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7 17:20: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程的基础形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浆砌石沉井;小型工程;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V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8-0117-02
目前,面广量大的小型水闸、农桥以及吊机码头等建筑物,由于其本身的造价不高,在投资的角度来看,如这些小型工程采用混凝土桩基础,在经济上就不很合理。因为桩基一般截面尺寸较小,并且其抗弯能力较弱,在水流急、土层软、易淘空的地段上的应用效果也不太理想。另外桩基的施工还容易受周边建筑的制约。而沉井具有基础稳定牢固、适应性广的特点,其利用沉井井壁代替基坑开挖所必需的护壁材料,能充分减少挖土工作量,在小型工程中采用沉井基础可以取得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1浆砌石沉井基础的应用
浆砌石沉井广泛应用于灌泵站、抽水机站等小型工程中。在一些排灌泵站工程中,进水口侧的沉井有双重功能,既可以作为水池,又可以作为河侧软质土层的基础处理结构。在河道交叉口或者急转弯地段,船只过往频繁、水流较紊乱、水位变化幅度大,河岸很容易受河水冲刷挖空,一般的基础护岸容易走样,甚至发生倒坍事故。例如南排护岸的一些交叉口和个别凹荡地段,由于漩涡而形成的河坡变迁可以深达高程-3.8~-4.8m,这时的桩基础受冲刷造成局部淘空,直接给上部结构带来安全隐患。而沉井基础则具有抗倾、抗滑、防淘空等优点,例如某市药厂护岸,采用浆砌石沉井作为基础,在临水面形成一道保护屏障,河道过往船只虽然很多,河岸地势也很高,墙背上所受压力较大,但自建成以来一直运行良好。
在施工方面,比如护岸工程,其对要求基础的埋置较深,选择沉井基础将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某水干线的浅水闸下右侧有一水冲7 m深的坑塘,并且都是粉砂土土质,原先计划是打桩回填护岸,但由于土呈弹性,打桩时易弹出。后来改成浆砌石沉井基础以后,不仅施工顺利,而且工程也稳定牢固。
2浆砌石沉井基础的结构形式
按建筑材料来分的话,沉井材料可以分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砖砌沉井和浆砌石等。浅基础中浆砌石应用得比较多的原因是浆砌石沉井具有自身重量大易于下沉以及其价格适中的优点。
一般的沉井的组成部分可以分为刃脚、内隔墙、井壁、封底和承台等。沉井的平面布局由上部建筑的基础截面形状、阻水要求以及基础的受力特点决定。工程中最常见的平面型式是矩形。一般地,口字形和田字形应用于独立基础比较多,而日字形的则应用于条形基础比较多。有时为了避免转角处应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将其四角造成圆角。另外,沉井的高度则与地质条件、载荷要求以及上部结构相关,一般的小型工程中应用的浆砌石的高度大多在2 m-5 m之间。
3浆砌石沉井的施工方法
3.1浆砌石施工工艺流程
浆砌石沉井的施工讲究一定的施工顺序,其工艺流程一般由浇筑混凝土刃脚、浆砌沉井井壁和内隔墙、沉井下沉、封底、回填土方、浇筑承台等几部分工艺组成。
3.2工艺组成构件的施工
3.2.1 浇筑混凝土刃脚
混凝土刃脚的作用主要是切开土层,其位置在沉井的最底端。混凝土刃脚由于其受力面积很小,在刃脚处受力很集中,所以需要很高的强度。按设计要求来分类的话,沉井刃脚有钢筋混凝土刃脚和素混凝土刃脚,它们应用于不同强度的场合,一般人土强度高则需要应用钢筋混凝土刃脚,小强度只需素混凝土刃脚即可。烧筑混凝土刃脚前需要将土方挖到施工常水位上方的0.2~0.3 m的地方。并且需要将基面挖平,在施工期间主要不能扰动原状土,按照要求放样和开挖混凝土刃脚地模以后就可以浇筑混凝土刃脚。
3.2.2浆砌沉井井壁和内隔墙
沉井井壁的作用主要是在浆砌石下沉的过程中起到挡土和防水的作用。其也称沉井圈,是沉井基础外端壳部。使用期间沉井井壁就作为沉井基础的组成部分,在混凝土刃脚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5%后,井壁和内隔墙就可以开始砌筑。
砌筑过程中需要注意灰缝饱满,充分考虑井壁和内隔墙的协调性均匀地砌筑,同时也需要遵守承重墙的施工要求。为了使后面工序中顺畅地将沉井下沉,井壁外表面要砌筑得平整,并留有1%~1.5%的余量。在保证沉井有效厚度的基础上,井壁的内表面可以做成毛面,其作用主要是保证井壁石块之间的搭接牢固。另外,内隔墙中还需要预留工作孔洞,这样才能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均衡施工,孔洞的尺寸大约为D80 cm。沉井井壁砌筑好以后要主要加强覆盏养护,确保沉井砂浆的强度。
3.3沉井下沉
①浆砌石沉井下沉前需要进行验算,确保沉井在自重G作用下能够克服摩阻力f而下沉,一般要求K=G/f>1.05~1.25。对于5 m以内下沉深度的沉井,可以按照公式f=1/2UFH计算井壁外侧总摩擦力f。
式中:U表示沉井的外侧周长(m),F表示井壁单位面积摩擦力,视土质和井壁粗糙程度而定,一般如果土质为软土或粘性土则可取15~25(kN/m2),H为沉井人土深度(m)。
如果K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就需要对沉井井壁外侧进行处理,有效简易的手段是往井壁外侧灌注泥浆,降低其摩擦力,使沉井顺利下沉。一般处理采用的参数如下:配合比(重量比)为:粘土40%左右;水65%~55%。而泥浆要求的指标为:比重1.2左右,粘度需要大于100S,泥皮厚度要小于3 mm,胶体率与稳定性为100%,含沙率应小于4%。
②确保浆砌石沉井砂浆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以后才能进行沉井下沉工序的实施,下沉过程中为了方便观测和控制,需要在四个角设置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③沉井下沉的方法可以采用人工抛挖法、卷扬机吊装法以及水力冲挖法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下沉工艺一旦实施,就不能中途停顿,否则容易出现咬死、倾斜、涌水以及断裂等事故。在下沉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对策:对于周边地形平坦的沉井,需要保持一致的挖土速度,四周留土也需要保持一致,下沉过程要均衡;对于淤泥土质的沉井,可将其挖成锅底状,在锅底比刃脚低1~1.5 m时,沉井可以依靠自重下沉,同时可以把刃脚下土挤向中央锅底;对于粘土土质的沉井,刃脚底部可以不用挖净,四个井壁留有大约5 cm厚的土层,因为沉井靠自重下沉时,可以将刃脚地下这部分土切下;对于土质较硬的沉井,在挖到刃脚底部50~60 cm的时候就采取对称、均衡开挖,一直重复同样的工序,直到沉井下沉;对于两侧土方高度差比较大的沉井,尤其是两岸侧的土方又硬又高的沉井,则应使岸侧挖土速度比河侧略快,并且岸侧尽量挖空,但是河侧留有一层薄土,这样可以使沉井在下沉时向岸侧倾斜2°~3°,这样定位较准确,避免卡阻现象的出现。
④对于下沉工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现象比如卡阻、倾斜等要注意观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确定对策。例如,由于土质较硬产生的卡阻现象,可以采用挖空刃脚底部土方的方法,如果依然无法解决卡阻现象,这时就需要压重,或者从沉井井壁四周往下灌注泥浆,促使下沉。但如果是由于异物比如木桩等出现卡阻,则应尽快去除木桩。如果出现倾斜现象,则可以挖空一侧土方,再压重或者灌注泥浆。总之在下沉过程中要均衡,实时监测和控制。
3.4沉井封底
有的沉井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封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沉井都要封底。对自身重量有要求而且井孔不需要回填土方或者泵站兼水池功能的沉井对封底工艺的要求比较高。在小型工程中常常采用现烧素混凝土,因此在施工中往往碰到初凝混凝土被地下水负压破坏的情况的出现。所以需要在沉井设置底部反滤层,其施工方法为先将基底挖成过锅底状,使中间下凹,接着再四角设置瓜瓣状的盲沟,盲沟中用碎石填满,然后再在上面铺设一层土工布,并且安装好排水管之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有时为了方便控制地下水,排水管采用长瓶。排水管要割去瓶底,具体实施方法为将浸过煤油的线缠绕在长瓶的底部燃烧。埋设好排水管后可以根据需求拧紧或者打开瓶盖,进而能够保证混凝土封底的顺利浇筑和日后的保养。
3.5回填土方与浇筑混凝土承台
沉井回填的土方需要采用含水量比较适中的优质土,分层回填的过程中土方需要回填夯实。回填质量和沉井的要求有关,对于不封底的沉井,土方的回填质量要求更高,需要其单位体积重量满足γd>14.5kN/kg。土方回填前需要排干沉井内部的积水。沉井承台即封顶,按照上部结构的受力情况来分类的话,混凝土承台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无钢筋混凝土机构。承台需要烧筑在已经回填好的土方上面。如果是空心的沉井,则需要在井内烧筑底模,然后才烧筑混凝土承台。
