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9 17:24: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影发展的背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融资;自主创新;合理税收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6-0056-02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力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08年年底,私营经济完成税收总额5873.68亿元,在全部税收中占到了10.2%,个体私营经济则为1988.68亿元,在全部税收中比重达到3.4%,而在吸纳就业方面,私营企业人员达到7904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到5776.4万人。由此可见,民营经济的发展将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河北省的民营经济力量也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08年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单位192.9万个,从业人员达1450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2/3以上,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606亿元,同比增长18%,约占全省GDP的54.1%,上缴税金1019.6亿元,比去年增长34.5%,约占全省财政收入的56%。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在人才、资本和技术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本文提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1 多层面拓宽民营企业融资的途径
(1)规范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由于民企的家族式管理体制,产权结构不清晰,大多数民企的业绩往往跟随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变数很大,这就造成被市场的参与者不看好,不敢对其投资。此外,民企中家族式管理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不真实,不被银行等投资机构看好,影响其信用等级的评估。银行对其进行评估时,往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同时,民企的贷款数额一般较小,时间很短,这种成本使得银行赢利很小,银行往往不支持对其进行贷款。所以企业中应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财务制度,聘用优秀的会计人员,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化,提高其信用等级,消除银行的忧虑,解决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
(2)提高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的能力。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很高。例如,企业发行A股,企业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经营状况要求连续三年赢利,发行B股、H股的条件更高。这些条件对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几乎就是不可能的。虽然现在股票市场开通了创业板块,可是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财务状况、信用状况阻碍了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民营企业应加强改制,使企业符合现代企业的规范,完善企业内部信用体系,使企业信用透明,积极准备上市。还可以通过兼并,购买一些严重亏损的上市公司,通过借壳上市,但要注意其风险。同时,民营企业应不把眼光仅放在国内的股票市场,还可通过海外融资,如纽约、新加坡、中国香港的融资市场。北京的新东方就通过在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完成融资。
(3)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法制建设是市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础,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在学习西方市场经济建设的方面,并没有学到家,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并没有与市场经济相配套,政府的行政手段往往代替法律手段直接调控市场经济,而且,在法律实行中,政府执法人员往往也是有法不依。因此,河北省应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明确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直接规定一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具体措施。
第一,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拓宽客户范围,在注重大企业,大客户的同时,对小企业也要进行重视。第二,降低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件,由于民营企业资产能力有限,银行在对其进行放贷时,应充分评估企业的价值和前景,企业家的信用和素质,以及对企业进行实时的资产数据监控。同时建立长期的信用等级建设,对信用好的企业,可考虑降低其贷款抵押条件。第三,积极引进民有商业银行,推动华夏银行和招商银行这类以中小企业贷款为基础的银行在河北省各省市的发展,为其提供便利。
(4)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的比重。河北省的信用担保机构资本较低,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与覆盖面有限,所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的资金应在担保基金上占绝对优势,必要时直接干涉担保体系,以国家信用为商业信用服务。但是不能扰乱市场经济,不遵循市场规律的发展,建立多种所有制的担保体系。在直接支持方面,可以考虑对遇到发展困难的民营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降低税率的优惠。对于一些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的企业、大量出口创汇的企业和科技型的民营企业,分别提供就业,研究与开发,出口补贴,促进其发展。
2 民营企业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构建促进发展的人才体系 (1)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往往是一个人的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各个重要部门大多是任人唯亲,排斥和不信任外来人才,造成人才很难对企业形成认同感,这就造成了在民企中难以人尽其才,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在民企中的中高层人才在企业中工作年限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长的也不超过5年。因此,民营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思想,将以人为本贯彻到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从人才招聘、培训、工作设计到激励体系,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需要。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家族内部成员还是家族外部成员,在工作岗位的提拔和降职上一律按工作能力和业绩选择,由于家族式管理的特殊性,对于能力不够的家族成员,可以保留其股权利益,再从关键岗位上撤下。企业形成科学的工作机制,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董事会制度,也可引进职业经理人,各个部门分工明确,互相制约。建立和企业相配套的人力资源体系,包括人才资源机制、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人才培训与开发机制等。
(2)培育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感,注重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能对员工产生凝聚引导的作用,使其有强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民营企业要重视文化建设,坚持创造独特的文化氛围。民营企业家往往不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其具有很高的市场灵敏度和拼搏精神。但是现代经济证明,一个没有文化、不能跟上时代思想的企业家是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家应加强学习,接触新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思想知识,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3 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民企自主创新。政府的财政支持最能直接鼓励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根据河北省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现状:首先,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对其进行资金投入。其次,针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好发明者的知识产权。最后,政府加大对民企自主品牌的采购力度,扩大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规模。
