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项目风险的监控

项目风险的监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8 16:52: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项目风险的监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项目风险的监控

第1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风险管理是为了达到一个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对组织所承担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的系统过程,其采取的方法应符合公众利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有关法规的要求。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使造价、工期、质量、安全目标得到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要着重分析和把握那些对项目影响大的风险因素,以期取得较好的经营效果。

2工程项目面临的风险种类及成因分析。

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因素及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类。

2.1设计单位引起的风险

某些设计单位责任心不强或者为了降低设计成本,设计不够完善,甚至有很大漏洞,当出现工程事故后,设计单位推诿托词,以工程施工质量不合要求为借口,将事故责任推给施工单位。

2.2施工单位引起的风险

(1)职业责任的风险

施工人员特定的职业要求要承担重大的责任风险,这种职业风险主要体现在:①施工质量责任。施工合同的质量控制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和疏漏,都会使工程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②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风险。有些项目负责人能力欠缺,责任心不强或私心太重,贪污受贿,管理混乱从而导致施工进度和工期的延误。并承担了违约责任,给施工企业的经济带来了损失。

(2)施工单位和个人的不规范行为引起的风险

①某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施工任务,采取行贿等非法手段中标;②施工单位之间为了竞争盲目压价,要么导致亏损,要么导致工程质量差;③某些施工单位转卖资质;④对施工任务进行转包、分包;⑤一些施工单位无证挂靠;⑥某些单位施工人员兼职施工;⑦施工中不执行国家及行业规范和强制性标准。

2.3业主引起的风险

(1)业主不兑现合同承诺。有些业主在承包施工过程中,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而不履行应尽的义务。例如,建筑工程中常驻常遇到的征地、拆迁、场地平整,完成施工用水、电、路等工程问题,由于业主工作力度不大,使施工单位无法如期开工,由此造成有效工期紧张,人员大量窝工。

(2)业主不按规律办事。有些业主不遵循施工的客观规律,往往对施工单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例如,要求报价低,质量高,工期短,搞“三边”工程、“献礼”工程等。施工单位由于迫于严峻的市场竞争,为求得生存,不得不勉为其难,不情愿的接受业主的苛刻要求。其后果不仅使工程质量和工期难以保证,还可能会给施工企业造成严重亏损。

(3)业主欺诈行为。有些业主为了降低工程造价,采取在招标设计图和工程量清单上故意减少工程量的办法,使得中标单位在施工中发现实际工程量超出设计工程量,而业主却找种种借口不调增工程量,使施工单位蒙受重大损失。

(4)行业欺行霸市。业主利用借建筑市场为“买方市场”这一市场优势,故意压低工程费用,而施工单位为了防止或减少亏损,只有降抵工程质量,从而酿成很大的责任风险和信誉风险。另外,有些业主拖欠工程款,使得施工单位经营困难。

2.4监理单位引起的风险

①未能预测工程风险及可能发生索赔的诱因,并制定出防范性措施,以至造成索赔事件的发生。②未能按合同规定的条件和要求监督各项事前准备工作,导致索赔条件的发生。③在施工工程中,未能及时答复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及配合要求,未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造成索赔条件的成立。④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未能按合同规定及时对已完工程量进行验收,及时向对方支付工程进度款,以至造成违约。⑤有些监理由于本身业务素质不高,不懂规范和施工工艺,胡乱监理。

2.5人身意外伤害风险

由于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多,施工中可能会发生人向伤害。此外,还有台风、地震、水灾、火灾等不可预测的自然风险等。

3采取措施,加强风险控制

3.1合同签订措施

工程项目的合同可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因此在合同签订时,选择合同类型应考虑以下因素:

(1)项目规模大小和工期长短。如果项目的规模较小,工期较短,则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均可能性较大,因为这类项目风险较小,不可预测因素少。总价合同仅适用于工程量不太大且能精确计算、工期较短、技术不太复杂、风险不大的项目。

(2)项目的竞争情况。如果在某一时期和某地点,愿意承包某一项目的施工单位较多,则业主拥有有较多的主动权来选择合同类型。如果愿意承包项目的施工单位较少,则施工单位拥有的主动权较多。

(3)项目的复杂程度。如果项目的复杂程度较高,则意味着:一是对施工单位的技术的水平要求高;二是项目的风险较大;因此施工单位对合同的选择权较大,总价合同被选用的可能性较小。如果项目的复杂程度较低,则业主对合同的选择性有较大的主动性。

3.2技术措施

(1)回避风险。亦即尽可能的选择风险最低的方案,坚决杜绝选取高风险方案。

(2)承担风险。透彻了解风险,承担其后果,但承担风险必须恰当,如果风险过多,则应把部分风险转移给别的部门或单位。

(3)控制风险。连续的判定工程项目的情况,制定可供选择的低风险方案,再监控其风险的反馈过程。

(4)转移风险。辩识与潜在风险的有关的领域并与其分担风险的过程,通过协调由风险最大的部门支付一定费用和代价。通过担保、费用刺激、成本加酬金价合同,将由于失策造成的损失由承制部门以某种方式的“代价”承担下来,这种“代价”可以的费用的增加,进度的延缓或产品性能的更改。

3.3综合措施

(1)考虑业主利益,尊重业主。

(2)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信誉,使业主信任。

(3)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前,首先要调查业主的资信,签订合同时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利益,合同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把合同,另一方面对业主违反合同的行为要及进提醒和制止。此外,要注意业主对施工单位要求的变更,随时调整合同或重新签订合同,这是防范业主引起风险的重要手段。

