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化学的科学探究

初中化学的科学探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0 17:11: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化学的科学探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化学的科学探究

第1篇

关键词:科学探究 激发兴趣 自主探究 评价激励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热点,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在各个主题的具体内容中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探究活动建议,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本文就初中化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同时巧妙地配合一些有趣的实验,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如在学习“分子”时,可以通过有趣的“空中发烟”实验创设情境:用一根玻璃棒蘸一下浓盐酸,用另一根玻璃棒蘸一下浓氨水,然后在空气中把两根玻璃棒靠在一起,但不要接触,发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教师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等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再如,在学习“金属和盐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时,可以设置实验:把铁丝和银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要求学生观察现象,提出“为什么铁丝表面有铜析出,而银的表面没有铜析出?”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过程

1.创设情景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发展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有些学生认为蜡烛燃烧现象见得较多,不观察就知道实验现象。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我们设置了问题群:你见过的蜡烛有哪些形状和颜色?你以前点蜡烛时有哪些发现?今天,我们再次点燃蜡烛,请你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观察,蜡烛燃烧中有哪里变化?火焰有几层?哪层温度最高?有时燃烧为什么会冒黑烟?…通过系列的学生未知的问题群,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就激发起来了。有了探究的问题和欲望,再适时引导观察、探究,同学们个个认真观察、记录,又一次成功地自主探究就成功了!

自主探究学习的初期,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忙学生提出问题,逐渐转向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要求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发挥充分,就才能有真正的探究性学习。

2.贴近生活事例,培养问题意识。

在自主探究学习时,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化学知识着手,这样才能即学到化学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知道怎样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冰箱异味怎样除去?喝矿泉水还是蒸馏水对人体有利?有火灾时怎样自救?煤气泄漏应该怎样应对?每天的营养食物应该怎样搭配等等都是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在课堂中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以上问题。另外还可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关注程度与可接受程度,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交叉,比如可跟营养科学,环境科学联系起来。空气质量调查,水质调查,温室效应知多少,能源资源的短缺等问题都可以作为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关心社会和人类发展。

3.细心捕捉新颖的课堂信息,弘扬学生的探究精神

课堂中的教与学是动态的过程,特别是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更是出现一些出人意外的事情。在老师的引导中,在实验的探究中,在学生的读书中,在同伴的讨论中,在自己的归纳中,往往会有许多的新的发现。这些新的发现就是课堂资源,也是极其有价值的新问题。老师在其过程中因势利导,进一步激励学生生成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空气”这一节时,做完了红磷在钟罩里燃烧的实验后,有同学提问,剩余的约五分之四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这个问题原不在教学计划之中,但是教师没有放弃,而是充分地肯定了这一同学的问题意识,并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最后,师生在探究实验中,找到了问题答案。课堂时常会出现意外,但意外中蕴涵着丰富的探究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的意外,因势利导,恰当组织自主探究性教学活动。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从学习过程、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发现新的问题,然后进行更开放、自由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充分讨论,归纳总结出相应知识。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而开展不同的自主探究,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进行。适时的自主探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起来了,收获是意想不到的大!

总之,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应当融入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不应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排除其他学习方式,教师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包括集体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网络CAI技术辅助等各种各样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体验科学,应用科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彩虹 《影响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因素与建议》 化学教学

[2]欧阳芬、黄小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力争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以优化课堂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创新教学理念,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学习热情低下,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坚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上面,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化学知识体系、实践应用技能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有机结合,强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化学思想与化学思维,同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享受亲身实践带来的快乐,掌握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实践应用能力及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作为化学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内容,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并主动接近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深入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从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深度和梯度,在以教学课标为纲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要求,把握教材特点.首先,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全章内容,合理划分教学单元,然后将其应用于每节课的教学中,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分析方法,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串联,避免知识结构出现脱节等现象.此外,教师应在注重挖掘教材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翻阅相关资料,从中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背景资料,并选择简洁有效的表达方式,以及突出的典型事例,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实施课堂教学,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课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得知“飓风”和“海啸”的形成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一定关系,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飓风”与“海啸”这种灾难性场景用幻灯片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引发这些灾难性气候的原因.在影片的影响下,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起来,他们结合原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相关资料,以及相互的交流讨论等方式,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使每一位学生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展探究式教学

