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8 16:51: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科技工作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强劲源头
高校学科门类多,专业多,仪器和实验设备齐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学科点、博士后流动站等研究开发基地,具有多种技术测试和开发平台,是强劲的高新技术成果产出的源头。
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科技推广工作起步晚,经验少,有关科技推广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科技体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束缚着它的发展。到1999年底截止,高校科技成果能够签约转化的不到30%,转化后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只有转化成果的30%,因此只有10%左右的成果能取得较大效益。大量的科研成果并没有真正地走入市场,仍是“养在深闺无人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
体制和观念落后
首先,高校的机制和观念上尚未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就高校的科研人员而言,尚未实现三个转变和统一 :从单纯追求学术成就转变到学术成就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从对外主要与学术界联系,掌握学科动态转变到既要与科技界联系,又要与政府、企业界乃至社会各界联系和交往,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市场动态与竞争动态的统一;科研的逻辑思维与经营理念、探索性研究方式与决策性经营原则相统一。
科研人员成绩判断标准落后
就高校本身而言,衡量办学水平和科技人员贡献大小的标准尚未完全从发表文章和获奖的多少转变为与开发出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好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多少相统一;机制上尚未建立起真正鼓励科技人员兴办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人事制度、科技管理制度;尚未从习惯吃“皇粮”转变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理念上来。
投入有限,成果不成熟
由于技术市场体系不完善,科研投入不够,受资金约束,多数技术成果不够成熟。
管理部门服务不到位
科研管理部门作为技术中介组织没能起到沟通作用和发挥桥梁的作用,不能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完备的服务。
缺乏长远市场眼光
由于企业为创新而投入的巨额资源只能获得滞后且不确定的市场收益,所以技术创新与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间仅存在长期的因果,但多数企业只追求短期目标,两者关系错位,企业购买技术的动力不足。
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几条建议和对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如何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关键在于学校的政策推动。基于培养人才、发展科研的主要任务,高校应解放思想,建立具有一定结构、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新型科技体制。制定鼓励科技人员(包括研究生)开办高科技企业的政策,真心实意地鼓励科研人员无任何负担地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大胆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机制,建立固定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科研与创业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岗位相结合的人事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从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编制、学籍管理、教学科研任务考核及学校、院系、个人之间的收益分配.成果归属及共享等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以其研究开发成果为资本创办科技企业,实现成果转化。
创办大学科技园,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研究与开发、成果转化与商业化三个阶段,这种转化就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其中既面临着技术风险,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将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成功转化,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建立科技工业园区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科技成果的迅速产业化。建立科技园是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能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间的联系。
从经济发展与高新技术的推广来看, 如果高等学校与生产部门不建立相应的关系,学校的科学研究方向就不可能与社会经济需要一致,成果也就大多不能被市场所利用。高等学校扩大与生产部门的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不仅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联合起来,从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来选择科研项目,而且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联合起来,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来选择科研项目,这样,科学研究的方向直接面向经济发展,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也就能够适应生产、开发新产品部门的需要。
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中介作用
科研管理部门是高校和企业紧密合作的中间桥梁,是关系到一项成果能否顺利转化到企业的关键所在。因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所进行的技术交易,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买卖,它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的钱物交换,因此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从签订合同到履行完毕的一个较长的转化过程,所以,科研管理部门必须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履行,才能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科研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它的中介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捕捉市场机遇。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科技工作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这种需求引力的有效信息反馈,却不是所有人,特别不是研究与开发者的专长。因此科技推广人员必须善于分析和利用掌握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传播信息,以其客观地反馈信息,以其独特的联想力和判断力,运用信息去发掘潜在的市场机会,向科研人员反馈这种机会,提高科技人员的研究方向的准确性,促进技术推力与需求引力的偶合,使科研工作既适应市场又引导市场,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组织并参与科技成果的工业化、商业化开发,在签订和履行成果转化的合同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科研管理部门的责任不但要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管理,而且要善于组织科技成果洽谈会,在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要进行充分沟通,积极参与科技成果的工业化、商业化开发的各个环节,由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是买卖关系,而且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因此不但要考虑学校的利益,也要切实为企业着想,加强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对合同进行严格审查,合同不仅是对当事人的约束,亦受法律的保护,促使双方能够认真履行合同。
