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业文化的起源

商业文化的起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0 17:11: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商业文化的起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商业文化的起源

第1篇

六三班宋启源 辅导老师秦伟云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六年时间,转瞬即逝;六年情谊,难以忘记;六年生活,今朝离别。擦不尽,脸上的泪水,抹不去心中的那份记忆。我们欢聚在这里,最后一次告别母校,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小学的生活就将结束,但发生的事情,仍旧历历在目。秩序井然的课堂,你追我赶的操场,欢歌笑语的比赛,深深印在我心里,已成了我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只是希望时间再长再长。

我深深地记得二年级时,我把头磕破了,老师那关心的目光,让我至今难忘。血流了一身,却不觉痛苦,或许是关心封住了我的创伤,头上被缝了六针,至今还留在头上,老师依旧是那样,对我们有无微不至的照顾。

第2篇

第一,他肯定了18世纪诺曼起源说对解释基辅公国起源所作出的“首次全面的学术努力”,但同时认识到这一学说在文化领域有显著的局限性――即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对于基辅文化并没有根本性的影响。“基辅公国一旦出现,它的文化就比其北方邻居发展得更丰富、更迅速;无论是书面文学、成文法,还是铸币,它们出现在基辅罗斯的时间都比它们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时间要早得多。” 他认为,通过对俄罗斯文化中斯堪的纳维亚因素的详细考察,便会发现这一因素的作用是无足轻重的:俄语中实际只有六、七个诺曼词汇;基辅的书面文学先于斯堪的纳维亚的书面文学,且显然是受到拜占庭和保加利亚的影响;基辅法律中也几乎找不到来自诺曼的原型;也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诺曼人对基辅的多神教信仰有过影响。但对于诺曼人在基辅公国建立中的作用,是否如诺曼起源说认为的那样,“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金人――也就是古代挪威人,在俄国历史编篆学里则通常称之为诺曼人――在很大程度上给俄罗斯带来政府、内聚力乃至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梁赞诺夫斯基表示这一问题仍然颇具争议。

第二,梁赞诺夫斯基认为与基辅公国起源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被称为“罗斯”的部落或民族的起源问题。诺曼起源说的支持者全盘接受《往年纪事》,认为罗斯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一个部落或分支。并在斯堪的纳维亚语中寻找“罗斯”这一名称的起源,根据这一假说的术语来阐释所有涉及罗斯人的古代文献。梁赞诺夫斯基特别批判了维尔纳茨基关于诺曼人在公元740年就来到黑海海滨的推理,认为这是“极具推测性的,总的来说根本没有说服力”。

反诺曼起源说的学者则提出各种证据表明罗斯人在南俄罗斯早就存在,甚至把诺曼人仅仅当作是罗斯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罗斯人与南俄罗斯及其居民有着本质联系。“按照阿拉伯作家的记载,罗斯人的一些习俗,比如单身汉的冥婚以及妻子在丈夫死后的自杀,看来确切无疑地是斯拉夫人的、而不是诺曼人的习俗。阿拉伯人所知的罗斯人最可能生活在南俄罗斯的某个地方。”

第三,肯定了沙赫马托夫等专家对《往年纪事》的详尽分析和批评,认为这些批评“澄清了它的叙述中的一些明显缺陷,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中的错误”。梁赞诺夫斯基并不试图对这些问题给出答案,而是在揭示相关研究的一些过度简化历史的拙劣错误后,以置身争议之外的口吻结束了他对基辅罗斯国家起源的阐释:“无论如何,不管是通过内部演化,还是外部干涉,还是两者的某种特定的结合,基辅公国于9世纪的确在第聂伯河地区崛起了。”

梁赞诺夫斯基所著的《俄罗斯史》对古罗斯国家起源问题的探讨,持介绍性的态度,他将各方学者的观点推广到了教学之中。总体来说,20世纪40-60年代英美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为其之后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3篇

涩谷和涉谷是一个地方,涩谷位于日本东京都,全称涩谷区(Shibuya-ku)。涩谷是各种时髦及流行的最大发源地。而且各种各样的流行文化都是起源于涩谷大街。

1930年市郊列车通到了涩谷,1938年地铁银座线开通。从这时起,涩谷作为连结市郊住宅区和东京市中心的始发终到站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33年东横百货店(东急东横百货店)动工,1956年以东急文化会馆的建成为标志,东急集团旗下的企业开始对涩谷站周围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70年代随着银座等老繁华中心的没落和新宿发展速度的放慢,涩谷作为新的繁华中心开始崛起。再往后,西武、Parco、丸井等商业资本也进入到这里,涩谷作为娱乐和购物中心的地位稳固了下来。更具特色的是许多面向青少年的时装、用品、文化、娱乐的个人商店的集中到了这里,涩谷是东京首屈一指的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商业中心。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关键词]海南 换花节 经济价值

府城元宵换花节,是公认的海南岛情人节,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民间传统节日。特别是海南建立特区,建立国际旅游岛后,换花节的经济价值凸显,在这里略作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换花节的起源

换花节起源于”换香节”,关于”换香节”的起源有以下说法。

1.”换香节”的爱情起源传说

“换香节”,俗称“驳香”(谐音,海南方言)。至于“换香节”的由来,民间有着几种不同的传说。较为流行的一种是说,很早以前,海南琼山府城人一生出娘胎,媒婆就上门订婚(俗称搭命)。男女成亲前很难遇上一面,等到完婚后,发现对方有缺陷也无可奈何了。有一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城东青年唐宾,不甘愿父母的搭命,偷跑到庙堂烧香,祈求婆祖保佑他找个好娘子,正碰到城西来的少女林香,也抱着同样的心愿烧香,两人互诉心事一见钟情,并私下订立婚盟。当时只有香火在手,他俩就作信物互换,祝愿来年再相会换香。从此,府城元宵节换香的习俗便一代代传了下来。

