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学生美学教育

中学生美学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8 16:51: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学生美学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学生美学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 美术鉴赏课 审美能力 培养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审美教育对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修养有着独特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高尚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并促进其智力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当我们给学生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审美教育时,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这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与心理方面已接近成熟,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接受新观念、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几点法。

一、 一、创设美的情境,在启发中实现审美需求

教育教学的改革,首先谈到的就是引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创设美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内容的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创设美的情景中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的基本环节。艺术创造需要艺术想象,以对比引导想象,阐明美术的重要性。教师首先向学生阐明其重要性、社会意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联想引导学生想象,缩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美术鉴赏课中把现实生活中的艺术拉到学生的面前,使课堂讲述变成生动的影像展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学生感到艺术不仅能够美化生活、美化环境,而且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因此,教师教学中的导课、引课尤为重要,它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想像能力得到提高,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通过对生活中艺术的观赏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

二、 二、充分把握作品中的“美”,教师做好引导者

在美术课中,经典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和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把美术作品的欣赏,结合作品创作特定的人文背景来介绍和引导。让学生努力从美术作品中发掘其人文内涵,吸收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内涵,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教师要启发学生不要将注意仅仅停留在视觉上,而要善于从多个方位去调动自己的感知能力,如听觉、触觉等方面全方位感受。使学生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造型材料肌理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等等。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重点进行分析欣赏。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方法单一,作品分析一定避免面面俱到。只有抓住不同作品不同的“美”,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新鲜感,并有所感想有所收获,这样的欣赏课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三、 三、把握作者的审美意境,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完善学生人格

许多教师看来,美术鉴赏的评论应该是艺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实则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学生在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在以往的审美经验看来不“美”的作品无法理解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准,有时艺术也不一定是大众的也不一定要所有人都理解和接受。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应当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学生们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体验作品的内涵,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地接受新的观念。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们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充分地了解,然后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生活,审美境界。

第2篇

生物教学审美教育 教育策略审美教育简单地说就是美育。审美教育应该贯穿到学校的教育中,更要体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从学校起始,学校自然承担着学生的审美教育的重任。人的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改革方面起到促进的作用。初中生物教育也同样肩负着对学生的教育要务,审美在生物学中应该体现得处处皆是,但是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教育,所以,初中生物教育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强化对学生审美教育的活动中,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提高对学生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审美培养得到迅速地提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方面的尝试。

一、明确生物的审美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毫无疑问,初中生物的审美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教育原则的要求,应该从下面的要求来确定。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感知生物学科中的审美能力,也就是通过感官眼耳等对生物内容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知可以获得感性直观的印象,为审美的延续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要克服学生对审美的淡化和熟视无睹的不良现象。要引导学生注意区别那些关于审美比较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去鉴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识别生物学美的性质、类型、程度。其次,要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进行欣赏和鉴别生物中没有的知识内容和提供能力的重要,由此就会激发孩子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学习。从中得到美学的修养和鉴赏,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再次,就是升华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美的创造能力和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实践,参与实践活动,按照美学的规律来创造生物美的能力。这种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必然能促进自身创造生物美的能力与兴趣。因此,为了实现审美教育的高级目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学习、实践和创造。

二、深刻理解审美教育的范畴

我们这里所说的生物教育的审美范畴也就是它的内容。我们只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识中的审美内容,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是自然美的体现。作为生物自身的特点,它具有线条、形体、色彩、声音、运动等美学要素,根据这些自然美可以形成自然的整体美。比如说,植物的叶片的色彩、线条和形状等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动物的警戒色、大树与小草、红花与绿叶,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警醒、振奋、醒目的感觉;人们更能领略动物世界中的神奇与微妙的美,等等。其次,人们可以领略到生物的科学美。人们在实验过程中,人们的每一个步骤都渗透着操作美、科学美,数字的分析,规律的探索出来,更体现着科学的价值与意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美学价值是最有说服力的了。我们还可以从文本中了解到古今中外的那些著名的生物学家们的情况,他们为了生物研究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成千上万的学子们,无疑在学习中学生会受到他们的高尚人格的熏陶与培养,使学生更加地爱国、爱人民,为追求真理努力奋斗,更能一定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研究和探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研究较好的教学方法,挖掘好文本内容,借助那些挂图、多媒体、标本和模型,把这些美好的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美感。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方法。