3.4管理措施

(1)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减少市场不规范行为的影响,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是防范风险的基本保证。

(2)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防范由于职工的不规范行为带来的风险。

(3)强化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回避责任风险的基础。

(4)建立健全资金控制系统,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实责任。

(5)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按费用计划施工,防止资金失控。

(6)加大项目审计力度,特别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审计。

3.5实行专业分包,以转移风险。

把部分专业性强的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施工单位,这样既可以提高施工质量,也可以实现风险转移,或降低风险。

3.6推行工程担保工程保险制度

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有利于转移、分散施工单位所承受的风险,能对工程事故进行及时合理赔偿,避免工程事故或一方违约而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使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利益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 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教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2] 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教材《建设工程投资控制》

第2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 风险分析 控制措施 探究

建设目参与部门多、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风险,如何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为建设项目的安全实施创造良好环境,是施工单位关注的重点。

一、建设项目风险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风险,做好风险分析,有助于为提供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组织风险、项目管理风险等。

(一)技术风险

所谓技术风险指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施工工艺、运用的施工技术等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未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尤其在施工参数的控制上不够准确,不仅影响施工质量,而且增加安全事故发生机率。同时,施工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水平差,施工随意性大等无形中增加风险发生机率。

(二)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指对建设项目把握不准,进行施工组织时未充分考虑各环节存在的风险,不能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导致人、设备等安排不合理,不仅影响施工工作的高效开展,而且无疑中增加施工成本开支等。部分建设项目因组织不合理,导致项目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导致建设项目停滞,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三)项目管理风险

建设项目施工涉及工种及机械设备较多,需加强管理,统一调度与指挥,才能保证施工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但如项目管理不善容易导致风险的发生。如不注重施工人员岗前检查,防护措施不到位会增加坠落风险;不注重施工监督管理,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无法保证,承担一定的责任风险等。总之,项目管理贯穿到整个施工环节,稍有不慎容易导致风险发生,影响建设项目的如期推进。

二、建设项目风险控制措施

(一)做好风险识别分析

建设项目施工难度大,风险因素多,只有做好风险的识别分析,并准确评估发生机率高的风险,而后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预防风险。因此,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认真分析建设项目施工图纸,掌握施工的重点及难点,明确不同施工环节所用的施工工艺以及重要技术参数,尤其注重从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材料等较多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详细记录风险内容。另一方面,结合建设项目实际、风险发生机率以及风险造成的严重程度,运用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对风险加以评估、排序,将重点放在发生可能性高、造成损失严重的风险的控制上。另外,针对不同风险制定详细的风险规避方法。例如,针对一些自身无法承担的风险,可选择与保险等单位合作,实现风险的转移,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等,为建设项目开展中风险的控制提供依据。

(二)进行科学施工部署

实践表明,结合建设项目实际进行科学的施工部署,有助于合理调配施工资源,提高施工质量,降低风险的发生。因此,建设项目实施中应注重施工的科学部署,确保以下内容的认真落实:首先,根据签订的建设项目施工合同,构建科学的施工组织,尤其应指派经验丰富、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为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建设项目的施工工作。其次,制定明确的施工工作计划,合理协调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进场顺序等问题,尤其根据不同阶段的风险,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并注重应急预案的演练,以提高风险反映能力。最后,明确不同施工环节负责人职责,必要情况下施行责任制,谁出问题谁负责,杜绝出现风险相互推诿现象的出现。

(三)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建设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风险,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避免风险的进一步蔓延。建设项目实施中可采取以下策略,实现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施工培训。建设项目实施前组织相关负责人开展施工培训活动,讲解施工风险知识,提高其对风险的识别及应对能力。同时,做好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工作,讲解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施工期间加强自律,严格依据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其次,完善制度。建设项目实施期间注重完善上岗制度、监督制度、奖罚制度,约束施工人员不良行为的同时,调动施工积极性与主动性,减少违规、违章操作,有效预防风险的出现。最后,加强监督。建设项目实施中加强监督,尤其针对重点环节的施工,技术人员应在现场给予指导,及时指出施工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减少施工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实施中,为避免风险发生,为施工工作的顺利、高效完成奠定基础,应明确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做好风险识别分析工作,尤其针对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同时,加强建设项目整个实施中的规划,提高项目实施中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创造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波.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第3篇

关键词:总承包模式 D-B模式 风险因素 风险分担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项目中总承包风险评价的意义

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在应用总也促进了公路建设标准的统一,有利于管理的层次简单化,控制了中间环节的舞弊行为出现。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该模式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应用风险,所以必须建立与相适应的风险评价机制与对策,因此对其风险控制的研究有如下意义:对风险的准确评价可以提高承包者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警惕,是项目顺利开展;风险评价为业主和总承包商提供必要的风险识别机制,帮助其应对风险时可以有计划的进行风险控制,从而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再有就是我国的公路建设项目中总承包的应用还处在发展阶段仍有许多的问还没有解决,因需要借助风险评估机制和控制措施来防止工程中出现重大的问题而影响施工与项目完成,以此提高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DB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1、国家法规风险

在全国开展的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改变了原有的工程量清单合同模式而应用总承包模式的总价合同,从表面上看业主方只要将总价合同订立在概预算内,就可将合同风险转嫁到中标的设计与施工单位身上。但是在实际的应用总如果国家相关的法规没有明确总承包单位与业主之间的协调机制,那么在实际的操作中就会导致履约与经营上的弊端,容易形成风险而危及项目开展。灵活有效的国家政策与法规是保障业主与承包方之前利益的重要基础,所以国家针对性的政策将影响总承包模式的风险概率。