(2)建立为民企自主创新的服务体系。技术中介组织是指通过建立面向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诊断、咨询、培训、项目评估、科技人才、项目投资、技术转让、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业务的中介组织。政府应培养各种技术中介组织,使企业自主创新时节省资源,同时改变其单打独斗的局面,降低其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3)为民营经济发展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舆论宣传,积极表彰奖励自主创新能力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使其得到认同感,鼓励其开发研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企业的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进行法律规范,为民企的自主创新创造法律基础。
(4)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创办民营科技产业园区。民营科技产业园区的建立,有利于吸引资金和人才,并节约成本,易形成集聚优势,利于科技开发,同时由于各个地方的特点和环境不同,这种科技优势往往具有地方特色。如清河国际羊绒民营科技园区,依靠科技进步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特色,2003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0.8亿元,税金3219万元,出口创汇3219万美元,被科技部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评为中国十佳民营科技园区。
4 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民营经济中的作用
(1)要在税收上坚持税收公平原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5年6月19日文件,坚决取消专门针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的歧视性收费规定,而河北省的个体工商户仍要交付二税和二费,即分别向税务局交付国税和地税外,还要向工商局交付工商(市场)管理费和会费。政府应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经济增长的贡献性,要把过去那种坚持拥有大企业的观念抛弃掉,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来看待,尊重民营经济。
一、“三网融合”加速推进,电视产业格局不断变化
2013年是“三网融合”进入推广阶段的开局之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工信部印发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电信、互联网、广电主体业务的相互开放、相互进入。在政府从政策层面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促进下,“三网融合”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跨行业的竞争者,电信行业、互联网企业、传统电视厂商等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打破行业藩篱,瓜分这份市场“蛋糕”。例如,互联网公司加速向电信,电视领域渗透;优酷土豆、乐视网、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开始介入电视剧节目和电视综艺节目制造领域,并开展OTT新业务(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海信、创维、长虹、康佳、TCL等传统电视厂商也积极应战,推出自己品牌的“云电视”,对现有的智能电视进行升级,实现节目内容的无限扩充。
广电总局在2013年初了《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鼓励电台电视台与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媒体结合。目前中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庞大,内容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在人才、信息源、节目制作和社会信度等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并且具有极大的改造潜力和提升空间。“三网融合”的发展要求电视内容的生产、制作、传播、交易、管理等环节都要作相应的调整,不能照搬现行的内容结构体系和管理经营模式。为加快推进“三网融合”,顺应“三网融合”下的新媒体发展趋势,2013年一些地方国有广电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整合改制的尝试。如湖南设立了广电网络控股集有限公司,负责省级广播电视有线、无线网络的整合、管理和运营工作,提供广播电视节目播控传输、数据通信、多媒体综合信息等服务;北京电视台搭建起了以北京IPTV、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网站、移动互联网业务为主的新媒体业务体系,三大新媒体业务分享统一的云计算数据平台和媒介资讯系统,分众化地面对用户需求开展新媒体服务。
虽然中国电视产业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有着明显的内容优势和用户优势,但是相比电信产业,还具有实力较弱、产业规模不够的劣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7月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2012年广电有线网络产业收入660.98亿元,而同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总收入是10600亿元,实力相差悬殊。此外,电视产业在市场化程度和整体运营效率上的情况都不容乐观,行政化色彩浓重、运营效率低等阻碍着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况且宽带网络运营的复杂性超过有线电视网络,电视产业在运营和服务能力上都较难快速跟进。
为整合广电资源,进行互联互通,实现资源规模效应,2013年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工作一直在进行,但由于资本和市场等多方面的原因,其组建工作颇为波折。从目前的情况看,全国广电系统网络如何进行有效整合、占据市场主动,电视产业格局如何进一步调整有待继续考察。二、终端平台不断推陈出新,电视媒体融合性业务多样化发展
2013年以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电视媒体融合性业务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手机电视的发展较为迅猛。
受益于“三网融合”的推进,在电信、视频网站和广电系统各方的参与下,我国IPTV用户增长较快,成为全球IPTV用户最多的国家。根据广电行业咨询机构北京中广络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中国IPTV市场发展状况及竞争分析报告》的预先统计,2013年中国IPTV用户数量约为5630万户。目前我国IPTV的分布区域性显著,主要集中在电信宽带基础建设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比于传统的有线电视,IPTV的用户准入条件较高,若降低安装的成本和实际使用费,会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行使用。此外,IPTV的用户忠诚度较高,其丰富的点播内容和互动性,更能吸引年轻的受众,存量客户的价值效应凸显。2013年9月25日,据中国广电行业权威咨询机构―络达咨询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8月底,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为1.5955亿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渗透率达到75.98%,实现了稳步发展。
2013年被电视制造业界称为“智能电视元年”,数字电视产业快速对传统电视进行更新换代,智能化、新型显示技术和4K超高清技术带动了整个电视行业的发展。目前,3D电视已经成为平板电视的标准配置,智能化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熟。超高清的电视产品给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选择。电视产品的更新换代,使电视作为大屏终端显示出视频服务的最佳优势,现阶段多数用户也坚持以电视作为消费视频的主要方式。
但是由于观看电视的地点和时间方面往往受一定的限制,所以一部分电视受众开始转向移动终端收看或者多屏收看视频产品。与传统的电视相比,平板电脑、手机电视等移动终端方便携带、交互性强,用户对自己喜爱的节目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点播、收藏、分享和评论,且分辨率越来越高,更新速度快,大大提高了移动终端使用的舒适度,使多屏互联网视频正出现爆发式的发展,给手机电视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终端制造商为手机电视提供手机终端,互联网运营商提供网络支撑,广播电视系统提供具体内容.。目前,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电视台等都利用手机客户端实现节目和内容全媒体播放。面对手机电视的来势汹汹,越来越多的传统电视媒体以开放的态度进行积极的尝试。2013年我国已经成功挤入全球手机电视服务市场的前列。针对手机电视用户“快、新、趣”的核心诉求,手机电视也不断在技术上和内容上做大量的改进和提升。
三、电视广告经营稳中有进,在探索中改革创新
相比2012年,2013年电视广告的总投放比例呈小幅上升趋势,各行业广告在电视媒体上的投放占媒体广告投放总费用的35%左右。相比过度分散的互联网广告,电视广告具有直接快速、覆盖面大的优势,所以电视仍是大多数行业投放广告的主要渠道。从市场环境来看,新兴行业和新的品牌的增长速度都有所放缓,广告供给的种类没有太大增加,也缺少奥运会这样的重大体育赛事的刺激,所以2013年广告创收难度加大。从央视和各省级电视台广告投放的行业分布来看,食品、药品、日化、家电和金融等行业的广告仍占主流,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IT广告和汽车广告是2013年广告增长的亮点。
