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证券投资分析培训

证券投资分析培训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8 16:52: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证券投资分析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证券投资分析培训

第1篇

一、证券投资课程实训体系目标的构建

随着近年来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从1998年的851家发展至2015年的2827家,总市值达53.13万亿元。社会对证券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传统的证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各个高职院校纷纷进行证券教学改革,证券投资实训课程随之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各高职院校在证券投资实训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存在缺陷,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培养证券人才的效果。

证券投资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高度的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课程的教学采取模拟股市投资的模式,学生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股市,模拟开户和买卖,感受股市涨跌,培养投资理念,学习投资技巧。该课程使学生身临其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证券投资课程的学习兴趣,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证券经纪、营销、咨询、分析等业务环节的专业操作技能,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从职业技能角度看,要求学生掌握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咨询等业务的基本操作和技巧,能够正确解读市场盘面语言并对价格走势进行较为合理准确的预测,并且能够根据投资分析预侧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投资操作。因此,按照证券公司真实工作流程设计实训任务和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完成岗位需要的证券投资操作能力与素养是本课程内容设计的最高目标。

二、证券投资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

在以上原则指导下,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投资理财专业证券投资课程已初步建立起包括课程实训和专门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模拟交易和实盘操作、校内讲座和校外实习在内的综合实训教学体系。实训环节环环相扣,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个能力培养到综合能力锻炼,实训内容层层推进。

(一)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旨在培养学生证券投资分析的能力。按照从单个能力培养到综合能力培养的渐进原则,校内实训又分为课程实训、专业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模拟炒股和实盘炒股几个部分。

1.课程实训

《证券投资》课程是学习证券投资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证券投资工具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交易操作;熟悉证券市场的基本运作。我们将课程的总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章节和每一次课,并采取市场分析+案例分析讨论+操作实训的实训模式:

(1)每一堂课开头,我们都要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讨论当前市场的走势、重要的财经信息,以及市场的热点,以提高学生对市场的认识。

(2)对于一此抽象的理论知识点,老师都列举出证券市场的实例加以分析,并由学生进行探讨。例如对于“股票的风险性”概念,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一定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化,为此我们采取由简到繁的原则逐步进行风险教育:我们先向学生讲解历史上有名的股灾,再举出牛市中成功但在接下来的熊市中大幅亏损的案例,和学生一起讨论其中的原因,在学生对投资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后,让学生开展模拟炒股和实盘炒股,在实战中切身体会投资风险,并进而学习如何控制风险。

(3)每章结束后都安排专门时间,将该章的能力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操作实训中培养相应能力,例如股票部分安排的实训是收集一只A股股票的基本信息和模拟买卖股票,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上市公司,能够收集投资对象的基本信息,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够完成股票交易。

2.专门实训

通过《证券投资》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证券投资所需的各种基本能力,但这此能力在学生意识当中还只是孤立存在,尚不能融会贯通,因此我们在课程实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综合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将进行证券投资所需的各种能力转化成一个总的工作任务,下面又分成若干具体工作任务,学生首先需要收集分析所需的各种信息,然后依次完成宏观、行业、公司、技术分析,接下来根据自己的分析成果进行短线模拟交易,最后阐述自己的分析成果和操作成果,该项实训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完成,通过短时间的集中综合训练,学生能够提高信息的综合收集整理能力;提高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选股能力;提高交易技巧;提高表达能力。

3.模拟炒股和实盘炒股

学习证券投资,除了要掌握一此基础工具和分析方法的运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在长期的实战中积累经验,锻炼心理素质,提高操作水平。因此,我们配置了专门的证券实训室,安装了与实时行情数据同步的模拟交易软件,学生可以在最接近实际的环境下进行模拟炒股,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选股,并在实战中提高证券投资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与社会上提供的模拟炒股不同,在证券实训室中,学生可以实时查询自己的班级和全部排名,老师可以对交易账户进行控制和更改交易条件,例如由于学生的时间有限,开盘时不一定有时间参与交易,我们就可以设置24小时交易制度,方便学生参与交易。

尽管模拟交易能最大限度实现仿真交易,但是由于没有自己拿出资金,学生对盈亏不是很在乎,也就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和学习,对提高操作水平的作用有限。而实盘炒股则不同:第一、学生拿出钱开展实盘炒股,心理上会非常重视,因而会认真研究,也就能够更快地掌握各项能力和对市场更熟悉。第二、学生能在长期的实战操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为将来真正的证券投资积累经验。在学生模拟炒股一段时间后,我们都会鼓励学生进行实盘炒股。

(一)校外实训

第2篇

    1.及时丰富教学内容

    从国际上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资产证券化、新兴资本市场的崛起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对世界金融格局和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冲击。从国内来说,股权分置改革、创业板的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为我国《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研究课题。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证券实践活动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每个教师在讲授内容的时候都会给学生推荐一些教学参考书,而教学参考书由于出版周期限制,不一定能够及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来调整和更新内容,这就需要教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并根据当前证券领域发生的重大改革和发展实践和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要鼓励学生多看财经报纸,多上国内外财经和证券类网站。这些网站提供大量免费的证券、期货、外汇行情与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等,很多证券中介机构的网站也提供了大量最新的证券业务信息,这些网上资源可以免费下载,为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利于克服证券投资学教材内容更新缓慢的问题。

