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0 17:11: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地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2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80
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新教材的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要求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发挥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要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应该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激发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思想交流碰撞的自由天地。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要想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在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一个肯定的微笑、一句贴心的鼓励都能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表扬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我们也不能急于纠正,这样会打断学生的思路,而应该采用适当的方式积极引导,摆正心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想方设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解“地图和地球”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所熟知的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一共花费了三十七天的时间,而第二次到美洲去,只花费了二十天的时间,两次的起点和终点相同,可是相差了十七天,大家想想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讨论,很自然地意识到了地图的重要性和地球形态的神奇。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材有别于大多数的科普读物,也不像语文学科那样极具人文性和艺术感,尤其是地理成绩不计入中考成绩,所以学生往往对地理不感兴趣。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了解了长江地带洪水日益频繁之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会造成这一情况?(2)你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有哪些?在班内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图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用具,它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材,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能了解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地图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地理特点。具体做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边讲边画图,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随着自己的笔迹转移,让他们的眼睛、耳朵、脑子齐上阵,必要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作图,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把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文字、图形、声音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各感官,使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生动、形象起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印度”这一章节的时候,我播放了一段介绍印度风土人情的纪录片,学生在优美的风景和音乐当中徜徉,仿佛置身其中,在感受印度文化的艺术性的同时,获得了美的享受。
六、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最直接的工具。地理学科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幽默感会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因喜欢老师而喜欢上他所教授的学科。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准确、精练,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幽默感,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学生的兴趣高涨。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手段,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继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邢振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4).
[2] 张继勇.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2(5).
[3] 苏学军,铅山二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5).
[4] 陈华太.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2).
当前,不少学生抱怨高中地理难学、不容易学会,细究原因,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不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无趣,造成了学生内心深处排斥地理,掌握地理教学知识费时费劲;另一部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差异性,认为学地理难学,也认为学地理没用,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新课标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新的要求,需要重新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和教学技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研究新形势下的多样化学习思维和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1 改变历史认识,重塑学习信心
在学习评价方式上,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评价模式,注重科学性与有效性。要改变过去只让学生关心地理成绩而不注重地理学习过程的看法,要融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可采取“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评价方式。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震逃生知识、旅游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等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使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感与行为与教学相融通,注重对学生的激励,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综合对学生地理学习活动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形成等方面进行评价,重塑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2 设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又分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两种。教师通过预期的设计要让学生明白通过教学将会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教案中要花功夫,整个学习的流程、活动的设计、数据的应用、信息的播放、问题的设置等都要经过思考,明确编写的目的性。在讲授下节课前,可先将学习目标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的预习中先了解,在课堂讲授后可以检查学习目标,这样的导向性学习和总结性小结可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学案中给出的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可设置悬念、布置问题、捕捉生活常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现实,影音播放、动画模拟等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在教学中可借助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具,尤其可借助投影、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例如在教学“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时,可以播放《汶川大地震》纪实片段,从地震灾情、地震抢险、地震救援、地震赈灾几个大层面,点面线体“四位一体”结合,配以音乐与声情并茂的解说,营造浓郁的氛围。相信学生看完片段后不少人已经泪流满面,在这种情况下导入课程,相信学生能大大地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进而再教学生地震的逃生技能,相信这样的课程会让学生终身难忘。
例如,在教学“世界自然带分布规律”时,师生共绘“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边讲边引导读图,设疑问难:①低纬度或高纬度地区为何纬度地带性明显?②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为何在南半球相同纬度没有分布?属何种分布规律?③中纬地区为何经度地带性明显?④热带雨林带为何在大陆东岸向高纬延伸?教师在设问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鼓励并引导学生多看书、多构思、多画图,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启发和点拨,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学习,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4 转变思维模式,提高认知能力
