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9 17:24: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建筑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共融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对于所居住房屋的环境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房屋建筑规划中,有机融合园林景观设计对于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工业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经济生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了空前的破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的生活环境,在购买房屋时将建筑园林景观纳入到购房条件之中。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的起步尚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逐步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居民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对房屋环境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做到有机融合势在必行。
2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共融的实现途径
2.1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
对建筑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建筑规划工作中,应将生态设计作为设计的主题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房屋建筑的园林景观间接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层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人们的理想追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园林景观成为人们快节奏生活中的一方精神憩园。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生态规划是一项基本内容,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2.2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效融入建筑规划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重点是:设计人员应按照实际需求将建筑规划理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同时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首要考虑的是节能减排设计,将循环利用资源与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融入到设计当中,以此将建筑及外部环境运行中的资源消耗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将消耗降至最低。随着资源的日趋紧缺,在建筑规划及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们越来越注重于资源的有效合理运用,以生态设计为原则,并以此提升能源利用率,最终使建筑与景观效果融为一体。此外,在建筑规划工作中,设计人员应致力于改善自然系统生态功能及保护环境的设计目标。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将建筑的环保功能置于第一位。比如,在选择园林植物时,应选择具有环保作用的植物,同时做到有效运用这类植物。并根据植物特点,合理营造园林植物群落,由此达到自然和谐的景观效应。
2.3构建科学的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若要实现建筑规划与园林设计共融,必须具备科学的指导理念。首先,应从全局角度出发,可根据该区域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创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融入一些创新策略。由此实现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其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个性化特征的体现必不可少,在实际设计时,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设计经验,从中吸取精华,因地制宜,设计出具备独有特色的现代建筑的园林景观。
2.4严格遵循共融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着当代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品质需求的提升,现代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实现共融问题是必然发展趋势。如上文所述,在共融设计中,必须注重建筑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根据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特点,平等看待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两者的功能及作用,由此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化发展。必须注意的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者应将资源循环利用置于首要位置,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法以及园林艺术,将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有机融合起来,以体现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结语
在现代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宜人的园林景观是人们忙碌生活之余的精神憩园。因此在房屋建筑规划工作中,应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摆在首位,实现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的共融。同时,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共融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发展下的必然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应据此目标,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力求创新,以期设计出具备特色的、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娜,习颖锋.关于建筑规划生态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论文摘要】: 文章通过对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与创新等多个层面意义和作用,使中国园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综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有增无减。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而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同样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园林风格也可以互相借鉴,但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外来园林风格带来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转贴于
