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9 17:24: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地理课程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和初中其他课程相比,地理课程有着知识点复杂,内容抽象的特点,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去记忆。因为上述原因,造成学生难以对初中地理学科产生兴趣的现象出现。因此,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根本上加以提高,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利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也就成了当今初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一、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课程有着知识点复杂,内容抽象的特点。学生缺少学习地理的时间,对该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材也变得愈加丰富。人教版地理课本的设计在根本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思想。新课标的颁布也对初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本着以遵从学生个性的原则为出发点进行实际教学。另外,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相关能力,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主观能动性。
二、有效性教学方法简介
1.有效性教学介绍
有效教学,重点就在相同课时内,取得更大的教学收益。初中地理教师在有效教学之后,学生的进步情况与其发展的开阔性,都是判定有效性教学实施的效果。如果在更少的时间内,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那么就可以判定该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这一点,初中地理教师就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支撑。
2.教学目标的确定
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引方向。在具体教学之前,地理教师一定要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基础。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而实现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已经设计出的教学目标向学生做详细介绍,也可以通过为学生布设相关课堂情境的方式进行有效性教学。
三、有效性地理教学方式初探
1.将课堂导入过程加以充分的重视
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加以提升,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前提作为基础。虽说初中课堂中的导入环节,仅占用很少的时间,但导入环节在整个地理课堂教学中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教版初中地理关于亚洲板块的相关教学中,在上课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周杰伦的流行歌曲《爱在西元前》,学生在欣赏完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开场白:“周杰伦是一位深受大家喜爱的男歌手,想必大家也非常喜欢这首《爱在西元前》,那么老师就想问问大家,歌词中的‘我给你的爱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的平原在哪里呢?”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此时地理教师再引入亚洲板块的相关知识,就会令该堂课程变得更加有
效率。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
多媒体设备以其独特的优势,占据了主体地位。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场景,并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完成对学生的信息输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场景,活跃课堂气氛,利用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加以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雨的形成》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在课前做一个Flas,将雨的形成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播放出来,令原本生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好理解,更加形象化。
3.深入生活,将知识点延伸到生活之中
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将知识点拘泥于课堂教学中。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也要为生活所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相关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深化与改革,相关教育专家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了课程重点。在新课标环境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我们,更要为学生的自身发展做打算。利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相关能力加以提高,把初中地理课堂打造成为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平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给当代初中地理教师的相关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面对这种冲击,身为地理教师的我们应该勇于突破内传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相关教学。将与学生交流看作教学重点在进行,在真正意义上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积极探寻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教学方式,在根本上将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激发,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根本上实现初中地理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邹霞.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研版,2013.
许多因素影响地理课程的发展。比较重要的有:社会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基础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综合这些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中学地理课程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几种趋向:与中学其它 课程综合、以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路重新定向、在注重人文地理的同时突出地球科学、逐步信息化 。这几个趋向既是有各自特点的独立发展方向,又是相互联系、融合在一起的。
一、融合在综合课中的地理知识
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动态。课程综合化主要是解决中学特别 是初中阶段课程划分过细、过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综合掌握和利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问题 。现有的综合方式多种多样,基本上是按大的科学分类,把中学的课程分为综合理科(也有称自然科学或科学 的)和社会科。综合理科包括分科时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中的地学部分;社会科则包括历史、政治 、社会常识、地理等内容(或只包括历史和地理)。
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也有把原有的地理课和历史课合并为社会课,原有的物理、生物、 化学课合并为科学课来作为学校课程选择之一的设想。此外,北京市和广东省的综合课方案还纳入到高中课程 改革方案之中。
