进行,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德育的内涵。表面上德育教育进行得很好,但是大多趋于形式,没有进一步地唤起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感受不到德育教育多学生的带来的影响。比如前一段时间举行的“世界反法西斯暨胜利七十周年”的活动,很多学校就单纯地组织学生看看阅兵,并没有向学生传达抗战艰苦卓绝的精神,从而导致这次德育教育只是泛泛而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悟,达不到德育教育效果。
三、中职中技学校德育教育的改进措施
由于中职中技学校每年都在扩招,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地上升,进而让学校忽略或是轻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导致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低下,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定位,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等事件,不仅限制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所以当前的中职中技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切实发现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解决。
(一)提高中职中技学校的德育教育意识
当前中职中技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重大问题,归根到底,是中职中技学校没有较强的德育教育意识,进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在改善中职中技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中,要将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抓,将德育列入重点课程,让学生和教师同时参加德育课程的编撰和选材,并根据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德育问题确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加大学校评选模范道德人员力度,在宏观上为学生建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用道德模范的标准要求学生、激励学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
以往的德育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流于形式的教学。因此,要全面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本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首先要转变传统说教式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亲近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德育教育中。其次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比如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网络上的一些宣传短片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比如一些失足青年在沾染恶习之后走上歧途,最终毁掉自己人生的案例,唤起学生的意识,进而让学生正视自身当前的状况,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刻苦学习技术,力图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的窗口,学校加强校园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在学校的各个角落都能见到认真学习的人,见到这种情况,即使不想学习的学生也会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刻意地打闹。同时在学校的宣传栏张贴各种好人好事的宣传,建立广播站,播放关于德育教育的新闻事实和名人轶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保障,中职中技学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只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并不是严格的高技能型人才,而是要兼顾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地位,用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过硬的知识技能进行社会建设,从而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这才是社会需要的素质人才。所以,中职中技学校要全面地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力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作者:江志成 单位:福建省飞毛腿工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梁情.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进学生德育教育工作[J].读与写(上,下旬),2015(12).
[2]胡长芳.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针对性的一些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3).
[3]李秀英.试论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2(3).
[4]董昌梅.关于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5(11).
[5]陈国平.试析情感体验在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阅读:中旬,2011(11).
关键词:校企合作;德育工作;创新教学
1前言
为了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启用校企合作模式对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要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性人才。现在中职将改革重点放在德育工作方面,这是由于企业不仅需要专业水平高的人才,还需要具有思想道德水平的人才,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为企业作出突出的贡献,因此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
2.1校企合作的德育工作机构存在不足
在校企合作的情况下,学校有关德育工作部分与企业的对接还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首先,学校的德育工作部门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在出现突况的时候,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其次,学校的德育工作关系着各个管理部门、各个院系,但是各个部门和院系在德育工作没有足够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发展。最后,企业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足够的参与度,只是对学校提出要求,但是却没有给予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足够的支持,制约了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1]。
2.2进行德育教学的方式比较落后
许多中职学校融入沿用传统德育方法,无法适应目前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处于比较落后的境地,表现为:首先,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比较普遍。沿用的是传统的德育规范,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改革,不仅无法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无法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其次,设置德育教育的标准不适用于学生的情况。以往的道德标准均是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等内容,尽管这些是人们所应当继承的优秀品质,但是过多的强调,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最后,是选择的德育方法无法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现在许多学校多使用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行实践的机会严重不足,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2.3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兴趣较低
由于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变化,许多中职院校在认识方面出现偏差,认为中职生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只有加强专业技能建设,才能为学生谋得出路,从而减少德育课程的时间,使德育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甚至取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时,一些中职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过多地参照普通高校的运行模式,没有根据自身的特色制定符合实际的推行对策,也没有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使得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无法提高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兴趣[2]。
3校企合作背景中进行中职德育工作的方法
3.1完善校企合作的中职德育体系
首先,要充分利用政府的作用,使当地政府可以参与进校企合作的德育工作当中,将企业、学校以及政府的力量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从里到外进行完善,使更多的中职学生得到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其次,要使企业、学校以及党政等机构积极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当中,使德育工作可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状态,这些机构均要在开展德育的过程发挥各自的作用,使其获得更大的发展。最后,学校和企业可以选择一些有效的人员组成实习监督。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时候,可以有监督人员进行监督,从而提升其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3.2创新企合作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
