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0 17:11: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新课程全面铺开的今天,我们地理教师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每一节课是否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本着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养,素养的形成要从培养兴趣开始。
一、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
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里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更加合理,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且也只有通过应用地理知识,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正确性与重要性。因为,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经实践验证的知识。在应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加深理解,并巩固、扩展知识,形成多种技能。也只有在应用地理知识中,才能真实地验证学生是否已真正掌握了知识。
二、对地理教学设计思路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经常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自己的预期设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课后分析,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针对学生认识现状和接受能力以及当时的教学情景,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三、对地理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也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样才能更合理的促进学生内在素质的发展,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对自身教学的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有亲和力;是否有正直的品质、开阔的胸怀、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果断的决策力和创新能力。现在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呼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才更能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更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现状,才更利于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所以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应该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只有这样才能令学生信服。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民主相处,你会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你配合,更能够吸引学生融入到你的课堂。
五、对地理教学反馈的反思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制作;微课教学实践
地理学科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是一门综合型学科,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教育意义明显的特点。初中地理学科教材主要有三个模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其社会学科特性更明显,教学内容牵涉的范围很大,所以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不能仅仅传授知识,还要使知识点的学习具有趣味性,能够让学生把在地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对于初中地理的特点,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就显得很重要。“微课”这种新的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可以说是作为传统的教学视频模式的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到目前为止,国内教育仍然没有对“微课”做出准确的定义。微课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就是一堂微小的课程,其时间一般在5到10分钟,利用一些多媒体设备或者音频设备来使课堂上晦涩难懂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善于理解记忆。本文从初中地理的角度出发,通过自主学习型的微课制作流程和微课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
一、微课的制作流程
地理微课要根据课本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制作,主要是通过选择微课内容、进行微课设计以及对微课的具体制作来进行微课教学实践。
1.确定微课的课题内容
对于初中地理的微课教学,首先要确定好微课的教学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筛选地理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把握好课本中的重难点和教学任务,把握好学生对每个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针对此选择并确定好有哪些知识点可以制作成微课的内容,在上课的时候讲解。
2.进行微课设计
教师在确定了微课的选题之后,根据课本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就需要对微课进行设计,设计的内容要直观形象,使学生在学习地理课本中的某个知识点时能够记住并掌握该知识点。
3.进行微课制作
最后是进行微课的制作,微课制作是进行微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微课的制作要新颖有趣,画面要清晰,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轻松掌握知识点。
二、微课的教学实践
初中地理的一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空间性较强,需要学生的空间思维好,而且学习“中国行政区”的内容时需要反复记忆,所以,在讲解比较抽象的重难点问题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课本,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会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对于重难点也不能完全理解。这时如果在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微课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通过微课教学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制作微课课件,将课本中的重难点更加详细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在课上认真学习之后,可以在课下针对自己还没有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微课课件进行反复思考理解,直至自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进行互动,把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还督促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通过微课教学进行自主研究
微课堂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首先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进行问题预设,并且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锋面系统与天气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只是知道每天天气的变化,但是对于其中的原理却不了解,这时需要教师首先通过演示微课视频,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日常现象来探究原理,最终能够运用相应的知识解释地理天气现象。
3.通过微课教学进行自主练习
微课的讲解会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更加容易记忆,例如,在学习地理课本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内容时,每个省的位置、轮廓、简称等知识点容易混淆,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需要学生进行反复记忆,而在课堂那有限的时间里要完全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很难的,这时就可以借助微课教学将34个省级行政区制作成一个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对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
在现代社会中,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首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素材和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其次,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微课对知识点的讲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样,学生在课下也会自主学习,并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再次或者多次查看微课视频所讲解的知识点,直到自己完全掌握。
同时微课教学也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首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因为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总结学生学习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以及善于接受的讲解方式;也需要对课题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作不同的微课,这样在无形之中就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精心策划教学设计,查找教学资料,安排教学过程,对课题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不断的查阅、研究、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面拓宽了,研究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最后,促进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现代化。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相关软件的操作来制作微课,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操作,对微课的制作也越来越熟练。
高质量、高水平的地理微课要求教师有较好基本功,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拥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适应各种形式的教学,挖掘个人潜能。总之,微课有助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学明.浅谈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5(6):71-72.
