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09 17:24: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

第1篇

【关键词】 经济合同; 管理; 财务监管; 销售合同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客户签订各种经济合同,不断行使合同权利与履行合同义务,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这是企业运行的主线。对经济合同,应建立良好的财务监管控制规范,不但对企业财务部门准确核算经济业务、出具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具有重要意义,更是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实现财务对经济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寻求各种渠道,主动参与经济合同的管理,维护财务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知情权,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目前在企业管理实务中,许多企业财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签定、执行与结算过程监管缺失,财务人员在事后被动地接受业务部门传来的结算单据,依据自己对结算单据的理解进行核算,甚至没有真实经济合同的备案资料,这种经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准确、不及时,导致财务人员对经济业务性质不了解、对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不掌握,使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严重滞后,使出具的财务报表与真实的经济业务脱节。这样的财务数据既不能给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支持,也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投资信息,这是对现行新会计准则的严重背离,也是企业财务工作者的失职。

要改变这种现状,既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改变财务工作环境,更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改变经营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运作流程的关键环节设置财务控制,决策过程中应更多地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在企业管理中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在财务领域实现国际趋同。实现新准则,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财务人员与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作用的认识,否则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只能照猫画虎。财政部于2007年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这份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COSO(内部控制框架)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合体”的内控规范,在具体准则中对合同控制规范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笔者认为,财务部门如何在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发挥其监管的职能作用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财务对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环节控制

(一)经济合同的签定

经济合同的签定过程,应建立授权与审批制度。业务部门与客户签定各项合同必须经公司授权、同时经相应层级审批。未经授权及未经审批,无权签定合同。

企业应确定不相容岗位的分工。不相容岗位包括:一是合同的谈判与审批;二是合同的审批与执行。合同审批过程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财务部门关注的重点事项包括:

1.标的是否符合企业经批准的经营范围,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

2.双方企业是否具有履行经济合同的能力,如企业资信的可靠性,筹集充裕资金的能力,取得的担保是否切实、可靠等。

3.所涉财务数据是否严密准确,包括数量、价款、金额等标示准确;计算方式正确;财务等有关附件齐备;符合企业价格政策、采购政策等有关规定。

4.是否符合相关财税法律法规的规定,如资金来源合法;资金使用合法;结算方式合法等。

经审核同意签定的合同,应当由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编号并加盖单位印章或合同专用章。印章管理部门不得对未经审批的合同用印。

(二)已签定合同的备案

合同签定后,承办部门应当及时将合同副本送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发生变更或达成解除协议的,应重新审批并及时报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合同正本由承办部门负责履行、保管,合同履行完毕应按有关要求及时归档。

(三)合同的履行

财务部门对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应严密关注其实际履行情况,针对不同合同建立不同的收益成本核算体系,制定有效的费用管理控制办法。按不同项目建立明细分类账,做到核算清晰、准确。

财会部门根据合同条款审核执行结算业务。凡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或验收未通过的业务,财会部门有权拒绝付款。

在会计期末应根据合同的不同性质、区分是否履行完毕的合同及时确认收入,同时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制原则归集费用,结转成本。

(四)建立合同管理及保密制度

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作为重要的财务档案应指定专人保管,同时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严禁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在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二、对经济合同的监管必须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相结合

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独立事项,同时必须有其他相关内部管理政策的支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往往使管理失衡,进而影响全盘。在讨论财务对经济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合同签定部门、执行部门、合同审批人员,对合同的管理控制没有调整到位,那么财务的监管就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管理的基础和存在的理由。

三、企业财务部门对销售合同的监管

下面以企业签定的销售合同为例探讨财务及其它部门如何共同履行其对合同的监管职能。

要实现财务对销售合同的监管职能,首先企业应制定销售定价政策,建立售价控制制度。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体制,制定客户信用管理政策。

(一)制定销售定价政策,加强对产品价格的控制

企业应以产品成本核算为基础,根据市场需求与竞争情况,结合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等因素制定销售定价政策,包括产品价目表(应包括浮动范围、执行期间等信息),折扣政策、收款政策等。销售定价政策作为企业核心决策方案应经企业高层审批,经审批确定的政策文件送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备案,企业应依据市场变化定期对现行定价进行评估、修正与重新审批,价格政策一经确定后就要求业务部门严格执行。