    2.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通过调查、走访、参观、实习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培养实践能力。与证券部门联系建立校外证券投资实训基地。如组织学生参观证券公司和期货经纪公司等证券中介机构,使同学们对证券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一些证券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证券投资比赛。如举办模拟炒股大赛,对于普及证券知识,激发学生对证券投资学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加大课外辅导力度

    在课堂之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与沟通。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供教师的电子邮件或者QQ号码给学生,以供学生提问和交流。二是利用校园网教学管理系统和教师主页等进行课外辅导。学生上课没有听明白,可以打开教师的电子讲义和课件等资料进行学习。因学时有限,老师很难抽出课堂时间对学生学习掌握程度进行检验,所以教师可以把《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练习题放在个人主页或发到学生班级电子邮箱,让学生自己练习,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课前应做好的预习要求和教学课件等都可放在教师个人主页供学生阅读和下载,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箱为学生答疑解惑。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手段

    1.重视过程考核

    在考核方式上,形成了一套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考核办法,这种考核办法就是以实训考核、过程考核取代单一的期末书面考试,提高平时过程考核在学生成绩中所占比重。首先,考核方式多样化。除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外,要求学生完成宏观和微观经济金融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小组讨论和发言等也作为考试成绩的构成部分。建立习题库,给学生布置练习,督促学生及时消化讲授的证券投资学内容;其次,以过程考核取代传统考试。过程考核可以促使学生及时掌握每个部分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师也能够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状况,适时调整或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而定。要实现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要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和形式应力求多样化,改革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形式,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专题讨论和讲座等教学形式。具体为:一是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证券投资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情景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提高其分析和解决某一证券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意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表明,在讲授证券投资学课程时,曾组织学生们讨论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影响和我国的应对措施。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积极踊跃发言,参与热情非常高,课堂效果非常好。二是开展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法是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课程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每一堂课都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参与证券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通过让学生阅读《中国证券期货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证监会年报》、《中国银监会年报》等资料及期刊文章,开展学术研究,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三是开展辩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是由教师根据所教授内容确定一个证券投资学专题组织学生分组辩论,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分并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做使以往课堂上的单向信息传递变为双向互动交流。辩论表现为思想碰撞和交锋,能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情绪达到兴奋状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开展辩论式教学时,借鉴了央视的《对手》栏目和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栏目的表现手法和操作方式,与学生合作设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辩论式教学方案。

第3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逻辑推理;实践;人才培养

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指出:“我们最关心的主要是概念、方法、标准、原理以及最重要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并不因为理论本身而在于它在实践中的价值”。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投资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你是否能熟记理论本身,而在于运用理论推导出正确的买入或卖出的决策。

在证券投资教学的实践中,多年来我们一直探索将逻辑推理的教学融人证券投资理论教学中,力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手,通过明确本专业的人才需要的知识结构的界定.制定了一套新的证券投资人才培养方案,其核心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通过教学体系的完善与教师队伍的建设来保证其顺利实施。

一、合格的证券投资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知识结构的界定

我国现有的证券投资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涵盖了经济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领域的主要课程,理论知识覆盖面宽.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基本具备了本专业所需要的理论储备。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缺陷在于:课程设置中没有开设逻辑推理课程.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主要是接受知识.而证券投资的复杂性、多变性决定以前的结论与实践中的演绎过程不一定是一致的。因此加强推导过程的教学是必须的,逻辑推理应该包含在证券投资专业的整体知识结构中。

(二)知识结构的扩展

将逻辑推理知识纳入证券投资专业课程的一部分.是扩展学生知识结构的必然。然而现实中,没有一所高校将逻辑推理列为证券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证券分析的复杂性,理论课程中的结论与实际的证券价格运行有一定的差异性.学生普遍对理论感到迷茫,甚至有些学生开始怀疑证券理论的正确性.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前景充满困惑。为此,课题组成员利用实践课教学、模拟比赛辅导等机会,穿行逻辑推理的教学,并运用推理引导学生进行证券分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解释市场交易行为。在证券投资专业(含金融专业中的证券方向)课程设置中增加逻辑推理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必要的。

(三)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科与专科阶段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证券投资专门人才,即为证券公司、证券咨询公司、民间投资机构输送投资分析人员、操作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

最终培养的人才必须像格雷厄姆教授所说的掌握了证券投资领域主要的概念、方法、标准、原理并且具有较高水平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并不强调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巴菲特,但是我们必须按照培养巴菲特的方法一样去培养我们的学生,在高风险的证券投资领域,学生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收益,为客户规避风险。高水平的投资人员,不仅仅是指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的人,而且是指具备运用知识解析复杂的市场能力的人,所以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而在证券投资领域,逻辑推理能力是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价值的首要能力。

二、在证券投资专业开展逻辑推理教学的探索

我们在实践课教学与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模拟投资大赛中,以证券投资理论为基础,强调逻辑推理与理论的结合,主动调整教学方案,增加逻辑推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一)逻辑学基础

限于教学时间,将逻辑学课件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学生在学习课件的基础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在课堂以提问的方式检验学习效果。