对各级电视媒体而言,2013年电视媒体广告收入的增幅、增速出现明显的差异化。在新的行业和品牌广告增长放缓的情形下,广告投放主要用于一些品牌形象的维护,而实力较强的企业倾向于将此类广告投放到央视和强势省级卫视。所以2013年央视和一些强势省级卫视的广告收入有明显的上升。例如央视2013年广告招标总金额达到158.81亿元,同比增长11.39%,创19年新高;浙江卫视、安徽卫视通过广告招标分别获得16.7亿元、7.66亿元的广告收入,均取得较高的增幅。与中央媒体和强势省级卫视相比,一些实力较弱的卫视和地面频道却面临多余广告资源无法销售出去的尴尬,广告收入增长放缓,它们与央视、强势省级卫视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此外,广电总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与《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仍对电视媒体的广告带来巨大的影响。广电总局的相关调控措施力图弱化收视率,建立全新的评估体系,推动电视媒体向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并对于黄金时段的广告时长进行限制。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
虽然2013年广告投放以电视媒体为首,部分广告主呈现出回归电视媒体的倾向,但是广告主对于媒体的忠诚度却有所下降。因为现在信息传播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广告受众的注意力比以往更加分散,大部分广告主即便认同传统媒体的效果,也不得不关注新媒体,在广告传播预算中考虑新媒体的使用。对此,2013年电视媒体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试图对广告经营模式进行改革,以保有客户资源。以往广告招标往往是电视媒体频道影响力与广告收入提升的助推器,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广告经营模式存在较大的风险,客户资源也较易流失,于是其他的广告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如今年江苏卫视并没有采用广告招标的模式,而是进行广告限时销售,在规定时间内预售2013年广告资源,给客户进行一定的预定优惠,这样既可以稳定广告客户群体,也符合当前市场环境的需求。除了广告招商方式的变化,置放融合式的广告模式、广告整合传播、捆绑营销模式,王牌栏目和大型活动广告冠名营销模式也被一些电视台运作得比较成功。
另外,2013年电视广告的制作产业进一步发生变化,电视广告制作电子化是目前的主要潮流。原有的广告投入方式的成本非常大,而电子化技术应用,可以将广告内容转换成为自由组合的编码,并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传播。这样不仅能完整的传递广告内容,而且能够融合声音、文字、图像进行多媒体传达,使得广告的内容更加生动、充实和个性化,这也大大降低了广告的成本费用。现阶段,广告直接植入搜索框、植入微博和微信、植入二维码等广告手段也被普遍使用,广告传播效果得以加强。
四、电视节目经营市场繁荣,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2013年,电视节目经营市场持续繁荣,各类电视节目仍然主要通过电视节目大型推介会、电视节等平台进行交流、走向市场。电视节目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是电视台(频道)、主流视频网络媒体、电视剧与节目制作公司,一些海外知名制作机构和港澳台地区播出机构等。进入电视节目市场的节目的形态与品种有所增加,市场上流通的节目类型主要有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娱乐节目、海外节目等。
其中电视剧交易占据中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中的主要市场份额。电视综艺节目也是2013年电视交易市场上的主要流通品种。
从2013年我国的电视节目市场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电视节目交易的品种日益丰富,节目数量增多,总体上呈现繁荣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电视节目的品种和质量还存在不足,电视节日市场机制还有待完善。因此,电视媒体和节目制作单位应加大对节目交易类型的开发力度,如对新闻类节目中的体育新闻节目、娱乐新闻节目和科技新闻节目等进一步市场开发,以丰富我国的电视节目市场。
五、电视产业促进政策出台,资本经营方式多样化
十报告指出我国要推动文化事业的全而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着力发展影视制作、文化创意、演艺娱乐等七个重点文化产业。这对2013年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和资本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外部环境。2013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应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在推动企业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积极引入民间的资本、战略投资者,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所以,电视产业机制改革是2013年电视产业发展压轴之作。
同家鼓励电视产业市场化发展,允许中外合作参与影视内容的制作,这对促进电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以电视剧产业为例,中国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和第一播出大国,电视剧产业在整个电视产业中举足轻重,随着资本大量的涌入,电视剧在创作内容、播出形式、资本上市、制作业的并购重组等方面都有更好的市场平台。对于那些把握政策方向、拥有高素质管理团队和资源优势的电视集团来说,它们会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加快发展的速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还指出,地方有线网要上市融资不再需要广电总局的审核同意,有线网络资本化流程进一步简化,这样必然使电视产业资本流动起来,增强电视产业资本市场的活力。
此外,2013年中国电视产业资本的经营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电视产业资本经营市场已经成为各家电视媒体竞争的第二主战场。除了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募集基金、合资并购、资本重组等经营方式外,电视产业资本还进入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等领域,开展了电子商务经营业务。例如在杭州,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和阿里巴巴开展合作,市民可通过电视进行淘宝购物。电视产业资本经营越来越呈现外延式扩张,对市场运营和业务布局进行精心设计,将大传媒领域相关产业链整合,电视产业资本进入电影、衍生品、游戏、动漫、图书、音乐、艺人经纪、新媒体等领域。如央视的新媒体机构未来电视有限公司与动漫视频移动平台“爱看动漫”的合作,实现了国内动漫产业与互联网电视运营商的多屏联动营销。
[关键词]视觉角度;《赵氏孤儿》;空间背景;设计
一部电影的好与坏很重要的是从观众的视觉享受中展示出来的,电影中的空间背景设计要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完善电影的表现主题,展现电影的风格色彩。从电影的视觉效果来看,电影空间背景的设计是电影场景设计和电影综合元素的表现手段,从视觉角度进行分析电影的空间背景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烘托电影场景的气氛、让电影的环境更加真实,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满足电影故事情节的需要,从视觉角度分析《赵氏孤儿》电影中的空间背景设计,有利于电影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电影中导演的表现意图,更好地理解电影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意义。
一、空间背景设计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是电影导演对电影人物活动的场景的重现和表达,是导演根据电影的剧本以及通过自身的要求进行的影视艺术的空间美学的表现场所。电影背景设计在电影场景的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可想而知。由于电影是一门空间艺术,电影需要通过导演设想的一个理想的空间背景,在这样的一个空间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电影场景的设计。首先电影场景的设计对于表现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导演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整个空间背景设计制作的团队就要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和完善,尽可能达到导演的要求,只有导演满意这样的空间背景设计才能够让导演所要表现的故事情节更加完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电影的空间背景往往是通过电影的镜头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电影镜头的转化构成了电影故事情节的转变,同时也为电影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让电影故事能够沿着电影空间背景的转变而发生着变化。《赵氏孤儿》电影作为反映现实主义的作品在故事情节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导演充分利用了观众的视觉感受的心理作用将电影的故事的逼真性和现实性通过空间背景的设计完整表现出来。