1.挖掘教材美的元素。虽然说生物学的美比较隐晦,不如其他艺术美那样明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可感的形象来感化学生,还有就是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比重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教者要认真提炼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把这些较为抽象的升华为美的形态,营造出美的意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美。比如,执教《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一节的时候,我画一个“能量金字塔”讲授,学生即刻就感受到了生物和生物间的和谐匀称美。执教“绿色植物代谢”一节时,编制成了“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网络图表,学生能够比较清楚知识的体系,从中得到了结构美与动态美的享受。

2.注重体验感受美

第3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美术;教育;应用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形式主要彰显了生活之美。在高中美术教育中,要想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就要将美术与生活融合起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美术认知与理解能力,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高职美术的主要职能,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审美,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艺术之内,全面的提高了学生们发现美、感受美以及体验美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通过不同的生活化教学环境开展美术教学

在高中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中,利用不同的生活环境开展教学是美术教育的有效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通过传统教学方式达到改变美术教学环境的目的。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对于美术教学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也就是说,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接受与认知程度主要受到人为因为的影响,美术学校兴趣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教学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现代山水画花鸟画》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对于现代山水画、花鸟画进行了解,然后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实际事物,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另一个方面,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美术学校环境。在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种网络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知识理解能力。

二、生活环境中的美术教育理念

第一,要将美术教育与日常生活中的具象事物有效的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建筑、家居以及自然环境等事物的观察与思考,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事物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视觉形象感知与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于生活中美的发现,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整体效率与综合水平。例如,在进行《园林与民居》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主要围绕生活中的园林建筑的根本目的,提高学生对园林的整体认知与了解,增强学生对园林的整体布局与局部设计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园林建筑的艺术感知能力。第二,要将美术教育与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体验有效的联系起来。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综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有针对的开展美术作品的相关讲解与指导,在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针对特定的生活主题,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开展美术知识的培养与教学。例如,可以把生活中的各种蔬菜、水果作为主题,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普通的蔬菜、水果展开观察,进而根据不同蔬菜的形状、特点进行相关美术创作,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融入自身的生活实际场景,有创意的开展艺术作品的设计。第三,要将美术教育与家庭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在家庭生活中融入美术教育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累积美术教育意识与内涵,可以有效的增强高中学生的艺术感于审美意识。首先,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交流合作,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家长自身的美学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例如,家长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卧室进行自主设计,家长与教师这在整个过程中,提供相关技术指导语帮助。这样可以有效的解放学生的艺术思想,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让学生将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生活有效的融合起来,进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设计能力,逐渐的巩固学生的美术知识。其次,家长作为美术融入生活的主要监督与实施者,要不断的完善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构建系统专业艺术知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通过美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对此,家长可以根据家庭的需求,有针对的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自由、开放的生活空间,例如,鼓励学生根据家庭设计主要内容与风格,进行家庭用品的购买以及陈列摆设等。学生则会利用相关美术知识,选取符合家庭风格的用品,使其与家庭整体风格遥相呼应,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美术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的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与效果,就要将美术教学与生活融合起来,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生活以及教学中的美术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美术意识与能力。此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增强高中美术教学的整体效率,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美术学习环境,为全面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奠定基础,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创新性、创作力等综合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张永伟.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第4篇

摘要:高中英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13-02

美育,既是一种审美活动,又是一种教育活动。英语教学的美育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字形象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从而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审美启发等教育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审美意境的熏陶、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将形象美的认识能力和语言基础知识相合,形成一个紧密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和社会科学知识中认识到美,能够鉴赏美,从而培养审美的能力。而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英语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美育,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融洽师生关系,树立教师美好形象,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自身应增强审美意识,提高素质修养,做美的化身和使者,展示美,传播美。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激起学生对事物的一种愉悦体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发音、书写、教学过程等均含有美的因素,如果教师能做美的化身和使者,展示美,传播美,就可以把学生引向美的意境,诱发学生去联想、去深思、去探求,使他们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高中英语文本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阅读素材,展现出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富有生机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能力。