在逻辑基础教育中,首先强调数理逻辑与概率逻辑的教学,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理论与实际的偏差是客观的,理论中包含的“概念、方法、标准、原理”是引导我们进入成功投资的依据,从理论出发,我们的成功将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其次,将逻辑推理具体运用到个股的价值投资分析、技术分析中.引导学生追求高概率的成功投资,而不是每次都成功的投资。

(二)价值投资中的逻辑推理

所谓价值投资.是一种寻找被市场低估的公司股票的投资方式。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的鼻祖,其学生巴菲特是最成功的价值投资大师。在价值投资的教学中.仅仅传输格雷厄姆的价值评估方法是不够的.动态看待公司的价值,从未来的角度估量公司的价值才是成功的关键。

价值投资理论本身是正确的,巴菲特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很多人从静态低估的角度买入,结果失败了.理论的缔造者格雷厄姆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在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中用过去的数据计算公司价值,事实证明他错了,价值投资理论也曾经因此受到质疑。我们所说的某某公司的股票价值,是一个微观问题,我们的推理逻辑思路是——先引导学生先看宏观经济、再看行业经济,最后才定格在某一个公司(微观)的股票价格上,这样价格是否低估,就不是一个静态的问题了,具体的结果,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公司,结合经济学与逻辑学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评判。这种评判如果被事实证明是成熟的,就可以上升为一种方法,如巴菲特提倡的贴现价值模型,实际上就是一种量化的逻辑推理。

(三)技术分析中的逻辑推理

技术分析理论中的流派更多.比较流行的技术分析理论有道氏理论、波浪理论、形态理论等。这些理论也属于格雷厄姆所说的“概念、方法、标准、原理”而不是格雷厄姆说的“最重要的逻辑推理能力”。主流的技术分析理论无疑是正确的,是经过市场无数次检验的。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要求学生从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前提人手.自己重新推导技术分析理论的逻辑合理性。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会发现:技术分析理论中的主流理论是正确的.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市场上也有一些新的技术分析方法,逻辑思维是混乱的,没有说服力的。

技术分析理论对交易行为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要求学生从三大技术分析的假设前提出发.依据主流的技术分析理论,建立符合逻辑的交易原则.并严格执行。如果我们所有的交易行为都是符合数理逻辑或概率逻辑的.那么交易行为成功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前提的核心是:股票的价格是沿着趋势运动的。道氏理论指出:趋势分为长期趋势、中期趋势、短期趋势。好了,我们的问题出来了——如何判断趋势即将发生变化?目前我们已经结合趋势理论与K线理论有一个初步的,符合逻辑的推断,但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作出判断,而不是告诉他判断的结果。趋势变化的转折点的出现,操作(买人或卖出)决策必须及时执行,成功投资主要是体现在趋势转折点的操作行为上的。

三、成功案例分析

在证券专业实践教学中.建立了以世华财经教学软件为主的仿真实验室,这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证券奥秘的积极性。在2006年-2008年连续三次组织学生参加“世华财经”杯全国大学生模拟投资大赛,并且三次获得优胜,是全国200多所参赛学校中仅有的两所每次都位于前十名的学校之一。我们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已经毕业的学生有多名现在服务于国内知名的证券机构.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主要是通过以下方面获得的。

1.基本技能的巩固。金融学科实践与一般工科实践不完全相同,金融产品的交易涉及盈亏数字较大,不可能冒着较大风险让学生直接参与现实的金融交易。所以基本技能的巩固一般是从模拟交易开始的。

我们充分利用世华软件的模拟交易功能,给每一个学生开立模拟交易帐户。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从趋势理论、均线理论、形态理论中找到依据,写好属于自己的操盘日记。强调买人的理由,只有理由充分了,才能做出买入的动作。卖出也是一样。学生在模拟中,加强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知识的根本价值在于使用,活化知识的使用可充分学生所学知识的主旨价值。

发挥年轻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世华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大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主动运用投资理论与逻辑推理知识,通过比赛成功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提升逻辑推理能力的热情。

2.逻辑推理教学的展开。(1)基本推理能力教学的展开。我们为实验班级编写普及型的逻辑推理教案,利用商学院提供的开放式教学环境进行教学,利用学生对证券投资的兴趣,要求学生做笔记,完成课后练习,并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将参加后面的全国金融投资大赛的相关辅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战分析能力;(2)使用与探究。对知识使用效果的检验,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所在。鼓励学生在使用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探究.培养其自主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即每一个操作指令完成后,必须写出:操作运用的原理,逻辑推理过程,结论等三个主要步骤。并提示学生过一段时间.再来观察结论的合理性。

3.合作与交流。在实践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教师适时启发诱导,提示点拨。可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自愿组合.选择各组感兴趣的项目。实践性教学过程包括明确任务、协作学习、创设情境等。早期,教师是学习任务的布置者:后期,教师需要转变角色,成为学习方向的引导者。

通过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取到“解惑”的作用。合作与交流是多方面的,还包括学生与公司客户的直接接触.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4.展示与评价。通过以上的个别化实践与协作实践,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接着让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自己的成果.可分阶段,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小组实践成果在课堂上通过电脑、投影等方式介绍给大家,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实践成果,并启发、诱导学生对别人的实践成果进行讨论、评价、纠正错误,补充正确观点,这样,学生不但在展示中获得了成就感,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小组的实践成果,提高了实践创新的能力。最后教师要进行点评给分.一般记入平时成绩,如果是单列实践课,则单列成绩。

