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和思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9 17:24: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和思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第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策略

1.前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使国内的城市规划事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从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形势来看,由于我国城市规划事业上取得的进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城市规划学科带来十分关键的发展机遇,但是就目前城市规划专业建设中存在问题来说,给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城市规划建设最初是为解决城市问题,但传统的城市规划,不仅没有解决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还将城市规划问题扩大。如何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成为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

2.现阶段国内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以及城市规划专业建设

2.1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状况

国内早期城市规划专业是从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中发展出来的,只有个别的高等院校开设城市规划建设专业,但没有受到学院的重视。近几来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对城市规划专业建设人才的需求增加,是的城市规划专业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目前的数据统计分析,国内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150所,遍布国内大部分省、市及自治区。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高等学院城市化规划学科的教学体系已取得初步发展,由于受到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限制,导致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较低,国家应加强对城市化规划的重视。

2.2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发展

我国第一次开设城市规划专业是在1956年,距今50 多年,发展期间经过很多变故,在1978年正式恢复城市规划学科,距今也已30多年,设置城市规划学科的高校,已经由原来 30 多所发展到如今的 180 多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现阶段城市规划专业建设主要是分为三类,一类是在理工科建筑学基础上,建设城市规划专业高校,如清华大学;一类是在文科地理专业基础上,建设城市规划专业院校,如北京大学;另一类是在农业风景园林专业基础上,建设城市规划专业院校,如东北林业大学,各个院校之间的办学时间、与办学特色以及教学制度培养模式都大不相同。

3.城市规划学科与城市规划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3.1城市规划学科认知不全面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城市规划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受多方面知识的影响,有一定的复杂性,导致学生对城市规划主体认识不全面,加大了学习城市规划学科的难度。学生对很多的学科理论知识吸收较少,对城市规划主体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城市规划的核心领域和职业定位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让人们对城市规划职业定位产生很大的困惑。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城市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城市规划学科的认知难度。

3.2城市规划课程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城市规划专业建设学科大部分是从建筑、理工以及农林类专业发展而来,而在城市规划学科课程设计上,主要注重对技能在微观形态的设计以及重视城市规划在操作技能工作上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宏观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事实上,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一大特点,表明城市规划建设,需要相关人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工程技术、自然地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规划建设课程体系的设置比较单一,并没有科学的分析与规划教学课程体系[1]。

3.3城市规划实践教学问题

传统的城市规划教育模式,主要注重理论问题的学习,而忽视实践教学问题。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主要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但很多学校在开设城市规划课程时,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实践教学课程的时间安排的比较少,再加上学校缺乏实验室教师、实验建设力度不到位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践的成本比较高,导致学校难开展实践教学课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4.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与城市专业建设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城市规划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城市规划学科发展需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推进学科改革,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

4.1明确学科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学科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城市规划的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将城市规划学科与其他专业融合起来,是高等学院改革重点。针对城市规划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各大高校应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树立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延伸城市规划的内涵,将城市空间和相关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扩大城市规划核心理念。例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适当的加入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学,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城市规划发展增添更多的活力;此外,还应从理性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推动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4.2科学合理设置课程

高校的老师应该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教学目标,严格加强学生对城市规划专业技能的学习,使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变得综合和系统化。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学习的教学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课程计划,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学生自身的兴趣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规划水平。相关的高等院校应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增加优势学科,明确办学宗旨;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应树立以人为本教学思想,具体研究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老师还应设置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愿跟着老师的教学步伐认真学习,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3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主要分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城市规划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规划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加强建设学校实验室方面显得非常重要,学校应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的实验硬件设备,加大对多媒体室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做出相应的物质保证,让学生更多走进实践教学中,切实的感受到城市规划专业的实用性[2]。

5.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科学与专业建设的内容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城市规划事业也将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高校应结合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结合时代的发展状况,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推动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提高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对城市规划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此外,学校还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促进城市规划学科和城市专业建设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规划;保障机制

1、生态文明、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规划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逐渐深入人们的心中,这是人类对自己的反思,更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态文明并不是与经济发展相悖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包括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关系。为了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理论作为指导,生态城市理论也就应运而生。所谓生态城市,即以人为核心,但达到的是社会、经济以及生态良好发展的人类生态系统,要进行生态城市建设,除了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外,也要重视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和谐关系。要想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要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以及伦理观,提高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自觉保护生态,大力宣扬生态文明理念。