1. 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 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三、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包括园主本人在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仍然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社会主义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分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风景园林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备受瞩目。风景园林能够提供美的景观,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给人以美的感受,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
一、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1景观单调
结构简单,不注重植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这是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某些城市在风景园林设计时,用到的植被种类并不算少,可是缺乏变化,景观较为单调,没有生机,体现不出风景园林内在艺术气息。还有些城市采用的植被种类太少,绿化结构自然相当简单,植被的搭配比例难以协调,经常出现一片区域只有一种树木的情况,造成色彩上的单调和种类多样性的匮乏,美化效果也就相当有限了。[2]
2能耗较高
为了维持风景园林的正常运转,消耗了过多的能量,有违环保的理念,这是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又一问题。这种情况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以归纳为:一、城市发展过程中,过分地追求效益,对环保却相当轻视,城市的自然环境因而大遭破坏;二、过分的追求美观,没能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三、草坪的铺设,不仅成本低廉且操作简单,因而被很多园林过分采用。草坪占据了园林的绝大空间,使得园林整体缺乏美感与生态效益。
二、风景园林的设计
1园路的设计
在进行园路设计时,要注重其功能性的实现,既要体现道路的承重特性,还要保证道路的使用安全性。如成年人的步幅一般为五十厘米左右,以此为依据对游步道进行设计、铺设石板,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出于防滑的考虑,还能避免光面材料的使用。[3]
2景观的艺术性
普通大众主要通过视觉来感受景观的艺术性美感。所以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视觉上的效果,既要避免植被种类过于单一,还要重视植被的搭配比例,以此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3地域文化的融入
当今风景园林设计时,都会重点考虑当地文化的因素,即尊重当地的文化、延续当地的文化。
4经济上的考量
在考虑绿化指标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上的影响,两者结合来决定是采用单一草坪,还是灌木、草坪相结合。风景园林设计时应该重视本土植物的选用,从而降低运费与养护费用。同时还要对绿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实现绿化的低成本与大众化。
5 可持续性
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方的参与和支持。风景园林设计师应该牢牢把握公平、兼顾的原则,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克服片面性,避免自我陶醉,从而更好地平衡各种使用者的需求,最终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4]
三、风景园林的施工
1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充分认识施工的难点与重点,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风景园林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二、对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使其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并被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制度。三、选聘专业的、有能力的人才,同时做到配置合理,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四、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探索质量管理的新方法,对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即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的发展性与先进性。
2 施工图纸审核
风景园林无论是在施工环节,还是在验收环节都要以施工图纸为主要依据,另外施工图纸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风景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所以严格审核施工图纸是很有必要的。风景园林的质量管理工作应该从施工图纸阶段抓起。工作人员应该对风景园林所属区域的地理环境、生态条件、经济条件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测量与统计,再结合风景园林自身的功能需求和设施布局,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仅仅依靠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是不够的,还需要邀请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设计图纸审核工作,对图纸进行不断地完善,保证其合理性与可行性,最终实现风景园林质量的最优化。
3 施工环节的把握
在施工之前,应该制定出可行的施工方案,便于施工组织与重点攻关。
风景园林的建设涉及多工种、多专业、多学科的配合,因此需要对重点施工环节进行把握。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在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条件下,将每个环节做精做细,最终实现风景园林整体上的创优。
4施工工序的把握
