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教学的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的教学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9 17:24: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理教学的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学生 自主学习 地理图像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有指导的学习转向独立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最终提高自学能力。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备课中尽心设计,明确课堂上问什么,怎么问,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做出统筹安排,摒弃那种随意性应景式的发问以及违背地理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的发问。地理课堂提问要循序渐进,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带有启发性,并且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发问如果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把问题设的笼统庞大,使学生无从下手,或是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持久性。只有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后,能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学习知识。例如,新学期第一节课时,我提问:“今年春节前后的一个热门话题是‘雪灾’,那么引起‘雪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由于强寒流的影响,他们还利用上学期学的有关季风等知识进行了分析,同学之间也进行了交流。虽然学生对“雪灾”形成的分析还不是很全面,但对于中学生来讲,学能所用,拥有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学生喜爱什么学科,往往与任课教师有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塑造自我形象,做好“言传身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感情充沛,平易近人;课后辅导一视同仁,耐心细致;批改作业,一丝不苟。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亲近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引起感情上的支持,就会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产生兴趣。如果用“晓之以理”来描述教学过程中的智力活动,那么“动之以情”则是教师感染学生、培养感情、激发兴趣的主要手段。此外,教师还应该挖掘教材的内在吸引力,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丰富多彩、时空广阔、文理兼备的地理学科,对激励学生的情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并在形象和感情上对教材加以润色和加工,这样就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国的山河壮丽,风光秀美,有气势雄伟三山五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漓江风光,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千姿万态的云南石林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材料。例如,讲到乌江天险、冰山雪峰时,教师可对学生讲述爬雪山过草地、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历史事件,这样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及对地理课的情感,从而深化了学习内容,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应以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用多样的新型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集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讲解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理解了“地上河”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因为河道高于地面,使得地面流水不能汇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培养学生善于从热点问题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地理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之一,并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如近两年高考试题考查了我国的农业问题、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自然灾害、西电东输、旅游黄金周、上海、伊拉克和南联盟、全球大气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等。这些问题既是当前的重大问题,又是热点问题,更是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解答这些问题,需要考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理论去分析他们,并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趣味性有机地与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融合起来,对教材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到具体内容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社会价值和实用意义,引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每个人都体验到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这是学生最关心最有兴趣的内容。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调查一些社会事件或进行野外考察。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耳濡目染,就会被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所吸引,从而对地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德辉.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初探.中学课程指导.

第2篇

关键词:地理;丰富多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64-02

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是常被忽视的一门学科,但地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将来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掌握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呢?这个问题是摆在中学地理教师面前严峻的任务,我在多年地理教学中,成功摆脱困境的方法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步学会学习,最终有效地学习。

一、列表比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列表比较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常用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有条理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比较分析,区别各地理要素的差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列表分析内容简练,条理清晰,记忆更深。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球和地球仪》在讲授经纬度知识时,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列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学生通过列表比较分析,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师生相互配合,列表比较,抓住地理知识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理解深刻,便于记忆,为今后地理读图分析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讨论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教学要摆脱教师照本宣科、独占讲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又收效甚微。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注重中学生好表现的特点。其次,教师要把握教材,灵活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再次,教师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研究性,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否则,或枯燥乏味,学生不知所云,或漫无边际的谈天说地,达不到教学目的,又浪费教学时间。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海陆变迁》内容时,趣味性不大,理论性又强,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如坠入云里雾里,无精打采。教师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先提出二种观点:“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和“海陆轮廓是不变的”。然后,根据赞同哪种观点,把学生分成二组,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读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图,各大洲特色动、植物图片,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辩论,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适当引导,水到渠成进行归纳小结,提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观点。

三、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培养,要不露声色,要使学生主动投入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潜心研究,创设情景,多运用角色扮演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不同立场的观点,身临其境,主动参与,从浓烈的课堂气氛,愉快的表演活动中,体会学习地理带来的乐趣,真正从扮演的角色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例如:学习人教七年级《人口与人种》一节时,我先让几位学生穿着不同的服装,扮演中国人、日本人、埃塞俄比亚人、英国人、巴西人,站在讲台上,并展示各人种图片,学生猜一猜,他们各属于什么人种?从皮肤、毛发和眼睛方面各有什么特征?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然后,请几位学生各表演一个人种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节目,学生从形象、滑稽的表演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课本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问题,是地理学科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对地理教学的思路、方法产生很大影响,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可快速传递地图和资料,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可节约地理图表绘制时间,课堂容量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丰富了地理课堂,拓展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世界气候》一节,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和主要气候的特点,图表多,内容繁杂,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多媒体地图,快速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温度曲线图,引导学生从降水、气温两方面特点,区别不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然后结合中国实际,回答几种常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