要想做好生态城市建设,首先要做的是生态城市规划,所谓生态城市规划,即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基础,全面规划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以及设施等,依据自然环境以及有关政策规定,通过生态、环境以及规划三个方面的理论原则作为指导思想,实现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的协调性发展。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之前,要制定合理明确的生态城市目标、发展的方向和布局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部分,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就要全面解决城市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是一种系统化与区域化的规划,这就决定了在进行规划时,要全面考虑到各个方面,系统分析与解决各个要素及其联系,可以借助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统计并分析数据、建模,采取适当的生态工艺以及工程技术,实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规划时要全面思考分析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行动时脚踏实地,共同行动的同时,立足于地方行动。除此之外,生态城市规划是一种动态规划,有着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

2、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现状与经验

2.1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许多城市已经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而且也进行了国际合作和交流,虽然生态城市规划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够到位的地方。

1)生态城市规划缺少恰当的功能定位。作为指导生态城市发展的综合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缺少恰当的功能定位。不够理解“生态城市”,致使规划过程和结果不够科学合理。由于不同地方的规划部门不同,建设和管理设计的部门也较多,如: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林业部、水利部等职能部门,这样一来,就造成责任无法落实,生态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体系以及管理制度无法有效结合。

2)生态城市规划缺少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说来,在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时,其规划的对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或多个个体,而是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将生态系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首先能够想到的应是区域内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类别,然后,更细致来说应该还有生态省、生态市和生态县。其中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时,必不可少的是编制和执行,编制是手段,执行是目的,但只有这两样还不够,必须还要具备统一的评价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对最终的生态城市规划现状进行评价,从而汲取经验。但目前生态城市规划缺少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生态城市规划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3)生态城市规划缺少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生态城市规划如果缺少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许多事情往往会事与愿违。通常情况下,生态城市规划基本都是本着改善当地环境、给居民带来更好生活的目的,但由于公众参与匮乏,不仅相关部门在施工作业时困难重重,而且即使后期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公众也不知道背后的艰辛,仍然会肆意破坏。导致公众参与度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公众对生态规划概念理解不到位是一部分,但更多的是缺少公众参与机制,因为公众参与机制代表的是公众参与的渠道,如果根本连参与的渠道都没有,那就更不用说公众参与了。

2.2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

2.2.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科学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对人们的许多生产生活活动均具有指导作用,当然,生态城市规划也不例外,只有对其进行科学的编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态城市规划不仅是在为当代人谋福利,而且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就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技术、行为等各方面问题。在规划时最浅显的目的应是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经济、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等等,这些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如果缺少科学的编制,不仅很难做到统筹兼备,而且会出现各类不必要的问题。因此,相关生态城市规划部门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科学的编制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2.2.2采用综合集成的分析方法。由于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较为复杂,因此一般的方法很难胜任,现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很多生态城市的规划基本还是沿袭着传统城市的做法,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当前社会形势下的很对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换句话说,生态城市规划中,由于方法的限制,很多问题仍旧亟待解决,因此,目前生态城市规划的当务之急是总结研究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划方法,但是在这之前,生态城市规划中完全可以采取综合集成的分析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有部分不足,但也仍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2.3统筹兼顾,注重城市的生态承载力。虽然城市在发展中可以无限制的向周围扩展,但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城市均有一定的承载力,如果超过这一承载力,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必须要注重城市的生态承载力,要想做好这点,必须要对整个生态城市统筹兼顾,对城市产业结构、人口数量、资源配置等进行宏观调控。另外,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还应适当运用一些合理手段,如投入一些资金等保护并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雪,王海滔.生态城市规划系统及实施路径探讨[J].智能城市,2016(08). 

第3篇

查看更多《北京规划建设》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北京规划建设》编辑部

        无

        (6)北京:总规实施评估实践之探索 无

        话题

        (8)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进一步发挥规划对首都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谈开展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黄艳