为了使风景园林的质量满足合同上的要求,必须保证施工质量,而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工序的影响,所以应该注重工序的把握。风景园林的质量在工序中创造,想要保证风景园林的质量就必须严格控制工序的质量,严格检查每一道工序,当上一道工序出现质量问题时,禁止其进入下一道工序。只有当所有工序满足质量要求时,才能保证风景园林的整体质量。
土壤质量和土方造型是土方工程重点控制的两个方面:一、土壤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种植的成活率。所以在绿地进土前,应该查看土壤来源、质量进行检测,保证其满足栽植土的质量标准。二、土方造型时,不仅要考虑景观特点,还要考虑排水要求。景观属于功能性要求,排水属于技术性要求,所以应该整理好地形,利用地形排水,满足设计文件标准和植物配置要求。
修剪苗木树冠、根系,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是苗木栽植前的必要工作。栽植带土球乔木时,需要对种植穴的底部进行踏平处理,如果是裸根的种植,则需要将种植穴底部的土填成锥形,填土操作时,要分层压实,最好能够浇水处理,并用锄把捣实,杜绝空隙,并重视观赏面的朝向问题。[5]
5后期维护工作
风景园林后期维护工作是保证园林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受人为、气候等各方面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园林绿化工程在交付使用后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必然导致园林工程整体质量的下降,若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对遭受破坏的部分进行保养与维护,园林的质量也将持续下降。园林管理人员要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延伸,以实现更持久保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志明,徐杰元,步红风.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4) .
[2] 倪怡玲. 风景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与施工方案[J]. 农技服务, 2011,(12) .
[3] 陈晔,王成荣. 浅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 北京园林, 2010,(03) .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西方对比;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植物是植物景观中最基本的素材之一,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创造性地营造具有某种功能的空间,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审美、实用需求。中西方古今植物景观设计的变化反映了其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在中西方园林艺术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断裂历史、功能简单、艺术美简单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中西园林理论系统进行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其功能特点,为优秀园林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奠定重要基础。
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及发展历程
西方古典园林有其重要功能,囊括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环境生态以及建筑材料等8大功能。为了实现植物的观赏功能,人们将自然引入庭院来装点环境,提高绿意和生气。为了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热度,人们利用植物景观实现遮荫以及调节环境小气候的功能。同时,人们适当种植水果、蔬菜和芳香产品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便实现经济生产的功能。伴随着西方园林修剪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大大提高。另外,植物替代建筑材料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园林建筑、墙体以及砖石构筑室外空间被一些特色植物所替代。各种功能的设计不断走向完善,反映出设计者的广博智慧。他们以列植、间植等方式布置树木,并对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浓荫曲径等进行改进,设计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加强遮荫以营造小气候功能。此外,在古代园林到现代园林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景观的生产、观赏、装饰等功能的设计手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功能。
2、西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设计方向
随着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西方,园林的演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和现代园林。在这个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植物景观随着人们对园林的功能要求的发展变化,演变发展了丰富的设计手法。现代植物景观在保留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以及建筑材料这7类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环境生态功能,设计方向倾向于由一些特点突出的乡土或归化植物与其生境景观组成各类不同的自然景色。例如,他们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立自然保护地,种植当地的一些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以展现沼泽、荒野等自然景观,营造天然的生态园林。
例如,在1937年,詹森和赖特在美国春田城附近设计和建造了具有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他们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养护工作较少,对园林的管理费用投入较低。随着植物的自然生长,林肯纪念园的园林植物景观逐步稳定下来,各类草原植物得到了生长的空间,进一步突出草原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此后,法国景观设计大师吉尔·克莱芒在《动态花园》中提出:“在自然中应留出一块净土,人们不应克制它的自然演变,这是理想园林的代表。我认为我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克莱芒强调突出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是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一个方向。