关键词: 初中地理 低效表现 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是一片低效教学的景象,即教师的教学偏离目标、违背基础规律、忽略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等,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及全方位发展。
1.课前预习的低效
初中地理课前预习工作低效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备课不充分,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种突发性提问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与储备知识的支撑,如学生在产生疑问后向教师求助而表现得不知所措或模棱两可,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解答;(2)学生对待课前的预习任务不认真,甚至没有预习的习惯,导致授课开始后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严重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针对课前预习的低效情况,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收集整理所有与本次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知识与内容和各个环节之间进行设计与串联,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临场应变能力。其次,鼓励学生重视课前的预习任务,严格按照熟悉内容――找出重难点――尝试性练习――课堂提问的过程进行预习,确保学生能高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2.课堂过程的低效
2.1合作学习的低效
有的地理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由学习混为一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放任学生分组后自由探讨学习,而忽略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并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合作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生活阅历较少,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缺乏一定知识储备,或不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思考,直接进入交流讨论甚至总结环节。
针对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下出现的低效情况,教师必须确保教学模式应用的高效率,在展开合作学习时,保证学生围绕探讨的主题有绝对吸引力,或是开放性,如学习《认识国家》时,学生的探讨内容可按照教学大纲依次探讨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等,也可以结合学生出国旅游的经历探讨亲身所见的各种国度文化。另外,教师切记不能放任学生处于一种无目标合作的状态,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如学习《中国的地形》,教师应掌握多种主题导入方法,如引导“在了解了我国行政区和疆域的划分以后,大家来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等,确保学生的合作有目标与方向。
2.2情境创设的低效
不可否认,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上很多教师对创设情境的文本进行开发时还有很大的误区,盲目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放弃最本质的教学核心。如学习南极知识点时,一些教师通过南极考察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求激发兴趣,而在情境创设后提出“同学们愿意去南极考察吗”等提问而得到“太冷了不愿意去”等答复后,很多教师往往不知所措。教师的初衷在于以宣扬南极考察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入南极知识的学习,而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忽略学生的意志兴趣等因素,这就表现出低效学习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努力反思情境创设在地理教学中的目标,并且要抓住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或感兴趣的点引入到情境中,再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联系,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感受生活,感受地理学习的价值。
2.3活动设置的低效
活动应该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亮点,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融入学习提高效率。但当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内容,主次不分,华而不实,就难以取得高效。如设置辩论会探讨“日本人每年在南极捕杀南极鲸鱼是否正确”等话题,显而易见的结论大大降低活动创设的价值与意义。
高效的地理课堂活动设置,应该从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角度出发,以激发兴趣为重点,不断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这个阶段教师必须对活动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形式服从内容,讲求实效。如学习中国地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城市蹲”的游戏,选出20多个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城市,而在喊出“城市蹲,城市蹲,城市蹲完湖北蹲”时,代表武汉、荆州等湖北省内城市的学生就要完成各自的动作。有趣的活动形式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且在高质量与连贯性强的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所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高效学习目标。
3.课后复习的低效
在课后复习工作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小结的环节,只是简略介绍学习中主要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单一枯燥的总结形式导致小结环节学习效率降低。
教师应该明确课后小结的重要性,丰富小结形式,如教师小结、学生自我总结,或重难点与分散性知识的串联小结,等等,在结束章节学习时注重知识框架的梳理,才能真正为学生掌握知识做好延伸与导入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 地理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是兴趣。兴趣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学习最重要的内驱力之一,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基层初中地理教师的地理课就一定是事半功倍。当前由于升学考试导向和学生评价机制的缺陷,初中地理学科几乎被边缘化,有许多教师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草草完成任务,学生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根本没有达到地理教育的目的。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是初中地理教学中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在我浅谈几点我个人的体会。