(3)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风险投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组织下运行。由于高校受资金的限制,许多成果往往束之高阁,使国家政府部门在技术研究和开发阶段投入的资金不能取得效益。高科技产业化一般需要3个阶段:技术研究和开发阶段,成果国有化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这三个阶段依次连接,环环相扣,形成一条转化链。要确保转化的成功,首先每个环节都必须有资金面上的支持。每一阶段的后续资金能不能及时足额跟上,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成败。大多数的科研人员不熟悉融资渠道和方式;况且,科研人员多数埋头于成果转化中的技术问题,难以分心顾及企业融资事务,因此科技推广人员应为科技成果的转化牵线桥,拓宽融资渠道,向银行贷款或与风险投资公司相结合,广泛吸取各方面的资金,为科研人员和企业实现成果的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后续资金的后顾之忧。
一、考核对象
镇区内相关的企业及部门
二、考核内容
(一)根据市下达指标进行考核
1.科技产值20分
完成全年科技产值任务得10分,增幅达到60%以上得6分,科技产值占总产值80%得4分,不能完成的任务按比例下降。
2.高新技术产业投入10分
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完成得6分,研发投入占总产值比重达4%得4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下降。
3.专利工作10分
完成专利任务得4分,完成实用型发明4分,完成专利授权得2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下降。
4.平台建设10分
完成平台建设任务得5分,绩效考核在81分—85分得3分,86分—90分得4分,90分以上得5分,不完成不得分。
5.项目申报10分
完成项目申报任务得4分,完成立项任务得6分,完不成任务不得分。
6.人才引进10分
引进本科以上人才得4分、研究生得3分、教授得4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下降。
7.产学研合作项目10分
积极参加产学研活动,一次不缺得4分,少一次扣1分,有产学研协议得4分,完成产学研案例得2分,完不成不得分。
8.科技活动5分
积极参加镇、市以上部门组织的会议、培训及相关活动,一次不缺得5分,少一次扣0.5分。
9.技术需求信息5分
完成任务得5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扣分。
10.科技宣传5分
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得5分,市级以上得4分,级得3分,不完成不得分。
11.其他工作5分
完成市下达的其他中心任务得5分,不完成不得分。
(二)加分项目
新获1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加5分,新获1个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5分,新获1个省级科技进步奖加3分,新建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3分,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院士工作站,重大研发机构,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加5分,获创新型企业加3分,对全镇经济建设有重大贡献的,被国家、省、市表彰的加3--5分。
三、考核办法
采用百分制考核,完成任务低于得分90分且产值指标、投入指标,完不成任务的不参加考核。
四、奖励措施
(一)得分在90分以上得基本奖2000元,每增加1分奖200元,得分超过100分,每增加1分奖300元(产值、投入、专利有一项不能完成的,取消奖励。)
(二)对完不成任务的企业建议市有关部门取消项目申报的资格。
(三)奖励由镇财政列支,主要用于奖励相关单位的直接责任人。
(四)年终考核由主管科技领导汇同科技、工业、财政、审计等部门人员参加,各单位需提供原始台帐,没有台帐的一律不予认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优化良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按照“高标准、高起点、效益为先、示范为主”的原则,根据区域特点和产业分布,重点建设一批符合产业化发展规划且具有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科技示范基地。树立一批生态科技型产业人、设施科技型产业、外向科技型农业的科技示范典型,逐步将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成为推动我市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样板,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服务。
二、建设标准
良种必须符合名、新、优、特;新产品能着眼长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前景好。
种植业:山地开发集中连片面积500亩以上;大田开发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设施栽培面积500亩以上;
养殖业:水产类人工开发改造内塘面积200亩以上;畜禽类,畜类年出栏量2000头以上,禽类年出栏量10000只以上。
三、基本要求
(一)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要符合我市产业政策,科技示范、拉动作用明显,产业关联度大,布局相对集中,具有区域经济特色,能带动一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基地生产环境要符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指标;基地主导产品要逐步培育自己的品牌,验收时要提供有效证件。
(三)养殖业基地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出售商品购买方的单据;畜牧养殖的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防疫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四)有一定的自我积累和投资开发能力,有较完善的配套服务功能。
(五)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推广示范效应明显,科技带动作用强。
(六)基地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较完善。
(七)有一定的农业科技开发基础。基地内应有专业承包人员、承包大户或专业劳动人员,并有一定的种植、养殖技术基础,同时应与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立紧密型的技术依托关系。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成立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工业和科技信息产业局局长、市政府办副主任科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林业局、市农技推广中心、市热作开发中心、市畜牧兽医局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在市工业和科技信息产业局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
五、申报工作
(一)申报办法:由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并填报《市科技示范基地申请表》(附件),申报材料一式二份报送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工业和科技信息产业局)。