(二)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政策

对于任何存在赊销的企业来说,客户信用评估和授信既是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始,也是信用管理者运用专业能力最多、投入精力最大的工作,是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定期组织(或至少每年)相关部门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评估,就不同的客户明确信用额度、回款期限、折扣标准、失信情况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做出规范。评估过程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对评估确定的赊销客户的名称、批准赊销额度等信息应送业务部门及财务备案。

与客户签定赊销合同时,赊销额度应控制在批准的额度范围内。

(三)对签定销售合同的授权与审批

销售合同应区分现金销售合同与赊销合同,执行不同的授权审批程序。签定不同金额的销售合同须由公司不同级别的经授权人员谈判确认,并经公司不同级别的领导审批。

对现销合同财务部门需要审核的重点事项包括合同标的是否符合本企业经济利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合同定价是否符合本企业价格政策等,不需要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合同执行过程中应坚持款到发货。

对赊销客户及赊销订单,财务部门除审核现销合同需审核的项目外,还需依据已备案的客户信用评估资料及连续的应收账款管理情况确定赊销额度是否合理,对不符合公司赊销信用条件的客户,不得签定赊销合同。赊销合同应明确注明收款方式、收款期限及未能按期收到货款的违约责任。货物发出后及时记录应收账款。

(四)已签定销售合同的备案

已签定的销售合同副本送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合同正本由业务部门保管并具体执行,合同执行完毕应通知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并及时归档。

(五)应收账款的管理

赊销行为发生后,业务部门应按赊销合同收款期限及时向客户催收货款,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要妥善保存。财务部门对逾期应收款项及时向业务部门进行通报。

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对确定发生的各项坏账,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审批程序后做出会计处理。已核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当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款。

(六)销售发货及开具销售发票

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向库房下达销售发货单,通知库房发货,同时编制发票通知单连同出库单一同送达财务部门,销售发货单及发票通知单上应注明合同编号,财会部门在开具销售发票前对客户收款情况、信用情况及实际出库记录进行审查无误后,向客户开具销售发票。

四、结论

目前,在国内的很多企业管理实务中,财务部门的合同监管作用受到多方面的抑制和约束。财务核算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缺失,严重制约着企业规范化管理。应以提高企业中经济合同的财务监管职能作为一个切入点,完善与其关联的其他配套管理体系,以提升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进而保证财务部门出具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使经营者与投资者对财务报告数据的有用性有所期待,得以满足。

【参考文献】

[1] 陶志明.合同管理在会计事前监督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理财,2008.6.

[2] 刘慧.如何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J].今日科苑,2008.14.

[3] 石兆梅.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12(下).

[4] 马海玲.浅议财务控制的方法[J].会计之友,2008.5.

第2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能力提升

[DOI]10.13939/ki.zgsc.2015.15.140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行业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升工商管理人员能力的重要性,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由企业需求所决定,在工作中,应该具备掌握市场信息能力、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创新性思维应用能力、团队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

1 现阶段工商管理人员现状

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力在企业的发展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培训,但是现阶段的成效并不显著。

1.1 工商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定位不清

在很多企业中,工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并不明确,很多被定位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将其中理论性人员和技术性人才区分开来,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任务项目不能真正落实的后果,一系列问题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同时在对工商管理人员的培养方面,企业中的领导干部没有明确的意识,企业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清楚的认知,达到的效果也没有很好的估计。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对工商管理人员的要求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老旧思维教育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的培养方式落后达不到实际的作用,不能切实满足实际社会经济市场发展。所以在企业中的定位不清,跟不上时代,导致工商管理人员所具有的能力与实际需求相差越来越远。

1.2 我国企业对工商管理人员的培养系统结构不稳定

很多人认为工商管理人员只是所属于管理部门,所以把培养的重点放在管理上,导致在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极为相似,不具有创新性,体系也极为类似,没有针对性。在人才培养中,没有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是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所带来的好处。在企业工作中,工商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管理性,其是与企业中生产直接联系,这方面在现阶段的培养中没有体现出来。工商管理人员的操作性不强,在入岗后很难进入角色。同时在对工商管理人员评价中也过分重视理论,用理论的高度要求人员。这种系统结构中,培养出来的人大多工作能力较低。

