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化与教育

数字化与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0 17:11: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化与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字化与教育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一、建设“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任职教育军事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各级领导对任职教育军事院校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院校相继制定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五年规划,对教育技术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建设“数字化校园”,就是落实各级领导对教育技术在任职教育军校发展建设的要求。

(二)建设“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是任职教育军事院校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教育现代化是院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目前所处的是网络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已经应用于院校建设的各个领域,“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争”等名词不断涌现。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影响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面对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紧迫形势,如何占领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制高点,建设数字化院校,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要求,已经成为各级院校关注与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三)建设“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一个院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声形、图文并茂特点,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思考和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学员的个性培养,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建设“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是新时期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成果、新观念层出不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终身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现阶段任职教育领域中的一些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时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建设步伐的加快,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使教学更趋于自主化、个性化。

二、构建“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基本原则

(一)什么是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

关于“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确切定义和具体标准目前各界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所谓“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就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对学校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等数字化处理,使教、学、管(理)、保(障)、研(科研)、服(务)、娱(乐)各个环节统一在一个系统中的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基础是校园局域网。

(二)构建“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基本原则

构造“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和功能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建设“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先进的设备,同时还要具有先进的功能。没有先进设计思想,先进系统和设备的“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难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设计时除了要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外,还要考虑系统的实用性。构造“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因此,无论是设计还是设备选择都要面向实用。

2 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前文提到“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基础是校园局域网。在“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里,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无论是图书的借阅、还是资料的查找;无论是教学保障,还是生活服务都是网络化的。

3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资源的共享,通过资源的共享达到开放式的校园氛围。

4 安全可靠性原则。“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应该是一个安全性、可靠性非常高的系统。一是要注意信息的保密性,尤其是军事院校的信息较多,更要注意网络系统的安全保密。二是在设计和选择设备上,要统筹考虑,既要考虑质量还要考虑实用,更要考虑安全性。“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首先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的系统。

5 可扩充性原则。随着学校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可以方便地扩充容量和增加功能,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和功能;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更新,可以扩充更先进的设备。

三、“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主要功能结构组成

(一)校园局域网

知道校园局域网是实现“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基础,校园局域网建设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校园数字化的程度。因此,校园网络建设非常重要,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网管工作站。网络管理是校园网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因此,在设计校园网时,应设立一个网络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的管理,主要包括:网络的性能、安全、故障维护等的管理。在网管中心配置有网络管理平台,在平台上运行有网管软件,通过网管软件可以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管理。

2 网页及多媒体素材创作工作站。

3 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二)数字化实验室

实验教学在院校任职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实验技术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任何一个新技术都是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产生的。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数字化实验技术也发展得十分迅速,网上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和仿真实验室等数字化实验室应运而生。数字化实验室的产生对院校的教学、训练、作战模拟等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数字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全校的教学、科研、学籍、人事、后勤保障等的综合统一管理。主要通过各部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它主要包括:综合教学管理系统、政治工作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此外还有校长信箱、公告管理等。

1 综合系统。综合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教学管理的自动化与现代化,它主要包括: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保管理系统。

2 政治工作管理系统。政治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干部管理、考核情况、党团组织的管理情况、安全保卫情况、纪律检查情况、政治思想:主要是实现政治工作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

3 后勤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主要对院校的人员、车辆、物资、军需、财务、服务进行自动化的管理。

(四)教学应用系统

1 电子备课系统。教师的备课摆脱了传统的备课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使用各种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编写教案。实现备课电子化、教案数字化。

2 教学资源查询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教员和学员可以很方便地查找自己备课或所学课程的相关多媒体资料以及科研的最新动态。

3 课件点播。通过该系统老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传到服务器中保存并可随时在校园网任何一个工作站从服务器调用。学生可以随时点播自己尚未掌握的课件进行个别化学习。

4 模拟仿真试验。有些实验很难通过实际实验演示出来或者演示起来非常危险、非常昂贵,可以进行模拟仿真试验。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4-0120-01

1 分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

目前,在高校发展中,校园网建设基本已经全部到位,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百分百。随着现代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内部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建立相应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比如在南京高职校,各部门内部分别建立相应的教务、科研、人事、学生及迎新等业务系统,其与学校各方面数据信息有着紧密的联系,覆盖了院校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在院校全局数据来源中,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业务系统。随着这些业务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为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虽然这些业务系统能够满足各业务部门间的日常工作需求,但大部分以数据查询与统计为主,与事务性数据处理工作相关。各业务系统间数据共享表现不足,与辅助决策与分析相关的综合数据处理功能还没有完全实现,部分数据冗余、来源不统一等问题,使得数据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情况难以满足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与综合查询等需求,同时也无法为领导决策提供原始数据分析,因而,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逐步形成信息孤岛问题。各业务部门间缺乏沟通交流,信息交互与流通难度比较大,信息孤岛局面非常严重。(2)数据标准与规范不够统一。在各业务系统中,缺乏统一的数据定义与使用规范,从而加大了数据共享难度。在各业务系统中,数据标准与规范化要求迫在眉睫。例如老师编码、学生的学号、组织机构及专业代码等。(3)全局信息应用难度比较大,各信息系统间缺乏共享,因此难以形成全局信息。