二、我国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我国的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十分注重遮荫、营造气氛以及装饰等方面的功能。古代园林设计者凭着画家的眼光和诗人的心理阐释自然山水,充分把握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特征,并以写意的手法设计每一处植物景观。他们把乔、灌、草等植物高效分布在庭院之中,逼真地模拟了峰峦沟壑的自然景观。同时,他们还善于“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手法和空间表现手法。
2、中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一方面,我国现代的园林植物景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园艺式植物景观、盆栽式植物景观和自然乡土植物景观成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3个设计方向。美国《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中的六重尺度概念是这3重植物景观设置方式的划分标准,即10cm×10cm(器官观赏尺度)、1m×1m(质感尺度)以及10m×10m(形体与空间尺度)。然而,国内有关这3个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例如,在园艺式植物景观设计方面,国内能充分应用各类观赏植物,使得植物类型和色彩极大地丰富,但是过分强调整形修剪和和装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园林的管理费用过高,有违生态自然观。而盆栽植物景观的设计上,人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营造局部景观效果,但却需要建设苗圃,从而提高了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设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园林设计者更加注重遮荫、赏玩、装饰以及组织引导空间等方面的功能,并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游憩、防护和生态功能,而营造山林气氛的功能有所减弱,以植物景观作为建筑材料和生产的景观类型则大大地减少,反映了园林设计理念的新转变。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将不断提升,成为景观设计的最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三、结语
分析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发展变化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国园林技术传承创新的必由之路。在漫长的岁月里,园林设计者深入研究、和实践植物景观的各种功能,其设计手法和造园方式自成系统,赢得了世界的赏析。而中国古典写意的园林设计手法也更趋完善,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的丰富设计经验对于建造今天我国的园林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深入研究和学习,取长补短,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才能获得更高更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婷.探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策略和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9):89-91
关键词:园林 设计空间
一、空间及其构成要素
空间的本质在于其可用性,即空间的功能作用。一片空地,无参照尺度,就不成为空间,但是,一旦添加了空间实物进行结合便形成了空间,容纳是空间的基本属性。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地、顶、墙是构成空间的三大要素。地是空间的起点、基础;墙因地而立,或划分空间,或围合空间;顶是为了遮挡而设。与建筑室内空间相比,外部空间中顶的作用要小些,墙和地的作用要大些,因为墙是垂直的,并且常常是视线容易到达的地方。空间的存在及其特性来自形成空间的构成形式和组成因素,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组成因素的某些特征。顶与墙的空透程度,存在与否决定空间的构成。地、顶、墙诸要素各自的线、形、色彩、质感、气味和声响等特征综合地决定了空间的质量。因此,只从地、顶、墙诸要素构成空间的方面去考虑 ,然后再考虑诸要素的特征。并使这些特征能准确地表达所希望形成的空间的特点。
二、空间的形式
园林空间有容积空间、立体空间以及两者相合的混合空间。容积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围合,空间为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空间中墙和地的特征较突出。立体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填充,空间层次丰富,有流动和散漫之感。容纳特性虽然是空间的根本标识,但是,设计空间时不能局限于此,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草坪中的一片铺装,因其与众不同而产生了分离感。这种空间的空间感不强,只有地这一构成要素暗示着一种领域性的空间。再如一块石碑坐落在有几级台阶的台基上,因其庄严矗立而在环境中产生了向心力。由此可见,分离和向心都形成了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的空间。实体围合而成的物质空间可以创造,人们亲身经历时产生的感受空间也不难得到不同的感受。
三、空间的封闭性
空间的围合质量与封闭性有关,主要反映在垂直要素的高度、密实度和连续性等方面。高度分为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墙的实际高度和视距的比值,通常用视角或高宽比D/H表示。绝对高度是指墙的实际高度,当墙低于人的视线时空间较开阔,高于视线时空间较封闭。空间的封闭程度由这两面三种高度综合决定。影响空间封闭性的另一因素是墙的连续性和密实程度。同样的高度,墙越空透,围合的效果就越差,内外渗透就越强。不同位置的墙所形成的空间封闭感也不同,其中位于转角的墙的围合能力较强。
四、空间处理方法
空间处理应从单个空间本身和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去考虑。单个空间的处理应注意空间的大小和尺度、封闭性、构成方式、构成要素的特征(形、色彩、质感等)以及空间所表达的意义或所具有的性格等内容。多个空间的处理则应以空间的对比,渗透、层次、序列等关系为主。空间的大小应视空间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而定。大尺度的空间气势壮观,感染力强,常使人肃然起敬,多见于宏伟的自然景观和纪念性空间。小尺度的空间较亲切宜人,适合于大多数活动的开展。为了获得丰富的园林空间,应注重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变化。主要可通过对空间分隔与联系关系的处理来达到目的。被分隔的空间本来处于静止状态,但一经连通之后,随着相互间的渗透,好像各自都延伸到对方中去,所以便打破了原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一种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呈现出了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的对比是丰富空间之间的关系,形成空间变化的重要手段。当将两个存在着显著差异的空间布置在一起进,由于形状、大小、明暗、动静、虚实等特征的对比,而使这些特征更加突出。空间序列是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问题。当将一系列的空间组织在一起时,应考虑空间的整体序列关系,安排游览路线,将不同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对比、渗透、引导、创造富有性格的空间序列。在组织空间、安排序列时应注意起承转合,使空间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创造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五、空间结构表现形式