转变教学思维,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接受不同的模式训练,也可以尝试多样化教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多样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的转变,可以大大地深化学习的层次,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头脑共识也能很好地展示课程内容,融学习、娱乐、引导、激发为一体,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发动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课程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请各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各自搜集到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的图片、资料、影像,并要求各小组依据收集的材料,反映存在的环境问题,指出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危害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可以运用一点时间展开讨论,相信这样的课堂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各抒己见。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讨论,大大激发了自身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师生的互动教学、同学之间的讨论进一步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认知感悟能力。
5 注重延伸教学,培育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中教师认识到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许多教师随认识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学校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但并未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仍然浮于表面。鉴于此,笔者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就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现有问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有问题分析
1.1 教学理念陈旧
目前,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尚未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与意义,习惯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过分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对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尝试,导致新课程改革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许多教师仍形成正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仍存在“一言堂”的情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课堂教学效率也就难以显著提高。
1.2 教学方法陈旧
一方面,许多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依靠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一味进行知识灌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1.3 教学内容滞后
高中地理课本在知识更新方面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很难紧跟地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对一些高尖端科技的介绍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的大多是一些固有的基础理论和陈旧的知识信息,且课本中一些陈旧的信息甚至与互联网、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新资讯相悖,导致学生质疑地理教材的权威性,进而影响教学成效。
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2.1 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地理课堂氛围
过于严肃的教学氛围和死板单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充满趣味,气氛活跃而和谐的课堂却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强化和谐民主课堂氛围的建设,对此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掌握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对策,教师应强化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强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制定可行的学习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2)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正确看待学生的质疑,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进而使师生之间距离缩短,造就和谐民主的地理课堂。
2.2 创新教学方法
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可采取以下对策:1)强化启发性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合理的情境、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基于学生适当的知识或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重视教学的启发性,帮助学生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进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2)强化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因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环节为学生创造独立思维和探究的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发掘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3 强化实践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贯彻落实实践性原则,是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理论知识仅通过理论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而在实践教学中却往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拿出部分课堂时间开展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可定期组织气相观测、天文观测、地质水文调查、生态环境勘探等观测或考察性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中贯穿理论知识教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自行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并写出活动感想或小论文等,进而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强化对高中地理教学现有问题的剖析,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全面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策,各位教师应认真回顾和反思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采取优化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方法和强化实践教学等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永波.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119
[2]姚邵高.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31):80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和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1.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对与实际的结合比较重视,对学生在事实梳理分析基础上,并逐步地对地理原理的运用得以掌握也比较重视。实践性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实施下,高中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思想,然后将当前的一些社会发展问题以及人类面临的一些严峻问题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难度有了相应降低,在一些探索性的内容上有了增加,这些探究的内容基本是和实际有着紧密联系的,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目标比较突出。
2.高中地理课程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地理老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有待加强,对课程资源意识要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指令课程计划比较突出,这就和当前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不能得到紧密结合。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也没有达到标准,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以及开发能力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对课堂的有效开展就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应用不科学,这对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加以充分重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作用的发挥很不利,这一问题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还有广泛存在。如果不能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就很难得以实现。
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基础。只有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实施应用,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还要全面解读课标,实施有效教学设计,从具体措施实施上就要先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发挥。然后对学生学习重点加以确定,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要能灵活多样。