一、通过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增加兴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地将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实践应用,发挥出其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如学“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播放利用电脑制作的模拟演示教学软件: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配上简洁的解说词,再辅以一些形成性练习加以巩固,学生注意力集中,印象很深,学得兴趣十足,掌握的也比较牢固。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教学语言。激励了学生学好知识、探索宇宙的决心。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新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我改变了过去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可随时对我的授课提出质疑,针对学生的疑问,师生共同探讨。当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之后就很容易把心里的困惑提出来,使学生心灵开放、个性张扬、创造性得以解放,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钻研精神和自信心,也激发了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总是学得很轻松、很自由,他们也渐渐对地理课有了兴趣。
三、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
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例如,讲授一个新的区域或国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四、巧用谚语、顺口溜、古诗词
巧用谚语、顺口溜、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早穿棉袄午穿纱”这形象地说明了新疆的气候特征。在学习长江三峡的景色奇美、流急、滩险的时候,可以引入伟大诗人李白的《朝发白帝城》,短短四句诗,将学生带入奇妙的意境之中,秀丽风光、湍湍急流、一览无余。在学习l4个海港城市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编成顺口溜,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运用谚语、顺口溜、古诗词,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五、反弹琵琶,追“新”索趣
“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出现,只要大家平时注意留心观察,注意收集、整理,并把它们恰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产生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当讲到目前整个地球生态环境遭破坏,生物资源濒临灭绝时,我国政府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的,不仅参加了环保组织的各种环境公约,制订了本国的环保法律法规,还郑重承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可有些外国学者还在批评、指责我们中国人不爱护动物,果真如此吗?于是,我反问学生说:“谁说我们不爱护动物?看,公园里的爱鸟者比鸟多,鸟笼精致,鸟食专配,可不像欧美不少国家让野鸽、野鸡流落街头,饿得扑到游客肩上争食抢食……”这种戏谑幽默的讲解,明褒实贬,学生听了都不禁笑起来。在笑声中意识到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的问题,从这种委婉、善意的批评中使大家得到反思一一怎样保护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己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中考取消地理科以后,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正如一位教育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孙尚福.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M].甘肃教育,2003($1).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四、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1、综合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新的世纪在呼唤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基础教育。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去,才更有利于发展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做为基础教育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探索多媒体技术对现代化教育的促进作用,逐步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中应用的探究结果如下:
1.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方面的好奇心。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青藏地区》一课,开始播放一段青藏高原景观的影视片断,此片断同时配有李娜优美激昂的 “青藏高原”,把大家带到了遥远而神秘的青藏高原。片中青藏高原的各种景观、藏族人服饰---藏袍,无一不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皮层。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
2.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时,把“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三个地理内容用PowerPoint做成图文兼备的幻灯片,上课时,教师用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把幻灯片中需讲解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适时的投影到屏幕上,学生直接从屏幕上获取比较全面、直观的知识,这样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许多学科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地理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
例如:介绍《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地理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电脑室,让他们在电脑上演示采用交互式操作方式的《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flash课件,学生可以随意的观看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情景。同时,他们在课件中既可以调节地球公转的快慢,还可以让地球停在公转轨道中的任何位置。当地球处于不同位置时,能清楚地看到太阳的直射点的变化,让学生能具体、形象地认识四季形成的原因。
多媒体的运用,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地图是地理科学的第二语言。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长江流域有哪些主要支流时,演示交互式的flash课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就有效的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使地理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5.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