(二)申报内容:申报材料中要有基地单位性质、所在地点、建设期限、建设规模、投资规模、资金来源、产出规模等情况介绍;提供营业执照、基地规划书、技术依托协议书、环评报告书、产品质量认证书、吸纳劳力证明等资料及复印件。
(三)申报时间:每年8月底前,逾期不予受理。
六、检查验收
对上报材料符合要求的申报单位,由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对不完善的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达到基地建设规模和要求的,列为入选基地,上报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认。
七、表彰奖励
为推动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发展,经验收合格及市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认的科技示范基地,报市政府给予命名授匾,奖励3000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检察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社会使命和政治责任。实现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对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运用理论武器解决检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1,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法律监督的力度和效果问题。当前,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还存在着知情渠道不畅通,发现违法犯罪的能力不强,诉讼监督的范围、程序和手段不明确、不具体,对发生违法行为较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监督纠正不够等问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法律监督工作,就是要切实转变过去“重打击轻保护”、“重配合轻监督”、“重实体轻程序”的执法观念,克服监督信心不足、不愿为,追求监督质量,忽视监督力度,不会为,业务素质不适应司法需求,不能为的突出问题,不断规范法律监督工作,探索适应工作需要的监督方式方法,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督活动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2,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片面强调专业化而脱离群众的问题。加强专业化,既是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检察业务发展、提高执法水平的重要方面。但是,专业化强调的主要是专业素质和司法能力,在工作方式上必须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不能以专业化为借口,在工作方式上追求特殊化、神秘化,滋生脱离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求检察机关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和从当代中国的实际考虑问题,谋划工作,思民之所忧,做民之所盼,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作为检察工作的着力点,体现人民愿望,适应人民需要。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观念与检察工作的有效对接
检察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
1、深入贯彻新时期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和“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检察工作方针中的集中反映。因此,应把深入实践新时期检察工作的主题和总体要求作为检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在实践中更新理念,把握规律,创新机制,破解难题,努力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1.落实调研制度。调研活动要有计划、有安排、有实效,年初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制定年度调研计划。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3个月,每年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要经常深入企业、基层、联户家中,蹲点调研,指导工作。
2.减轻基层负担。调研自觉做到“五个一律”:一律不让基层迎送;一律不干扰村企正常生产生活;一律不提特殊要求;一律不在基层就餐;一律不接受各类礼品。
二、精简会议活动
3.压缩会议活动。减少会议次数,压缩会议时间,坚持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除特别重要会议外,会议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4.控制会议规模。工作会议只请密切相关的市级领导和部门出席,不安排与会议内容关系不大的单位与会。严格控制安排企业参会。
5.严格审批程序。以本局名义举行的全市会议、活动,须经分管市长把关后,再经市委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审核,最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不得直接向市领导个人报送邀请函,不得以个别协商代替审批程序。
6.降低会议成本。坚持“六个不准”:不准布置花草,不准制作背景板,不准搞豪华布置,不准摆放香烟、干果、水果等,不准配备钢笔、精装笔记本和非纸质文件袋,不准发放纪念品。
三、精简文件简报
7.严格控制发文。凡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已作出明确规定的、上级文件内容具体详尽无需再发文的,一律不再制发文件;缺乏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发。
8.规范发文程序。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各类公文,需经局主要领导同意后,再向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申请办理。各科室、中心发文,须经分管领导把关,并报局主要领导审核。未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不得向镇(街、区)指示性公文及要求报文。
9.精简压缩简报。报送市委、市政府的简报,严格控制篇幅和报送范围,字数控制在1500字以内。局内部(传阅的)发送简报原则上以电子版为主。
四、改进接待工作
10.严格接待规定。公务接待用餐、住宿、交通等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倡导简朴、科学、健康、适度、得体的接待理念,坚决反对奢靡之风。来龙党和国家、中央国家机关、省、省直部门以及市领导同志的政务接待,严格按照中央、省和市委规定办理。部门之间的公务活动,坚定不移执行“六个严禁”:严禁安排宴请,严禁公款相互走访、相互请吃,严禁铺张浪费、过量提供饭菜,严禁讲排场、摆阔气、超标准接待,严禁以“个人出资、私人活动”为名违规消费,严禁“转地下”、“摆二场”。外事活动、商务活动、外省市客人来龙接待等,要尊重来宾风俗习惯,注重彰显本地文化、体现地方特色。
五、规范外出活动
11.严格请销假制度。班子成员离龙,必须向局主要领导请假并按规定办理请假事宜(包括节假日)。所有机关干部要严格请销假制度。超时要续假、返回要销假。
12.合理安排外出。内容相近的外出考察要合并进行;能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办理的事项,不安排外出。
六、严格廉洁自律
13.坚持廉洁从政。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监督,在切实管住自己的同时,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配车、办公设施等工作和生活待遇规定。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九不准”各项规定。
七、加强督促检查
