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9 17:24: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交媒体市场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

第1篇

5月1日,本刊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秒拍C轮融资已在洽谈并获得众多资本巨鳄关注。据猜测,秒拍在C轮融资后,将主要用于与网友分成,来提高短视频质量,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同时,通过与媒体和明星的合作提升秒拍的认知度。“秒拍现在要做的就是跑马圈地。”秒拍CEO韩坤此前曾在公开场合里如此阐述旗下业务的近期目标。

和秒拍一样发力短视频业务的还有美图秀秀。继推出主打“自拍”手机后,4月27日,美图秀秀了短视频应用“美拍”。据称,该应用具有社区功能,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视频给朋友。同一时期,腾讯旗下微视也加大了推广力度,与天津联通达成深度合作,推出2个月内使用微视看视频、上传视频免流量费的体验活动。此外,第三方开发的新浪微博客户端Weico也添加了短视频功能。

和大多数流行应用一样,短视频应用发端于美国。2013年初,Twitter推出短视频应用Vine,仅半年时间用户就达到4000万,Vine荣登2013年增长最快的应用软件宝座。此外,Facebook旗下Instagram、“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Snapchat、Viddy、SocialCam和Cinemagram等公司也推出了各种短视频功能。

其中,Vine等视频应用取得的成功使国内外厂商艳羡不已,但在现阶段,国内市场还达不到那样的规模。韩坤承认,短视频应用在国内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还存在着对于流量费用、网速、用户使用习惯、分享高成本等问题的质疑。但他相信,在4G时代,随着流量费的降低,短视频将在今年和明年迎来爆发阶段。

据预测,到今年第2季度末,国内4G用户有望突破5000万,同时预计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4.5亿部,其中1.2亿部支持4G功能。短视频应用有望迎来好时光。

回归UGC

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UGC(用户生产内容)引领了一代网站的成功。

国外市场上,Facebook、YouTube、Flickr、Instagram在社交、视频、照片等领域里独占鳌头;国内市场上同样出现了新浪微博、百度贴吧、优酷土豆、爱奇艺、酷6等诸多一线互联网站。不同的是,国外网站始终坚守UGC原则,国内视频网站却渐渐成为了影视平台。

“中国在UGC业务上的发展相对滞后有关。”秒拍高级副总裁雷涛指出,“当时,中国摄像设备还不普及,且用户也没养成上传分享视频的习惯,视频网站不得不转型。”

公开数据显示,2005到2006年,国内每年数字摄像机(DV)的销量仅有100多万台,而大多数用户家里网络带宽不足1M/S,下载上传速度只有50KB/S,难以满足UGC发展的硬件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崛起、智能机普及,国内对视频的需求终于得到了释放。工信部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手机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18.9%,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率。

韩坤也表示他在近两年发现越来越多用户产生了视频分享需求,但该领域仍是一片空白。“为用户提供视频分享平台”因此成为他在建立秒拍业务的初衷。

据了解,秒拍的UGC视频大多为“10秒”左右,这使得它具有占用流量少速度快、微博一键唤起、多社交平台分享等特点,一段10秒视频仅有600K左右。而去年8月上线以来,已经累积了超过1000万用户,500位明星。同年9月,腾讯也推出短视频应用“微视”。和秒拍唯一不同的是,微视将视频时长限制在8秒。

此外,市场上还出现了啪啪奇、玩拍、微可拍、微录客等短视频应用。“长视频在经历了两年多的野蛮发展后呈现用户增长乏力、广告增速放缓的状态。视频网站转而去挖UGC这座富矿是情理之中。”56网副总裁李浩表示。

但无论从用户规模上还是市场认知度上,其他短视频应用都难以与秒拍和微视相比。另据本刊记者的了解,从今年开始,国内又新增两家公司在市场推广上采取了类似的策略。第一,面向媒体进行推广;第二,利用明星效应吸引更多年轻人。据悉,两家公司又不约而同地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市场推广上。

分享是天性

有应用市场分析师告诉《IT时代周刊》,短视频应用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位不稳”。

短视频拥有的千万级别的用户规模已不算是小数字,但市场上用户过亿的应用已经有几十种。“相比之下,短视频应用不算什么。”易观智库分析师闫小佳认为,即使短视频业务的用户规模过亿也“只在及格线上”,移动互联网里也没有绝对的老大,因为这个领域变化太快。其言下之意是,在迭代交替迅速的应用市场中,谁都难以预料短视频应用的生命周期。据本刊记者随机做的调查显示,一款热门应用的周期约为3个月,而大多数用户的常用应用在10个左右。据上述应用市场分析师估计,秒拍和微视的活跃用户仅为百万级别。

不过,韩坤仍显得相当自信。他表示,“对普通用户来说,文字、图片的分享远不如视频来得直接和生动。此外,视频在满足分享者私心的同时也使观赏者获取了更多的信息,这是视频无可比拟的因素。”

尤其在新闻领域,一段视频比文字更有说服力。韩坤就指出,“有越来越多媒体将秒拍用于工作,目前达到100多家。”今年两会上,短视频应用已成为记者们的“标配”,短视频更登上了今年3月4日的央视《新闻联播》。不过,他也承认秒拍主要集中在90后年轻人当中。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爱奇艺。爱奇艺啪啪奇负责人张文毅表示,“上传视频,分享视频,将是用户对视频网站的需求之一,视频内容的制作也迟早有一天会从金字塔的顶端下来,走向普通。而短视频制作工具就成为了承载这个需求的‘端’。”

乐视网相关负责人更预测,用户上传的内容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综合性视频网站的标配。

