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0 17:11: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德育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德育教学;幼儿教育;情感培养
1 引言
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一定要重视幼儿的语言教育,通过设置语言交流环境,进行语言引导等方式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对于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持续探寻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2 注重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
2.1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要注意挖掘每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如歌曲《分果果》,教师可联系当前实际,从克服独生子女只知接受长辈的爱而不知爱长辈的心理出发,带领幼儿从“李小多分果果”联想到家中的长辈,联想到分给其他人更多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这有利于幼儿形成谦让的好习惯,逐渐养成“心中有他人”、尊重长辈的良好品德。
2.2 将德育因素渗透到教材中,有些教材并不含有德育内容,如科学领域中数字的教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如在教数字“1”时,教师可教导幼儿每天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粒米,把德育因素渗透到教材中。
2.3 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因素,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从知、意、行几方面教育幼儿。如让幼儿剪剪、贴贴、画画,自制一些漂亮的小玩具等,然后启发他们将自己制作的东西送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让他们从小就能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从而养成善良的道德品质。
孩子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还应贯穿在日常教学和各项游戏活动之中。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做有心人,发现孩子们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例如图书角内有人喊:“谁把新书撕烂了?”“是子涵吗?是阳阳吗?到底是谁?”孩子们在互相猜测的过程中,产生了纠纷与争执。教师问明情况之后,自言自语道:“多可爱的书呀!谁把你弄伤的?也许是小朋友不小心碰伤你的,你能原谅他吗?”然后,教师告诉孩子们,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能教给人类好多知识和本领。书里还讲了诚实的孩子大家都喜欢,只要做错了事情勇敢地承认,大家就会原谅他,还会与他交朋友。这样吧!是谁把书弄坏的,就来和老师一起把它修好吧!这时,子涵小心翼翼地来到老师面前:“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撕坏书的,我不敢说,怕小朋友不和我玩了。”我高兴地说:“没关系!你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就是好孩子,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原谅你的。以后看书一定要小心,一定要爱惜图书呀。来!我们一起把书粘好吧。”通过这件事情,不仅使子涵一人受到了教育,全班小朋友也深受教育。我想:从此以后,不会再有人不敢去承认错误了,他们一定会做一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
3 通过有效的引导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引导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的积极引导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教师引导可以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学习语言,同时,教师引导也可以使幼儿及时发现语言表达中的不当之处及时改正,有效的语言引导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提高,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外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与幼儿的沟通中,可以通过引导,教孩子学说英语。当教师给孩子发苹果的时候说,就可以引导孩子学说英语。比如,“来,宝贝们,咱们吃apple了。”教师说完这就话,幼儿很快就会明白 “apple”就是苹果,这样,幼儿会自觉地模仿教师不断重复这个英语新词,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道德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主要指依据不同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培养、教育人的目的。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他善于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进行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教育。
4 欣赏幼儿教材中的美感增强幼儿情感
幼儿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幼儿教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幼儿教学本身都是寓教于乐,各种教学知识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美,从诗歌、游戏的图画到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美的因素。如果幼儿能够体验到所学的知识都是美的,而不是枯燥的朗读、背诵、计算,就会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展示学习内容各种图画的简洁美,让幼儿在娱乐中去感悟。而更多的学习内容有很多的卡通画、漫画、图片、表格,这些教学素材选取既有现实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也有让幼儿开发思维,启迪智慧的的预留等等。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在玩耍的同时让幼儿产生乐学、好学的内在动力。
我们的幼儿教材还为幼儿运用知识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幼儿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幼儿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的垃圾、一栋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旅游、儿童剧院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使幼儿从中领悟到学习中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由此可见,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立足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把幼儿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正确地把握幼儿与教材、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教学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情感教育的沃土。
【关键词】重要性 实施方法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水平越高,他(她)的社会适应性就越强。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着面向21世纪的挑战,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研究人的社会化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课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很显然,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孩子幼年期,就像一块橡胶泥,你把他捻成方的,他就是方的,你把他捻成圆的他就是圆的。可见培养幼儿养成好的习惯那就得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而且,幼儿比较听话,好训练,培养各种习惯最容易见效。然而,我们有些父母以为孩子还小,不忍心管,或者认为“树大自然直”,大一点才管吧。等到大了,却由于从小没管好,坏习惯已经养成了,想管也管不了。
因此,就得抓住幼儿教育,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学习的关键期早就过了。正所谓:“3岁看到老。”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现在的许多家庭非常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为此,他们从胎教开始让幼儿倾听优美的音乐或母亲为胎儿朗诵文学作品。甚至有的母亲在怀孕前一年就开始阅读关于幼儿的早教方面的书,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书有助于幼儿日后的教育。早期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好的帮助,它可以使幼儿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让幼儿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领悟各种道理。幼儿在幼儿园里也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通过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指导,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儿园里许多幼儿的交流,去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和自己所处的环境。