2.“换香节”现实说

据府城老年人介绍,从他们年幼开始,每到元宵夜,家里老人都会都叫全家人上街走“八排”,意为出门逛街,求来年平安。每人手里面都拿着点燃的香火,寻找家里男丁多的人换香,并互送“发丁发财”祝福语。

因为换香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容易在换香中不小心烧到人;经过政府部门大力倡导,1984年元宵,把香火换成了鲜花,府城换花代节也随之代替了原来的”换香节”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换花节”开展的形式,规模,影响

1.开展形式

正月十五,琼山市区府城华灯齐放,人流如海,鲜花满街。许多青年人,纷纷手持鲜花,沿着海府大道涌向府城,形成一支换花大军。换花者心理因人而异,多数人换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而已。 青年人则把”换花节”当作交朋结友的大好时机,愿以花为媒,觅到知音。海南建省后,内地来海南的人增多,每年在府城闹元宵的都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玫瑰是换花的主要品种,人们希望通过换花的方式,表达对来年生活的美好祈愿。随着20世纪90年代府城“元宵换花”被艺术家搬上舞台,加以艺术化,府城元宵”换花节”知名度逐渐扩大,它那独特的民族节日风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街头换花的人群中也出现了不少老外的身影。

2.开展规模、影响

现在的元宵”换花节”的地域和规模都不断扩大,延伸到红城湖、海府路等府城周边地带,万绿园也成为”换花节”的活动场所。从2003年起,参加府城”换花节”的人数出现递增状态,到去年突破18万人,而且文明换花的气氛越来越浓。2001年,省对台办、省民委在琼山举办“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欢度”换花节””活动,40多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来到府城欢庆节日,这一年的”换花节”,已远远超出了其原来的特有意义,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盛会。而近几年的”换花节”活动内容不断充实,丰富多彩,除了换花这一传统内容,还增添了万花迎春(盆景花展)、千灯照春(街巷灯展)、醒狮催春(舞狮摘星)、艺苑唱春(琼剧表演)、游园戏春(游艺娱乐)等内容,被赋予新时代特色的”换花节”,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换花节”在弘扬琼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海口和谐社会的构建。

现今府城元宵”换花节”已经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研究、特色、充实和拓展方面做了五年保护计划,保护措施有:组织民俗专家开展”换花节”原生态内容调查、出版”换花节”摄影艺术作品集、把”换花节”文化活动内容纳入本地区中小学教育内容、有计划地进行”换花节”庆交流,以达到进一步扩大”换花节”知名度等预期目标,琼山区政府为此将建立长效机制,专门成立了科研和推广机构,并且投入20万元建立”换花节”历史展览馆。

三、“换花节”隐含的巨大经济价值

“换花节”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和形式,在海南岛具有不可替代的品牌号召力,在市场经济视觉下,背靠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机遇,”换花节”具有多种可以开发的经济价值和多种经济形式。

1.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

由于”换花节”在海南的知名度家喻户晓,”换花节”的名气已经深入每个海南人的骨髓,所以如果把”换花节”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打造成海南乃至全国的知名文化品牌都有非常大的可操作性。有句俗语说的非常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拿到海南来也是一样,”换花节”作为海南省土生土长的独有节日,在国际旅游岛大旗的号召下,随着海南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崛起,重拳打造海南本土民族品牌的时机已经到来。”换花节”这个品牌一旦拿出来必定成为海南省一个耀眼的明珠。当品牌价值得到极大提升的时候,品牌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将会成为一个挖掘不尽的宝藏。

2.利用品牌效应,活动联系经济实体

“换花节”的巨大品牌效应和人气吸引力,让很多商家垂涎欲滴,每年的”换花节”主会场都是人山人海,巨大的人流量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各个会场都是人满为患。但是政府并没有把活动中植入广告,巨大的商业价值白白浪费,对于很多想在岛内创品牌的商家来说,他们都愿意出相当一部分资金在”换花节”这个机会中宣传自己,如果政府能把这部分潜在价值利用上。政府将不用再往活动中投钱,相反还会有不菲的收入。

3.缩短”换花节”周期,充实”换花节”内容

“换花节”要得到品牌在国内的大幅度提升就要改变现有的运作方式,现在”换花节”还采用古老的时间周期。每年一次,对海南省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立,每天都有大批的国内外游客来到海南,对于他们绝大部分人来说”换花节”只是个传说,很少有人能一饱眼福。亲身体验更加不可能,政府应该把”换花节”是时间缩短,把一年一次改成一月一次;”换花节”的地点也应该从现在的场地扩大的全岛,每个市县都有一个固定的地点举办这项活动。让每个来海南旅游的游客都有机会感受下”换花节”的浪漫气氛,增加他们对海南热带旅游天堂浪漫感觉。

4.开发换花产品

现在在换花不应当仅仅限制在交换鲜花上,历史已经把“换香”改成“换花”,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需求加以再次更改。开发出换花的系列产品,有鲜花再配上合适的绿叶,让参与换花者体验一份浪漫的情怀同时得到一个可以长期保存的信物,信物里面一定要有浓郁的海南元素。产业链的开发又将解决很多人的就业的发展问题,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添加助力。

结语

作为府城元宵”换花节”民俗已具备了历史性、群众性、民族性、娱乐性、艺术性、地方性和社会性等特征,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对提升海南的形象有着重要作用。如将其文化底蕴进行挖掘,拓展内涵,利用其隐含的经济价值,将对海南岛起到不可估量的正面宣传作用,并为海南经济起飞助力。