        (10)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王飞

        (13)面向国际化的首都职能新定位——新一轮北京区域空间战略的定位思考 王凯 徐辉

        (17)北京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研究 潘一玲 仝德良

        (21)依托重点产业功能区推动北京中心城职能优化 李晋 贾映仑 王悦 李苏宁

        (26)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困境及对策 赵峰

        (30)“扬汤止沸,不如去薪”——调控北京过快增长的人口规模 崔承印

        (3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于彤舟

        (36)创建“三大体系”推动新城发展——顺义新城规划建设展望 路林

        (38)北京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施评估研究 姚智胜 王晓明

        (43)面向宜居城市的北京住房建设规划 石晓冬 廖正昕

        (48)北京产业发展总体特征与未来发展策略 和朝东

        (53)北京产业发展空间特征及利用策略 李秀伟 路林

        (57)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关键对策思考 赵晔

        (61)从社会和谐角度对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再思考 王雅捷 廖正昕 史妍萍

        (65)北京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评估 阳文锐

        (70)创新规划思路,破解城乡结合部发展难题 谢欣梅

        (76)面向区域化的首都空间边界认识 李浩 李建东

        (79)北京中心城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准则研究 黄斌 李伟

        (8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居民满意度调查研究 李东泉 叶裕民

        研究

        (84)院线制下的北京影院布局初探 兰俊 朱文一

        (89)北京中关村广场空间行为考察 李馨 朱文一

        (93)大众滑冰空间与北京城 汪浩 朱文一

        (98)城市住区规模研究 刘晓波 李珂

        (107)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及动力分析 肖亦卓

        (111)北京市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实践与探索 叶以农

        (114)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墨西哥、美国两国老年福利工作考察报告 孟钧 李绍纯

        (119)大型赛事活动运行设计系列论文之五——浅论运行设计的应用(下) 付圆圆 伍孝波 王宁

        (123)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棕地再开发探索——以包头市华业特钢搬迁区域为例 俞剑光 武海滨 傅博

        视觉

        (127)修缮:赋

院落新的气息 无

        (152)北京城里最美丽的地方——“朝阳门一阜成门大街沿线”记录 温宗勇 龚渤 张韶华

        观察

        (160)保障房须广覆盖 无

        (163)散记(15) 无

        (166)城市规划为什么需要伦理学?(二) 无

        (168)阿姆斯特丹:喜欢不是爱 无

        (171)罗克格:在中国卓有成就的德国建筑师(下) 王栋

        人物

        (176)吴焕加:有容乃大 平

        访谈

        (181)他山之玉 可以攻石——借鉴欧洲经验解答北京城市积水难题 无

        资讯

        (183)资讯 城市广角 无

        (185)海外资讯 无

        (187)杂志世界 无

        无

        (189)弘愿筑广厦 都市绘丹青 杨宝林 黄志刚

        (193)行走在蒙太高的城市空间 历史记忆的生产与消费 宋静

        (f0003)组织国际研讨会 无

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时期;当代城市规划;思考

城市规划,就是指研究城市未来发展,或者为城市未来的布局提前做好规划和安排,为建设未来吗,美好城市所做的一切部署工作。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旨在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构建和描绘一幅美丽的蓝图。同时,城市规划也是城市管理三大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与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一起,共同组成了城市管理。

一、对城市发展历史的回顾

从早期到现在,城市发展历史课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在这里,我们引用“期”这个概念来对每一个阶段的城市发展进行概括,并针对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作简要的论述。总体来说,我国城市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个时段(或者5个时期):

(1)朦胧期

朦胧时期主要是指城市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所处时间大致在古希腊时期或者更前,在中国主要是夏朝、商朝以及周朝。朦胧时期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是,城市规划观念受其所处时代和政治、风俗的影响,在城市建筑的形态和设计上都深刻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奉行宗教思想的事实,且这一时期的城市形态设计具有着阐释学中的丰富的神秘主义。

(2)滥解期 [1]

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及形态。其特征是形成一种新的理性设计思想和实用的规划准则,有专门的城市规划设计家,形态的可理解性加强。在中国,相当于晚周,城市规划体系建立,“里坊制”的出现。

(3)进化期

上述设计思想和理性实用准则在整个西方世界普及,发展趋向成熟。这一时段从中世纪中一直到19世纪,形态的决定论特征逐渐加强。在中国,相当于从秦代到唐宋这一时期。当时,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的军事防御,统治阶段为了便于管制市民,将里坊内部设为井字形道路系统,四周围的高墙,坊墙,不得随意开门设店,夜晚实行宵禁。坊内居民实行“连保制度”,唐长安城就是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

(4)革新期

近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的兴起,功能主义的城市形态观、形体观。形体的决定论成为主导设计思想,城市形态走向抽象,逐渐导致环境问题。在中国,从唐末到北宋,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和工具有很大进步,而且多集中于城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而在西方,革新就更为突出,15- 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人们的精神梗桔,带来了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反映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思想上,突出了以“人”为主体,来代替“神”的权威。到了18世纪中期,起源于欧洲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先驱者提出了新的“理想城市”的新概念。直到19世纪末,霍华德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城市”的概念,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摒弃旧城市、大城市,崇尚自然、追求新的理想城市结构模式思潮。至本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对城市空间结构按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

