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前景

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0 17:11: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影像技术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学影像技术前景

第1篇

1.1理想造影剂材料种类:理想造影剂分两大类,一类为原子序数高的物质,例如钡、碘制剂等,称为阳性造影剂;另一类为原子序数低、密度小的物质,例如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等称为阴性造影剂。其中X线用造影剂:水溶性有机碘类对比剂,按在溶液中是否分解为离子,又分为离子对比剂和非离子对比剂;按渗透压分高渗透对比剂、低渗透对比剂和等渗透对比剂。MRI用对比剂:静脉内使用的细胞外钆类对比剂、锰类对比剂等。

1.2理想造影剂应该具备的条件:

(1)原子序数高,与人体组织对比度高,显影清晰。

(2)没有毒性、刺激性,副作用要小。

(3)理化性稳定,能久储不变质。

(4)容易吸收与排泄,不在体内储存。

1.3现代医学成像检查技术在泌尿系统中有以下几种基本分类方法:

(1)普通X线成像:测量穿过人体组织、器官后和X线强度。

(2)磁共振成像:测量人体组织中同类元素原子核的磁共振信号。

(3)超声波成像:测量人体组织、器官对超声的反射波或透射波。

(4)核素成像:测量放射性药物在体内放射出的r射线。

(5)光学成像:直接利用光学及电视技术,观察人体器官的形态。

(6)红外、微波成像:测量体表的红外信号的体内的微波辐射信号。

1.4医学影像检查成像对泌尿系统病变常用检查方法检查前的准备在泌尿系统X线检查前,除急诊外,病员都应该作好下列准备工作:(a)禁食和禁水摄片前六小时禁食。如作静脉造影,术前应该禁止饮水十二小时,夏季等按具体情况而定。(b)清除肠道内粪便和积气。

(1)传统X线腹部泌尿系平片检查和造影检查检查应该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及尿道,常规取仰卧前后位投影,侧位片不作常规,有时用于结石或其它阴影的鉴别。临床适应症常用于尿道狭窄、畸形、憩窒、瘘管、肿瘤及前列腺肥大等。临床禁忌症是尿道急性炎症及外伤出血的病人。尿路造影检查包括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A)排泄性尿路造影:也称静脉肾盂造影,是当前我们二级甲等医院最广泛采用的一种造影检查方法,造影前需要碘过敏试验和临床医生护士常规操作准备好后,先行腹部平片检查,下腹部用压迫带,通过不同方式在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后根据患者情况而用不同时间间隔摄取双肾实质和肾盏、肾盂的显影图像,得到满意影像后去除压迫带,摄取泌尿系统的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及尿道全程图像。(a)临床适应症肾脏及输尿管疾患如结石、结核、肿瘤、肾盂积水及先天性畸形等。(b)临床禁忌症对碘过敏者;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功能不佳;甲亢及高热急性传染病和泌尿系炎症;肾功能不良等。(B)逆行尿路造影是通过膀胱镜,将输尿管导管经膀胱输尿管口插入肾盂,由输尿管导管注入造影剂,使肾盂、肾盏充盈,同时一部份造影剂回流充盈输尿管和膀胱。临床适应症主要是检查肾盂、肾盏和输尿管的病症。临床禁忌症尿道狭窄或尿道急性炎症;严重膀胱疾患;严重血尿和肾脏、输尿管急性炎症;严重心血管疾病及其它全身性疾病等。

(2)X线、B超穿刺肾盂造影和膀胱造影检查包括:(a)X线穿刺肾盂造影检查又称顺行性肾盂肾盏造影。肾盂积水的患者,经常规的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尿路造影,不能得出明确诊断时,可考虑采用穿刺肾盂造影来明确诊断。又可以常规B超腹部扫描仪检查定位,采取府卧位穿剌肾盂造影检查。(b)在常规X线或B超扫描仪检查下腹部盆腔部,取常规仰卧,定位穿剌膀胱造影检查。系将碘化钠或气体注入膀胱内,以显示膀胱的形态、大小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临床适应症膀胱肿瘤、憩室、结石、炎症或先天畸形;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肿瘤,输尿管囊肿等。临床禁忌症膀胱大出血,尿道严重狭窄,尿道和膀胱有急性损伤等。

(3)肾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包括腹主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间接法肾静脉造影。(a)临床检查方法:通常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腹主动脉造影时将导管未端置于肾动脉开口稍上方,快速注入含碘对比剂并连续摄片;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间接法肾静脉造影时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肾动脉快速注入含碘对比剂并分别在动脉时相及静脉时相连续摄片。(b)临床适应症主要用于检查肾血管性病变,是诊断怪胎动脉病变的金标准,用于显示肾静脉病变以及肾脏恶性肿瘤化疗栓塞术前了解肿瘤血供情况。

(4)多排螺旋CT诊断检查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查是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增强后定位片采集方式,于延时的定位片上做出相当于常规泌尿系造影的显示。包括平扫、增强扫描、肾血管CT血管造影、CT尿路造影和CT灌注成像。CT成像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具有以下特点:(a)具有较高的X线利用率。(b)能显示人体某一体层平面上的器官或组织的生理和解剖结构。(c)能分辨人体内器官或组织密度细小的变化。CT扫描适应范围:(a)颅内疾病如脑外伤、出血、梗塞、肿瘤、感染、变性和先天性畸形等的诊断m时也可诊断某些脊椎、椎间盘和椎管内疾病。(b)对眼耳鼻喉疾病如眼眶、鼻窦、鼻咽、喉部、中内耳疾病等诊断很有帮助。(c)检查胸部可早期发现肺癌及肺-胸膜和纵隔的原发和转移瘤,但需在胸部平片和体层摄影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d)与B超结合检查腹部和盆腔疾病。

(1)多排螺旋CT扫描技术:根据检查需要确定扫描范围,全泌尿系统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膀胱及尿道。常用平扫和静脉团注含碘对比剂的增强扫描。多排螺旋CT平扫是泌尿系统CT检查最常见使用的技术,可显示病变的形态、密度、位置、多平面重组和曲面重组图像能清楚显示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CT平扫对泌尿系统X线阳性结石最敏感。对少数泌尿系统X线阴性结石不能检出,所以单纯的平扫检查对病变与范围、数目和性质判断有一定局限性,必需要借助造影剂增强检查。

(2)多排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技术:在静脉团注含碘造影剂后30S、2RAIN、和5RAIN分别行双肾区扫描,可以获肾皮质期、肾实质期和排泄期增强图像;15至30MIN后行全泌尿系统扫描,能获得延迟期增强扫描图像。排泄期主要用于观察双侧肾盂、肾盏和输尿管及膀胱尿道的形态结构大小收缩排泄功能。能进一步确定多排螺旋CT平扫所显示的病变数目和范围,显示诊断大多数泌尿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发育异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炎症、外伤、肾坏死、肾小管扩张、移植肾脏的评估、尿路梗阻性病变等),并有助于对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尤其是对临床血尿病因的确定很有帮助意义。但对于肾功能受损者应慎用大剂量碘造影剂进行多排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而且多时相增强扫描的扫描范围更大,覆盖范围接近生殖腺器管很近的区域,必须特别注意降低X射线照射的剂量。