2 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设计分析

2.1 关键设计问题

(1)完整性。数据的完整,主要指数据库中包含的数据,其状态比较完整,如果数据储存中出现错误,那么这种完整性就不复存在。在输入数据时,其主要是由人工手动操作录入的,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甚至出现失效与遗漏。在数据交换时,完整性是数据交换的基础,只有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才能确保各个系统数据交换的有效性,以此提升其应用水平。(2)异构性。通常情况下,数据异构主要包含系统与模式的两方面异构,其中系统异构主要是由数据源交换的不同各应用与数据库系统而构成。而存储模式不同是模式异构的主要表现,例如层次与面向对象的不同模式,即使有着相同的存储模式,其模式结构也会出现差异的。(3)数据冗繁,主要为在数据源形成时,数据出现重复,但总体倾向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别。

2.2 分析共享与交换系统总体架构

(1)在高等教育数字化系统中,通过数据交换,确保各个子系统管理的集中与整体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校园发展中,承担着信息、数据与结果处理等责任。其核心任务主要表现为:1)确保信息准确,数据不会出现冗余,以防形成数据混淆。2)为院校决策提供决策依据。3)确保数据维护者是唯一的。4)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确保数据的完整。(2)对于数据交换平台架构而言,其功能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全局数据。主要是存储全部数据源,换言之,就是一种数据仓。2)支持平台。所有软硬件与网络基础是其主要构成部分。3)数据服务。对相关数据进行操作实践,是一种软件服务,可满足高校实际业务操作需求。4)系统管理。抽取与监控数据、日志管理及用户权限等方面管理。5)全局服务信息,对本校园内所有网络数据信息通过审核,进行有效查询、打印与分析的过程。

2.3 数据交换平台的主要表现形式

(1)应用型形式。作为应用型数据交换形式,为平台提供数据交换网址,同时积极发挥相关系统作用,为该网址提供所需的数据服务,这是其交换路线的主要内容。接着进行数据量的划分,在区分中要以数据量大小为标准,在借助HTTP进行数据传递,并为业务系统反馈相应的结果。(2)数据库级形式。在这种数据交换形式中,ODBC数据源、关联型数据库以及相关文件等是其主要类型。同城,数据库的连接是直接的,基础数据库了直接返回到相应位置,同时通过该数据库系统,减缓活动过程中的数据存储,另外针对集成变化数据而设计的CDC捕获机制,其目的主要是降低数据库数据处理压力。

3 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工作任务

(1)数据采集。主要是搜集各业务系统中更新的数据,通过数据抽取或同步工具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共享中心,并生成相应的更新报告。(2)数据整理。依照院校制定的信息化标准整合数据资源,准备报告出现异常的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与准确性,并将历史数据保存好。(3)数据分析。采用数据挖掘工作,有效分析与评估共享与历史数据,并通过可视化工具报表及视图等得到展现,为院校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南京高职院校在数据平台中,实现了数据导入、数据共享查询与维护、报表管理、代码统一管理、组合信息查询与显示、数据查询设置、权限维护及数据同步等工作,但其平台功能仍局限在数据查询展示范围中,校@内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换还没有实现。要积极整合各部件的资源与平台,应用系统间关联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在业务数据库与共享交换平台中,可以完成数据交换,建立祸合度不高,安全性强、可数据集中存储与管理,适用于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

4 实现数字化数据交换平台的策略

4.1 输入、输出数据文件及报文收发

在数据管理平台中,依照J2EE标准,开发ODBC非Oracle相关数据源文件,并定期上传文件型与桌面相关数据库,并进行自动抽取,指定存放位置及平台。如果高校内部业务系统需要获得所需文件并查询,就可通过搜索浏览数据库,直接查询并生成所需文件。

4.2 透明化数据库网关

在Oracle与Dblink透明数据库系统中,一旦中介库数据被改变,通过数据库交换中心得到改变信号。其次,对于数据异构模式而言,要定期对其进行清洗与转换,在这一过程中,实现SQL到Oracle标准格式的数据转换。

4.3 文件脚本的形成与转换器

在数据交换中,抽取与订阅相关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程序设计中,首要保存设置功能必不可少,设置必须要规范。其次,设计结束后,借由触发脚本,进行创建与执行的自动化过程,同时创建与保存脚本,比如DBF To Oracle,这一过程就是数据库的转换过程。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高校数据共享趋势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提高高校管理水平。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程日益加快,高校更多部门集中注意力发展内部业务系统,使得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作用与地位更加突出,从而对数据交换平台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要在提高硬件性能基础上,还要深入研究与优化平台架构设计。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方式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方式研究的目的

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方式研究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并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有效的配置,打破老师授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把英语作为学习工具,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为学生大学毕业之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扎实的同时,其技能满足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基本要求。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方式的主要观点

1.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模式提出明确要求,“要与现代技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人们当前使用的有效促进教育教学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实体技术、软件技术和系统技术以及各种新出现的教育技术手段”,这就是现在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方式就可以归纳为其中的“各种新出现的教育技术手段”。

(1)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方式中课件的创新。课件制作要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融合,添加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把媒体的第二层含义融入教学,即添加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例如各种印刷材料和广播、电话、电视、计算机及网络等。另外,课件的制作是为了更好地教学,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在使用教学媒体时应从自身的角度区分其功能,使之物尽其用。