市场化风险

市场开放是建筑工程项目必须面对的现实情况,在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导致了施工方与业主方、供应商之间的地位不断改变,投招标中的低价中标导致了施工企业巨大的经营风险。施工企业筹资能力如果不强,一旦出现资金上的断链就会导致项目的建设与质量保证,这种风险是不容忽视的。

组织协调风险

在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模式下,设计单位通常都不会具备较高的施工资质,而施工企业也不具备设计的资质,所以在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模式下,二者之前必须进行协调。目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业主虽然将总承包给了设计-施工的联合单位,但是该单位的管理模式没有与总承包模式相接轨,其内部管理就出现了不适应问题,即表面是总承包实际上的运作模式还是设计与施工相互独立而不能形成有机的协调,而使得项目设计与施工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优化项目开展的效果,此时还需要业主方进行干预,所以这就不能发挥总承包的优势。

施工单位自身的风险因素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施工单位还不能完全适应总承包所带来的融资问题,而传统的模式下施工单位基本不需要进行自我融资与市场化经营,所以面对总承包模式,合同金额大幅度增加,而施工企业自身又不能在短期内提高融资水平与管理水平,尤其是在风险掌控上不能做到合理而科学,这就导致了如施工设备不足、不能很好的参与设计、施工组织不够合理、资金调配不合理、现场管理不力等情况,这些都是制约设计-施工模式在公路鲜明中实施的潜在风险。

加强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风险控制的措施

1、在合同谈判阶段重视协商

合同是总承包模式开展的重要基础,在合同签订的时候即应当对其形式与履约方式进行适应性调整,按照总承包的模式进行全面的完善。在我国相关的法规还不够完整的情况下,就行在谈判的过程中对各项细节进行权衡,对不确定的风险进行提前预判,并针对其造成的后果进行约束,使之可以形成一个明确的分摊机制,利用与总承包的施工企业所建立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明确风险控制约束效力的承包合同。这样在风险出现的时候,就可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风险控制。

组织施工单位积极参与勘测与设计

设计-施工的总承包模式必须将设计与施工单位有机的联系起来,在项目开展中施工单位必须主动的与设计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因为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现阶段是两个独立的系统,而在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模式下要求施工与设计单位必须保证最大限度的协调与沟通这样才能保证项目风险最低。在实际的操作中,承建单位必须参与到勘测与设计的全过程中,充分掌握风险的主动权,利用设计优化与协商来降低风险对自身的影响,寻求一种分担机制来保证各方的利益与责任合理。另外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可根据设计需求来组织资金与设备,以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样也就提高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建立合同的收益调节机制

在设计-施工的模式中,设计单位也应主动与施工单位进行价值创造,这时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突出特征。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避免设计与施工单位之间的矛盾,利用通畅的沟通来达到对项目的合理设计,从而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标。但是如果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存在沟通上的矛盾则就会导致这个优势的丧失,反而会影响项目的开展。

所以在承建单位开展项目实施的时候必须保证主动权和在联合体中的代表位置外,应积极的与设计单位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合作,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来控制沟通不畅的风险,在D-B中只有确立总承包的主动权,并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与的风险分担机制才能让各方在公平、公开的环境下,对项目的细节进行全面沟通,让设计与施工单位建立一种共同体模式,从而让设计与施工顺滑的衔接,进而实现项目开展的低风险。

全面掌握总承包的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的市场运行模式更多的是依靠市场法律来规范,在总承包的模式下,应重视对合同条款的确定与履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来规范合同的订立,即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就保证其完善而合法,业主必须在这个环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与规范要求,监督各方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尊重客观事实与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利益合理利益与责任分摊来约束各方在项目中所体现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才能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起到掌控大局的作用,尽量利用法律、合同、沟通、监督机制来降低风险的出现与控制其影响范围。

结束语

公路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可以使设计、施工双方优势互补,克服了设计和施工间分离的弊端,增加了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快了信息反馈,减少了处理问题的时间,有利于优化设计和合理地进行工程变更,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分分担机制与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其风险控制的有效。

参考文献:

[1]鲍莉荣.设计施工总承包联合体的收益分配研究[J].价值工程,2012,(02) .

[2]陆宏斌.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的目的与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内部结构复杂、设计因素繁多的复杂开放系统,实施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其不确定性又受其规模、复杂性、创新程度和技术含量等诸多因素影响,同时受到时间、资源、环境等外界因素制约。各种施工风险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大相径庭,对建筑企业能否取得预期效益具有不确定影响,许多工程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风险因素的影响所导致。因此加大对施工所面临的风险管理与预期评估,采取一定方式进行相应的紧急措施,能够有效的避免、转移或减少施工中的风险对工程项目的影响。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控管理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招投标阶段,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风险管理策略时,应系统地看待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预期回报水平,内外环境等因素,综合判断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风险状况,制定系统的风险管理策略。

2、主动、及时、全过程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应遵循主动控制、事先控制的管理思想,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实施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虽然有些风险对全局影响不大,但在项目风险控制的总体设计时,仍然必须从项目的全过程考虑,预先设置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