(3)多排螺旋CT特殊检查技术1.包括肾血管CTA:静脉内团注含碘对比剂后分别在肾动脉、肾静脉期行肾区薄层扫描获得各向同性的溶积数据,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MRICTP显示肾功能动脉和肾静脉影像,主要用于无创伤性诊断肾动脉病变(如肾动脉狭窄和肾动脉瘤等),肾静脉病变以及肾脏恶性肿瘤经化疗栓塞术前了解肿瘤血供情况。

(4)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其理论基础为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静脉内团注含碘对比剂行同层动态扫描,获得时间一密度曲线,该曲线反映了对比剂在器官中浓度的变化,间接反映器官的灌注量,计算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对比剂达峰值时间、表面通透性等参数,主要用于肾脏肿瘤的分级、分期和缺血性肾病的肾功能评估。CT肾脏灌注成像能对积水肾肾皮质髓质的各灌注参数值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有良好的相关性。

(5)MRI诊断检查:MRI是泌尿系统CT和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常有助于病变的进一步定性诊断。包括平扫、增强扫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尿路造影和MRI灌注成像。MRI具有以下影像特点:(a)以射频脉冲作为成像的能量源,而不使用电离辐射,因而对人体安全、无创。(b)图像对脑和软组织分辨力极佳,能清楚地显示脑灰质、脑白质、肌肉、肌腱、脂肪等软组织以及软骨结构,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态显示清楚、逼真。(c)多方位成像,能对被检查部位进行轴、冠、矢状位以及任何倾斜方位的层面成像且不必变动病人,便于再现体内解剖结构和病变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d)多参数成像,通过分别获取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像以及T2*W1、重T1WI、重T2WI,在影像上取得组织之间、组织与病变之间在T1、T2、T2*和PD上的信号对比,对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敏感;5.除了能进行形态学研究外,还能进行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MRI临床应用:MRI是利用生物磁自旋原理,收集磁共振信号重建图像的新一代成像技术,可使某些CT扫描不能显示的病变成像显影,颅内疾病特别是鞍区、后颅窝和脊髓病变的显像优于CT,所以MRI临床应用:(a)直接于显示心脏大血管内腔,观察其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在无创伤条件下进行。(b)骨关节和肌肉系统疾病和显像比CT清楚。(c)对纵隔、腹部和盆腔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肺脏和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作用有限。(C)MRI优点:MRI和CT相比较,有以下优点:(a)除显示解剖形态变化外,尚可提供物理和生化方面的信息,其应用前景更加广泛。(b)软组织的分辨率比CT高,图像层次丰富。(c)可取得任意方位图像,多参数成像,定位和定性诊断比CT更准确。(d)无骨骼伪影干扰,并可直接显示心腔和大血管影像。(e)消除了X线幅射对人体的危害,且无碘剂过敏之虞。(D)MRI缺点是:(a)成像速度比CT慢、费用高。(b)骨骼和钙化病变的显像不如CT有效。(c)安装假肢、金属牙托和心脏起搏器等病人不宜行此项检查。(d)可出现幽闭恐怖征。

2结果

由上述可知医学影像学检查成像对泌尿系统常用检查手段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如下:

2.1影像学诊断中存在“同征异病和异片同病”的现象。

2.2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要注意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优势和互补作用,密切结合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

2.3医学影像学结果有三种情况: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和可能性诊断。随着先进的对比剂及成像技术的不断研究和运用,合理选择上述各项影像检查技术,严格遵循正常肾功能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碘对比剂、钆对比剂的安全使用原则,高度关注对比剂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放射影像学各种检查手段将在针对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实践应用中将会发挥更大的协肋作用。同时机器的维护与保养是病人安全检查的基础,合理用药是病人安全检查的先决条件,辐射防护是病人安全检查的根本,规范作业是病人安全检查的核心,只有灵活运用上述放射影像学各种检查手段才能做出正确的检查报告供临床医务工作者需要。

3讨论

第2篇

[关键词] 髁突;骨折;数字化模拟

[中图分类号] R7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c)-0026-04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gitized simulation of condylar fractures of children

WU Sui-yan1 XIA Yi-ru1 LUO Yi-fan1 LI Hong-yuan1 YAN Hao1 SUN Ren-yi2 XU Xing-qiao2 XIAO Jin2

1.Stomatology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Wenzhou 325035,China;2.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Stomatologic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College,Wenzhou 32502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digital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f childhood condylar fractures,investigate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Methods CT was used to get children condylar fracture image data,then the Mimics 10.1 software was used fo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models of the mandible,the condylar and free segment of the fractures.According to this model,a treatment program or surgical planning was diagnosed and designed.Results In three dimensions,the models displayed the anatomy of condylar fracture accurately,showed the type of frac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e segment and condylar position,provided accurate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ndylar fracture.Conclusion Using the software reconstruction method can obtain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odels,the model has a potential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ondyle;Fracture;Digitized simulation

髁突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对于儿童期的髁突骨折,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选择是临床的难点之一,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和具体影像学特征等综合分析判断。目前三维CT因能够提供立体结构信息,在颞下颌关节创伤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影像学检查的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不仅能够提供骨折的术前精确评价,包括骨折线的位置、走行以及游离段的精确信息,如成角、重叠、移位、旋转等形态学特征,而且能够据此帮助完成术前计划,甚至是手术细节的模拟和预测[1-3]。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发展即为达到此目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4-7]。本研究采用CT获得儿童髁突骨折影像资料,利用Mimics 10.1软件进行髁突及骨折游离段的三维重建,建立下颌骨、髁突及骨折游离段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方向上真实再现髁突及游离段的解剖形态,精确显示骨折具体类型、骨折游离段与髁突的位置关系等,为髁突骨折的诊断、治疗设计及具体的手术过程等提供准确依据,探讨数字重建技术在儿童期髁突骨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资料来源于2008年11月~2011年6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共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9.6岁。本研究病例中17例全部行颌面X线全景片和CT检查。X线平片诊断骨折者16例,可疑者1例;CT诊断骨折者17例,其中双侧髁突骨折6例,单侧髁突骨折11例。

1.2 扫描与重建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GE Lightspeed 16-PRO CT无间隙容积扫描,扫描时取仰卧位,眶耳平面与水平面垂直,扫描平面平行于眶耳平面。下颌于牙尖交错位(intercruspal position,ICP)时对双侧颞下颌关节、下颌骨和上颌骨、部分颅骨进行扫描,扫描范围自颞下颌关节窝顶上方到下颌骨最下缘。层厚4~5 mm,电压120 kV,电流250 mA,采用ADW 4.2-03软件进行编辑分析。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存储,导入Mimics 12.0软件(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进行图像处理。对于患者双侧髁突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对图像进行切割删除处理,利用Mimics人工手动分割功能,得到其包括下颌骨、双侧髁突以及骨折游离段的数字化三维影像,并以不同颜色显示。此影像可任意拆分、旋转、切割或拼接等。

1.3 诊断与模拟手术

全部17例病例入院前后已行颌面X线全景片和CT检查,Mimics 10.1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图1)后再次得到其包括下颌骨、双侧髁突以及骨折游离段的数字化三维影像,将普通二维或三维CT影像与后期加工所得数字化三维影像比对、分析,可以直观显示髁突骨折的部位、具体类型以及游离段的方向、移位、旋转、重叠、成角等细节情况,从而做出精确的诊断。

图1Mimics软件操作过程

精确诊断的同时,对髁突骨折的部位、具体类型等准确观察,尤其是精确分析骨折游离段的方向、游离段长轴与髁突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移位、旋转、游离段与髁突近心端相互重叠的多少等细节,结合患者的年龄、颅颌面发育情况、咬合关系的变化、张口度张口型的改变等,综合设计其具体治疗计划,选择保守治疗或开放式手术。