(2)综合提高英语教师制作专业课件能力。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学会对常用课件制作进行分类,不同种类的课件用对应的软件进行处理加工。其次,英语教师要给课件进行分类,知道怎么获取所需材料,这是成功制作现代化教学课件的前提。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想要制作更好的课件,除了会使用大数据下的计算机和软件,还应该端正态度,坚持时时学习,终生学习。大数据下的信息是不断更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也是不断更新的,这两者都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坚持时时学习,乃至终身学习。

(3)英语数字化教学中资源素材库的开发引进。英语数字化教学中资源素材库需要一个完善的校园网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衍生出学校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等相关的学习资源中心。大数据背景下滋生的各种资源很多,但是很多都需要付费才能拥有使用权,最新的教学资源收取的费用也不低。所以,如果学校能够与校外的素材中心在利益达成一致的条件下合作,就能同时兼顾商家利益和学校教学需要,实现两者的双赢。

2.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构建

(1)教学媒体多样化的合理应用。“要达到改革后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必须对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改革。”想要改变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使其逐渐走向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各种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分工合作、有序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对教学媒体进行合理安排,根据英语专业的不同课程设置相应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也称多媒体演示室,是根据现代教学的需要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影像播放设备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设备结合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教学系统。”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教室,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大有帮助的。

(2)网络课堂的分类教学。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数字化不是只有学校和教师两者能为教学活动服务,还有网络课堂。“网络课堂是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在线互动培训课堂”,网络课堂在国内刚刚起步,课堂种类多种多样,质量良莠不齐。学校对网络课程购置不及时,会导致很多网络的课程都有滞后性。但在大数据背景下,所有的网络课程每年都在更新,学校在采购相应的网络课程后,要对其分类。例如哪一个板块的资源是为教师服务的,哪一个板块是为学生服务的,还应该结合大学英语专业的特殊性采购与其相关的课程,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3.“一加一”教学方式的建设

(1)实现双赢,拓展与校外教育机构的合作。第一,筛选资源。高校与校外机构合作是为了他们丰富教学资源,所以在选取合作对象时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第二,公平协商。校外的培训机构是收费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而各高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所以双方合作要在不损害两者的利益时才能达成,在这一点上高校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为英语专业争取教学资源,使其为英语专业师生服务。

第三,学校宣传。学校可以做出让步,让校外培训机构入驻高校,同时也让培训机构做出让步,即降低他们对本校英语专业师生培训时的费用。

(2)利用互联网搭建高校间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英语专业可以与自身相关的高校利用互联网搭建多媒体网络教室,即实现高校教学资源之间的共享。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搭建网络多媒体教室,这样当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在本校的多媒体教室内就可以听名师讲课。学校的全自动多媒体录播教室,还可以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录下来,学生遇到重难点还可以再次看录播。只要高校的教学媒体设施完善,在校园网的基础之上便可轻易实现目标。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学生专业性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高校专业设置是现代大学的立学之本、教学之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划和目标、学科组织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方式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不仅能有效辅助主专业的学习,也可以在网络课程中进行系统化学习。

其次,使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在印刷时代 , 读、 写、 算被 认为是传统高等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传统大学教学模式一般把这三种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 而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高等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亦发生了极大改变”大数据背景下英语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将大数据中的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使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中,最后大学英语的教学又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更多创新型人才。

最后,有利于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专业化与多样化的矛盾,即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传统化与教学媒体多样化的矛盾和大学英语教学应试性与专业知识应用性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时见.大学教学改革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伯邑.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贾汇亮.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0.

第4篇

万州区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属西部典型贫困山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45所,其中农村中小学284所。近年来,万州区针对农村中小学量大、面广、点多、质弱的实际,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积极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为全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 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规划科学实用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万州区委、区政府于2010年3月召开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启动会。成立了以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为组长,政府相关部分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基础建设、民心工程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万州区教委结合把万州建设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要求,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万州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

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编制的万州区教育技术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万州区教育信息化与装备工作“十二五”规划》。着力用五年时间,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数字化校园”,使万州区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达到库区领先,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

2 建立机制,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序推进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学校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万州区从2010年全面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以来,建立了规划、建设、培训、管理、应用和科研等运行保障机制。一是成立了“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建设专家指导组”,加强统筹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二是按照“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了《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三是对全区学校的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解读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统一了全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模式和建设要求;四是设立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资金,采取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等形式多方筹集、落实建设资金;五是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分校制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了领导负责制;六是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设专人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建设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七是把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八是建立了教育教学科研体系。

3 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科学规划,重在建设,而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钱”。为保证建设顺利进行,万州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证建设经费。区教委和区财政局共同下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长效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落实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20%,统筹用于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两年来,万州区累计投入4174万元用于数字化校园建设。

目前,全区已建成数字化校园17所,达到13%;全区学校“校校通”已达到100%;建有校园网学校68所,74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372间,教师电子阅览室26间;建有中小学计算机教室125间,计算机14328台,生机比达到14∶1(义务教育阶段生机比)。