空间结构形式根据具体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在文化心态,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外部结构特征,这些外部结构特征直接和艺术表现手法相联,可称之为表现性结构。
(一)、线型结构
李泽厚在《中国人的智慧》一文中认为,中国建筑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上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中国建筑平面纵深布局的空间使人游历在安适和对环境的主宰,瞬直观的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了漫漫游历的时间进程。
实际上这种时间型的空间形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表现得更为完美,园林中的礼堂变换更依赖时间的推移或伴随时间推移的运动。《红楼梦》第十七回描写贾政等人游大观园,入门便是一座大假山,将园中的景观全部隔断,后面丰富的景观只有随着游人游踪的不延伸,才在曲折回环的浏览路线上层层推演出来,移一步、换一景,景观的空间效果基本为时间的进程所同化。这就是线型结构的特征,它所呈现的空间如同中国传统绘画的山水长卷一样,“由前幅而生中幅,由中幅而生后幅”,游人是沿着一系列由廊、桥、亭、轩、蹬道、踏步、峡谷、隧道等构成的时间路线来感受园林之美与人生意趣的。
(二)、整体性结构
这个网络反映在具体设计里就是各种过渡空间的安排、浏览时间路线的串联(即线型结构)、景观构成的协调处理,特别是对景、借景的应用和重点景区的布置。明清私家园林在完善结构整体性的手法别强调了对景、借景(主要指园林范围内的互借)的作用,每一处重要的景点除了可以孤赏外,都和远近其它景点之间保持着巧妙的看与被看的视觉制约关第,游人在浏览进程中可以不断感受到一个个分离景点的前后呼应、互相衬托。在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反复出现的对景、借景巩固了视学记忆,补充了因没有一览无余视觉制高点带来的缺撼,逐步完善了游人心中的园林整体画面。
重点景区的布置也体现了园林的整体性结构,明清私家园林中除了少数仅仅由单一空间组成的小园外,凡是由若干空间组成的园,不论其规模大小,必有一个空间或由于面积显著地大于其它空间;或由于位置比较我突出;或由于景观内容特别丰富;或由于布局上的向心作用,而成为全园的重点景区。它不论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的内聚感觉都极大地收敛了园林要素的个性表演空间,强调了园林结构的整体效果。
(三)、象征性结构
象征性手法的应用从秦太液池中“一池三山”开始,几乎贯穿了中国园林发展史的全过程,但它景终和园林的内在结构结合,深入到各个表象层面而成为一种表现结构,则是在明清之际完成的。造园要在有限的空间既表现平坡小坂又表现崇山峻岭,于是“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手法自然应运而生。这种跨跃时空、哲理性极强的象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手法上都把中国园林的象征传统发展到极致,极大地契合了求“理”的目标。从此,咫尺山林成了中国园林从表象到内涵的一个重要特征,并随着实践也发展了一系列程式华丽的创作手法,如结合游人的“步步移”、“面面看”,在小小一座假山的游览线上,巧妙地安排深谷、幽洞、危崖、绝壁等景观,使游人处方寸之地尽可游目聘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四)、曲折性结构
曲折性结构的特征表现在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追求丰富、变化和深度上。中国传统艺术一直十分强调曲折,认为曲折能增加浓度、导致意境深邃,刘熙载在《词概》中推崇曲折的好处时说:“一转一深,一转一妙,此骚人三味,自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这种追求曲折幽深的倾向也反映在造园上,钱溪梅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园林的曲折性结构具体是通过同一或不同要素间的互相组合而实现的,其中尤以建筑及由建筑围合而成的空间所起的作用最为显著,特别是可长、可短、可折、可曲的廊极为灵活多变,借它的连接可使简单的单体建筑、墙垣、桥、道路等组合成为极其曲折变化的景观空间。明计成把“曲尺曲廊”改进为“之字曲廊”,使其几乎能做任何角度任何形式的转折,能“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强烈而自由地引导了视觉空间的转换。江南私家园林中大量使用廊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即使一条没有转折的透空廊,若横贯于园内,也会立刻使原有空间产生这一侧与那一侧之分,每一侧空间内的景物将互为对方的背景或远景,而廊本身则成为中景,于是构成远、中、近三个层次的景致,使空间显得深远。
当然,曲折性结构的特征除了反映在建筑上外,也反映在园林其它构成要素如山石、洞壑、水、驳岸、路径、桥、墙垣等的组合形态上,同时还反映在一些整体性的布局处理上,如虚与实、藏与露、疏与密等。总之,它的目的极力避免平淡无奇、景物雷同,而充分强调、改善原有景观状态:“如方如圆,似扁似曲;如长弯而环壁,似偏阔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如果说象征性结构使游人的精神突破有限的空间而遨游八方,获得对宇宙、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曲折性结构则直接从形式创造上把有限的空间扩大,使游人在视觉感官上享受空间的深远。
结语
以上叙述并不能完全概括园林景观设计的各个层面,只能是抛砖引玉,供大家在工作设计上作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中国园林具有景观的独特魅力
世界园林景观基本上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类,即西方园林和东方园林。
西方园林是以欧洲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式,以中轴线所牵引的几何形图案构成一种和谐美为其独特的风格特色,整齐、规则、对称均衡,各类植物布置也都表现出其规划式的造型原则。
西方园林把美学建立在“维理”的基础上,并左右着其它艺术表现形式。
东方园林则是以自然山水为其表现形式,更显厚重,浑然一体。景观特色表现为不对称均衡,以曲线或自然基线作为结构各景观组的自然式山水园林,更具和谐之美。由于各种构思受到历史、文化、地域、民族、宗教、哲学和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以致出现了不同年代时期的园林景观文化分布和典型的地域特色。
东方园林源出于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和光辉灿烂的哲学思想,具有特殊的伦理价值观及艺术审美观。儒家朱熹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人也;即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崇尚的是“天人和一”观,把美学建立在“意境”的基础上,并借助于文学,绘画和建筑诸艺术于一体,这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1、“意境”――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意境”是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核心。
所谓“意境”,意是寄情,境是借物,景情交融而产生意境。