(5)多元期

从20世纪50年代起,城市设计和多元思想崛起,城市形成建设趋向小型化、环境人性化和决策公开化。二战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恢复重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而在60年代以后,现代城市规划观念又经历了一次新的转变,直到今大,这种转变仍在继续发展。

二、当今社会的城市规划新观念

随着城市规划在几个世纪发展中不同元素的介入和添加,发展到今天,其内容和形式已经变得更加饱满和丰富,并且所受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今天,就城市规划的全民意识来说,这回公民对其“规划”的概念已经不再模糊,这也总算没有枉费城市规划师、设计师以及相关人士的一番苦心,没有辜负其对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付出和希望。就当今社会来说,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这二者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正式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最新阶段。当今社会的城市规划内容被注入了更新的设计观念和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规划中已融入社会经济因素

当今的城市规划所研究的问题较之以前更为广泛,添加了更多的社会因素以及城市结构进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经济。在20世纪2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居住人口过多的问题,这一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解决城市人口疏散来开展的,那时的城市规划并没有过多的将经济这一动态因素考虑进去,而是重在对城市人口以及城市环境等的建设。直到今天,在这个以信息和知识创造经济的时代,“经济”这一动态的活跃因素才被完全的考虑到城市规划建设中。然而由于经济这一元素的活跃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城市规划对经济因素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深刻和完善,比如对社会经济的定量分析等。但不管怎么说,经济因素的注入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仍然为城市规划的结合带去了新的因素,使得其所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2)从更深层次和角度认识城市结构[2]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而是社会经济作用的结果,对城市职能的多样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有了重新认识,即城市的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需要;另一方而是从空间结构上,对“功能主义”观点提出挑战,引导人们重新研究旧城市;重视保护原有的社区结构,允许适当的高密度,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还重视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旧建筑的有机结合,改变过去对旧城市全盘推倒,大拆大建,彻底求“新”的做法。

三、结束语

结合当前的城市规划观念,我国21世纪的城市规划从宏观方而看,针对城镇体系结构中,城市之间的相互排斥大于相互合作问题,规划在制定时能否充分考虑,并研究能促进这种“区域协作”切实可行的政策或途径。将生态城的基木观点融入城市规划,认识到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其中的一部分,规划应理解自然,与自然合谐。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字: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一直都是人口高度密集、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地方,但是近些年以来,由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类生活的地区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能源与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因此,我们要响应中央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 生态发展指的是在不过度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各种现代的科技手段或者方法,来力求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二十世纪由于各个国家进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极端天气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地球资源面临枯竭、全球性气候变暖等不断出现的问题让人们不得不反省先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反省的进一步加深,生态建设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导向。 所谓规划生态城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其中有几点是被大家所共识的:第一,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依托于生态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建设生态城市必须首先保证经济的环保模式,也就是说必须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第二,生态城市应该从经济、社会、文化、先进科技等多方面进行规划,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做到统筹兼顾,不仅要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而且还要为人民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基本原则 (一)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根本指导的。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引发的生态危机是人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动力。生态危机日益威胁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清晰地意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损害后展其经济的能力为代价,人类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只注重眼前增长而不顾未来的自毁式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应以适宜的技术发展低碳经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城市,主动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态问题,为人类后展扫除障碍,争取生态环境空间。 (二)以实现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应是以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城市是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城市中各种人工建成环境。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与空间越发紧张,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冲突日益加剧。为此,生态城市规划必须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逐步优化、提升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缓解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并最终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 (三)以城乡有机统一体的“生态区域”为依托 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必须是以城乡有机统一体的“生态区域”为依托的,生态应是基于宏观地域环境背景下的整体效益评价,而不是某地区的微观效益评价。城市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城市与其周围城市、城市与其周边乡村都存在着资金流、信息流、人口流、产业流、物质流等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其所依托的“生态区域”。只有建立起城乡有机统一的、社会经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区域”,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才有可能和有生命力。城乡有机统一的“生态区域”将为“生态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赖以生存的“养分”,使其得以建立、发展和成长 (四)以物质和资源、能源的“生态化”生产与循环利用为路径 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赖于城市的各种物质生产及对各种资源、能源的利用。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是将物质生产、资源与能源消耗看作一个单向的过程,例如大量使用过的物质产品、能源与资源被视为“废弃物”而简单地丢弃或处理,如此造成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生态足迹”不断加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以物质和资源的“生态化”生产和循环为路径,减少物质生产、人们生活过程中的资源与能源消耗,提高清洁资源能源、可再生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水平。力求以较小的生态环境代价来实现人类经济社会“无限”发展的追求,给人类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李问。 (五)以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生态意识为支撑 人类的思想意识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改变的内因和原动力。只有人们从思想上}人识到人类挑战生态极限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危机,及其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与日俱增的威胁,人类才能从行动上坚定地承担起生态责任。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必须有赖于人类社会整体生态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每个人都树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效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探讨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以下就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探讨。 (一)大量自然绿地被替代 我国很多城市的原有自然绿地大都被替代,有的被人工绿地替代、有的则被水泥硬化,有的则被高楼大厦覆盖…… 这都导致了城市生态自然功能的退化,使得空气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净化,给人们的居住和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 (二)热岛效应不断加剧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大量自然绿地被替代为一座座工业厂房的同时也生成了大量的CO2 ,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不断加剧。此外,城市总体面积不变,而人口和建筑的日益增多,来自建筑物的热辐射作用和阻碍空气的流通进一步加重了城市热岛效应,甚至有的城市部分区域的气候都出现异常。 (三)污染严重化、水资源严重匮乏 随着大量绿地被替代,热岛效应的不断加剧,城市工业区和人口的大量积聚,导致大量工业废弃物、污染物以及生活垃圾的产生,一旦处理不当都会给城市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城市又是用水最为密集的地区,导致很多城市的水资源极度匮乏,否则国家也不用花大力气开展“南水北调”工程,当然这只是主要原因之一。 (四)噪声扰民 噪声扰民是现代所有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主要是城市人流量大、车辆多,而且工厂机器多等等,这些都是城市噪音的来源,给城市的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