通过两年的努力,实现了万州区教育四张网(教育城域网、学校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网、行政审批网、农远工程天网)的平稳运行和应用;搭建了OA办公、万州教育、万州教育技术、农远工程管理、教育资源、学生学籍管理、教育装备管理、校园监控管理、财务管理、校舍管理十大平台。

4 强化培训,数字化校园管理措施有力

加强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采取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积极组织教师、技术人员参加重庆市级教育技术培训,并按年度计划完成区级培训工作。同时,还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数字化校园应用奠定基础。

在管理中,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加强对建设学校的指导、管理、检查和督导。我们按重庆市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了设备管理、应用考核、科研推广等制度。出台了《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应用考核细则》,对数字化校园的应用评估做了详细的规定。并率先在重庆市将教育督导引入数字化校园应用的考核之中。

5 注重普及,数字化校园应用逐步深化

万州区坚持“应用引领发展”和“宁可用坏、不能闲置”的理念,围绕教育资源的推广和应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应用,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成立了万州区教育资源建设办公室和万州区教育资源库平台开发小组,成功搭建起了具有万州特色的教育资源库平台,并逐步上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实现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全区开展“数字化校园”专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活动,经过区教育规划办的评审,有2校的30项课题获得立项。组织万二中、响水初中申报了《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重庆市级课题,并立项。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还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区(县)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引领教师加强对数字校园的应用。

第5篇

关键词:动画教育;动画艺术;民间艺术文化;动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15-004

数字时代下,新媒体技术与数字化终端的崛起与发展不只意味着动画艺术形式与传播方式的变化,更蕴含着动画创作的方式与内容的发展变迁。如何培养出能够在未来与世界动画强国进行竞争的优秀动画创作人才,是摆在中国高校动画创作人才的教育面前的一大挑战。

中国高校动画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动画创作人才具备适时吸纳数字技术优点,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与新设备,提高动画创作的技术手段与视觉表现的能力。从目前国产动画的创作过程来看,我国的动画创作人员并不欠缺这方面的能力,高科技的应用早已经渗透在我国动画创作的过程当中,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的贡献功不可没。我国早在2005年推就出了国内首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当是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动画的制作水平已经在向高技术发展,它的重大意义就是告知全世界,中国当时就已经拥有独立生产和制作三

维动画的能力了。

另一方面,中国高校动画教育要增强动画创作人才提升其所创作动画的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能力,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合理结合。目前的国产动画虽然应用着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数字设备,可是创作出来的国产动画片却只能面对低龄化的受众市场,近几年屡创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就是很好的例证。国产动画的低龄化创作趋势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高校动画教育对动画创作人才民族文化培养的缺乏。目前,中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动画专业,从事动画制作的人员也已经不在少数,中国的动画产业看似前景一片光明的背后,却是中国动画片创作人才的极度缺乏,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提高。

2 中国高校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动画教育发展遇到了瓶颈,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近些年来培养出的动画创作人才缺乏艺术创造力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很多人将其归因为动画制作的技术水平有限,画面效果无法与国外动画片抗衡。这种过时的观点在今天看来是站不住脚的,目前,我国的动画教育虽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上已经与数字时代的发展像接轨,配备了先进的动画教学实验设备,并搬用了国外的动画教学课程设置。中国高校动画教育出来的动画创作人才的动画技术制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况且,中国动画这几年在平面和三维的制作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制作水准同国际动画强国的一线水平还有差距,但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中国高校动画教育这几年培养出的动画创作人才的动画制作水准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但是停滞不前的创作思想却阻碍了他们创作出高质量的动画片。为什么配备了顶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课程却仍然难以培养出能够创作出优秀的高质量动画创作人员,这其中既包括中国高校动画教育思路的狭隘问题,也有动画教育人员对于动画艺术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了培养出的动画创作人才难以胜任国产动画的质量发展需要。

动画创作人才的成功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实现的。一个成熟的动画创作人才并不仅仅要精通绘画与电脑软件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与一定的创新能力。因为动画是一种文化,动画业被定义为文化产业,它被看作是多学科的互融性与交叉性,从实用性的、解决问题式的活动上升到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现象的大背景下的一种必然。作为现代设计中最重要部分的动画,它集中了美术、设计、服装、电脑技术、美学、文学、社会学、营销学、电影学、表演等最为广泛的要素,是最具有多科性和互融性的学科综合体。因此,动画的繁荣,决不仅仅靠熟练使用电脑、绘画造型能力强就可以做得好的。

动画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具有很强的外在形式的可塑性,但是合适的内容题材的选择才是优秀动画作品所必须具备的。丧失了主题内容的动画作品,就好像没有燃料的跑车一样,纵然被设计制造的再精良,也只是件摆设。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05年雷声大雨点小的中国第一部纯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这部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历时五年,耗资上亿的大片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到最后上映时却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没有自己特色。不论是剧情的设置还是人物造型的设计方面都不免显得有些俗套。从概念构思创新角度看来,《魔比斯环》并没无可取之处,它既没有达到预计中的走国际路线的效果,也没有体现出任何民族性的特色。可是如果站在有利于动画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魔比斯环》则填补了中国动画史上没有三维动画电影的空白,证明了中国的动画制作水准的提高。从这个例子看来,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准已经不是束缚其发展的主要枷锁了,中国高校动画只有想办法提升动画创作人才的创作构思、丰富动画的表现手段,真正地体现出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特色,才能培养出能够与从众多动画强国进行竞争,并找到突破的契机的优秀动画创作人才。