4结语
浆砌石沉井有很强的使用适应性,无论是在河段护岸、还是抽水机站等小型水工建筑物,浆砌石沉井都能应用。 在经济上,浆砌石沉井的造价比混凝土桩基低;在运行上,浆砌石沉井可靠并且运行良好;在施工上,浆砌石沉井避免土方的大量搬运。因此在小型工程中,浆砌石沉井基础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光裕.薄壁沉井基础在围垦工程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 技,1992,(2).
[2]张成利.浅谈沉井基础在新沂河海口中深泓闸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10).
关键词:土石坝;防渗;变形;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59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40
水利工程中土石坝是十分常见的坝形,由于其构成材料多数是由当地取材的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料,把这些材料通过碾压、抛填等方式堆筑成挡水坝,所以施工也相对简单,土石坝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还是相当普遍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土石坝由于其材料特点,不可避免会发生一定的渗漏,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发坝体变形,产生险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
1土石坝渗透变形的主要情形及原因分析
土石坝由于其构成材料主要是土料、石料或是土石混合料,坝体长期在水中浸泡,水分会顺着土石料颗粒中间的缝隙进行渗透,细微的渗透不会导致坝体变形,但如果渗漏严重,就会使坝体产生严重变形而产生土坝事故。土石坝的渗透变形主要有接触的冲刷、流土、管路的涌动和接触流土四种情形:
1.1土石坝渗透变形的主要情形
1.1.1流土 这种情况主要是土料中的一些颗粒随着渗流加大,会被流水带走,造成坝体的空洞产生,局部土体有的会隆起,有的会被冲击到坝顶,多发于非粘性土体或粘性土体的渗流益出部位,这些部位的土体颗粒精细差不多,而粘性土体发生流土多数会出现脱落、断裂或者隆起。
1.1.2管涌 在土石坝的地基或者下游坡的表面常会发生管涌,这些部位一些非粘性的土质中的一些细小颗粒,在渗透作用下,会随着水的渗出而带离土体,连续的被带出,在土壤中出现一些裂缝,随着渗流的加大,会形成一些渗透通道,慢慢这些通道会在水流的作用下,越来越大,导致土石坝的内部结构被破坏,形成渗透变形。
1.1.3接触流土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不同土料之间的土质不同,在两个土层接触面上,由于渗透系数和垂直渗透相差很大,一些小颗粒会从系数小的土层流向大的土层,从而形成接触流土,产生渗透变形。
1.1.4接触冲刷 这种变形主要是由于渗流在流经地基接触面与建筑物的接触面或者系数不同的土层接触面时,一些细小的颗粒会顺着层面被水流带走,导致层面的出现,接触冲刷会使土石坝一层层产生损伤,对土石坝的寿命产生影响。
在土石坝实际的变形中,以上四种形式有可能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也有可能单一出现,所以在防护上也要分析其不同的形式,科学制定防护方案。
1.2渗透变形产生的原因
土石坝的渗透变形产生原因相对复杂,有的可能是单一原因产生,有的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结果。
1.2.1基础的原因 如果基础的透水层施工过程中没按要求进行,土石坝下的截水槽或者不良地基没有进行处理,都会导致坝基出现渗漏,透水严重就会产生坝体变形,严重会使坝身或坝基被透水破坏。
1.2.2材料的原因 土石坝的材料多数都是由地当选取,但并不是随意选一下就进行堆坝,而要充分考虑这些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在设计施工时未能充分分析,很多土石坝建成蓄水后,浸润线过低,导致渗流会从下游坡面溢出,使下游坡失去稳定性。
1.2.3施工工艺原因 在实际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如果输水涵、洞砌衬时所用砂浆不饱满,周边粘土没有密实夯压,或者因为回填的时候灌浆不够严实,会导致涵、洞渗透变形。
1.2.4 地质的原因 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考虑当地的水文地质,认真重视水文地质,做好基础防渗,避免因地基的建设不科学导致基础漏水,产生土石坝变形。另外在实际施工中,一些渗流以心墙、斜墙等裂缝为集中通道导致管涌,引起坝身渗漏变形,严重的还会导致坝体的失事破坏。
2土石坝防渗变形的处理措施
2.1水平防渗
这种防渗方法主要是通过粘土来构筑粘土层,达到防止渗漏的目的,在实际施工中可人工进行填筑粘土或者利用天然粘土进行筑坝,粘土可就地取材,这种方法具有造价低,工期短的特点,而且施工机械也简单,不需要什么特殊器材,但是相对来讲施工作业面较大。
2.2 垂直防渗
垂直防渗在土石坝的施工中适合应用在隔水层相对较浅或地基透水层太薄的情况下,能彻底解决坝身和坝基的渗漏问题。
2.2.1高压喷射灌浆防渗 根据设计布置好眼孔,将喷射管放入事先用钻机钻的孔中,用射出的高压射流冲切从而破坏土体,同时导入水泥浆液并与冲切土体充分搅拌之后,把喷嘴上提,岩浆凝固之后,按设计的厚度、深度和方向同地基紧密结合成混凝体,从而起到防渗变形的作用。
2.2.2建造混凝土防渗墙 在建成的覆盖层透水层或者坝体中用专用工具建造槽型孔,用以加固土石坝壁,并采用高压泵把泥浆压入槽型孔的底部,从孔底携带着岩渣流回到地面,然后再用直升套管往槽孔里面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连续的混凝土墙,起到防渗变形的作用。
2.2.3土工膜防渗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渗透半径,从而降低坡降、减少渗漏量,却不能完全把渗流截断,且这种方法只对渗漏原因比较单一的坝体起作用。
2.2.4劈裂灌浆防渗 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沿着轴线小主应力面劈开坝体,灌注泥浆,并让泥浆与坝体相互挤压,以形成厚10~50厘米的不间断泥墙,这样可以防渗变形。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基础性工程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由此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相关部门在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过程时,要立足于对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从而真正实现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行业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
1.基础性工程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1.1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的主要成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在堆放混凝土构件时没有将枕木摆放在一条垂直线上,由此产生的拉应力使构件出现裂缝;二是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导致表面因收缩变形而产生拉应力,从而使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1.2结构漏水
房屋建筑工程的渗漏部位一般是在檐口、山墙和变形缝处。产生渗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温度变化过快使防水层产生破坏等自然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施工人员在细部处理上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等人为原因。
1.3施工材料质量低劣
施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原因一是在进行图纸设计的时候,没有对所需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明确的标注;二是在选材的时候,因片面追求低造价而偷工减料。
1.4通风孔道堵塞
