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1 17:17: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第1篇

【关键词】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防能力;评估指标

预防危机的目的在于减少或降低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降低管理成本从而追求效益最大化。公共危机预防是在危机到来之前,医院对潜在危机及即将出现的危机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危机的预警预防、预先控制或危机萌芽状态的消灭、危机管理的后续准备。基于公共卫生危机的特殊性,要求医院在明晰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对预防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细化与管理,提高医院的公共卫生危机预防能力,从而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与社会健康发展。

一、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防能力评估的基本理论

加强预防是处理危机的最佳方法,因此预防是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关键部分。医院的危机预防能力是医院面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在危机中的表现,评价医院的危机预防能力即为对其危机应对措施与危机管理表现的评价,评价的过程需明确评估对象、评估主体及评估过程等问题[1]。医院的主要评估对象为医院各科室与医护人员,评估主体指具有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防能力评估资格的群体,主要为社会公众或独立的评估机构,评估过程需医院全体人员与社会公众的参与,是一个由上而下的整体过程。加强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防能力评估能够发现医院危机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考察医院危机应对措施的完整性,从而为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防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

医院预防能力的评估贯穿于其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全过程,其通过危机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体现,因此需要结合具体指标的评价才能对医院危机预防能力进行准确评估。依据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防能力评估的基本理论,本文主要从危机事件前、危机事件中及危机事件后三个时间段的危机表现进行医院危机预防能力的评价[2]。

(一)危机事件前的预防能力评估指标

医院作为重要医疗单位是公共卫生危机预防管理的专业部门,也是危机预防管理的主体,其危机预防能力是公共卫生危机预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事件前的预防能力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医院危机应对预案及危机预警机制等。危机应对预案是医院应对危机的保障,此项指标评价的重点在于检测医院预案是否对突发事件的性质、潜在范围及影响作出细致的预判断,并检查预案措施是否完整可行;危机预警机制是建立对危机预测的机制,从而为医院的危机预控与处理奠定基础。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医院应加强对危机预警机制的完善,并依据预警制定出具体完善的危机预案,从而避免或减少危机的发生。

(二)危机事件中的预防能力评估指标

虽然医院提倡预防是处理问题的最佳办法,但由于危机具有突发性及紧迫性,因此危机事件的紧急处理也是评估医院预防能力的重要指标[3]。事件中的预防能力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医院全员的危机意识及危机处理计划等,全员危机意识是尽早发现并预防危机的基础,也是顺利进行危机处理的重要方面,此项指标在于评测医院对危机的整体掌握能力及危机抵御能力;危机处理计划是医院制定的危机解决措施,是医院全体上下应对危机的行动指挥,此项指标评价的重点在于对医院的危机反应能力与对危机影响消除能力的评估。因此在进行危机处理时,应团结医院的全体力量以快速有效地解决危机的消极影响。

(三)危机事件后的预防能力评估指标

医院危机事件后的预防能力评估在于完善医院公共卫生危机预防管理体制,从而提高医院应对下一次危机的防范意识与反应能力。危机事件后的能力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危机预案的完善、医院各部门的责任细化及危机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危机预案的完善在于评估医院对危机预防工作是否足够重视;各部门的责任细化指标在于评估危机处理中各部门是否尽到责任及督促各部门提高危机应变能力,并为下一次的危机处理奠定基础;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危机预防规律的探寻,是危机事件后的必要处理工作,在于评价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的处理态度与预防能力[4]。

三、结束语

危机预防能力是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医院正确处理预防能力评估与其他评估环节的关系。危机事件前医院需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与危机应对预案,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团结全院力量,以细致可行的危机处理方案应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在危机结束后还应加强对危机应对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提高医院危机预防意识并改进危机应对预案,从而整体提高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和均,刘悦.公共卫生危机预警管理能力评估指标权重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3):79-81.

[2]胡静.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318-321.