1.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心理的、精神的需求都在范围上不断地扩大,程度上不断加深,英语教育中的文学教学正好能满足青少年学生在心理和精神上的渴求。学生一旦有了审美的需求,由于其自身的兴趣、性格的差异或环境、情绪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偏爱。有的同学兴趣爱好广泛,就喜欢阅读一些题材涵盖广泛、文章思想恣肆的英语文学作品;有的学生兴趣不广,但是有寻根究底的爱好,则喜欢阅读一些题材相当集中深刻、逻辑结构严密有序的作品;性格外向奔放的学生往往喜欢课文中浪漫主义色彩浓厚、想象力丰富、节奏明快的课文;而性格比较内向抑郁的学生恰恰会对带有沉郁顿挫的风格、哀吟感喟之情的课文产生兴趣。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照顾到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创设有利于审美活动的场景或气氛。

2.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审美

教师引领学生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探索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灵感,中学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俱美的文章,其中有的是世界名著。这些文章不仅思想性很强,而且艺术性也很强。实际上,教材本身就是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观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从多方面发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中蕴含的各种各样的美,是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词句,使他们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中去寻求和感受人物的形象美,并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心灵美。以下谈谈挖掘教材中的哪些美:

2.1 人格之美。课本中有很多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素材,其间很多名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之美给我们树立了做人的典范,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教育激励作用。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们能深切感受到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知识、培养阅读技能,而且是在接受情感教育,更是在接受审美教育 教师在讲诸如Abraham Lincoln《亚伯拉罕·林肯》、Karl Marx《卡尔·马克思》、Albert Einstei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Madame Curie《居里夫人》等课文时,引导学生寻找和感受名人的思想之美、行为之美,号召学生学习这些名人的崇高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升华,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判断是非、美丑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实现理想和事业坚持不懈的奋斗。

2.2 形象之美。在现行教材中,有较多的篇目是描写人物艺术形象的。这些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因此,引导学生对人物艺术形象美的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例如:在The Merchant of Venice《威尼斯商人》一文中,作者通过对鲍西娅善良勇敢的细腻描写和对夏洛克贪婪凶残的淋漓刻画,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鲍西娅这个典型艺术形象之美。指导学生读这样的文章,以让他们从正面或反面的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作者所寄托的美学理想和审美价值,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身粗疏的审美观变得敏锐、真实起来,有利于提高他们甄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从而唤起心灵美。

2.3 文字之美。文字美是由文字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而产生的美的感知,它可以影响并塑造美的灵魂。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意隽永,修辞精当,富有节奏韵律感的语言,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美感,可以使学生品味词句感受美。例如:在New York《纽约》)中有这样的句子:"In 1931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was completed.then the tallest building in the world.It has 102 storeys and 73 lifts.From the top of it, you could see up to a distance of 130 kilometres on a clear day."这些描写展现了帝国大厦的雄姿,令人读了浮想联翩,犹如身临其境。又如Charlie Chaplin《查理·卓别林》)中的一段:"As early as his second film,Chaplin had developed his own manner of acting,the one that was to become world- famous. He wore a small black hat,very wide trousers,a moustache and carried a stick that he swung in the air as he walked.Even his way of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 一副栩栩如生的滑稽演员的形象立刻跃入人们眼前。

第5篇

关键词:审美能力;初中美术;欣赏课

一、正确认识初中美术欣赏课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美术课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却被教师和学生同时忽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美术课程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思维能力的塑造又重新被重视起来。美术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通过为学生提供名画,为其讲解背景以及与美术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认知与思考,然后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对于教材的讲解,对于教材内容的分析,对于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也往往通过解读教材来判断,这是当下美术教学尤其是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误区。不论是什么教材,其教材内容只是对教学重点的补充,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而美术欣赏课的本质,是在锻炼学生思维探究能力,让其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欣赏课对于审美能力提升的相关策略

1.对作品进行分析

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例,在初中美术人美版教材中有关《加莱义民》雕塑作品的欣赏中,《加莱义民》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理解艺术作品深层次内涵的前提是对艺术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了解,包括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与艺术作品反映的背后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对于《加莱义民》这一组雕塑进行了解,并在课上相互交流,保证学生能够首先了解作者及其背景。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阐述罗丹想要通过这一组雕塑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并让学生分组辩论。就《加莱义民》而言,讨论加莱义民到底是这个城市历史的见证,是城市的英雄,还是城市屈辱的见证,是城市投降的伤痕呢?通过这样的辩论方式,加深学生对于雕塑作品的理解。