五、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近些年来,人们在关注污染防治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的整体居住环境,针对以上分析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所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城市的生态规划,以维持和稳定生态系统,提高我们自身的居住环境呢?笔者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从整体的角度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 在规划和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工程中,首先应注重绿地系统的规化,以建设整体性强、立体式的多层次绿地系统,并将其与城市各功能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在划分绿地系统时,可以分为公园、生产、附属和防护等多种形式的绿地。尤其是应在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还应着力提升城市绿地覆盖面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并在规划与建设过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亲近自然的基本原则,将自然山水融入城市之中,确保制定的城市的各系统规划具有生态战略意义;二是坚持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建立详细的中心城区的布局与规划,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加强绿化管理;三是确定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总思路和有序的建设步骤。 (二)不断完善城市交通规划,打造城市交通生态长廊 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将进一步增加,从而加剧城市的交通压力,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交通环境问题,这也是我国城市目前面临的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虽然各地在开展限行和摇号等多种措施来缓解交通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当前建设与规划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而这就需要打造与生态城市核心或者区域发展的“心脏地带”相连接,构建“城市交通生态长廊”。这必须基于不断完善城市交通规划的前提下,用绿色环带包围城市主干道和街,形成良好的城市交通生态长廊,在提高城市交通运行能力的同时改善城市的环境,并在城市道路两旁规划宽而长的绿化带,以更好地衬托城市的生态美,达到整个城市交通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境界。 (三)营建合理的城市水体环境 在城市环境因素中,水环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水体与绿化的有机结合就营造了优良的城市自然环境。水面的蒸发和渗透能帮助植物吸收水分,促进植物稳健生长,而水边的植物则起到阻止泥水净化雨水,从而有效降低水体的污染度。大的水体环境还能吸收和储存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而且水体的热容比陆地大,降温速度也比陆地慢,以给人们带来清凉而又湿润的空气,起到天然空调的作用。 (四)营造宜人的城市人文环境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切入点,突出体现“山、水、城”浑然一体的城市特色,充分展示现在城市的古文化底蕴和所具有的当代文明风貌,形成独特的城市人居环境,并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再将其融入具体的小区与街道的建设之中,张扬城市的个性特征,使城市文化底蕴与现代生活气息融为一体,提升文化内涵和品味,大力营造新的城市亮点,用文化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营造宜人的城市人文环境。