由于我国综合课还处在实验阶段,内容的综合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其中的地理知识往往带有明显的分科 课程痕迹,即地理类知识集中安排,其结构与分科地理课程基本相同。这在社会科的综合中更为明显。
上海市的综合课与浙江省不同的地方在于地理知识与其它知识的融合性更强,它并不是全部集中在一册书 或一个年级中,而是分散在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初三安排了地球知识的学习,这是符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特征的 。
综合课程的发展给地理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一方面,中学课程淡化学科概念,会使地理知识与其它 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更有效地融合起来,其结果是中学的课程将更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地理教 育的研究将更多地针对地理内容学习本身以及地理与其他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而不再是试图建立更完善的地 理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课程综合化的结果是实现了文、理科各自内部的综合而强化了文、理之间的分化。现 行中学课程中的学科分化现象很严重,但地理课程的实质却是综合的。其一、地理课程涉及各门学科的基础知 识,并为这些基础知识提供了一个综合利用场所。其二,地理课程综合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比较 理想的状态是在初中文、理科内部分别综合的背景下,单独保留地理课,使学生有一个综合利用所学文理科知 识和进一步学习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的领域。然而,地理课如果想承担起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必须进行课程结 构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地理学科体系,建立一种以地理思想为中心的,能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课程结构。
二、地理课程的环境化趋势
地理课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既有重合又有区别。从广义的环境教育概念看,有关人类生存环境特别是自然 环境的知识,大部分都已含在现有的地理课程之中,因此,地理教育实际就是环境教育。从狭义的环境教育概 念看,环境教育主要是环境问题或环境保护教育,而传统的地理课内容以环境为组成、要素本身的特点及其演 变为主,如构成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及其变化。此外,地理课程中的行政区划知识等许多内容也不属于狭义的 环境教育内容。但是,中学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地理课程,这一点为大多数地理教师所认可。中学地理 课近几年的变化也反映了地理教育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虽然地理课程的历次改革主要从内容的更新或重新组 合和数量的增减方面进行,在课程结构上一直没有根本的变化,但地理课程的环境化趋势已经在内容的更新方 面体现出来,即增加和强化了资源及环境问题的教学。1997年新高中地理课程实验大纲,也是以加强环境学知 识组织地理课程内容为特点的。
根据国家高中地理试验大纲编写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是“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教材的框 架”的(韦志榕,1997)。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侧重阐述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新教材加强了环境与发展 的内容。编者试图突破地理圈层的框架,从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的思路,把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由远及近 分成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和陆地环境,“在这个框架下,教材讲各个环境的特点,以及人类与各个环境 的关系。对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则融入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新认识。”(同上)。编者认为这样的“教 材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方向性”,而从实际上看,说这样的大纲“更具有鲜明的环境教育的方向性”也许更恰 当。
中学地理教育的环境化趋向并不只是从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反映出来,不少大、中学地理教师也提出了同 样的观点,认为“面对21世纪的地理,可持续发展应作为地理教学的核心。”(程平,1996):“可持续发展 应该成为21世纪地理教育的内容框架。”(贾国江,1997)。
地理课程的环境化趋向使我们意识到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发展的环境化,使地理课程与环境教育之间潜在的或隐性的联系越来越加明朗和突出。地理课与环 境教育本来就有内在联系,在某些方面难以划分界限。有人从中学课程范式的角度论述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教 育的关系:“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有一些不同的传统或范型,其中之一是人与环境的传统,这个 传统强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而衍生的。不少国家包括中国的中学地理 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都反映这种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范型。”(李子建,1996)。从国家高中实验大纲和现行 大纲的对比中也可以看出,新大纲的突出特点是将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明朗化,也是地理学科 内容结构以环境教育为核心的重新组合和转化。
2.作为上一个问题的必然结果,中学地理课传统的地理科学体系将被打破。当前意义上的环境教育是以环 境问题为中心的,而目前中学地理课程则是以地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地理教育的内容融 合起来,会生成新的课程结构。即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地理背景与当地最重要的地理或环境问题融合在一起, 类似一种区域研究的结构。
3.地理课程环境化的过程中,地理内容选择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地理性”将会有所改变。过去人们强调地 理性,是因为地理教育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很容易将属于其它学科的内容吸收进来。“地理性”的提出,对 于保证地理课程内容的学科特性和精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地理性”是个模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 当地理课程趋向于环境教育或可持续发展教育时,再来过分强调“地理性”,将无法真正达到预想的教育目标 ,例如:当我们进行能源问题学习时,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能源的概念、能源的种类、能源的特点、能源的分布 和使用数量(传统意义上的地理内容),而缺乏必要的能源生产的知识,如核电站的内部结构怎样,它是如何 工作的,核能使用中的社会性和心理性问题、核能污染是如何防治的等,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能源问题并对它产 生兴趣。所以,地理课程的环境化趋势需要更多的“开放性”而不是“地理性”。 总之,地理教育的环境趋向是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必然反映,也将使学生对区域地理、部门 地理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更有学习兴趣。
三、“地球”课程的设立与地理课程的分化
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准备在高中阶段开设“地球”课程,同时仍保留地理课,后者将以人 文地理为主。我国在中学还没有开设过“地球”课。当今人类社会出现的大量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也使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仅仅让学生懂得分子、原子、物理过程、化 学过程是不够的,他们还应该懂得地球本身的一些知识,地理课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美国正在进行 以地球科学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实验。
“地球”课程的设立在我国虽然刚刚处于设想阶段,但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探讨一种新的地理课程的分 化模式。