2.对作品进行思考

有比较才会有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某一作品或作者进行补充,如《加莱义民》的作者是罗丹,而罗丹偏爱悲壮的主体,他的艺术是从残破中发现力与美,因此,教师可将他的其他雕塑作品,如《青铜者》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寻找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一起探索罗丹的美学。而且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每个作品带给学生的思考与启迪都是不同的,此时再一次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补充,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

3.对作品进行模仿

仅仅通过简单的构想与讨论,很难让学生对于作品的美有一个直观的认知,这就需要对作品进行模仿学习,而美学在不同的艺术中是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的,在人体雕塑中,通常讲究人体美学,而在建筑中则讲究建筑美学,对于具有创新思维的现代艺术,则讲究现代美学。教师可以通过对现代一些艺术作品及艺术创新进行讲解和展示,让学生模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对建筑或人体结构产生新的理解和定义,从而形成一定的美学观念,并培养出对于美的审视能力。

4.对作品的阐述

对作品的阐述不是对作品的分析,美术要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逐渐将课堂交给学生,在不讲授任何知识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可将学生分为小组,就某一作品为大家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为作品的作者、背景、类型、美学体现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对美的深入认知,并将这种能力归为己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画展等艺术展览活动,将学习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于美的向往和追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例如,以罗丹为主题,让学生就他的作品进行分组阐述,每个组只针对一个雕塑作品,并通过其他小组打分的方式评选最好的小组来完成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

5.对作品的欣赏

对作品的欣赏是审美能力形成和具备的表现。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思考、模仿,可以使学生实现个人对作品的阐述,其最后要达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对作品进行欣赏。教师可在课下进行资料搜集,整理近现代名人大家或者民间艺人的画作,让学生去欣赏判断作品的美体现在哪里,也可进行名家名画与仿品的对比展示,如对《蒙娜丽莎》及仿品的对比,从细节、感觉等多个角度进行列举,让学生就美感而言选出自己心中的名画,并作出欣赏阐述,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对于审美能力的掌握和提升。

艺术是相互贯通的,因此美术欣赏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欣赏,要充分认识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的作用,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逐步扩充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对作品的分析、思考、模仿、阐述和欣赏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当下教育更为重视学生的素质发展,即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围绕这一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和渴望,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美、学习到美、体会到美,拥有发现美的一双慧眼。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美学素养

当下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语文教师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考等考试的影响。而我们冷静思考以后,可以发现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其中学生写作、阅读等能力的发展,必须要以学生健全的心智和良好的审美观做基础。因此,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美育作为对世界的认知与实践的行动过程中,发展个体的审美意识,提升个体的审美情操与审美能力的总称。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是以高中语文阅读、写作等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行为。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的构成内容,是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路径。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与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就指出要加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不同时期的语文大纲,到现在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指出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审美教育的指向性与定位,是以课堂为基础,以语文教材、写作素材、阅读书籍等为载体开展的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教育实践。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当前对高中生语文审美意识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教学的过程当中。表现为:审美意识的培养以文本为主,缺乏实践层面的落实与检验。审美能力的发展更多的也是停留在文件等层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更加有必要深入地剖析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策略。

三、高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策略

1.以阅读教学为抓手,丰富审美教育的手段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学性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部分是各个时代的名篇著作。这些优美的著作大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丰富的语文教学文本,需要教师以专业的眼光与教育能力,来帮助学生学会欣赏这些文本,并且在不断地理解中,实现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的内化。

2.以写作为手段,创新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

在高考阅卷的过程中,很多阅卷的老师都深刻地体会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对成绩的影响。高考作文表现出了内容空洞、用词苍白、细读乏味等不良问题。纵观这些问题的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阅读基础不够扎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领会文章的美,缺乏对文章美的品味与提升。其次,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作为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手段,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缺乏对审美与写作的讲解,造成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仅仅是停留在模仿与搬用的层面上,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美学呈现与文字表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少地启发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美的事物。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离不开审美教育的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呼唤美丽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认识到审美教育与知识考查是相互促进的。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其阅读领悟与写作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领会审美教育本质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语文审美教育方法,提高审美教育的创新水平,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66-02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生命科学课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融入审美教育,以塑造学生高雅的人文素养,以便学生将来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更亮丽色彩。生物教学中审美教育就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素材,使学生对美好事物感兴趣,受到节奏美、艺术美、内在美的熏陶,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审美能力得到升华,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实践美的能力。