1.3 在对工商管理人员的培养过程中不重视能力

创新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工商管理员工大多缺乏创新能力和自我价值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将创新的必要性凸显出来。

2 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工商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能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是一种动态的素质能力。现阶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工商管理人员这个问题应该仔细分析,然后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调整。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中需要成功的管理者来适应当今的市场经济,对其素质能力也要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

2.1 掌握市场信息

如今,信息科技迅速发展,在知识经济市场中,掌握了信息就能够控制市场,信息是一种资源存在于人们生活中。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就要在信息方面存在优势,能够快速地掌握信息,分析形势,找到企业的发展方向。所以在企业工商管理人员要有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并且快速地处理分析,复杂的信息领域找到能够使用的信息,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发挥企业优势。

2.2 参与市场竞争

企业竞争力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增长社会效益,有效地提高我国发展中的经济水平及综合国力。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当下社会中,竞争十分激烈,企业更要找到发展目标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这就需要工商管理人员对市场竞争有良好的分析,具有决策、组织和协调能力。

决策能力是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状况下,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市场中的机会,同时做出决策,找到企业发展的突破口。组织能力是指当找到企业发展目标后,落实企业工作,要能够发挥出组织才能,使企业生产正常运行。协调能力是指在企业的发展中会遇到问题,牵扯的事情纷杂,在众多利益之下找到一个适合的切入点,多方协调。分为员工之间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协调与行业之间的协调三种。

2.3 创新性管理思维

在技术与知识充盈的当下社会,工商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保障,也是一个能够维持管理稳定的能力。在管理体系中,每一方面都离不开创新。在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中结合市场发展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和调整,并且解决创新后带来的困扰,将企业制度与创新结合起来,帮助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有效可持续发展。

2.4 团队能力

企业的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对企业的效益及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管理人员要融入到员工中间去,将自己视为团队的一分子,通通努力,协调之间的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5 执行能力

管理中的项目落实十分重要,所以,员工的执行能力在其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更要加大执行力度,有效解决企业中的问题,保证企业具有行业竞争能力,保持活力。

3 工商管理人员能力提升途径

工商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市场竞争中管理者要有能力有秋阳,有良好的心态工作,这样企业才能够不断地发展,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3.1 积极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工商管理人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企业要全面了解这个人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发挥他们个性中的长处,做出合理规划。同时,企业要重视团队合作理念的培养与形成,企业的发展不是靠个人的独立思维,而是靠所有员工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拥有团队能力,使企业中凝聚力增强,发挥出企业的优势。

3.2 不断学习,保持先进性

当今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科技信息更新速度更是飞快,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十分重要,也是企业中逐渐被重视的一项资源。工商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也要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提升自身能力,积极掌握新的知识理念,成为具有专业性的全面人才,保证企业长远发展。其中包括党的方针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法律知识以及权益认知学习等几方面。

3.3 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实践

研究是管理人员决策之前重要的一步,仔细的研究能够保证决策落实的正确。管理者要将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正确。调查研究是提高管理人员能力的一种,只有当管理人员深入市场调查时才能掌握真实的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做出判断。

4 结 论

总之,企业中工商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地学习创新,研究与实践,使企业的发展更具有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强.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4(2).

[2]陈蕾.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策略探讨[J].企业导报,2014(18).

[3]刘杰村.我国物业管理企业执行力系统构建及提升途径浅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4]魏薇.现代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5]李云丰.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及提升途径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6]贾琰.物业服务企业学习力体系构建及提升途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第3篇

企业领导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健康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是否具备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一、了解和认清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经济转轨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之同时,一些与市场经济不和谐的因素也随之而来。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于市场经济缺乏深入研究,仍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游戏规则感觉陌生,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和认清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主要包括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等。其中供求规律是揭示供给、需求和价格三者间变动关系的基本规律。伴随市场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增减,市场供应者和需求者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供给和需求,直到供求动态平衡为止。价值规律则是指商品的价值量主要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而商品价格又会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竞争规律则揭示了商品个别劳动时间越是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竞争优势就越大。

二、研究和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历史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不具有姓“资”和姓“社”的性质,它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文明成果,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同样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关键要看市场经济同哪一种社会制度相结合。

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是以市场作为主要手段来配置资源,它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决定了其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统一,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企业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既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特征,也是市场经济对它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使自己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企业管理者也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升,在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贡献自己的聪明与才智。