第2篇

近些年来,我国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政府带领的有效应对下,获得了比较完善的解决。但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暴露出了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深层次系统化的改革,构建起适应当前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急管理体制。

 

一、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合作医疗制度在各省市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各区域的防疫体制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下逐渐落伍,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

 

(一)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资金投入较小。由于各区域都在尽力加强经济建设,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缺乏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更新维护。因此对于公共卫生应急的反应较为迟钝,不能迅速采取措施,加强防范。《世界卫生报告》显示,我国的公共卫生状况相对其他国家较为落后,卫生资源少,医疗和防疫水平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的需求[1]。

 

(二)公共卫生信息渠道不通。关于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十分不足,不仅各基层公共卫生单位的重点防预疾病统查工作无法落实到位,而且信息流通不畅,重要的公共卫生资源信息具有封闭性,没有建立起适当的信息网络。

 

(三)专业人才的缺乏。由于对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相当长时间的不重视,我国并没有尽早设立相关专业的人才培训机制。在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专业人才的缺乏,致使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事件很容易扩大。

 

(四)体系制度不健全。我国的公共卫生工作往往由多个部门分开管理,没有完善健全的体系制度。各部门对于自身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无法监管,资源信息整合不及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发挥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统筹作用。缺少有力的管理体系和监察制度,没有基本的统筹系统,使各部门在面对公共卫生突发状况时十分被动,不能及时调动资源采取措施。

二、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基本理念。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预防为主是其基本理念。需要加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公共卫生的标准和要求,尽量避免大规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产生,并减小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二)增加对公共卫生领域的资金投入。增加对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重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其资金的投入。通过加强在人民群众中的宣传以及对于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加强个人对于公共卫生的重视,使群众在生活中时刻注意公共卫生的要求,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此外,增添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可以加强对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三)培养专业化人才。对于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才的需

 

求,可以通过增加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设置相关培训机制、增加对公共卫生人才需要的宣传等方式来实现。在对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于实际的问题当中,增加实践方面的训练,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同时,要及时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更新,重视专业化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以及对不可预见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四)健全公共卫生领域体系制度。公共卫生领域体系制度的建立对于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十分重要,它可以确保日常情况下对公共卫生防预工作的开展,在突发事件产生时,可以起到及时调动各项资源,确保全力应对的作用。健全公共卫生领域体系制度,首先要建立起流畅的信息通道,使各地区的公共卫生信息随时流通,并实现对各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的统筹安排;更重要的是,要确立起系统的监察制度,对于日常的防预进行及时监察,杜绝突发事件产生,并对各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进行定期的评审,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业评价,督促各区域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迅速提升。

 

结束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不仅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有所影响,还容易引起人们的不安,造成社会恐慌。构建有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增强人民的安全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针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引领以及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应急能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生活。

第3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特点;问题;原因;措施

1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

1.1露天作业

工程施工机械大多都是露天作业,工作环境恶劣,经常是雨天一片泥泞,晴天尘土飞扬,又或者是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如沥青路面摊铺施工中的摊铺设备),且很多工地都是远离市区,维修配件的组织较为困难。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这就特别要求工程施工机械的工作可靠性要好,并且万一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排除。

1.2技术结构复杂

工程施工机械种类较多、规格大小不一、技术结构复杂,涉及到机、电、液、计算机等各个知识领域。机械的选型、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有着很强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这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1.3购买施工机械投资额大

购买施工机械的投资额一般都比较大,一台(套)机械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有的甚至上千万元。施工单位购买施工机械后转化为固定资产,需按时提取折旧,而今后工程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潜在的负债压力。

1.4工地流动性大

机械的工地转移是一件很麻烦但又无法完全避免的事情。大型机械设备(如一些大型的搅拌设备)受道路及桥梁承载能力和隧道净高的限制,转运起来很困难,而且费用昂贵。即使一些具有行走功能的施工机械(如推土机等履带机械),也不允许其在公路上长途跋涉,而必须用拖车运送,而且运送过程中也容易损坏,特别是路面施工工程中的摊铺设备,如果施工组织不合理,需经常转移工作面的话,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害和浪费。

2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特别是路面改造工程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

(2)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2.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购置未经充分的科学论证

(1)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

(2)为了适应新形势,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购置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购置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令新置设备成为“鸡肋”。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购进投产后又承接不到足够的工程量来维持生产,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经常处于闲置状态。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不重视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把外行人员也安排到机械管理岗位上。因此,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2)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费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如本人所在单位的压路机手、摊铺机手等都是文化水平较低,又未经过专业培训),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的。