首先,高中开设“地理”课,实际上是将现行高中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分化出来(虽然“地球”课 程不同于自然地理),高中地理课将以人文经济内容为主。
其次,现在的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自然地理内容很少,可以将区域内容大幅度减少。增加学习 自然地理的时间。加强自然地理内容学习至少有下几点好处:一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对理解环境 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二是为高中学习“地球”课做些准备;三是给那些不准备上高中的学生一些基本的认识自 然环境的知识和科学方法。
第三,适当加强一下小学高年级的社会课程中的地理部分,把一些简单的区域地理知识放在小学高年级, 其实,现在小学社会课中的内容许多与初中有重复,初中地理课只是在小学社会课的基础上更为详细和系统。
四、地理课程的信息化趋向
在面向21世纪所作的地理课程改革中,不能忽视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地理教育界应为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地理课程开发及早做出适当的思考。
1.基础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在学生发展中的独特功能日益显现。关于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独特功能 到底是什么,其实一直不甚明了。传统的认识是掌握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发展地理技能等,似乎在 一般知识和能力前面加上“地理”就是地理教育的特殊功能。也有的在这些功能上又进行了提炼,就有了“空 间想象能力”等特殊地理能力的提法。这些提法也有一定道理,但仅仅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作为地理课 程能力培养的特点还远远不够。到底什么是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功能呢?传 统地理学是一门发现、记录、描述、解释(含定性、定量)和寻找规律的学问,它帮助人们不断扩大对世界和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并运用在发现和研究中形成的地理思想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现代地理学增强了理 论体系的建设、现代技术的应用和与经济发展更为直接的联系,形成了理论、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不论地理 学如何发展,它都是建立在大量地理信息基础之上的。把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与学校地理课程联系起来, 可以认为,获取、处理、使用和评价地理信息的能力应作为现代地理课程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这个特 点的逐渐显现是和社会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状态直接相关的。
2.大众媒体的发展将分散部分中学地理教育的功能。传统地理课程中的不少内容属于地理常识,例如:地 名、地理事物的分布、常见的地理现象等,以这些内容为主体的地理课程(以初中为主)体系,与现代地理学 的内容相距甚远,对地理学研究工作者来说,中学地理课程似乎过于陈旧;对一般人来说,又会以为地理学就 是如此。这里面的矛盾在于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地理学自身的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不是培养科学家;也不可能承担 起培养科学家的重任。所以,地理课程内容是否与现在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一致,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开设的 课程是否是学生发展需要的。在信息量不是很大、信息技术不很发达的时代,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地理 常识,如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各个国家的分布、特点都要通过地理课程一一传授给学生,否则,学生很可能 无处去获得这些知识。现在或未来不太远的社会中,信息量如此之大,由学校地理课程传授给学生的地理知识 只能是现有知识的极小一部分,而且很可能若干年后这些知识就会发生变化。此外,大众媒体的发展也扩大了 学生课外知识面。当学生需要知道某个国家的位置时,只要查查地图就可轻易找到,地图册或大量图书、报刊 杂志、光盘和网络中都可以获得有关一个国家的地理情况,这样获取的信息不仅符合学生的需要,而且可能比 从地理课上获得的丰富和有趣的多。学校地理课程将集中精力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 他们科学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科 学并树立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最重要的场所,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参与进课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初中地理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以及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点要放在学生基础性的地理知识以及技能的提升上,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初中地理课堂的开展应该符合本学科特色,为学生打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学习的奥妙与乐趣,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地理知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应该主动与学生做朋友,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我们在进行初中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课程的讲解时,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分析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于大气气候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以及关心爱护地球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堂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从学生现实生活入手,教师可以循循善诱,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与学生互动如“同学们,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我们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大家有没有想过光照角度的不同对于地面所获热量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吗?”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适时引出“太阳高度角”这一关键概念。这样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的一点就是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来讲,地理图像是初中地理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地理图像包括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等,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这些表格,教师就需要用到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地理教师应该适应时代的进步与变化,有意识的将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灵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比如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初中地理课堂,案例探究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掌握知识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探讨交流,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另外,“分析综合教学法”也是初中地理课堂中十分值得提倡与推广的方法之一。“分析法”就是将整体分解为若干要素与部分,“综合法”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各个部分或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与综合法相结合是我们掌握许多地理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例如我们在确认某地理区域准确位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采用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所给区域的经纬度、所处半球位置、海陆相对位置等入手进行研究,而要进行如“中国的密集型工业分布特点”时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交通位置、地形、人口、资源等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87-01