六、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这里所指的自然景观要素(或称原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不仅仅是指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还应包括历史文物古迹经历了长期的环境演变,这些景观要素无论是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还是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上,都已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空间,具有很大的生态保留价值不仅如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把这些原生的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现代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同时为新城的居民提供异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 (二)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表面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对改善和调节人居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其生态服务包括: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满足感知需求并成为精神文化的源泉,为公众环境教育提供机会和场所等,所以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护、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这对改善城市环境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缓冲空间,来区别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只注重对城市公共广场、城市公共绿地等进行组织安排,而对城市边缘地带,特别是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的作用和布局缺乏深入研究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应对城市的边缘地带用自然的元素去创造一个清楚逻辑的城市系统,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七、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开发区;规划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开发区的建设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城镇的建设都是建立在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建设投资,对于投资的规模也能够有效的设定。而开发区的建设则是为了适应改革需要,以某个城市作为依托而建设的招商引资的窗口,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发展当地的工业经济,与此同时还要依赖于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在开发区的项目投资方面不是十分明朗,容易产生盲目性,进而导致片面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现象。因此,开发区规划管理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才能够使其与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想结合,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开发区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开发区规划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有着一定的区别,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开发区规划的现状来说,开发区的规划管理在适应性以及满足开发区要求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区规划缺乏市场适应性。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不只是经济体制的转变,更是观念和意识的转变,同时也需要从理论、方法和技术上都进行调整,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当前,我国市场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在这个背景下,城市规划不断的被调整,却始终难以与经济建设相适应,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城市规划的外部条件还不够完善,城市规划的技术和策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适应性。这种弊端在开发区规划建设方面尤为突出,开发区规划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发区规划工作无法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和特点等进行有效的把握,难以对开发区规划的布局和土地开发等工作进行有效的引导,在招商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这也是影响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的一个主要因素。

2.忽略对土地效益的研究。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规划建设的首要条件,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的数额等问题都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开发区进行有效规划与管理的重要评价指标。出了总量指标,其他的与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指标,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有的地区领导迫于招商引资的压力,往往忽略了对土地开发效益等问题的关注。与此同时,由于在相关的政策方面的制约力度不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免费奉送土地来换取外资的投入,这样则造成了开发商大量占用土地的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人均用地指标和用地结构不合理。

开发区是城市建设中得一个新区域,一般情况下开发区的各种条件都是城市建设中较为先进的,但是按照国际相关的规定与标准来看,在开发区的土地规划方面还不够合理。在东部沿海地区,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开发区,将大量的土地用来进行工业生产,特别是在一些人口规模有限的中小城市中,工业用地的人均指标更是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开发区规划管理中,工业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与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有关,也与城市用地指标的规划不符合经济发展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4.规划和建筑设计市场管理不完善

主要的表现是,开发区的空间和建筑景观常常缺乏和城市的整体协调,有的开发区工业建筑风格过于标新立异。开发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不仅是产业开发的先导区,也是承载和传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城市品位、城市景观的重要区域,漠视这一前提,开发区就可能成为城市文化的空白区和城市文脉的断裂带。

二、加强开发区规划管理的解决方案

1.加强开发区的规划与审批制约。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制定开发区中长期规划与发展计划方面,要组织相关的专家结合实际的功能规划进行制定。新设立的开发区应当从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整体角度出发,同时以当地的产业政策为导向,结合具体的产业聚集和发展的特征,经过严密的、系统的论证之后,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审批制度进行审批。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强现有的开发区的宏观指导,组织各个开发区之间进行必要的协调与沟通,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开发区特色,促进土地收益的不断提高,为开发区的规划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率。

开发区规划建设中,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需要不断的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将土地的数量与投资的密度以及科技含量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将土地开发方式由粗放外延型逐渐转变为集约内涵型,始终坚持开发与利用并重的思想,使土地利用效率不断的提高,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开发区土地管理问题的指导,同时针对不同的地区之间土地指导价格进行科学的了解,以此来加强土地价格的合理性。在国有土地资产的收购、储备等方面,要制定出多方面都能够接受的、符合市场运作机制的土地配置政策,积极的鼓励战略投资者参与到土地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时,吸引更多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参与到开发区建设中,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促进开发区企业集群形成产业化规模

开发区经济发展要从粗放型生产为主转向以集约型生产为主,从以总量增加为主转向以结构优化为主,从关注发展速度为主转向关注发展效益为主转变。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产业关联度较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围绕重点产业加快企业集群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尽快形成特色突出、品牌知名、规模效益好的产业集群。

4.逐步实现开发区建设生态化

对于优化开发区域内的园区要实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和环保标准,大幅度减少污染排放;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建设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对化工园区、工业集中区及综合性开发区中的化工片区进行全面清理确认,加快化工生产企业集中进区步伐。总之,通过加强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开发区。

结束语: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开发区规划工作的不断进步。然而,开发区规划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误区,在实际的工作中,城市规划的管理权被等同于其他可以下放的经济管理,却对城市规划活动自身所具有的全局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开发区规划管理权限的下放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开发区规划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大鹏.搞好开发区规划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城市开发,2004(12).