课程教学改革坚持推陈出新,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实现现代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上面,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知识万变但不离其宗,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运用原有知识框架中的旧知识同化新知识,让学生把握问题的本源,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产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燃烧的必要条件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燃烧需要哪些条件?随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互动,学生纷纷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这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想到可能与空气、着火点以及物质自身的性质有关,为了帮助学生验证心中所想,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探究任务,让学生针对其中一个因素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利用之前所学习的“控制变量法”,探究物体燃烧的条件.最后,各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各组实验结果,得出影响燃烧的因素.探究式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注重让学生自主制定实验步骤、独立探究收集证据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采用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首先,在学生提出疑问时,不要直接告诉其正确答案,而是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使其能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如,有学生问pH=5的盐酸稀释1000倍后,pH为何不等于8?教师可以反问他:"pH为8的溶液呈什么性?”学生便会回答:“碱性”,此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酸性溶液不管如何稀释都不可能变成碱性溶液,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其次,教师要多布置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标新立异,既解答了问题,又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讲实验基本操作中的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跟学生说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该稍微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破裂,然后按照正确的操作进行演示.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刻.教师可以在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故意不把试管口稍微向下倾斜进行实验,而是先让学生观察试管炸裂,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分析炸裂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对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印象非常深刻了.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勇于面对挑战,把握机遇,总结教学经验,吸取他人之长以补己短,适应时展的需求,开展创新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健琦.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13).

[2]段爱平.初中化学新课改中的“拦路虎”[J].中学教学参考,2010(20).

第3篇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

引言:高中化学是对初中化学的一个后续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中考制度的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化学知识的后续教育问题,从而使得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之间出现了矛盾性。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推动学生化学的后续有效发展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

1.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1.1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1.2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初高中化学方法的衔接要点

2.1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

①主动学习新课标、熟悉新教材: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中化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评估与考试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化学课程的基础。化学新课程通过构建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五个主题内容,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

②增加过渡性教学,使初高中知识系统化:初高中知识存在“脱节”,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的通性;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知识,在摸清学生基础的前提下,教师应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

2.2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把握好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给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其树立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的展现过程,弄清反应的机理,从本质上去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③巧用化学实验:高中化学实验偏重就观察到的现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其本质,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调从实验技能的培养逐步转移到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不断改进实验、探索实验、或自己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教育上。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寻求反应的本质,获得真知。

④重视知识归纳:让学生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学生思维向多元化发展。真正做到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

2.3做好学科知识的衔接

①高中化学知识按知识的功能分为:可结构性知识元素化合物;解释、预测性知识理论;技能性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三类。将此三类知识按学习的先后顺序及相互的关系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优秀学生自学并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水平,明确努力方向;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明白知识的遗漏之处,解题时存在的知识缺陷、明确学习困难的地方、应需弥补的知识。

②学科学习方法:通过衔接教学及早向学生揭示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a.化学意识:组成-结构性质-反应-物量意识;

b.守恒意识: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c.平衡意识: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

d.实验意识: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实验误差分析。

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上用心、善于思考、认真作笔记、及时复习巩固、建立错题集等;

④开设学法指导课:教师可以对高一新开设专门的学法指导课,让学生学会学习;

⑤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设置合适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学会审题,找准题眼。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定会大大提高。

3.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要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

3.1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①新课程下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

②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

3.2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①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与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②教师必须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STS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

3.3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①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②运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③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④不断给自己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总之,初、高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对接是一门教学艺术。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衔接,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衔接意识是前提,重视化学的起始教育是基础,加强教材中实验内容的衔接是根本,注重实验教法的衔接是重点,加强实验过程与方法的衔接指导是关键,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是保障。真正做到三个方面的对接,才能驾驭中学的课程、教材与教法。

参考文献:

[1] 王云洪.浅谈初升高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衔接,2010,11.