要对地理教学的策略加以转变,将地理课堂的良好氛围进行营造。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要进行合理化的利用,将地理课程的活动教学有效开展。对地理课程要能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也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需要。通过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客观以及抽象知识能同化到学生认知结构当中,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及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在导入情境的时候,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产生共鸣,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应用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对教师的网络化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进行积极培养。高中地理课程中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就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老师可直接通过网络化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网络化的地理资源的观看就能直观地了解到所需要的知识。在教学的方法上老师也要创新运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方式进行充分利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地理课堂丰富化地呈现。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新课改要求人们突破陈旧、凝滞、封闭、单一的课程观,确立崭新、发展、开放、整合的课程资源观,并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来为课程改革服务。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基础教育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课题,而地理亦是具有独特性质且资源丰富多样的学科之一。对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与深化改革,如何做到有效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是值得我们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1地理课程资源的内涵、类型
1.1地理n程资源的内涵
地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即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以及自然中的所有有利于地理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的的教育资源。地理课程资源是地理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工具,通过地理课程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发现自然、热爱自然,对自然充满好奇,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与情操。随着隐性课程资源的提出,地理课程资源亦不再局限于教材、课本、辅导书、地图地球仪等,其外延不断扩大,教师的情感、学习的环境、学生的兴趣、团结协作、社区文化等等都丰富了地理课程的内容。尤其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时代的爆炸式迅猛发展,各式资源无论是在内容、数量、媒体种类还是其存储、传递、获取方式都发生着不可估量的变化。如今,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习主体都会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相互交流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得以融合发展。地理课程资源亦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在不断变化、完善。
1.2地理课程资源的类型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课程资源被分为六大类,即地理教科书及其选择和使用者、学校图书馆、乡土教材和社区资源、地理题材试听材料、自然地貌及自然风景以及信息网络资源。地理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来划分,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依据功能划分,可分为素材性地理课程资源以及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前者主要包括地理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环境等对地理课程的认识状况。第二,依据性质划分为自然地理课程资源以及社会地理课程资源,前者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可以运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自然界中的地形、地貌、地势、天气、气候、季节等;后者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包括公共设施资源,如图书馆、天文馆、博物馆、气象台、展览馆等,人类活动的交往影响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第三,依据空间分布,可划分为校内地理课程资源和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前者是学校范围内能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学校内的地理教科书、参考书、教学模型、标本、计算机、地理园、图书馆、资料室等各种教学实践基地以及教师、学生等;后者是学校范围以外能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家长、校外专家、研究机构、科研部门、博物馆、展览馆、科学馆、天文台、气象站、有关政府部门、工厂、农村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
2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地理课程资源来源广泛,但不同的资源并不能全都达到为地理课程改革服务的目的。在实践中,必须开发、筛选有益于地理教学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合理而有效的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开放性原则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路径的开放性,不论说明形式存在的地理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空间的开放性是指不论校内外、城市或农村的,国内或是国外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都应加以开发和利用。途径的开放性是指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应只单单局限于一种或两种途径或方式,而应探索多种途径或方式协调配合使用。
2.2经济性原则
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最大化的利用经济,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经历来达到最为满意的效果。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的经济性。开支的经济性是指用最少的经费取得最佳的效果,避免铺张浪费。时间的经济性,是指应尽可能开发当前教育教学中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工作的课程资源。空间的经济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尽可能就地取材,不舍近求远。学习的经济性是指尽可能开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如若引入教学实践中的课程资源晦涩难懂,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2.3地理性原则
地理性原则意味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紧紧围绕地理学科的特色,筛选出有益于地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地域性、实践性等特色,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发现和解释地理现象,应大力开发与之相适应并突显地理特征的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学服务。
3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策略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之后,要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不能盲目的胡乱编排,而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技巧,使其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是深入基础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必须受到重视。
3.1充分发挥地理课程开发主体的作用
课程开发的主体主要包括了教师、学生,同时也包括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学生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他是资源的利用者同时亦是开发者。其开发与利用主要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以此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当学生的主动性被唤醒之后,这种主动学习的状态将转化为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的形成。其开发方式主要为活动,如地理兴趣小组、天文小组、环保小组等,这类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效性更为强大。地理教师都有自己的认知策略、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有自己的经验、兴趣爱好、专长和性格特征,同时具备自身的教学风格。地理教师也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他决定了地理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在实际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自身以外的地理课程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往往化腐朽为神奇。但是,地理教师还需要通过“主动学习”来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要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地理教学活动,在反思中提高,并自觉研究新课程理念。同时,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对话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涌现和生成大量的地理课程资源,其在教师备课时往往无法预料和估计,它具有瞬时性、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具有客观的知识点之外,还应该成为广大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构建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
3.2实现地理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序列化
课程资源有不同的级别层次,目前,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地理的课程资源设置有三个不同层次:即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和校本地理课程。这三级地理课程资源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新课改的实施及学生的地理学习发挥不同的作用。地理新课改,离不开国家、地方、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面开发利用各级地理课程资源,对深入课改、促进学生学习服务。同时,W生家庭中有很大的开发课程资源的价值。家长及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既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广泛开发媒体地理课程资源,信息媒体主要包括报刊、杂志、音像音频、电子计算机网络、电视等等,它们不仅服务与地理教学,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而且随时可以存取、转移、播放,十分方便。