长尾效应

盈利是所有商业模式的最终落脚点,短视频自然也不例外。

在易观国际分析师庞亿明看来,这正是新浪、腾讯、百度这些互联网巨头投入短视频的根本原因。他表示,虽然影视剧是目前视频领域的重要内容,但UGC视频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强的用户黏性。“不仅可以实现对内容库的扩充,同时能形成用户长尾流量效应,有力补充企业的广告库。”

在国外,庞大的受众群已让Vine和Instagram成为社交媒体名人和广告品牌的必争之地,与Instagram达成合作的广告商包括Adidas、Burberry、Levi’s、PayPal等一线品牌。

现在,国内短视频受众也越来越多。艾瑞咨询数据显显示,到2013年上半年,中国在线视频网UGC视频播放覆盖人数达4亿多人,领先于长视频的3.8亿人,覆盖人数增长率为60.8%。DCCI数据也显示,81.5%的网络视频用户观看过短视频,近六成视频用户是短视频的忠诚粉丝。

随着用户规模不断积累,韩坤透露,广告也将成为秒拍的主要盈利方式。“现在,很多明星在秒拍上的视频点击量高达四五百万,与一部电视剧每天的收视率相当,秒拍在广告方面潜力巨大。”

第2篇

这种说法也获得营养研究专家的认同,但无论如何,在过去的几年间,汽水饮料市场的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市场研究公司Symphony IRI Group的数据显示,在2011至2012的一年间,美国汽水饮料的销售额下滑了0.6%,而销售数量也下降了1.8%。在中国,软饮料的市场结构也在变化,汽水饮料的位置也受到挑战。随着汽水市场渐渐受到挤压,红遍全球的可口可乐拿什么来延续辉煌呢?

前可口可乐产品经理、华夏基石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长春认为,可口可乐在不含气饮料市场的布局其实已经策划多年,无论是美汁源果粒橙还是原叶茶饮料,都是尝试实践。早在2001年,可口可乐还与食品业巨头雀巢合作成立全球饮料伙伴公司(BPW),由可口可乐负责生产和销售,而合资公司负责研发和制订策略。这场合作在2012年年初宣告终止,意味着在中国市场双方将再次各行其道。有市场分析指出,雀巢在收购银鹭之后就拥有了自己的代工厂,导致与可口可乐的合作终结。

从可口可乐的角度看,加强不含气饮料的产品研发和设计,将是未来的挑战所在。2007年,可口可乐宣布以41亿美元收购美国知名的维他命饮料生产商Glaceau公司,此后不久,又收购了全球第二大矿泉水生产商HighlandSpring,在中国,虽然收购汇源的计划流产,但是美汁源果粒橙的成功也证明了可口可乐有自己运作果汁饮料的能力。

同时,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茶饮料。现在,茶饮料已经占据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康师傅、统一、加多宝等已经先入为主,而且,可口可乐始终被认为缺少不含气饮料的运营经验。但是,谭长春认为,传统的市场虽然受到挤压,但是可口可乐的增长仍将继续。

“可口可乐的成功,不是在某一个国家的成功,而是在全世界的巨大成功。一直以来,可口可乐将自己定位为一家品牌公司,而不是产品公司。”谭长春说。在这块招牌之下,卖什么饮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以消费者交流为核心的品牌营销

一直以来,可口可乐的特许经营模式使它有可能从繁琐的生产和渠道经营中解脱出来,在中国,集中精力进行品牌建设。无论是对大型活动或者公益活动的赞助,还是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型营销动作,可口可乐试图将品牌与当地社区的消费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可口可乐的伟大在于,它不像一般的公司在某一方面有优势,而是在市场、销售、传播和推广等各方面都做得不错。从营销方面来说,任何一项活动,可口可乐都是很早就开始准备。”谭长春说。以奥运为例,从2002年开始,可口可乐就开始布局2008年的奥运营销,在国内市场积极地进行推广,不同时间点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包括推出纪念产品、继续推广纪念章计划、选拔人员进行冬奥会火炬传递,选拔“学生记者”到都灵练兵,以及奥运火炬手选拔活动、体育明星代言,大量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宣传、更换产品包装、设立网站让消费者体验奥运主题活动等等。

到了社交网络称雄的2012年,秉承哪里有消费者,哪里就有可口可乐身影的宗旨,可口可乐又将社会化营销的技巧玩得纯熟。它从前台的主持人角色退居幕后,让消费者成为社交媒体营销的主导者,对此,可口可乐营销总裁崔波迪曾表示:“从品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社会化媒体,作为品牌信息的整合者而不是传播者,并改变设计营销行为的思路,将是未来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期间,与伦敦当地的流行音乐文化相结合,可口可乐的奥运会宣传口号是“随乐而动”(Move to the Beat),并由英国歌手凯蒂(Katy B)演唱主题曲,凯蒂的粉丝可以搜集歌曲片段,通过Facebook编辑成自己的版本并在页面上。对此,可口可乐奥运会项目主管詹姆斯·埃迪(James Eadie)表示,社交媒体“推动我们能引起消费者交流的内容,可以带来长期效果”。可以说,不是可口可乐迎合社交媒体的趋势,而是社交媒体特性与可口可乐注重沟通与交流的品牌基因恰好相符,使它在社交媒体时代也可以游刃有余。

此外,可口可乐一直以来的体育营销战略也给品牌增添新的文化内涵,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可口可乐都会请当地的体育明星助阵,体现阳光和向上的核心价值。作为一家以品牌为核心基因的公司,可口可乐在营销方面的投入使它总是保持着经典而新鲜的形象。

关注消费者需求的销售终端

2011年,可口可乐推出了“可乐下乡”的计划,根据该计划,可口可乐将在2012年至2014年三年间向中国市场增资40亿美元,投资包括建立新厂,挖掘中西部市场以及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市场潜力,以及推进全方位饮料策略。