幼儿教育的实施:
作为一名幼师,要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更大的活动空间及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环境
从现代儿童发展观、学习观、课程观和教育观出发,构建一种能够使幼儿真正成为课程主体的幼儿园,这是新世纪对幼儿教育的热切期望,是“以儿童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得到实现的重要课题,更是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责任。
首先,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
教师是幼儿园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可将幼儿园活动设计的部分空间留给孩子,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师再从中撷取幼儿兴趣所致、幼儿发展所需的创意,从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题中生成新的课程。以往准备教具是教师的工作,而今为了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能动性,可以每周发动孩子采用自己的方式收集资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对资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资料过程中逐步接近知识本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索式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让孩子带着问题、悬念,采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思考、探索,充分体现了对孩子的信任。这种信任建立在对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定位在现有能力之上,力所能及范围之内,能激起孩子们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探索活动中充满自信,调动已有的知识潜能,寻找获得新的知识。
其次,给以孩子更大的活动空间
新课改以幼儿发展为本,特别关注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初步的社会知识的孕育,倡导为幼儿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及活动空间。现在,孩子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已从课堂拓展到了家庭、社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在生活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自由自在地表现、表达,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轻松自然地学习。从平面的、相对单调的课堂,走向立体的、丰富的、广阔的多元环境,从与学习环境单项的或多项接触,到与学习环境放射状接触,所有器官参与活动。他们感受到的信息量大了,信息的内容广泛了,全方位、大容量的刺激,激起了他们对知识探索的需要。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多元互动的建构实践机会。
最后,给予孩子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环境
1.1幼儿时期是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我国有句古话说的好: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前途,前途决定命运。这句话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揭示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大的影响。有礼走遍天下,一个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驰骋与这个社会的基础。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青,幼儿阶段是一个良好的塑造期,这是一个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他们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将会是他们成功走向社会的基础,也是他们立足社会的最根本的前提。行为习惯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习惯养成自然,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而也只有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孩子们的前程似锦。
1.2幼儿教育是启发幼儿创新意识的关键期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通常会对外界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们常常会将“为什么”、“是什么”等问题挂在嘴边。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所谓“产生疑问是创造的开始”,作为教师,应认真对待幼儿提出的问题,并积极、热情地进行回应,用心引导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忌置之不理,否则不但会打击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也会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创造的兴趣。比如在园外开发一块绿地,在里面种上各种花草或蔬菜,让幼儿一起帮忙锄草、浇水、翻土,他们在对植物的种植和护理中,不但学会了区分多种蔬菜,见证了植物的生长过程,而且开阔了眼界,培养了他们对植物的关爱情感。当果实成熟时,还能使幼儿在亲手收获中感受到成就感,使他们明白劳动的意义;最后,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想象。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但想象却是无限的,它不仅能概括和创造出一切,同时也是知识得以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猜想、分析、实验,促使他们在大胆想象中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自然界中存在太多的知识和智慧,只有引导幼儿学会主动探索,拓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宽。
1.3幼儿教育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最佳期
美国的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5岁以前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于一个成年人达到正常智力水平来说,其中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30%是4—8岁获得的,20%是8—18岁前获得的;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确实是一个人大脑生理发展的最快时期,假如一个成年人脑重1400g,那么其4岁时的脑重约为1000g。由此可见,幼儿大脑发展速度之快。所以,幼儿教育阶段,就是要通过适合幼儿的科学的活动,适当的刺激其神经突触发育与增长,为其大脑的快速发展打好生理基础。
2、结论
【关键词】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节奏;节奏感;兴趣培养
幼儿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核心,它已成为整个教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为美誉范畴的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点,而音乐中的骨骼是节奏,它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同时也蕴涵着情感和充满着生命,并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节奏的认识
节奏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它以有规律和无规律交替出现,比如唱歌,走路等,随着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简称节奏。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变现手段,也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因此音乐节奏是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音节的长短和强弱。音乐节奏来源于客观自然和生命运动的节奏,它不仅可以模拟自然界风、雨、动物、植物等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模拟人类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各种动作节奏以及主观的心理活动节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中主要活动之一,通过各种丰富的有效活动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使幼儿主动参与其中从中获得愉悦感,心理上得到美感和满足,使幼儿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去创造和感知节奏。
怎样去感知和培养音乐节奏感呢?