空间背景的设计在表现电影主题和完善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影不像其他的艺术一样可以通过某一种手段进行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而是通过导演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通过故事的画面充分展现在观众的面前,首先电影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接着一幅的画面,导演只能够通过画面的转变来表达电影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画面中还不应该是平面的而应该是具有空间立体感觉的,这样对于导演来说,寻找什么样的空间背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说空间背景的设计是导演内心世界在电影中的真实反映,也是整个电影中主旨思想的外在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部电影的成败和票房。
二、视觉角度中的《赵氏孤儿》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赵氏孤儿》电影是陈凯歌导演的一部反映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赵氏孤儿》从视觉的角度进行分析犹如一部撞击心灵的洪钟。产生这样的一种艺术效果的原因就是导演陈凯歌在视觉角度中使用了一种以“不演”的真实性再现了那个风云迭起、气势恢弘的战国景象,从视觉角度上来说,通过这样的艺术效果的展示很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担任该片特效制作的BaseFX团队,是本次电影的空间设计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电影中尽管有很少的特效镜头但是其韵味十足,让观众在电影院中能够眼前一亮,这其中有特效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特效技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电影镜头中的空间背景的设计,只有好的空间背景设计才能够拍摄出影响力比较大的电影作品。《赵氏孤儿》就是这样的一种摄影的表现手法。
在电影中导演颠覆了古典戏剧的故事情节,将动作、爱情、梦幻于一身的《赵氏孤儿》通过观众的视觉欣赏达到了导演所要表现的内容。在该电影中主角程婴是一个平民医生,在机缘巧合中卷入了赵氏的灭门事件,用药箱将赵氏孤儿带出,并且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替代赵氏孤儿被杀死,忍辱负重地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镜头进行分析电影观众的视觉享受所在。这样的一个小的故事引出的是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的事实,导演陈凯歌转变了拍摄的角度,从一个小的方面折射出电影中所表现的整个大的历史事件。从整部电影来分析导演是将现实主义的风格拍摄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电影院中能够将自己的视觉享受转变成对于电影的感受,让电影观众更加充分融入电影中去。
三、《赵氏孤儿》电影中的视觉角度上的
空间背景设计中的元素在提到视觉角度上的电影空间背景设计的元素时,我们不难看出空间背景的设计元素中包含了有建筑艺术的空间设计元素,电影中的周围环境艺术的设计,还有电影中的时代空间背景的设计。首先在电影的空间背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电影中的建筑艺术的设计,由于电影作品中,对于电影观众来说如何判断该电影的年代通过建筑空间的设计就可以发现电影的魅力所在。我国在古代是建筑艺术高度发展的一个国度。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中应该说电影中的建筑是主角。这样说是符合建筑艺术的定义的,建筑不仅是艺术同样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理解并且反映出来的一种外在表现,当然建筑艺术不仅反映了现实的生活方式,同时建筑更是人们展示生活环境的舞台。在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过程中电影中的建筑艺术起到了反映人们的生活时代、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的具体内容的统一。所以说建筑在电影的空间场景的设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从视觉角度来看电影空间背景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由于电影在表现手法的过程中,需要周围的环境作为故事情节的衬托,鉴于《赵氏孤儿》电影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导演在进行故事情节的描述过程中,尽可能将整个的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一览无余展示给观众,这样就需要由周围环境的衬托来完成电影中的空间背景的设计和电影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由于电影中的空间背景是展示人的活动的背景,从人类需求的角度来说,人对于周围的环境是有要求的,特别是在战国时代,由于各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生活在社会高层的人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所以说在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元素的原因,在多变的空间背景上进行环境艺术的创造,有利于故事的真实性的表达,同时通过这样的一个视觉设计让其能够在电影中反映电影中的人物角色的活动关系。
最后,电影中的艺术造型对于电影中空间背景的设计的影响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艺术造型这样的一个艺术范畴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比如说在《赵氏孤儿》中关于电影中的主要人物所佩戴的器物、所使用的物品的外形、轮廓、外观等方面都渗透着艺术造型的内容。作为电影空间背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陈凯歌导演将这个方面的艺术设计全部交给了BaseFX团队,尽管在这个团队中制造特效镜头是他们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其空间背景的设计过程中,BaseFX团队在充分考量了电影中的空间背景设计之后不断积累和完善了电影空间背景设计中的艺术造型的设计,使该电影的形象逼真、造型更加严谨,表达更加贴切。
四、《赵氏孤儿》电影中空间背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电影《赵氏孤儿》中的空间背景的设计上大多数都是比较成功的背景设计,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箭蠓”从竹筒中出来,导演为了将其表现出那种灵活、凶猛、暴躁,必须要通过电影空间中的别样设计表现出来。导演为了表现出这些特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因素和电影的空间背景来进行填补和完善。其中“马车陷落”“庄姬自杀”这两个电影中比较重要的电影场景的布置和完善上导演也下了很大一番工夫。这其中有对于空间背景的采集也有对于周围的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将该作品的重要内容展示在观众的面前。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成熟的空间背景设计的过程时,还应该看到该作品中在空间背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导演陈凯歌为了能够从视觉角度上来抓住观众的心理,其间只注重了视觉的效果,而忽视了场景布置的合理性,这样就对于电影中的场景设计有着较大的摩擦,在进行电影空间背景的设计过程中,不应该片面将镜头放到偏离实际生活的一些背景材料,由于陈凯歌导演对于电影往往追求的是理想主义的色彩,而《赵氏孤儿》电影却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所以说对于导演来说有着很大的转变难度。电影真正的空间背景的设计是应该按照导演的要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电影空间背景的设计应该是充分尊重生活现实的具体反映,同时更应该是尊重电影故事发展走向的。《赵氏孤儿》电影中在展示人物的行为性格的时候,有很多地方没有能够将空间背景的设计和当时人物的行为性格相一致,
五、结语
总之,从视觉角度来看《赵氏孤儿》电影中的空间背景,我们可以从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的变化过程中,导演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电影空间背景设计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的是电影的成败。《赵氏孤儿》电影的导演陈凯歌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和视觉的要求,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改变了他对于电影拍摄过程中过度理想化的心理。通过电影中空间背景设计的要求的多样性,从电影中的建筑艺术的空间背景设计环境艺术的背景设计、以及造型艺术的空间背景设计,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活灵活现展现到了观众的面前,让电影观众在欣赏电影中优美的景色的时候,更加深入和细致了解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空间背景的设计是电影拍摄过程中的一门艺术,导演只有充分重视空间背景的设计才能够将电影的主旨思想通过镜头表达给观众。对于观众来说,从感性上面来分析导演首先要吸引住观众的就是要使用视觉效果和一些特效动作来将观众很快引入到电影中来,但是当观众真正进入到电影欣赏的过程中的时候,往往被吸引的却不是电影的视觉效果,而是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往往又是通过空间背景设计来表现在观众面前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视觉角度下的空间背景设计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唐晋,周永兴.《赵氏孤儿》中的色彩传播功能分析[J].电影文学,2012(05).
[2] 莎日娜.《赵氏孤儿》跨文化传播现象考察[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02).
