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1 17:17: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对农村经济这一笔巨大的财富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就成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相关的部门研究出了“农村财务管理”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而在大量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农村财务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中对“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论述,着重讲述自己的经验之谈。
1 对现行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
尽管“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是适应我国的基本农村形势的,但是从具体实践的角度来看,也在各地的实际应用中产生了一定的问题。
1.1 财务管理制度缺失、建设不到位
在现行的体制中,农村财务管理是以村镇为基本单位的,而这些基本单位中往往缺少专业水平高、执行能力强的财务管理部门。一个村往往只配备一个会计甚至多个村镇共用一个会计,这与现今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知识普及不到位以及私人利益掺杂在其中,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报账往往是不全面的,其形式十分简单,财务报表制度以及相应的监督制度还未完全建立,使得农村财务管理发展停滞不前。
1.2 财务管理意识不深刻
在当今社会,往往是“人情”大于法律,这在农村财务管理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同时,在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对于农村财务管理的认识也是不太深刻的。许多人就这一制度知之甚少甚至从未听说过。当然,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宣传的不到位。一方面是由于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并不深刻,同时由于农村整体的文化水平较低,其对于财务管理的相关意识也很淡薄,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人情在工作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导致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公正性就会大受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1.3 监督机制的缺失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服众性,相应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监督机制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里面有诸多的因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形势过于简单,使得从业人员能够有很大的空间做假账;另一方面,由于监督群体的监督不力导致了监督机制不能够完全执行,使得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2 全面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一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发展、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因此,全面推进农村财务管理不仅可以进化基层农村的财务状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1 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前面说到,目前农村财务管理的基本执行单位是村级的会计财务部门。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将基本执行单位作为切入口,将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委托给上级财务部门以及政府执行的经济稽查部门,这样的部门更有权威性和合法性,同时其公布的结果也更加能够服众。同时,相关的主管部门应该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方位的建立健全,在实践中不断地查漏补缺,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体系的建设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运用,在综合发展中稳步前进。
2.2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水平
这一建议主要是分为两点进行建设。一方面,需要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建设。从我国的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来看,其普遍专业素质不高,多为其他行业转来的或者是“媳妇熬成婆”类型的,显然这样的从业人员不能满足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需要相关部门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建设。具体来说,应该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资质审核制度,对这一行业建立起严格的准入制度,同时定时定期对其进行资质评价以及复核,确保其能够长期服务于这一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需要对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评价、考核,对于不合格的坚决不予录用,对于在工作中曾有劣迹记录的不予录用,这样才能完全净化行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为农村财务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2.3 加大监督力度
这一建议也主要分为两方面进行。一方面,相关的主管部门需要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以及其透明度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对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进行惩罚;另一方面,只依靠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还需要全民参与进来。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任何合法的村民都有权利以及义务对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质疑,因为村民是农村财务的最大主人,同时,人民群众除了对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作出监督以外,另一方面需要对政府监督部门的相关职能进行监督,积极举报其不作为的行为,才能为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清扫障碍,为其以后的发展保驾护航。
2.4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在管理制度的内部进行修正还是远远不够的,外界的帮助也不能少,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扶持力度。一方面,政府可以派遣相关的专家深入到基层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修正;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震慑不法分子,将法治推为所有经济活动的中心。
3 总结
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快,规模也不算大。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农村基本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十分密切地贴合了现实的情况,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为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综上所述,农村财务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等方面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支持农村财务管理的建设、修正,真正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艳斌. 我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据测算,近几年农村贫困人口返贫率高达30%左右。如果以人均1天1美元的国际标准作为我国的脱贫标准,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的数量估计仍在1亿左右。
1996年至200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
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2.472.512.652.792.903.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111??这些统计数据都在说明同一个问题,我国农村发展的道路依旧任重道远。
今天,我们不得不深思的是:是什么在制约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让它每前进一步都如此艰难?