四、教学体系的完善与教师队伍的构建

(一)建立单项训练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课教学体系

1.单项训练是根据培养目标所需岗位基本技能在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某一方面或某项基本技能训练,提倡边教理论边做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

我们提倡将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融入价值投资与技术分析的教学实践中,在每一个单项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自己依据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推导属于自己的结论。

并要求学生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偏差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通过对单一的技术分析理论的运用,要求学生从投资决策出发,对现实中的行情变化,推导出买入、卖出或者等待的决策。全面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是每一个单项训练的最终目标。

2.综合实践则是在学习几门相关课程后组织的集中实践教学.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全面提升金融投资的决策水平。目前,我校金融专业已经建成申银万国证券九江营业部、国盛证券九江营业部等实训基地,学生良好的操作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我们已经建立起一套由实训计划、实训报告、实习评语等组成较完整的实训质量监控措施。

对于参与综合实训的学生,要求学生做好实习笔记.对实训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好记录。强调综合实训中的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由教师最后进行评估。投资中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实际上就是最终决策的正确率。是未来学生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正确率高是投资决策能力的体现,在证券行业生存、发展,必须提高自己的投资决策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自己在行业中的发展前景才会一片光明。

(二)建设一支适应改革后证券投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师资队伍

证券投资专业实践性教育对教师有特殊的要求.他们必须是集理论性、示范性、职业性于一身,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高的操作技能,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因此,我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加强现有的教师与证券专业人士的交流,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教学的针对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们请证券投资一线的高素质人才走进校园.通过讲座等形式传授他们的经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第4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分层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块

当前,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居民和企业与日俱增。在以散户为主体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素质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和稳定性。投资者素质是包括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影响着投资者情绪和行为,是导致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因而有针对性的投资者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既离不开产业界,也离不开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界肩负起投资者教育使命的一块重要阵地,证券投资学需要建立分层教学的理念,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普通居民,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模块。

一、投资者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投资者教育主要有两大阵地。一个是高职高等院校的投资学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尤其是与股票市场密切相关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另一个是券商、基金等行业内金融机构建立的投资者教育基地,介绍与证券投资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指南。其中,高职高等院校投资者教育的重心放在理论教学,向在校学生讲授证券投资的内涵和意义、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构成、技术分析理论、价值投资理论、量化分析理论、演化分析理论等理论知识。可见,高职高等院校教学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发散性的特点,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也暴露出来,导致学生所学理论知识难以有效与实践联系起来。同时,科研与实践脱节问题也比较突出。相反,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的重心则放在实践教学,向一般投资者介绍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风险教育、股票分析软件的基本操作功能、股票投资的实战技法等实践知识和经验。可见,金融机构教育具有应用性、操作性、针对性的特点,但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弊端同样也比较明显。而且,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往往伴随着功利性的目的。

针对高职高等院校投资者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我们认为,整合两大阵地教育方式和手段,建立多方投入、分工合作、长效完整的投资者教育方案体系是当务之急。站在高等院校角度,完善证券投资学教学体系设计至关重要。

二、证券投资学的教育特点

证券投资学是研究证券特征与投资原理,揭示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一门课程,具有“重知识、重实训、重交流”的特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体系设计必须将证券投资学知识体系、案例分析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与模拟操作、竞赛项目等实训环节,以及与同学交流、专业人士问答、实习单位互动等交流环节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环境中的证券投资业务活动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与此同时,作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不仅仅是高职高等院校的经管类专业课程,而且还承担起投资者素质教育的职能,主要体现在面向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投资者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素质教育。从这一角度看,证券投资学还具有“公共教育、普惠教育”的特点,因而证券投资学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这意味着证券投资学已不再是单一行业(教育界或金融界)的内部业务,而是整个国民教育需要统筹整体设计的问题。所以,证券投资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块。

三、分层教学理念

投资者教育的普惠性决定了证券投资学受众的广泛性。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投资者进行授课对象的分层管理。例如,授课对象可以分为:高中文化程度或以下普通居民、高职高等院校非经济学学科学生、高职高等院校经济学学科学生、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本科生、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硕士或以上研究生。然后,高职高等院校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课程体系。例如,课程体系从易到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大众课程、本科公共课程、本科选修课程、本科必修課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课程难度越低,越是侧重学习内容的通识性和趣味性,课程难度越高,越是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针对每一类特定对象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有侧重性的教学环节、有系统性的教学计划,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学习内容的应用性。

四、分层教学模块及安排

《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块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训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主要是以优化知识模块和授课内容为主,实训教学模块主要以实训教学环节设计为主。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以讲授为主,以实训教学、网络讨论和课后答疑为辅。同时,根据学历层次和授课对象的差异,以及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特点,设计多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1.大众课程模块。针对大众课程通识性和入门性的特点,设计零基础的简易课程体系。大众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零课时。讲授内容主要凸显应用性以及投资者素质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

2.本科公共课程模块。针对本科公共课程基础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设计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体系。本科公共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0课时。讲授内容主要凸显入门性和兴趣性的特点,同时将投资风险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