2.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

(2)招投标制和项目部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建设市场发展的产物。项目部只对应一个项目而设,项目完成后该项目部也就解散了,因而导致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在维修保养方面更是能省则省,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附件七零八落,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下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延误。

(3)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项目部主要以路桥技术人员组成,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或不是项目部重要组成人员,而生产管理人员作为机械使用管理的门外汉,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可想而知,而操作手对施工技术所知甚少,往往处于施工被动或受支配地位,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

2.5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足,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及早发觉、及早预防、及早修理,以致造成“小病”不医而演变为“大病”,导致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一些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部件不加以修复利用,动不动就更换新件,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3增强设备管理工作的措施

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3.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2)贯彻执行“二定三包”制度(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正确使用机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使用费(如燃料电力费,维修费,保养费,工具费等)挂钩,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

3.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老化现象。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

(2)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工作,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奖勤罚懒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

3.3设立机械维修基金,加强机械设备的成本核算

(1)设立机械维修基金,实行专款专用,能够有效解决项目部的短期行为。机械维修基金可从各项目部提取,比例可根据项目大小或效益的情况而定。

(2)成本核算应对燃、润油料和维修费用等执行单机登记,随时掌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等情况。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产量、油料及配件消耗等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和调整。

4总结

第4篇

施工单位会计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会计管理对施工单位的意义

会计管理,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内部管理方法、措施和程序。实践证明,加强施工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对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管理效益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健全的会计管理还可以提高经济核算的效率,降低成本和开支,减少浪费和损失,增加盈利。作为施工单位管理的关键环节,内部会计管理往往可以通过风险评估来强化对施工过程薄弱环节的控制,发挥风险预警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管理可以通过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将内部各部门的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管理协同,促进整个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建筑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加强施工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势在必行。

二、施工单位会计管理的主要问题所在

1.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

从会计凭证上看,忽视签字,过分强调印章,事后追踪现象频发;凭证必备内容不全,原始凭证中白条、收据较多;凭证装订不规范,封面签章不全;从票据管理上看,支票签发和发票开具由一人完成,且印章由签发人或开具人保管,相关内控不能体现。从会计账簿看,重视金额记载,忽视摘要和事由记载;重视分类账,忽视备查账。从日常核算上看,会计处理不规范,随意填制会计凭证;劳务、材料、机械结算不及时,预估费用较大,成本不实;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法的使用较为随意。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只研究如何满足主管部门需要,却很少研究利用财务报表信息加强内部管理;只重视会计报表的主表编制,忽视财务情况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

2.相对失范落后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落后,主要表现在:其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到位。大多数施工单位在联营项目上以包代管,没有制度约束。资产折旧或摊销比较随意,成本情况好时多摊,差时少摊,经常出现无账面价值的账外资产。其二,收支管理不严,成本管理意识淡漠,财务监管不力。只注重工程结算收入,对于其他财产性收入管理较为粗放。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未能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使用。虽然实施项目法施工,但成本意识淡漠,不能按目标责任书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包盈不包亏。其三,融资效率不高,融资能力较差,融资观念单一。负债率较高,应收账款和存货中在建工程金额较大,资产质量不高,所以融资能力较差。极为不利的是,财务主管人员融资观念单一,往往只局限于银行贷款、银行授信、增资扩股,对收取合同保证金、风险抵押金、保修金以及赊购物资等渠道考虑不多。其四,没有财务预算或预算不切实际,不能做到统筹安排,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

三、施工单位会计管理的对策研究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当合理设置会计管理工作机构和岗位,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和业务分工,建立适应本单位管理体制、相互制约、规范合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及会计人员任用、岗位职责与考核、会计稽核、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项目资金管理、财务报告、财务分析、风险管理、预算管理、电算化管理、工作交接、档案管理等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逐步修订和完善,为规范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为财务人员更好地参与单位内部经济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使会计工作渗透到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对单位内部管理的改善和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产生良性促进作用。