[3] 姜毓星.电影《赵氏孤儿》的解构式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4).
关键词:电影音乐 创作功能 主体性
电影音乐是指在影片中配合电影故事情节进行表现的音乐。音乐是我们人类的文明史当中产生的最早的一种艺术方式。音乐展现的艺术内涵尽管没画面的具体和明了。可是音乐在感情以及情绪的渲染与概括方面。可以说是其他所有艺术方式无法比拟的。
一、电影音乐的创作作用
电影身为一种视听和时空综合性艺术。电影音乐同别的影片艺术组成元素进行对比,听觉因素使用的更加广泛、运用的历史也更悠久,电影音乐有其他元素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尽管电影音乐传达出来的思想没有可观性与具象性。但是它可以在情感以及电影场景中有着概括能力和感染能力。电影音用它独有的魅力在影片中占有重要地位。生动有感召力的音乐和影片图像相融合,成就了两者今日的辉煌。
影片中的背景音乐能够扑捉与警示影片故事中的地点与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对音乐的运用来渲染特定的气氛。给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提供一定的背景,达到增强视觉感受,激发渲染观众的感情等。例如就影片《与狼共舞》而言,该部电影中讲的是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美军士兵和印第安苏族的故事。这一部影片的背景音乐曾经让贝瑞在1990年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奖,里面的背景音乐选择的是交响乐团的团体演奏来实施表现的。在其的背景音乐中描绘了在那一个年代的大背景以及地点特征,在影片中配有的狼叫声都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了当时黎明中的清冷与凄凉。
电影音乐能够很好的深化和加强影片的宗旨,提升影片的涵义,吸引观众,促进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与领悟。例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就讲述到马修教师在面临一群状况百出的小孩时。他通过筹组合唱团的形式。培养小孩的音乐能力。让小孩在音乐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影片中在宣传实施爱心教育同时。还应验了音乐具有启发人类性灵的能量。
二、电影音乐的主体性
电影的背景音乐制作功能的体现,要经过制作主体进行创作。影片的导演进行编辑。电影音乐的演奏主体进行演奏录制,和别的电影视听元素互相协调、补充和作用。实现一起对影片效果产生促进的作用。促使观众更好的进行理解。引导观众的内心活动。同时通过对影片的欣赏激发观众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一起构建电影中视听新时空。最终实现最佳审美的总目标。影片背景音乐的制作和发展,还有价值是否能够得到实现都和主体密切的结合在一起。电影背景音乐的主体元素主要包括了:影片导演、影片创作人、电影背景音乐的演奏人以及广大观众等等。影片导演、影片创作者人、电影背景音乐的演奏人都是制作主体,其中观众是欣赏的主体。
音乐在一开始进入到电影中的形式是以伴音方式出现的。在19世纪的末期,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录制放映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商业片中。就大胆的进行创新。当时他们邀请到了一名钢琴弹奏家进行现场的伴奏。从此以后“无声”电影制作模式被彻底的打破了。这是有史以来电影第一次和音乐进行合作。当时影片伴音者的任意而为、随意发挥,让当时的电影音乐作品中的风格和情绪没有很好的和影片的画面以及内容进行有机的配合与协调。当时很容易出现南辕北辙、文不对题的现象。导致电影音乐的伴奏降低了影片的最终表达效果。而到了1909年时,那个时候爱迪生专利公司特地给影片的故事情节选用了一些特定的音乐片段。并且进行了分类,例如有“快乐的”、“伤的”、“安静的”、“热闹的”等。这样一来便可以结合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地选择和运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一些音乐家已近逐步有意思有目的的创作一些和电影故事情节相吻合的背景音乐。以达到音乐和影片的有机结合。在1927年,华纳兄弟公司正式推出了世上第一部有声的影片《爵士歌王》,也彻底的淘汰了无声电影的时代,与此同时电影音乐和影片图像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有机结合。正式的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这以后音乐变成了影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电影音乐的制作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受到许多音乐家的重视,也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参与到了电影音乐的制作中去。
要想能够让观众更好的理解到影片中的创作意图。那么创作主体一定要在做好影片画面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电影背景音乐的对位处理。还必须重视在对电影背景音乐的题材与曲式结构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相关影片的内容特征。如果不能够做到结合相关电影的图像内容。就相要让电影音乐的欣赏主体进行很好审美,那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在电影的背景音乐中要表达的相关内容,一定要是电影画面和文字等别的元素无法进行表达的东西,音乐是一种能够快速引起人类的情感反应的东西。所以电影音乐应该很好的利用到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去,并且要把握好音乐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和场景,同时要能够达到完美表现影片中人物的情绪与情感。
结语
电影音乐有着它独有的吸引力。电影的创作主体对电影背景音乐的创新、思考以及妥善编排都可以使欣赏主体更好的感受和领悟影片中的内容和主旨。可以很好的扩展电影中的想象和思维空间以及体验的层次。从而实现将电影中的艺术可体验性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次照.艺术学基础知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第二章营销性微电影概述
首先对营销性微电影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与植入式广告、传统网络营销方式的差异进行了辨析;营销性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本章通过营销性微电影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过程。第三章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在详细分析营销性微电影传播要素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模式进行了探讨。
本文认为,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得益于其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虽然,在具体的案例之中营销性微电影可能以媒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等具体形式传播,但良好传播效果的取得都离不开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本章还对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实现裂变式传播的传播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营销性微电影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分析,以SWOT态势分析为模型,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为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提出了些许可行性建议。
微电影广告初探
由“微博”引领的“微时代”下正孕育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广告趋势:微电影广告。近两年微电影广告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激发不少业界和学界的人士探讨的热情也让笔者看到了研究的空间与价值。本文以传播学为主要学理背景,综合广告学、营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微电影广告进行探究。重点在于分析归纳微电影广告的创意方法,突出挖掘微电影广告创意中的要点,再配以受众态度调查验证微电影广告创意的实效性,最终为探讨如何强化受众态度提出若干可行建议。笔者结合了影视广告、文学写作与影视剧作的构成要素,创新地整理出微电影广告的九个创意发想点,包括:主题的提炼、价值观的唤起、题材的选择、矛盾的设计、结构的安排、人物的塑造、道具的运用、场景的设置和音乐的烘托。再根据这些发想点的性质归纳出微电影广告的三大创意要素:品牌理念生活化、品牌呈现故事化、产品使用情境化。微电影广告的创意功能在于制造内容上的差异与吸引受众关注,创意目的则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构筑在受众的心理层面上对品牌和产品的情感认可和理念趋同,提高广告的艺术审美价值,制造品牌和产品在受众脑中的深刻印象。以益达《酸甜苦辣》广告为典型个案,笔者通过一个百人问卷调查和对广告视频的观察调查来了解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态度,以实际的数据来证明微电影广告创意的有效性,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广告创意对影响受众形成对广告正向积极的态度有效,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受众对品牌产品的原有态度。但是受众态度中的行为意愿成分相对认知和情感表现得较弱,这说明受众的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基于此,笔者对强化态度的对策做出几点思考,从广告创意、营销手段、媒介投放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中国新兴微电影广告研究
[关键词] 电影旗袍 文化视觉符号 角色 电影服装设计 创作原则