相比之下,美国好莱坞在1998年曾经以中国的民间故事《木兰从军记》为故事素材,改编成的动画片《花木兰》在上映的第一周就取得全美票房冠军。但是作为如此优秀的动画故事素材的原产国,中国国内的动画创作人员却对如此耳熟能详的素材“视而不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动画教育对动画创作人才培养的失职,使得现在的中国动画创作人员对本国优秀的民间文化不甚了解,这也是制约中国动画发展民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对高校动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伟大民族。如此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多样的民族风格,必然使得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培养出独具一格且内涵丰富的民间文化。它是我国本土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最能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而将优秀的民间文化中所包含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合理地应用到艺术创作当中去,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形态的过程,则成为中华民族体现自身民族特色的主要方式。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产品,它的民族特色就如同戏剧一样,主要从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来的民族品格的深度与广度。动画的民族风格是由本民族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心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在其内容、形式、格调、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需要,尤其是本民族的文化心理需要,体现出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气质。

首先,从审美心理方面来讲,就动画而言,越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题材内容,就越容易引起国际动画界的兴趣,越能在世界动画中标出自己的位置,同时也能契合外国观众猎奇的观看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民族的,越具有国际性。中国老一辈的动画创作人员就是通过自身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和体会,将其运用到动画的创作当中去,才在当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例如:从万氏兄弟于1926年完成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到后来的《三个和尚》、《九色鹿》、《牧笛》等等,这些民族风格鲜明的作品在伴随着中国动画成长的过程当中,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题材选取方面,民间艺术都为这些优秀的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取材范围。在题材选取方面,中国动画多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通俗文学为原始素材,进行再创作。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就来自于神话传说;来自于民间故事的有《马头琴的传说》、《日月谭》、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等等;还有的取材于寓言和成语,例如《三个和尚》和《骄傲的将军》。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由于我国民间美术、曲艺非常发达,艺术形式种类丰富,例如像国画、剪纸、皮影、刺绣和书法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段都完全可以运用到动画领域当中。中国动画在发展的几十年中,就是吸取了民间美术的营养,创造了许多新颖的动画形式,而且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由于从国画当中得到启示,我国于1961年拍摄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为世界动画界增添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新片种;在1963年,又拍出水墨动画片《牧笛》,片中运用水墨表现了人物、家畜和山水,清秀的画面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风格。

而这些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动画形式必然只能产生于自身丰厚的文化土壤。遗憾的是,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就被世界动画界所瞩目的中国动画走到今天却迷失了方向,如今这一代的中国动画观众对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耳熟能详,对国产动画片却漠不关心,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动画的悲哀。

中国动画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能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20世纪60年代以来借鉴水墨画、剪纸、木偶、皮影等本土艺术造型语言,创作的动画片都比较优秀,但我们并没有沿着此路走下去,更没有创新。中国本土艺术造型语言非常丰富,但如何能将其转化为动画艺术形式,如何使传统的本土文化符号转化为一种能为当代人所接受和喜爱的动画艺术形象,是需要中国高校动画教育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语言,就不能仅仅把一些传统文化样式、民间美术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搬到动画当中,要经过动画创作人员经过自己的创新思考,将传统的艺术形式转化为现代民众能够接受的形式加以表现。如果仅仅是照搬中国水墨画、民间剪纸、皮影等具体艺术形象,将无法脱离这些艺术自身的功能特点,掉入模仿抄袭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从本土文化、民间文化中应该寻找那些民族风格鲜明,造型独特,而又适应于动画艺术表现的文化资源作为动画素材加以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现代化是不相违背的,关键在于创作者如何构思、如何运用。作为现代的国内动画创作人员,应该注重审视中国本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造型语言,不论是传统木板年画,还是皮影、壁画等艺术形式当中,都有动画创作所需求的造型元素,但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形象具体化、个性化并加以综合提炼,仍需要创作人员进行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其实美的本质是一致的,但美的形式却是多样的。这形式的多样性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自己对动画的不同理解而发展的适合本民族的表现形式,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而对于中国动画,照抄照搬不是办法,重要的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开创自己的民族风格,那样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民族化是指动画的精神内核,一定是反映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风土人情、文化特色,没有民族性便没有个性与特色。

中国本土文化中包容着深厚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形式,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也是很完整的参照。动画不仅是一个影视形象,它可以通过一系列后续产品的衍生开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发展民族化的创作道路,坚持从本土文化中发掘宝贵的资源,不仅是国产动画的发展出路,更是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现在,中国动画的发展正走到了十字路口,曾经的辉煌固然令我们骄傲,但残酷的现实还是逼迫我们进行思考和学习。我们的动画民族化的路子走了几十年,突然走不动了。于是就有人提议放弃民族化创作道路,发展国际化道路。目前中国动画的“洋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是内容题材和形象设计多方面的“洋化”。这种倾向的出发点也许是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但是一味的模仿别人也就意味着丧失了自己的特色,这样制作出来的动画片当然不会被认可。解决现代化问题不能否定民族化,民族的特质、民族的文化才是中国动画创作的根基。中国高校动画教育需要在将民族性作为其发展根基的同时,必须深入探索现代化改革,使民族的精神特质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的需要,才能真正融合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动画创作人才。任何艺术作品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之后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有将民族的精神与时代的内涵相结合,在现代语境下探索展现民族特质的新道路,探索时代条件下民族新的动画话语,实现新型数字技术与传统民间文化相结合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动画才能够迎来振兴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刘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成人动画竞争战略.现代传播[J].2006(4)

2 陈书禄.中国文化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刘娴.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中国电视,2005.(8)

4 娄淑芬,李明.中国动画“民族化”之思考.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23(1).