三、学习和提升市场经济的驾驭能力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驾驭能力。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对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的研究,重视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从而确定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作出与之相对应的战略决策。

(一)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

观念产生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的旧有观念,将人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破除了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甚至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观念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对应的,经济发展暂时落后的地区,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先进的观念;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也并不表明它所拥有的观念都是先进的。作为企业管理者,在从事市场经济的具体活动过程中,必须要适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跟上形势,但也要防止就观念论观念。企业管理者观念的树立和转变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经营运行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会落伍,不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二)要有宽阔的胸怀和眼界

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管理者胸襟要宽、度量要大,能够容别人难容之事与难容之人。古今中外凡能举大业、成大事者,无不是胸怀宽阔,志向远大,能够容人的人。企业管理者的胸怀和眼界,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企业能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稳健经营。实践证明,企业管理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会使得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竞争力优于其他企业。企业管理者胸怀和眼界的宽窄,既反映了企业管理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判断。胸怀和眼界狭窄,容易被经验主义、传统做法和惯性思维所束缚。胸怀和眼界宽阔,才能不断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企业管理者只有放眼世界,才能在快速的市场变化中看到自己的差距。也只有认识到了差距,企业管理者才会不断学习,再接再厉,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审视企业的发展实际,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当中。

(三)具备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按照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具有价值。纵观当今优秀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

第4篇

关键词:绿色创业导向;动态营销能力;顾客价值创新;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9-0060-04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199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学术界明确提出了绿色创业的观念。21世纪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越来越动荡复杂,学者们又将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营销资源基础研究与动态能力理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动态营销能力理论。Fang和Zou[1]将动态营销能力定义为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部门商业流程的反应速度和效率。学者们在理论上均认为动态营销能力不仅能更好地创造顾客价值和建立竞争优势,还能持续对顾客价值进行创新,即动态营销能力与顾客价值密切相关。建立在资源基础理论以及核心能力理论基础上的组织竞争优势存在着静态性缺陷和“刚性”特征,而顾客价值创新将竞争优势建立在顾客价值的持续创造基础上,从而使组织竞争优势具有动态性特性。绿色创业研究领域著名学者Kirkwood和Walton[2]研究指出,对于生态持续的考虑要求绿色创业公司比单纯逐利的公司更加创新。因此,研究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顾客价值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绿色创业战略的企业能否站稳市场并成功击败竞争对手,顾客价值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织内部所进行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变革能否成功,其最终检验标准在于组织研发的新产品和新价值传递网络能否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借鉴库尔马[3]的3Vs理论,本文提出了顾客价值创新的构成维度和量表,认为顾客价值创新包括价值主张创新和价值网创新两个维度,价值主张创新是指为重要顾客所提供的价值内容进行创新,价值网创新是指为重要顾客传递价值主张的方式进行创新。研究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对不同顾客价值创新方式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将有助于探讨动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因此,本文首次将顾客价值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并将顾客价值创新划分为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研究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顾客价值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

二、文献回顾和概念界定

1动态营销能力

动态营销能力理论来源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的融合。在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中,Penrose[4]首先提出了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所拥有的特殊资源形成了企业的特殊能力。Barney[5]进一步将该理论解释为,企业所拥有的独特性资源,例如流程、知识和所有资产等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卓越绩效的源泉。但是资源基础理论并没有解释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为什么能以及如何能获得竞争优势[6],因此,它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解释是有限的。随后,Teece等[7]提出了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在快速变化和动荡不定的环境中必须持续获取、整合现有资源和能力,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Maklan和Knox[8]进一步认为,其能力本质上是组织某一方面的知识,动态能力表现在企业能够随着环境变化快速地改变其核心商业流程及惯例。

实际上这两种理论都强调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于是营销学者们将这两种理论进行了融合,认为在动荡的环境中,以营销资源为基础的研究应该上升到基于动态能力的营销研究,从而提出了动态营销能力理论[1]。Maklan和Knox[8]认为动态营销能力包括需求管理、营销知识创建、品牌建立和顾客关系管理等4个方面的内容。Fang和Zou[1]认为动态营销能力是企业基于市场信息基础上所进行的产品开发管理流程、顾客关系管理流程和供应链管理流程的跨部门流程重组。本文认为,动态营销能力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能力,是企业从动荡环境中获得和整合各种信息,通过产品研发管理、顾客关系管理以及顾客传递价值网络等方面的跨部门流程再造,为顾客创造和提升价值的能力。它包括产品开发跨部门管理流程、顾客关系跨部门管理流程和供应链跨部门管理流程3个维度。