参考文献:

[1]庄长宽:从营销学视觉探析武术的发展之路[j].时代经贸 2009.2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音乐的起源、特征与社会生产的密切关系,及企业文化将音乐作为传播手段的不可替代性,从音乐营稍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对音乐的需求,为音乐的市场化营稍不断开辟新的道路和商业空间。

本文拟站在音乐市场营销的角度,在现有的音乐市场的边缘,拓展出新的音乐市场营销商业空间的愿望出发,对目前音乐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音乐起源学说之一“音乐起源于劳动学说”,即音乐在社会生产劳动中产生,经济生产孕育了音乐艺术,反过来,音乐的艺术价值也可以传化为经济价值的理论推导,研究音乐对企业文化战略的作用,音乐为企业品牌商品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寻找音乐文化利用自身的艺术规律在信息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战略的运行规律,从而探析建立音乐在企业中运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市场营销新模式的可行性。

音乐行业有相对独立生产的音乐商品产业,如音乐音像制品的生产、销售等。除此以外,能不能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将音乐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成为社会大生产的一项能动因素广泛地参与社会生产创造经济价值呢?答案是可能的。音乐到底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借助于何种形式呢?我们一边要寻找音乐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根据,一边要对现有的音乐与生产的实践关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且根据理论指导去发现和制造更大的音乐市场空间。我们将目光转向社会生产活动,市场经济的主要社会经济实体是企业,“音乐原本是一种游离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艺术形态”,企业与音乐在传统经济上的关系并不密切,而现代企业却能在某些领域利用音乐文化为企业服务,如果我们找到了音乐文化与企业文化或企业战略产生必然关系的结合点,也就是使音乐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战略系统的一部分,那么音乐商品将会在国内、国际开辟一个巨大的市场,从而获得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空间。

一、从音乐的起源、特征与生产的关系谈起

1.音乐的起源于劳动

关于音乐的起源有“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学术观点,至今并无定论音乐到底起源于那种学说,或许音乐的起源并非是一种,有可能超过一种以上。其中“音乐起源于劳动”的学说观点被很多的学者认同。普列汉诺夫说:“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伴着歌唱。音调和歌词完全是次要的。主要是节奏,—音乐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的生产者所服从的拍子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决定于生产过程的技术操作性质,决定于一定生产的技术。在原始部落那里,每种劳动都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分精确地适应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劳作的节奏。”劳动孕育了音乐,音乐就是劳动的副产品,为什么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伴着歌唱,而非其他的艺术形式呢,因为一方面原始人用音乐来表达劳动时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精确地适应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劳作的节奏”便于个体和集体劳作,从而提高了劳动的效率。从这两点来讲,音乐对生产的作用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2.音乐专注于表达感情

音乐起源于劳动,是社会生产孕育的,反过来音乐对社会生产也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这个作用是由音乐的特征决定的。从音乐的基本特征来讲,古人曾说,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曦叹之;曦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觉手舞足蹈之。“它说明音乐从一开始就不是纯艺的文化形式,而是言之不足的延展手段,也可以说是具有客观功能特征的社会现实和结果。一音乐在本质上是人类特有的本能,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本能上的延展。”也就是说音乐实际上具有语言的属性,是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实际上含有语言功能,具有语言文化的部分特征,是言之不足的延展,从而更加说明了“以声表情”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特征。音乐很难对客观现实进行再现和描述,但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抒情的艺术”,通过美妙的声音极善抒发感情和情绪。三世纪时期雅典学者吉弩斯在他的名著《论祟高》中就指出,音乐有一种“惊人的力量,能表达强烈的情感”,虽然情感不是音乐所专有,而是在一切艺术中普遍存在,是音乐却特别专注于表现感情。②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调动和激发观众(消费群体)的感情和情绪,与企业的文化内涵宣传形成互动,认可企业的品牌和理念,音乐的“以声表情”的特征对企业文化的建立与营销战略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企业文化的音乐化传播

1.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

既然要研究音乐对现代社会生产活动的作用,而市场经济的主要社会经济实体是企业,必然要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并且要知道音乐在企业文化中究竟能起何种作用。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物质形态文化的有机复合。建设充满个性、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取并保持形象竞争优势,创造和提升品牌价值的基本选择。

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根据接收者的范围来划分企业形象可划分为企业外部形象和企业内部形象,外部形象是员工以外的社会公众形成的对企业的认知,我们一般所说的企业形象主要就是指这种外部形象。内部形象则指该企业的全体员工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和整体认识。由于员工置身企业内部,他们不但能感觉到企业的外在属性,而且能够充分感受到企业的精神、风气等内在属性,有利于形成更丰满更深人的企业形象;但是如果缺乏内部沟通,员工往往只重局部而看不到企业的全部形象,颇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内部形象的接受者范围虽小,但作用却很大,与外部形象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决不可忽视。

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由先进的企业理念及企业文化所决定的,企业理念变成生动形象的“活”的灵魂进人人们的思想深处,必须辅之以一系列的表达技巧,如企业理念的艺术化。企业理念的艺术化是指将企业理念要素用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法表达出来,借助艺术的美来传播和推动。厂歌、公司之歌是企业员工歌咏最常用的音乐表达形式③(在下文将举例说明)。2.企业文化的艺术化传播中音乐的不可替代性

音乐与企业文化战略之间可以产生何种关系呢?根据“音乐起源于劳动学说”,即音乐在社会生产劳动中产生,经济生产孕育了音乐艺术,反过来,音乐的艺术价值也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理论推导,音乐为企业文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和理念的音乐化传播,从而将音乐的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大方面:

一方面,音乐活动可增强企业凝聚力。例如用厂歌、公司之歌或全体员工参与的群众歌咏在企业内部用音乐艺术的美推动企业文化内涵的建设,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溶人企业理念和文化精神,有效培养团队精神。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充分发扬积极向上、改革创新的企业精神。

另外,音乐具有对员工的教育功能。音乐具有广泛的社会教育功能,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都认为音乐对人有净化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音乐净化人的社会行为和人的身体”柏拉图“音乐的乐调美来源于人的心灵的聪惫和善良,……音乐的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为“音乐是万德胚胎的源泉”,还有中国古代的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侵人人的心灵最深处,浸润心灵,美化心灵,美化人的精神与情感。因此在企业中,音乐可以起到对员工提高素质、培养情商的教育作用。

再有,音乐的美令人产生愉悦的情绪可提高劳动效率。在我国古代就有音乐能提高人们劳动效率的记载。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官。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日: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癸,如美,何也?对日: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这段文字是先秦思想家韩非子讲的一段故事。说的意思是,癸是民间歌唱家。他唱歌时,过路的人听得人神,墙工更忘记了疲倦。宋王召见并要赏赐他。但癸说他的老师射稽比他唱得更好。于是宋王检验他们唱歌的实际功效:癸的歌声鼓舞墙工筑了4丈高的墙,而老师的歌声使墙工筑了8丈高的墙。而墙的坚硬度,癸是50%,射稽是80% 由此可见,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音乐艺术的美对人的情绪影响非常明显,可以令人产生愉悦的情绪,调动生产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

另一方面,音乐在企业营销推广中的广告作用,在企业的外部环境用音乐的美来传播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广告音乐,是以音乐来作物质商品广告宜传。广告音乐有着古老的民间历史渊源。在现代化传播媒体条件下的广告音乐,是一种高投人、高效益的音乐商品。在今天的商品竞争时代,广告音乐成了企业竞争最重要的武器。(后面将作详细论述)

从现代企业营销角度来讲,企业营销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靠产品,第二阶段靠营销,第三阶段靠战略,第四阶段靠文化。“经济和文化呈现从未有过的密切联系与亲和力。发挥文化特有的创造力,已成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力源。”音乐是文化的一种形式,而且是语言的一种延展,除了营销的第一阶段音乐难以发挥作用,但在后面的三个阶段音乐作为文化因素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交流、沟通的桥梁,对企业营销将产生很大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的音乐化传播现状与关系

1.企业文化的内部音乐化传播现象

厂歌、公司之歌是最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一。企业之歌的歌词一般是对企业文化的直接反映。创作企业之歌,一般要求节奏简单、变化较少、适合齐唱和合唱。企业之歌应该做到员工人人会唱,常常在公司集会、文艺演出、行业系统的集体活动时演唱,通过整齐、僚亮的歌声,既能够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又能够充分反映员工的精神风貌、传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松下公司、大宇公司等日本、韩国企业的公司之歌都是非常有名的,而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谱写了自己的公司之歌。

在二战后的日本,针对战后的经济萧条和国民精神的颓丧,很多的企业纷纷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建立合唱团,让员工在一起练习合唱,不但让员工找到在公司的归属感,更明显的是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音乐的力量直接转化为生产的力量,从而变为企业的前进动力。所以,合唱对于二战后日本企业精神的复苏,经济高速增长可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到每年的节庆日或企业的周年庆祝日,企业或商家都会在内部或者行业间举行一些庆典演出或歌咏比赛活动,目的是充分反映员工的精神风貌、传播企业理念、塑造企业良好形象,音乐成为企业与企业、企业和员工之间交流的友好方式。

2.企业文化的外部音乐化传播现象

在商品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告音乐成了企业竞争最重要的武器。广告音乐主要有三种类型:

(1)主动性广告音乐。企业厂家主动要求制作电视广告。创作、唱奏者按企业的要求制作广告音乐并将音像作品出售给企业。企业又以电视台制定的价格高额购买播出这些广告音乐音像制品的时间和时段。生产销售商用货币买“音乐包装”的环节,体现出音乐的高额商品价值,在售出物质商品环节,又体现出音乐为商品创造的巨额价值。

电视广告音乐是全方位演绎企业形象的重要方式。音乐形式广告有几种形式:将整个讯息编成歌,如力波啤酒;流行歌曲式如百事可乐广告主题曲(动起来)、Bebee。钻石广告的主题曲(亮亮的承诺卜交响乐式如别克、帕萨特等小汽车的广告,运用古典主义音乐演绎产品杰出、卓越的含义;还有用合唱式、合奏式等。

将企业的开创、发展、规模、经营理念、产品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企业的文化内涵等直接拍成MTV电视音乐节目,如中央电视台三套综艺屏道每晚播出的著名企业音乐电视栏目中四川宜宾酒厂出品的五粮液、仙梅酒的MTV电视音乐节目。可见四川宜宾酒厂非常善于运用音乐文化演绎品牌的内涵,及注重企业文化的积淀与渐进。再看看终端销售结果,据资料表明,五粮液在酒类为全国销量第一。同为中国一流知名品牌的国酒,贵州茅台酒厂生产的茅台酒的销售量已经比不上五粮液。消费者在购买馈赠礼品时,更多的人愿意选择五粮液。这可说明五粮液注重品牌强势打造的成功,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除了其他的营销手法与配套服务,MTV电视音乐节目对企业形象的塑造和企业理念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