五、课内外实践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深感地理课丰富多彩,对终身发展有用,从而热爱地理课。人教版七年级《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节,气温的测量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课前布置任务:首先把学生分成四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材料准备:温度计。实验步骤:1、测量一个星期的气温,每天六次――早上(6:00、8:00),中午(12:00、14:00),下午(18:00、20:00)。2、绘制表格,记录测量数据。3、标出一天中最高的气温和最低的气温出现的时间,观察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何规律?4、学习气温的变化规律时,学生展示实践活动的研究成果,并回答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第3篇

关键词:人口问题;教学方法;调查;评估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13-01

面对世界人口已突破60亿,我国人口已进入13亿大关的严重趋势,向全民进行人口教育迫在眉睫。从长远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战略目标着眼,向学生进入深入、持久的人口教育尤为重要。这仅是对人口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评估谈一些不完全的看法。

1.人口教育的教学内容

人类繁衍生息的地球是一个自组织的生态系统,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有机整体;这个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既对立又统一,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不过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及其活动作为子系统,参与到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活动中去,必须服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规律。

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没有具体的个人就没有社会;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无法分离;社会是整体,个人从属于社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以单独个人的形式存在,只能以人与人的交往,以结成某种社会关系的形式存在,即以生产关系、家庭和婚姻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朋友关系、个人之问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等形式存在。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神仙、上帝创造的,而是逐渐演化而来的。人类社会并不是脱离自然界而与自然界并列的东西,他的存在离不开自然,他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人口教育的教学方法

人口教育是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教学过程,应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方法。采取深动活泼的多样化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处在校内利用幻灯片、图片、电子计算机等教学工具进行人口知识传授外,更应该把社会生活作为教学工作的大课堂。让学生联系本乡本土的人口问题的实际,运用所学的人口基础知识开展一个居委会或一个乡村的人口调查。

人口调查是人口统计研究的基础,它是按照人口统计提出的具体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收集人口资料的一种实践活动。从而亲身感受到人口资料中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加深对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理解,又能巩固人口科学基础知识,培养收集资料、加工整理、分析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人口调查的内容主要有:

2.1调查学校所在地(乡村)解放初期和现在的人口数,耕地和人均耕地数、粮食亩产、人均粮食数。

2.2调查学校所在地的人口变化情况,包括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与全国的数字进行比较。

2.3调查当地人口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数占当地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2.4调查当地近亲结婚与一般人所生子女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

2.5调查当地文化程度对多胎生育的影响。

人口调查方法,可以采用调查所在地的居委会街道、乡政人民政府的有关统计报表;举行各类座谈会,也可以进行逐户家访调查。在形式上可以分为专题调查,也可以分为小组综合调查。调查最好放在节假日进行为宜。

3.把握人口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回应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既是党和政府的郑重承诺,也是各级政府的具体行动。在国家层面上,政府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更多的钱花在老百姓身上,有条不紊地推进“民生工程”。截至2011年3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2.7亿,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有外电称,中国启动人类历史七惠及人口最多的最庞大的社会福利计划。保障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才有“源头活水”。

4.地理教学,学生和老师评价要跟上

第4篇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概念及模式分析

(一)概念及意义阐释

分层教学主要指的是将班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然后根据分层结果,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学习的不同需求。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克服传统“一刀切”所带来的弊端,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教学活动。从指导思想上来说,“分层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单方面推崇教师的主体地位,而是主张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根据“学”的差异性来实施不同的教法。

(二)“分层教学法”的主要模式

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所采取的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在一个班级之内划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既有优等生,也有“困难”生,各小组整体能力均等,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对象进行统一内容的教学;第二,根据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细化教学目标,保证每一层的学生都能学习到自己能力范围以内、或可接受领域内的知识;第三,打乱固有的班级形式,将所有的学生全部纳入到统一的分层体系中来,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师,使同一层次的学生组成“临时班级”集中到某一个教室进行学习。这三种分层教学方法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使用,无论哪一种都有助于实现教学分层的目的,即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协调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一)动态分层

在高中地理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地理知识掌握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建立综合的档案资料,并进行细致分析。这样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特征,实现组内的优势互补,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层次的划分还要注意秉承发展的动态原则,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不同阶段的能力是可能发生变化的,一成不变的分组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无异于“一刀切”。鉴于此,教师就要随时观察学生状态与能力的变化,随时调整分层策略,以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分层教学,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分层作业