学校可以在传统的德育内容加入社会改革的内容、企业文化要求以及国家政策等,德育课程可以满足国家、企业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要在其中增加人文素质的内容,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3]。另外,要将实行德育工作的方法进行改革,例如改变以外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学校也应该增加德育课程的比例,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德育内容。随着新型教学工具的出现,学校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快地熟悉德育内容,并将其运用于处理事务之中。
3.3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德育文化资源
为了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在与企业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熟悉企业的文化,使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快速融入集体。同时,学校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校园文化,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德育内容。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建设懂礼貌、爱环保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养成谦逊有礼、爱护环境的习惯。而且学校也可以进行制度建设,促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这对于学生以后在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中职院校德育课程的内容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使企业文化与自身校园文化进行结合,即将学生的实习与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可以将企业文化贯穿于自身的实习工作当中。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德育教学效率的提高,还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胡茂林 单位: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戴春平,廖远兵.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52-54.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生德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31-01
小学生年幼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着小学生在思想德育方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一方面,积极合理地开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及时有效地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为以后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才能真正改善当前的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成为未来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一、小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许多小学生完成学校里的事情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说如果不完成会被老师批评,而没有积极主动的认识到这个事情就该自己去完成,就该自己去这样做,德育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理断乳期和自我意识萌发价段,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加上某些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没解决好,将导致其德育行为失范。另外,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里都会受到父母和长辈的溺爱,不会受到委屈和不公,致使小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很差,有一点小事情就会觉得心理承受压力很大,觉得已经超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会感到很痛苦,表现出极端、不德育行为。所以说心理素质是小学生德育素质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大,一些现实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小学生就会表现出良好的德育品质。
二、新时期完善小学生德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立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德育机制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们本性善良、单纯、可塑性强。在德育机制的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必须以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体制和机制,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德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小学生参与程度的影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机制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的过程中,并很容易接受德育课堂里所传授的德育知识。学校在设计德育参与机制时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其他精彩的活动,把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并充分贴合小学生活泼好玩的心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校的评价机制对小学生的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学校在评价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时,不能仅仅强调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要考虑小学生优良的德育素质,要让他们懂得“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鼓励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育素质。
2.教师要做好示范工作
在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德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蹦而就和揠苗助长式的发展。在小学年龄阶段,教师的地位十分特殊和关键,除帮助学生们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外,还担负着提升德育能力的重任。因此,小W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德育修养。而言传不如身教,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间课后不讲粗话,待人文明礼貌,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教师首先要做好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以德育人、以德执教、以德服人,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比如:在组织给偏远山区的孩子募捐的活动中,可以组织召开募捐班会,带头捐款捐物,身体力行,这样学生们也会一个个积极的参加捐款捐物。通过活动和对山区孩子的了解,许多学生会变得更懂事,更节约,因为他们明白了和那些山区的孩子相比,他们是如此的幸运和幸福。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以自身为典范,严于自律,才能带动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3.扩大的与的教育范围
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除了学校之外,还要将范围扩大至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全方位的德育氛围,以确保社会良好德育风气的形成。而实施感恩教育,便是扩大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及手段之一。让小学生学会对父母感恩,这是小学生德育中的首位。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小学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牢记父母的生日,在家要帮助服务做家务活,为父母打盆洗脚水洗个脚等等。也可以组织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让家长参与进来,促进小学生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增加感情。让学生学会对老师和同学感恩。小学教师要在平时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比如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老师,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苦,让学生理解并尊重老师。在教师节到来的时候可以让任课老师敬献诚挚的祝福,送贺卡,鲜花等。另外,还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一些演讲和唱歌类的比赛,让每一个学生在比赛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强化他们的感恩之心。
三、结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希望,培养有素质、有德育、有涵养的小学生是至关重要的,祖国的未来就在孩子身上。只有通过探索不断去发现新的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方式,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德育培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顾建亚,王勤.论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教育探索,20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