我个人认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源环境2.??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3.??地方政府的无作为4.??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5.??地方人才的缺乏6.??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
一、资源环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资源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证明,资源越是丰富的地区,越是发展的快,相反那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发展却相当艰难。工业革命至今的历史也证明资源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拥有了资源,在其它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其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在农村经济体系中,水资源不可替代地成了其它资源得以发展的前提。因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命脉的耕地资源离开了谁就丧失了其地位和功能。据我国农业水利专家研究,到2030年,农业灌溉面积将达到9亿亩,用水量将从现在的4000亿立方米增长到6650亿立方米。从目前水资源供给现状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认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首先必须解决资源问题,而解决资源问题必须首先解决水资源问题。只有生存环境得以改善,才能谈得上农村经济的发展。
2001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现有3000万贫困人口,而我国农村究竟有多少贫困人口,我们不得而知。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贫困人口本身便是一种资源,一种潜在的社会财富。由于资源匮乏,环境恶劣,他们始终生活在饥饿的边缘。如果我们的扶贫不能解决他们的资源环境问题,那便是失败的。通过改善他们的资源环境(包括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而且也为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长久发挥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拥有客观发展的条件,他们存求发展的欲望将会无限扩张,而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将为他们自己所惊讶。
从全局意义上看,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应该是在农村,主要是通过扩大内需改善资源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在短期内的效果远不如那些大工程、大项目,但其长远意义却很深远。
二、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实质就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我国的农业可以养活十三亿国人,但却不需要由9亿农民来支撑它。因此,分离一部人来从事其他产业发展是相当必要的。
由于农业的比重过高,也制约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无序、紊乱的农业生产是农民增收困难的最大症结。由于市场的缺陷,加之农民把握市场的不成熟性,造成产品与市场的严重脱节,即使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农民也不知该如何进入市场。对他们而言,进入市场的风险和成本是相当大的。
在如此脆弱的产业中,政府应采取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帮助农民以最小风险进入市场。同时,可以根据市场因地制宜的划分农业区域,避免重复生产。
三、地方政府的无作为
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可以使现代化的进程缩短一半。廉洁带来的是干群关系的良好局面。高效带来的是高生产力。而一个腐败低效的政府则严重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
由于体制问题,公务员职业是“金饭碗”,只要不贪污受贿,就不必有“下岗”的忧虑。高效来自竞争,没有竞争自然就不会有高效。与此同时,由于公务员收入较低,工作积极性无法调动。
现在农村地区干群之间“没事谁也不找谁,有事谁都想找谁”的局面很耐人寻味,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I.??干部腐败问题
在农村,“一人得道,仙及鸡犬”的现象屡见不鲜,以家族为纽带的关系网正在成腐败的最大温床,而且随着个人权力的增大,关系网也急剧膨胀。金钱和利益是关系网的核心。他们的贪欲为行贿者大开方便之门。一张关系网可以垄断地方经济或成为地方一霸,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个干部被发现腐败问题后,便能暴露出一大批腐败分子。关系网的存在,造成了群众对干部的极不信任和无可奈何。他们刚什么事都得找关系,走后门。同时,一张关系网的存在,许多无才无德的统计分子混进政府机关,靠吃“皇粮”过日子。他们不仅造成政府机构人浮于事,国家负担加重,而且严重败坏党和政府形象。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的出现排挤了有才能的干部,造成人才流失。
2.??乱收费问题每年摊在农民头上的各种收费名目繁多,国家进行的税费改革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
与此同时,农村出现的收费新趋势不能不令人担忧。为了弥补因税改带来的损失,一些地方擅自提高各种办证收费。
事实上,农民花在教育上的负担是最重的。主要是学(杂)费过高,再加上学生学习期间要交的各种费用(如教育费附加、校服费等),更让农民囊中羞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并未从农民实际出发,城市农村一刀切,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的情况下,学(杂)费却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一个台阶。
3.计生工作问题在一些地区,计生工作落实不当也是造成干群关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民长期存在的封建意识,对计生工作带有强烈的抵制,而一些地区为完成计生工作,应付检查,往往采取比较粗暴的方法,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对立
干群关系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干部作风问题等。但最根本的是政府的不作为,一个基层政府如果不能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长,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一个称职的政府。一个基层政府需要的不仅是廉洁高效,更重要的是使群众能够富裕发展起来。
四、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
对长期贫困中的人们来说,长期贫困容易钝化他们本能的生存意识。人在社会竞争压力中出现短暂性贫困后,他们本能的生存意识让他们容易产生摆脱贫困的意识,但当这种短暂性贫困转变为长期性贫困时,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他们改变生存的欲望就会逐渐被惰性所取代。因此,我们在关注农村资源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应关注农民的思想意识,只有当他们的思想意识真正走出贫困时,富裕才会向他们一步步走来。
物质上贫困是可怕的,富裕起来后的精神贫困同样可怕。在一些农村地区,赌博泛滥,譬如“”,其所到之处,都会出现经济下滑,人们生活水平下降,犯罪率上升等问题。在一些严重地区,它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赌博的泛滥也从侧面说明人们内心的空虚和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不乐观。精神贫困导致的结果是地方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停滞不前。
五、地方人才的缺乏