(2)被动性广告音乐。电视剧、电视晚会和各种音乐演唱比赛,其大量的活动资金和音乐的创作演唱费用由企业赞助。企业赞助的先决条件,是能否在这些活动中表现企业的名声。小到出现企业的名称,大到经理总经理上台发奖亮相,这些均有不同的赞助价格。由此赞助经费生产的音乐其本质是被动性的广告音乐,广告对象与音乐内容并无直接联系。

(3)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成为被企业出巨资冠名的全国重要赛事之一,如“步步高杯”、“哈药六杯”、“隆力奇杯”等。当然还有被企业出资冠名的其它各种各样的比赛和音乐会。企业出资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的文化内涵。

(4)指向性广告音乐。资方炫耀在市场竞争中的经济实力和为获取新闻媒体的轰动效应,常在公众场合以“奖励”、“点唱”名义向歌手投掷巨额。其本质是以歌手作广告。歌手所唱歌曲是指向性广告音乐。

3.企业文化的外部音乐化传播关系现状分析

针对以上企业文化的音乐化传播现象,我们可以对音乐与现代企业的关系现状作些分析:

(1)企业对音乐文化有需求,企业需要通过音乐这样直接感性的艺术形式建立企业形象,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拉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消费者好感和认同,音乐文化因素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可以起一个较好的衔接和桥梁作用。

(2)目前企业对音乐的消费支出还处于散点式萌芽状态,职业音乐经理人的工作是将商品音乐纳人企业推广战略体系,成为企业的的必要成本支出,而不是处于即兴消费层次。

(3)从企业与音乐的关系上来看,企业是主体,企业因营销和推广的需要,将音乐作为自己的营销和推广手段。但是作为音乐市场营销的专业从业人员,从音乐营销的角度出发,应该将音乐看作主体,主动地研究企业对音乐的需求,为音乐的市场化营销不断地开辟新的道路和商业空间。目前与企业有关的音乐运作行为,无论从企业战略角度,还是音乐市场营销角度,水平还处于初级的、萌芽状态的市场运作行为,是散点式,不是计划目标明确、系统策划的市场化运作,针对以上情况一方面要加强研究企业对音乐的需求关系,另一方面要快速提高职业音乐经理人的音乐市场运作水平。

四、运作模式初探

讨论到这里我们已经明了音乐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实际上从音乐的角度来说,是拓展了音乐市场营销的空间。音乐在企业的商业运作,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音乐市场营销。音乐要满足企业文化的传播需要,就必须要有既傲音乐又傲企业经营的复合性专业人才,即职业音乐经理人。现在音乐类高校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有些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快音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音乐在企业运行,为企业文化服务,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特征,设定不同的运作模式。即便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由于营销战略及经营理念不同的个性差异,在运作模式及演出内容的选用上也会产生很大区别。

为了能进行有效的市场运作,减少障碍,缩短运行过程,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设制好工作程序及步骤,如:

1.编写好与企业接洽前能使其容易产生认同的音乐文化(演出)对企业形象和战略有重要作用的意向书。

2.寻找合适的企业(集团)。

3.根据企业的活动要求进行项目策划,编写项目策划及行动方案。

4.与企业签定活动经济合同。

5.研究合作对象的营销战略及经营理念。

6.以合作对象的营销战略及经营理念并结合具体的宜传目标为演出目的,考虑不同观众群体的音乐欣赏背景和审美趣味因素,选定演出曲目。

进行项目宜传,发动媒体,开展必要的炒作,尽可能树立良好的音乐品牌形象,以促进和加强良好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建立。

第6篇

【关键词】竞技运动;起源;历程;功能

0.引言

在竞技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其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已被社会广大成员所接纳,竞技运动场也成了一个英雄与王者演绎传奇的大舞台。竞技运动不仅构成了现代社会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愉悦着人们的身心,更以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但繁华落尽要归于沉寂,温情脉脉的 表象背后不可忽视的暗藏着巨大的隐忧。竞技运动的发展自身暴露出了严重的发展问题,诸如兴奋剂问题,政治问题,科技问题,拜金主义等等,交织在一起,干扰了竞技运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竞技运动的起源辨识

竞技运动的历史是同人类历史一样的悠久,它不是突然产生的,它萌发于原始社会的最早阶段,并经过多次质的飞跃,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形成。但是,长期以来在竞技运动起源的问题上,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学说。最主要的一种观点是“劳动说”,认为竞技运动起源于劳动,是在劳动与物质生活活动过程产生了体育。很长一段时期,学者们都倾向于这种观点,此观点来源于“劳动创造了人”,自然劳动也形成了竞技运动。但是,人们发现,竞技运动的起源如果像考察长江、黄河一样,找它的主要源头的话,试乎“劳动”是竞技运动起源的主源头。但长江、黄河形成如此之大的江河,光靠主源头是不够,必然还有许多分源头。于是,在体育史学界许多学者就提出了“模仿起源说”、“生理起源说”、“巫术起源说”、“战争起源说”等诸多观点。

很显然,竞技运动的形成必然有一个不算短的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宗教巫术和战争等都成为促使竞技运动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和动力。

2.竞技运动发展的历程断想

竞技运动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共同的国际现象,有其自己的发展历程,追溯体育史可以得知,竞技运动是从游戏发展而来的。日本学者把这一历程描述为:经历了游戏活动(对抗性)非正式竞技运动半正式竞技运动正式竞技运动职业竞技运动的几个阶段性历程。