一、旗袍与电影的联姻
近年来,在国际、国内礼仪场合与电影作品中出现的旗袍,越来越以它那高雅、端庄而令世人瞩目。从2000年嘎纳电影节上身着中国经典红色旗袍礼服,浓纤合宜、风华万千的巩俐,到2010年戛纳电影节上穿着改良旗袍――“龙袍”,雍容华贵,众人惊艳的范冰冰;从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洋派海归娇蕊(陈冲扮演),到《花样年华》、《色•戒》中身着旗袍气质高雅的苏丽珍(张曼玉扮演)和麦太太(汤唯扮演)。亦柔、亦忧,举手投足间东方女性的婉约被淋漓展现,其间除了个人气质之外,自然不能抹煞那旗袍的魅力。时至今日,一些外国影星名媛,也开始在电影、国际活动中穿着旗袍。不难理解,这些现象都源于旗袍之美,源于旗袍所代表的中国女性着装文化之典范。她历史虽短暂,却因其散发出独具魅力的东方含蓄美态、文化内涵,从而成为中国文化元素的最佳代名词之一。
然而,近期国内影视圈也出现了旗袍过多过滥的现象,无论影片的历史背景是30、40年代的上海滩,还是现当代的都市乡村,旗袍这一经典的视觉元素都被频频使用,身着旗袍的女性屡屡出现,偏颇与追风使得个别制作者过分倚重这一文化元素。甚至在一些西方电影和西方女明星、名媛的身上,“旗袍元素”也被大量使用。其效果好坏与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出席2007年MTV超级盛典,穿着性感改良旗袍的名媛帕里斯•希尔顿;再有出席电视访谈节目,穿着墨绿色旗袍,略显暴露的红星珍妮弗•洛佩兹。一时间,旗袍似乎成了一些演艺界、时尚界人士的文化情结,觉得这一元素在国内外电影市场和文艺圈里都能吃得开,要想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和女性窈窕的身形,就得穿着旗袍出来大秀特秀一番。
笔者认为,抛开时尚先不说,旗袍这个经典的中国文化视觉元素与影视的结合的确很有必要,但不可盲目追求,一味依赖。选择旗袍一定要符合剧情的需求,至少是不能影响故事情节的正常发展。一定不要为了表现美、表现中国元素而表现;而是要为了表现人物而表现。只有从人物、剧情的角度出发,电影服装设计师才能做出精准的设计。现实世界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天气等因素随意着装;但电影创作是有依据的创作,包括电影人物的服装,也要做到有理可依、有章可循。而旗袍之于电影,除了在剧中能体现中国经典着装文化和东方女性美态以外,一定要受到电影服装设计创作规律、原则的约束,不可滥用。
二、旗袍在电影中的文化内涵与运用原则
当今众多电影人与观众一起,集体屏蔽掉了电影服装的“表现”性。特别是很多影视观众对电影服装设计行业不了解,常常简单地认为电影中的服装只要演员穿着好看就好。下面我们就借旗袍的艺术功能来探讨一下电影服装的创作原则。
首先,笔者认为旗袍的美不仅仅是来源于东方的美,旗袍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西方交流的产物。
(一)旗袍――东西方审美的双重标准
旗袍的产生并非清代,袍服的形制元素我们可以追溯到汉代。并且从现代旗袍的款式来看,与清代旗装相去甚远。笔者认同,狭义旗袍是20、30年代形成于上海,[1]因中外通商、交流日益增多而产生的“东方明珠”。
说旗袍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产物,一点也不为过。20年代末,欧美先进的剪裁技术、织布工艺都被引进上海。新时代的女性渴望解放、渴望自由。渴望展现自己健康的美。此时,女性的腿被解放出来,腰身越来越合体,衣领越来越低,衣袖越来越短……这些变化都体现出欧美服饰充分表现甚至夸张人体线条的审美标准对中国女性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而旗袍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的产物。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旗袍凸显曲线美的态势符合西方的审美观念,才使得旗袍在国际社会上得到更多的认同。也正是因为旗袍所具备的东西方双重审美标准,使得在国际环境下产生的艺术创作、合作交流更多的包含了旗袍这一东西方都认可的视觉元素。
(二)电影旗袍的艺术创作原则
对电影服装设计师而言,电影中旗袍的设计同其他电影服装一样,离不开设计的依据和约束。
首先,设计师需要依据剧本中的角色时代背景来决定在历史大环境下的着装风格。依据史实资料和角色的职业特点来设置出一个基本的服装范围。例如,民国时期30年代的电影中必定出现的旗袍,如同汉代背景下的汉服、清朝背景下的满服一样。
其次,是根据角色性格特点和角色的喜好来创造出角色独特的造型设计。比如性格特点用服装颜色来体现;好动的与宜静的性格特点会体现在服装的长短款上。好动的可能常穿裤装,宜静的可能常着裙装等等。如电影《茉莉花开》第一章中的女孩茉(章子怡扮演),茉是一个天真无邪,青涩而又怀揣明星梦想的少女。她的服装在早期全部采用嫩绿、芽黄等植物刚刚萌芽的天然颜色。既符合角色天真无邪、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又很好的衬托了角色的一尘不染、年轻亮丽。再如电影《色•戒》中的王佳芝(汤唯扮演),女大学生标准的阴丹士林[2]装,蓝色的旗袍。这种阴丹士林面料的蓝色旗袍在女大学生中运用非常广泛,既是时代的印证,又表现出王佳芝平实、朴素的性格特点。
再次,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还会产生电影服装的视觉节奏变化。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角色在成长,再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这中间的每一个时期、每一场变故都会体现在角色服装上。从而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上的节奏变化。帮助观众更快的融入和区分不同时期的角色,形成一定的“画语”。以电影《茉莉花开》中茉的旗袍款式花色变化为例:
电影《茉莉花开》第一章:茉的旗袍变化之寓意
时期一(做明星前):
人物、背景描述:怀揣明星梦想;在家里的照相馆上班。
服装花色、款式变化:这一时期以嫩绿、芽黄色洋装为主,旗袍为辅。
服装变化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变化与心路历程:体现出人物的天真无邪、青春亮丽。
时期二(做明星后):
人物、背景描述:实现了明星梦想,与制片人(姜文扮演)相好,众星捧月,演艺事业如日中天。
服装花色、款式变化:嫩绿、中绿、白色,绿色花草、几何纹。以改良旗袍为主,为短袖、无袖;多闪光钻饰,没有过多搭配。多钻饰是设计舞台服装的重要元素。在光影效果下让人物显得更加闪耀。
服装变化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变化与心路历程:茉最快乐的时期。身着多钻饰的贴身改良旗袍,性感又时尚。人物内心膨胀。
时期三(怀孕被遗弃):
人物、背景描述:怀了制片人的孩子,被要求去堕胎未遂,后被抛弃。感情遭到欺骗,身心受到巨大打击。
服装花色、款式变化:中绿、深绿、褐色为主,缠绕的草叶纹。旗袍配呢子外衣,这样的搭配在30、40年代的上海非常流行。茉选择宽大呢子外套,遮挡住怀孕的身躯。
服装变化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变化与心路历程:服装色彩的变化体现出茉内心的成长,从芽黄、嫩绿到中绿,到服装上出现泥土、植物枝干的褐色。也是植物接近枯萎的颜色。体现出人物从梦境跌回到现实的残酷经历。内心炽热的情感几近枯竭,而服装上缠绕的草叶纹也体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纠结。
时期四(母亲自杀后):
人物、背景描述:母亲(陈冲扮演)的相好娘舅轻薄茉,被母亲发现,母亲伤心欲绝,跳河自尽。茉悲痛万分,愤怒之余去找娘舅要回被他偷去的母亲的金表与戒指。
服装花色、款式变化:深褐色;血红色的圆点几何图案。长于明星时期的短袖,与当时普通妇女的款式接近。
服装变化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变化与心路历程:褐色取代了绿色成为旗袍的主体色调。也是表现人物内心的完全毁灭。爱人的背叛,母亲的自杀都使得茉对男人痛恨到极点。内心的愤怒和伤痛体现在血红色圆点的服装图案上。款式的回归体现出她从感性到理性的情感回归;虚幻梦想的彻底破灭。
此外,导演设定的影片总体基调、特别要求也是关键性的设计导向。比如,导演确定影片写实的风格,一切都要重现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例如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导演要求要完完全全的表现1942年的上海。所以影片的美术指导朴若木先生有别于他以往唯美奢华的设计风格,完成了这次朴素、典雅、力求越真实越好的设计工作。影片中的旗袍更是不抢功,相当的内敛。
综上所述,我们在以电影旗袍为例进行的设计分析中,可以把电影服装的创作原则和影响因素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依据剧本中的角色时代背景、角色性格特点、角色的喜好、职业;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电影服装节奏;
2. 设计师自身的审美特点、创作习惯;
3. 演员自身条件的制约,根据演员独特条件的发挥;
4. 导演设定的影片总体基调、特别要求;以及其他主创人员的参与决策;
5. 观众的审美期待的影响力(特别是经典名著改编,或者已经获得广泛群众基础的老版本电影。)
6. 实拍时的其他因素。
三、当代电影中旗袍创作的发展方向
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是由多个创作部门和大量演艺工作人员共同辛勤劳动的结果。一个失败的影视人物服装设计可能会是一部影片中最醒目的败笔。作为一名电影服装设计师,一定要掌握创作中需要遵循的主旨、需要恪守的原则,从根本上弄清楚时装与影视服装的区别。
笔者认为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电影服装设计师们的工作绝不是为了使演员更加好看而存在,而是为了帮助演员成为角色而存在。而设计中,单纯的感官上的美感应该排在较为次要的位置。例如旗袍出现在电影中,的确是作为电影中的视觉元素符号出现的,但其第一目的仍然是服务于角色的。如何更加真实的体现时代背景、人物性格、职业、情感发展曲线,才是目的;然后才是设计的美感、设计的独特性等等。不仅电影中的旗袍服饰设计应该遵循这一原则,电影中其他年代和款式类型的服装设计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如今,涉及到中国题材的电影创作中,旗袍情结还有在疯涨的趋势。作为电影服装设计行业的一份子,笔者希望通过对电影中旗袍服饰设计的某些现象的归纳和思考,为电影旗袍设计和电影服装设计行业的规范、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注释
[1]卞向阳:论旗袍的流行起源 [J],装饰,2003年11期。
[2]阴丹士林布,德文Indanthrene的音译。由德国人德恩于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创办的德孚洋行所生产的服装面料。阴丹士林是一种还原染料名称,用这种染料染的布不仅色泽光鲜,而且经久不褪色。深受30、40年代上海女性的亲睐。