城市集中我国绝大部分人才,而在农村,人才却极度匮乏,特别是科技人才几乎是真空。由于人才缺乏,提高劳动生产率很难成为可能,一些依靠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地区,一旦出现资源枯竭时,经济发展就会缺少后劲。除高级人才缺乏外,农村较有文化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进城务工,尽管他们的务工有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但如果农村地区长时期出现人才资源短缺,会严重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造成农村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一是落后的农村经济无法吸引人才。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导向作用,任由资源在市场的盲目流动,造成农村人才流失,城市人才过剩;二是农村大学生的入学率不高,使很多有志于投身农村现代化事业的人被阻挡在大学高墙之外。当然,入学率不高,这就涉及到我们的教育体制问题。大学学费城乡同费制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一大部分农村学生拒之于高等教育门外。能否按照实际,实行农村学生少收费制度呢?即使我们的财力无法做到这一点,至少也应该对所有有志于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农村的学生实行减免学费制度;三是农村虽有人才发挥才能的广阔空间,却缺少发展的土壤,主要是客观条件不具备。
六、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版权所有
农村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主要表现在:
1.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保护落后意味着排挤竞争,最终的局面只能是越保护越落后,地方经济越不能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处速发展的阶段,整个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很多小城市在这段时间的发展后,一跃成为国内经济数一数二的大型城市,并且还在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达到了巅峰,许多农村地区就是在这种大发展的趋势下逐渐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相比以前的农村,现在的农村不仅生活条件堪比城市,在经济上也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且不是所有的农村经济发展都很快,还是有大部分的地区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发展的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大面积地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总结发展过程当中的劣势和不足。
1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几十年的农村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发展的底子还太薄,发展的基础太弱,且面临很多经济压力,因此很多农村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难题。
1.1设施不完善,综合生产能力不够高
一些基础的设施不仅是保证生活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而在很多经济特别落后的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比如供水供电,道路交通等,这些设施对于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是必须的保障,没有这些设施人们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无法进行,而在一些落后地区,这样的最基本的设施都不完善又谈何发展,所以要发展农村落后地区,基本设施要先保障。另外,农村地区的主要生产力来自于农田,农田作物高产维持农民生计,同时也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但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在水利设施上不完善,绝大多数的塘堰,水库,沟渠等因为没有得到关注和资金投入管理而出现许多问题,而导致很多洪涝旱涝灾害,沟渠堵塞等,不仅没能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水利条件,反而带来许多灾害,这样的条件下农作物产量不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自然就低。许多的新农村建设仅仅停留在表面,许多农村虽然投入很多资金修路造桥,但大部分的成果都不合格,农村的水泥路质量不高,甚至很多还是泥巴。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很多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1]。
1.2现今的土地政策不合理
当今很多地区的农村土地管理政策还停留在落后的状态,许多制度都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如:农产品的价格太低,同时附加的税额又高,导致有些土地被抛弃而荒芜的现象,再者是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有些地区由于农田水利设施不够,导致农产品产量不高,进而影响农民的种植生产信心,土地的承包关系自然不稳定。最后是短期式的承包方式容易对土地造成掠夺性,从而使得土地的质量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
1.3缺乏专业性人才及科技的开发
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在于农作物的产量,另一部分是人才的经营管理,尤其是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很多人们对这门行业存在一些偏见导致极少数高等教育毕业的人会从事这一行业,而农村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在经营管理方面意识又比较薄弱,这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此外,科技是促进生产力的重要武器,虽然现在已经在许多地区进行了农业方面的科技开发实验,但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资金投入不够使得这种科研技术开发效率不够。
2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足主要存在以上几个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问题的根本出发,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措施,整理策略如下:
2.1加大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解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当地政府要承担起一定责任,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水电等供应以及道路交通,保障农民的生活基本条件,此外,要重点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提高并改善农田的水利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资金的投入之后为使资金最大的发挥效益,政府人员要跟踪对资金的使用做好详细计划并跟踪管理。
2.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农村经济利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因此,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村建设的关键,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也是我们要做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新型合作形式实现集体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关系;完善农村的集体管理政策;支持集体发展经济的信用贷款。
2.3培养和引进人才
农村经济要上一个台阶就需要新型的人才进行经济管理,首先要提高基层人员素质,并进行专业培训,农村干部更要积极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加强工作能力,同事之间多进行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带领集体走上发展之路。除了农村自身人员的文化素质提高,政府部门要协助农民引进新型专业人才,只有学习和见识外界的发展,用新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农村的情况,才能更快的找到发展经济的道路。
3结束语
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农村还处在经济滞后的状态,在我国的发展背景下,农村的经济应得到更好的发展,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改善农村设施条件,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农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牛富英 单位:山西省太原古交市农技推广中心