在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似是而非。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地理?学好地理?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请求同行专家斧正。
一、在地理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里不仅让我们知晓祖国地大物博,世界的广阔,更是要懂的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知识,明白学生学习地里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里的激情。这是教师在地里教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更是创建快乐、轻松学习环境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建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地理课堂教学欢声笑语,促进教师自身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的培养,使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保持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的原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笔者在上课时,提出上述问题,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笔者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学生有大胆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专注学习精力。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这样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笔者引入故事趣闻法说: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学生全副精力的集中在故事情节中,老师问:“这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突然联想到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培养实践能力。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 有效管理 探讨 策略 构建
需要注意的是,初中地理教学是整体初中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操作环节,以基础内容形式产生,地理课程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与此同时,也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限制因素影响,学生能力发展受到极大阻碍,针对此种情况,地理教师应该对此类教学现存问题予以重视,筛选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对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管理方法和策略的详细阐述:
一、地理课堂管理现存问题要点分析
1.教师管理能力弱
教师不仅是教学引导者,其更是教学组织者,课堂各个环节中教师都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但是因为现存地理教材资源与教师本体需求不相衬,所以在此过程中通常会滋生诸多管理问题。现下教学阶段,部分地理教师均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研究方面,实际教学深度相对较浅,教学形式较为单调,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教学研究内容少,资源相对匮乏,无法给予教师准确指示。教育培训方面,培训实践性相对较低,不能够与教学实情相互结合,以至最终培训效果不甚理想。上述要素均是造成初中地理教师管理知识匮乏的核心成因。
2.教师管理观念旧
尊师重道观念自古深入人心,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处在主导地位之上,学生只能是“洗耳恭听”,教师对学生发号施令。不仅如此,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一直存在于学生心中,教师掌控课堂局面由此形成。此种管理现象出现,实际上是由于教师管理观念落后和陈旧所造成,以至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正常表达自身观点和意见,有时会被教师忽视,师生交流效率不断下降,因为学生会惧怕师威,不善于也不敢于和教师交流,此种状况产生会对学生未来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等造成消极影响。
3.教师管理方法单一
基于应试背景的初中课程教育,教师会将学生成绩好坏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判标准,显然这是不公平的。旨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在课堂中针对不规范学生行为予以严厉批评,之后在此基础上限制了学生后续发展。在此种管理模式下学习,学生仅仅能够学习地理教材中表面知识,无法体会到地理魅力和地理知识实际含义,不能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教师若做不到以人为本教学,学生便不能够健康发展。
二、地理课堂有效管理方法探讨与策略构建
1.教学模式创新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地理教师需要颠覆以往教学观念,逐步的进行开放式教育结构体系构建。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环节,作为地理教师,需要遵循以人文本教学原则,深刻认识到学生主体重要性,达成开放课堂创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长此以往,以此种形式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爱上地理这门学科。
相关地理知识讲解时,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地理插图和地域性小故事等,以此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种模式归属于生活化教学范畴内,使得地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达成关联,促进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应该将知识要素和实践要素二者实现有力衔接。
2.师生感情融洽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和激励学生,将学生视为教学核心和学习主体,所以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管理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具备较为强劲的课堂沟通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老旧式教学中,师生交流融洽交流很难达成,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不能勇敢的发表个人观点和相关意见建议。
现代教育管理模式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将学生看作是身边的朋友,随之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之间构建起友谊的桥梁,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日渐融洽、友好,那么良好沟通才能得以实现,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按照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和发展现状等实施差异化沟通和针对性了解,随之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班级,从而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3.生生学习交流