[2] 叶大华.关于开发区规划管理思路的探索[J].城市,2003(03).

[3] 王娟.经济开发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4(04).

[4] 王智,蒋明康,秦卫华.对"禁止开发区"规划和管理的几点思考[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04).

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绿色容积率; 建筑节能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is to a certain period of the cit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and use, space layout and various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deployment, arrang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belongs to the macro, its object of study is the whole city and urban area, how to carry on the reasonabl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facing the city construction design personnel is an urgent and challenging task.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urban planning of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 green system constructi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in order to guide designers in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hold the right design concept, a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design scheme. This paper is a man of some points, available for peer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Green volume rat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良好的城市规划是当前和今后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然条件,是提高城市素质,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设计者就应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研究其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适合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设计,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施。

一、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问题分析

规划的生态平衡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用高新技术、适宜技术、传统技术,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破坏环境,人口迅速增长,过多侵占自然,现在人们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要对有限的地球负责,首先要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大理念,由此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营造。

1、分散、多中心,建立网络化城市群。在肯定大城市、特大城市要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如何发展问题,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作法,一种是 大饼式 或带状无限延伸,另一种是分散、多中心形成的网络式城市群。前一种实践的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失衡,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热岛效应强烈,环境污染,同时还存在许多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弊病,因而后一种逐步被人们理解并付诸实施。

2、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 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 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宜采取以下对策:一是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二是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 三是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 四是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 5 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城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

3、城市中空气污染的控制。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汽车尾气是其中一大项,其他污染源还有工业废物排放、家庭生活废气等。汽车排放尾气污染大气,汽车行驶产生噪声,飞扬灰尘影响人身健康与安全,并造成市区交通堵塞,这是大城市中常见的通病,城市居民都在无奈中承受着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侵害。如何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国外已有很多经验,就是控制城市中心区小汽车的数量,现在发达的先进城市,其城市中心区的小汽车数量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在城市中心区的设停车场,汽车不能驶入中心区,人步行或乘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区。

二、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施建筑规划时都会将绿化结合进他们的设计之中。将植物与建筑结合有许多优点,由植物提供的浓荫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建筑的降温负荷,有助于减少建筑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水文方面也有一定益处,不仅植物自身能够承接降雨,而且它们所生长的土壤也会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余下的雨水可以被收集以供我们在建筑中使用。植物还可以被用作燃料,与地面上的绿化作用相比,建筑内部的植物对于污染的控制同样有效。绿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需要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我们需要分享、比较研究结果和经验数据,一个通用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来自不同项目的经验将会更容易被整合并应用于新的项目,不同的研究数据会有助于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基础。所选择的指标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以往的许多文献中,绿化的最主要指标是绿色覆盖率,而绿色容积率的概念是通过结合叶面积指数和建筑容积率而发展的,被定义为总的可居(或可租) 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目前,这一指标已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并实施于各种规划设计方案中。绿色容积率能够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于单体建筑中。适合的容积率值的确定可以从如下 3 种方式中选择:一它可以是设计师或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二绿色容积率值也可以根据地块预设的功能来确定。三绿色容积率的价值也可能通过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块在未发展之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通过对地块绿化的恢复来反映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绿化状态。也可将其视为生态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对于不同地点的叶面积指数值有不同的要求。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策略分析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 1/ 6 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 偿还原则 ; 二是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 三是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温是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

四、结语

衡量一个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营造是否先进合理,从宏观角度上来分析主要是看它的自然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实施的结果。而从微观角度上度量主要是看它的绿化系统营造和建筑节能措施是否高效。以上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张祖刚. 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营造的基本理念[ J] . 建筑学报,2005( 6) : 71-72.

[ 2] 代 琳.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J] . 山西建筑,2005,31(6): 43-45.

[3] 孟欣慧. 城市绿地中园林建筑及小品规划探究[ J] .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 2) : 29-30.

[ 4] 高 辉,曲晓东. 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思考 [ J] . 山西建筑 ,2007,33( 30) : 67- 68.