14.强化督查落实。贯彻执行中央、省、和市委改进作风各项规定,要坚定不移、不折不扣、令行禁止,坚决做到“三个决不允许”: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打折扣、搞变通。局办公室将定期督促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切实把执行本《实施意见》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各科室、中心也要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关键词:工科院校;实践创新型人才;就业率;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02-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一条生命线。近几年,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国家及各省、地市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诸多针对毕业生的相关政策,如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等。但是在“金融风暴”带来“就业寒潮”还未完全消除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提高毕业生特别是工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建议通过加强领导重视、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实践创新能力等途径,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加强领导重视,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一套多渠道、多层次、点面结合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为了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力度、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充实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必须加强领导重视,可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基层教学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组员包括主管就业的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党员发展工作负责人、学生资助工作负责人等,对待问题集体讨论解决,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总结就业工作经验,提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对策与措施,确保收到良好效果。不断强化就业工作机制,视就业工作为学生的生命线。结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并不断修改学生就业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使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另外,利用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与学生交流专业问题,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注重毕业生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转变就业观念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选调生、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及其他相关计划的宣传力度,唱响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关注弱势群体,做到就业工作全面到位。弱势群体包括家庭贫困学生、学习落后生、生理缺陷及心理障碍者。通过间接了解和个人谈话等形式,详细了解这一学生群体的家庭和思想状况,引导他们客观地分析现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推荐更多的就业信息及岗位,确保其树立信心,缓解其就业压力,保证就业工作的全面稳定。
三、增强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而教育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缺失、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日趋明显。另外,毕业生出现了工科学生理科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等方面。针对这些情况,重视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锻炼,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适应市场和基层需求的能力成为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必备条件。为此,立足专业实际,在狠抓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上狠下功夫,建议采取相关措施:
1.建立产学研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同技术与装备水平高的校外企业签订实习协议。
2.在教学计划中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安排。
3.加强实验课教学,增设科研专题等设计性实验,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4.建立工作室制度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配置专业课教师进行全程指导,为学生提供参与课题、项目的机会,鼓励学生到实习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参加国内外的各种专业技能大赛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甚至是创业能力。此外,鼓励学生报考相关专业的技能考试、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等,使学生在紧张的备战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动手能力。
四、普及职业规划知识,为就业提供保障
目前,不少毕业生就业前迷茫、就业后频繁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如果能够尽早根据人生目标和市场需求找准自己的岗位定向,在校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培养,那么毕业生的就业将更具有针对性。因此,从学生入学即开始循序渐进地开展就业指导,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该活动的开展,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理念和职业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就业自助意识和创业精神。
五、提倡校企结合,多方位拓宽就业渠道
在就业日益市场化的形势下,加强就业咨询与指导尤为重要,可通过电话、飞信、QQ、就业信息栏等多种方式及时公布就业信息,保证畅通、快捷的信息传递。此外,在就业市场开拓方面,应注重发挥就业机构、教职员工、校友、学生家长等方面的积极性,加强与各类人才市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大力宣传毕业生资源,广泛搜集就业信息,积极帮助毕业生求职。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各种资源拓展就业渠道,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招生-培养-科研-就业”的联动机制,在为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搭建平台的同时,又实现了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前景。
综上所述,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和谐发展”为目标,围绕着“巩固就业率,提高签约率”的总体思路,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强指导、改善服务,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体系,从而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一平,黄永铭.电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24):75-76.