从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竞技运动应从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层面去认识。从广义的看,群众性的各种竞赛活动,也即“非正式竞技运动”和“半正式竞技运动”,在某种意义上也应该理解为是竞技运动的组成部分。但从狭义看,竞技运动则应由“正式的竞技运动”和“职业竞技运动”两部分组成。俄罗斯著名运动训练学学者马特维耶夫也认为:“现代竞技运动应由‘群众性的普及型竞技运动’和‘优秀运动员的高水平竞技运动’两部分组成。现代竞技运动虽然还保留有原来娱乐的性质,很多运动项目亦可作为体育的手段,但已不能与过去为了离开工作到野外过轻松愉快生活的运动同日而语,它已经成了一种人体运动能力的竞争,显示个人、团体的存在和力量,宣传扩大自我影响的手段。竞技运动已经成了与健身运动、休闲娱乐运动、体育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种特殊而又独立的社会现象。

3.竞技运动的功能启迪

3.1积极功能

3.1.1竞技运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竞技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就是规模不等的各项体育赛事,由此可以产生多项经济活动。首先,赛事本身带来的经济金融活动,这只是竞技体育最初级的经济功能。其次,体育衍生品的开发,将体育赛事的经济活动引向深入。体育衍生品是指为体育赛事制作发行的纪念品和为迎合体育爱好者及体育迷心理而设计制作的日常用品。同时,国际性的体育活动同时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贸易活动,其创汇能力相当强,并且,体育创汇与一般的商品出口贸易相比具有某些特定优势,如体育商业活动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带有特定体育标志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定性,体育产品的价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等等。

3.1.2竞技运动培养人的竞争意识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 其培养竞争意识的功能日趋显现。竞技体育是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赛场竞争是社会竞争的一个缩影,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必然要参与竞争,与对手竞技。这些都需要有竞争意识和提高自身能力,运用技战术去战胜对手。激发和培养习练者的竞争意识是竞技武术发展中的重要功能。这种竞争意识可以潜移默化到运动员的日常生活中。

3.2消极功能

3.2.1竞技体育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增强体质

在传统的体育概念中,人们往往认为“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即体育的基本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但竞技体育因为超越极限的目标和特质而导致的对运动员身体的损害是有目共睹的,在拳击、散打、跆拳道、摔跤、柔道等重竞技项目中运动员的伤害及个别竞技项目中运动员的猝死屡见报端。竞技体育对高水平运动员体质的破坏,直接对体育本质的“增强体质说”提出了质疑。

3.2.2竞技体育的发展目的与手段相违背

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手段是指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一些措施。但是在今天这两者出现了异化,主要表现为:现代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日趋严重。在巨额奖金和利润的诱惑下,运动员通过服用兴奋剂等不正当手段去追逐金牌。这一切形成了现代竞技体育从未有过的“人文危机”。

3.2.3不加限制的诸多赛事引起了竞技体育的失衡与失范

一是频繁的赛事可以给运动员更多的机会,运动员一旦成名便飘飘然,容易盲目自大或陷入不能自拔的利益分配当中, 进而陷入“昙花一现”的危机中。二是竞技体育过度地强调“ 竞争”,容易使青少年形成只关心个人得失, 使他们不能正确面对社会,从而导致产生与社会发展相背离的错误价值观,比较严重的后果是导致暴力倾向和暴力伤害。三是竞技体育由于过多的举办赛事而不重视对运动员的教育,使得很多运动员除了运动素质以外,其他社会所需要的素质都是苍白或是空白的。

3.3竞技运动功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当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时,竞技体育必将向着开发与实现其多元功能方向发展。其原因就在于竞技体育要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必须具备满足社会各种需求的功能;竞技体育的功能越多,它所能满足社会及人的需求也就越大,它所争取到的社会资源配置也就越多,也就更有利于它自身的发展。因此,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任何用国情的不同、制度的差异等为借口,一味强调政府行为的重要性,从而以牺牲竞技体育多元功能的实现来换取某一特定功能,如政治功能的超常规发挥的做法,无疑都会延缓甚或停滞竞技体育向着实现其多元功能方向发展的进程。

4.结论

(1)竞技运动的起源是多样性的,除了与劳动相关以外,还与宗教祭祀、战争、狩猎、游戏等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2)竞技运动的发展历程是漫长且复杂的。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了竞技运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竞技运动的竞争性、娱乐性和功利性本质属性使其最终将走向其出发点或终极目的,即回归于社会之中、作用于人的自我实现,并必将向着开发与实现其多元功能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雪峰.社会对竞技体育的需求及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邓飞等.论竞技运动的娱乐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30.

[3]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易剑东.体育概念和体育功能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4,(1).

[5]宋亨国,周爱光.现代竞技运动应以人为本[J].体育文化导刊,2004,(1).

[6]秦贺余等.对体育资源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

[7]胡小明.社会发展与体育变革[J].体育与科学,1999-2000.

第7篇

关键词:众筹融资;贵州;发展方向

一、 众筹模式的含义

众筹翻译自英文crowdfunding,又被称为大众筹资或大众募资。众筹融资被视为是众包(Crowdsourcing)和微型金融(Micro-finance)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产物。2009年起源于美国,是指小企业或者个人未进行某项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向网友募集资金、能力或者渠道的援助,主要是资金方式,是近几年在国内强势发展的创业新方向。在国内,团购加预购的形式是众筹的主要形式。

众筹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实现众筹双方的双赢。中国大多数众筹网站的名字都是以梦想为指引。点名时间、众筹网的网站宣传中,我们最容易看到的字眼就是关于“梦想”的。

根据项目的不同,提供的筹款回报也不同。从而众筹可分为分为四类:股权众筹融资、债务众筹融资、奖励众筹融资和捐赠众筹资。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奖励性众筹融资平台占多数,例如著名的Kickstarter。