第4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初中化学策略

引 言:2012版新课标对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的要求是: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可见,新时期的化学教学不能仅满足于如何将知识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还要关注于如何使学生形成尊重自然科学的态度,熟悉研究自然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新焦点。

一、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获取知识、使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法的本质是重在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获取知识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还通过其生活中形成的经验和已有的化学知识来协助解决问题,进而获得主动探索、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极大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优势

(一)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和方法,并确定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提升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策略、端正的认识态度以及高的自尊。这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具有。

在探究式教学法中,需要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独立研究难题:确立假设,查找资料,探索方法,实践方法,分析数据,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整个过程不是老师代替学生完成,而是由学生主动得去完成,老师的角色只是在中途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指引和帮助。研究课题一旦完成,学生对于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就会大大提升;不断成功和探索的过程会诱发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提高考试成绩、让自己有面子等等,而是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科学难题等;形成假设、实践、形成结论、反馈总结经验,周而复始,加以老师的适当指引,学生逐渐会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实践经验,这极大地有利于科学的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的形成。可见,良好的探究式教学法恰恰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就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科研思维是一种敏锐的洞察力,是对科学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深化认知的思维方式。科研思维为科学家在探索自然科学难题时提供了准确的研究方向,并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这不仅仅是一种天赋,还需要依靠后天的不断培养。探究性学习本身就像是在探索科学难题,其过程类似于科研探索过程;再者,学生在不断的在探索中实践,失败,总结经验,直至成功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许多固有的定势思维,许多细微的定势思维有利于直觉的形成,从而有助于快速处理问题。因此可看出,探究式教学法对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维起到重要作用。

三、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情境创设下的探究模式

本模式是要求将探究式教学法与情境创设教学法相融合。创设情境,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法宝。情境创设的合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只要老师给予适当引导,学生就可以在科学探索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了,然而若情境创设不合理,会让学生觉得脱离生活或是老师在演戏,都起不到比传统教学法更好的效果。例如:学习原子结构时,可以把院子比作一个足球场,原子核就是足球场中的一只蚂蚁。这样形象的情境可以生动得表示出来原子结构。而学生可以想象电子在原子中运动的轨迹和空间。甚至老师可以将同学们领到足球场上,让同学们去亲身感受,鼓励人人参与,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自主探究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发现。然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他们的自主探索、选定目标、集中焦点的能力还并不强大,故需要教师不时的引导。因此,自主探究模式下的探究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在一旁给予适当的指引。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自然科学的学习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自主选定目标并持续锁定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逐步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功能,科学得设定问题情境,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及时给予积极科学的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模式

合作交流探究模式是指小组之间、同桌之间以及各种自助式团队之间开展的以团队为单位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这种模式除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之外,还强调了组内成员的合作性、包容、分享、赞赏和互助的品质都能得到锻炼;而组间又强调了竞争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进行团队组建(即分组)时应格外注意,要科学分组,尽量让分组后每位组员都能够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有所作为,避免一人大包大揽,其他组员坐享其成的现象发生。

(四) 基于实验课的探究模式

初中化学教学很大一部分是需要有实验教学的。在教授实验课时,教师也可以引入探究式模式,让学生对实验有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氧气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高锰酸钾等原材料,并提供相应的实验仪器。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每组讨论制作氧气的方法,并选用仪器和原材料。制出来气体之后,需要能够验证是氧气。鼓励学生使用课本之外的方法。开放式的课题往往能够让学生对探索过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结 论:

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性的体验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并且能够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探索过程的不易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尊敬,有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朱红. 试论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4(02)