通风孔道堵塞的原因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导致建筑质量不过关,使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物落到通风孔道内,最终堆积造成通风孔道堵塞。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出现问题的产生原因各有不同,但总的来看主要还是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保障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的。
2.基础工程安全施工技术举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地基处理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选定的地基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以下就桩基施工与沉井和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2.1桩基施工安全
(1)打混凝土预制桩 利用桩机吊桩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距离不应大于4m,偏吊距离不应大于2.5m;吊桩时要慢起,桩身应在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系上缆索,由人工控制使桩身稳定。桩身附着物要清除干净,起吊后禁止人员在桩下通过。吊桩与运桩发生十扰时,应停止运桩。
插桩时,严禁手脚伸人桩与龙门架之间。用撬棍或板舢等工具矫正桩时,用力不宜过猛。打桩时锤击不宜偏心,开始落距要小,如遇贯入度突然增大,桩身突然倾斜、位移,桩头严重损坏,桩身断裂,桩锤严重回弹等应停止锤击,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拔送桩时应选择合适的绳扣,操作时必须缓慢加力,随时注意桩架、钢丝绳的变化情况。送桩拔出后,地面孔洞必须及时回填或加盖。
(2)沉管灌注桩施工桩管沉入到设计深度后,应将桩帽及桩锤升高到4m以上锁住,方可检查桩管或浇筑混凝土。耳环及底盘上骑马弹簧螺丝应用钢丝绳绑牢,防止折断时落下伤人。耳环落下时必须用控制绳,禁止让其自由落下。沉管灌注桩拔管后如有孔洞,孔口应加盖板封闭,防止事故发生。
(3)冲、钻孔灌注桩施工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前,孔口应加盖板,附近不允许堆放重物。冲抓锥或冲孔锤操作时,严禁任何人进入落锤区范围内。各类成孔钻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以防止钻机突然倾倒或钻具突然下落而发生事故。
2.2沉井和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
(1)沉井施工安全沉井下沉时,在四周的影响区域内,不应有高压电线杆、地下管道、固定式机具设备和永久性建筑物,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沉井的制作高度不宜使重心离地太高,以不超过沉井短边或直径的长度为宜。
抽承垫木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分区域、按规定顺序进行。在抽承垫木及下沉时,严禁人员从刃脚、底梁和隔墙下通过。
井字架、扶梯等设施均不得固定在井壁上,以防沉井突然下沉时被拉倒发生事故。沉井顶部周围应设防护栏杆。井内的水泵、水力机械管道等设施,必须架设牢固,以防坠落伤人。
沉井下沉前应把井壁上的拉杆螺栓和圆钉割掉。特别是在不排水下沉时,应全部清除井内障碍和插筋,以防割破潜水员的潜水服而酿成事故。当沉井面积较大,采用不排水下沉时,在井内隔墙上应设有供潜水员通行的预留孔。井内应搭设专供潜水员使用的浮动操作平台。
采用抓斗抓土时,井孔内的人员和设备应事前撤出。如不能撤出,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进行妥善保护。采用人工挖土机械运输时,土斗装满后,待井下工人躲开,并发出信号,方可起吊。采用水力机械时,井内作业面与水泵站应建立通信联系。水力机械的水枪和吸泥机应进行试运转,各连接处必须严密不漏水。
沉井在淤泥质粘土或亚粘土中下沉时,井内的工作平台应用活动平台,严禁固定在井壁、隔墙和底梁上。沉井发生突然下沉,平台应能随井内涌土上升。采用井内抽水强制下沉时,井上人员应离开沉井。不能离开时,应采取安全措施。沉井如由不排水下沉转换为排水下沉时,抽水后应经过观测,确认沉井已经稳定后才允许下井作业。沉井下沉采用加载助沉时,加载平台应经过计算,在加载或卸载作业范围内,应停止其他作业;沉井水下混凝土封底时,工作平台应搭设牢固,导管周围应有栏杆。
(2)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区域的调查。挖槽开始之前,应清除地面和地下一切障碍物,做到场地平整、无积水,挖好排水沟,方能进行施工。导沟上开挖段应设置防护设施,防止人员和工具杂物等坠落入泥浆内。挖槽施工过程中,如需中止时,应将挖槽机械提升到导墙的位置。在特别软弱土层、塌方区、回填土或其他不利条件下施工时,应按施工设计进行。在触变泥浆下工作的动力设备,如无电缆自动收放设施,应设有专人收放电缆,操作人员应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并应经常检查电缆,防止破损漏电。
3.结语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采取有效的对策,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并通过对已发生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起到震慑、吸取教训,才能保证工程安全及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隧道工程;山体开裂;初期支护;变形;施工处理
中图分类号: U415 文献标识码: A
1.隧道简介
合福铁路站前六标东山隧道全长300m,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217+660、DK217+960,其中明洞及洞门长度73m,暗洞长度227m。地貌特征为剥蚀低山区,地势起伏,坡度较陡,自然坡度30°~40°,植被发育,为灌木和松树。地层岩性为表层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厚约0.5~3.5m;下伏全风化花岗闪长岩,棕红色,褐黄色,呈沙土状;强风化,灰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下为弱风化,浅灰色,深灰色,岩体完整,岩质坚硬。地质构造:隧道出口附近DK217+904右侧93m有一废弃军事防空洞,防空洞出口处位于DK217+981右41m,实测洞底标高约166m~168m。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不发育。隧道埋深较浅,洞身最小埋深约12m;DK217+710~+760、DK217+830~+860存在山体偏压。DK217+825~+855围岩级别为Ⅴ级,衬砌类型为Ⅴb,超前预支护为双层小导管,开挖工法为六部CD法。合福铁路东山隧道2011年11月底发现洞内DK217+825~+855段初期支护变形侵限, DK217+835~+850段初期支护开裂现象,经洞顶查看此段里程发现裂缝
2.山体开裂及洞内初期支护变形情况描述
2.1洞内初期支护变形情况
DK217+820~+865段初期支护因沉降变形造成断面净空侵入二衬,二衬厚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监控量测资料显示最大累计沉降值为29cm。侵限部位主要位于拱部中线偏左6m~中线偏右4m范围及DK217+835~+850右侧边墙范围,侵入厚度5~21cm。在DK217+840~+855段初期支护两侧墙纵向开裂,拱部局部拱架连接处有不规则开裂现象,裂缝宽度约1~2mm。
2.2地表开裂情况
隧道洞顶地表共发现了3道裂缝:第1道裂缝长度约6.5m,宽度约3cm,裂缝起点里程DK217+836.9,位于隧道中线偏左19.37m,埋深24m;终点里程DK217+843.4,位于隧道中线偏左18.62m,埋深24.5m。第2道裂缝长度约2.9m,宽度约2cm,裂缝起点里程DK217+844.636,位于隧道中线偏左17.4m,埋深24.1m;终点里程DK217+846.9,位于隧道中线偏左17.5m,埋深23m。第3道裂缝长度约8.4m,宽度约2cm,裂缝起点里程DK217+843.5,位于隧道中线偏左14.04m,埋深23.5m;终点里程DK217+851.9,位于隧道中线偏左12.4m,埋深21m。
通过地表勘察及洞内量测资料分析,判断为此段山体存在一定地形偏压,长期雨水侵蚀诱导支护沉降变形引起地表开裂,山体基本稳定,洞内支护暂时稳定。
3.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针对地表沉降开裂,洞内初期支护变形大,初期支护局部开裂的情况,为确保安全停止各部工序的掘进,同时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和永久加固措施,以保证隧道结构的整体稳定。
3.1临时加固方案