3.3提倡因地制宜,开发社区地理课程资源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了社区的人力资源、物质和环境资源以及管理资源,其类型丰富多样,质量的深度与广度都远远超过学校,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如果紧紧依靠书本与校内课程资源是无法完成新课改的课程目标任务的,而社区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课程资源、实物课程资源、环境管理资源等,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活教材,并且这些课程资源能够为我们的地理实践、地理体验与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社区发挥着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为地理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的活力,使脱离了校内资源的束缚,突破课堂而与社会紧密结合;社区中的文化氛围及归属感,同时对青少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因地制宜,积极开发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来辅助地理课程教学,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4.结语
地理课程资源是地理新课改中的一大亮点被提出来,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需要一种开放的观念,要与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增删,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开展研究性的学习,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其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课程资源也是如此。所以,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既要体现地理课程资源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最终要促进学科间课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发展,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本文论述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涵及类型、原则和主要策略,从理论上、实践上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杨娅娜.地理课程资源:内涵与特征、类型与功能[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8-92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一、新课程中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中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处于一个双向互动的环节,学生课堂学习成绩的好坏及其成效的大小不仅跟自身因素的高低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跟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有关,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分析。
(一)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很多初级中学来说,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初中来说,眼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缺少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也缺少必备的现代多媒体信息设备用于改善教学质量,对于这些学校来说,语文、数学、英语等正科尚且没有足够的条件保证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地理的教学只能依靠地理老师的嘴巴进行口头传授以及双手的粉笔描写了。即使是具备多媒体信息设备的学校,在日常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某些老师也会出于认为地理是不重要的学科这样的观点,而并不使用多媒体信息设备进行教学。
(二)教学方法落后,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于大部分的初中地理老师来讲,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很多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侧重于对学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指导学生去思考,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学生要么是死记硬背地理老师教授的概念和理论,要么是大量练习地理老师给出的试卷,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给予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们更加地感到地理学习的恐惧,更无从谈起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三)观念陈旧落后,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由于地理课程相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而言,在地位上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加之初中的地理课程又是一门知识体系庞大且繁琐的课程,学习的内容要点既包括天文现象、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又包括人文社会现象,并且在教学设计中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那些习惯运用逻辑思维的男学生来言,地理的学习无疑是一件极其痛苦和枯燥乏味的事情,上课的时候他们难以提起兴趣认真听讲,下课后也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业。
二、改善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
新课程改革之风愈演愈烈,《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全新的发展机遇。为解决上述在新课程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学生们对于初中地理的热爱度,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的激情,寻求改善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总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借助信息技术的便利,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网络发展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早已经到来,初中学生们大多从小接触电脑和网络,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甚至在某些时候超过了老师,老师可以查询到的知识他们可以查询到,老师查询不到的知识他们也可以查询到。因而,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印象。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一自然地理中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点时候,地理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地球自转的模拟画面和动态图画展示给学生们,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于地球自转规律的理解,地球自转的动态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加强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自己动手
现代教育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认为,单凭学生靠脑子记忆知识的效果是很小的,学生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容易忘记;记住的,也容易忘记;但是自己动手实践过的,却是不容易忘记的,因而,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初中地理的学习同样可以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比如,地理老师在讲授人教版初中人文地理中关于“印度”一节的知识点时,可以模拟一个具体情境,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担任印度、中国、英国的代言人,分别向台下的同学展示自己国家的历史、交通、语言、人口、风俗、风景等方面的ppt,动员台下的同学到自己所代言的国家参观访问和旅游,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不仅仅学到了关于各个国家的知识点,还在这种相互交流中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有效地提高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地理的学习要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地理世界的神奇
初中地理是一门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的学科,其中的很多知识都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息息相关。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将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点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们提高对于初中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诱发他们掌握这部分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自然地理中关于“气温”一节的知识点前,地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去思考诸如“台北的纬度比广州的高,但是为什么台北的冬天比广州的冬天暖和?”“为什么台湾水果丰富,被誉为祖国的宝岛?”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由此很容易因势利导地讲述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大背景下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老师们就要从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生活教学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2]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任长松.走向新课程[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观念;课堂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6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106