3.本科选修课程模块。针对本科选修课程知识梳理的特点,设计知识点精讲的课程体系。本科选修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课时,实训课时8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突出证券投资学知识点,在有限学时内掌握证券分析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投资分析和风险控制技能。

4.本科必修课程模块。针对本科必修课课程完整性特点,设计知识点全面覆盖的课程体系。本科必修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16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系统性和全面性,突出证券投资学课程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系统性分析方法,成为专业的投资者。

5.研究生课程模块。针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特点,设计综述型和深度型的课程体系。研究生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0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突出理论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理论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理论前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要求学生成为专业的投资者,而且要求学生成为理论的创新者,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6.资格考试模块。针对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等相关资格考试,针对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设计应试式知识梳理型课程体系。

此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证券投资技能培训、工作体验和工作流程的熟悉、实战应用机会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在合作单位实地进行。通过定期分批派遣学生至合作单位,由合作单位负责实践教学、培训和答疑。对于有志于从事证券行业工作或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合作单位共建的产学研实习基地,获得三个月至半年不等的实习机会。同时,对于实习表现优异的学生,合作单位也将予以优先考虑给予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何练.浅谈证券投资学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32):274. 

第5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评估

[DOI]10.13939/ki.zgsc.2016.03.06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实现稳定进步,国内的证券投资基金也成为众多投资者所关注的金融工具之一。但是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缺乏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进而不能准确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从而影响到证券行业的稳定发展。对此,笔者可观分析了证券市场投资基金存在的风险,在对风险进行评估后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风险的策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对市场的影响。

1 证券投资基金的内涵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可以实现投资者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在基金的运营过程中,主要是由发行方进行投资者资金的募集,之后由专业托管方(通常为商业银行)进行托管,并由基金的管理方进行运用与管理,主要面对的是债券、股票和期货等金融工具的投资。

2 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

2.1 宏观环境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的宏观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风险,即整个市场的波动不定使投资基金的不确定性增加而造成市场风险的原因大多来自于国家的政治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变化。具体来说,宏观环境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家在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中对投资对象以及组合的有规定说:证券基金投资的对象必须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发型的股票和国债,而且投资的组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比例。这样在遇到风险时,减持股票、国债的比例不能过大,这样基金抗风险水平也会进一步降低。第二,我国的证券市场环境十分封闭,这使整个市场面临的风险进一步扩大。与西方证券市场可以进行自由的证券基金投资相比,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则是封闭型的,投资人持有的基金种类较少而且也只能投资于本国市场,这时一旦市场发生较大变动或者是步入熊市,那么基金风险也难以规避。第三,在我国用于应对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的金融工具较少,进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2.2 微观运作风险

除了宏观市场环境会造成证券投资基金风险之外,微观运作风险同样不可忽视。一方面,进行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投资人数量较多,在进行基金运作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委托给法人治理结构将基金资产进行运作,但是这些组织结构往往将对基金的保管和管理统一起来,缺乏独立性,这样的不规范结构会让基金管理者在进行投资时按照大股东或者是主管的意见投资,那么投资人的风险也会变得更加不可控制;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信息的质量和实效性差,不能让投资者及时的接收到准确的基金资产净值等信息,这样投资人在运作基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从而造成投资风险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2.3 管理人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中的管理人风险主要是由管理人管理水平不高、选用的投资策略不当以及管理人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等造成的。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也属于新兴市场,市场中的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只是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但是却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培训,专业素质能力不高,不能准确的应用专业知识高效的管理基金,这就使投资者的风险大大增加;管理人在对基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良好的投资策略,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合理选用投资策略,以便获取更大的收益。例如,稳健型基金投资于蓝筹股会降低风险,成长型基金投资于潜力股会确保投资回报等。但是目前管理人不能对基金类型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进而不能选测一个合适的投资策略,从而造成风险;由于管理人的择业道德素质低,他们会利用违规操作的方式对投资人的基金收益进行侵害,为投资者带来风险和巨额损失。

3 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3.1 风险评估

在明确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之后,为了更好地提出风险控制的策略,首先需要对不同的风险进行评估,明确其危害程度和特点,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在风险评估工作中,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证券投资基金的井陉县进行评估后得出的只是一个参考值,虽然能够测算到影响基金投资收益的程度和造成风险的不定因素但是不能够评估出一个确定的数字。第二,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评估获得的结果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时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和校对,使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和稳定。第三,每一种股票基金都具有自身特点,因此采用的风险评估手段必须具有差异性,需要掌握风险变化的规律,避免经验主义错误。对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特尔斐法,即采用信息调查的手段收集权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第二,统计计量法,即运用计量学原理评估风险,并测算出基金的市场与非市场风险。第三,财务指标评估法,即从财务报表和市场价格情况的分析中获取信息,制定出一定的指标体系,接下来再利用参考值的比较对风险进行确定。第四,价格指标评估法,即选用多样性的技术分析指标进行组合分析,推断基金投资的现实变动,但是这种方法是忽略市场风险的,只是会指示介入市场的时机选择。