关键词 :农村经济;问题;解决措施;劳动力转移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
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农民的增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有很大联系。目前,农民增收增长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其一,农民的收入不稳定,当综合经济增长快的时候,农民的收入就增长的很快,反之,增长较慢或者直接减少。其二,农民收入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不平衡的情况,农业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为种种情况,收入之间的差距大。
2.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农村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上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思想观念认为土地是自己的,可以凭自己处理,这样就使得农民私自进行土地包租的现象很严重;其二,土地流转程序上面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流转甚至不是农民自愿的;其三,外部环境使得城镇企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有限,这使得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多数的农民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
3.农业投入存在的问题
农村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财政投入和农户投入。在财政投入方面,虽然财政投入在逐年的增多,但是其投入的力度远低于发达国家,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够,使得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严重的阻碍农业的收入,而且在财政投入资金本来就少的情况下,还存在普遍的挤占挪用资金的情况,这样使得资金的利用率很低。在农户投入方面,因为农户自身的经济实力不足,则在农业的投入上则相对较少,这样导致收入的可靠性降低。
4.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转移和劳动力素质偏低。目前农民进城主要是以流动人口的形式,工作的保障性较低,遇到农忙就回家种地了,没有实现真正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劳动力素质偏低方面,因为劳动力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技能型的还不多,长期的体力劳动使得农民不愿意一直呆在城市,所以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1.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解决农民的收入的问题是较为复杂的,只有不断的优化农业结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够实现农民的增收。在优化农业结构方面,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优化产品的结构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农产品的结构进行优化,建立起可以调控的农产品结构,并且需要扩大优质粮食的生产,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种植当地特有的作物。其二,建设优势产品产业带,因为每个地区的气候等原因的差异,各个地区的种植优势也不一样,所以需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点,建立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带,并结合当地的旅游,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其三,规范农产品的加工标准,使得农产品能够通过世贸组织的这个机会走出去,农产品走向国外无疑能够有效的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充分的利用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可以组织农户进行专业化大规模的生产,不仅仅可以降低劳动成本,而且可以有效的提升机械化水平,可以使得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提升。其二,建立多元化联接机制,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并且完善相应的合同,保障双方的利益,并且根据发展进行不断的完善。
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为劳动力的转移奠定基础,城镇化的建设可以使得较多的剩余劳动力投身于城市的发展中去,获得相应的技能,这样就能够逐渐的在城市中扎根,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的转移。其二,拓宽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能够吸纳大批的劳动力,所以大量的发展非农业产业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其三,劳务输出来达到转移劳动力的目的,目前,劳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劳务公司在提升农民收入的同时,保障了农民的权利,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其四,加强制度的建设,保障转移的劳动力的利益。其五,需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以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得到可观的收入,但是根据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培训的力度远远不够,还需要政府大力的支持,规范相应的制度,并对培训机构进行相应的扶持。
3.加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对策
因为我国土地的制度和国家性质,导致了土地使用权流转缓慢,所以要实现土地所有权的有效的流转,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建立相应的中介组织,完善合同,并对其中的条款内容进行明细,对土地所有权的流转进行规范。同时国家需要鼓励和支持土地流转的行为,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打击不规范的行为。对于土地流转中介,国家需要给予扶持,但是不能够有政府机构直接代替,需要投入资金建立固定的工作地点,但不对中介进行干涉,使得土地流转中介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4.加大对农村和农业投入的对策
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主要包括两点,即增大国家的财政支出和给农户提供条件,促进农户在农业上的投入力度。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对比发现,我国在农业上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且投入的方面较少,没有规范的建立相应科学技术、农资农具、基建建设、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政策,使得农村投入资金的使用上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严重的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需要降低农户对国家资金的依赖,采取相应的政策提升农户投入农业资金的主动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城市经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农村经济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距离。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是存在: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农业投入、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以逐渐的缩小跟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纪礼陈.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04).