除了教学方法的分层,作业上的分层也属于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基础较差、知识掌握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易于模仿和完成的题目,这样有助于促进其对于知识的消化;针对基础较好、知识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针对思维较为发散、并具备一定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探索性题目,让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不断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其创造力。

而在后续的测试单元,教师也可以将试题划分为基础、拔高、深化探索三类;在评价单元,可以基于学生层次的不同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利用表扬评价,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激励评价,将有助于学生在现有的成绩上愈发奋进。

三、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学生科学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高中地理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种应用策略。它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日常学习表现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水平层次做出科学性的划分。而且,这种划分越科学,分层教学在课堂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就越大。鉴于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依靠必要的调查与测试,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三个(数量较为合理,层次太多容易引发教学混乱,层次太少则达不到区分的效果)层次:

第一层,学习成绩较好,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为强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层,学习态度良好,但是成绩表现较为一般;

第三层,学习基础较差,且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大部分学习活动是出于被动和非自愿的。

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心理,要让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分层,不能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要让学生在理解分层原则、接受分层结果之后,还能够继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对于知识的认知、提升学习能力。高中生大多处于心理发展较为敏感的时期,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封闭分层理由之类的消息,保护学生心理。

(二)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要想真正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发挥作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必须要明确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后想要或者说可以达到什么水平。鉴于此,教师需要在对学生完成分层后,分别制定出合理且能反映其学习能力及状态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将其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是全体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而这一部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案例,则是需要不同层次学生区分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教师要想完成对于不同层次目标的合理制定,就需要充分深入和理解大纲内容,对其拥有宏观性、统筹性的认识,如此才能做到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三)方法合理选择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是高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比如一些普通自然现象的概念、形成原因,教师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放其自学;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一部分,但是不能完全消化的知识内容,教师需要采取必要的讲解;对于固定的知识难点,教师必须要结合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比如,教学“季风气候的形成”一节时,教师可以采用图标法、歌词记忆法、图像展示法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其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元素,选择出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够促成事半功倍的课堂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必然选择,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的良好方法。它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所导致的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全面提升其地理学习成绩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微,高超.分层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浅析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的增效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挖掘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要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就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要求我们逐渐改变以往地理教学中灌输、强迫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开发创造力作为教学革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摸索出一套能够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

1 “图文结合”法

“无文之图”是学生难解的“天书”,“无图之文”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强调地理学科“图”的鲜明特点和重要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以文释图”,即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分析,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以图释文”,是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大有益处的;“以图释图”,即是用另一张图反映这一张图,它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简单地说,地理就是地图上的道理。只有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图”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掌握图文结合的基本方法,这样“图文结合法”在教学中才能顺利地贯穿和渗透下去,最终完成教学各项目标。

2 善于发现新事物、新问题,产生新见解

从创造思维的特点来看,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思维方式上,得到非常有价值的锻炼,为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创造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期的地理教学;我对地理教学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希望能与同事们来共同探讨。

2.1 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创设带有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起关键作用。思维始于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提出带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2.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我们认为不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而且还要创造一些条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到求知欲上来。讲完东北三省,加入对原始森林和东北风情的描述,学生被白山黑水的秀丽景色和神秘感所吸引,对富饶的东北产生了兴趣,课后兴趣不减的学生纷纷向老师提出问题。我们不失时机的积极启发学生去探索,把问题交给学生去思考、去自己查阅有关资料。通过学生的相互探究、发现,巩固了所学知识。

2.3 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性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

3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很有必要性。

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4 积极开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地理教学改革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理教学 有效性

所谓有效教学中的有效就是指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后促使学生能够得到具体的进步。而有效教学中教学则是教师引起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策略。简而言之,有效性教学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愉悦的。在进行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时,如果教师难以把握好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对日后的生活工作发展等有实际的用处,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灌输式的照本宣科,让学生通过地理课学习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的规律。以便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气候、地理位置等主要内容,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等地球公转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师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我归纳了以下三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图片表格相结合的讲解方法

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起步阶段,能够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具体该怎样展开有效的地理教学呢?从教材内容来看,气候、地形等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例如,我们受到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并且包含有温带、亚热带以及热带众多热量带,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地图、热带划分地图,地球公转示意图等图片资料,可以使得学生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直观认识和理解。避免抽象的教材让学生感到乏味,特别是学生地理知识的相对薄弱,如果通过图片资料和表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建立对地理知识在感官上的感受力。在经过教师的分析、对比等方法的表述引导学生产生对新事物的形象,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和简练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接受课堂上的知识重点,并展开思考,又将思考的范畴以课堂的知识点为中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