5 彭玲.关于中国动画文化发展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13(1).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47-02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被广泛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来,这种现象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当今,在网络的普及、多媒体资源的推动下,传统的建立在印刷基础上的纸质教材完全不能满足教学上的要求。信息化社会推动着纸质教材的多种形态发展,纸质书本逐步发展成为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形式。高校也迎合了这种趋势,纷纷进行硬件设施的更新和完善,这些做法与举措都有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2 数字化时代给高校美术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数字化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新成果,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图形和图画为主要形式的媒体信息使人们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对高校美术教育具有十分鲜明的影响,

首先,数字化美术教育的出现对传统的美术教育产生巨大冲击,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用书本和画笔组成的教育形式,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增添了计算机等现代化高科技。

其次,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有了革新,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平台能看到更多的美术作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握好美术教育。学会把美术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充分展现出艺术之美。通过多媒体这种先进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轻易制作出完美的作品。由于多媒体教育脱离了传统的画笔与画板,现代软件的全新功能完全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整幅作品的创作。除了完成作品以外,还可以制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计算机软件的剪辑功能,对于高校的美术教育来说,具有革命性的发展。在计算机上绘制图画,几乎没有成本计算,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益无害,还能够增强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配合好多媒体技术,把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一步步的动画讲解,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方面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字化技术带来更为广阔的教学资源,并且随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发展,高校教师也逐渐学会运用画板和教案来创造更多的现代媒体产品。透过互联网,可以看到全球各个地方的大师们的作品,这种做法不断扩大着教学资源,使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和完善。如在讲解到欧美印象派的作品的时候,通过互联网,先搜索出来与这个画派有关的所有的画家,然后搜索到与这个画派有关的所有的作品,在最大程度上拓展教学资源。

这种崭新的数字化的变化,加强现实中的课堂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现实课堂的人们与网络另一端的人员展开激烈的讨论,共同学习美术的创作。学生的学习也不仅是枯燥无味的,还会加深学习印象。并且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启迪思想,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目的。

数字化信息技术在社会上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许多著名的艺术博物馆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搜索学习与研究,方便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动向。这一举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高效,以便于学生正确把握当代艺术的普遍走向,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高校美术教育发展。

3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提高高校美术教师的素质 任何一种教学资源都需要通过教师语言的传递来真正发挥出作用,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完成绘画这一出现在数字化时代的重大成果,这个成果需要结合教师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成为提高教师绘画水平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为了跟上数字化时代的脚步,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能够主动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去全面思考计算机教学的最主要的方式;其次,要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通过计算机这种设备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奇妙的数字化的艺术世界,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地发光发热。

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优点 学生要想完成一幅纸质的绘画作品,需要用到笔与颜料,并且还要把颜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技巧进行调色,这样才是一幅完美的绘画作品。这种作品是非常不容易保存的,不仅会受到光线问题的限制,并且会随着环境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点需要特别引起注意。一幅好的绘画作品,经过十天半个月的绘制过程,最终可能因为在作品上染上颜料而导致作品的销毁,还会造成教学过程的严重中断。另外,重新准备绘画工具的代价太大,严重浪费时间,不能保证作品高效地完成好[2]。美术教学的教学进度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与传统的绘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计算机绘画艺术。计算机绘画艺术中的数表、键盘、屏幕取代了传统的绘画工具[3]。通过计算机中的绘画软件,可以充分展现出学生的创意和设计理念。通过计算机这种手段绘制出来的作品,完全不必担心因为染上了过多的颜料而遭到损坏,而且可以在各个不同的场合展示。并且一幅作品还可以复制,进行远距离的传输,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绘画作品完全可以轻易地流通到各大网友的手中,被多数人所熟知的过程也能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宣传效果。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使人们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反复有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反过来提高了课堂中美术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绘画中,各种会运用到生活中的绘画技巧都是在前人的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种绘画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绘画经验不仅包括了绘画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技巧,也包括了熟悉的绘画工具和具体的实践。

通过学习这些绘画技巧,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如何去欣赏一幅画的能力,紧着才能学习如如何才能绘制出一幅高质量的美术作品。这个过程要进行起来难度非常大,而且会耗费教师和学生非常多的时间。而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短短几年的实践内教会学生众多的绘画技巧,更要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时间紧任务重。在大学将近四年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最多的知识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的成效并不十分显著,结果也很难令人的满意,导致学生在绘画上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在毕业的时候很多学生收获的可能仅仅只是一张文凭。

这些情况显然不利于美术教育的长足发展,不能让学生把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然而,美术教学资源数字化这一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彻底摆脱传统的美术练习过程,把类似于颜料调色的问题交给电脑来完成,学生需要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作品的构建与设计上面。学生把自己想使用的颜料输入到电脑中,无论是多么复杂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电脑的渲染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能够保证作品的零误差,还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使用计算机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这个过程的发展,不仅完善了绘画技巧,同时强大的绘画软件还可以帮助完成以前那种只有大师才可以完成好的作品。这种绘画体验能够使学生与大师对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美术功底。

4 结语

我国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高校也要紧跟着时展的步伐,发扬其优点,提高教师的美术素质。教师要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龙晓苑.数字化艺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4):

46-47.