[2]杜佩莲.浅议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77-178.
[3]杜娟.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138.
[4]史淑桃.高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状调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8-159.
基金项目:郑州轻工业学院第二批青年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重点资助项目
一是要建立高水平的营销队伍。客户营销队伍是政策性银行组织营销、拓展业务的主力军,要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树立营销理念,制定合理的营销考核办法,激发营销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推行客户经理制,利用客户经理在社交层次、决策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优势,根据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原则和客户需求,将自身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龙头加工企业业务进行主动营销,对其营销成果模拟成利润进行管理和考核,推动整体营销。客户经理制的推广,对于稳定优质客户,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展和巩固市场份额,强化资金效益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要准确把握市场营销的内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营销实践。正确理解和掌握银行营销的内涵是作好政策性银行营销的前提和基础,是灵活运用营销技巧的关键。在对银行“营销”内涵的理解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银行营销不同于物质生产企业的产品营销,物质生产企业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销产品,而银行营销的是发现客户需求并通过整合自身资源来满足这种需求,银行营销带有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产品的责任。二是银行营销不单纯是贷款和存款的营销,政策性银行市场营销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客户的一切金融需求都在营销之列。三是要坚持科学的营销观。营销以创造银行价值为最大目标,既要抓新客户、拓展市场,又要深挖老客户资源;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以建立更为稳固的银企合作关系;既要大力营销龙头大户,又要积极争取那些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客户。
三要研究客户需求,做好客户细分,确定目标客户。一是要善于寻找、发现客户的需求。营销本来就是一个发现需求并不断满足需求的过程,只有及时发现客户需求、唤醒客户的潜在需求并最大限度的满足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否则,就将丧失营销机会。二是要善于分析同业竞争策略。要认真研究同业在客户营销上所采取的措施和推出的产品,并根据同业竞争态势,及时调整自身营销重点和方向。三是要明确营销重点。四是要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差别化服务。根据客户的特点制定营销方案,以此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简称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成果,推动全州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再上新水平,经研究,决定2014年继续在全州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三大行动”。现就开展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发展项目为依托,整合州、县农业科技力量,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狠抓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逐步夯实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树立“服务创造价值、服务塑造形象、服务打造亮点”的理念,整合州、县、乡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科研、专业协(学)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农业科技服务大合唱、大联动机制,在全州广大农村掀起“学科学、用科技、促双增”热潮。
(二)依托项目、推进发展。依托农业发展项目,以示范推广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抓手,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三)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立足各县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围绕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抓点示范、辐射带动、整体推进。
三、目标任务
2014年全州农业科技“三大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5000人;农机培训3000人;示范推广20余个主导品种、7大主推技术;建立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片60万亩、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
四、行动内容
(一)科技大培训
依托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机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项目,优化培训内容,拓宽培训范围,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狠抓农业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1、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全州农业推广和科研等方面力量,采取集中讲授、现场培训、“一事一训”、“一技一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良种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防控、机耕、机播、机收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2、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围绕主导和优势产业,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3、农机培训。依托“阳光培训”和拖拉机驾驶员安全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新技术培训,提高农机户的遵纪守法意识、经营管理能力和机械操作技能。