3、综合、系统、全方位原则

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不仅其产生的原因复杂,而且后果影响面广,所需处理措施综合性强。对项目风险来说,不确定性不仅贯穿项目的全过程,而且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项目由各子项目构成,项目的目标是多目标性的,包括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合同变更和索赔、生产成本、利税等目标。要全面、彻底的降低乃至消除风险因素的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原则、动员各方力量,科学分配风险责任,建立风险利益的共同体和项目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风险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如果项目某一方面的风险没有有效的控制,有可能演变为整个项目的风险,所以应对项目风险的各个方面,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环节,按照专业、规范、安全和高效的要求,实行对项目风险的全方位控制。

4、可行、适用、有效性原则

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环境复杂多变,所以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也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管理方案首先应针对己识别的风险源,制定具有可操作的管理措施,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项目的风险管理势必消耗有限的资源,因此在选择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案时,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应该使项目风险管理的费用小于风险发生时对项目参与方造成的损失,否则项目风险管理就失去了实践意义。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控中风险的分类

施工中遇到的风险因素都大相径庭,各具各的特征,进行风险识别分析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征,从而达到更准确、更客观、更有效的分析。通常根据不同特征可将风险因素划分成一下几种类型:

1、设计技术风险

是否开展招标工作的先决条件应取决于设计方案是否确定。工程设计作为工程建设实施的龙头是最为重要的,如若没有完善的设计,招标及合同将无从谈起。造成工程索赔的在重要原因是设计变更,因此设计工作应在工程招标之前尽量完善,避免招标时设计方案不确定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

2、施工技术风险

由于人和施工方案都有可能进行变更或索赔,所以在设计方案确定的情况下应研究施工方案。无论是传统设计方案还是创新方案,都有它自身的有点和局限。当才有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时,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将随之加大,因此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最佳方案。

3、自然及环境风险

复杂的环境、工程地质的条件、水文气象的条件、恶劣气候等都是造成施工中风险的因素。因此在起草招标文件时就应当充分对这些因素进行考虑,对不可抵抗力的级别加以界定,要求承包商能够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施行相应对策。对不可抵抗力的界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其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雨雪、风暴、海啸等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按照法律条款,这类风险将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而已。

4、合同风险

工程合同同时作为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与项目全面管理的主要依据,其管理者应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要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合同的每一个条款进行研究,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深入的了解后再进行合同文件的起草工作。否则将会给项目带来巨额的损失。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控中风险管理的对策

1、树立风险意识, 完善企业管理流程

首先,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以往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施工企业主要的风险源, 对承包的工程做到有准备、有选择、有考量, 尤其是外地的工程需要更加慎重。此外,企业管理流程上, 强调各部门进行工作时都需要考虑自身的风险因素, 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以解决, 从而将风险管理有效地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

其次, 建筑企业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工程项目评审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度等。建立工程项目全员参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过程控制的项目管理体制。建筑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竞争日益激烈,项目利润已经十分微薄,如果建设工程中还出现各种“意外”,项目可能就无法取得正常的利润甚至亏损,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将各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经营决策与管理水平, 企业才能有机会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长期健康发展。

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风险辨识能力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辩识是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最主要的工作。要从以下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辨识工作:

(1) 收集资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作业区域、自然环境等。

(2)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要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不同目标上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对建筑工程不同工艺装置的项目内容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对建筑工程建设环境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的辩识方法有很多,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是专家评议法,因为专家评议法对于风险辩识比较客观、简单易行。

(3)确定建筑工程风险事件,编制建筑施工风险辩识清单。在进行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把这些风险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技术和非技术、内部和外部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然后开展建筑工程施工风险辩识。

3、净化行业环境,提高预算造价人员素质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要提高预算人员的业务素质,让建筑企业的预算人员了解投标报价的重要性,投标报价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工期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要严格遵照招投标的相关规定,并充分结合建筑项目的实际工程量清单报价,避免更改投标报价、故意压价和哄抬造价、串通投标、招标单位泄露标底等行为的发生。建筑企业要定期规范预算编制人员的技术设计,对编制人员的相关法规和预算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坚持执业资格登记备案和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预算工作进行检查,对于预算编制低劣的、高估冒算的预算造价人员给予适当的处罚,以净化行业环境,提高人员素质。

4、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为了减少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就要求建筑企业负责人有较强的避险意识,较高的防险能力。同时要做好企业的风险预测,尽可能的把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透彻的分析,为企业实施风险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建筑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施工项目负责人制度,施工项目的负责人是整个建筑工程全面负责的管理者,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负责人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对施工现场的任何意见必须要通过项目负责人的审核才能执行。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负责人要严格控制所有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负责人要严格执行建筑工程的验收制度,做好隐蔽签证,不能事后补办签证手续,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单位的信誉。

总之,在施工项目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 它们可能给施工项目带来时间, 资源和金钱方面的潜在损失, 在当前我国施工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制度滞后的情况下, 本文提出的施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方法, 对施工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和分析控制,无疑对施工项目合理规避风险, 减少损失, 提高效益是有益的,这也有利于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提高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余燕君.浅谈施工企业安全管理[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7(07)

第5篇

摘要从一个建设项目的立项至交付使用的主要阶段着手,较详尽地分析了各阶段存在的成本控制风险,并提出了控制风险的对策,力图对业主的成本控制工作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建设工程风险分析控制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全面开放的建筑业,行业的利益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成本的风险控制遂成了工程建设中大家高度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现阶段,建设单位不仅要面对建筑的市场风险,而且作为国有企业必需承担的社会责任,还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法律、政治和社会风险,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风险控制,必须将风险成本纳入成本控制范畴,这样才能有效识别、规避、控制和化解风险。