[2]冯静.美术院校特色图片数据库的建设[J].科技学报,

第7篇

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化推进中的尴尬

在资本、互联网企业热火朝天地布局在线教育领域,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时候,一直在教育出版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传统教育出版社却在自己曾经擅长的领域少有发声,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传统教育出版社之所以在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裹足不前,主要还是对教育数字化的前景(或者说“钱景”)看不清楚,不敢贸然进入。我国的基础教育虽然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是也存在着如下的自身特点:①高度的组织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限制在学校、课堂内部,没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来进行在线学习;②学生学习压力很大,无论教育数字化形式上多么绚烂,但对学生来说,与课堂学习和考试一样,都很痛苦;③终端消费者(学生)没有自主选择产品的权力,主要是被动接受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的选择,而学校和家长对不能够立竿见影提升考试成绩的数字资源没有多大兴趣。

我国基础教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进行教育数字化成本非常高,首先产品本身质量不但要高,更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需求,因此内容建设和平台搭建的费用高昂,而且营销上也必须要针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进行整体营销,沟通和营销成本很高,利润相对微薄的传统教育出版社很难支撑。目前在内容、平台、硬件等领域占有市场先机的大多是互联网公司,传统教育出版社基本上没有发言权。

充分认识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化推进中的位置

大多数教育出版社已经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所处的落后态势,也深刻认识到发展教育数字化根本不是讨论“做不做”,而是要深入研讨“如何做”的问题,但是在投身教育数字化大潮的进程中,教育出版社一定要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充分的认识与分析。

教育出版社进行教育数字化的劣势主要表现在:①观念上严重滞后,总以为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纸质教育图书将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对新兴的教育数字化缺乏足够认知和重视;②缺乏互联网思维,普遍缺乏对用户需求和体验的尊重和了解,缺乏基于大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精准营销;③缺乏资金、机制和专业人才,教育数字化过程中的内容制作、平台建设、销售推广等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储备,而传统教育出版社无论是现有储备还是吸引力等都存在很大缺陷。

但传统教育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优势:①作为我国教育出版行业的主力军,传统教育出版社比新进的互联网企业更加熟悉我国的教育生态环境,更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教师需要什么,这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②无论数字出版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是呈现方式如何新颖,对于用户来说,内容始终是第一位的,这些恰恰是传统教育出版社经过多年积累的最大优势;③传统教育出版社在纸质图书时代就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等进行了长期的合作,在了解教育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建设了畅通的线下销售渠道。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这些线下销售渠道依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④传统教育出版社积累了庞大的纸质图书用户群,这些用户资源是未来数字资源的最好入口,是出版社的宝贵财富。

明确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化推进中的路径

明确了自身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教育出版社必须在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采取适合自己的道路,包括产品研发、技术实现、营销推广和实施步骤等各个方面。

1.必须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核心

传统教育出版社最大的优势就是内容,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必须继续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核心。传统教育出版社内容优势的最大部分就是经过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审核通过的教材和教辅内容,既包括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编写的课程标准教材,也包括围绕这些教材编写、经过教育部门审定上目的配套同步类核心教辅,更外延至其他经过各级教育部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如二类教材等),这些资源经过了各级教育部门的严格审定,在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传统教育出版社必须继续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竞争优势,挖掘这些内容的内在价值,做好这些内容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无论是衍生新的产品,还是进行数字资源库的建设,都离不开这些核心内容的建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32字数字出版方针中就重点强调了“核心稳健”,其实就是强调人教社核心的中小学教材资源,人教社的数字资源建设要围绕着核心产品开发。

2.实行自主研发与外包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技术环节包括了平台搭建、内容建设和具体产品开发等诸多环节,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教育出版社在技术环节处于明显的弱势,因此,要更多地寻求外部技术合作,实行自主研发与外包相集合的模式。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满足基本需求的技术就如当年的印刷和排版技术一样,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熟练“工种”,已经不是决定产品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出版社大可不必在此领域纠结过多,可以多多采取与专业技术公司合作的模式,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呈现方式的构思上,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众多的技术公司可以将出版社的需求完美实现。金星教育集团2015年新版的《教材全解》图书增加了教师微课和实验演示环节,增加内容的呈现方式其实就是小视频,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很容易解决,关键是增加哪些微课,在实验中给学生演示哪些内容,因此,工作重点显然还是在核心内容的建设方面。在平台建设中也是如此,随着国家政策和财力的大力支持,众多学校的三通两平台工程已经初具规模,极度缺乏内容,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教育部门的平台建设标准和进展,和教育部门多多沟通合作,争取以优质内容介入区域化教育平台的建设。