[2]金辉.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6-66-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esence of Big Data
Zhu Anyu
(Hebi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Hebi Henan 458030)
Abstract:Achieving sustainable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The paper analyzedcurrent outstanding problems constr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made several countermeasureson how to achieve a new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reakthrough.
Keywords: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problems;solutions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关键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农业强则基础牢, 农村稳则国家安,农民富则国家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为实现全面小康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如何适应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突破【1】,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难题。
1 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1.1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谁来种地”。
近几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惠农政策,农村经济发展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这并没有挽留住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的脚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务农劳动力急剧减少;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呈现 “老龄化”趋势;农村新生代劳动力“离农、轻农”现象十分普遍。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了50%,达到51.27%。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以及青壮年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都降到了50%以下。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4亿人,比2013年增长了501万,并且每年以数百万计的人数增长【2】。不仅如此,另一种情况也日益凸显,务农农民特别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在急剧减少,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仅为18.1%,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时该数据上升至32.5%,10年间上升了14.4个百分点。按照这个趋势测算,预计到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时,我国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所占比重将会超过50%。
劳动者是生产生活的主体,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具有决定性因素的力量。可是,目前我国这一农业大国正在面临“农民荒”的危机,根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显示,我国农村每年撂荒耕地高达近3 000万亩,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涌向城市里的工厂,农业生产只能由留守妇女和老人承担,日趋增多的“空心化”的农村、日渐老龄化的农民如何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谁来种地”问题突出。
1.2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从当前农村整体经济结构来看,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就笔者所在的家乡而言,主要以种植传统的小麦和玉米为主,只有部分农民发展畜产品养殖业,蔬菜、水果、花卉种植业等具有价格和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业。由于传统的粮食作物价格较低,附加值不高,尤其是今年夏粮丰收后,麦子的市场收购价持续走低,扣除种粮的各项成本,例如,粮种、化肥、农药、水利灌溉等,许多农民丰产并不丰收,单纯以靠种粮为生的农民增收困难,农业生产活动的整体效益难以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人们世代形成了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的农业增长方式,从而导致了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村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民以食为天,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需要追求农产品产量的连年增长。但问题在于:不断增加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以及乱烧乱扔农业废弃物,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严重污染;长期无节制地毁草开荒,毁林造田、填河、围湖造地,使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业生产活动中,每年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约为250万吨,而回收量不足150万吨,这也就意味着每年大概有100万吨废弃的塑料薄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每年农药的使用量约为180万吨,但是,真正能够作用于农作物的还不到1/3,更多的是导致了对水体环境、土壤和空气的污染。长此以来,农业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甚至已经导致了恶性循环:如果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就会下降;如果继续增加农药、化肥投入,就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土壤板结和生态环境退化【3】。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而言,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很重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同样重要,如果不切实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将很难实现。
2.3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按照市场需求和健全产业链的方向调整农业结构,强化优势产业、调整劣势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各地需要因地制宜,改变把农业单纯看作第一产业的观点,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适度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2.4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把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解决“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为此,一是有关部门要及时完善相关立法及管理制度,确保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切实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和完善农村环境设施建设,重视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问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的农村公路已初具规模,基本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但仍然仍存在路网结构不合理、养护维修资金不足等问题,为此,农村道路建设仍要继续强化,探索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的多元投入机制,解决日常养护和定期维修资金难等问题。四是加强以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防洪、抗旱和水污染三大问题,统筹兼顾,增强农业生产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
2.5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农村经济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改变以掠夺性、破坏性开发和粗放式经营取得的农业增长,改变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短期经济效益的增长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生态农业模式,统筹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升选.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J].农村经济问题研究,2009(12).