古人说:“情与景遇,则情愈深,景与情会,则景常新。”所以“意境”赋予艺术以灵魂,灌注以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对景观产生意象含蓄,情致深邃,具有飘然于物外之情,玄外之音,画外之境,味外之致的特殊魅力。在审美活动中,高度发挥了意想思维的能动性,激发心灵创造出比之于实际的景物远为丰富的艺术情趣。在体察感受中,让游者从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领神会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提高到深层性崇高的精神世界,这是中国园林艺术传统中的审美心理结构,都是建立在内心境界的基础上的“心物感应”和“兴到神会”的审美价值,而西方园林文化唯独缺乏“意境”这一灵魂的审美内涵。
2、“诗画园林”――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诗意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中,中华园林景观成为古诗人写景寄情的主要内容,成为诗中不可缺少的“景”与“物”,而每一位大诗人,都可堪称中国古代园林最富鉴赏水平与设计水平的设计大师。盛唐时期出现的,以诗人画家自成一派的“诗画园林”以来,深深地影响着后人在园林设计的创意及布局构景,也影响和推动着后人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文化遗产的憧憬与学习、研究和借鉴。奠定了人们对中国古代园林景观所谓的“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这一重要的美学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而历代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民间山水,巨富庄园,也无不从中国文学,绘画中得以借鉴,这种自古以来的互为表里,彼此借鉴,交互引发,相资为用,构成了中国文学艺术与园林景观艺术相得益彰的,独具风格的传承文化遗产,按诗情画意而创意组合的园林类型,犹如中国画咫尺千里的山水画立轴或横幅手卷,成为众多当代艺术家,设计师创作始初的灵感和动因。
中国山水画,追求“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边走边赏边构思的民族传统的方法,表现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自由观察,集大自然之精美于方寸之中。中国山水园林犹如画幅一样,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在组织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中,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中国古代园林景观。
3、“路回峰转”――中国古代园林景观的面壁布局构思。大至皇家园林、苏杭景观,小至水乡农舍,在设计时首先体现的是一个完整的审美系统。借鉴于文学艺术的立主题,分段落,讲究起、续、转、高、结的程序组合。因借在园林的规划设计布局构景中,坐落在潍坊市的“十笏园”便是以“石”与“竹”为主景、配景,划分景区、景点,讲究游览路线在组织景区中的序幕、连续、转折、和结尾的系列组织程式;犹如诗歌中的抑扬回转,富有韵律节奏感。园内水木清华,建筑布局新巧。在仅有的2000平方内,建有楼、台、亭榭、书斋、客房等67间,曲桥回廊连接,鱼池、假山点缀其间,小巧玲珑,匀称紧凑。春雨楼、漪览亭、水帘洞、小瀑布等,虽出人工,宛如天然。壁上镶嵌“扬州八家”郑板桥、金农等人真迹石刻。清代潍县县令,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书画真迹和碑刻陈列在园内。在中国“四大名园”中,无不体现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园林中的一个景区引向另一个景区,由封闭到开敞,从路回峰转到柳暗花明,又好似运用章回小说中的一波三折、隐喻等手段,引向主景,然意尽,噶然而止,令人产生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意境情趣。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形式因借于文学和绘画,景观富于诗情画意,便是中国古代园林东方民族形式独具的风格和特色。这些宝贵的艺术形式和手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仔细研究和发扬光大。
中华古代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传承与发扬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往往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空间设计,但真正能够落实到位,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并不多见,中国人的“人体”和对“园林景观”的需求,不能离开传承文化;西方的东西好,但离开了具有浓郁的西方文化,便很难推动他的灵魂和存在价值;同样,东方园林也离不开具有传承几千年的东方文化。
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主席杰弗里吉利柯曾经说道:“在先进国家,个人在其所拥有的家园住区之中产生、演化,并形成其个人信仰。对他(她)存在的最大威胁可能并非商业第一主义,并非战争、污染、噪音以及主要能源消耗,甚至亦非断子绝孙的危险,而是由于鉴赏力的严重缺乏和历史上价值观念的相继解体毁灭所导致的盲目无知。”所以,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借鉴传统。不能违背自然而盲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更不能违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选择。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在传承、发展中国园林景观文化中创新。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类的行为方式,各个领域人的精神追求,这才是真正的体现中国人的“人本主义”。
1、尊重人的精神追求:“哪吒”博士夏建统在阐述传统的设计手法的继承和创新时曾说,地域文明的体现,并不影响用很现代的方式和素材来表达。
文化首先是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地方性、民族性的,任何跨越文化传统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认同都必须基于这一前提下,它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理由和命运前途,包括经济文化的传承发展。除非人类世界不再存在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和区别;因此,来思考全球化中的中国和中华文化时,就不可能放弃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责任和文化责任。本人非常赞同这一说法,景观园林设计,首先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无论是设计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以及体现形式,都必须尊重这个区域的人的文化观念与精神追求。
2、尊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存在权力。对很多人来讲,总觉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是很遥远的事情,尤其和当前房地产开发的效益没有发生什么关系,其实也不然。我们一直在说 “设计以人为本”,其实还是存在片面性的。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概念,土地和环境都是有生命的。环境是一个社群,这是生态学最基本的概念。而环境中的土地、动物、植物等等都应该拥有各自的位置,得到相应的尊重,那就是生态伦理的范畴,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流;大地也告诉你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树木和花草,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表现为爱和恨,继承和摒弃,人类的过去是、现在是,甚至未来也是。因此,尊重他们的存在,实际就是在尊重自己。