3.充分重视线下渠道的销售推广

传统教育出版社在纸质图书时代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用户资源,这些用户资源既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也包括新华书店系统和民营书店系统。在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集中管理程度还非常高的情况下,教育数字化的进程必须和教育管理及教研部门进行有机结合,数字产品必须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的批准方可进入学校和课堂,因此在数字产品的推广进程中,教育出版社在高度重视线上推送方式的同时,必须对系统营销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巨量的纸质图书的学生用户更是宝贵的“入口”资源,在营销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纸质图书的入口优势,将现阶段仍旧占有优势的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有机结合,为线下图书用户提供更多的线上增值服务,以追求增强用户粘度,同时也可以将线下用户引流到线上,实现线下线上共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两年前已经开始在纸质图书铺设二维码和点读信息,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更进一步的增值服务,同时很多用户也会在使用线上资源的过程中接触出版社的其他数字资源,成为出版社数字资源的潜在用户。

4.步骤上坚持以增值服务为切入点,循序渐进

传统教育出版社在进行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还必须需要调整心态,切不可还以教育出版社的老大心态自居,必须明白竞争对手已经从原先实力相对薄弱的非教育类出版社变成了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互联网企业,竞争的领域也从原先的内容、营销转化为包含技术、资金等领域的全方位竞争。笔者认为,在目前的落后态势下,教育出版社最忌讳贪大求全,订立与自身实力差距太大、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绝大多数出版社并不具备人教社那样的核心教材资源和雄厚资金实力,却要像人教社一样建设工程浩大的“数字校园”,恐怕就很不现实,因此在数字化进程中不妨以自身的成熟核心教育图书为切入点,开发为其提供增值服务的数字产品,这样既有内容的先期储备,又有纸质图书用户的“入口”优势,还兼有为纸质图书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促进纸质图书销售、积累数字资源等多重效果。通过这样的逐步积累,循序渐进地为将来的数字化产品开发打下基础,这样的实施步骤看起来保守,但是对绝大多数教育出版社来说是相对稳妥、切实可行的。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教育信息;信息资源

G434

引言

在传统板书教育方式下,因不同区域教育资源、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的差异性,导致教育缺失公平,教育质量存在较大的地域性。但是,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打破区域间的教育隔阂,给教育沟通带来便利,凭借现代化技术,实现多样化信息沟通,给教育教学带来海量信息,在教育中分享教育资源成为可能。特e是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创新主流趋势。综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数字化教育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助推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电教馆工作人员,深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此以教育信息资源为突破口,探讨数字化优化路径,全方位优化配置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教育模式。

一、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政府优化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指明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严格贯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以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为现代化教育提供支撑,营造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政府的统筹引导下,推进机制创新,合理推进多部门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在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下,完善政策机制,打造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格局。

如,2016年,江西省实施《江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全面深化江西省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江西省电教馆召开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试点阶段工作总结会议,梳理平台建设基本思路,结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际,重点汇报了平台功能、平台资源建设和人人通空间开通问题,总结平台试用经验,结合存在问题,提出后续工作建议。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召开《2016年县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会》,在会议中电教站负责人交流与分享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做出了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部署,以“十三五规划”为载体,继续建设智慧校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素养。

二、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市场优化

在数字化教育信息市场中,政府鼓励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吸引建设资金,引入先进理念,以商业化的模式经营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向使用者收取市场价,共享使用教育信息资源,让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一起共担风险。让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建设,参与市场竞争,合理流动社会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真正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活力,最大化联接教育信息资源库,拓展教育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实现教育效益共享。

如,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筹建于2007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家长打造一个南昌市家庭教育平台。在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平台上,有16个栏目,包括86个子栏目,有风采展示、父母课堂、新闻聚焦、育子文苑、心灵导航、专家在线、学子乐园、家长沙龙等,整合了优秀的教育资源,打破家长、学生、学校之间时空界限,平台还有谭教授讲坛、嘉老师热线、视频窗口、多个互动性专栏、论坛,家长可以通过平台第一时间和学校、老师沟通。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作为厚学网的合作会员,有丰富的课程,采用一对一教学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为南昌学生网上学习提供选择。

三、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个体优化

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个体优化是以互联网技术调拨教育信息资源,发挥互联网教育信息资源效能,实现数字化课堂教育价值。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育个体,利用互联网的检索功能,整合丰富教育信息资源,不仅整合教材资源,还可以查阅互联网资源,将多渠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享,让互联网资源不再“海量”,浓缩在45分钟课堂内,整体提升学生知识素养。

如,南昌市举办的《第六届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中,邀请“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学校教师(南昌仅有新建区、安义县、南昌县)、“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学校教师、具备“班班通”教学设施的其他学校教师,依据现行的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选择一个课时内容现场向评委及观众展示。教师在报名的同时需上传一节5-10分钟的微课视频(格式为wmv或flv)及相关课件、教学设计等(课题自定),作品上传的同时进行公示,需要教师根据所抽取的课题(知识点)内容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并完成微课教学课件制作,优化教育信息资源。

总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内容,是传统教育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拓展和延伸。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从政府、市场和教师三方面优化,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信息资源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