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地理学科一直被边缘化,绝大多数学生对该学科都不太重视。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转变学生的传统观念,大力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质量,需要每一个地理教师深思。根据自身实践和课程改革实际,笔者认为,首先地理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一、研究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下,只具备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论和经验,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深刻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不再以教材为中心,也不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新课程改革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在创新思维和创新教学上做足功课,从而创新教学手段,树立新的教学观。
二、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过去教学中,教师把具体的知识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进行灌输,而忽视了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分析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重点分析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求知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教师不能统一要求学生,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要承认和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学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就比较陌生,他们学起来就会感觉困难一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对所教内容进行创新和整合,调整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其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活力的人。
(三)要注重“双基”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传授,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载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夯实学生的双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四)要挖掘地理课程资源,实现地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地理课程资源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不局限于地理教材上的内容,还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网络资源等,这都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需要教师,因此,地理教师自身就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下应构建开放的课堂,作为教师,应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掌握新知识也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材知识一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重新整合课程资源,运用多种丰富课堂,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行思考和探索,多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三、不断总结,认真反思
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吸取教训,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每堂课结束以后,教师都要进行自我评价,明白自己成功的地方,以及失败的地方,并找出失败的原因,发现不足及时完善。其次,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三,多听取学生的意见。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通过学生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教学,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虚心学习,不断成长。
四、实施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把这一新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手段,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际课堂上,很多教师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不注重启发和引导。试想,若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思考会有深度吗?学生能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吗?学生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匆忙间的只言片语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又绕进了传统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中去。其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促的关系,学生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和其他学生和教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想法,加强和学生交流合作,尊重学生的情感。在这种氛围中,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大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树立良好的新课程标准意识,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大胆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各项课程改革和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营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空间,让学生享受轻松、愉快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提升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宗盛.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4).
[2] 刘兰芳,田亚平,邓美容.新课标背景下的《地理教学论》课程改革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17-01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际是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效活动的活动过程。因此,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钻研课标,重视“双基”,激发兴趣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准绳和方向,尤其是《新课程标准》更是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学科学业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重视《课程标准》的研读,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课程基础知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不茫然。强化“双基”训练,增强知识储备,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来地理学科就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运用性学科,明确了学生学业要求的教学任务,储备了相关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分析、理解、运用,不仅轻松提高学生运地理知识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成绩和教学质量。
二、挖掘教材,深入分析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材是教师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依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材料依据,教师应潜心挖掘教材,深入分析找准教材中教学的突破口和必要知识要点,便于驾驭课堂。因为教材的分析决不是简单的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析,而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内容淡化了具体知识,重视学生的实践和运用,方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教师要把一堂课上的精彩有效果,务必精心备课,备课时不但要研读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关注自己及学生个体,这就叫做备教材、备自己、备学生。教师只有通过反复钻研、感悟、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要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才能把握主方向,驾驭课堂,要收放有度,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关注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初中学生好奇心特强,随意性特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接触到的事物有所不同,也就使得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学生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万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教师只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才是遵循新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出发点的教改新观念。同时,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并不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或替换,调整教法。要研究每个学生成长的需要,不能只把他们看做一种知识的容器。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和善于学习创造的人,有个体推向全体激发学生课堂活力,帮助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进步。
四、利用校本教研开发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