3、追寻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在美丽的海南岛有一个叫做“宝安江南城”的高品质小区,总建筑面积30万方,面对集世界各地风情之大全的海南房地产特色,他们首创“影响影响中国的人”的集“江南园林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国园林景观小区,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浑然一体,其销售业绩创海南房地产奇迹,他们不仅实现了商业第一主义的目的,更是表达了中国人追求传承文化和对真正的生活的理解与感悟,他们不但真正“影响”到了“中国的人”,同时,也更多的引发了众多开发商、设计师,以及人们都对此举的思考;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到底是什么?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国园林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园林文化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以及中国园林文化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更好的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不仅是摆在园林景观设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且是一种历史责任。
关键词:园林;人文景观;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48-0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作为城市商业化与繁荣化的标志物,作为城市建筑的最典型表现,各种高楼大厦屡见不鲜,面对城市,也就是面对高楼。鳞次栉比的大厦,各具特色的展示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与审美风格。在欣赏这些或高贵或华美或前卫或科幻的现代化建筑群的时候,人们难免会觉得有几丝疲劳与冷漠。因此,如今美好的园林景观环境带给城市中人们贴近自然的享受便更为重要,园林景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硬件设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人们不会总是呆在水泥房子里,动物的本性永远是向往自由空间。那么这种贴近自然的人造自由空间是如何以科学方法精心设计呢?这需要我们根据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着手。
在园林中,园路铺装和山、水、植物、建筑等共同构造园林景观的统一体。园路是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园林各个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能引导人流和疏导交通,而且将园林绿地规划成不同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在城市现代化的今天园路及其铺装更有寓意更规整更有装饰性。因此,园路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规划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畅通,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地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那么我们应该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意境创造: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植物配置是构成绿化园林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2、空间处理:为园林建筑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狭长空间的感觉很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园种植物疏密相间,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
3、线形变化:由于广场建筑或者道路的平行直线条较多,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打破建筑群落的单调和呆板感,增加园林的丰富性动态园林的均衡性。
4、植物配置:设计中可以选择按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植物,早春开花的桃花、迎春花、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龙柏、桧柏等,这四季的植物配合,总的配置效果遵循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设计原则。同时也选用了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使游人来到公园树木葱葱、花木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释放身心压力,感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植物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象征着新生与活力,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绿色的草坪与园中其他的绿色点缀联系在一起,使整个公园在有限的空间里,制造出无限的意境。绿色草坪设计是集科学性与人性化为一体的设计,因为这种绿色的视觉大餐能够缓解一天的疲劳,使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引起干涩而疼痛的双眼得到了极好的放松。
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体现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延续,要以科学的方法解读和设计好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有保护意识而不是开发利用意识,中国的园林建筑景观就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发展的典型代表,建筑依附着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地貌而建,依照地势,地形,水流设计出亭台楼阁,水榭花亭,使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与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内涵上从文化历史中挖掘元素,以求达到人们心灵的暗示和传统空间的营造。其中园林小品体现生活性、趣味性、观赏性、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自然。其尺度适宜,做工精细,富有寓意和文化内涵。