现有研究的不足表现在,学者们对动态营销能力的形成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鲜有学者实证研究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与组织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更没有学者在两者之间引入中间变量探讨动态营销能力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理。

2. 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

顾客价值创新是指以顾客需求为基础,旨在使现有市场顾客价值得到重大改进或提供优越的和全新的顾客价值而使企业产品(或服务)与竞争者产品(或服务)无关,使顾客得到心理满足的价值创造活动。关于顾客价值的维度,尽管学者们没有明确提出,但库尔马[3]在2004年出版的《营销思变》中提出了3Vs理论,本文认为其中的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用来描述顾客价值是非常适合的。

借鉴库尔马的3Vs理论,本文从价值主张和价值网两个维度出发对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进行界定。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是指价值主张和价值网两个维度在创新时实行的是连续性创新,价值主张的概念、技术轨迹或商业运作模式以及价值网的内容等方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顾客价值的突破式创新是指价值主张创新时技术轨迹发生变革以及价值网创新时的非连续跳跃,或为新浮现的市场创造新的价值主张(往往表现为产品的新概念或商业运作的新模式)以及价值网创新时的非连续跳跃。

三、研究假设

1研究假设的提出

Maklan和Knox[8]认为,动态营销能力表现为组织运用动态市场信息提升企业能力的一系列流程。在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企业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产品开发跨部门管理流程能够将市场信息进行跨部门共享,各个部门能够协同进行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顾客关系跨部门管理流程能够促使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收集机制、快速识别顾客和渠道成员偏好变化并调整相应服务促进顾客价值创新;供应链跨部门管理流程能够进行供应链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门间资源协调和整合,通过采购、共同设计和使用原材料为顾客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顾客解决方案,促进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1]。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动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a:动态营销能力对渐进式创新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H2b:动态营销能力对突破式创新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Vadim[9]研究指出,渐进式创新只能维持企业现有竞争能力,而竞争对手的突破式创新成果可以导致在位企业丧失领导地位,只有突破式创新才能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并从产品创新角度阐明了渐进式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短期绩效的提升,而突破式创新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长期绩效。在绿色创业背景下,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由于能够满足现有市场上顾客的现实需求,因此很多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企业效益。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渐进式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H3b:突破式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2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在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当组织的环境因素不确定性程度较低时,顾客需求偏好、行业技术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行为都处于稳定状态且较易预测,此时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部门商业流程的反应速度和效率处于休眠或较低状态,对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也较少,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有限;当组织的环境因素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环境变化的速度和方向很难准确预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所构建的动态营销能力将能够促进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部门商业流程的反应速度和效率的提高,激发组织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4: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营销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5a: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营销能力与渐进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5b: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营销能力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四、研究设计

1. 抽样分析

2013年4月至5月,委托武汉哲鑫管理咨询公司在湖北省宜昌市、仙桃市、鄂州市、荆州市、武汉市、襄阳市、咸宁市、孝感市和黄冈市走访调查了所在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实施绿色创业战略的企业,请所在企业高管人员填答问卷,并要求样本企业列出作为依据的创新项目或产品以及采购部门、营销部门、广告部门、生产部门以及物流部门的相应创新内容,然后再区分两种创新。发放调查问卷238份,回收问卷230份,剔除填答不全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2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2. 量表设计

动态营销能力主要参考了Fang和Zou[1]的量表;对于渐进式价值主张创新和突破式价值主张创新量表设计,参考了李先江[10]的渐进式产品创新和突破式产品创新量表以及库尔马[3]的3Vs清单;对于渐进式价值网创新和突破式价值网创新量表设计,参考了李先江[10]的渐进式营销程序创新和突破式营销程序创新量表以及库尔马的3Vs清单;对于企业绩效量表主要参考了李先江[10]的企业绩效量表;环境不确定性量表主要参考了郭海等[12]的量表,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7级尺度。