[2] 李波.制约当前农村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4).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2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以塘堰、水库、沟渠等为主体的基本水利设施大都年代久远,无法承担起农业生产中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交通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一环,但总体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为运力不够、质量不高、道路宽度不够,结构单一,甚至有的地方还未通车,没有形成交通网络。水、电、通信设施比较落后,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设施不能承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通信网络不发达,满足不了农业信息需求。
2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落后
当前农村农业生产力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耕作工具原始简单,大多时候还是靠天吃饭,土地还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从事种植业,品种单一,质量低。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农业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体制落后。农村农产品市场规模不大,运营不规范。农业市场不管是从规模、场地、监管还是农产品流通、产品质量来说,都处于初级阶段。农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刚刚起步且发展缓慢,承担不起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乡镇企业虽有数量,但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只能进行初级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形成现代一体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化、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虽然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所发展,但规模普遍不大,覆盖面小,管理不健全,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23农业科技水平低、推广应用能力不足
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低,科技成果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处于低级阶段,农业科技力量不足、投入少、资源配置不合理。虽然建立有多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但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规律相违背,人力财力集中在远离农村的省市级机构,而最需要支持的农村基层机构却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基本上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力量不足或没有,村级机构甚至是空白。政府对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效益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政府属性没有改变,在技术推广中注重科研特性,而不是以应用到农户田头为己任,农业科研脱离生产实际,使得农业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成效不足。城市化的发展,大批有文化、高素质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幼,农业人口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难。
24农业政策不完善
土地政策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影响土地使用效率,导致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流转障碍多。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粮食流通市场未完全开放,粮食品种顺价销售困难,粮补不到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
25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缺失,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惠及广大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大兴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农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并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田间渠系配套。鼓励农业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奖励和补贴机制。第二,加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增加国家财政投资,对乡村进行硬化,路面拓宽,进行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交通网络。加强农村自来水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信网络,促进农业信息化。
32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管理、加工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改变落后的农耕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第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改变纯种植业的单一农业结构,打造农、林、牧、副、渔多种产业并存一体化立体农业。在结构调整上推优淘劣,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第三,规范化建设。加大管理与培植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固定场所,扩大规模,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培植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入资本投入,加大技术升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管理能力,改变农产品初级加工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供、产、销产业化的机制。第五,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创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良好条件。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明确各级农业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农业发展效益作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主要考核标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县以下一线工业科技机构中,使农业科技人才真正面向一线。加大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推广的公共财政投资力度。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应用力度,依靠技术进步,推广节水型农业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农业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施药技术;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积极开展农作物抗病虫害治理研究和种子选育。开展农业科技教育与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34完善农业政策
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依法界定农民土地承包权,加强农村土地的产权保护。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家庭承包制度为基础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加强市场引导,规范市场运作,加快法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土地供求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第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深化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将商业性经营与政策性经营剥离,实现国企与其他粮食企业的同台竞争。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粮食市场的一体化。全面放开粮食经营,敞开收购、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保护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措施并举,加大农民种粮的给予直补力度,提高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直补种粮农民的比重。