二、众筹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众筹模式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却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起源于美国。近年来,在欧洲和美国该模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美国研究机构Massolution在2012年底的一项调查中显示,该年度全球众筹平台筹资金额达28亿美元,2011年仅有14.7亿美元。07年,全球众筹平台不及100个,到2012年底已经超过700个。

在中国,2011年出现了类似kickstater的众筹网站。目前,国内的特色众筹网站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如点名时间、众筹网、汇筹网、淘梦网、积木、JUE. SO等等。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平台当属众筹网,截止2014年8月30日,众筹网的累计项目已经达到3629个,累计人数119362人,累计筹集资金超过四千一百万元。代表项目有爱情保险、快乐男声主题电影等。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主要的众筹方向都集中于文化产业。美国众筹平台的第一巨头的Kickstarter,众筹项目仍以音乐、电影、漫画等以及与文艺相关的项目为主。据统计,2012年,Kickstarter近30%筹资成功的项目都属于音乐类。在国内,点名时间的成功项目中,归于文化产业范畴的比例更是高达60%至70%。

科技类项目比例却寥寥可数。

三、 众筹模式在贵州的发展浅析

贵州地区向来以贫穷落后的面貌示人,无非就是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原因的限制。经济要发展,就要依靠“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在贵州,由于地处多山地区,道路崎岖,交通不畅,出口问题一直不温不火。现在,推动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投资和消费,在省内,近几年房地产产业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许多商人都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当中,居民通过购房消费的确推动了贵州经济的长足发展,一度使贵州的GDP增长成为全国第一。然而,这也造成了贵州经济的畸形发展,经济上去的同时,民众并未获得较大收益,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或偏远地区。

贵州省在大力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同时,更应该吸纳各种融资模式和渠道。除了和传统的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外,还应该与时俱进,注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众筹模式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新型融资模式,能够很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的问题,还能激发个人的创业积极性。

贵州作为喀斯特地貌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其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都有很浓厚的特色。我们可以讲众筹融资模式与这些贵州特色相结合,寻找最优的众筹渠道。

①众筹模式在医药产业中的应用。贵州地区气候宜人,山林较多,十分适宜中草药的生长。而发展医药产业,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方向。但是,医药产业的投入往往较大,而且关乎百姓身体,很难以个人名义进行,这就要求政府出面进行众筹融资。政府发起众筹项目,以苗医苗药为宣传口号,打造民族医药产业;也可以宣传“贵州三宝”――天麻、杜仲、灵芝,打造贵州特色医药产业。

政府在众筹过程中,要警惕自己的位置,让位于民,让民众称为众筹主题,成为融资者。另外,对参与众筹者要有明确的回报,可以采取订购的形式,回赠产品或者服务、资金等等,信息公开化,让民众了解众筹项目的资金流动。

②众筹融资在民族文化中的应用。说到民族文化,就不得不说贵州极具特色风情的少数民族地区。比如镇宁的扁担山布依族自治乡,布依族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民族,其特有的刺绣,蜡染、织锦文化令人赞叹。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布依族中的很多年轻人都不再学习本民族的蜡染和织锦文化,转而进入城镇务工。我们去该地调查时发现,会蜡染和织锦的很多都是老人,年轻人则寥寥无几。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众筹融资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诸如民族文化一类的产业,政府的扶持是必然的。政府除了向当地居民融资外,更加要利用众筹平台,将贵州地区的民族文化牌打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贵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外省人甚至外国人进行投资。回报的方式那就更是简单不过了,回赠以刺绣作品或者蜡染作品等等,这种回报的方式更是一种无形中的宣传。

③众筹模式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特有的山地气候和特有的民族氛围,都是贵州地区发展经济的好嘘头。但是,一些较小的地区和较偏远的地区并不适合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如小型的农家乐、果园、乡村旅游、民族节日等。众筹平台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融资人可以通过众筹平台发起融资项目,向全国各地民众进行融资。回报方式可以为馈赠特色礼品或者亲身体验旅游等等。

④众筹模式在酒产业中的应用。众所周知,贵州有浓厚的酒文化,其全国文明的国酒茅台被视为贵州的酒中代表。然而,茅台酒毕竟价格昂贵,对普通民众而言很难消费的起。其实,在贵州很多地区,都有制酒的小作坊,这些作坊所酿造的酒并不比那些中档酒差,若融资人敢于挑战的话,完全可以利用众筹平台发起融资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的酒文化,了解贵州不只是有茅台。

⑤众筹模式在微小企业中和个人项目中的应用。小企业一直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太多银行怕还不起,太少银行嫌赚的少。这使得小型企业境地尴尬,发展停滞。这不仅是贵州,全国都一样。引进众筹融资模式,政府进行适当的引导,将众筹融资规范化,这也是解决微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好方法。对个人而言,很多怀揣着梦想的人也可以通过众筹平台发起众筹项目,让更多人的了解你的梦想,为你了梦想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四、 总结

众筹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在互联网告诉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的接受新事物才能够更好的获取资源。贵州已经落后了很多年,信息的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今,互联网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抓住诸如众筹这一类新型融资模式,将众筹模式与贵州的实际相结合,不仅是推动贵州微小企业和民族产业的捷径,也是推动贵州经济发展的一条道路。(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 余枚.众筹兴起――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三[J].兴财术专题,2013(9).