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增强自身教学素养,在讲台上成为乐队指挥家,将课堂演奏成和谐优美的乐曲,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美、评价美和创造美。充分利用语言韵律美、教学程序节奏美和生物教材内容蕴含的美,构建美的课堂。

1.课堂教学中的节奏美。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节奏和教学程序节奏都可以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减少学生疲劳,给学生美的陶冶。如,在讲授生态系统结构时,将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两个小,首先让学生学习生态系统范围及组成成分,接着进行巩固练习,师生对练习进行评价;然后继续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点进行练习巩固,师生共同对练习进行评价。这样教学程序就有了明显的节奏感,深受学生喜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彼此起伏的两个学习小,像歌曲中跳跃的音符,倍添课堂教学魅力与风采。其次,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实际,运用疏密有致的语言节奏也能焕发课堂教学生命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2.教材中的内容美。大自然宁静、生机、和谐是对人类最美好的恩赐。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1)生物的和谐美。自然界中生物和谐美具有普遍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受到生物和谐美熏陶。例如,组织学生观看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地球村碧海、蓝天、绿色和谐的生物和谐美科普图片展览,让学生认识豆科植物中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唇齿相依的共生和谐美;森林植物分层共处和池塘中不同鱼类分层共处和谐之美等。使学生加深理解在具有和谐美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制约与反制约关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谐流动,这种和谐被打破,整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就会随之崩溃的道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遵循生态平衡客观规律观念,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和谐美的重要性的认识,养成自觉践行生态文明意识。(2)生物的结构美。在学习“DNA的分子结构”时,让学生观赏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认识和理解,体会建立模型中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在观赏模型探索思考中领略科学发展史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领略生物分子结构美。(3)生物的内在美。在学习“免疫的调节”时,让学生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体会人体健康卫士默默地抵抗消灭侵入人体内病原体,守护人体健康的内在美。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和道德健康,美化人格、陶冶情操,养成不吸烟、不饮酒、不浓妆艳抹、文明有礼等中学生良好精神风貌,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学会辨别真伪、善恶、荣辱,提高辨别是非观念和能力,养成良好道德修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美的品格和行为。

3.教师的语言艺术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动态,运用语言艺术将学生引进宁静的空间、动人的场景、广阔的视野、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在教师的艺术语言导演下产生喜悦、激昂、震怒等美的思想情感。例如:在讲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时,将大脑比喻为司令部,小脑比喻为平衡棒,使知识得到强化。又如:在学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我搜集了某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不适宜的地方建造污染性工厂,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实例,在课堂语言表达中用重音表示愤怒,用低沉缓慢的语音表示惋惜,加深了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二、在生物课外活动中,让学生见证美

在生物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陶冶学生审美情趣。例如:组织学生制作植物标本,让学生采集具有根、茎、叶、花、果的完整植株制作具有该植物形态特征的蜡叶标本和用不同形态的叶制作蜡叶拼画,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组织学生到野外考察国家自然保护区,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认识自然生态系统,认识生物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的相互关系,体会鸟类清婉的鸣叫、轻盈的体态,领略叮咚的清泉声,体会宁静致远的诗意,感受松树刚直、挺拔,正气凛然、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

三、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创造美

挖掘教学内容,开展切实可行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美。例如:组织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选取和处理树桩,培育树桩盆景,让学生从中体会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美,提高学生制作盆景艺术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园林景观方案设计。在设计活动过程中,有学生科学地提出将整个校园设计为生物园,将校园景观均衡美和规则对称美相结合,将校园植物观赏性与学习实验性相结合,常见植物类型与稀有植物类型相结合,常见植物与药用、果树经济植物相结合,注重按校园不同功能区而栽种不同植物,对每种植物标上科名、种名等具体合理的校园绿化景观设计方案。通过具体生活实践活动,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创造美和实践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鉴赏;延时价值;策略;研究

美育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觉艺术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美术鉴赏的知识才能正确的认识一些艺术文化形式,作为美术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鉴赏来说,她的开展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同时有助提升其生活情趣,承传文化艺术。所以,对美术鉴赏教学延时价值的提升是极具必要性的。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延时价值。