一、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也有中央宏观上的政策作指导,但各地在如何进行调整的具体措施上却产生了问题。有的地方不知从何下手,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有的地方盲目仿效别人的做法,致使地区间产业、产品结构产生了新的趋同。这次农业结构调整不同于以往,它不仅涉及农业本身,而且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对其要求更高,因而难度更大。
2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困难不少。一是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股份合作组织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过慢,农民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太低,新形势下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不相适应的矛盾难以解决。二是现在数量矛盾已缓解,品种与质量的矛盾加大,为此就要调整产业结构,但这需要较长过程。
3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难觅。首先,由于资源约束和农业发展缓慢,农业本身难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其次,近些年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再次,农民进城的门槛仍然过高。表现为户籍制度等限制政策过多、城市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农民进城成本太高、小城镇建设滞后等。
二、解决的措施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其决定于农产品的结构构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卫生水平等因素。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优质的原材料生产作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而这一前提条件的要素包括:通过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而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种养业良好体系。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扶持科研单位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
2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二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自从2003年中央提出“统筹区域发展”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以及“主体功能区”概念,则是我国进入这样一个新阶段的独特宣示,同时也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
一、吉林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吉林省区域经济在九十年代初调整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采取聚集优势资本、实施政策扶持、加大科技投入等倾斜政策,重点培育制药、食品等骨干行业和德大等一些骨干企业,形成骨干行业和企业支撑经济运行发展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特色农副产品资源精深加工为重点,食品加工业迅速崛起,城乡经济相互依存、并重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推动了吉林经济逐步从以农为主转向突出工业、从群体发展转向骨干支撑、从城乡分割转向城乡一体、从计划封闭转向市场开放,确立了其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从2007上半年全省区域经济运行情况看,这块昔日全省经济板块中的“短板”,正以前所未有的健康态势向前发展,2007上半年,全省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6.85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0.1%,同比增长16%以上,总体增速分别比全省和全国高出3.9和5.1个百分点。GDP总量达到20亿~50亿元以上的县(市)有10个,达到10亿~20亿元的有17个;增速达到16%以上的有20个。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迅速增加。上半年,全省县(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90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分别比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5和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亿元的县(市)有12个,最高的达22亿元以上,增幅超过15%的县(市)有17个。总的来看,各县(市)的消费拉动能力呈上升势头。
从整体思路看,在发展功能定位上,各县(市)都把区域突破的核心放在工业突破上,工业突破的核心放在工业集中区突破上。实行区域突破和新农村建设结合推进。各县(市)积极探索区域突破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城镇与乡村一体化发展的路子,统筹摆布谋全局,抓住重点求突破,发展的步子明显加快。抓住工业突破这个核心,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创造了多年来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最多最快最好的时期。抓住产业化这个重点,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大上农产品加工业,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广泛引导农民在农业内部转移,向二三产业和域外转移,发展劳务经济,拓展就业渠道,增加现金收入,使农民收入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增长期。而且表现出高度重视创业环境建设,各县(市)加大对全民创业的扶持力度,变以往零打碎敲式的个别扶持为打捆式的集中扶持。在政策扶持上,相继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规定,在市场准入、税费减免、置业场地等方面降低门槛,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培养创业老板,培育创业企业。在资金扶持上,陆续成立了投融资担保机构,拓展全民创业融资渠道;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
二、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规模小,实体竞争力弱。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结构仍处于低级化水平,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区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产品雷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色彩难以在短期内抹掉。由于政策、机制、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一些原来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县(市),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近些年在市场竞争中大都转制或淘汰。
2.县域财政十分困难,主要是历史“欠债”多。就多数县(市)来讲,普遍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突出反映在入不敷出,许多应当投入的投不了,许多该办的事没钱办,财政支出需求刚性增强,需要财政支出保障的支出不断增加,县一级财政压力很大,甚至有的连吃饭都难保,危及政权建设的经济基础。据统计,2003年县域财政总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0%多一点,但财政供养人口比例,县域占到全国供养总人口的70%。
3.城镇建设进程缓慢并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从多数县(市)来看,城镇普遍存在基础差、功能弱、发育不成熟、带动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建设的落后,对外缺乏吸引力,难以聚集资本和生产要素;对内缺乏带动力,难以成为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使区域经济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难以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延缓了农村城市化进程。此外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
未来我国将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和合作格局,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准将进一步提升,形成对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的牵引。同时还要按照各自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民资投向,重点发展农业、矿业产业开发、能源、重要原材料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及能够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和提高产品档次的项目,力求走出一条区域新型特色道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应加强功能区内产业链的分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重点发展区转移,尤其是向地域相邻的地区转移,以垂直的产业链分工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优先发展地区与重点发展区的物流和要素流动。 随着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将出现一些新型的产业分工。各类开发区会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