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这样解释过“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具有情绪性,作为基础的是音乐表现的知觉,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其意思也就是指在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的伴随下让幼儿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去慢慢培养节奏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幼儿主动去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感受音乐节奏,让幼儿再现音乐中的节奏,用美的节奏性动作来表现出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使之慢慢培养节奏感。
二、教学中对节奏运用的几种方法
奥尔夫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是由20世纪中期德国当代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这种教学法中把节奏作为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奥尔夫教育体系最突出的特点,他认为音乐的学习应该以节奏学习为起点,并将其贯穿于节奏朗读与歌唱活动、基本动作教学、器乐教学等教学内容中。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法――节奏朗读教学法、律动教学法、声势教学法、器乐表演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其中,节奏朗读教学法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幼儿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在这个艺术活动中使幼儿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培养了幼儿自身的协调性,唤醒幼儿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有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创立的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他对节奏的培养也相当重视,他的节奏唱名法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着极大的意义,以及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都与节奏有关,当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动作时,能提高其动作质量,使幼儿更协调、灵活。
这些教学法在幼儿学习音乐的阶段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对幼儿启蒙教育有着推进的作用,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实际与正确运用这些教学法来授课。
三、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节奏培养分析
对于3―7岁的幼儿我们应重视音乐艺术教育,为了促进幼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必须把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放在首位并将幼儿分为三个班: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
1、小班幼儿
指3~4岁的幼儿,他们是由婴儿期步入幼儿期。小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的、观察的目的性差,注意力低,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稳定性差。小班幼儿们离不开眼前的具体事物和形象,因此小班幼儿应简单模仿固有的小节奏。在对小班幼儿节奏培养时,应先初步感知简单的音乐节奏感,在节奏活动中,可结合运用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节奏朗读法,跟着教师不同的节奏读歌词,让幼儿们慢慢感知同一首歌的词可以读出不同的感觉。不同节奏的儿歌,有利于幼儿内心节奏的培养,同时教师做出与音乐内容有关的简单肢体动作,带领幼儿们模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听、唱、肢体表现和小音乐节奏性游戏中不同节奏的感知和模仿,让小班幼儿在快乐的、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中班幼儿
指4~5岁,承上启下的阶段。中班幼儿有意记忆逐步产生,思维也由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过渡。中班幼儿的想象带有夸张,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有模仿性的游戏以外,还应正确的引导中班幼儿进行简单的创作活动,此时可结合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的声势教学法、器乐表演教学法、创作教学法以及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比如“什么动物出来玩”“火车开啦”等儿歌的内容发展到让幼儿参与编唱歌词,创编节奏。在音乐活动中,随着幼儿对动物的熟悉或动作经验的丰富,让中班幼儿做简单的律动,如小鸟飞、兔子跳等动作,也可参与捻指、拍手、拍腿等简单节奏型的重复动作,让幼儿在节奏乐活动及舞蹈中也能较好的表现和感知节奏。
3、大班幼儿
指6~7岁的幼儿。大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有所提高,观察能力也有所增强,能主动地有目的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在活动中能根据音乐的内容来展开自己的想象。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的节奏唱名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中的创作教学法,更适合大班幼儿,让大班幼儿在游戏体验中去探索节奏,体验休止符的音乐性,加强内心节奏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学会自己创编不同的动作或方式来表现对节奏的感受,以及创编节奏,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动,自觉探索知识的能力,发展创造力,培养幼儿审美的能力,树立自信心,让幼儿在音乐的艺术活动中,慢慢的健康成长。
从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学分析来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幼儿要经过探索与发现、操作与尝试、感受与体验、即兴与创作等活动来逐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有利于开发和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并利用节奏与幼儿互动,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道德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自信心,使幼儿在乐、学、玩的整个音乐教育活动中,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四、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实践