各部掘进开挖面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封闭,厚度不小于20cm, ①部掌子面围岩较差,采用锚网喷加强。DK217+820~+865段采用I22工字钢加设护拱,DK217+820~+860护拱拱架间距为1.2m/榀,纵向采用Φ25mm钢筋连接,护拱底脚上0.5m设置纵向工字钢梁,拱架底脚与仰拱预留钢筋焊接牢固形成整体受力环。护拱布置的位置要与初支内拱架错开,背后与初支表面紧贴,空隙地方用木楔楔紧。在护拱两侧喷射15cm厚C25混凝土,使护拱与初期支护形成一个整体。对①、④、②、⑤部采用I22工字钢铺设临时仰拱,每榀闭合成环,纵向采用Φ25mm钢筋连接,临时仰拱钢架上部加设三根纵向工字钢梁连接形成整体受力,各连接部位焊接牢固,喷射C25混凝土封闭,在每环钢架中采用I22工字钢焊接斜向支撑,斜撑高度2.5m(①、②、④、⑤连接板位置)。
3.2永久加固方案
针对洞顶山体沉降,洞顶围岩松散无自稳能力,为确保换拱安全及储备二次衬砌受力强度,采用永久加固措施:
3.2.1 5m范围径向注浆加固
对DK217+820~+860段拱墙范围进行5m围岩径向注浆,通过压力注浆固结围岩,减小加固圈岩体空隙率及渗透系数,增加围岩之间的摩阻力,加强围岩的自稳性。注浆孔按照浆液扩散半径1.2m布设,梅花型布置,每环24孔,孔口环向间距拱墙120cm,墙脚80cm,纵向间距200cm。注浆孔采用风钻开孔,孔径为52mm,采用Φ50×3.5mm热轧无缝钢花管,钢花管上钻注浆孔,孔径10~16mm,孔间距10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预留50cm不钻孔的止浆段,钢管长5m,导管应安装牢固,并有良好的封闭止浆措施。预留注浆孔,注浆材料采用普通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压,1~1.5mpa。注浆完成后应检查注浆效果,若效果不好应再次进行补注浆。
3.2.2二次衬砌加强
DK217+820~+865段二次衬砌拱墙钢筋原设计为Φ22mm,由于此处山体发生沉降,围岩自稳能力差,此段环向主筋加强修改为Φ25mm。
3.3初期支护侵限部位换拱处理方案
加固措施完成后对初期支护侵限部位,从洞外向洞内方向采用人工破碎拆除的方法进行逐榀换拱处理,换拱时断面净空应预留放大不少于10cm,防止后续变形再次造成侵限。换拱具体施工方法:
3.3.1施工准备
施工前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包括机械设备、人员、材料及洞内施工域回填等。机械设备:自行配备手提式切割机3台;气腿式风钻6台;风镐4台;操作平台1座;电焊机2台;氧气乙炔设备1套;运输车1辆;装载机1部;挖掘机1部。人员:混凝土切割人员3人;风镐操作人员4人;钻工6人;电焊工2人;出碴司机1人;装载机司机1人,挖机司机1人;支护班16人;技术人员2人;现场带班班长2人;副队长和队长2人。配备监控量测小组,小组组员6人。利用工作台架将准备处理段的护拱两侧采用喷射15cm厚C25混凝土加固。
3.3.2换拱方法
从DK217+820开始处理第一榀拱架,由于绝大部分的侵限位置位于拱部范围,因此按照自上而下,自右向左的顺序,采取分节更换拱架的方式进行。分节处理时首先利用风镐凿出此节拱架周边混凝土,凿出一节,拆除一节,扩挖一节,安装一节;保证在换拱过程中尽量减少围岩暴露的面积,防止溜坍。安装拱架后重新打锚杆和焊接纵向连接筋,在每个钢架接头板位置加设纵向连接角钢进行加强。完成后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按照此方法从洞外向洞内方向逐榀、分节依次对此段所有欠挖部位进行换拱。第一次换拱处理长度达到8m,施做一组5m长二衬,以后每换拱处理长度达到5m,立即施做5m二衬。
3.3.3监控量测及地表观测方案
成立由分部专人负责的监控量测小组,配备6名专业测量人员。洞内监控量测:洞内按照铁道部120号文要求布设监控量测点,对前期缺失或破坏的点重新埋设,在DK217+835~+855段加设两排弯钩量测桩,采用收敛仪及拱顶挂尺量测,其余点位采用反射片及全站仪量测。通过近两天连续加密频次检测(每2小时1次)的结果分析洞内初期支护暂时处于稳定状态,目前洞内量测频率按照每天3次,间隔8小时进行。每天的数据及时整理并上报项目部和监理组。地表观测:在地表裂缝位置范围布设地表观测桩,DK217+840、+845、+850处沿隧道中线横向布置共3排,每排4个点(分别位于中线、中线偏左5m、中线偏左10m、中线偏左15m)。在离裂缝位置40m位置设置1个观测基准点。地表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位移检测,沉降采用水准仪检测。裂缝采用水泥浆液灌注填充固结后在表面用水泥砂浆封闭。
4.施工过程重点要求事项
掌子面停止施工进行封闭,做好各部位临时支护。加强洞内及地表量测,及时整理分析,结果异常时立即采取措施。侵限段初期支护拆除逐榀分节进行,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凿除,减小暴露面,减少扰动,禁止爆破,确保拆除安全。安排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洞内及洞顶地表的巡视工作
5.结语
在处理隧道工程山体开裂及洞内初期支护变形时,一定要用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多方位考量病害原因。严格施工管理控制,彻底解决病害问题。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地基处理
引言
湿陷性黄土属于一种特殊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结构性、欠固结性和湿陷性三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特性就在于黄土的湿陷性,表现在该类土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和较小的干密度,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自重压力或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会产生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就会影响到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甚至带来相当大的安全危害。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熟练的掌握施工技术,做好地基处理,为整个建设工程质量提供有利条件。
1、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
1.1湿陷性黄土的程度划分。为了确认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和湿陷性的强弱程度,就要通过室内压缩试验测定黄土的湿陷系数。当湿陷系数大于等于0.015时,就判定为湿陷性黄土,相反的若湿陷系数小于0.015就为非湿陷性黄土。同时根据湿陷系数可以将湿陷性黄土划分为三类,当湿陷系数小于0.03时为轻微湿陷性,当在0.03和0.07之间时就是中度湿陷性,当大于0.07时就为严重湿陷性黄土,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就要特别注意。
1.2湿陷性黄土在物理力学性能上表现的状态。湿陷性黄土的力学性能主要表现为颗粒组成、界限含水率、比重及孔隙比、含水率和饱和度、压缩性和渗透性几个方面。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由粉粒、沙粒和黏粒组成;其液性指数一般都在零上下摆动,因此多数的湿陷性黄土都处于坚硬和硬塑的状态;在比重和孔隙比方面,湿陷性的趋势主要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孔隙比一般较高;湿陷性黄土的饱和度一般在40%到50%之间,如果饱和度接近80%,那么湿陷性也基本不存在了,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较低,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含水率越低相对的湿陷性越强;在压缩性方面,湿陷性黄土自身的压缩性较低,在遇水的情况下压缩性有所提高。
1.3湿陷性黄土在湿陷性上可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是指在土的自重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而不发生湿陷的;自重湿陷性黄土是指在土的自重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而发生湿陷的。
2、湿陷性黄土的危害