对于计划手术的,如为单侧髁突骨折,则通过数字三维影像,测量得到其健侧髁突高度、位置等,利用此影像可以自由旋转、拆分、组合的特性,进行简单的模拟手术,按照健侧数据将骨折游离段旋转、移位,复位于骨折近心端,从而初步明确手术中游离段的具体复位过程。初步分析内固定微型钛板放置位置,内固定钛钉选择长度和具置等。如为双侧骨折,则对两侧进行以上模拟过程,尽可能做到两侧高度、角度等的一致。

1.4 治疗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模拟等,全部17例患者中,有2例选择保守治疗,同时行颌间牵引固定5~7 d。3例单纯保守治疗。1例行髁突高位粉碎性骨折游离骨段摘除术加关节盘复位术。11例选择行手术切开复位,AO公司颌面部2.0或1.3颌面微型钛板固定。

2 结果

在全部病例中,三维数字影像均可以清楚直观地显示下颌骨包括双侧髁突骨折的部位,骨折游离段的方向、旋转、移位、重叠、成角等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其图像立体直观,能提供细节信息,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模拟手术,从而为患者的精确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图2、3)。

图2 颅面部数字三维影像

可包括牙齿等结构

本研究中根据数字三维影像的分析,5例(9侧)诊断为高位囊内骨折,髁突颈部骨折10例(11侧),矢状骨折1例(1侧),高位粉碎性骨折1例(1侧),有效地避免了误诊的发生。

本研究中11例(15侧)选择了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手术前均进行简单的模拟手术,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使医师准确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手术中基于术前模拟复位游离段、放置内固定钛板钛钉,从而使两侧髁突、下颌升支的高度、角度等获得一致。术后患者面容和咬合关系恢复满意。其次由于对髁突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游离段移位等精确掌握,加之术前模拟了内固定钛板钛钉的长度、位置等,极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

3 讨论

髁突骨折逐渐成为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不同的致伤力、方向、性质导致髁突骨折的严重程度、方向、部位、移位程度等差异较大。髁突骨折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故明确骨折部位、方向、移位程度等细节对于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意义。髁突为重要的下颌骨生发中心,儿童期髁突骨折后可能会对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其治疗,是选择保守治疗亦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需要更加慎重。目前,临床上对髁突骨折主要采用后前位头颅平片、曲面断层全景片、CT等检查方法,由于髁突处于领近骨结构如外耳道、乳突、颈椎、茎突的包围中,X线片和体层检查难以避开髁突周围的骨结构的重叠影像,不太容易清楚显示髁突骨折碎骨片的位置、方向、旋转,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目前多数医院已可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其在诊断准确性上高于全景片,基本上可以清晰直观地观察髁突[8],但利用Mimics等软件形成个体化数字三维影像相较于螺旋CT具有巨大的优势。Mimics使用并不复杂,对患者干扰小,只需要其普通二维CT、MRI等资料即可。其次可以生成3D图像及编辑处理,然后输出通用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FEA有限元分析,RP快速成型格式,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大规模数据的转换处理,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因此在临床和科研中均逐渐得到重视[9-10]。

通过对患者的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可以得到患者的个体化解剖数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立体、直观的解剖学依据。利用三维骨建模系统为临床膝关节手术制订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疗效。此方法在髁突骨折的治疗中尚未见应用,但在其他部位国内已有相关报道[11-12]。

髁突骨折具有解剖尺寸小、周围毗邻结构多等特点,因此,在髁突骨折诊治过程中明确骨折线类型、走行、骨折游离段移位方向、重叠、成角等细节是否必要[13]。儿童期其颅颌面尚未完全发育完成,髁突作为下颌骨重要的生发中心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髁突骨折后其生发中心是否破坏、保守治疗能否出现必要的改建、开放式手术会否影响其生长发育、如何复位并进行有效的固定等都是治疗前需要考虑的问题[14]。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过程的精细程度都将产生不可逆的影响[15-17],因此治疗前期对儿童期髁突骨折的细节的精确掌握,甚至是必要的模拟手术等显得更加必要[17]。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基于二维普通CT得到的数字三维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髁突骨折的部位、方向、重叠、成角、移位等细节情况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尤其是复杂的髁突骨折,如矢状骨折、粉碎性骨折、囊内骨折等,对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指导价值。

本研究利用Mimics 12.0对儿童期髁突骨折数字化三维影像进行初步探讨,在三维方向上真实再现了髁突及骨折游离段的解剖形态,精确显示骨折类型及游离段与髁突的位置关系,为髁突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治疗设计及具体的手术过程等提供准确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利用此数字三维影像对儿童期髁突骨折及手术后生物力学等的分析以及手术的模拟、预测等可能是其最大优势之一,可以明确复位固定后或保守治疗的可能结果,从而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未来将在此方面继续深化研究。

髁突骨折后常伴有关节盘的损伤、移位等。关节盘在颞颌关节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损伤或移位后可能造成颞颌关节功能障碍,如张口受限、疼痛、张口时发生弹响等,严重的可能由于失去关节盘对应力的缓冲、保护等逐渐导致髁突软骨、软骨下骨的退行性变,最终导致髁突的破坏[18]。因此,在髁突骨折的治疗中,必须注意对受损、移位关节盘的修复、复位等[19]。对颞下颌关节盘MRI 应用Mimics软件编辑后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已有初步研究[20],但如何将儿童期髁突骨折后骨组织CT影像与关节盘MRI影像资料同时分析、建立包括软硬组织均在内的更加细致的三维数字影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的分析、预测及模拟手术等也是值得研究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祁吉.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及其对临床医学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37(2):11-17.

[2]Levine JP,Patel A,Saadeh PB,et puter-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the new state of the art[J].J Craniofac Surg,2012,23(1):288-289.

[3]常旖旎,鲁雯,聂生东.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29(2):3254-3258.

[4]裴国献,张元智.数字骨科学:一门骨科学新分支的萌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7):601-604.

[5]王珏,归来.数字化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1434-1437.

[6]白石柱.颅颌面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概述及其设计方法[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3):449-452.

[7]尹国柱,杨孝勤,张晓辉,等.三维手术模拟辅助骨软骨瘤患者髁突重建[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3):351-355.

[8]罗吴,朱震.髁状突骨折的诊断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的临床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18(1):42-44.

[9]Martini AP,Freitas AC Jr,Rocha EP,et al.Straight and angulated abutments in platform switching:influence of loading on bone stress by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J Craniofac Surg,2012,23(2):415-418.

[10]Tejszerska D,Wolanski W,Larysz D,et al.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skull shape in craniosynostosis[J].Acta Bioeng Biomech,2011,13(1):35-40.

[11]吴昊,Van Driessche S,Goutallier D,等.三维骨建模系统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优化作用:导航与常规手术早期疗效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 12(13):2564-2568.

[12]Zhang TY,Dai PD,Wang ZM,et al.A contour map of the ear′s vestibular apparatus based on 3D reconstruction[J].Comput Sci Eng,2007,9(1):26-31.

[13]Bagaria V,Deshpande S,Rasalkar DD,et al.Use of rapid prototyping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model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x fractures[J].Eur J Radiol,2011,80(3):814-820.

[14]张益.髁突骨折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12):705-708.