二、把地理学习的重要知识点融入学生实际生活

利用学校现有的地理教学教材进行地理教学,比如,利用地球仪、电筒、幻灯片等方式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以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等知识点。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地球的运动在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对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的地理想象进行观察、分析。比如,太阳直射点位置的不断变化,而且直射点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一样。又例如,在气候教学中让从身边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全年气候变化去直观地了解气候特点以及类型,并且引导学生分析当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可以起到练习的效果。在一堂课的时间里,学生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拓宽地理教学的覆盖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也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的同时不断地积累地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初中的地理教学内容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掌握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为日后的工作发展、生活实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学习自觉地找课本上重点和关键词,把课本和实际联系起来去找问题,并且作出概括、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采用互动教学和竞赛等机制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比如,在国家地理位置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教学仪器进行直观的传授知识,一方面也采用师生互动,向学生提倡带有竞争性互问互答等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地理中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知识点比较高中要多。主要是让学生对于一些国家地区、气候、地形等的学习与认识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所见所闻的记忆和观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生活地区的地形特点进行概括性的描述。比如,生活在丘陵地区的学生,对自己的环境描述会是:耕地少,山低矮,耕地显示山地特点,土地并不肥沃。并且向其他学生提问这样的地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并展开探究的积极性。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教师因扮演引导作用,并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断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优秀学生的能力水平,加强对学困生的基础教育,使全体学生都可以享受教学的成果。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善于鼓励学生,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话语,比如,“非常好;你们太棒了;虽然出现了这样的失误,但你的表达能力很强”等等这样的鼓励性语言。教师通过和学生有效的互动,并激励学生的学习地理热情,通过创新学生间的竞争机制等多种方法,有效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对日后的生活工作发展等有实际的用处,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灌输式的照本宣科,让学生通过地理课学习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的规律。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教材和实际的结合,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强化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全体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工作发展、生活便利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语言,加强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特质和变化,调整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巩固学生地理学科方面的基础,利用教学的实践来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菲菲.基于实际,联系生活――论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好家长,2014(47):119.

[2]吴瑜.打造高效课堂感受地理魅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4):142.

[3]杨铭刚.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28.

[4]韩菲菲.基于实际,联系生活――论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好家长,2014(47):119.

第7篇

【关键词】旅游地理教学 导入法 利用地图 利用多媒体 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175-01

《旅游地理》是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学科,现在湖北省使用的教材是教育部规划教材(沈世忠、邹海晶主编),其范围广泛、知识点多、容量大(全书共有300多处景点)。学习该书,学生对我国和世界知名景点能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但是景点介绍模式单一,各景区特色的文字描述平铺直叙,趣味性不足。若教师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只在上面单纯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然后强制性地去背、去记,学生觉得枯燥难学,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一、多途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也不例外。一节课,有好的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根据课堂内容,灵活安排,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和内容。

一是引用古诗导入。讲授庐山风景区时,我先让学生回忆至少三首描写庐山的诗句,北宋诗人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每一首都代表了庐山一个方面的特色,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诗句使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也顺利地过渡到课本内容,黄山、济南、昆明等许多景点都可采用这种方法。

二是用历史知识引入。如广州的“”、“”和上海的“外滩万国建筑”等,引入相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景点的认识。

三是用景点的现状引入。用景点现状引入需要注意知识更新,比如在讲授黄河上的三门峡、壶口瀑布时,可以介绍黄河断流出现的频繁程度、断流时间、断流位置等情况,让学生对景点有更全面的了解。又如讲到酒泉市,导入时除了介绍历史知识“名称的来历”外,更需用“神七”这样的热门话题来引入。现状引入不仅让学生顺利过渡到新课内容,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充分利用地图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这是人尽皆知的。在旅游地理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地图,地图可以把分散的地理事物都归结到图中,能清晰地呈现出知识的规律性,把零乱的东西规律化。在没有配套的旅游地理挂图的情况下,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自制或在黑板上画图的办法弥补。如在黑板上画旅游区域图,标注出主要的山脉、河流、纬度位置及主要城市等相关内容,从图中可以读出该地的气候,判断出最佳的旅游季节,依次是交通、物产、旅游资源特色等,这也就是教科书中所讲的该地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