3. 因子分析与信度、效度检验

基于222个样本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涉及变量各个问项因子载荷、KMO检验值、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以及各变量所有因子解释的总方差均达到满意水平,表明各个变量量表的设计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信度检验方面,由于各变量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各变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在效度检验方面,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发现,各变量的一阶标准化载荷系数(最小值为0702)和二阶标准化载荷系数(最小值为0824)均大于07,抽取的平均方差(AVE)(最小值为0707)均大于05,复合信度(CR)值(最小值为0774)均大于07,表明各变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具体检验指标如表1所示;在区别效度检验方面,检验发现AVE 的平方根均大于构念之间的标准化相关系数,表明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具有区别效度。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

1 环境不确定性调节效应检验

采用三步层次回归分析来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因子的调节作用,第一步表示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模型;第二步表示在控制变量基础上再加入自变量(动态营销能力的3个维度)后所形成的对因变量的主效应模型;第三步表示在第二步基础上再加入环境不确定性和动态营销能力3个维度的交互项后所形成的全效应模型。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干扰,在交互前自变量(动态营销能力)和调节变量(环境不确定性)均进行了中心化处理,检验发现,假设H1、H2a、H2b、H4、H5a和H5b得到验证。

2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首先构建了动态营销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主效应模型”,接着将顾客价值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形成“中介效应模型”,在这两个模型的拟合度指标中,X2/df均小于3(分别为232和254),GFI、CFI、NFI和NNFI均大于095,SRMR和RMSEA均小于006,PNFI和PGFI均大于05,表明这两个模型拟合度都较高,结构模型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检验发现,在 “主效应模型”中,动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β=052,t=563)有正向显著影响,从而假设H1 得到进一步验证。对“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动态营销能力对渐进式创新(β=049,t=532)和突破式创新(β=031,t=337)均有正向显著影响,渐进式创新(β=027,t=304)和突破式创新(β=055,t=621)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但在控制了顾客价值创新的中介效应之后,动态营销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并无明显关系(β=008,t=093)。这说明,动态营销能力主要以顾客价值创新为中介促进企业绩效,H1、H2a、H2b 、H3a、H3b得到了验证。

第5篇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导致企业在实际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思维、方法以及具体实践等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节奏,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效率极其低下。首先,企业经济管理只注重企业的眼前利益。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企业要想发展,必须从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手来进行谋划,否则,就容易被社会迅速淘汰。但是,在很多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重视企业的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的经济发展谋划,这最终导致了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短视。其次,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重视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且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企业的社会形象才能积极正面,企业才能获得良好发展。

2.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做到高效自控,从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较高的专注力,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但是,在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中,都缺乏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导致企业对于计划的执行力和对于目标的专注力都不够。首先,经济管理人员制定的经济管理目标质量较差。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制定相应的经济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现实情况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而导致经济管理目标难以得到有效地实现。其次,经济管理计划缺乏有效的监督实施策略。经济管理计划需要由相应的小目标组成,最后汇成一个大的目标。但是,在很多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设置过程中,计划较为笼统,可执行性不强,最终导致了企业经济管理的低效。

3.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很多企业缺乏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这导致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制度可以依从,进而造成了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的自由意志对于企业经济管理行为影响过大,最终造成企业员工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预测,从而选择直接讨好领导的状况。其次,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导致相应的制度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沦为了一纸空文。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 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理念必须先行。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首先,企业经济管理要学会关注长远利益。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将目光放在企业长远的经济利益之上,进而从长计议,这样,企业经济发展的格局就能够更加开阔,企业的发展目标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其次,企业经济管理要改变不关注社会效益的弊病。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认清形势,顺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关注企业发展的社会效益,这样,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就能积累相应的社会美誉度,从而从外部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效益提升。最后,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基层员工的想法。基层员工是经济管理策略的重要执行者,因此,应该着重关注基层员工对经济管理活动的意见,提高经济管理活动的效率。

2.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首先,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是经济计划和经济活动目标的主要制定者,也是实施效果的监控者,因而,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决定权。因此,我们需要全面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样,企业管理人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制定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需求相适应的经济发展目标,最终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其次,建立有效的监督实施策略。监督实施策略有助于保障企业内部员工都朝着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方向奔,最终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高效实现。