3.2 风险控制

3.2.1 完善投资组合

合理的投资组合和投资工具的选择是控制证券基金风险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更好的防控风险和保障投资收益的稳定获得,必须完善投资组合,并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恰当的投资工具,调控资产比例。我国目前有三类投资工具分别是期货、债券和股票,基金管理者可以根据投资需要和期望收益选用恰当的投资工具,基金管理者为了获取较为平稳的投资收益可以选择股票以及债券,债券在二者的组合中的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间是比较恰当的,当然管理者可以从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分析调控债券持有的比例。就安全和流通情况而言,上市企业尤其是国有上市大型企业的债券以及国库券没有风险,可以在顾及债券流通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比例,这样不仅能够维护基金的安全,减少风险,还能够让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在债券和股票的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持有比例控制在50%~80%较为恰当,按照投资策略来分析的话,投资选用上市股票能够确保证券投资基金收益,还能够防范和控制风险。基金管理者为了保证投资组合的合理性需要选用恰当的投资策略和组合,那么在确定投资策略及组合的时候必须征求和考虑到投资者的需求。投资者对于证券基金风险更多考虑的是收益回报、通胀风险以及投资风险,因此基金管理人员需要对以上几种风险进行考量,在确定投资组合的过程中务必考虑到投资的安全、稳定的收益回报、分散投资和投资套现。

3.2.2 加强利益协调

在控制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过程中,基金监管需要承担起重要责任,采用有效的投资基金监管手段对基金的运作管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和控制,加强利益协调工作,确保基金的安全稳定运行。证券投资基金监管需要提高对利益协调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投资者利益的获得作为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可以实现投资者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其优势在于通过基金管理者对基金的合理投资与管理来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在这一过程中基金管理者具有运作资产的权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基金管理机构需要保证自身利益,再加上基金受益者和管理者是有利益上的冲突和碰撞的,因而利益协调和合理控制基金管理者的权利显得十分重要。当投资者将基金委托给证券投资基金机构后对基金管理者的监控力度就会大大降低,那么当二者出现信息不对称情况后,基金监管机构需要将保护投资者的收益作为工作原则,运用法律手段保证受托人能够履行职责,使基金收益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另外,证券投资基金在将大量的公众储蓄聚集起来后对其进行集中管理,这些巨额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发展,管子到整个金融秩序的稳定,那么更大程度的突出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显得更加重要。因而,我国需要不遗余力的完善和优化基金监管体系,进一步确保利益协调,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3.2.3 加强法制管理

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制建设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障,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基金管理法律法规能够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进行约束,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从而降低风险。加强法制管理控制投资基金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借鉴国外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和法律建设经验,建立起一套完善带有中国特色的基金法律系统,除了对原有的法律发挥进行补充和完善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证券投资基金法。在对投资基金法律体系进行设计时要强调建立相互制约平衡的机制,将基金管理和托管分离开来,有效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进一步消除非法挪用基金的风险。第二,建立基金评估考核制度,对基金信息的披露进行监督,将风险和回报作为基金评估考核的标准,使基金风险评估更为准确。第三,完善和优化基金治理机制,合理地进行内部控制,解决利益冲突问题,进一步减少基金管理者的成本支出,使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保护。第四,证监会通过现场检查和实时资料分析的方式对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进行有效把控,并且要严格执法,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基金运作的健康发展,有效防范政权投资基金风险。

4 结 论

证券投资基金是证券市场上投资人用来投资和获取收益的金融产品,其收益会受到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影响,只有全面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和提出风险应对策略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者的风险,确保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维护我国的经济环境安全。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完善投资组合、加强利益协调和法治管理等措施能够降低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确保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力.浅谈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的构建措施[J].财贸研究,2012,23(11):92-95.

[2]王文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证券市场研究,2013,5(18):20-24.

[3]田良辉.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特征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J].证券投资实务,2014,44(9):54-58.

[4]魏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险的评价和规避策略[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25(36):82-86.

第6篇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financial law. Starting from the regular college teaching goal and teaching content, it puts forward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theory teaching, actively carrying out various forms of case analysis teaching and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关键词: 教学改革;实践教学;金融法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practice teaching;Financial Law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41-02

0 引言

金融法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就要求大学生要熟练掌握金融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金融法知识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而且已经和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市场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金融产品也不断创新、股权结构也更加完善、外部国际国内大环境变化给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有一定的影响等。这些变化就对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实现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就是培养适合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在培养金融人才的时候要考虑到现阶段及将来一段时间内金融机构所需要人才的特点,因此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等。在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与盐城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共同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就是根据数十家金融机构对人才需要和招聘情况进行培训的。

1.1 对金融人才所需要的实践特点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特点:金融(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市场开拓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金融投资分析能力等。除此之外,还要求金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货币银行学、证劵投资学、保险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心理和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还能够有前瞻性,有决断的投资胆识、良好的营销心理素质、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

1.2 金融机构招聘人才的新要求

随着商业银行的网络化到来,一线银行营业部出现了诸如“网络导购员”、“电子银行柜员”等新岗位,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的出现则要求银行配备大量的“基层一线”话务员,技能训练,如点钞技能、客户关系管理、理财咨询等。一线的证券公司营业部招聘的工作岗位往往是证券经纪营销岗位、客户理财岗位、投资分析岗位。在实践过程中工作岗位往往具有综合性,对金融人才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主要是就需要营销人员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但是对在投资分析方面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对于客户理财人员就需要具备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和投资分析能力;对证劵投资分析和投行业务人才就需要有很高的投资分析能力。金融专业要适应现代金融业务经营发展趋势,更好地体现“产学研相结合”的需要。