参考文献
1,卞向阳 著,《论旗袍的流行起源》, [J],装饰,2003年11期;
2,周登富 著,《电影美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5月版;
参考影片:
1,侯咏 导,电影《茉莉花开》,Festive Films 发行,2004;
2,李安 导,电影《色•戒》,焦点电影公司 发行,2007;
3,关锦鹏 导,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第一出版香港有限公司 发行,1994;
4,王家卫 导,电影《花样年华》,Océan Films 发行,2000;
一、钢琴音乐的发展及美学特征
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学科存在的音乐,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和综合性,它在电影艺术的动态构成中,将故事内在的含义同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合二为一,呈现出审美情趣和视听上的美感。中国音乐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和优良传统,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是否具有丰富的感情内容和审美趣味,如果没有表现内心情绪的手法只是纯粹的声响,那么音乐便没有生命和内涵。钢琴音乐的历史是漫长曲折的,钢琴音乐能够主观自如地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现实美景的想象。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主要特征与演奏者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不可分割,钢琴音乐一生追求落在以情感人的角度上,不分国界种族,在钢琴音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不仅在描述主人公情感历程上有所发挥,而且在描述自然现实主义的方向上也堪称为最好的乐器。总而言之,钢琴音乐作为电影中的一种新体裁形式存在,在表现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和创作意图,引发欣赏者的感情共振和艺术想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最终以抒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观众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也正因为如此钢琴音乐这种特殊的美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电影作品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电影中钢琴音乐的具体美学表现
随着电影中音乐的出现,以钢琴音乐为主要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在这些影片中钢琴音乐的美学体现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钢琴音乐美学因素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它在电影作品中的具体美学表现,即起着抒发故事情感、营造背景氛围和提升电影艺术品位的作用。
1.抒情作用是音乐本身都具备的一种功能,特别是在电影中的钢琴音乐可以起到很好的抒情作用,提升电影的审美感受,钢琴音乐类型根据不同的背景有明确的限定,如紧张的情节应配以急促的音乐,惊悚的场合大多配以高低起伏的音乐等。但是,在任何场景下的钢琴音乐所抒发的情感都是清晰具体的、有所突出指向的,它特定的抒情功能被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并极大程度地融入电影本身中去。在当今很多电影作品中,比如电影《立春》和《音乐之声》中,前者女主角演奏的钢琴音乐反映出她对于艺术的无上追求和崇敬,以及对于爱情的渴望和骄傲,而后者中的钢琴音乐完全展示出女主角积极的人生观念和性格特征,随着钢琴音乐的不同旋律也突出了她对于爱情的心理变化。
2.同时,钢琴音乐对于营造电影的背景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没有了声音元素的加入,电影也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比如《钢琴家》中钢琴音乐在营造背景气氛方面也发挥很好的功能,电影中四处躲藏的钢琴家最终能够逃生,发现他的德国军官并没有表现出纳粹刽子手的模样,当男主角躲进阁楼时,楼下传来了德国军官弹奏的《月光奏鸣曲》,琴声清冷悲伤充满了人情味,在此钢琴音乐努力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钢琴的运用为后面的电影很好地做了铺垫。又如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斗琴片段,主人公与爵士乐大师片中的三次钢琴较量让人为之惊叹不已,也体现出影片中的部分。此刻钢琴演奏的美学意义被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主人公的倾情演奏,钢琴曲时而舒缓低沉,时而急促高亢,钢琴唯美的曲调让观众进入到跌宕起伏的音乐中,而剧中的主人公也已经完全陷入到音乐的海洋,完全忽略了蓄意挑衅他的演奏大师。最重要的是观众在钢琴营造的氛围当中体会到主人公的内心孤独世界和美妙绝伦的音乐技巧,前两首钢琴曲子使观众在剧情中提出问题并想象结果,直至第三首钢琴曲完成,使观众放下紧张情绪而豁然开朗。此片中钢琴音乐同人物画面结合得淋漓尽致,声音在此贯穿到每个细节,让人不免感叹。
3.除了在营造背景和抒情之外,钢琴音乐在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方面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在诸多的音乐中钢琴音乐是最具有高贵特质的音乐,也最为被观众所接受和熟悉。在电影中注入钢琴音乐,可以有效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品位,在很多作品比如《钢琴课》《海上钢琴师》《天使爱美丽》等以音乐作为主题的电影中,钢琴在其中的取材比例相比其他乐器多出很多,因为电影中钢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对艺术上的享受盛宴。此外,钢琴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被运用在很多电影中使电影增色不少,而且影片中选择的钢琴音乐也多以肖邦、贝多芬、德彪西的钢琴名曲为主。钢琴自由的曲调可以让演奏者跟随自己心声完美展现出,使内心得到缓解和释放,电影中行云流水般的音符在释放无尽的浪漫同时给观众带来优美的音乐享受,随着钢琴音乐的深刻演绎,电影的艺术品位也随之提升。比如在电影《钢琴师》中,非犹太裔大提琴演奏家的钢琴演奏片断,在她演奏巴赫的《G大调前奏曲》时,表情庄重内心却是十分悲痛,钢琴音乐让观众更加体会到主人公对纳粹的痛恨,而与她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形成深沉对比,这种深邃耐人寻味的艺术感觉直达观众内心,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品位。
三、分析钢琴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作用
在当今很多电影作品中,影片的内在之美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审美的主体所追求向往的一种美,观众从感官的接触、情感的共鸣逐步到达对电影深层内涵审美的理解,从而揭示出电影作用在审美主体的感官上、感情上以及心理上不同层次的美感效应。此外,钢琴音乐的魅力就在它特殊的声音,钢琴演奏比其他乐器更富于浪漫感,从美学的观点出发,电影中的钢琴音乐可以使观众更好地把握剧情和洞悉人物的内心情感,最后使两者达成思想上的共识,这也是电影中钢琴音乐的真正内涵。在《阿甘正传》一片中,影片开头一片缓缓飘落的白色羽毛和着背景音乐出现,随着悠扬缓慢的钢琴音乐,影片中的白色羽毛随同音乐起伏跌宕,最后羽毛落在主人公的脚下,故事开始。而故事结尾同样是悠扬的钢琴音乐,影片结尾主人公把儿子送上了校车,从他的书中落下了一根羽毛,又开始随风飞舞。钢琴音乐同整个故事完美融合为一体,不仅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时深刻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和心灵感受。电影作为一种视听结合的现代影视艺术,其中电影音乐的创作在如今越来越被艺术工作者所重视,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和其中的音乐有着莫大的关联。钢琴音乐以其独到的艺术功效和美学价值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重视,因为电影音乐直接影响观众在观看影片时的情绪与心理活动,钢琴音乐既能主导环境背景的艺术美感,给观众以艺术感染力和渲染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又能与电影有机相结合,达到“乐中有景,乐中有情”的效果,使观众得到“以情动情”的最佳艺术认知。在《海上钢琴师》中,从影片的开始部分一段欢快的钢琴曲开始,使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心中的悲伤与孤独,直到在一次船房录音的时候看到窗外出现的女孩,使主人公真正感受到爱的真谛和潜藏的温柔,他的眼睛跟随她的脸,同时弹奏了一曲即兴的以爱为由的曲子,让录音师哗然。这时的钢琴音乐音调舒缓、清新欢愉,整个片段中钢琴音乐的曲调随着女孩的行为而变化,电影中钢琴音乐真实和细致地塑造出主人公的情感内心,不仅使电影画面感变得生动鲜活,也让欣赏这部影片的观众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体现出美学上的真正价值所在。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变革,钢琴音乐的特殊美学效力在电影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揭示出它在电影美学中的效能是通过从审美感官过渡到审美感情再转化为审美理解这样一个逐渐深入的审美过程,它的流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反映了审美的动态性,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的一种审美现象。钢琴因素的运用表明了“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精神方向,而电影中表现出的意境美态仍然是许多审美主体在心底追寻的美好。因此,钢琴因素的融入将电影作品中的内在主旨与观众的内心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深化电影作品文化内涵和抒发电影美学的现实意义,也正因为钢琴音乐的美学意义,钢琴音乐才会被广泛运用于电影中,以从根本上达到引起观众共鸣和使观众获得审美趣味的目的。