2.加强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推进制度执行

为了确保内部会计管理得到全面准确的实施,监督机制必不可缺。内部审计、财务专家团队专项检查、政府审计和社会中介审计都是实施监督的有效机制。内部审计是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检查和再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应强化工程项目审计、任期经济运行质量审计和内控制度审计,重点关注物资招标、劳务招标、分包管理、资金管理、合同风险、财务风险、资源使用、费用开支、债权债务结算、重大投资、重组改制、内控制度设计等环节。财务专家团队的定期或不定期专项检查,也能防止会计核算差错及舞弊和违规行为,发现管理漏洞,强化财务监管。另外,为杜绝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形成内部会计管理形同虚设的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请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进行评价。

3.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5篇

关键词:交通工程;运维管理;维护维修;机电系统

1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运维管理现状分析

1.1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运维特点资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的建设,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许多设备及备件多从国外购入,其购买价格高出国产设备许多,此外,还需要足够数量的检测仪器、备品备件等,导致维修养护成本较高,这是投资决策时的重要影响因素。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的知识综合性强,包括了电子、通信、交通、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的知识,对运维管理的技术要求较高。机电系统的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原因并不明确,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判断,在配备相应的专业仪器后才能维修。维护涉及范围大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在配置、分布上点多面广,使得维护工作涉及到的范围和难度都比较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分级授权,才能扩大维护管理工作的范围。当前,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都在联网状态下运行,如果单一设备出现故障时,往往会导致整体联网数据传输的中断。这也对维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设备故障率较高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由于一直处于全天候运行的状态下,而且很多地区环境恶劣,严重影响设施性能和寿命,导致机电设备的精度和功能都会受到影响。面对高故障率,需要时间最短、速度最快地恢复正常运行,否则会对整体交通状况造成损坏,甚至导致系统整体瘫痪。近年来,各类机电技术不断升级换代,各类产品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很多设备及其备件甚至在不经意间就不存在于市场上了,而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已经投入使用的设备找不到匹配的零部件,其成本往往高于购买新设备的成本。面对这种情况,机电设备的维修必须跟上技术升级、更新的脚步,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1.2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运维常见问题运维效率较低。当前,许多高速公路都实行分散式的设备维护管理体制,在高速公路建设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所处环境、合同期限、使用期限等各类因素的影响,要实现对整个运维体系的维持,就需要支付庞大的人力成本,最终导致整体运维效率较低、运维力量不平衡等诸多问题。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从施工过程来看,高速公路管理方面通常关注较多的是路面工程,对机电工程的检查验收相对薄弱。特别是在赶工期时,往往会出现延误情况,使得养护工作压力增加。从养护管理的角度看,目前公路养护主要集中在公路养护方面。事实上,由于对机电设备维护工作的关注程度较低,当机电设备在出现故障或问题时,一些并不关键的维修工作往往会出现拖延的情况。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机电系统运维管理标准、维护规程、检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是可以确保机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并能达到合理分配资源的效果。缺乏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人员当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大都缺乏专业水准,对机电系统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相应的工作经验也积累得较少,这都是机电系统运行维护的障碍所在。综上,当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常见性问题,需要从管理机制、人才建设、物资配置、技术升级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不断促进运维效率的提高。