2 金融法学教学内容探讨

2.1 教学课程要有针对性

根据人才培养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就需要我们对课程教学内容要重新组织安排,分基础性的章节、专业性的章节和备选性的章节。基础性的章节强调通用知识和技能,比如金融法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等。这就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熟悉内容,掌握基础性知识。而专业性的章节需要按照实际操作岗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编排,一般相对专业的知识需要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制度和业务、商业银行法律制度和业务、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和业务、证劵法律制度、保险法律制度、信托法律制度、金融担保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和融资租赁法律制度等。在备选性的章节的课程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这些教学内容,如资本市场法律制度、货币管理和货币政策法律制度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等。

2.2 合理调整金融法教学内容的权重比例关系

在指导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本着基本原则进行,就是要把金融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权重比例关系进行合理规划。集体要求就是基础性的章节原理和理论只需占到总课时的25%就可以,而作为备选性的章节教学内容,尽量采取引导自学的教学方式,应占到总课时的15%,而专业性的章节教学内容多而且重要,要增加各种实训手段,应占到总教学课时的60%。

3 金融法学合理教学方式探讨

3.1 可以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来进行有机组合

在金融法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单一的案例讲解模式,可采用课程实训和专业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实训和专业特色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程实训包含在理论讲解过程中,可采用金融案例教学和软件模拟,通过案例评析,或进行操作软件的阶段性模拟,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概念、程序等常识性的知识,课程实训目标比较单一,针对性强,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的效果能即时体现。专业特色实训属于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是结合金融专业不同的岗位职责要求进行的训练。可按照金融流程中的不同岗位特点,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里进行实习,通过实践与自已的职业能力挂钩,既可以巩固所学的金融法知识,也可以打通课程学习与实际操作的通道。

3.2 深化案例教学,采用参与式模式教学

金融法学的案例编写一定要真实可信,关注每个知识点的细节,讲具体案例的同时也要生动,不能只是罗列一堆事例、数据。采用真实案例时,教师必须考虑到与所学的金融法知识相切合,这样才能让学生认真地对待案例,认真地思考和分析这些事例和数据。采取参与式的案例教学是深化案例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案例如果仅仅是由老师讲评,学生在听,没有互动,则达不到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可提倡学生来思考和分析,老师来做点评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会自觉地思考、运用自己所学习的金融法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并自觉关注金融法新的发展动向,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对金融法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应用能力、实践与操作能力。

3.3 加强金融法学课程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教学相衔接

学校和老师应该加强和实践单位的联系,实现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由实践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课程指导老师或者辅导员。教师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过程时,还可以布置与课程相关的金融学研究课题,由辅导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该课题的研究,这样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也能参与到实践中,能够深入了解系统学习,能够提高学生金融法学的专业水平。

总之,金融法学时一门灵活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运用当今金融市场,所以为了能够满足现在市场发展的要求,就需要加快金融法学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金融法学的知识,并且能够具备独立的市场投资分析能力,能够迅速适应中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机构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就是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就要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基础的操作性,从而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国义.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5).

第7篇

关键词:岗位需求 投资能力 营销能力 就业竞争力

一、理论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证券投资学理论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有价证券基础知识、收益风险构成及其内在价值评估。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依照教材逐项讲述往往效果较差。学生普遍对这一内容缺乏兴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较低。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用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进行适当引导。[1]

1.体验式案例教学实例

当我们讲授相关有价证券基本概念概述一节内容时,依托多媒体教室的相关演示设备演示或出具一些已有的有价证券实物图片的形式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兴趣。比如我们讲解债券概念时可以截取“湘赣区革命战争公债券”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发行的一些附息式的国家基本建设债券。讲解股票概念时可以选取“飞乐音响”、“延中实业”以及“北京天桥”这些较早发行的实物股票。这些实物有价证券的票面所记载的内容不仅包含了股票债券基本概念要告诉学生的一些基础知识。而且在每一张股票债券背后都有与当时历史环境相互印证的凄美故事。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理性思维弱于感性思维,再者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历史教育从未间断,因此我们选取的这些带有历史感的实物图片能够使学生更有情感的学习。

2.启发式案例教学实例

当讲授股票投资收益与风险一节时,依托多媒体教室的网络环境,选取大多数学生比较熟悉的上市公司为例逐步引出主题。通过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常喝的黑芝麻糊是哪家上市公司所出”?一般学生都能答出南方食品。这时我们教师再适时提出我们不仅可以到超市购买黑芝麻糊这种营养品,某些年份我们还可以通过买入南方食品股票成为其股东而获得。而这就是我们投资股票的收益内容之一。股票投资收益主要包括股利股息受益和资本利得,而股利股息收益的形式有现金、股票和实物几种。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相关投资软件所列示的分红融资板块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2]

二、投资技能训练

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到学生选择来到高职院校学习金融或投资理财专业,大多数都已经了解或已多渠道涉足资本市场。这部分学生渴望学习到能够在真刀真枪的证券投资中获利的能力,而且我们所选用的大部分高职类证券投资学教材中都大篇幅的描述了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理论。这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一般兴趣较高,但内容多少有些晦涩难懂。如果不加以恰当的教学体验进行引导也容易出现烦躁厌学现象。我们在讲授这一内容时通常采用实验室环境中教与学。