第8篇

旅游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整体呈现,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中国古代旅游起源的深入探究不仅能对旅游发展史及旅游相关基础理论予以补充与完善,更能加深人们对旅游活动的科学认知。

一、旅游概念的相关界定与分析

旅游一般被认为是非定居者的暂时居留或旅行,旅游者以短期居住为主,且在活动过程中不涉及赚钱的活动,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42年瑞士学者Krapf与Hunziker共同提出的,并普遍被人们所接受,但由于这一定义并未说明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的目的或需求,从而导致国内的学者在界定旅游概念的时候出现分歧。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旅游实际可达到多种目的,满足多种需求,即旅游动机是多样化的。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对旅游动机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心情动机、精神动机、身体动机以及经济动机;美国学者麦金托认为旅游动机包括身体健康、交际、文化以及地位与声望四个方面。从不同的动机出发,对旅游就会有不同的界定与认识。以李天元为代表的一类观点认为,任何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动机的异地短暂停留活动,都属于旅游,这类观点基本 将“旅游”等同于“旅行”;而谢彦君认为,旅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寻求愉悦,是一种休闲体验活动,旅游只能是一种“游览”活动。

对旅游概念的界定在此不再赘述,众多的观点有大同,也有小异。学者们普遍认为旅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异地性,即旅游是非居住者在目的地与常住地之间的流动,这是一种空间意义上的移动;二是短暂性,流动是短期的。以此为标准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发现这种短暂的异地旅行在古代已经出现,而且内容丰富多彩,从夏商时期的贸易经商旅行,到周代的“穆王西游”、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旅行、秦汉时期的帝王巡游、官宦公务旅行,再到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寄情山水、士人漫游等等,古代的旅游现象可以说异彩纷呈。但是由于学者对旅游的动机和旅游的最初形式认识不同,使得在旅游活动的起源问题上,目前仍然无法达成一致。

二、中国古代旅游起源的基础研究

对中国古代旅游起源的研究,学者以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迁徙说

中国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旅游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迁徙活动,人类历史开始的开端就是中国旅游史的开端。此观点认为,在早期人类社会,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为挣脱周边环境对自身的束缚,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拓展其生存空间及活动范围,这种原始人类的反复迁移就是中国旅游的开端。

(二)贸易旅行说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旅游起源于旅行,而古代最早的旅行起源于商品贸易。原始社会发展到末期,社会出现了三次较大的分工,行业分工与脑体分工的实现使劳动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商品交换在种类、数量以及交易范围方面逐渐扩大,商业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商人为了盈利,到处奔走,开创了旅游先河在持此观点的专家看来,旅行最初的目的并不是度假及休闲活动,更多的为了进行商品交换所进行的社会活动。

(三)游览说

有学者在综合史学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进入阶级社会后,旅游活动在以商务旅行为主的同时,非经济的旅游活动也随之不断发展。在社会发展及旅行活动影响下,带有游览成分的旅行逐渐萌芽出现。随着游览活动的出现,中国文字也产生了表达旅游意义的词汇,《周易・观卦》中“观国之光”的词语,也是观光一词的由来,所表达的就是旅游的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梁朝诗人沈约在《悲哉行》一诗中,第一次提出了“旅游”这一概念,发展到唐代,社会旅游活动日益昌盛,旅游一词也被文人墨客大量的应用。旅游成为以消遣、游览为主要目的的外出观光和度假活动的代名词。

三、中国旅游起源与发展之我见

在考察旅游活动的起源这个问题上,我们要采取动态的、综合的方法。即把握旅游活动的起源不是某一个静止的时间点,它涵盖了旅行的萌芽诞生,游览的出现成熟的全过程。同时在分析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兼顾旅游目的分析、旅游词源出现,多方面综合分析旅游发展的历史。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一)旅游活动并非自古有之

有人说,旅游作为一种人类的活动,自古便已有之。也就是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旅游。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人类早期的活动。早在原始社会以及更早的上古时代,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经常性的人口流动现象――迁徙。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的生存每时每刻都受到自然灾难和饥饿的威胁。当异族侵扰、自然灾害频发、食物不足时,人们不得不四处辗转奔波,重新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作为他们新的定居点暂住下来,不再返回从前的居住点。如亚洲东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通过北令海峡向美洲大陆的迁移以及非洲原始人类向亚洲、欧洲的迁徙。这种迁徙活动是由于外界环境影响造成的,是原始人类出于本能对自身生存做出的选择。这种被动的迁移活动在时间上不具有短暂性,也不具备相对复杂的社会属性,因此,这种关于人类旅游活动源起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二)准旅游活动出现较早并贯穿古代社会

在探究旅游活动起源的时候应该把准旅游活动和纯旅游活动加以区分。准旅游活动就是旅行,它侧重于“旅”,也就是短暂的空间转移。这种活动的目的可以很宽泛,只要是出于移民或就业以外的任何原因的旅行,都是准旅游活动。人类最早的旅行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广泛出现,他们需要了解各地商品的生产和需求状况,并要在不同区域之间交换自己的商品,由此便有了贸易经商旅行的需要。随着商务旅行的发展,旅行向多样化趋势发展。根据记载,进入阶级社会后,各种不同目的的旅行纷纷出现并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得到发展。这其中包括帝王巡游:秦始皇五次出游,足迹遍布全国,隋炀帝为方便出游,开通京杭大运河,乾隆帝及康熙帝下江南出巡,体察民情;公务旅游,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质检在文化上的交流以及经济上的互补,郑和下西洋,将中国化的商品运往世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学者漫游,代表人物是孔子、司马迁、李白等;学术探究旅游,代表人物有李时珍、徐霞客等;宗教旅游,鉴真东渡,传播唐朝经学等等。这些准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虽然并非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但却是可以引发旅游的是由,并一定附带有一定程度的游乐成分,因此是旅游发展的早期阶段。

(三)纯旅游活动源于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