4、农民创业培训。对在农业领域有创业意愿的农民,特别是农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两后生、复转军人,以激发创业热情、教授创业技巧和相关农业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系统培训,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创业就业。
(二)科技大示范
以作物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示范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抓手,整合州、县农业技术力量,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人员、技术、品种、物资、信息“五入户”。重点抓好60万亩青稞、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作物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活动。同时抓好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其中连片标准示范园蔬菜5万亩、水果1万亩。
(三)科技大推广
围绕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科技大推广。以县为单位实行“三个结合”:即与行政推动和科技推广有机结合,与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有机结合,与农科教通力协作有机结合,“三个统一”:即工作统一部署,技术统一培训,病虫统一防治。通过“三结合、三统一”,加大各类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力度,组织州、县、乡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科研、专业协(学)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建立由科技特派员牵头的专家组,组建技术服务队伍,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培养新型农民,辐射带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全面推广。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开展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州、县农业部门要把开展农业科技“三大行动”作为农业部门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切实做到工作重心下移,贴近基层,服务农民,让农民得到科技的实惠,促进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为切实加强对今年农业科技“三大行动”的领导,州、县均要成立农业科技“三大行动”领导小组。州农业科技“三大行动”领导小组由局长杨志贵任组长,副局长罗永红、刘忠、叶兆鸿、甲措、总农艺师达娃任副组长,局属各科、室、站、中心、所负责人为成员,科教科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为确保完成农业科技“三大行动”各项任务,现将全州农业科技“三大行动”任务进行分解细化(任务见附件)。州、县农业科技人员要围绕农业项目的实施,扎实开展好农业科技“三大行动”。
1、狠抓科技大培训,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全州18个县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5000人;农机培训3000人。
2、狠抓科技大示范,大力实施农业高产创建示范活动。
在全州18个县建立粮油高产示范片60万亩。力争示范区攻关田实现青稞亩产250公斤、玉米亩产500公斤、小麦亩产300公斤、马铃薯(鲜薯)亩产2500公斤、油菜亩产200公斤的创建目标,带动全州粮油平均单产提高5—10公斤。同时抓好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其中蔬菜标准示范园5万亩、水果标准示范园1万亩,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质增效。
3、狠抓科技大推广,促进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在全州重点推广各类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1)主导品种
——青稞基地主推康青6号、康青7号,推广新品种康青8号等优良品种。
——玉米基地选用抗旱高产耐密品种,主推川单12号、29号、海禾1号,科发6号,鄂玉10号,阿单9、10号等优良品种。
——小麦基地小麦种植区主推:宜麦八号、棉麦31号、康麦七号、康麦八号、推广新品种康麦九号。
——马铃薯基地主推陇薯三号、陇薯六号、中薯2号、费乌瑞它、紫皮、推广新品种川芋117号。
——油菜基地选用高产优质“双低”品种,主推绵油17号,蜀杂9号、南油9号等优良品种。
——蔬菜基地主推大白菜、甘蓝、茄果、瓜类、绿叶菜、豆类、根菜、葱蒜等优良品种。
——葡萄基地主推酿酒葡萄赤霞珠等优良品种。
——生态食用菌基地主推香菇、木耳等生态食用菌。
——中药材基地主推秦艽、波棱瓜、断续、天麻等中药材。
(2)主推技术
——良种推广:在全州18县推广良种99万亩(青稞46万亩、玉米17万亩、小麦12万亩、豆薯22万亩、其他作物良种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0%。
——地膜覆盖栽培:在康定、泸定、海螺沟、丹巴、九龙、雅江、巴塘、乡城、稻城、得荣等县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8万亩。
——绿色植保防控:在全州18县实施绿色植保防控100万亩次。
——测土配方施肥:在全州18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6万亩。
——机耕技术:在全州18县推广机耕58万亩。
——机播技术:在全州18县推广机播31万亩。
——机收技术:在全州17县推广机收24万亩。
(三)精心组织,统一行动
按照全州农业科技“三大行动”的总体部署,州、县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全州农业科技“三大行动”具体分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启动阶段。2014年2月至3月,局属各业务单位、各县制定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高产创建示范片生产技术方案,细化分解任务,落实人员,准备物资。
2、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3月至10月,围绕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广泛开展培训、指导和推广示范。
3、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0月至11月进行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总结,自下而上逐级上报。进行分项目验收。
(四)强化监督,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