在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的地区,工程建设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进而导致工程建设困难和建设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建设前期,必须对该地区进行详尽的勘察,这样就需要增加室内土工湿陷性试验次数,以便得出最新的湿陷性系数、湿陷等级等详细的资料,为工程人员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在具体的设计中,也要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设计,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提高了工程造价;(2)在建筑工程完工后,倘若之前对黄土的湿陷性考虑不周,建筑工程就会因地下水位的变化、污水的集中排放导致渗漏等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体结构发生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建筑物出现安全隐患,严重的甚至拆除重建,造成巨大的损失。
3、浅析湿陷性黄土工程地基处理
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工程建设中,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在陕北、关中和甘肃、山西等地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为消除或减轻土体的湿陷变形对建筑物带来的危害,时常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其主要目的在于破坏湿陷性黄土的大孔结构,以便使全部或部分土体消除地基的湿陷性,从根本上避免或削弱湿陷现象的发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常用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强夯法、垫层法、挤密桩法、预浸水法等。
3.1采用表层夯实法及强夯法处理地基问题。表层夯实法也叫做重锤表层夯实法,主要适用于饱和度小于等于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在利用重锤夯实过后,黄土的性能得到改善,平均密度增大,压缩性降低,最终使得黄土的承载力大大提高。强夯法地基处理就是通过起重机将一定重量夯锤吊到高处,在指定位置上自由下落给予地基很大的冲击和震动,将湿陷性黄土土体强力夯实,压缩黄土土中的孔隙,使黄土土体局部液化,达到增大压实度,降低湿陷性黄土的压缩性,进而消减黄土的湿陷性,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强度。强夯的过程实际上是瞬时对地基施加了一个巨大的冲击力量,使黄土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主要的作用结果是使一定范围内的孔隙挤密、地基强度提高。
3.2采用垫层法处理地基问题。垫层法是现在工程建设使用的主要方法,指的是将地基下的湿陷性黄土部分或者全部进行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作成垫层,用来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可以适当减少地基的压缩变形,增强地基的承载力。垫层的设计是采取这一方法的关键,它既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因素。所以在使用这一方法时我们要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1)在选择使用垫层法处理地基问题时,注意实际的地质水文环境,地下水位不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对那些防水要求高,容易受到侵湿的建筑物,为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最好的选择进行整体的垫层处理。(2)在采用局部垫层法时,考虑到防水、隔水的作用,有防渗要求的的建筑物和容易受到侵湿的建筑物,不能采用局部黄土垫层处理地基。因为局部垫层的处理宽度比地基的宽度小,在地基处理过后也容易产生漏水现象,引起未处理的湿陷性黄土湿陷化,致使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
3.3采用挤密桩法处理地基问题。挤密桩法是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常用方法,加固深度可达10~15m,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挤密桩法是利用沉管、爆破、冲击、夯扩等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挤密填料孔,再用素土、灰土,必要时采用高强水泥土,分层回填夯实以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提高其强度,减少其湿陷性和压缩性。在具体的工程中,按照设计方案精确的布置桩孔并成孔,通过将素土或灰土分层填入桩孔内,并进一步的进行夯实,实现处理好地基问题的目的。通过成孔或桩体夯实过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使桩间土得以挤密,从而形成复合地基,上部荷载通过它往下传递时应力要扩散,而且比天然地基扩散的更快,在加固深度以下,附加应力将大大减小。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不能使用粗颗粒的砂、石或其它透水性材料填入桩孔内。实践证明:挤密桩法对土的含水量要求较高,含水率过高或过低,挤密效果都不佳。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湿陷性黄土不良的工程特性,给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在工程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建筑场地的湿陷性类别、湿陷等级以及土体厚度等因素,并尽可能的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选用安全经济与具体工程需要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罗宇生.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陕西建筑,2011,(3).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新型施工技术;逆作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加上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高度在不断增加,数量也越来越多。传统施工技术本身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工民建施工的要求,对工民建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工民建项目中必须应用新型的施工技术才能促进其不断发展。
1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的意义
工民建工程项目中应用的新型技术均是从传统技术演变而来的,但是新型施工技术与当前工民建工程项目的要求更加契合,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在工民建工程中应用新型技术具有如下意义:
1.1有助于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是工民建工程管理中较为重视的方面,采用新型技术后,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数据有更精确的要求,技术数据的精确性促使在施工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造价控制目标更加细化,造价管理工作也能顺利进行,将工程施工成本目标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1.2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在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中,施工技术水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整个行业水准的重要标志。但是传统施工技术由于管理方面的因素,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较小。但是新型施工技术因为具有新颖的施工理念和科学的施工措施,保证了每一个阶段的工程目标均能顺利完成,促进了建筑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1.3更具有科学性
在传统施工技术中,掺杂着很多经验式的施工措施,虽然部分施工措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正确方法,但是也有部分没有科学性。而新兴施工技术的科学性比较强,它是在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科学元素形成的,科技含量更高,因此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应用能实现较好的效果。