一、项目建设中建设单位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对项目考察不到位,仓促立项,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使得资产的折旧额过大,投资回收期延长。

(二)项目经过决策立项后,设计阶段应当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一般在建设项目中设计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3%~5%,而设计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达70%~80%。以往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工程设计人员往往偏重于设计质量与功能,不注重设计对工程造价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工程招标工作中的风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63号公告,新版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自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工程计价模式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以及建筑市场主体不很成熟的现状,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工程项目中,建设单位的承担的风险远大于施工单位。

1、招标工作没有简化,反而变得复杂,也造成了时间的延长。在现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的编制具体计算繁而复杂,要确定消耗量和单价,还要计算优惠后的合理管理费和利润,且计算规则和传统的定额计价不同,有可能导致招标工作时间的延长,体现不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招标中的优势。

2、清单计价模式下建设单位的风险陡然增大。在原来的定额计价模式下,其量、价的风险承担是由双方签订的合同价方式来确定的,多年来,我国实际的建筑市场中往往是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模式,建设单位几乎不用承担市场的风险。现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明确提出了“量”“价”分离的原则,要求招标人承担“量”的风险,实践中往往由于设计深度不够、工程时间紧迫等造成招标人的“量”有误差,或项目特征的描述不准确,这将会导致产生大量的工程索赔。同时,作为清单报价的一种技巧,不平衡报价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投标报价中,给建设单位带来了新的不确定风险。

(四)合同签订中潜在的风险。新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是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原建设部等9部委制定,于2008年5月1日起执行。新范本对工程中的造价、工程变更、新增工程、物价波动、保险及工程担保等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约定,该部分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较深、较广,若签订相关条款时,不够严密,将给竣工结算带来很多的纠纷。

(五)施工过程中新的风险。新的清单计价模式下,要求在合同价款中增加暂列金一项,暂列金是用于合同签订时尚未确定或者不可预见的所需材料、设备、服务的采购,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合同约定调整因素出现时的工程价款调整以及发生的索赔、现场签证确认等的费用,对此费用,有些施工单位觉得既已包含在合同价中了,就要千方百计的用掉,加之现场个别管理人员的疏忽,造成了变更和签证越来越多,结算大大超预算。

(六)新的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结算较麻烦,容易产生纠纷和工程索赔。

二、针对上述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一)重视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根据市场需要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建设产品的技术工艺、市场容量、市场前景以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作出深入的调研和评价,编制的投资估算要充分考虑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如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涨、工程税费的政策性调整等)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投资的作用。要坚持经济、适用、安全、朴实的决策原则,在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统筹考虑,相互兼顾,优选出最佳的投资行动方案,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二)积极开展设计的招标工作,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分析、比较和确定,从而选出功能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如笔者在对国防工程的某技术研发中心大楼的基坑支护工程进行设计邀请招标时,当时投标单位对基坑开挖的防水防渗提供了两套设计方案:一套是在基坑四周设止水帷幕;另一套就是采用井点降水的方式进行降水。本人对这两个方案进行了经济合理性分析计算:止水帷幕的造价180万元,工期100天;而采用井点降水的方式施工造价只有60多万,工期为80天。通过比较,建设方最终同意采用井点降水的方式施工,这不仅大大降低了造价也缩短了工期。

实行限额设计。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将投资额分配到各专业,按分配的投资额控制设计,保证投资额不被突破。目前,设计单位通过人际关系承揽设计任务的情况还不少,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设计深度不够、各专业之间冲突、图纸变更多等。采用限额设计是建设项目控制投资支出、降低成本失控风险的有力措施。同时加强设计概预算的审查,合理分配投资资金。

(三)首先明确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贯彻了国家当前工程造价体制改革“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原则,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也是一种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计价模式,是大势所趋。建设单位在项目的可研中,就要合理预留工程的造价计算和招标时间,不搞“献礼工程”,确保高质量的完成采用清单计价进行的招标工作。

尽量完善设计,减少不确定设计,保证设计深度,避免较大的设计变更。建设单位对清单编制单位(中介咨询公司)的选择要十分重视,最好通过公开招标,挑选两家资质符合、信誉良好的咨询公司,采用“背对背”的方式,分别编制,共同核对,从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上保证清单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也能从根本上减少工程索赔。

对于投标方的不平衡报价,可在招标文件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价制定严格的废标处理措施,如:可抽取一定数量项的综合单价和招标人的控制价进行算术平均值比较,对偏离平均值一定比例的项直接可认定为不合理报价,给予废标处理,对措施费部分亦可仿此处理。

(四)原范本是由当时的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主要是基于当时定额计价为基础,它与现在执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不配套。新范本给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知识要求,不但要通晓《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计价规范》、《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保险法》等多种法律、法规、条例,并且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造诣,因此,我们在洽谈合同前,对相关的知识要做好充分的储备,对物价市场、保险市场的最新情况要有充分的知晓,要设置严谨、缜密的合同条款,尽可能的回避风险。如:对保修金的退还时间,因工程的保修期不同,有2年的,有5年的等,对2年期满的可约定退还大部分的保修金,剩余的防水工程待5年后退还。若约定不明,施工方诉诸法律,则可能因合同的不明晰而败诉。