运用多媒体网络将多姿多彩的地理课外知识引进入课堂,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在主动探索未知空间,独立地发现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经常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一,地理教师要做足、做好地理活动,这是活动教学的关键。课标指出,活动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地理概念、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基础。开展活动,对提高学生观察和获取信息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遗憾的是,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在黑板上“做”活动,也能应付考试,忽视了地理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地理的悲哀。这种地理不见“地”的教学方法,完全失去了地理本味,应彻底摒弃。应该说,现行地理教材,在如何让学生学好地理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编者在《与同学谈地理》中就介绍了怎样学好地理,这就提醒我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方法。遗憾的是,编者的苦心没有被部分教师理解。教学中,一些教师只强调知识内容的记忆而不问知识的来龙去脉,插图被忽略了,地理图册被冷落了,过程叙述被简化了,甚至只发一份提纲让学生死记硬背,生动活泼的内容变成了干巴巴的知识堆砌。学生呢,则死背概念硬记位置,作业抄答案。如在地球的公转教学中,教师只让学生识记教材1•18地球公转示意图,如果变换地轴倾斜方向、南北极,让其在公转轨道上标出公转方向,二分二至,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干脆照搬,或胡乱标注,或一片空白,相当郁闷。相反,学生如果通过活动掌握地球运动的概念及其意义,就能有效地加以答题,上述的情况应当可以避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挖掘概念规律的内涵,从地理现象和地理实事中抽象出概念、成因、规律,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概念、规律。中国有句成语叫格物致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走进地理,感受地理,爱上地理。第二,地理活动重在“动”,贵在“活”。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认识水平重在“感知”,他们的活动需求大于活动能力。这就要求课堂上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如在学习亚洲自然环境时,组织学生勾画亚洲轮廓,或描红,或临摩,或绘制,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同时,在图上标注地形、河流、气候,标上经纬线、海陆分布等。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作业,给学生竞争的平台。活动中,还要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机会。为什么没有画好、标对,有什么不足,如何提高。小组合作,不断完善,最后让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强化记忆。在玩乐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碰撞中提升,在实践中完善,在有趣的活动中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第三,注重激励教学。“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记得在制作简易地球仪活动时,不乏有不尽如人意的作业:有地轴直立的,有地轴倾斜角度严重失误的。这时,教师不应一味地批评,或者视而不见。在指出不足之处的同时,更应加以肯定,表扬其独立完成作业,表扬其重视地理活动。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后面的活动课中,进一步明确活动目标,分配好小组,选好组长,布置好各组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充分发挥组内资源,开展小组竞赛,评选最佳作品,最佳发言人,优秀组员,优秀组长,群策群力,有效推进地理活动的开展,升华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效果,启迪学生的思维。此时,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注意梯度,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如:英国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如何利用这一气候资源?英国农业生产中,畜牧业发达与气候有何内在关系?通过探究活动,既让学生扎实掌握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又使学生体会到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具有密切联系。第四,活动内容要生活化。“有用即真理”,“教育即生活”。活动要联系学生生活,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或熟悉的例子作为活动问题的切入点,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把知识和实际生活体验建立联系,加强对地理知识原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如在学习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时,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后到城里各大宾馆前台了解东京、伦敦、北京等城市的时间差异,在世界地图中找出这些城市的位置,真正理解“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的含义。又如暑期夏令营活动时,19时天才暗,而冬至日前后不到18时,已是暮色沉沉,这样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且有生活感受。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点,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公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开展地球公转的演示活动,扎实掌握由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产生昼夜长短变化这一地理现象。此外,地理活动中要注意避免重结论轻过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二、地理活动课教学的限制性因素与对策
1.地理活动课教学的限制性因素
(1)据了解,部分学校非地理专业教地理的老师在教研课内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其中部分教师缺乏理论知识,难以与活动内容相联系。地理活动教学是一项难度较高,较难把握的教学内容。地理活动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能融会贯通,而且还需要将理论与活动内容有机结合。由于教师专业理论的欠缺,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不准,出现了活动教学方向与宗旨的偏离。活动只局限于表层,出现乱哄哄现象,蜻蜓点水,不能深入,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理论功底。
(2)缺乏高质量的活动方案。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活动方案还是来源于教材或教师用书。这一途径的活动方案,一是数量少,不完全切合当地实际;二是时代性不强,课堂开展起来较困难。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活动方案来源于网络、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等。这方面来源的方案许多是不够典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材取舍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遗憾的是,这两种能力部分教师还不具备。