2010年九月份作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本人顺利完成实习活动并总结出:怎样把握幼儿活动时的节奏,怎样调动幼儿的兴趣以及引起幼儿的注意。
首先,教师要了解所带班的特点,本人所带的班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不高,有意注意力较差,并且幼儿活泼好动。要想把握好这班幼儿的节奏,就要引起他们的注意。以往的教学只是一遍又一遍的给幼儿教唱,忽视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也不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调动不起幼儿的学习气氛,在这里可以结合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声势教学法和节奏朗读法。在运用节奏朗读法时加入声势教学法,来培养节奏感。例如组织幼儿教学活动时:
随之组织幼儿跟读与模仿,在这样规律的节奏下朗读歌词并加入拍手拍腿等节奏活动,来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入下一教学活动中。
其次,引导幼儿发现与创作。乐器的运用能够更好的调动幼儿,教师可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木鱼、小鼓等,指导幼儿正确打击乐器。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去找找周围身边的东西哪些可以通过敲打发出声音,打出节奏。这一环节有利于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并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此时教师一定要组织好课堂纪律,并肯定幼儿找到的“乐器”给予表扬,这样不仅控制了幼儿的活动节奏也将教师的运动节奏融入幼儿节奏中。幼儿节奏的训练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慢速到快速。在歌曲的学习中,通过游戏来训练节奏,例如:匈牙利儿童歌曲《火车开啦》
第一步:教师组织幼儿按节奏朗读歌词以及强拍拍手、弱拍拍腿的动作,如:
第二步:教师将幼儿分为甲、乙俩组进行游戏式的教学,如:
(1) 一对一形式:
(2) 卡农形式:
第三步:歌曲的学唱。结合柯达伊教育体系中的节奏唱名法,每个节奏的读音都采用象声词的形式,使各种时值的节奏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音响,如二分音符“Ⅹ―”读作“ta-a”,四分音符“Ⅹ”读作“ta”,八分音符“ⅩⅩ”读作“ti ti”等等。
通过游戏式的教学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调动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加强了内心节奏,让幼儿在游戏的愉快学习气氛中加深对节奏的感觉与理解。
最后参与律动,运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教师为幼儿准备一组符合歌曲内容的律动,利用幼儿身体活动的自然节奏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练习,训练幼儿的身体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以及音乐创造性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也从中得到节奏的训练,可培养幼儿兴趣,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增加幼儿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起着不可缺少地作用。
五、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
通过对节奏的认识,几种教学中对节奏的运用的了解以及对幼儿年龄的分析可知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节奏的听、唱、肢体表现和小的音乐节奏性游戏中不同节奏的模仿和感知,让幼儿亲身体验快乐,培养、激发兴趣,同时也对幼儿的听力、记忆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幼儿音乐素质能力方面逐步得到提高。
2、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开发和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分为两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是在丰富的节奏活动中让幼儿模仿老师给出的节奏;第二是让幼儿在玩与学的过程中自由的进行创作。这种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坐着不动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动起来,从整体上感知音乐的节奏,从而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表现、创造音乐节奏,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正确引导幼儿,积极带动幼儿,对幼儿创作的音乐节奏给予表扬,使幼儿增加一份自信,也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配合的学习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音乐节奏对幼儿情感的发展也起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美的认识更进一层,也有利于幼儿德育的发展。
4、对以往音乐教学单一、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的推进
利用节奏与幼儿互动,使幼儿乐、学、玩在其中,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幼儿学习音乐,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从而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忽视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幼儿教育在当今社会已是核心的教育,音乐教育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处处存在,节奏的训练和培养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时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推进了教学模式而且给予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一颗种子的发芽需要很多方面的呵护,好比幼儿的教育,也需要重视许多方面,而音乐与节奏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中散发着音乐的芬芳。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李丹娜,修海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2002.