第8篇

关键词:消防体制;城市消防;消防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12-02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向着纵深方向拓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火灾无情,损失触目惊心,迫使人们对城市消防规划建设有了新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层次。尽管通过这些年来的建设,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逐渐提高。但是,在实施消防规划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导致城市高速发展和消防规划不协调,对发展经济造成滞后性。所以,我们应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等有关法令依法管理,对消防规划的建设形成重视,这样才能确保城市整体性协调

发展。

一、我国消防体制的现状及对城市消防规划编制的影响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城市消防规划管理法律依据不够充分

我们讲究依法治国,但城市消防规划管理实施所参照的法律依据明显还不够充分。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五条第二款作出规定,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八条也有相应规定,却都没有规定好具体的措施与罚则等。1989年由国家计委与财政部、建设部、公安部制定的《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相对来说,是比较具体的一类部门规章,但其实施在《消防法》与《城市规划法》之前,现在也没有作出修订,所以,难以产生有效性与可依据性。所以,城市消防规划的管理尚且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二)城市消防规划未列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消防规划管理重视度不够

国务院为了强化公共消防设施,而所作的《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法规,属于城市建设总体上规划的显著部分。先前国家计委与财政部、建设部、公安部曾经下发过法规:《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就对城市的公共消防设施的基础建设明确表明了要求,鉴于多种原因实效不显著。当前,一些城市在实施消防规划建设中负债太多,而有些城市并没有把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基础建设完全地纳入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此外,有些部门也没有把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真正地放在城市规划建设之中来考量。公共消防设施作为保卫生命财产与城市建设安全的重要的公共设施属于那种技术性、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单从眼前的情况来看,有些职能部门普遍缺乏消防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匮乏技术力量,特别是有一些新建开发区对城市消防规划不重视,更别说上加大投入相应经费。

(三)消防专项资金不足,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相对薄弱

城市消防规划必须要有专项的资金渠道,特别是在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上,消防装备与通信、消火栓、消防站等都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但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通常在经费上不能正常的加以投入。此外,很多城市的消防专业规划的编制还不够完备,甚至简单得一笔带过,很多的主管部门与规划设计人员对“消防规划”缺少必要的了解,所以,消防规划非但不能引起政府与各部门的重视,更别说能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监督。同时,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相对薄弱,在市政工程建设与投资项目工程建设中,有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比方说管线、道路等,当初在设计审查时,就没有通知公安消防机构来参加;也有些投资项目工程设计并没有经过消防审核,或未审核合格就擅自施工,也有些工程竣工后,没有经过消防验收就擅自投入使用等,凡此种种,城市消防规划自然不能得以落实。

二、促进城市消防科学合理规划编制的策略

(一)加强行政立法,完善相关法规规章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后,都自制或出台了一些《城市消防规划管理规定》,抓紧制定并逐步地完善有关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的相关法规文件等。做到“有法可依”与“有法必依”的原则,重点解决下列几个问题:第一,将消防专业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来,将编制与审批同步。第二,对城市消防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与职能职责。按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和落实消防规划的实施工作。第三,解决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实施的经费问题,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此外,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还要高度重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等工作。同时,公安消防机构,需主动积极地向地方政府汇报,完善相关法规规章。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出人大、政府的监督作用,有效地督促各级政府,出台城市消防规划年度计划与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权力,适时地开展有关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治理工作。不断地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与抽查,严惩那些违反城市消防规划与违反报建审批程序的工程。同时还可以借用互联网,发挥出报刊杂志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与导向作用,严格地督促有关单位与部门,遵守城市消防规划。总而言之,应当规范消防审核,逐步加强设施的管理,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

(三)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现科学合理布局

城市消防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有效依据,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它应和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和配套,因此,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势必会导致消防规划产生调整。鉴于消防规划的调整,在现实中滞后于城市规划调整的步伐,所以,在大力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要恰当地调整消防规划中的不相适应的部分,尤其是要加快消防规划编制这项工作,让它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法规性和科学性,不断地加强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消防站等,改变无消防安全保障的现状。此外,对于那些布局不大合理的工厂和仓库,尤其是那些位于老城区的工厂和仓库,如生产与储存化学危险品等,尽量地分期、分批、分时,进行关、停、迁等措施来控制其发展,或是拆除、迁移和逐步取缔等,防患未然,消除安全隐患。

三、结语

总之,城市消防规划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计划,是一项有关城市消防建设的编制计划,与城市的消防建设同步协调,意义重大。建立与健全城市完备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保障城市消防的安全目的,这也是合理制定与实施消防规划具体方案的基础与保证。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变化势必给城市的消防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与机遇。加强消防规划工作,需要充分地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还需加大监督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和壮大各形式消防队伍的建队,使得城市的公共消防设施,和城市的建设同步规划、实施、进行,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不断地推进着消防事业均衡

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