[15]Kumaran S,Thambiah LJ.Analysis of two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fractures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J]. Indian J Dent Res,2012,23(4):463-468.

[16]王忠厚,柴健,王璐.髁突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6):414-416.

[17]Rampaso CL,Mattioli TM,de Andrade Sobrinho J,et al. Evaluation of preval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mandible condyle fractures[J].Rev Col Bras Cir,2012,39(5):373-376.

[18]蔡怡华,何冬梅.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后遗症及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3):140-143.

[19]孙玉环,何冬梅.颞下颌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6):6370-6374.

[20]赖林锋,方一鸣,吴立军,等.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术前与术后可视性个体化建模[J].浙江创伤医学,2010,15(2):129-132.

(收稿日期:2014-01-13本文编辑:郭静娟)

第3篇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癌CT仿真胃镜(CT virtual gastroscopy,CTVG) 多平面成像(MPR)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6 slices helical CT for gastric carcinoma . Methods 15 patients underwent 16-MSCT scanning , the volume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reconstructed to work station(Vitrea2,Version3.4,Toshiba), with 3D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MPR CPR VR,then compared with the gastroscopic and operation outcome. Results The lesion accuracyrate with 16sliceshelical CT CTVG were 83.3%. Conclus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virtual gastroscop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carcinoma.

[Key words] multi-slices spiral CT ; gastriccarcinoma ; CT virtual gastroscopy;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恶性肿瘤死亡统计中,胃癌居第一位。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20%。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使胃癌CT检查技术日趋成熟。胃肠道螺旋CT可以显示肿瘤的存在和胃外脏器的侵及,对肿瘤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收集15例经数字胃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及可疑消化道肿瘤的患者进行MSCT检查。本组病人男9例,女6例,年龄36-76岁(平均56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腹胀、腹痛、8例伴有消瘦及贫血。

2.检查方法 15例患者均采用采用东芝Aquilion16 层螺旋CT机 。扫描前禁食水12小时,扫描前15-30分钟肌注盐酸山莨菪碱20mg阻止胃肠道蠕动,扫描前经胃管抽出胃内残余胃液后口服发泡剂6克立即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头足方向,如病灶位于胃底贲门则采取俯卧位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扫描至肝下级下方平面,让病人屏气由头侧向足侧行容积扫描,采用一次性螺旋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0mA,层厚1.0mm,螺距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1.0mm,重建间隔0.8mm,机架旋转时间0.5s,扫描时间6-8秒。

3.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Vitrea2,Versio8 n3.4,Toshiba),对数据进行多平面成像(MPR)、仿真内窥镜(CTVG)透明法、等后处理,CT医师均为中级以上职称。对以上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做出结论。

结 果

15例患者均为经数字胃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及可疑消化道肿瘤者,MSCT均清晰地清晰地显示了病灶的位置及形态,其中胃底贲门癌2例,单纯胃窦部癌6例,胃窦部癌伴胃外侵润及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单纯胃体部癌3例,胃体部癌伴肝门部转移1例,胃窦部癌伴腹腔淋巴结及右肾转移1例。2例经电子胃镜病理诊断为胃体部隆起型腺癌,CTVG见胃体部小弯侧胃壁局限性凸凹不平,局部粘膜中断,3例经电子胃镜活检诊断为胃窦部腺癌,CTVG见胃窦部限局性突出肿块影,并见环堤及粘膜中断,1例经电子胃镜诊断为重度不典型增生,CTVG见胃窦部粘膜略增厚,局部粘膜不规则并似有中断,1例手术见胃窦部息肉型胃癌,病例分型为腺癌1例胃镜及手术病理诊断为恶性间质瘤,3例手术见胃窦部溃疡型胃癌,1例术中见大网膜广泛转移,2例术中见胃底贲门部溃疡型胃癌及侵润型胃癌各一例,病理分型均为腺癌。CTVG诊断符合率为83.3%。

结 论

1.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好发于胃窦,约占50-60%,其次为贲门和胃体小弯,体部前后壁、大弯和胃底较少[1]。虽然病变绝大多数能被发现,但恶性漏诊率仍然较高。胃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手术效果十分重要。随着螺旋CT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术前评价已经广泛应用,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胃癌侵润、转移、和预后的正确评估更是临床术前分期的一个主要依据。

2.由于胃肠道是空腔脏器,除钡餐透视外,一般X光检查均不能取得清晰可靠的效果。随着CT设备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VE、MPR、CR以及SSD、透明法等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为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中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而且薄层扫描大大提高了3D CT 的图像质量,为准确客观的评价胃癌分期提供了技术保证。大大提高了CT对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断能力,并且弥补了常规钡透的不足。因此MSCT后重建技术在肿瘤性胃肠道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方面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2.3]。CTVG是一种非侵入性、无痛苦、无创伤的检查方法,特别适合年老、体质较差者。但不足之处是无法对胃腔内黏膜的色泽、糜烂评估及进行活检。对重度胃部梗阻病变因内容物较多,无法应用CTVG技术。[4.5]

3.多层螺旋CT(MSCT)目前针对于胃肠道检查常用的后处理技术主要有:(1)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即在容积采集轴位信息的基础上重建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平面的断层图像,此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影像信息量,并且图像显示较普通CT图像更佳。(2)仿真内窥镜(CTVG):是将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出内窥镜效果的图像。与轴位CT不同的是其展示的为管腔内部结构,进而达到类似于纤维内窥镜似的诊断效果。(3)容积成像(VR):即在轴位信息基础上重建出立体影像。(4)透明法:是对所选择的三维像素进行投影,相当于模拟数学X线影像,可以观察立体影像的内部结构。以上后重建技术所获取的图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胃肠道边缘锐利,不仅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范围、受侵程度还能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是否有周围淋巴结转移。[6.7.8]

图1-3 CT平扫、透明法、仿真内窥镜均显示胃体部小弯侧约4.4x1.2cm半圆形表面不光滑隆起性病变;图4胃镜显示胃体部溃疡性病变,病理报告胃体部腺癌 图5-7 CT平扫、透明法、仿真内窥镜显示胃体部小弯侧约5.7x4.2cm不规则混杂密度占位,表面不光滑,中央可见坏死区,图8胃镜显示病变表面糜烂伴出血,胃镜取病理报告局灶区域间叶组织异型增生,手术标本病理报告为恶性间质瘤。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腹部CT诊断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1-33.

2. Ba2SsalamahA,ProkopM,UffmannM,etal.Dedicatedmul2tidetectorCTofthe stomach:spectrumofdiseases[J].Radio2graphics,2003,23(3):6252644.

3. 洪楠,杜湘珂,张桂清,等.胃部疾病仿真内镜与纤维内镜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15(8):589-591.

4. 张晓鹏,徐刚,徐舟,等.胃肠道二维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5):308-312.

5. lee h,ko yt.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the role abdom imaging[j].1999,24(1):111-116.

6. 潘自来,张 欢,张绍斌,等.多层螺旋仿真内镜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6):478-481.

7. 李震,胡道予,肖明,等.16层螺旋ct胃癌术前tnm分期.[j]放射学实践,2004,19(8):599-602.