\[2\] 沈小红,王利根,王京其,今辰.儿童节走世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 曹冰洁.走进幼儿音乐世界\[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4\] 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到论语教材教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摘 要:如何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一直是教育的重难点,本文结合游戏教学方法,分析了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给出了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重要性
游戏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愉悦身心,同时好的游戏还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大大巩固了教学效果。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如果能恰当地引用游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游戏教学已经开始逐渐渗透到幼儿教育当中。
一、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1.作为理论知识的补充
从小的方面划分,游戏教学的目的还是有区别的。从教学内容上讲,游戏教学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部分,由于幼儿对好多概念都比较陌生,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不仅枯燥乏味,幼儿的掌握程度也无法保证。这样就需要其他方式来辅助教学,游戏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幼儿在游戏中有了更多的自,有了更自由的提问空间,通过游戏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既收获了游戏的快乐,又学习到了真正的知识。
2.锻炼幼儿的表达和学习能力
游戏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游戏当中,幼儿可以亲自参与到每个环节中去,亲自感受游戏的魅力,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还能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小伙伴们的交流,还能锻炼彼此的沟通能力,这样很多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够很好地让幼儿亲自感受游戏的乐趣。游戏教学还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提高生活技能和本领
游戏中蕴涵着许多常识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游戏中呈现往往会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生存本领和技能。让他们真实地去接触游戏,既激发了他们求学好问的好奇心,也给他们解决了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疑问。比如,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用具的了解,避免了他们接触危险的可能性,也能加深他们的记忆,为今后的使用奠定基础。游戏教学不需要完成家庭作业,幼儿是非常愿意参与的,自然而然地也就掌握了更多的生活常识
二、游戏教学的实施措施
1.做好游戏的设置,增加趣味性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他们的这一年龄特点,在设置游戏时,教师应该注意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引导幼儿试着去提出问题,让他们不仅敢于提问,而且要善于提问,这样在生活中就能够养成多提问题的好习惯。游戏还不能和生活脱节,一定要让幼儿有着很深的理解,不能太抽象,过于抽象就有可能导致幼儿失去做游戏和学习的动力,阻碍他们的健康发展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好的游戏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还能激发他们深入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游戏的设置也要力求简单,可操作性强,不然幼儿很容易丧失做游戏的热情,增加他们的挫败感。
2.尊重幼儿在游戏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知识,打破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但也正是因为游戏教学的新颖性,难免会有一些不足,如能否落实好寓教于乐,能否让幼儿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引导时,一方面要给予足够的指导,另一方面还应该让幼儿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3.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栋梁,首先具备的就是创新能力。游戏教学也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很多方面。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启迪,帮助幼儿形成创新意识,并且将他们可以创新的空间拓展到最大。例如,教师和幼儿进行拼接组装的游戏时,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幼儿循规蹈矩,而是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自由地去发挥,摆出各种各样的空间组合。在做游戏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多提问题,教师要肯定他们善于思考、敢于表达的求学精神。
综上,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势必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又在快乐当中学习到了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充分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安排合适的游戏内容。设计合理的游戏内容意味着幼儿可以获得相应能力的提高,包括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创造能力,既接近了幼旱纳活,又使得他们的身心得到了愉悦,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业发展和在社会上的立足。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占我国家庭的多数,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为此我们班建立了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帮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培养孩子们做个文明的好娃娃,我自己编了一首儿歌,儿歌内容是:“小蜡笔,手中拿,今天我来画幅画,画只公鸡尖嘴巴,画只小鸟叫喳喳,画个太阳眯眯笑,画个娃娃笑哈哈,不乱涂,不乱画,做个文明的好娃娃!”孩子们会边说儿歌边用动作表演,希望通过儿歌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养成不乱涂、乱画的文明娃娃。同时我还让家长朋友们参与想出更好的办法,使我们共同努力培养文明娃娃。