谭长春认为,由于可口可乐在一线城市内的占有率已经很高,提升二三线城市的渠道覆盖是发展的必然。“终端制胜”始终是可口可乐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与百事可乐主打年轻群体、在网吧和学校周围格外用力不同,可口可乐一直以家庭幸福和温情的形象出现,消费者层级分布广泛,与之相匹配的渠道也更为全面,适合进行全渠道的运营。正如可口可乐公司内部高层管理者所说:“可口可乐的优势在于,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强大、渗透力度最深的营销和分销体系。”

可口可乐公司的分销体系非常庞大,“双赢”是可口可乐与渠道客户合作的总原则。一般情况下,可口可乐会与渠道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针对重点客户,制订有针对性的全年合作计划,并定期回顾双方合作情况,随时沟通并交换市场信息。另外,在分销渠道的终端,可口可乐会充分挖掘渠道的能力并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门店产品的生动化陈列,规定产品在货架、堆头和冰柜方面的陈列要求和品牌搭配,包括货架长度、货品排放层数、不同类型产品的排放次序等。可口可乐要求零售商配合其产品的特殊性与销售需要来陈列产品,同时,这也是在向消费者传递企业规范化的形象。

在卖场内部,可口可乐会与商家联合进行促销活动,使得月销量大的渠道客户不会向其它渠道扩散。事实上,在同行业中,大渠道客户向外流货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可口可乐据此来摆脱渠道恶性竞争。

可口可乐拥有一支巨大的销售团队,可以在销售点上进行各种促销活动。通常的情况是,新产品刚一上市,销售团队就马上组织铺货,在各个渠道采取不同的促销策略,包括瓶盖兑奖、增量包装、免费品尝、与其它产品厂商进行联合促销等各种手段。

在促销开始之前,可口可乐的销售人员会与终端确认各项细节,作好商品的铺货上架等准备工作,并尽量扩大可口可乐的陈列空间,占据客流量大的有利位置,结束后会对促销效果进行评估和报告。

第3篇

做好媒介计划从“四个了解”开始

什么是媒介计划?形象地讲,就好比你到饭馆吃饭,服务员(媒体或媒介公司)提供给你菜单(媒介资源情况),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首先考虑想出多少钱吃一餐饭(广告预算/媒介预算),然后是选择汤(广播)、炒菜(电视)、火锅(报纸)等不同菜品。在此过程中(媒介执行和购买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没有菜(买不到电视媒介时间段、版面)的情况,然后你要决定是否换其他菜(用其他媒介补充)。吃的过程或者吃完后你会对这餐饭给出评价(媒介投放效果)。

概括来讲的话,媒介计划就是一系列的决策安排,包括用多少预算、和哪家机构合作、选择什么媒介、如何衡量投资回报。“对于广告主来讲,这一系列的决策中,最难的决策是衡量投资回报,其次是对于自身产品的定位,并根据产品定位寻找适合的投放媒介。”实力传播华南区董事总经理黄慧敏女士表示。

衡量投资回报是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选媒介机构、做预算、执行等众多环节,以及各种分析模型、调研数据等,无论是广告主还是广告商,都能够明白这个决策的难度。产品定位则是市场分析阶段的重要内容,广告主可能非常清楚自家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成本等,也大概知道不同媒介的特点,但是要投放广告的话,在广告中突出产品的什么优势、怎么区分做品牌与做销量的广告打法、选择什么样的媒介效果会好,广告主未必全都能回答好。

为了回答好这类问题,广告主首先需要做市场分析,也即“四个了解”:

1 了解自己的产品,包括产品类型及所有细节,如销售情况、分销网络、定价及产品的优缺点。

2 了解竞争对手,尤其是他们的媒介策略,包括他们的广告排期、习惯偏好、投放分量、媒介平台,善于差异化竞争。比如:如果某个产品习在惯四五月重点出击,那就可以集中火力先在三月出击,得占先机以攻其不备。

3 了解市场和媒介,包括确定目标市场、目标消费者的位置、产品的定位、做广告的费用预算以及做广告的目的是提升品牌度还是提升销量。

4 了解各类媒介的特性,比如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媒体,以及新兴的网络搜索、网页、视频、社交媒体、应用、终端等等。

当然,广告主还必须明确自己产品所处的阶段,从而选择适合的营销方式以及制订计划。目前广受全球品牌营销人赞同的一个营销方式便是小众化和整合化,市场分析的后续步骤――建立媒体传播目标和执行媒体传播战略,都与之相关。

在这些后续步骤中,如果提取关键词的话,业务、品牌、消费者、传播目标及策略、预算分析、渠道规划、协商策略、执行、评估九大因素(见图1)几乎可以囊括媒介计划的核心内容。其中,针对最难的投资回报评估决策,黄慧敏介绍了实力传播一项以消费者为基础的测量工具――“接触点”投资回报模型(见图2),它也是整合策划的有效工具。

在“接触点”投资回报模型中,接触点(Touch Point)指的是品牌与消费者产生信息接触的地方,也可以视为运送信息的载体,包括传统的传播媒介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热门的互联网及移动数字媒体,以及直邮、店面销售人员、店面(广告)布置、产品官网、产品本身、活动赞助、产品体验、口碑等等。从类型来讲,接触点既有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介式、活动及体验式,还有一对一和建议推荐式。“口碑”是影响最大的接触点

目前实力传播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所有的接触点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口碑,尤其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亲友、有公信力和号召力的口碑传播扩散速度和广度都是不可忽视的,口碑带来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其次,体验式营销投入不足,样品是大部分品牌尚未完全开发的机会,同一个品牌新老产品使用样品的方式也有所差异,比如固有产品的样品主要用于定期提醒和做品牌露出,新研发的产品则可能要前期宣传、提供更多试用机会,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值。再次,传统接触点中电视广告投入通常会带来满意的回报,包括品牌知名度、记忆度、好感度等;广播和报纸广告适合作为策略性手段,其建立品牌的成本效益较低,回报率会随着投入的增加迅速下降,需要设定一个限值;杂志广告支出和品牌体验之间基本保持正比关系,具有较高的相对同报率。