第4篇

关键词 游离腓骨肌瓣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颌面部肿瘤、外伤、感染等疾病在临床治疗原发灶的同时,往往造成患者颌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对于下颌骨缺损的患者以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修复,但大多不甚理想,导致颌面部畸形、咀嚼、发音、吞咽等严重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生理障碍。目前腓骨游离瓣作为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首选的复合组织瓣之一,它可以修复各种类型的下颌骨缺损。

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已不仅局限于治愈疾病,更要塑造患者的面部外形,重建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1,2]。1975年,Taylar[3]等首次用腓骨肌瓣修复四肢骨缺损。1989年,Hidalgo[4]等率先采用游离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获得成功,开创了腓骨肌皮瓣在颌面部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

腓骨肌瓣的优点

该组织瓣具有以下优点是:①血管化腓骨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②切取长度大、双重血供、便于精确塑形;③由于带有血管蒂移植,使愈合过程直接变为骨折愈合,加快了骨愈合的过程;④血管化腓骨瓣可携带皮岛和肌肉同时修复软硬组织缺损;⑤腓骨肌瓣所带肌袖很薄,转移后不臃肿,形态成形好[5];⑥腓骨骨肌瓣具有独立的血供,位置恒定,变异少,且血管口径与面动静相近,便于吻合;⑦远离原发病灶,受原发病灶影响小,不受距离影响[6];⑧血管化腓骨骨密度高,强度大,移植成功后很少发生骨吸收,骨高度不发生变化,利于义齿修复或种植体安装[7]。

CTA及CAD/CAM技术的应用价值[8]

基于螺旋CT断层扫描的CT血管造影技术(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manufacture,CAM)技术是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及临床医学中的热点研究领域。下肢小腿血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最常见者为胫后动脉缺如,腓动脉代替胫后动脉型(约人群的8%),这无疑会为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瓣制取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术前有必要进行仔细的下肢血管检查。但有关腓骨瓣移植术前是否应行常规下肢血管造影检查,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9,10]。因下肢血管造影是一项有创检查,其价格昂贵且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CTA可以提供血管系统和周围骨及软组织的高品质图像,相对于常规血管造影检查,CTA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单快捷、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瓣移植的术前供区评价选择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张韬[8]等认为,CTA检查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下肢血管的变异或畸形,降低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它对于我们术前了解腓血管的发出位置、管径大小,预计血管蒂长度、设计腓骨肌皮瓣各组织成份的就位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于同时涉及大段颌骨、皮肤黏膜或软组织的大型复合缺损,具有较大的价值。

骨结合式种植体在血管化游离腓骨移植修复中应用

使用游离腓骨瓣进行精巧的下颌骨重建可获得接近术前的形态和美观效果。Kovacs[11]通过对320颗骨结合种植体近6年的随访观察后证实,用于正常下颌骨义齿修复的骨结合技术也可安全地用于重建的下颌骨上。Chana等[12]认为对于下颌骨巨型造釉细胞瘤术后的缺损整复,结合骨结合式种植体与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的即刻修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Navarro-Cuellar等[13]选择在行游离腓骨瓣修复6~9个月后,再在其上植入骨整合种植体,他们对10例患者2年的随访证实,种植体稳定性及患者的其他生理功能恢复良好。

血管化游离腓骨移植结合牵张成骨法的应用

牵张成骨法在功能重建中的优点明显,如手术程序简单,风险小,无需供区手术;成骨质量好,形态及大小可控制;无需对软组织缺失及局部软组织瘢痕等做特殊的处理等。目前牵张成骨法已用于解决下颌骨原牙槽嵴高度不足的问题。而对于行血管化游离腓骨移植后常遇到的腓骨垂直高度不足的问题,也多用牵张成骨法来解决[14]。Klesper等[15]对9例肿瘤术后已行血管化游离腓骨移植的患者,再行腓骨垂直牵张成骨,12周后移植腓骨的垂直方向上形成稳定新骨且无并发症发生,使得在其上行骨结合式牙种植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王晓军.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同期修复上颌骨缺损.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5):24.

2 刘蕊,李变熔,杨瑾茹,等.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一期修复颌骨缺损的围术期护理.护理杂志,2006,23(8):91-92.

3 Taylar GL,Miller G,Ham F.Free vascularized bone graft:A clinical extension of microbascular techniques[J].Plast Reconstr Surg,1975,55(5):533-544.

4 Hidalgo DA.Filuba free flap:A new method of mandibule reconstruction[J].Plast and Reconstr Surg,1989,84(1):71-79.

5 刘玉学,王国庆,郭俊梅,等.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10例临床分析.口腔医学,2009,25(6):375-376.

6 耿中利,马斌林,李洪涛,等.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肌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2):139-141.

7 习伟宏,邱嘉旋,邵益森,等.血管化腓骨瓣修复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16例分析.实用癌症杂志,2008,23(2):201-202.

第5篇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炎;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多层螺CT

【中图分类号】R339.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8-0034-01乳腺疾病是女性高发疾病,其中半数以上为乳腺肿瘤,尤其是乳腺癌已成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乳腺病变的早期、准确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CT 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定位准确,能清晰显示乳腺的解剖结构和病灶的特征,现已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重要手段[1- 5]。本文回顾性分析22 例乳腺疾病的CT 资料,旨在进一步认识本病的CT 征象,提高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2 例,女性20 例,男性2 例,年龄31~68 岁,平均48.5 岁,病灶位于左侧13 例,右侧9 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肿块、疼痛。15 例经手术,7 例针吸穿刺,均经病理证实。22 例患者均经GE 16 排螺旋CT 扫描,层厚5 mm,间距5~10 mm,扫描范围自肺尖至乳腺下缘,必要时多平面重建,4 例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碘的质量浓度为320 g/L 的碘佛醇。注射流速2~3 mL/s。

2 结果

2.1 乳腺恶性病:变乳腺癌14 例,其中原位癌8 例,导管癌3 例,浸润癌3 例。CT 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较深分叶,周边毛刺(见图1),肿块较大时浸润四周组织结构,侵及胸大肌和胸膜(5/14)、肩关节(1/14),局部皮肤增厚(10/14),凹陷(2/14),病灶内点状钙化4 例,病变周围脂肪层见条索状密度增高影(5/14),腋窝淋巴结肿大(8/14),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CT 值平均提高45 HU。

2.2 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增生2 例,为混合性。CT 示增厚的乳腺组织呈片状致密影,密度稍高于周围腺体,内见一小囊状低密度区。乳腺纤维瘤4 例呈圆形、椭圆形肿块,密度较均匀,CT 值高于乳腺小叶,病灶周围脂肪间隙较清晰(见图2)。乳腺炎1 例乳腺结构组织紊乱,邻近皮肤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乳腺组织中见较大低密度区,示脓腔形成(见图3),腋窝淋巴结肿大。男性发育异常1 例,皮下组织内有乳腺组织,小叶中见片状致密影,轻度分叶状(见图4)。

多排螺旋CT 能消除重叠干扰,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多层面重建等后处理功能,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尤其对致密型乳腺患者,能够发现直径小于0.2 cm的细微病变,明显优于X 线,对乳腺癌术前期,手术方案选择,治疗计划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多排螺旋CT 低剂量乳腺扫描在乳腺癌的二级预防中,亦具有不可低估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

[1] 滕慧,莫可良,李卓容. 乳腺癌早期X 线诊断及技术进展[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9(4):265- 267.

[2] 郭启勇. 实用放射学[M]. 第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84.