目前工程索赔是在采用清单报价后,施工单位获取最大利润的有效手段,施工单位投标工程,常常采用低报价、高索赔的方法。为此,在合同条款中要规定最高索赔限额和最低索赔起点,可参照世界银行的规定,工程索赔的最高限额超过中标工程总价的15%时,具体的索赔金额就有建设单位决定。同样也可以在合同中明示,工程变更引起的索赔金额若在一定范围内,由施工单位承担,只有超过最低索赔起点的才能获得支持。

进行工程担保。为了控制工程造价风险,保证合同的履行,原国家建设部早在2006年就印发了《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作为工程的主要参建方的建设单位应积极响应,有效实施。

(五)据统计,在工程施工这一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是,工程资金的投入却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因此,施工阶段的资金控制应引起建设单位的高度关注。

在施工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深度不够,使工程实际与招标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给工程造价留下活口因素。所以必须严把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等,最好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尤其是涉及到费用增加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总监共同签字确认。对必要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实施,并且要按月随时掌握控制项目费用额度。

(六)新的清单计价规范中,要求建设单位承担的“量”的风险会在结算中爆发出来,加之各种原因导致的项目特征描述不清会引来施工单位的高额索赔。因此要保证工程竣工结算资料的完整,要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做好各种原始记录,竣工图一定要现场管理人员严格审查并亲自签字,杜绝替代签字,变更、签证、认价单应按编号顺序装订结算资料中,为减少纠纷和严格审核结算提供确凿、充分的证据。审核竣工结算人员应尽量亲自到现场查勘工程的实际情况,将每道工序的施工内容充分掌握,仔细和施工单位的投标书进行核对,确定项目特征的描述是否有差异,以及差异究竟有多少,最大限度的减少索赔,控制工程造价。另外,由于工程结算的审核如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一样专业性很强,建设单位若自身没有能力,也可以选择信誉好、业务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审核。

三、结束语

建设项目成本的风险控制是一项细致、复杂、系统的工作,从项目的立项决策开始,经过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与工程费用密切相关。建设单位必须与决策、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共同把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把风险管理和项目目标管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费用目标的实现,使工程项目的建设总目标最佳地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骆.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柯洪主编.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第6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风险的识别;项目风险的监控

1 项目管理的概念

1.1 项目管理的定义

现代项目管理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展开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活动。对于项目,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1.2 项目的基本特征

各种不同专业领域中的项目在内容上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不同项目都有自己的特征。但是从本质上来讲,项目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不管是科研项目、服务项目还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的共同特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目的性,独特性,一次性,制约性和其他特性。项目除了上述特性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性,这包括:项目的创新性和风险性、项目过程的渐进性、项目成果的不可挽回性、项目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等等。

2 项目风险管理

2.1 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

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也就是说,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地处理,以最低成本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2.2 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一般由若干个主要阶段组成,这些阶段不仅期间相互作用,而且与项目管理其他管理区域也互相影响,每个风险管理阶段的完成都需要项目风险管理人员的努力,对于风险管理过程的认识,不同的组织或个人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国项目管理的情况,特别是结合大型高风险项目管理实践,可以将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分为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六个阶段和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2.3 项目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识别就是确定何种风险事件可能影响项目,并将这些风险的特性整理成文档。

风险识别是项目管理者识别风险来源、确定风险发生条件、描述风险特征并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项目风险识别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全员性;系统性;动态性;信息性;综合性等等。

2.4 项目风险识别过程

项目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包括:过程控制;过程输入;过程输出和项目风险估计几个部分。

3 项目风险应对

3.1 风险应对就是对项目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

风险应对的依据主要有:(1)风险管理计划。(2)风险排序。将风险按其可能性、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缓急程度分级排序,说明要抓住的机会和药应付的威胁。(3)风险认知。对可放弃的机会和可接受分先的认知。组织的认知度会影响风险应对计划。(4)风险主体。项目利益相关者中可以作为风险应对主体的名单。风险主体应参与制定风险应对的计划。(5)一般风险应对。许多风险可能是由某一个共同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下为利用一种应对方案缓和两个或更多项目风险提供了机会。

3.2 风险应对过程活动

风险应对过程活动是指执行风险行动计划,以求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程度所需完成的任务。一般有以下几项内容:(1)进一步确认风险影响。(2)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措施。(3)研究风险应对技巧和工具。(4)执行风险行动计划。(5)提出风险防范和监控建议。

3.3 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共有六种:减轻风险、预防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储备风险

3.4 项目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它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风险监视:不管预先计划好的策略和措施是否付诸实施,风险监视都一日不可缺。如果发现已作出的决策时错误的,就一定要尽早承认,及时采取纠正行动。如果决策正确,但是结果却不好,这时也不要惊慌,不要过早地改变正确的决策。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少损失幅度而采取的风险处置技术,以改变项目管理组织所承受的风险程度。

3.5 风险监控的依据

风险监控依据包括风险管理计划、实际发生了的风险事件和随时进行的风险识别结果,主要内容包括1 风险管理计划 2 风险应对计划 3 项目沟通 4 附加的风险识别和分析 5 项目评审。

4 结语

1.合理安排项目的进度,有效使用项目资源,确保项目能够按期完成,并降低项目成本。通过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分解结构WBS、网络图和关键路径、资源平衡、资源优化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可以尽早的制定出项目的任务组成,并合理安排各项任务的先后顺序,有效安排资源的使用,特别是项目

中的关键资源和重点资源,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有效降低项目成本。

2.加强项目的团队合作,提高项目团队的战斗力。项目管理的方法提供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方法,如人力资源的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团队合作方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项目组成员的工作士气和效率。