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气候,充分考虑光照和林荫,加之水景的应用使整体自然和谐。理想的栖居场所是自然场址和景观环境的最佳组合,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作为衡量居住的好坏以及居者适应性,健康程度的标准。同时景观设计应始终秉承用一颗尊重自然的心,尊重地域文化的心,尊重足下文化的心,尊重野花野草的心来描写人与土地与自然的诗意。
关键词:色彩;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物象所造成的色彩现象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使色彩在人的生理和心里方面产生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当人们看到红、黄、橙色时,在心里上就会联想到给人温暖的火光以及阳光的色彩,因此给红、黄、橙色以暖色的概念。在生理上,由于这几种色光的波长比较长,有扩张及迫近视线的感觉,在视觉上有拉近距离及扩散感。而当人们看到蓝、青色,在心理上会联想到大海、冰川的寒意,给这几种颜色以冷色的概念。在生理上,冷色波长较短,会产生视觉上的后退感和收缩感。由于心理作用与社会活动的参与,不同色彩会对人产生兴奋、愉快和压抑等不同的感觉。正是由于不同色彩有着各异的作用,人们利用色彩为生活服务。
1 暖色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暖色系的色彩中,波长较长,可见度高,色彩感觉比较跳跃,是一般园林景观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色彩。暖色系主要指红、黄、橙3色以及这3色的邻近色。红、黄、橙色在人们心目中象征着热烈、欢快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多用于一些庆典场面。如广场花坛及主要入口和门厅等环境处,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快。例如:昆明世博会的主人口内和迎宾大道上以红色为主构成的主体花柱,结合地面黄色、红色组成的曲线图案,给游人以热烈的欢,从而形成一种欢畅热烈的气氛,使游客的兴致顿时提高,也象征着欢迎来自远方宾客的涵义。暖色有平衡心理温度的作用,因此宜于在寒冷地区应用。
2 冷色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冷色系在色彩主要是指青、蓝及其邻近的色彩。由于冷色光波长较短,可见度低,在视觉上有退远的感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采用冷色或倾向于冷色的植物,能增加空间的深远感。在面积上冷色有收缩感,同等面积的色块,在视觉上冷色比暖色面积感觉要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使冷色与暖色获得面积同大的感觉,就必须使冷色面积略大于暖色。冷色能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例如:南京中山陵的建筑屋面以蓝色为主,从入口拾级而上,远看蓝山与白色构成的建筑,配以两边深绿色的雪松,给人产生一种可敬的肃穆感。
3 对比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对比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宜于广场、游园、主要入口和重大的节日场面,利用对比色组成各种图案和花坛、花柱、立体造型等,能显示出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欢快、热烈的气氛。例如:建国50周年庆典大会,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以对比色块组成的大型花坛、立体造型,给人热烈、鼓舞和兴奋的感觉。又如西安的钟楼广场,以暗红色的大理石为主,分块嵌着草绿色的草坪,形成不同明度的色相对比,给人一种明快的休闲感。
在补色对比中还有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对比,不同面积的对比,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特别是植物花卉组合中应用较为广泛。补色对比的运用在园林植物造景表现得尤为突出,人们通常所描绘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园林景观即是该方式的具体体现。在大面积的绿色空间(绿树群或开阔绿茵草坪)内点缀小体量的红色品种,形成醒目明快,对比强烈的景观效果。这些红色品种有长年树叶呈红色的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atropur purea)、红叶碧桃(Prunus persica atropur purea)、红枫(Acerpalma-tum atropurpureum)、红叶小檗(Berber~thunbergii atop-ur purea)、红继木(Loropetalumchinense vat.rubrum)等以及在特定时节红花怒放的花木,如春季的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紫荆(Cercis chinensis),夏季的花石榴(Punica granatum var.pleniflor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秋季的木槿(Hibiscus syriscus)、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等。
4 同类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同类色指的是色相差距不大,比较接近的色彩。在色轮表中指的是各色的邻近色,如:红色与橙色、橙色与黄色、黄色与绿色等。同类色也包括同一色相内深浅程度不同的色彩。如:深红与粉红、深绿与浅绿等。这种色彩组合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比较接近,因此容易取得协调,在植物组合中,能体现其层次感和空间感,在心里上能产生柔和、宁静的高雅感觉,例如:上海浦东开发区的陆家嘴绿地中心,整个色调以大片的草地为主,中央碧绿的水面,草地上点缀着造型各异的深绿、浅绿色植物和树木,结合白色的一些园林设施,显得非常的宁静和高雅,与周围喧闹的环境形成对比,给人以休闲和美的享受。同类色也在一些花坛培植中常有应用,如从花坛中央向外色彩依次变深或变淡,给人一种层次感和舒适的明朗感。
5 金银色及黑白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金银色、黑白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多应用在建筑环境、园林小品、城市雕塑、护栏、围墙等方面。
金银色在色性上讲,金色为暖色、银色为冷色。在传统园林中,金银色一般作为建筑彩绘中一种装饰色彩,其它环境中使用较少。在现代园林环境设计中应用比较普通,而且多采用的是现代工业材料,如铜、不锈钢、钛金和一些合金材料等。在设计上,选用什么样的色彩,主要取决于小品、雕塑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即小品、雕塑本身所处的周围环境色彩与质感,既要协调,又要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在现代感较强的环境中设置小品、雕塑多采用银色-不锈钢等合金材料。
黑、白色在色彩中称为极色,在传统园林中多在南方的园林建筑和民用建筑方面应用,如南京秦淮河的建筑和苏州、杭州等地的私家园林建筑,灰黑色顶部与白色墙体对比分明,表现出古代文人墨客高雅、清淡的风格。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黑白两色在全国各地应用较多,特别是在护栏、围墙等方面采用。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美的追求更为强烈,对于色彩的应用更为广泛,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从植物配植、道路铺装、园林建筑及小品的修筑等色彩应用中,都体现出更为丰富、协调的时代感。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园林绿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