[3] 刘佩芳. 乳腺影像诊断必读[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

第6篇

关键词: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电子胃镜;胃癌诊断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并且具有显著地域差别。有权威资料统计显示,胃癌在我国各类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中老年人是此病多发人群。胃癌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癌症病理分期、病灶部位、类型以及治疗措施等。和多数恶性肿瘤一样,早期诊断有利于患者预后。针对胃癌诊断,传统方法主要依靠消化道造影技术和电子胃镜检查来实现。两组方法均能对胃癌做出有效诊断,诊断率较高。但两者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胃镜和造影技术不能对肿瘤做出正确分期判断,给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带来影响。目前,CT技术广泛被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特别是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为进一步探讨16排螺旋CT检查在为胃癌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93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93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32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55.5±10.3)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癌相关诊断和治疗标准[1]。患者接受手术,对病变位置进行切除,通过病理学检验证实为胃部恶性肿瘤,术中对患者胃癌进行分型。

1.2方法 93例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检查和电子胃镜检查,对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胃癌Borrmann分型准确率进行对比。在使用电子胃镜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要求检查前尽量不要患者进食,并取患者左侧卧位。将胃镜从患者口咽部插入,经过食管和胃部,观察患者肿瘤情况;16排螺旋CT检查前10min,要为患者注射654-Ⅱ(肌内注射)。注射后,患者要饮下1000ml左右的温水。CT扫描厚度控制在1.25mm,螺旋距为1.38:1,转速为1.0s/r。注意在扫描时,CT扫描范围应尽量将患者整个胃部覆盖。利用ADW4.0工作站分析获取图像,并进行三维重组。

2 结果

2.1诊断结果比较 电子胃镜和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均能正确诊断出患者胃癌发生情况,诊出率为100%。利用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Borrmann分型检查,其中85例(91.4%)患者分型正确。电子胃镜分型中65例(69.9%)分型正确。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正确率明显高于电子胃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下胃癌表现 根据胃部肿瘤浸润情况,可将胃癌分为4种类型。Ⅰ 型表现:胃部官腔变得狭窄,病变位置呈现出凹陷性,且病变部位表面凹凸不平;Ⅱ型表现:出现不规则形状溃疡面,但溃疡面周边位置呈现出边界清晰的现象,溃疡面底部则凹凸不平;Ⅲ型表现:出现不规则溃疡面,周边位置边界模糊;Ⅳ型表现:出现溃疡面,且周边伴有官腔狭窄、粘连以及粗大黏膜皲裂等。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具有显著地域差别。据权威资料统计,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老年人是此病多发人群。早期胃癌时,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因此和多数恶性肿瘤一样,早期诊断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胃癌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癌症病理分期、病灶部位、类型以及治疗措施等[2]。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胃癌分期和肿瘤分型做出正确判断,能对手术方案制定和确定起到指导作用,进而减少手术治疗出现主观性和盲目性,一定程度上提升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有效率,为患者预后奠定基础。针对胃癌诊断,传统方法主要依靠消化道造影技术和电子胃镜检查来实现。两组方法均能对胃癌做出有效诊断,诊出率较高。但两者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胃镜和造影技术只能通过观察到患者胃部表面黏膜情况,不能观察到肿瘤细胞对患者胃部浸润程度和浸润范围,因此不能对肿瘤做出正确分期判断,给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带来影响[3]。目前,CT技术广泛被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特别是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逐渐在胃癌诊断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在对癌患者实施16排CT三维成像检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行检查之前,要给予患者适当药物,用来降低患者胃部张力,减少胃部蠕动,防止胃部蠕动造成伪影现象;②扫描时,要注意扫描时间。通常CT扫描时间应严格控制在6~8s,尽量做到迅速有效,避免患者呼吸和尾部蠕动给成像质量带来影响。

通常情况下,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主要依靠观察胃壁状况来实现和完成胃癌诊断,胃癌患者胃壁会出现异常增厚。严重时,在交界处和肿瘤入侵部位,胃壁厚度可达到10mm;正常时,胃壁具有三层结构。胃部出现肿瘤后,患者胃壁中三层结构会被破坏(或界限不清晰);若恶性肿瘤病变位置出现肿块和增生,很可能会导致患者胃腔狭窄;胃癌患者到中后期,肿瘤会向外侵袭,并出现淋巴结转移。这些胃部现象可作为胃癌诊断标准,并且均可以通过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观察出来。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胃镜和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均能正确诊断出患者胃癌发生情况,诊出率为100%。但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对于肿瘤分型判断正确率明显高于电子胃镜,说明该技术凭借其自身高质量图像,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客观和准确的诊断依据。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断和肿瘤分型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有助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同时,在临床医学各种疾病领域诊断中,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同样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欢,张绍斌,潘自来,等.多层螺旋CT胃癌术前TNM分期[J].临床放射科杂志,2012,1(7):14~15.

[2]孙波,刘向文,吴越,等. 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5(2):132.

第7篇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图;先天心脏病;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21-02

三维超声心动图像早期是基于二维图像的脱机连续成像技术,然而早期的技术在图像采集及后期处理方面都存在局限性,由于最近全心实时成像技术和全自动定量功能的发展使得三维超声心动图成为临床上常规的一种诊治疾病的检查手段,对于心脏超声的诊断和治疗评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目前,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提供全心的近似实时容积图像便于心腔解剖和功能的评价,包括心肌运动同步性、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与二维超声相比,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提供更为全面的全心实时图像资料,这项技术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临床上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治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现报道如下。

1 发展历程

心脏三维超声图像采集最先在1974年问世,早期主要采用基于二维图像的脱机连续成像技术,因在图像采集及后期处理方面的局限性、获取图像较差的分辨率及当使用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的费时不能被广泛使用。最近,为了克服早期的困难,研究出一种矩阵排列的探头,此探头的压电晶片的排列优于二维薄片探头,能够进行锥形扫描,快速准确获取三维图像。最初的矩阵排列的探头能够获得60*60的实时三维锥形容量资料。新一代的探头采用全信号排列,使得图像治疗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能实现高质量图像的同时采集,同时提供多种模式如多平面、实时三维、三维局部、全容积和三维彩色多普勒。最新的革新运动已达到通过同时多束采集从而得到一个心动周期内无缝、实时、全容积的三维图像的阶段。另外一些革新如基于智能化工作流程和识别模式软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能够全自动的提取和定量测量所需的全部资料,增大了工作效率,减少操作所花费的时间。基于智能库和全自动定量识别模式软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使得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克服目前的限制为常规临床实践服务成为可能[1]。在不远的将来,三维超声心动图将整合到心脏影像检查中,甚至可能取代部分二维超声检测从而进一步减少检查时间[2]。

2 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中的优势与局限

临床上与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比较,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临床应用上表现有诸多优势[3]:

2.1 在左室容量、质量指数和射血分数的评估方面无需几何假设,无透视缩小等错误。

2.2 在左室室壁运动异常的评估中能包含全部的左室收缩动力学信息,对图像的采集更加迅速,对室壁运动异常的判定更为准确;在左室运动同步化的评估方面,单一图像就能分析16阶段的运动,能进行半自动化处理,无角度依赖性,同时可以结合左室容量和功能的定量测量等。

2.3 对瓣膜功能和疾病的评估方面,不受图像平面位置的限制,对瓣膜的结构更加形象和全面的理解。

2.4 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评估中能够更加清晰地阐述复杂的心脏结构,从而指导外科手术的操作。

当然,三维超声心动图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是在心律失常或呼吸不稳的患者中,心电图门控及缝接所需的全容积图像可能出现人工干扰,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准确性和可用度降低;另一方面三维超声心动图虽然能够大大减少扫描所花费的时间,但是最终图像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