(3)地理活动课教学互动失衡,部分学生失去话语权,失去动手操作机会。从互动对象的成绩看,教师更愿意与成绩好的学生互动;从小组成员互动来看,好学生互动的多,后进生只有看的份。由此可见,地理课堂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存在着有失公平的现象。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不仅失去与教师互动的话语权,而且在情感上容易形成挫败感。
2.解决对策
(1)教师要吃透理论,提高驾驭活动课的教学能力。地理活动课教学的开展及其效果,不仅受学生学习能力及学生习惯的影响,更取决于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以及教学体验。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教学技能。教师要面对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教学环境,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研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分析解决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驾驭活动课教学的能力。
(2)合理设置活动内容的难度,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学生参与与否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把握活动设计的难易度,根据学情,做到难易适中。活动内容过于简单,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积极性;过于艰深,脱离学生己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会使学生无从探究,挫伤其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同时,要把握活动问题设计的跨度,调动学生思维,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真正达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教师要精选一些高质量,具有典型性的活动方案,提高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多投入,多下功夫,多读书,通过广泛阅读充盈自己,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活动开展要提供学生思维和解答问题的多种路径和空间,要突出启发性,要体现综合性,要有较强的实践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民族构成、分布,记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丰富的民族风情,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全班学生民族成份的调查结果分析,获得少数民族定义;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政策;结合我国部分民族的分布图,归纳民族分布特点;通过视频欣赏、作业讨论,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充分了解并尊重我国各民族独特的风俗风情,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学生分析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请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视频欣赏条目:《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提出问题:请欣赏视频,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你都能准确读出来吗?你最熟悉的是哪些民族?比较陌生的是哪些民族?从没听说过的又是哪些民族呢?
学生活动:在Moodle平台中自行下载并观看视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欣赏民族服饰并读出民族名称。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视频中含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和图片,学生能说出我国民族的数目,但不一定清楚每个民族的名称,让大家对我国民族有个初步认识。
课前阅读
请学生阅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勾画重点句子,思考:课文主要选取了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国的民族呢?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句子并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新课预习的环节,让学生能大致了解本节课教学重点,教师能大致了解学生的疑难点。
我国是一个和谐的多民族国家。
班级小调查: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调查活动条目:选择民族成份。
根据活动结果,解释五十六个民族的数目差异,知道少数民族是指除汉族以外的五十五个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资料阅读条目:我国的民族政策。
心得报告: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心得报告条目,写出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学生活动:点击网络平台中的知识条目,阅读我国主要的民族政策内容,互相交流,并提交心得报告。
设计意图:Moodle平台能及时呈现调查结果及学生的心得报告,了解全班学生的民族成份,为后面开展教学活动做准备,同时让学生很容易看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看图写民族主要的分布区:请每位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民族分布图条目,看部分民族的主要分布图,完成课本活动题第一题:看图写出壮族等八个民族的主要分布省区。
问题:一位学生看了大家在表格中壮族一栏填的是广西,他得出了壮族就分布在广西的结论,你认为呢?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真正体会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看图,按要求写出每个民族的主要分布省区,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看图做题,回忆省区的位置和名称,锻炼学生的看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含义,并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让学生从练习和讨论中,解决预习的疑难点。
丰富的民族风情
测验:服饰猜民族。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看服饰猜民族”条目:回忆新课引入视频中的民族服饰,看着图片,你能说出民族成份吗?选择十张民族图片,每张图片有四个选项,时间限制两分钟。
过渡:课本里介绍了一些民族乐器和富有特色的民族节日,我们广西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最近广西就组织了一场大型的民歌大赛,请大家欣赏几段视频,然后在讨论区发表你的感言。
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讨论区:在三段民族歌舞视频里,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欣赏到了什么?请写下你的感想。
结束: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就是一首歌,今天我们大家只看到了其中的一点点,大家平时多留意,就会看到更多民族的消息,体会更丰富的民族风情。
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自由点击欣赏视频:《民族歌舞》、《广西民歌大赛》、《侗族歌曲》,进入讨论区写下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Moodle平台中的测验功能有测试时间、结束后反馈答案和对学生评价。教师能随时知道每位学生的答案并向全班展示;在讨论区,教师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发言情况,并把学生的帖子呈现给其他同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