2 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1逆作法施工
逆作法是较典型的新型施工技术,它是将基坑围护墙、工程桩、受力柱等作为垂直方向的承重结构,以主体结构的楼板、顶板为支撑系统,地下与地上同时施工的方法。逆作法有全逆作法、半逆作法、部分逆作法等三类。
2.1.1逆作法的特点
逆作法的特点如下:(1)减小基坑变形。在逆作法中采用的结构是封闭的地下围护结构,可以起到挡土墙的作用,具有抗渗、挡土的功能,同时这种结构因为有承重作用,因此可以作为地下室的外墙,而地下室的梁、板、柱等均可以作为该结构的水平支撑设施,从而减少基坑变形,对周围建筑和环境的影响降低。(2)加快工程监督,缩短工期。在逆作法中,地下地上同时施工,同步作业和立体交叉极大地加快了施工速度。在一些工程中采用这种施工技术能缩短三分之一的工期。(3)保证了底板的合理性。在传统施工中,在基坑开挖到达设计标高时,需要在底板浇筑钢筋混凝土,确保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有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而在逆作法中,当地下室的地板封闭时,地上的主体部分施工已经进行了一段,上层结构能有效平衡施工中底板的浮力。
2.1.2施工工艺
逆作法施工程序如下:(1)进行地下连续墙和中间支撑柱的钻孔灌注桩施工。(2)开挖地下一层土方,进行顶部圈梁、腰梁、杯口以及纵横支撑施工,同时进行一层楼板施工。(3)进行地上各层的梁、板、柱结构的施工,同时开挖地下二层土方,开挖结束后,进行楼板施工,主要是钢筋、模板以及混凝土施工。(4)对楼板进行养护,一段时间后重复以上施工,同时进行地下开挖和相应楼层的施工。(5)同时进行地下、地上的装饰安装施工。
2.1.3逆作法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逆作法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较多:(1)中间支撑柱的施工。中间支撑柱不仅是基坑开挖的承重结构,而且是整个建筑的永久性受力柱,所以施工中必须保证其垂直度和轴线位置。中间支撑柱的位置和数量也应该结合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合理确定,位置一般在纵横墙的交界处。中间支撑柱需要采用灌注桩施工方法,常用的有套管成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挖孔灌注桩。(2)挖土技术。挖土是逆作法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是盖挖逆作法,该施工中因为本身有支撑体系,具有较高的刚度,是介于明挖和暗挖之间的施工方法,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3)控制沉降施工。沉降和变形是逆作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对地下围护结构进行控制,同时确定合适的开发速度,采用局部开挖和槽底灌浆,控制不均匀沉降。
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混凝土量大,结构厚实,施工要求高,工程条件复杂,水泥水化热较大等特点。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2.2.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有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水泥量大,水泥水化后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本身温度增高,在混凝土硬化的时候,水化热通过表面向四周发散,造成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强度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时,就出现了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是由于在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失水导致干燥收缩、自收缩的出现形成的。
2.2.2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措施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首先必须要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1)对浇筑的温度、硬化过程中的温度严格控制,要对原材料进行预冷却、控制水泥水化热、降低核心部位混凝土的强度。(2)实行分层分块浇筑,设置合理的施工缝,设置滑动层。(3)在大体积混凝土拌和中掺入膨胀剂,让膨胀抵消产生的收缩。(4)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选择插入式振捣器,按照“快插慢拔”的要点,振捣棒要深入50mm,每点振捣时间为10-30s。
2.2.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有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类。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之后,利用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这样能减少热量扩散,减少由于温差产生的拉应力。保湿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用洒水、喷水的方式,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出现干缩裂缝。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项目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施工的合理性。目前普遍应用的新型施工技术主要有逆作法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两种,要发挥这两种新型施工技术的效果,施工单位人员必须要了解相关的施工程序,掌握施工操作的要点,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劳占才.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2]魏全喜.浅谈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2(12)
[3]张春昌.对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一些新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2(10)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既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形成建筑实体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最基本内容。因此,想要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就要从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入手。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程实体的质量,也就是要满足业主所要求的如主体结构安全、建筑地基基础的牢固以及合理的通风采光等使用功能;二是施工的管理质量,也就是指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完善程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由此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相关部门在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过程时,要立足于对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从而真正实现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行业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基础性工程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1.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在混凝土构件施工过程中若是出现裂缝问题或者是其他的房建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这也主要是由两种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是由于堆放的混凝土构件的时候没有将枕木便放在同一混凝土的垂直直线上,由此而产生的拉应力构件也会产生裂缝现象;二是在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导致表面因收缩变形而产生拉应力,从而使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2.结构漏水。房屋建筑工程的渗漏部位一般是在檐口、山墙和变形缝处。产生渗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温度变化过快使防水层产生破坏等自然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施工人员在细部处理上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等人为原因。