对广告主来讲,利用这些接触点也就是运用了影响消费者的手段,但上述研究结论给广告主带来的最大困惑,恰好在于如何利用最有影响的接触点――口碑,因为这也是最不好发力的地方。这时候,只有借助量化的指标了。

黄慧敏强调:“在众多的接触点中,品牌影响力、品牌关联度、品牌经验值是三大重要指标,用以测量接触点的价值和贡献。”但是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地域以及产品本身的类别、传播属性等不同,接触点的价值和贡献也会变化,广告主也因此需要运用不同的接触点或接触点组合。

对于广告主来讲,能够让品牌发挥最大影响力、能够和品牌产生最密切关联度的接触点,都比较直观也相对容易把握,专业的广告机构也可以给出各项指标的数据,比如互联网搜索广告、互联网显示广告、电视广告三大接触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针对不同品牌类别,发挥的影响力、与品牌的关联度有一些跟踪数据(见表1-4)。

第4篇

据统计,目前全球的营销费用总计高达1万亿美元。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CEO(首席执行官)认为:“营销总是需要更多的钱,但很难统计其中能够产生多少增值业务。”而CMO(首席营销官)们则提出反对,他们认为数据已经证明了营销对业绩的重要影响。

今天的营销是否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答案是肯定的。其核心在于五大要素——科技(Science)、实体(Substance)、故事(Story)、速度(Speed)以及简单(Simplicity)。

1.科技Science

“大数据”一词,经常被用来描述今天的信息新模式。但大数据不应仅仅是大数据,还应是“大研究”。

一家消费品公司进行了一项消费者研究。通过在线调查,他们在短短时间内就收集了大量数据,在从商场拦截顾客才能获得数据的年代,这是无法想象的。这项调查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收集了10000份问卷,比较分析了企业和消费者对于“产品分类”的思维差异,同时解释了在不同阶段促使消费者作出决策的动因。这些分析结果很快就应用于品牌战略调整、产品组合设计和市场营销活动,其潜在价值可能高达十亿美元。

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品企业开始将关注焦点放在店内行为:如何促销,如何吸引客流,如何通过顾客和产品的直接接触来刺激销量。由于低成本传感器的嵌入,他们可以通过摄像头收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对于这些数据的分析也变得更加可行。有些设备甚至可以追踪顾客的眼球运动。

科技的影响范围远不止营销团队。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管理人员可以提高实时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一家酒店管理公司,市场分析师能够通过对某家酒店在周末两天的数据分析,得到不同细分客户的评估,由此提出改进方案。如果数据显示部分周末出行者缩短了他们的停留时间,那么酒店就可以推出特殊优惠(比如延迟收房或客房升级等),以此鼓励再次消费。

管理人员同样需要增强分析能力。只有充分发掘数据中的各种可能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有人提出,从技术和信息角度出发,也许应当创造一个新的职位——营销技术官(MTO)。今天,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管理者,你需要知道什么可以由机器自动掌握,知道何时需要管理者作出判断,知道如何发掘和培养技术人才。在这个传统营销巨头与高科技公司宣战的时代,这些都是必需技能。

2.实体Substance

随着营销科学和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营销不再局限于以往抽象化的消息传递,而是转为提供更加具体的实物触点,尤其是客户体验、以及新产品、新功能开发上的客户参与等。

在零售领域,H&M、Zara、Topshop和优衣库这些“快时尚”品牌,不约而同地通过价格、色彩、面料和高端设计等因素激发起顾客的购买欲。类似地,亚马逊及其他数字零售商也在通过重组供应链,提升进货速度,努力实现隔日送达,并向选择“到店提货”的在线订购者推送新的广告信息。通过与“实体”的高度结合,亚马逊在线上的零售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

在戴姆勒集团(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营销人员将目前和未来将为消费者提供的各种服务整合为一个全新的数字网络平台——“Mercedes me”。在这一数字平台上,客户可以享受自动预约使用汽车、分期买车、智能互联、自动进行功能诊断和汽车保养等服务,甚至在商务旅行中快速获得短期出租等服务。由此,戴姆勒打通了售前和售后的界限,即使你不是车主,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使用其产品。

3.故事Story

虽然数字技术改变了品牌广告的营销渠道,但品牌故事的重要性并不因此而有丝毫削弱。今天,品牌讲故事的方式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宝洁的广告“接他们回来”是一个模范案例。这则以索契冬奥会为题材的广告,同时也是宝洁“谢谢你,妈妈”系列广告的一部分。它塑造了一群幕后英雄的母亲形象,她们常年陪伴着孩子们的艰苦训练,总在他们跌倒的时候给予鼓励。当运动员们夺冠的时候,她们同样应当得到人们的鲜花和掌声。这条“走心”的广告引得不少观众几乎潸然泪下。

怎样讲述一个品牌故事,才能从一众传统视频中脱颖而出?香奈儿N°5的新广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拍摄《红磨坊》、《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电影导演巴兹·鲁曼,携手著名设计师凯瑟琳·马丁,拍摄了一则音乐微电影《The one that I want》(只想拥有你)。由超模吉赛尔·邦辰饰演的女主角正是品牌理念的化身。十年前,N°5香水女主角勇敢挣脱一切,但最终依然回归现实,放下渴望。今天,透过巴兹·鲁曼的镜头,我们看到N°5女性决定倾听自己的心声。她清晰地了解自我,自由地做出抉择,坦然面对内心的渴望。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位现代女性如何努力平衡时间兼顾一切:自我、家庭、事业以及爱情。除了电影本身,香奈儿还为这次营销配上了一系列Youtube视频,包括影片制作特辑、导演鲁曼专访、幕后花絮等等。这些都是传统电视渠道所不能实现的全方位宣传效应。