三、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其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当前,人们生活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进行制止并加以教育,否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不利。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个别谈话
与幼儿个别交谈是了解幼儿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需要教师再把握时机、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话题等环节上都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尊重幼儿的态度,丰富的经验、知识和技巧等。由于长期习惯自己讲幼儿听,所以不少老师尽管天天与幼儿打交道,但却很少有真正的交谈。教师对幼儿的语言大多数是否定的指责、制止或中性的命令、教授等。而与幼儿交流首先需要教师从权威地位转为与幼儿共同分享、平等交流的地位,给幼儿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无拘无束、自然亲切的气氛,没有这种态度的转变,交谈是难于进行的。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和孩子说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孩子在和成人的谈话中不知不觉获得的。”在幼儿园工作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谈话的重要性,特别是和幼儿进行个别谈话,更能对孩子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个别谈话是教师与孩子单独交谈的时间,这样可以增加是有情感,让孩子和教师得到及时的沟通,还可以更好的尊重到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做到更好的教育。所以,对我们幼儿教师来说,具有良好的谈话技能就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无邪的孩子。
一、教师与幼儿交谈,特别是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与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理解
目前,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我们在和孩子谈话的时候常常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习惯自己讲、孩子听,孩子缺乏对自己的见闻、感受进行讲述的机会。
(2)教师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批评、否定多于表扬、肯定,指导、命令多于情感、经验的交流分享。
(3)教师缺乏倾听的耐心。
(4)个别交谈机会不均等。
二、要克服这些存在的问题,最根本是要教师转变观念,要把自己的权威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上
(1)掌握用孩子的语言交谈的技能。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敏锐的抓住时机,用孩子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谈话。
案例一,关于奥特曼
冰冰是我们班非常聪明的男孩子,长得人高马大,特别崇拜奥特曼,喜欢一切和奥特曼有关的事物,在家经常看奥特曼的光盘和漫画,有事没事就模仿奥特曼的经典pose,嘴巴里不断发出噼噼啪啪的打斗声,一边还手舞足蹈的模范奥特曼打怪兽的动作。记得有次在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收拾玩具,就在那一刻,冰冰用奥特曼附体,重重的给了旁边的男孩子来了一下,当时我就对冰冰做出了严厉的批评。但是看得出来,小家伙非常委屈,扭着头不看我,倔强的噙着泪水,嘴上还念念叨叨的说着奥特曼的台词,也不愿意和乐乐道歉。到了中午,我与孩子进行了有目的的谈话。我拿了本奥特曼的书坐在小家伙的身边,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一边看着还一边不紧不慢的讲着书中的情节,果然不出三分钟,冰冰已经撑不住了,紧挨着我和我一起讨论起书中的各种角色。这时我便抓住机会发问,:“冰冰,你知道奥特曼的敌人是谁吗?”问题一出,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什么怪兽啊,恐龙啊,如数家珍,一一道来。等他说完后,我表示赞同的点点头,“嗯,奥特曼太厉害了,那奥特曼为什么要打怪兽呢?”他豪不犹豫的说因为要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呀!“那会保护人类的奥特曼怎么会去伤害小朋友呢,那可是奥特曼最讨厌的怪兽才会干的事,你想想,你以后要是再去打小朋友,奥特曼会喜欢你和你做朋友吗?”冰冰一下子愣住了,用大大的眼睛呆呆的看着我,若有所思的说,对,奥特曼不打小朋友,那是怪兽做的事情,奥特曼会保护人类,保护小朋友的。这时,我伸出手,把他拦在怀里,悄悄的在他耳边说,“放学之前去和乐乐道个歉好吗?”小家伙勾着我的脖子,使劲儿的点点头……
(2)掌握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教师不仅要和爱说话,聪明的孩子交谈,还更应该和内向不爱说话甚至口齿不清的孩子多交流。
案例二,春游归来
我们班里有个女孩叫张乐和,平时性格很内向,自尊心也很强,班级里唯一的好朋友就是丛丛。中午饭后,大家在看昨天春游拍的照片,孩子们每看一张照片就好像又回到了昨天开心的情景,孩子你一言我一语,教室里一片洋溢着幸福的笑声。这时,随着一张照片的插入,孩子们看见一个背着红书包的背影正在脱离集体向旁边的巷子里窜去,孩子们在互相猜测,这个背影是谁,她怎么一个人,她要去哪里? “是张乐和,我认识她的书包!”她的好朋友丛丛大声叫了起来,“她一定是又不听老师的话,一个人跑到外面去玩了!”教室里一下子鸦雀无声。等大家回过神来,声势浩大的讨伐声又一致的指向乐和,:“对对,张乐和真不听话,朱老师春游前都说了不能一个人走的。对,我们以后再也不和他做朋友了。”面对大家的批评,自尊心很强的乐和涨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垂头丧气的躲在墙角边。这时,我走到她身边,轻轻摸了摸她的头,说,老师知道你已经知道错了,我会说服小朋友们原谅你的,但是你要答应我,以后再也不可以一个人跑出去了,好吗?乐和委屈的看着我说:“朱老师,要不是你昨天抱我回来,我真的能找到鸽子的家呢!我只想多些朋友……,现在,我知道我错了,你能和丛丛说说让他们原谅我好吗?”我轻轻把他抱在怀里,鼓励她说:“嗯,想要得到朋友的原谅,要勇敢的去承认自己的错误,相信你一定能重新得到友谊的!”乐和在我怀里安静的点点头。下午点心后,又看见她和丛丛开心的玩在一起!