3. 健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就能够更加地规范,更加符合科学和理性。这样,企业经济管理目标就能够有效实现。其次,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来制定,这样,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就能够得到很好地执行,从而实现相应的效果。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这些要求来重新认识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6篇

1.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

如今,一些企业专注于企业生产活动的提升与加强,忽略了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这将影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完整性,从而将阻碍经济管理机构进行系统完备的经济管理活动。

2.缺乏健全的经济管理相关制度和规章

很多企业都很重视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规章和制度的建立和确定。但许多规章制度并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制定,而是从别的地方生搬硬套过来的,这些制度与企业的基本情况不相适应,也不能很好的针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和解决。同时,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规范,但内容比较零碎,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制定,而且没有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规章制度的实用性不足,适用性不高。这种不健全,不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不但不能为经济管理活动提供助力,反而很可能对经济管理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3.企业经济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模式与时代脱节

一些企业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势,仍然采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经济的管理工作,这将导致企业与时代脱节。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比较守旧、呆板,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灵活多变的市场走向,仍然秉承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将使企业经济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模式与现代经济管理活动完全脱节,这必将遭到市场的淘汰。

4.专业型高素质人才匮乏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时期不长,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引入时间也不够长,因此,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型高素质人才就非常匮乏。专业型人才具备先进的经济管理知识和良好的经济管理能力,拥有专业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能够为企业进行规范化经济管理活动提供技术保证。

二、规范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相关方法和措施

1.建立健全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机构

不健全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将阻碍经济管理工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也将影响经济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力求使企业经济管理活动顺利高效进行,合理正确完成。

2.建立系统完备的经济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系统完备的经济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依据相关规章制度,企业可以对违反规定者进行一定的惩处措施,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合理嘉奖,这将很好的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同时能降低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错误的几率。

3.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

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改变和发展,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与经济处理能力。企业应摒弃传统经济管理模式,顺应时代,学习先进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并将其积极引入企业经济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去,这样才能保证在竞争愈发强烈的中国市场生存下去。

4.积极培养和引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高素质专业型的企业经济管理人才对企业经济管理活动非常重要,他能向企业注入一些新的、富有独创性的、与当今市场状况和企业发展现状相适应的理念和技术,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培养和引入此类专业人才,以此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三、结语

第7篇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含义

企业经济管理是指经济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对社会经济活动或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动,简单的说就是经济管理者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企业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企业的经济运营过程中,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经济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期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的目标;主要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生产经营的规律,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产品价格,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合理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降低开支,为企业员工提供合适的薪酬福利,监控企业经济核算和运营,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和投资收益率。另外,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客观规律和市场的需求,组织开展并调整企业相关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考验,现代企业如果不能实现经济管理的规范化,不能积极的向管理要效益,就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难以实现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通过对当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规范化的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通过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去加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企业的运营方式,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企业经济管理的模式

1、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我国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生产型经济管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由于市场产品比较紧缺,企业主要以生产为中心,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产品,不需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其特点是:①管理以内向式,封闭式为主,企业对重大问题没有决策权②管理的目标只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国家在财政上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资金靠上级调拨,利润全部上缴,亏损由国家补贴,不重视经济效益③企业远离市场,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计划编制的原则是以产定销。计划指标以指令性为主这种经济管理模式发生在企业管理发展的初期,现已无法调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比,己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先进科学的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经济利润。

2、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模式已由生产型经济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经济管理模式,生产经营型管理模式是一种重视外部环境、以经营为中心的决策性管理,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特点为:①企业管理范围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1②经营决策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③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④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市场经营思想,集约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规范化企业经济管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目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改变的速度还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在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1、企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组织机构体系的建设,使的企业的组织机构不是过于臃肿,就是过于简单,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经济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现在大多数的现代企业对经济管理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也建立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为生搬硬套而来,并不完全适应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缺乏实用性,而且这些制度往往流于了形式,未落实到实际的经济管理活动中,或者是在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管,没有真正发挥出经济管理制度的作用,阻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管理模式陈旧落后

虽然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由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生产经营模式,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负面影响,企业经济管理都较为粗放,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严重滞后,企业仍把主要精力放到了产品的生产环节,品牌意识不强,没有有效跟踪产品质量及市场定位,对产品的宣传不足,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4、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大部分企业虽然重视经济管理,但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企业又不想过多投人资金来培养人才,使的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难以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缺乏长效的、完善激励机制,仅靠物质激励,难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发挥其主人翁精神,使企业的人员流动频繁,特别是一些具有经济管理能力的人才,大量流出,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质量不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长足发展