以往,品牌故事规则由董事会和CEO敲定;如今,规则的制定权向下转移。社交媒体渠道上的推广也因此成为了许多营销活动的重心。一些大型消费品公司开始在网络上发起品牌相关的话题讨论,甚至把它们包装成热门话题。

4.速度Speed

在数字经济时代,营销不再是一个“批量”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消费者偏好以惊人的速度千变万化,同样变化着的还有市场和产品生命周期。

这种紧迫的节奏对市场敏锐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需要管理和组织能力上的高度配合,从而协调各方功能,达到新时代要求的“新速度”。

许多公司都在想方设法打破“部门墙”,让各部门充分合作,从而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为了实现加速,雀巢集团的营销部门专门成立了了数字加速团队。这些专家向企业各单位各部门传授数字营销和社交营销方面的有效技巧。同时,雀巢集团也允许各国分公司在遵从集团核心标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采取适应当地市场情况的数字培训方式。

更加及时的信息反馈和更加顺畅的部门合作,是加速市场扩张的关键。在谷歌,内部团队总是习惯于先将产品摆在消费者面前,了解其态度,再进入测试、升级、迭代的周期。营销人员与产品开发团队建立紧密联系,从而将其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应用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这有助于建立一个既符合用户预期,又能激发研发部门斗志的市场愿景。在此基础上,企业研发新产品、推出新功能的速度才能够进一步提升。

5.简单Simplicity

提速的障碍是什么?是复杂。为什么很多大型集团都开始改革组织架构?因为不断扩张的市场、激增的产品数量,以及层出不穷的数字渠道,往往使得企业变得异常臃肿,随之出现沟通障碍和人员冗余。

第5篇

[关键词]期货市场导论;课程特点;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64-02

期货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价格变动对大宗商品现货价格走势影响极大。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极高,必须掌握期货市场理论和期货投资技巧,具备敏锐判断价格走势的能力,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实践教学属于期货市场导论课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最紧密的一环,这部分知识在教学中组织的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是关系到教师在授课中是否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在期货市场的实战经验,提升职业技能的关键,更关系到是否真正落实了高职教育的目标——即培养与市场“零距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以只有科学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才可培养出实践能力强、适应期货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1期货市场导论课程构架

期货市场导论课程从大类上可分两部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其中纯理论知识包括:①期货市场概述、市场功能、组织结构、期货品种;②期货市场交易制度和流程;③期货投资基金和风险管理办法等;学生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掌握期货市场的基本特征、功能和原理,了解期货市场投资基金管理原则和风险控制办法。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①期货交易流程。该部分是让学生具体了解期货市场管理规则、基本业务;②技术分析方法和指标理论。通过教学学生可掌握期货市场的交易技术与技巧,熟练应用技术分析方法。其中实践教学的落实是培养与市场“零距离”的高素质从业人员之所在。

2重视期货市场导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属于职业类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环节正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高职金融专业中的期货市场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高度重视。

2.2期货市场导论课程特点要求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期货市场导论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如果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期货市场的抽象理论,无法感受期货市场中资本的风起云涌及期货、现货市场的关系,无法体验到国内外期货市场的高度关联及影响。只有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教学时间保障,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才能改变学生对期货市场导论知识掌握时的刻板僵化现象,让学生对期货投资有真实的了解和感悟,实现这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我们在长期教学中体会到有必要进一步对期货市场导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掌握市场动态及技术应用的能力。

2.3期货公司对从业人员实务操作能力的重视要求进行期货市场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据有关调查显示,期货公司非常注重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文凭排到第三位。这表明用人单位更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培养方案设计中应坚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重点,使学生掌握用人单位目标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以促进就业。

3期货市场导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以往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掌握知识一般都以教师所授知识为中心达到期末考试通过为目的,结果是所学与所用严重脱节,与高职教育目标相矛盾,所以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

3.1加大模拟教学比重,培养和提升学生市场分析和实战操作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校培养的人才需求已不仅仅是使其所学知识、技能的多少,而更注重于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组织中,可结合期货市场对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及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知识结构,有重点的将技术分析与实践操作课时量增大。使学生在实战中全面了解和掌握影响国内外期货市场价格变动因素,如:各国经济发展现状、金融政策变动,基金投资方向变化,现货市场供求状态,仓储数量变动,天气变化等影响因素。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和把握相关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方法,达到主观上要求增加实战教学的要求。

3.2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合理设置期货市场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期货市场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面向期货市场就业岗位为逻辑线确定的课程体系,要基于期货行业工作过程,以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必要技能为依据设计。 包括:期货投资咨询、操作软件应用、交易流程操作、技术分析等,通过工作过程与情境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客户开发服务,期货交易、投资咨询等岗位的相关知识,以提升专业技能应用能力。

3.3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实现多样化教学

针对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期货市场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市场分析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

(1)直观演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图像文件或视频文件将期货市场历史大事件、期货价格走势K线图等相关内容直观演示给学生。比如,在介绍期货市场行情时可利用金仕达、博易大师、世华财讯等行情软件在屏幕上演示,使学生对期货价格变动及指标分析有所了解;利用模拟操作软件的运用让学生熟悉经纪公司工作流程和期货价格变动情况;也可以将学生带到期货交易所、经纪公司参观,了解目标岗位的任务及工作流程,让学生获得直观认识。