3.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其实,这些工作是在传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会对项目产生毁灭性后果的因素之一。

4.有效控制项目范围,增强项目的可控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求的变更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没有一种好的方法来进行控制,势必会对项目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总的来讲,项目管理可以使得项目的实施顺利,降低项目的风险性,最大程度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组织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减少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项目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而对其监控是为了准确、及时地发现风险并进行实地评估、分析,并试图通过系统的监控方法和组织内部的有效管理,把风险缩减到最小的程度。

在许多单位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对风险认识的差异、判断风险发展趋势的不同、管理者所处的不同岗位获得的信息不同,或者因管理经验与水平、现场处置能力、协调关系能力、责任心及利益分配干扰等客观情况的影响,许多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与认识不到位,造成错误地认识,甚至认识不到潜在风险,或者麻痹大意,疏于职守,有的已造成较大损失时才向上级反映,贻误战机,从而错过了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扩大了经济损失。因此,要让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做好动态的风险监控工作。

二、建立立体的风险管控体系

项目风险控制是根据项目前期制订的计划和标准,经过综合评价,突出重点掌握的环节,以达到出质量合格产品、按期限完成任务、降低成本创造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工期计划、成本控制计划。在项目实施后,定期比较分析,然后将需要调整内容补充到计划中,并贯彻到实施中去。有效的风险监控的概念在于对组织的完善,在运行中收集数据评估进度、成本及质量标准,及时、定期地与标准值相比照,并结合其它变化,结合目标论证需要调整的因素,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或者补救措施,这种内附监控贯穿于工程项目全过程。

要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首先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项目风险因素分析是针对以往经验和本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所进行的,在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要对项目运行阶段进行监控,即集中于项目的组织、工期、成本、质量等要素,这些要素在项目运行中出现的变数较大,受外界干扰的程度也较大,会出现与目标要求的偏差可能性较大,需要进行重点监控。要保证项目风险管理达到其设定的目标,必须加强项目风险形成与发展趋势的监控,仅凭某一时间点来监控计划成本支出与实际成本消耗关系还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成本消耗量大的原因可能是进度超前,也可能是因为成本超支,或者因工程特殊原因出现项目垫资、建设单位未按进度支付工程款项等客观原因。因此要据实考虑成本支出与实际形象进度、已完工作量对比,对项目的成本、进度状态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

在一个项目风险监控体系内设计项目组织的岗位、职责、流程等,在初始阶段多花费时间精力,可减少运行中的痛苦。对于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的项目,设立风险监督机制,明确监控部门(协调部门)及职责,人员配置到位、权限分配上给予一定的保障。根据项目工作量的大小,也可以由某一部门牵头,融合各种综合管理手段,建立风险识别与分析报告制度,实现项目部和上级组织对项目风险因素的监控等基础性工作。

加强各环节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控水平,掌握监控方法。关键在于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项目各级管理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经过培训和技术咨询、分解项目管理目标责任等多种形式,明确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权利义务与责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通过项目例会与项目经济运行分析会,定期分析,甄别、选择确认风险因素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关注重点,将筛选确认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列出清单,编制《项目风险识别报告》,报告内容要有较为详尽的文字分析与描述。公司主管部门要定期对重大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的角度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评判。出现重大风险因素的,上级部门要作好对项目部风险防范控制的指导工作,必要时进行干预性指导;对非重大风险因素和影响较小的风险因素,对项目部采取必要的建议措施。

三、项目运行阶段风险监控重点环节及手段

1 工程分包活动是较为突出的风险源。对总承包企业来说,工程分包是完成项目的重要保证,而分包队伍水平良莠不齐,分包队伍管理者的心态各异,有的挂靠进场、有的拖延工期、有的以发包方的名义赊账采购与租赁、有的包不住就溜之大吉,所以工程分包是项目风险因素相对集中的环节,对分包活动的监控尤其重要。选择信誉好、素质高的分包队伍并签订有利的工程分包合同是前提,分包进场后,还需发包方(即总承包方)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现场的风险管理。特别是许多大型项目分包队伍众多,作好发包方和分包方、分包方与分包方之间的协调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发包方根据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制定各方交叉作业而又不影响总体进度的总体规划,并在施工过程中加以动态管理和调整。发包方要经常检查分包方在施工过程中的合同执行情况与执行能力,分包方在对外采购、租赁、借贷、劳务等方面的资金能力,经营手段、经营方式、物流去向、有无越权行为和法律风险行为。

发包方一是掌握其风险源的所在及趋势;二是协调解决可以及时解决的问题;三是需要更改和整改的方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及时纠正,并作出声明和保证性承诺,确保偏差行为不再继续发生;四是对出现重大风险因素如资金、管理水平低下、违法经营情节严重等情况,而不能完成分包合同规定任务的,甚至会造成较大恶劣影响的,则需要马上向分包方提出警告,或者按合同规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中止合同,以避免因为分包的原因影响项目整体运作。