3.施工材料质量低劣。施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原因一是在进行图纸设计的时候,没有对所需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明确的标注;二是在选材的时候,因片面追求低造价而偷工减料。
4.通风孔道堵塞。通风孔道堵塞的原因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导致建筑质量不过关,使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物落到通风孔道内,最终堆积造成通风孔道堵塞。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出现问题的产生原因各有不同,但总的来看主要还是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保障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的。
二、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规范。若要做好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还必须要建立有效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素控制,并将施工质量责任制和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还要将这些制度真正的落实到位,并使其真正的发挥其基础性监督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施工质量责任制。在基础性工程施工过程中,人是最基本的要素。它既是操作者,又是组织者;既是被控制的对象,又是控制的对象;既是质量的保障,又是工程事故和不合格产品的源头。因此,整个质量控制工作要以人这个最基本要素为核心,明确参与施工人员各自的权限和职责,落实施工质量责任制;(2)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在基础性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因材料、半成品、构件不合格或因设计失误、施工方式不正确而导致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甚至工程事故的情况,需要施工单位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而这正是落实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所起到的作用。
2.要不断的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能否真正的发挥作用是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能否真正进行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下,从工程施工的基本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
3.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参与施工的人员的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施工质量的优劣,而现在不少的施工企业以及施工技术人员普遍的职业素养不是很高,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基本常识还未认清就仓促上岗,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施工与设计不符的现象。给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此,想要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严格按照施工准入资金进行有效的提高与调整,并从职业素质抓起,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4.确保施工所使用材料的质量。对施工材料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建筑构件和施工设备等的质量,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严把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和使用关,以此确保基础性工程的质量:(1)严把材料采购关。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各种违规销售的手段层出不穷,回扣、提成等对材料采购人员的诱惑力极大。因此,在采购员的委任上,应选择那些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并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材料鉴定水平,以便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2)严把材料检测关。现阶段的建材市场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材料送检制度,即使是对于那些具有正规质量保证书的材料也要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便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而对于那些质量保证书不齐的产品,则应追查到底,确保“三无产品”和不合格材料不进入施工现场;(3)严把材料使用关。对于施工材料的合理使用也是建设优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施工前就要预先为材料的保管和使用创造良好仓库、场地、道路等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进行材料的使用,降低对原材料的浪费。同时,还要注意对施工使用到的试验仪器、机械设备等进行管理和检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5.优化施工方式。所谓优化施工方式,就是增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想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采取符合施工要求的质量标准、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一般来说,虽然采取先进的工艺会带来较高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但同时也会提高项目投资。因此,在选择施工工艺的时候,要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从而实现对施工工艺的合理优化。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认真的按照规范进行有效的制定,并将原材料的选用以及施工人员的培养等工作,还需要根据工程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控制,这样在施工人员素质培养工作上更需要管理人员不断的总结经验,并不断的完善,从而更好的发挥其控制房屋建筑工工程的基础性施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成钧,任宇.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07).