思考:与幼儿个别谈话首先需要教师从权威地位转为与幼儿共同分享平等交流的地位,给幼儿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无拘无束,自然亲切的气氛。在谈话过程中切记不要板着面孔训人而应尊重信赖孩子,运用机智的策略,以诚动人,借助情感的暖流达到教育成功的彼岸
个别交谈不一定是教师发起的,幼儿总想把那些在他们看来很有趣的事告诉教师,谈话也就成为教师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经验分享等,但无论哪种类型的交流要成功进行都要求教师耐心地倾听,对幼儿的谈话表现出兴致勃勃的态度,让幼儿感到“老师认为我讲得很有意思”尤其当幼儿口齿不清的时候或谈话内容含糊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听下去,不能中止交谈,如果时间不够了,教师要用“真想听你讲,可是现在时机不够了,回头再讲给我听,好吗?”这类谈话来结束。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教育;重要性;研究
一、前言
在国家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下,社会大众逐渐将目光聚焦到幼儿教育之中,如何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幼儿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故事教学法是将故事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对幼儿进行素质以及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不仅能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幼儿还没有对学习形成成熟的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的故事来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还没能掌握过多的词汇,其对语言的使用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比较弱,教师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为幼儿讲解一些语言知识,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语言,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兴趣的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师为幼儿讲《小红帽》这个故事时,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比如讲到小红帽看见大灰狼时,教师可以在语言中透露出一丝害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
三、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幼儿阶段正是语言素养的形成阶段,教师在利用故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使幼儿能完全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还应该将故事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锻炼学生运用语言叙述故事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个故事进行多次讲解,直到学生能将故事的大概内容叙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请学生将教师讲解的故事转述给其他学生。其次,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一遍故事,然后根据故事的情节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第三,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故事,也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幼儿进行一些互动,这样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到故事的世界中去。
四、锻炼幼儿对事物的模仿能力
适合幼儿的故事其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其中有很多故事都非常适合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对幼儿进行故事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幼儿能将故事的内容叙述出来,同时也能从故事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幼儿模仿的模板。因此,教师在为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控制自己的语调、表情和动作,将一些故事内容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为幼儿提供一些表演模板,使幼儿能在表演中充分理解故事的内容。例如,教师讲到《丑小鸭》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作和表情将丑小鸭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将头向前倾,将两只手臂向后伸,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五、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经常会产生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幼儿的想象力特点,并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故事进行改编和续编。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生动活跃。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教师讲解到小女孩在梦中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后,教师就先不再继续讲解下去,而是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故事的结尾。比如,有的幼儿会想象着这个小女孩在被冻死之前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抱回了家。有的幼儿会想象着这个小女孩所经历的一切痛苦都只是一个梦而已。
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很多适合幼儿的故事都比较具有教育意义,很多文明礼仪或者思想观念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解无法使幼儿充分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能从教师讲解的故事中了解到一些生活礼仪,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幼儿在故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思考如果自己是孔融的话,会如何分配盘子中的梨。幼儿说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继续讲解故事的内容,并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应该尽量孝敬自己的父母,懂得谦让。教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请幼儿回到家为家人分配水果,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七、结论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故事,这种教学方法的意义在于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锻炼幼儿对事物的模仿能力,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本文对故事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我国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冯俐.故事讲述中声音表情的训练指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243.
[2]袁玉冰.论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推进幼儿趣味绘本阅读的意义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