3 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诊治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心动图能通过提供更为全面的全心实时图像资料,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提供了新的途径。作为一种无创的心血管检查手段,三维超声心动图也越来越多地用于行导管检查的病人。

3.1 在先天性心脏病解剖形态学方面的应用[5]

3.1.1 对房室间隔缺损的诊断 房室间隔缺损(AVSD)又称为心内膜垫缺损(EC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病变是在房室环上、下方心房和心室间隔组织部分缺失,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瓣畸形。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地判断房室缺损的有无、形状、位置、面积、边缘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黄国英[6]等探讨了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指导房室间隔损伤经导管封堵术的价值,在实行封堵术前先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在清楚显示ASD和VSD二维图像的基础上,通过启动三维超声心动图从而显示缺损的大小和其周边组织的解剖特点。三维超声心动图从多个角度立体显示封堵器左房盘和右房盘的空间关系,封堵器与缺损边缘的吻合情况,以及与肺静脉、上下腔静脉、房室瓣的关系。结果显示,14例房室间隔损伤患者在三维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12例患者一次封堵成功,说明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指导经导管封堵心脏间隔损伤方面具有较高的优越性[7]。

3.1.2 对先天性心脏瓣膜疾病的诊断 心脏瓣膜的病变会影响血液的运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常受累的是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其病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风湿热、粘性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引起的。临床上超声心动图作为重要的诊疗手段能够帮助了解瓣膜形态及功能、心室功能、室壁厚度、心腔大小、肝静脉血流和肺静脉以及肺动脉压力。郭盛兰[8]等对20例患者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RT-3DE检查,观察心脏瓣膜病变的范围、程度,病变与瓣上或瓣下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形象、立体、多角度地显示心脏瓣膜及其瓣上瓣下结构的真实形态,能够发现TTE难以发现的病变,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TTE,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杨洪昌[9]通过总结30例经手术证实为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情况,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比较,结果显示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提示更多的内容,且能明确判断病变的位置,对外科瓣膜手术有指导意义,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3.1.3 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上比较难诊断的疾病,需要进行多种详细的非标准切面检查,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不能对其进行准确诊治。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表现出相当大的优越性,它能够全面地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空间方位和连接关系,能发现及判断心房和心室的异常连接以及大血管的相互位置,大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梁雪村[10]等应用节段分析法对57例复杂型先心病患者分别进行RT-3DE及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诊断,并与手术和(或)心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发现RT-3DE结合“Van Praagh节段分析法”为超声诊断复杂型先天型心脏病提供更准确的方法,尤其在判断心室位置、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病变类型等方面能提供更准确的空间解剖信息。

3.2 在评价心室功能方面的应用

3.2.1 对右室功能评价的应用 临床上对心脏右室功能的研究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第一,分析三尖瓣口的血流频谱;第二,分析右室构型的改变;第三,分析上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血流。三维超声心动图相比于二维超声心动图,其对右室容积的测量更为准确,能够更加准确可靠的测量右室的容积变化。王良玉[11]等探讨了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容积(RVESV和RVED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重量(RVmass),从而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功能变化。结果显示,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地测量右室的容积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2.2 对左室功能评价的应用 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3DE能够快速实时地显示心脏三维空间结构、能够对心脏指标进行三维空间上的准确定量[12],任慧斌[13]等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来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结果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比较测量的准确性有显著提高,对临床上评价左心室的功能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4 讨论

综上所述,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上诊断疾病的显著优越性是超声领域的一大重要突破[14],其不仅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形态学上有重要的应用并能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帮助外科医生确立规范的诊断方案,有利于疾病的成功且及时地治疗,另外对心室功能的评价也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三维超声心动图这一技术在新血管领域将会发挥巨大的潜能,在将来的发展中,该技术可以与其他超声检查手段相结合[15],更加全面地诊疗疾病,从而带动和促进超声医学的发展,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 陈芃螈.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及治疗进展[J].西南军医,2012,14(3):505-507.

[2] 钟永凤,于秀英,李玉宏.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7):551-553.

[3] 刘晓琴,黄国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及其应用现状[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5,32(1):1-3.

[4] 张梅,张运,陈文强,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5,2(2):95-97.

[5] 陈国珍,黄国英,孙锟,等.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实时三维超声病理形态学诊断方法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1):1-4.

[6] 黄国英,马晓静,梁雪村,等.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的经导管封堵小儿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82.

[7] Salaymeh KJ,Taeed R,Miehelfelder EC,et al.Unique echocardiographic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deployment of the Amplatzer atrial septal defect deviee[J].J Am Soc Echocardiogr,2001,14:128-136.

[8] 郭盛兰,黎新艳,邓燕,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4):542-544.

[9] 杨洪昌,王浩,段福建,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瓣膜病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6):424-426.

[10] 梁雪村,黄国英,刘晓琴,等.节段分析法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46-48.

[11] 王良玉,谢明星,王新房,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5):535-536.

[12] Chen FL,Hsiung MC,Nanda N,et al.Rea-l time three-dim ensional echocard iography in assessing ventricu larseptal defects:an echocar diogra phicsurgical correlative study[J].Ech ocard iography,2006,23(7):562-568.

[13] 任慧斌,邱力军.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应用价值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3):2855-2857.

第8篇

摘要:

目的:对比经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切除术治疗腋窝副乳腺的疗效,评价微创旋切技术在切除腋窝副乳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8例乳腺外科女性患者分为旋切组(106例)和传统组(48例),分别应用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旋切术和传统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肌肉、血管神经损伤情况;观察术后感染、患肢肿胀、疼痛及功能状态;随访3~18个月,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治疗费用。结果:在肌肉损伤/破坏方面,旋切组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在术中出血方面,旋切组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1);两组手术在手术效果方面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切除副乳腺较传统切除术在切口大小和疤痕长度等手术效果指标上,两者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旋切组和传统组的治愈率相近,但是前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住院时间、手术创伤、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效果上,均显著优于传统切除术。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切除腋窝副乳腺,具有微创、美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和产生更多社会效益的优点,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

超声检查;外科手术,微创性;乳腺疾病;对比

副乳是属于部分乳腺始基发育异常所致,副乳不仅会影响外形美观,也存在产生恶性病变的可能[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副乳切除的手术需求增加。过去,患者多选择传统局部手术,包括开放切除术、吸脂术、微创切除术和腔镜下切除术等,虽然开放手术具有切除较为完整、成功率高等特点,但是手术的切口较大,创伤明显,严重影响美观度[2]。近年,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作为与乳腺相关的手术活检和切除的新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3]。该技术最早应用于乳腺肿块的组织活检,随后慢慢发展并逐渐应用到乳腺病变部位的微创切除及治疗上[4]。由于在切口创伤方面,以及完整性及美容性上,该技术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其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泛[5]。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具有手术指征的腋窝副乳腺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旋切术或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效果在副乳腺切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乳腺外科就医的148例乳腺外科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无明确副乳内有肿瘤或恶变,(2)随月经周期变化、胀痛等症状明显,(3)腋窝副乳明显、严重影响社交活动及生活质量、有手术要求的女性,具有以上3条症状之一的患者;(4)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近期服用激素类药物,(2)严重脏器功能不全,(3)精神或者认知异常,(4)怀孕、准备怀孕者及哺乳期妇女,(5)副乳隆起直径大于60cm、或隆起高度超过45cm。148例患者年龄19~53岁,平均(35±45)岁,副乳均位于腋窝之下,副乳的大部分组织位于腋前线左右;单侧88例(5946%),双侧60例(4054%),副乳体积29cm×49cm×21cm~69cm×93cm×42cm。