[2]金立革,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
[3]任东锋,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的探析[J].门窗,2013(04).
[4]贾俊峰,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
作者简介
关键词: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知道,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以及竣工验收评定工作中的依据。于是,准确、客观以及及时的检测数据,是对公路工程的详实记录,这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进而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的进度最终推动工程技术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着重加强公路工程的试验检测管理,并且提高试验数据上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早已成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
一、了解强化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公路工程的试验检测是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检测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此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公路工程项目进行检测,从而根据其检测的最终结果来断定公路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具体规定。公路工程的试验检测对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并且加快工程的进度以及促进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道路工程试验检测的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之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道路的试验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工作,这不但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并且也是公路工程质量的控制、评定以及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评定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依靠试验检测的手段得以实现。在工程开工之前要对所有的原材料的进行检查,这主要要看材料的试验数据是否符合设计以及规范的具体要求,因为原材料的质量将会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首要基础,工地中所用的很多原材料受价格、施工环境、外界干预以及运距等方面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对进场的所有原材料进行质量上的检测,最终确保工程原材料的质量合格。施工控制的参数指的是能够指导工程施工以及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数据,我们只有借助试验检测的手段进行必要参数的确定,严格的遵照试验检测的规程,才能够合理科学地指导工程施工,进而保证工程的质量。试验检测工作速度进行的快与慢就会直接的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工程之前的标准试验工作是否及时的完成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能不能按期的进行。我们知道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合格的重要保证,作为检测工程的强有力的有效手段,试验检测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并要坚持用试验数据进行说话,以及科学合理地加以指导施工方面的安排。
二、做好加强试验检测的工作,进而提高工程质量的举措
1、首先要与时俱进的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要不断的加强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质量法规意识。众所周知,检测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要真实、准确以及公正地反映材料和结构的质量,因此检测人员公正无私的态度以及敬业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检测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进而强化质量观念,并且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牢固的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思想以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打折扣地执行我国有关的标准规范,才能够使检测的结果公正、科学以及准确。工程检测的工作是一种相对较复杂的技术上的工作,因此检测人员必须要对检验标准以及检验方法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工程测试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而和检测技术相关的技术和工艺方法又是不断的加以更新,所有这些都会要求我们的检测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必备的专业知识来面对和适应检测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而准确高效的完成检测工作任务。加强检测人员的素质,除了在思想上要给予相当的高度重视外,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气氛,并且要完善内部的管理机制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促使检测人员更加刻苦的钻研相关课题。
2、要及时的健全相关法制,进而完善质检机构以及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提高我国公路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行业标准。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方法、制度以及暂行规定等等。这就对推动我国公路建设的良好、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拥有的法律法规制度还是不能够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的法律法规 制度还要有进一步的完善以及发展,从而使我国的公路建设相关单位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对于我国的试验检测机构,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还是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严格的加强管理并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进而使我国的质检机构逐渐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比如,可以提供相关仲裁数据的试验检测机构,同时也要具有交通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以及计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等方面的条件。而对于那些一般的施工企业,他们作为自身检测的试验检测机构,同样也要具有一定的资质。所有这些就会要求交通的主管部门对这些企业的质检机构要进行严格的把关。要坚持始终做到严格审批、定期考核、定期检查等等。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质检单位则要坚决的取缔,决不能手软。
3、要严格的控制好材料的质量。公路工程施工材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对公路的用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控,这样可以预防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从而能够很好的预防施工企业和单位采用劣质的材料来冒充合格的材料然后进行施工。与此同时,在对样品的取样时,也应该有监督机构的专门人员在场并且签字认可,而取样的过程以及数量应该依据相关的规范。对施工单位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等等,要严格的进行试验检测,在等试验的报告出来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施工的单位应该在工程施工之前,向监督或监理单位提供自己所使用的材料的试验报告等相关方面的一些材料。
4、最后更要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我们知道建筑行业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比拼,也是建筑人才的竞争和对抗。因此,我们的建筑行业建筑施工企业单位要舍得花费一定的资金引进高科技管理人才,技术型人才等等。在用本钱搞好智力投资对抗的同时,也要围绕如何提高公路建设质量,怎样更高效的降低物耗,积极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行动。
结语:
我们常说“质量是公路工程永恒的生命”,者早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目前,伴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投资规模的日益加大,因此检验工程质量有效手段——试验检测,便会显得更加繁重。试验检测工作是质量控制以及验收评定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公路工程检测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融合了试验检测和测试操作等技能以及相关知识,是工程养护管理决策、施工质量控制以及验收评定的依据。如何加大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公路质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公路工程的规模化开展,使人们不能满足那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质量高于一切”已成为施工和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基本要求。试验检测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做好工程试验的检测工作,为进一步节约工程成本以及推动施工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忠良.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2)
[2]刘英姿、李本鹏.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3(2)
[3]孙黎.浅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J].建材与装饰:下旬,2012(11)
[4]韩志斌、付彩霞.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2(12)
[5]邱月.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