1.虚盘投资交易案例

学院内设有规格较高的专门的创新金融实训室[2],我们充分利用实验室内先进的软硬件环境,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投资分析理论的过程中掌握投资技能。

基本面投资验证时期较长,一般证券投资学学期课时仅64课时历时四个月左右,利用基本面分析选股进行模拟投资有时效益并不明显,这部分内容在讲解时一般以上届模拟帐户作为分析案例,而其中的虚盘投资交易一般当作教学辅助工具或下届学生课堂案例素材。

技术分析理论验证时效性较好,我们通过课堂上组织以某种技术指标应用为主体模拟投资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盘投资交易案例

鉴于投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投资理论与心态相关性较高的现实,我们利用高端的实验室环境开展实盘投资交易案例陈述课程。模拟投资交易时学生心态波动起伏不是很大,一般较能做出比较理性的投资决策,投资成功概率较高而且案例也相对较多。实盘时投资者的得失心理以及贪婪与恐惧本能暴露无遗而致的投资失败案例也很多,为了帮助学生切实理解理论以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参照基金设立程序设计股票投资实训基金[3]。学生在管理和运营基金时会练习运用所学理论,在真实投资环境中历练投资心态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营销技能训练

高职院校金融或投资理财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就证券、基金或第三方理财等金融中介机构而言,一般是营销型的客户经理或投资顾问等一线岗位。这一岗位要求客户沟通能力和金融产品营销能力较强,而且也只有营销技能较好的员工才能真正拥有高竞争力[4]。因此,我们在开展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忽视其营销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我们通过开展相关主题的教学活动、运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其营销能力也能够更好教学相长。[3]

1.校内理财讲座活动

为了锻炼同学的实践技能,实现工学一体化,我们与新密民生证券开展了校企合作,财顺工作室就是我们双方开展合作的教学平台。新密民生证券负责财顺工作室运营开支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财顺工作室各功能部门负责人与成员所开展各种校内和校外理财讲座与宣传。

我们组织学生学习理财热点并鼓励学生针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以金融实训室为依托为校内其他专业热爱理财的学生进行演练讲解,比如余额宝-货币基金理财通览讲座就结合了当前理财热点而效果不错。

2.校外理财宣讲活动

我们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或人流量较高的广场作义务理财知识宣讲来强化已学习的金融基础知识并锻炼学生与潜在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也加深了对当前主流金融产品属性的理解。为以后能够更快适应岗位要求和提升职业竞争力打下了基础。[4]

结论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或投资理财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程,能否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上好这门课程我们在理论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上需要探索和改革的地方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于丽红,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1-10

[2] 熊广勤,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悉,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

第8篇

但是,现行的普通高校金融教育体系并不完全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工作经验等因素越来越成为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羁绊,而高职教育强调实践、实训、实操教学环节,恰巧弥补了普高的不足。

高职院校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开设的,其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实训实践教学环节处于不断的修改完善之中。如何建设好金融与证券专业,使之具备自身的特色,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思路出发,笔者认为在进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建设

1.1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要注重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因此,应该形成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作保证的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成为服务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需求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2在教学环节上,应该按照“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践实习”的培养周期来安排教学。

理论教学强调“必需、够用”,注重学生认识、分析经济金融形势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强调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室,为学生创造仿真的银行业务操作、证券投资分析、理财业务处理等工作环境;专业课程均安排相关的实训,配备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保证实训课正常开课;按业界标准进行综合职业技能测试考核,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相应岗位的参观实习,提高学生对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认识及适应能力。

1.3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金融与证券专业应该实行“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在“产、学、研”结合方式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请进来”,即聘请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金融机构或企业的领导及业务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并对专业建设予以指导。

二是“走出去”,即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和学生定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身临其境感受岗位职责及要求。

三是积极争取学院的支持,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良好的实训实习环境为本专业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四是校企合作、互惠互利。一方面,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积极为金融机构提供知识技术咨询,承担其科研课题,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与项目推广。

2课程体系特色建设

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应该遵循“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根据培养服务金融领域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以及“模块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实用型为目标的理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2.1理论教学体系设置

金融与证券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由基本素质与能力课、职业(岗位)群基础与技能课、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课、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课、职业发展能力课构成。

2.1.1基本素质与能力为所在院校其他经济类专业共同开设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

2.1.2职业(岗位)群基础与技能课以应用为目的,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强调“应知、应会”部分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同时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1.3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课为本专业必修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证券业务综合模拟实训、银行经营管理与信贷实务、银行会计、个人理财、银行业务综合模拟实训、保险原理与实务、专业核心能力(银行、证券、会计)考证培训。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课内实训、独立实训和综合实训课时占该部分总课时的50%以上。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锻炼其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2.1.4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课,通过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以及专题讲座来实现。

2.1.5职业发展能力课的设置是为了拓展和延伸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学生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国际金融、金融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等专业限选课,还包括学生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等因素,公共选修的相关课程,该类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是锻炼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工作适应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金融与证券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建立了由入学及毕业教育、军事训练、基本技能训练(课内实验、独立或综合实训)、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内容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