1.2仪器设备

韩国GELOGIQ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宽频线阵,工作频率为8~12MHz,可以同时显示彩色血液。美国强生公司麦默通真空微创旋切系统,包括8G旋切刀头、真空抽吸泵、控制器等。

1.3手术方法

在告知病人不同手术方法利弊和研究目的,经病人签字同意后,对148例患者分为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旋切组)和传统手术切除组(传统组),旋切组106例,传统组42例;旋切组全部采用病灶局部浸润麻醉,传统组12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其余30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1.3.1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

患者取仰卧位,在术前30min分别通过肌肉和静脉注射一个单位凝血酶,手术全程都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首先标记副乳的边界范围,进行常规消毒,并采用05%~10%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然后在副乳腺取长约3mm切口,应用麦默通旋切针进行旋切。旋切完毕后尽可能的洗干净积血,并使用超声再次探查以确定完全切除副乳腺组织,将切除组织送常规病理检查。并对多余皮肤进行游离,最大程度减少皮肤褶皱。术后注意观察伤口及患肢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于术后第2~3天去除引流设施。

1.3.2传统切除术

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在腋窝顶部、沿皮肤皱褶线处设定手术切口。根据手术需要,标出腋区的各解剖单元,并对其皮下脂肪进行抽吸和塑形。以设定的切口为依据进行切除手术,完整地切除副乳以及邻近的有慢性炎症反应的淋巴结,并送检常规病理检查。副乳切除后,根据皮肤实际松弛和游离的程度,通过游离、离断、固定等方式尽量减少多余皮肤。术后第1~3天检查伤口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去除引流设施。

1.4观察指标比较

两种手术方式术中肌肉损伤、出血、切破皮肤及血管神经损伤情况;术后注意观察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患肢痛胀,副乳腺组织切除完整否以及上肢功能。术后随访观察3~18个月。手术效果主要以手术切口大小、术后抗感染时间为依据,以患者针对手术过程满意程度和术后美观度进行评价打分,其中1分是不满意,2分是较满意,3分是很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并发症

在肌肉损伤或破坏方面,旋切组的发生率0例(0%),显著低于传统组2例(476%,P<005);在术中出血方面,旋切组的发生率为10例(094%),也显著低于传统组的6例(1454%,P<001);但是在血管神经损伤或破坏以及切破皮肤方面,旋切组和传统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术后并发症

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见表1,提示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切除副乳腺较传统切除术在切口感染、患肢肿胀、疼痛、上肢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临床效果两组手术在手术效果方面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切除副乳腺较传统切除术在切口大小和疤痕长度等手术效果指标上,两者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前者手术切口小,疤痕长度更小。同时,结果还提示,两者在治愈率和副乳腺组织切除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24满意度两组患者对手术满意度比较结果提示,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切除副乳腺的分值高于传统切除术手术过程满意度和外形美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见表3。

2.5手术效益

两组手术在社会效益指标上的比较,结果提示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切除副乳腺较传统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更低,见表4。

3结论

副乳腺在人类胎儿时期出现,从腹股沟到腋窝这条线上,长有6~8对乳腺的始基[7]。在胎儿出生前,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正常情况下仅会在胸前保留一对,其余的退化消失。但是,在后天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包括不正确的胸罩佩戴或者不恰当按摩所致,部分人群的胚胎原始乳腺培基会出现为退化或退化不完全等异常现象[8]。副乳腺多出现在腋窝下,也见于胸壁等部位。临床上,副乳腺发生率在1%~6%[9],大多数病例是在出生后发病,常伴有压痛等症状,且有恶化可能。传统上,腋窝副乳腺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开放切除术、吸脂术、微创切除术、腔镜下切除术等[10-12],不同手术方式的麻醉方法、切除组织类型、切除大小等各有优缺点。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更舒适的医疗需求和现代医疗人性化发展的特点,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期待以最小的疼痛和损伤获得同等的治疗效果。在1996年,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开始应用于乳腺肿物的组织活检[13],其主要特点是创伤小,术后美容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14]。而随着乳腺超声检查的普及,在旋切术中加入超声辅助,利用其操作灵活、可实时监控,无放射性等优势,逐渐开始发展成超声引导麦默通旋切术。它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微创手术,利用超声可以精确定位病灶,监测患处,及时有效引导手术人员将待切除组织完整切除,术中出血少,术后疤痕不明显,因此应用微创旋切术切除副乳腺,可以有效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可极大程度地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真正达到无痕切除。同时,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切除副乳腺还可以解决患者因腋窝副乳腺可能存在的恶性病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5];通过微创旋切技术来进一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避免术后瘢痕挛缩所带来的上肢功能障碍[16]。本研究对比分析了148例副乳腺经传统切除术和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的手术治疗。研究发现,两者的治愈率均为100%,术后随访也未见复发,术中并发症中血管神经损伤/破坏和切破皮肤两者也几乎无差异,而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则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明显优于传统手术,但是对于术中肌肉损伤/破坏,经术后查明,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固定不牢所引发,因此,在对未进行全麻的患者进行手术时,需及时固定病人并引导病人处在合理手术。同时比较发现,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经腋窝做3mm小切口,即可完成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切口感染几率极低,术后无瘢痕、美观,住院时间短、手术费用低等优点。与传统切除术相比,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切除副乳腺,住院时间短,恢复时间快,可以极大减少患者因住院而减少的社会工作时间,相对而言,可以增加更多社会财富,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前进方向。另外,较短的住院时间,可以有效增大人群对对医疗资源的利用度,提高人群就诊满意度。

4结语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对副乳腺切除的治疗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该方法具有定位精确、创伤小、操作简单、切除完整、住院时间少、社会效益大等优点[17]。同时,因其切口美观、术后并发症少,可为副乳腺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18],并且通过微创下完整切除副乳腺,避免因腋窝副乳腺而发生恶性病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通过缩短住院时间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该项目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惠霞,黄永红,陈成立,等.腋部副乳腺的临床及X线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7(10):1048-1051.

[2]赵晓春,刘红光,蒋红艳,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良恶性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6):674-676,684.

[3]张蕊,戴常平.超声引导麦默通在BI-RADS3级非扪及乳腺病灶早期诊治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12):1476-1477.

[4]周平,陈道谨,吴君辉,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负压抽吸活检仪在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1):23-25.

[5]高润芳,席玉爱,任晋阳.乳腺病的疑问巧答[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2.

[6]高振华,杨建勇.普通外科放射解剖与诊断图谱[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41.

[8]刘小丰,周茜,陈飞,等.副乳手术切除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2009(10):893-895.

[9]侯爱国,孙洪波,郭艳梅,等.经乳晕入路腔镜副乳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8(33):96-96.

[10]张磊,朱良伟,杨澜,等.腋部副乳腺整形切除199例体会[J].中华乳腺病杂志,2008(3):331-335.

[11]卢振群,李明,徐红.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4):227-231.

[12]王海龙.彩超在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D].河南科技大学,2014.

[13]夏婷,章乐虹,曹腾飞,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物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1(5):388-390.

[14]孙向宇,秦鸣放.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系列性方案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6):470-473.

[15]林军,殷平,尹勇,等.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乳腺肿块42例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5(3):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