利用地图教学可以将零散分布的景点集中到图中,能形象地记住这些景点的共同特点、归属地。如西南旅游区内的织金洞、黄果树瀑布、黄龙洞风景区、路南石林,因为都分布在云贵高原上,所以有着相同的岩溶地貌特点,但又属于不同的类型。这样,学生能很准确地记住这些景点的特色。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起来会觉得轻松自如,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也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如放碟片、做课件,可以把书本中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甚至还可听到优美的语言讲述,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把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把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容易。为此我常在教学中应运这些手段,如讲泰山,我制作了东路登山的课件,将沿途的景点标注于图中,“边走边看”,明确的路线,清晰的景点,学生在“登”的过程中很容易地就记住了沿途的景观,同时学生还可以总结出泰山最突出的特点:“山间遍布诗文碑刻、古寺亭桥,名胜古迹和大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的神奇昭然若揭,它被列入《世界自然和人文遗产名录》理所当然。

另外,教材中还有些景点的美妙之处是难以用言语描绘得维妙惟肖的,学生也难以凭空勾勒出景点的景象,对于这样的景点最好是播放光碟,如路南石林,它是典型的岩溶地貌,按学生现有直观感受,岩溶地貌仅限于溶洞,而不能想象出地面的岩溶景观是什么样的形象,如此让人叹为观止的“世界第一奇观”,学生学起来却索然无味,通过播放碟片,让学生通过“实地畅游,亲自去体验”,再加上导游生动的语言,学生在愉快的“旅游”中也掌握了路南石林的主要特点,再给一点时间让学生阅读书中的文字叙述,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记住需掌握的内容。为此我还购买了故宫博物院、天坛等这类我国著名古建筑的碟片,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我国古建筑的精美,也可以知道攒尖与桥子尖、硬山与歇山、戗脊等古建筑手法,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应用这种方法 可以将枯燥的难理解的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四、实施情境教学

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要靠“嘴皮”吃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若教学仅停留在将知识死记硬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有一些景点,文字描绘优美、旅游线路清晰,如泰山、中山陵、武夷山等,要求学生能以导游的身份,把台下的学生当成游客,用自己的语言对景点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学生讲完后我再点评,找出精彩之处。

第8篇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较为陈旧

由于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对地理学科知识较为忽视,在课堂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学习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了厌学情绪,不能够主动的学习,对整体课堂效率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尽管近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扩展,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所改变,但是由于没有真正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的根本,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教师对学生的地理成绩并不是十分关注,给教学笼罩了一层阴影。

1.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缺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往往依靠单一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中运用板书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听讲、记笔记、做习题。甚至一些教师在上课中,对学生是否掌握、能否赶上教学进度漠不关心,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一些教师积极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但往往是将原来板书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并没有创新,学生主体性得不到提升。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在课堂中需要互动交流,但教师忽视了交流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

2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2.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自主性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对于教学过程教师需要精心的设计,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同时将学习的目标、重难点列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列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解疑,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课后适当的布置作业,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而努力。

2.2联系实际,增强学习效果

若学生无法理解地理知识的用途,在学习中兴趣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地理知识巧妙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作用与意义,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能够运用到地理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逐渐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运用的意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运用地理知识,通过上网等渠道搜集地理学知识,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的学习过程,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2.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观察,采用启发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模式,为学生设置更多具有探究性的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等,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兴趣小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以小组的模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高中生性格特点,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外成立地理兴趣小组,积极探索更大的地理空间。

2.4通过多媒体工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身于饱满的教学情境中,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具有充足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将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展示给学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利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利用多媒体模拟出来,能够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相对于传统的教材+黑板这一简单形式,网络多媒体无疑更能吸引学生。在配高清图的同时,还可以加入文字和音乐,甚至可以直接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有个动态化了解。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引入,能够将复杂的地理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地理形象化,便于学生对地理现象、地质地貌进行进一步观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认识。

2.5引入游戏教学法,提升课堂趣味性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中设置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当然,教师需要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搜集大量的地理素材,在游戏活动中隐含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体验地理知识的乐趣。

2.6巧设提问,增强师生互动

增强课堂互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升课堂整体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往往会采取任务驱动、设置悬念等方法来实现,比如先提出问题,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如地球是怎么转的?一年为何只分四季?这些现象学生平时都能察觉到,但说不清具体原因。教师再给出一些假设,如“存不存在没有秋天和冬天的地方?”、“地球为什么会这么转?”这些问题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挥想象,最重要的是吊足了他们的胃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阅读教材,上网查找等方式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