(2)案例分析。在教学中引入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期货市场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比如,在讲授关于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时,可引入“327”国债,亚洲、美国金融危机等国内外经典风险案例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产生风险的原因及控制重要性。运用案例分析时应注意几点:①案例要有代表性,实践性强、深入浅出并与时俱进,符合期货机构的实际业务流程和内容,符合社会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一定要注意互动和交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③可请专家学者来学校做专题讲座,对金融市场的事件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3)情景练习。对于行业中的初级管理岗位、客服咨询岗位、市场开发岗位的专业技能教学,可在课堂上充分运用情景练习,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完成经纪业务。比如,在讲授经纪人业务的内容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期货公司业务员和客户,演练客户开发过程,让学生在情景练习中学会开发客户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应用心理学,社交礼仪等知识。

(4)合理设计期货市场导论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期货市场导论实践课程考核评价的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期货岗位工作任务的掌握。在考核体系设置中,注重个人与团队合作、课堂提问、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如:集体讨论发言的质量,分析作业中个人观点的阐述,参与集体活动的出勤情况,模拟期货交易的成绩和笔试成绩等。这有利于促使学生自觉观察期货市场每一天的价格动态,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市场信息,自觉将学到的理论、实践知识应用于市场分析中,随时调整投资组合以创造更高利润。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灵活应用知识的提高过程,也能改变传统考核办法,从最终考核改变成学习全过程的考核。

(5)加大力度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高职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实践的重要场所。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学生能接触社会,亲身融入期货市场活动中,对之前所学的期货理论以及校内模拟实践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有助于学生增强对实际期货业务和工作流程的认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了解自己与期货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另外,通过在基地的实习,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增加工作经验和社交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就业。因此,应加大力度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6)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完成教学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即使有好的培养方案和一流的实验设备,也无法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要加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金融实务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确保期货市场导论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市场教程[M].4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第6篇

去年2月,农历兔年春节刚过,腾讯微博抢先了注册用户过亿的消息,新浪微博当时态度低调并未跟进披露数据,但按照业界预测,新浪微博当时的注册用户数在9000万左右。不过新浪微博方面释放的暗战信息是:“关键还是要看用户活跃度。”

回过头来看,2011年的第一次数据交锋只是双方攀比式圈地用户的初试水。因为很快,双方以财报为节点,展开了逐季度的数据抗衡。

十几天后的3月中旬,双方竞相2010年财报,汇报的微博数据分别为: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过亿,腾讯微博注册用户数过1.1亿。之后的时间里,每一季度对比财报研究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用户数据几乎成为媒体和业界2011年雷打不动的习惯性行为:一季度,新浪微博1.4亿用户(如非特别注明,文中用户数均为注册用户数)对上腾讯微博1.6亿用户;二季度,新浪微博2亿用户对上腾讯微博2.33亿用户;三季度,新浪微博2.5亿用户对上腾讯微博3.1亿用户。

在双方官方措辞和不少分析者口中,腾讯微博用户数力压新浪微博和新浪微博用户活跃度高于腾讯微博成了对垒分明的两派观点,由于用户数和用户活跃度一直是业界判断微博竞争走向的两大最关键因素,这两派观点也一直极具争议性。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新浪和腾讯如何竞争得你死我活,大家都在为过去一年微博的爆发惊讶不已。2010年11月,新浪微博曝光当时的用户量是5000万,而就在那个微博元年中,投资银行SIG调研报告预测,“到2012年,新浪微博用户数量有望达到1.2亿”。这份报告在当时已经被认为是“相当看好微博发展”了。

而真正到了2012年,1.2亿这个数字早就被甩在了一年之前。“从未有一款互联网社交应用有如此快的圈地速度,”有从业人士给记者列举了同行数据:人人网(前身校内网)发展到1亿用户用了4年时间,开心网用了3年时间,社交霸主QQ发展到7亿用户也用了12年时间,而单个微博平台用户数从零到1亿(以新浪微博为例),不过1年半时间,且增速越来越快。“微博没有QQ的升级诱惑,也没有偷菜潮的助推,单靠140字内容就支撑其成为一项互联网主流应用,确实是个奇迹。”

营收能力:

商业探索吞吞吐吐

但微博的用户增长奇迹在商业变现“焦急”情绪下变得尴尬。一般而言,大量用户+可行的商业模式是互联网常规营收方式。而微博在圈地用户后似乎也到了变现的节点。市场分析机构易观国际在去年二季度微博行业监测报告中就指出,微博的注册峰值已经过去,竞争重点将转向活跃用户体现的内容价值和商业价值。

而该机构分析师董旭在刚刚做的年度社会化媒体盘点时进一步指出,微博活跃账户规模达到2.54亿,“用户活跃度的稳定,从另一层面证明和体现微博的商业价值”。她认为,用户将微博作为信息获取的稳定渠道后,最直接的商业价值体现在社会化营销层面,“广告主越来越认同社会化协同营销而非纯粹的硬广告投放”。

事实上,董旭所言的社会化营销只是外界热衷探讨微博可行商业模式的一种。依赖用户量的自信,新浪CEO曹国伟也预言了可行的六大微博商业模式: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

不过寻找核心的商业模式似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早在2010年底,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宣布了自己的微博开放平台,接入一系列第三方应用,无论是需要用户付费的游戏还是使用免费、广告营收的其他应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都能从中抽成营收,但一年后,双方对开放平台的营收状况讳莫如深,在他们眼里“接入的应用还应该更多才会考虑大规模营收”。