第5篇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主要涉及发现探究问题、提出假设与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实施探究过程、归纳探究结论、解释论证提问、交流反思、评价反馈、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科学探究在化学教学有广泛运用,下面以初中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中的“燃烧和灭火”为例,谈谈科学探究课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过程。

一、创建问题情境,设计探究猜想

1.发现探究问题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践经验,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通过制作多媒体展示影片中的“燃烧的利用以及火灾危险”等燃烧的现象,引导学生对燃烧这种现象的思考。由于是感性材料,学生能把看到的影片和有关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联系在一起。此时,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在生活中,堆放面粉、棉纱的仓库,哪个贴有“严禁烟火”的标记?燃烧现象的发生,应该要有可燃物吗?②只要有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吗?③你们想想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呢?

2.提出假设与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经过讨论、思考作出初步的论证。

学生对“燃烧”现象非常熟悉,联系生活中不同的燃烧现象,思考方向较明确。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交流,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一定要有可燃物(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②要有氧气或空气,并且氧气越多,燃烧应该越旺。③温度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可燃物要有火星。

将学生的各种猜想整理后,积极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由于有上述的猜想,学生会自主地围绕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将假设归纳如下:①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就能燃烧。②燃烧的三个条件要全部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二、制定探究方案,实施探究过程

根据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试剂,同时还要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有较周密的实验计划。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表达收集到的实证,并能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猜想,组织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指导。实验方案要详细具体:包括实验需要的仪器、药品、探究的步骤、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推理的结论等。为了体现学生自己独特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形成对猜想做出证实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这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呈现探究假设的过程。

1.探究实验

2.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①实验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②A、B、C各对应实验中的谁?

三、归纳探究结论,解释验证提问

分析实验中所得到的事实,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结论。这一步骤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其在对比分析中获得新知识。通过讨论和实践,学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验证意识。

从上述的探究中已经知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引导学生继续深思,归纳小结实验结论,同时激发他们如何解释验证,教师可创设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几个问题:

验证实验: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湿手帕、热水中的白磷,会燃烧吗?不信试试看。①取少量的酒精倒在一块湿手帕上,然后再点燃。②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再次验证燃烧需要的条件。

通过这两个实验能发现,湿手帕上的酒精能燃烧,而大家熟悉的手帕却没有燃烧;同时看到水中的白磷只要通入氧气也能燃烧,这与生活中水能灭火的思维产生强烈的对比,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思考、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的现象就会出现。

四、讨论交流反思,评价反馈信息

这个过程再让学生回顾一下整个探究过程,讨论思考,看有无不足之处。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肯定会有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整个探究过程针对白磷进行了详细的实验,那么红磷能否在氧气中燃烧呢?这些问题是学生经过深思的,是许多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学生一直困扰在心中没有解开的疙瘩。教师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知识迁移,从知识到运用等方面大胆提出设想:①可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红磷在空气或氧气中能否燃烧呢?(教师可以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让学生对照与燃烧的条件是否符合,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②如果发生了火灾,将采取什么措施来灭火呢?这一生活问题将调动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结合生活中的现象以及所学的知识作出合理推理,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拓展知识应用,加深知识理解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可设计如下习题帮助同学们分析:

巩固练习: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③扑灭森林火灾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林砍掉;④燃烧的汽油用细沙铺盖。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习题,得出习题的答案:

通过对知识的延伸,学生认识到了知识的适用性,从而熟悉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联系生活实际,多媒体展示消防队员灭火的方法及原因和爆炸图片,让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而帮助同学们了解生活,达到应用拓展的目的,同时,可提出如下问题深入讨论:根据你所知道情况,①当地哪些单位或地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②你建议在这些单位张贴什么样的图标?同时要求学生分小组课外进行调查,将发现和反馈的问题交活动小组讨论,并将结果交给化学课代表。通过这些社会活动,学生能走出课堂、了解社会,使其树立关爱社会、关心生活、关心国家发展的良好品质。