(一)水墨元素
水墨画源于自然,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画作外在的表现方式和内在所蕴涵的文化涵养浑然天成,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最近几年来,我们常常可以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变幻多样的水墨元素,水墨元素是从水墨画的形状、色彩、质感和留白所展现出来的艺术美中提取出来的,运用现代高科技的设计方式对其进行重新创作,已成为电影和电视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段。
(二)数字视角下的水墨元素
数字媒体就是通过二进制的方式记录、解决、传播和获得过程的信息载体,文字、形状、声音、影像等感官媒介都属于这些载体。本文主要通过对水墨动画和数码水墨画两个方面的例子详细的分析来解释中国水墨元素在数字媒体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水墨动画
水墨动画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人类文化的结晶,是由中国伟大的艺术家们创作出来的一种新型动画片,它的基础是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的中国水墨画。水墨动画打破了传统动画片单线平面的绘制结构的旧形式,采用传统的创作水墨画的艺术技巧绘制人物和空间环境。这是水墨作品在艺术中的一次科技创新,而正是由于这种创新,水墨元素才能够被应用到数字艺术中去。
2.现代数码水墨画
数码水墨画和传统的水墨画创作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水墨画主要依靠笔墨纸砚进行创作,而数码水墨画则主要是依靠电脑和数位板这类数字介质进行创作。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传统的水墨艺术相结合就产生了现在的数码水墨画,它的重点还是在绘图上,数字技术主要是起到改良创作工具和更新创作形式的作用,水墨画的意蕴依旧是数字水墨画追求的重心,所以,我个人认为,现代数字技术和传统水墨艺术相结合的数字水墨画也是水墨画中的一种形式,具有潜在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二、水墨元素与影视艺术的互动
(一)水墨元素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
我国传统的水墨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影视作品创作中的使用使其显得更为真实,因此,它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人关注的元素。在现代,我国独特的水墨元素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了电影创作过程中,这样的电影最具中国特色,同时也更符合我国人民的传统的审美心理。电影创作者通过水墨元素的运用使得电影中的人物、背景和画面更具美感和真实感,进而向世人展现出了我国电影中所表现出的人性美。因此,将我国传统的水墨元素应用于电影创作之中,对我国影视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这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艺术形式对中国影视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作为我国重要传统文化之一的水墨元素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电影作品中的水墨艺术不仅能将东方国家的神秘感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还可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二)数字时代下推动水墨元素与影视艺术互动的必要性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传统的艺术形式经历一代又一代的变迁和发展,最终深刻地融入了现代影视作品的创作之中,作为一种单独存在的审美形式,它一方面以现实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作为载体,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又高于现实生活。近几年来,中国电影行业开始越来越追求中国传统特色,发展和开拓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影视作品已成为电影产业追求的重点,传统的艺术形式对中国影视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我国重要传统文化之一的水墨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创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电影作品中的水墨艺术不仅能将东方国家的神秘感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也可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随着我国影视业的迅速发展发展,传统水墨画中的众多元素在影视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婉转流动的线条以及神秘朦胧的韵味是其他电影元素永远替代不了的。水墨元素的采用使电影的内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对我国国产的电影和动画片的创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电影是创作者艺术的灵感和他长期累积的生活实例的完美结合。随着水墨画中的越来越多的元素在被运用到电影创作中,电影作品在选择材料、故事背景、角色以及故事情节上都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我国传统厚重的文化概念。所以,水墨元素对于我国电影的创作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否更加充分地发挥水墨元素在影市作品中所呈现的效果对我国电影业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数字视角下水墨元素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
(一)水墨元素在影视角色设计与创作中的运用
随着电影制作的发展进步,水墨元素也逐渐演变成一种新型的电影形态。在电影制作中,角色制作指的是一个角色在影片中的构成方式,即电影角色的性格塑造。一般情况下,电影制作者的构想和灵感决定着角色的设计与塑造,然而,水墨元素的使用为角色的塑造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它不仅有利于展现影片中的人物构成,满足电影制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使传统的中国绘画发扬光大。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中一定包含着一个成功的角色塑造,他或许是影片的主角,或许是影片的配角,也或许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但是他会深深地留在观众的脑海中,甚至会演变成中国传统人物塑造的典型。以熟知故事背景和掌握情节发展为依托,创作者在进行角色塑造时不再采用传统的人物刻画模式,而是将水墨元素应用到角色设计与创作中,根据特定角色做出独具特色的描绘方式,这不仅使观众对水墨电影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还可以使影片中角色的定位得到更好的诠释。例如,水墨电影《大闹天宫》,水墨元素在其中的装饰性应用上一直让人赞不绝口,堪称我国动画电影的经典之作。水墨元素应用于我国的传统动画电影便是从这一影片中孙悟空的角色开始的,这是我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中国传统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水墨元素的应用可谓锦上添花,也正是因为水墨元素在角色设计和创作中的应用,影片中的人物造型才会活灵活现、形象逼真,中国动画电影才能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水墨元素在影视场景设计中的运用
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不仅要包括鲜活的人物塑造,还要包括优秀的场景设计,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水墨元素不仅在角色设计与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影片的场景设计与画面衬托上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场景设计是一部影片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水墨元素的应用为影片制作者带来了新的灵感,他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水墨色彩来勾勒不同的故事背景,从而塑造出更鲜活、更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例如,水墨电影《小蝌蚪找妈妈》,影片背景主要以黑白色单色调为主,轻柔细腻,圆润质朴,使人遐想无限,电影中的小蝌蚪在层层流动的背景衬托下栩栩如生,水墨元素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与此同时,水墨元素也反复应用于电影中的山水背景,使得青山更青,绿水更绿,宫殿宝塔更加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现今,水墨元素已应用到电影创作的每个环节之中,带动了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发展变化,通过不同传统元素的对比与应用,将影片中的人物塑造、视觉享受和场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电影主题。
(三)水墨元素在影视视觉传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