而融合互联网精准广告和电子商务平台,双方推出了类似的“微商城(新浪微博)”和“微卖场(腾讯微博)”模式,将之与主流电商企业的官方微博打通。据悉,由于横跨最热门的电子商务和社交应用这两大领域,该模式在双方社会化营销布局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在增值服务、内容收费等领域,新浪微博去年下半年上线虚拟货币“微币”,并试水“微号”(以数字代替昵称的特色账号)收费。“在用户付费等领域,才试探支付渠道的新浪微博可能不具备腾讯微博的优势,后者的财付通以及Q币体系已经成熟,”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尽管有上述尝试,双方截至目前仍未透露任何微博商业营收的数据,这也让资本市场颇为着急。《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分析,新浪股价重归微博开通前水平的原因为,新浪微博媒体属性太强,难以注入太多的商业营收模式,始终无法形成盈利模式让投资者减少了想象空间。据悉,新浪股价曾因微博业务被看好一路疯涨3倍,现在又恢复到微博开通前水平。

社会价值:

双刃剑属性待解

过去一年,以内容和信息传播为导向的微博在初探商业价值之余,最重要的还是在展现它的社会价值。百度不久前的年度搜索热词——天宫一号、乔布斯、卡扎菲等无一不是微博热议话题,而排名第二的年度社会焦点“郭美美事件”更是直接缘起微博。

评论、转发、收听……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认为微博具有“改变一切”的力量。知名媒体人、民间爱心人士邓飞感慨“微博网友在免费午餐的项目中,贡献是最大的,参与人数是最多的。”免费午餐是一项让贫困学生吃上免费午餐的公益计划,由邓飞联合500余位爱心人士于去年4月在微博上发起并为微博网友甚至整个互联网和社会各界熟知。而诸如此类的公益活动只是微博无数正向社会价值中的一个。

拒绝冷漠、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随手拍照解救单身青年、救助流浪小动物……这是百度搜索风云榜年度十大网络助力中为网民熟知的话题,而百度搜索数据统计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搜索量最大的网络话题几乎全部由微博上发起或最终以微博作为最主要传播平台。

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市场营销;影响;措施

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一个与旧媒体相对的概念,是对新时期出现或形成的新兴媒体类型的统称。因此,新媒体所包含的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媒体技术的革新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旧媒体,又称传统媒体,现阶段的传统媒体主要是指基于传统科学技术而形成的媒体形式,重点包含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各种户外广告等。与传统媒体相对应,新媒体即是指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高新科技为基础,通过无线宽带、有线以及卫星通讯等传播方式,将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传播的媒体形式。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也存在着形成、兴盛与衰落的过程,新媒体逐步融入社会结构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产品的更迭,新媒体也逐步会被最新的事物所取代,演变为这一时期的传统媒体。21世纪以前,电视是最先进和最热门的新媒体形式,但进入21世纪,电视则纳入了传统媒体的范围。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形态也是动态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与科技进步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着媒体功能与内容的创新发展。

2. 新媒体环境对市场营销的主要作用

2.1促进市场运营快速见效

毫无疑问,新媒体有助于帮助企业拓展更加广阔的施展平台,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市场信息可以十分便捷快速地传播给信息接受者,实现信息的共享。企业依靠这种方式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已经成为常规手段。知名度不高的企业通过“网红”人物、事件和产品获得曝光率,迅速提高知名度,迅速占据热搜位置,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关注点等就是最好的例证。当下,企业可以借助新媒体传播环境和新媒体传播手段和形式的不断更新,以及对移动互联网平台与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应用,促使市场运营快速见效。

2.2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新媒体营销发展

新媒体营销人才的缺失是当下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此来促进新媒体营销的发展。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人才的引进机制,从不同行业引入经验丰富的人才,发挥他们人才优势,帮助企业弥补新型营销人才缺失的尴尬局面。同时,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掌握新媒体技术的水平。建立健全的人才发展与考核机制,充分将员工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新媒体技术纳入考核体系中。

2.3新媒体时代要更懂传播的规律和技巧

传统媒体时代,企业对渠道的掌控力较强,用户通常扮演倾听者的角色,信息呈现“单向”传播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人人都自带传播渠道,信息呈现出复杂的“多向”传播模式。新媒体的出现,让内容、渠道和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弄懂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品牌做出有效营销的前提。内容越来越同质化,渠道越来越失控,用户越来越难以取悦,传统的营销策略和节奏渐渐失效。新媒体时代和传统媒体时代做营销的最大区别,就是必须更懂内容传播的规律和技巧,因为这是一个“人人自带渠道”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账号,每个人都能辐射一群人。

3. 新媒体环境下市场营销主要策略

3.1找准市场定位,提高营销效率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的企业品牌运营策略,必须对品牌市场进行有效地定位分析。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平台和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广泛,企业在进行品牌运营过程中,不可能对所有群体和推广平台进行全面覆盖,为了提高企业品牌营销效率,企业在对品牌进行推广前应当对面向的客户群体进行年龄、性别、爱好等方面的信息收集。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来选择不同的营销平台。此外,还必须对客户群体进行消费心理进行调研分析,从而确定企业品牌营销的重心。

3.2整合资源信息,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渠道

企业要想提升品牌传播的有效性,就必须对渠道信息进行科学整合,将所有可进行传播的渠道进行有效融合,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促进企业品牌运用策略的有效开展。比如,可以将媒体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创意人员进行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品牌营销的传播速率,还能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将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两者之间的互动,以此来促进传播信息不断适应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3.3充分挖掘大数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催生融媒体的新业态,助力传播形式由资源分散向资源集中、由互不相连向彼此叠加、由单一传播渠道向立体传播渠道的融媒体方向发展。目前,数据的可获得度已经空前提高。数据的海量、及时、动态、开放,有利于我们完善市场分析的效度和深度。同时,大数据也有价值密度低、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数据分析的模式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市场数据分析的质量。基于数据分析,在凌乱纷繁的数据背后找到更符合社会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这是大数据时代市场运营最大的变量。面对大数据正在以几何式增长的速度渗透到地球的每个角落的“融媒体”新时代,我们要珍惜大数据给媒体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会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充分做好市场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 结束语

总之,为适应当前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欲做好市场营销工作、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积极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与设备,革新传统传媒方式与市场营销方式,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创新市场营销理念,研发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珍惜大数据给媒体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会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充分做好市场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俊帅,李娜.新媒体环境下市场营销的有效策略探析 [J].中国市场,2016,(5):26-27.