六、展开调查研究,融入社会实践

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出科学的解释,就得收集实证资料。新课标提出:“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源(图书馆或互联网)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燃烧与灭火”这节中,可安排如下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①根据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灭火和自救的措施)。②了解一家商场是如何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并与有关安全防范人员联系,了解怎样采取灭火和自救的措施。

七、自主参与活动,加强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探究是一个多侧面的活动,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搜集并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明确假设等才能完成。新课标明确指出:“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有其独特、个性的表现,每个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身的观点出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交往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八、注重激励评价,拓宽思路视野

在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每完成一个探究活动后,应及时地给予中肯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原则,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增强动力,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更上一层楼;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建立自信;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整体、全面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坚持以鼓励为主;尤其是对不想思考、不愿思考的学生,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尤为重要,往往教师的一句表扬或赞赏,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教师应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与众不同的思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教师不苛求责备,要允许学生在探究中出错误,充分地表现自己,使每个学生在个性化的活动中挖掘潜能,并使每个学生的探究过程富有个性化,从而享受过程,在过程的反思中不断提高自主探究实验的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 新课程 实验探究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以及当今社会成员间所必备的人文精神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创新设计,自主探究的探究式教学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学生在已有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实践经历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超越自我的设计,包括对教材上出现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和改进,或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在合作的基础上产生具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例如:在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老师要提前几天把问题先告诉学生:产生氢气的途径有哪些?上课时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交流:(l)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2)铝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3)镁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4)铁和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在这些方案中,哪些适合实验室的制取呢?将所有的方案进行对照,并结合实验室制取物质一般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操作简单易行,药品来源广,成本低,反应速率适中,反应过程中无污染等)进行分析,得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接着再让同学们考虑制取氢气的装置;根据已学过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得到启发,选择制取装置是有规律可循的――制取装置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所决定的。这一交流分析的过程,与直接按教材上的内容探究相比较,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提高,创新的视角得到了扩展,学习兴趣也大大得到了激发。

二、精心设疑,引导探究的探究式教学

好奇心是人们由于对事物不了解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很容易使人们主动地接受未知事物。例如:关于《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做实验,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刚刚学过的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边滴边振荡,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于是很想探究其中的奥妙。又如: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中,我们可以问他们为什么菜刀在切过的咸菜后容易生锈?这种由实际生活应用创设的探究情境,让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是有用的,化学就在身边,接下来学生的探究欲一定是兴趣盎然。总之,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三、重视过程,合作探究的探究式教学

第7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育;多样化评价;初中化学;课堂实践

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教育与多样化评价就是要求教师以探究科学知识为主,并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要客观地看待学生本身和客观地评定科学知识。科学的探究要求教师引导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讨论,运用现行的基础知识,参照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自由的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而对学生的价值评价就要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的表现来多方面的评定,成绩的高低永远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定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

一、探究式教育在化学课堂的实践

探究式教学是学生自主性的诱因,在化学这样一门以实验为主导的学科中,探究精神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特性。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鼓励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指导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结论。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针对化学的教学,需要良好的质疑环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促使学生对此作出相应的行为,有效地提高化学的教学效果。在化学的课堂中,小实验、小游戏都是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创造一定的有趣的情景,尤其是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小实验、小游戏,例如“欣赏变色龙变色”“莫名的火”等,能够打开学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大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一门课堂的最好开端。好的开端就是一节课堂教学的最成功之处,它能带领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学的氛围之中,有效地提高了化学教学的质量。

2.鼓励猜想假设

在课堂中,通过情景给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应用已学的化学知识来推断可能的结论。问题解决方法的不同,也是教学模式的不同。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给出了特定的答案,学生可能会感到新奇,但是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思维合成的东西,往往在学生的大脑形成的记忆就不会长久。教师在设置了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产生想要进行探究的想法。在这之前就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假设只是一种猜想,最后再呼吁学生大胆地实验探究一下,验证自己的假设。