2 劳务分包活动的风险呈现加大趋势。当前施工总承包企业劳务分包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劳务分包企业的选择。许多包工队和民工队挂靠在一些劳务公司上面,甚至打着其他劳务分包公司的旗号进行劳务分包,一旦造成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涉及到经济赔偿时,挂靠和假冒的队伍就会原形毕露,责任最终还是落到总承包方身上,对造成的重大损失难脱干系。二是劳务分包公司能力与水平有限,或管理混乱,造成劳务分包单位所使用的民工工资被拖欠,同时近年也出现了恶意讨薪的现象,而政府和甲方从稳定要求出发,把拖欠的劳务费用当成拖欠民工工资,直接从甲方工程款中扣除,打乱了原劳务承包合同的约定,造成总承包企业的被动。三是许多劳务分包公司派出的民工队伍经常钻合同签订不规范、项目管理监督不到位的空子,虚报冒领人工费用、转移工程材料、扯皮纠纷不断。四是一般雇用合同存在被当成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面对如此呈上升趋势的法律风险问题,总承包企业应采取措施,培养、建立起长期合作基础上的有一定信誉和管理能力的劳务分包单位群体,从中择优选用有资质的合法企业,明确劳务分包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在现场要严格监督劳务人员的工资发放及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收集保存劳动用工方面的证据材料,以应对纠纷事件的解决和处理。 #p#分页标题#e#

3 项目风险信息应有畅通的反馈渠道。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要在过程中进行监控,才能保障基本目标不发生大的偏差、减少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监控依赖于信息反馈机制的有效程度,没有信息反馈与调整,过程监控就失去时效性,失去纠偏的最佳机会。项目风险管理的生命力即在于其信息交流的扁平化,打破传统管理层过多信息传递速度过慢的问题。实践中许多大型项目采用信息平台技术,项目经理的计划信息随时备案,跟踪信息随时进入数据库,从项目负责人到具体操作人员,按照管理权限随时可以查看相应权限下的相关信息。而且所有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都能及时被发现、分析与确认,并可通过各种防范措施来进行评估与整治,这在施工企业中已经被广泛采用与推广。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反馈,使项目部本身和项目管理者进行风险分析有可靠的依据。

第8篇

受通信工程项目自身性质的影响,在工程项目的现实运行中出现许多不可避免的风险。更加困难的是,各种项目风险彼此互相作用,提高了整体项目的复杂性。掌握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特性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1.1风险客观存在

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风险一般并不能依照人的意志而改变。通信工程项目的规模一般较大,但是它的周转时间过长、投入大量资金的特点突出了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准确掌握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必然存在性使得风险管理工作员工作方向作出指导。

1.2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项目风险的存在是由偶然和必然一同决定的。从外表层次,项目风险变成为效益损失是随机的存在,实际情况是,经过对许多的风险缘由实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之后就可以发现风险转变成危害的原因。所以,掌握风险的偶然和必然性两者的联系对于避免风险的产生和迅速寻找高效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1.3风险存在变化性

项目风险是变化多端的,这突出展现为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多种风险原因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项目开展的时间而快速改变。在工程项目深层开展的同时,努力执行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控制多风险因素处在可掌握范围中。为了避免新风险的产生,把已经出现在风险与将来快要发生的风险稳定在弄能够调控的范围之中,这样做才能促进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降低了风险。

1.险多层次、多样性

由于通信工程建设的项目周期阶段长、幅度大,项目内的风险因素也在逐渐增多,在项目不断开展的周期中,风险会出现层次多变、类型众多的现象。通信工程项目内层联系多变繁杂,而外层关系的调整也同样与施工进度有关,所以多层次多样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2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2.1项目风险规划

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阶段是项目风险规划,是项目早期规划中的一部分。项目风险规划的主要内容即设计在工程项目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以达到合理回避项目风险的目标。项目风险规划对于后期的项目风险管理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2.2项目风险评估

采取多种管理技术方案对风险危害进行预算,于此同时预计风险能够产生的损失,是项目风险评估的中心内容。对风险的评估普遍采取的是层次研究法和主观预算法互相结合的方案,单一的主观预算法会使得研究者的主观感情突出结论单调,而选取层次研究法能够把风险原因通过分层次的次序分类,使得预算更加有序、更加清晰透彻。两种方案通过结合,不仅改善了研究者主观预测的缺点,而且也可以高效的降低层次研究法众多的结论,从而得到比较准确的数量联系,这对提高风险评估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3项目风险应对

在项目风险预计后选用相关的面对风险的方案就是项目风险应对,迅速使用项目风险应对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事故产生,从而保障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展进度。

2.4项目风险监控

在对项目风险使用相对应的方案后还需要不断的实施监控,查看监控对剩下的风险迅速辨别,增加风险管理的警惕性,而且需要在风险应对结束后实行对风险管理措施的预计,为下面风险管理提供处理方案。

3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3.1回避项目风险

在实现项目风险的分析和评算后,假如工程项目中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较大且面对巨大的损失,而且无法寻找到相对应的管理方案时,风险管理者绝对要主动放弃这个项目来实现风险的避免。回避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虽然会产生一些经济上的损失,但相比于风险发生产生损失,放弃项目的进行才是最佳的抉择。

3.2控制项目风险损失

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有经济方面的损失,同时还有其它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比如信誉损失、市场损失和关系损失。这些损失可按时间分为长期损失与短期损失,也可以按性质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无论何种损失都会对通信工程项目的按时顺利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主动控制与预防这些损失能有效减少风险的危害量、杜绝风险来源且控制风险的危害性。

3.3转移项目风险

转移项目风险是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危害转移到个人和其他组织中,通过这种手段将企业本身的风险降到最低。风险转移的手段在风险管理中非常常见,但这种手段的复杂性很高,也不利于管理人员操作,所以,尽量减少项目风险转移手段的使用对企业也有一定的益处。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