地理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透彻掌握地理知识内容,但是传统教学观念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未被提到教学日程之上。当前社会,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和学生之间达成合作与探究,此时师生关系也应平等,教师需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学生会从被动学习地位转变到主动学习地位之上,思维活跃度会显著攀升,与此同时,学生个人能力可以在班级集体中得以彰显。
广义之上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和研究,并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合作教学方法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信心,不仅如此,也可提升基础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程度,在此背景下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合作学习模式一旦开展,学生个性和学生性格会日渐完善和健全,自我沟通能力和生生合作能力会得到双向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所处位置相对尴尬,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中,生活化因素较多,趣味性特点尤为明显,但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初中地理教学本体地位呈持续下降趋势,学生学习侧重点已经确立。当前存在教师管理能力低问题和教师管理观念旧问题以及教师管理方法差问题,所以应从实际角度出发,坚持生本教学理念,要做到教学模式创新、师生感情融洽、生生学习交流,以此种形式从根本上提升地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先梅,张莉,张志刚.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浅谈[J].地理教学.2016(16)
[2]周军.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成才之路.2015(35)
[3]李文仙.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吉林教育.2015(32)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学;应用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新课程改革将地理课程的实用性与生活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应注重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在地理课程中的渗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初步形成地理观念、树立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通过在地理教学中开展乡土地理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从而不断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程目标。
一、乡土地理资源的概念
根据我国地理课程标准的相关界定,乡土地理一般是指县区行政区划及以下范围的区域地理。因此,乡土地理就是指本乡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资源。理所当然,乡土地理资源是指存在于乡土范围内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观察家乡的地理风貌,学会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身边的地理现象,将乡土地理资源和地理教学有效融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的实施策略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认为,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应该从课程内容、课堂模式、学生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
1.利用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
将乡土地理资源应用于教学中,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关注乡土地理本身,而是应该和地理教材充分融合,使乡土地理资源成为学习的背景或载体渗透于地理原理、概念之中,成为地理课程的有机部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应用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时,不能生搬硬套或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并将其进行有效加工,将乡土地理资源和教材有效结合,极大地丰富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对乡土环境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选择和有效加工,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来提高课堂效率。
2.利用乡土地理资源,优化地理教学模式
地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授课为主,应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应该灵活运用课上与课外的时间,通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将地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带领学生学习课堂之外的地理知识,并将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地理教学应该开展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开放性的课堂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从学习书本知识到实地调查、动手实验,透过地理现象去探究本质,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时,组织学生在本地郊游,观察本地的主要河流、山峰、土壤等,让学生了解本地的地形、主要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特点,引导他们思考地形、地貌的成因,评估他们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
3.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
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改变以往机械式学习的状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乡土地理资源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独立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是一个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更是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势,提高地理课程质量,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
参考文献:
[1]邢佼琳,张胜前,张朋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4(8):119-123.
[2]李洪刚.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33.
关键字重视基础;教学情感;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89-02
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同时要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的是整合和端正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而更关键的是应把地理学科放在同等学科的位置上,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否则地理教师还是个副职。
1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
2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3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关键词:互动教学 地图 课标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
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事说明了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