3.实验探究,加深理解

知识不是死记的,是要建立在学生的自主理解之下的。在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之下,教师在旁辅助指导,引领学生前往化学更深层次的领域之中。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来源的理解,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4.讨论评价

一个实验的结束是在得到一定的结论之后的结果,对于结论的讨论是每个小组的交流方式。只有在与他人交流探究的过程才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向有哪些不同,还有哪里需要改善,能更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自我评价。

二、多样化评价应用于化学教学课堂的实践

对于化学教学而言,科学的探究是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在探究式教育的实施阶段,必不可少的是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化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是知识获取、实验探究、能力获取、实际应用方向、科学素养等一系列的转变,只是基于考成绩进行的化学教学评价是不遵循客观性的要求的。在化学教学实施探究式教育体系下,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就要与之呼应,

基于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评定。多样化评价凭借着多样的手段和工具,从整体出发,能够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和习惯,也能展示学生具有个人特色的能力。

评价的基本功能是诊断与筛选、调整与管理、促进与发展,但是最终的目标是服务于标准和目的的。就初中化学探究式教育与多样化评价的改革而言,化学课程的目标与标准有所改变,探究式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知识应用于社会的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式教育与多样化评价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中课堂的教学评价可以采用现场听课、查看教案、询问学生与家长等方式。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活跃学生的思维,展开积极讨论,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化学探究;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大胆质疑

化学是初中教学重点内容,教师的良好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化学又是一门探究性极强的学科,可以给学生以充足的探究机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情况,论述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1激发探究兴趣,让化学探究更有效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就能使学生具有探究的动力,不断产生学习的需要。首先,教师应在教学前布置预习任务,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预习猜测问题的答案并对之进行探究,起到督促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的方式对之解决,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与课堂。最后,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探索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或询问教师的方式解决问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预习作业,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什么、有哪些性质等等,提倡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解答问题,完成预习任务。在课堂上可以讲解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探究其原因,例如在下地窖之前,都要先把灯放下去,观察灯是否熄灭,如果灯没有熄灭人才可以下去。让学生思考这是因为什么,在有利于学生学氧化碳的性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使学生具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在课后提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哪些异同点”等问题,布置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并在下节课前抽查提问,以达到督促学生的目的。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2引导自主探究,让化学探究更有效

想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它不仅与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更离不开学生自身实践。在课上,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讨论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自学过程,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不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如在教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课时,教师应在课前布置课堂自学任务,指出这节课重点内容为牢记几个常用的酸碱反应方程式,并掌握酸碱反应的实质内容。在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讨论,教师负责在班级内巡视,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开展酸碱反应的实验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将演示实验延伸为探究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到的不应仅仅是基础知识和定理,而应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良好引导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都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鼓励大胆质疑,让化学探究更有效

引导学生质疑能使学生对已学知识产生探究欲望,而探究的过程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更能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对学生今后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直接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并督促学生记忆背诵,而应为学生营造推理氛围,使学生能够亲历推理过程,并提倡学生敢于质疑已学知识,使学生通过对自身疑问的探究与解答,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本课重点内容为燃烧的原理和灭火的方法,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为什么灭火的方法有隔绝可燃物、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三种?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要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不同种类灭火器运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也是课堂教学重点,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不应将其单纯罗列下来让学生摘抄并记忆,而应结合生活中各类常见灭火器的分析促进学生理解。又如在教学《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在最后收集氧气时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告诉学生收集氧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利用这两种方法?”“为什么不是利用向下排空气法?”等,并鼓励学生探究得出氧气的性质:不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善于质疑是学生必需的能力之一,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有助于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探究。

总之,具有一定探究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更有助于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化学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十分重要,想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注重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以,巧妙引导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探究,并在探究中获取化学知识,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左艳丽;初中化学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再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2(2).

[2]宋小燕;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