1.构建有艺术特色的美术鉴赏,从而提高学科专业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1.1拓展鉴赏内容,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知美

赋予美术作品更多鉴赏价值的,还有美术作品创作的目的,创作的意义以及作者本身。美术鉴赏教学想要在深度上有所拓展,想要更具专业性,就需要从多方面内容展开欣赏。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应当拓展学生的鉴赏内容,使学生对作品更加全面的了解,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深入的欣赏作品,不仅有利于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印象深刻,有效提高学科专业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例如,在学习《浪漫主义绘画》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鉴赏《自由引导人们》这幅画作。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通过画作本身进行欣赏,而应当给学生详解画家德拉克罗瓦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目的,使学生感受画中人们对于自由的勇敢追求。鉴赏内容的拓展能够防止学生美术鉴赏的盲目性,使学生准确的了解作品的深意和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1.2组织美术鉴赏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知美

虽然学生的美术课程时间有限,但学生的美术鉴赏绝不能止步于美术教材,而应当有所拓展和延伸。美术教师需要拓展学生的美术鉴赏途径,一方面它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知美。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美术教学资源,让学生的美术鉴赏内容更加专业全面,使学生的美术鉴赏积极性更高,从而提高学科专业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例如,在学习《现代建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美术教材中的各种建筑,并给予一定解说,让学生了解建筑的构造美,人文美等。为了拓展学生的美术鉴赏,教师可以开展实际鉴赏活动,带领学生欣赏实际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使学生能够认真看见和接触这些建筑。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讲解所看建筑的审美价值,建筑的优缺点,可以用图文手绘形式的,还可以指导用PPT方式进行。

2.建构有文化特色的美术鉴赏,从而提高学科人文性价值的延时性

2.1营造合适的情境,使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知美

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美术鉴赏教学带领学生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认识美,感受美,并逐渐提升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教师可以采用情境营造的方式。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根据美术作品创设相应的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加深体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教学媒体也在不断变化更新中,这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多便利。教师可以采用教学媒体营造合适的情境,通过美丽场景的展示,动人音乐的播放等使学生陶醉其中,从而提高学科人文性价值的延时性。

例如,在鉴赏古代画作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然后再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及资料,同时可展示动版的让学生对于画作中所描述的场景有更真实的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于这幅画的看法。更可组织全班学生按九宫格形式,组合绘制清明上河图局部,对于画作场景的描述能够加深学生的欣赏印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感知画作的美,画者之心。

2.2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知美

美术作品之所以受人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表面美,还因为它其中的人文精神。美术作品无一不体现着一种文化,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赋予美术作品更深的内涵,也使人们为之着迷。教师想要提高学科人文性价值的延时性,就不能让学生的审美停留于表面,而应当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发现其中的人文精神,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对于美术作品人文精神的感知,既有利于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园林与居民》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园林建筑的构造以及花木的美丽。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会被园林的美丽所吸引,但这是不够的。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解说,让学生感知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骨子中的淡泊。体味宗白华的“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胸襟。”人文精神的挖掘能够拓展学生的鉴赏深度,让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3.建构有学校特色的美术鉴赏,从而提高学科校本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虽然学生的美术作品在构思和画画技巧上难以与美术名家相比,但是学生的美术作品包含了自身的美术追求和表达,也具有鉴赏的价值。校园美术作品展能够使美术鉴赏脱下“高冷”的外衣,更加亲切自然,同时也更加符合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能力。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能够在欣赏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具针对性的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可以组织校园美术作品展,引导学生感知美,从而提高学科校本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美术书法作品展活动,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平时的写生,手工艺品等作品交上来。教师对学生上交的作品进行分类展览,使学生能够自由观赏和鉴别。这些具有学校特色的美术活动能够激起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喜爱,方便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提升其美术鉴赏能力。

4.总结

杨叔子教授说:“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名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美术鉴赏课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作为美术鉴赏课的组织者,应当努力将美术鉴赏课的价值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应当积极采用合适方式改善教学,不仅要完善鉴赏教学的即时价值,更要提高美术鉴赏教学的延时价值。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

[2][美]汤姆・安德森《为生活而艺术》

[3]齐颖慧,石鹏佳,王德平.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