五、如何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

1、完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要熟悉经济法律法规和企业经济管理的规章制度,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从企业各高层管理人员到中层管理人员再到普通员工处,要有通畅的管理渠道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各级管理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部门之问的协调合作,以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和方针的制定,要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要有专人负责评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效果和执行力,并要确保员工获得经济管理所需的各种资源

2、建立有效的考评体系

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并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积极奖励那些表现突出的员工,在企业内部形成奖优罚懒的价值导向企业经济管理中还会不断的产生一些不良事件,对这些不符合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不良事件要冷静的分析和研判,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其负面影响,并要防止事件影响的继续蔓延,对一件的责任要坚奋予以处罚

3、制定完善的企业经济目标规划

合理规划企业的经济目标,可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经济目标的

规划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通过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复核等活动确定企业经济目标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确保企业经济目标规划的顺利实施。

4、科学的评定企业经济管理

在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时,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要及时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客观的评定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定内容包括:对于企业目标的评定、对企业经营战略的评定以及对企业的经营业绩的评定等,通过评定及时发现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以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适合企业经济运营特点,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

5、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企业最高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素质人才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专业人员,并从企业内部选拔一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与较强管理能力的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并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有效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主人翁精神,防止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8篇

关键词:企业 经济管理 存在问题 优化策略

经济管理是企业围绕切实可行、有长远规划的战略目标的工作中引入经济管理体系,通过适当的管理系统去保持企业利润的稳定实现。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既受内部条件的制约,又受各种外部条件的制约。企业成本控制和利润实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确保企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有较好效益并能持续发展所采取的一种经济管理模式。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才能在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尽管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经济管理策略,为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企业经济管理存在问题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经济管理环节增加管理投入力度。但是,很多企业对于经济管理认识不清、关注度不够,导致经济管理问题百出。总体来讲,我国企业经济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低、水平差。管理人员素质低、水平差不仅仅直接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目前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低、水平差仍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大问题。第二,经济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制度建设上不太重视,导致经济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直接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第三,经济管理执行力度不够。尽管企业建立了经济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缺泛相应的奖惩机制,导致管理人员经济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第四,缺乏相应的监督预警机制。有效的监督预警机制是做好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企业在监督预警机制建设上不合理,导致监督预警机制作用不突出,严重影响着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优化策略

(一)建立健全企业经济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企业经济管理机构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在相应的企业经济管理机构管理监督下进行管理,才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管理效果。为此,企业首先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经济管理机构,加强管理机构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在建立企业经济管理机构时,企业应该保持经济管理机构的独立性,避免其他部门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制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唯有在一定的经济管理体制约束下进行企业具体的经济管理工作,经济管理人员才可以真正的做到经济管理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充分发挥经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企业经济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是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优化的重要举措。

(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与意识

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以及重点,毕竟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经济管理人员来完成的。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与质量,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企业在经济管理人员招聘以及培训环节存在着问题,导致一些低水平、低素质、低能力的三低人员进入到经济管理环节当中,使得在实际的经济管理控制中问题百出。为此,要加强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经济管理控制水平与能力,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工作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收益。

(三)建立健全经济管理监督预警机制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科学的工作,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监督对于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相应的企业经济管理监督机制,导致在实际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存在盲目性、缺乏协调性的问题,导致经济管理漏洞百出,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健全经济管理监督预警机制,对于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有效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管理监督预警机制,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安全预警与监督,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经济管理监督预警队伍建设,提高经济管理监督预警队伍管理水平与能力,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协调高效运转。

三、结束语

企业经济管理包括企业的内部审核,人力资源,生产等多方面的管理,优质产品离不开企业的经济管理。面对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只有用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去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建立完善的文件内部审核系统、生产及控制系统,才能牢牢把握用户对产品质量的需求。通过科学的经济管理,有效的整合人力、物资及生产,把握质量、品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企业的利润保持稳定的实现。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业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应该深入研究经济管理现状,创新经济管理策略,为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赵佳伟.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6)

[2]尉金珍.浅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理念创新[J].中国机电工业,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