第8篇

4月29日,新浪公司(NASDAQ GS:SINA)宣布,其子公司微博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阿里巴巴通过其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18%。新浪同时授予阿里巴巴一项期权,允许阿里巴巴在未来按事先约定的方式,将其在微博公司的全稀释摊薄后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

一个中国最大电子商务平台公司,一个拥有5亿用户的社交媒体平台,两家毫无业务交叉的公司为何能走到一起:是为了一偿阿里巴巴的“商业生态圈”夙愿,还是在资本战略上互相抬轿?

或许,二者兼而有之。

新浪微博值多少?

此次交易,使外界对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的价值评估全面刷新。

5.86亿美元收购18%股份,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行业股权交易额的最高纪录。由此而来的一个普遍疑问是,新浪微博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

新浪微博究竟价值几何,在此之前一直没有权威的评估。如果从此次交易中反推,5.86亿美元18%的股权,新浪微博的估值应为32.56亿美元,但同期微博母公司的市值仅为3.25亿美元。

而就在新浪公布消息当周,新浪的股票飙升12%,创下了去年9月份以来最大周涨幅,杰富瑞甚至将新浪微博的收入预估提高了近一倍。

与此对应的是,一直在积极寻找买家的新浪微博,虽然从2009年正式上线到现在,用户一直在增长累积,但它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已在微信出现后遭遇冲击。

新浪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超过5亿,日活跃用户数为4620万。新浪微博的全年业务总成本达1.6亿美元,总收入6600万美元,净亏损达到了9300万美元。

在该年报中,新浪指出,其中活跃用户中75%是通过移动设备端访问新浪微博。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曾表示,2013年新浪将扩大微博商业化的规模,将主要产品线的聚焦点都转移向移动互联网。

而在此之前,百度、腾讯都曾与新浪微博进入过密会期。但或为“彩礼”数额,或为其他原因,这些接触均以失败告终。

比如,坊间曾传言,百度最终未能成为新浪微博的新股东,很重要一个原因正是纠结于“是否应付出高于5亿美元的代价”。若是以百度出价同等的股权反推,新浪估值为27.8亿美元,较阿里巴巴的估值低了近5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算盘

阿里巴巴为何给出如此高的估值?

投资人、原红杉资本创始人张帆认为,答案很简单,“这笔投资对于即将上市的阿里而言,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从业务角度而言,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微博具有很强的变现价值。阿里巴巴业务范畴从C2C到B2C,从支付到金融,无所不包含,但惟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缺乏一个亮丽的支点。

近年来,阿里巴巴一直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2011年,阿里巴巴投资人人网;同年7月,阿里巴巴领投美团B轮融资;2012年11月,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陌陌;随后,生活信息服务平台丁丁网;最近的一笔钱则投给了快的打车。

梳理脉络可以发现,这些投资都没有偏离马云一直强调的“商业生态圈”核心概念,从人人到陌陌,从丁丁到快的,直至现在的新浪微博,无论是互联网端还是在移动互联网端,都是能直接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带来流量的入口。

4月初在杭州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阿里巴巴风险控制管邵晓峰表示,“虽然现在微信大有取代微博的势头,但我认为微博是无可取代的。”邵晓峰的理由是,微博不仅有社交基因,还具备媒体基因,而微信则更侧重社交基因。

这在新浪官方声明中也有所体现——“双方将依托各自领衔的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优势,打造更为活跃的微博平台,探索和建立更具想象力的微博开放生态体系及商业模式。双方将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数亿的微博用户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数亿消费者有效互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

市场分析人士则认为,随着新浪微博被纳入阿里的生态系统,数亿的网购人群和数亿社交人群之间产生最大合力,阿里巴巴将真正变身为一个集纳“水、电、气”生态设施,形成一个社会化商业生态系统。

阿里巴巴和新浪都甚至在公开的消息中预测,“这一战略合作预计在未来三年内给新浪微博带来大约3.8亿美元的营销和社会化电子商务的收入。”

按照微博去年营收6600万美元及32.56亿美元的估值计划,新浪微博的市销率为50倍。那么,如果新浪微博未来3年内获得3.8亿美元收入,至少在2015年,新浪微博营收就将超过1.2亿美元,如也按照50倍的市销率上市融资,新浪微博估值将达到60亿美元。

交易背后的资本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交易的背后,还有更多的资本运作值得注意。

比如,根据阿里巴巴和新浪方面向各投行、基金提供的数据,此次阿里巴巴入股之后,新浪微博的管理层及员工持股的股份由18.3%下降到11%,新浪公司持有的股份则由81.7%下降到71%。

在交易中,阿里巴巴支付5.04亿美金向新浪购买了约15.5%的新股,并花费8200万美元购买了约2.5%的老股,而这部分老股全部为管理层及员工持股。这意味着,新浪微博及管理层在交易进行中套现了8200万美元。

此外,蓝郡咨询董事李云辉也指出,新浪在公告中所指“期权”,也存在含糊不清之处。

根据公告,新浪“允许阿里巴巴在未来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其在微博公司的全稀释摊薄后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

“新浪并未明确,阿里巴巴由18%股权升至30%,是否再拿钱出来认购。现在明确的只是18%的股权,而12%的股权并不明确。”李云辉质疑,为何阿里巴巴不直接认购30%的股权。

李云辉进一步指出,双方还只是刚刚达成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战略合作的阶段,竟然能准确预测新浪微博“未来三年基于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的收益为3.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