2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构成

2.1运维管理体系模块划分。要想确保高速公路业务正常有序运行,核心是提升机电系统的运维能力。根据高速公路运维需求的不同,可以确定运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达到不同的运维效果。如表1所示,为常见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需求。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的运维管理需求包括有两个体系、三个职能和六个模块,两个体系分别指运维管理体系、运维评价体系,三个职能分别指职能管理、维护作业和检查评价,六个模块分别指运维管理、技术支持、运行监控、现场维护、设备支持和检查评价等模块。从横向看,运维管理模块属于职能管理类,技术支持、运行监控、现场维护和设备支持四个模块属于维护作业类,运维质量评价模块属于检查评价类;从纵向看,运维管理体系将运维管理模块和维护作业类的四个工作模块连接在一起,运维评价体系又将运维质量检查评价模块和维护作业类四个工作模块连接在一起。从内容来看,技术支持模块,是整个维护作业类中最具有技术要求的模块,主要负责联网机电系统中收费、通信、监控、配电等多个专业疑难热点问题的解决。运行监控模块,主要是对联网机电系统中各类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管理工作主要体现于所有设备的台账、制度、性能、故障、技术、资料等的管理,维护工作主要体现在核心单元内软硬件设备的维护、测试与管理,并根据情况可划分为集中维护和分散维护两类。现场维护模块,主要负责管辖区域内通讯管线、收费设施、电脑机房、监控设备、各类仪表等机电设备及其备品备件的常规维护、更换、测试及相关管理。设备支持模块,主要功能是为与设备厂家进行有效沟通,获取最终技术维护方案。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的运维管理体系,主要是为整个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提供制度、流程、操作、实施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为整个系统发电、照明、收费、通信、监控等设施的运维能力做评估。如表2所示,为机电系统运维工作的各项管理功能。2.2运维管理体系的构成建立管理组织。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的管理组织,通常由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特点所决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常需要提前设立一个管理部门,承担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统一开展工作,如果出现跨区域、长路线的情况,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如图1所示,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的运维管理组织,通常采取三层五级的模式。图1机电系统运维管理层级结构图在设立组织机构后,需要设立对应的工作人员。承担管理工作的部门要设置主任工程师的岗位,承担具体运维工作的部门要设置驻站工程师、技术员等岗位。在配置人员时,要综合考虑管辖路段里程、机电设备数量、设备使用情况、车辆通行数量、维护成本以及人力成本,通过对运维小组的优化配置实现维护效率的提高。为了协助运维人员开展工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高空作业、日常运维等所需要的各类车辆。搭建管理机制搭建完善的管理机制,着重从机电设备资产的购置使用、保养维护、辅助材料、应急使用、建档等多方面推进,可以促进运维能力的提升。其中,资产管理,重在对机电设备明确分类、统一编号,对使用、更新、改造、停用、报废等都统一记录,并按标准严格执行。维护保养管理,可根据设备性质或故障程度,划分不同的设置级别,以便据实推进维护保养工作。应急处置,主要适用于机电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或故障,应建立必要的机构、职能、流程、预案等。维护技术规程要设立明确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维护技术标准,规定测试内容和测试周期等,以便于服务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中的各类机电设备,比如收费、监控、通信、照明等设施设备。监督组织,采取“主管部门—实施部门—工作小组”的三级监督模式,开展不同形式的监督检查活动,建立对应的奖罚机制,对于在不同级别事故中承担不同责任的,要倒查追究相关责任,以便促进运维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运维质量评价与考核针对运维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从监督组织、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同时明确各个环节运维工作的评价标准,从检查、检验、外观等三个方面来分解维护工作内容,并对其进行打分评价。最后,设置设备完好率、修复合格率、响应时间、运维作业、故障处置、环境卫生、配合协作等多项指标,对其进行定期量化考核,以评价运维人员的综合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应以确保联网机电系统顺畅运行为目的,建立健全运维管理机制,统一维护技术标准,搭建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实施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持续推进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运维工作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谢黎.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管理平台设计浅析[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9,000(003):124-126

[2]王学军.高速公路机电养护维修的有效措施[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9,000(005):156-157

[3]崔健.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管理与维护费用分析[J].数据通信,2017(4).52-54

[4]王朝晅.高速公路ETC和MTC组合联网收费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数据通信,2018,186(05):54-56

[5]钟敏,刘守桂.浅谈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系统建设[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7,000(001):116-119

第6篇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电力造价;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49

自从我国实行厂网分离以来,电力行业的内部竞争得到规范,电力行业面临改革的新要求需要电力造价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电力行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投标报价。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投标人完成由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规费和税金、其他项目费。建设企业进行招投标时,招标企业要根据施工图纸,以招标文件和工程量计算标准为依据为投标企业提供工程项目的数量清单,投标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填写单价,计算出总价,通过综合评标的过程称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2 电力造价现状

当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我国电力企业行业应用广泛。在电力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参照《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以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方案为依据。但我国当前的招标工作中,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并没有真正落实,当前的计价模式是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外衣下的传统定额计价,这一计价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电力行业工程造价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定额尚未形成

企业定额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基础,管理者通过定额以实现对社会中各项工作的安排、组织、协调等管理工作。当前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企业定额,计价模式难以摆脱传统定额计价模式的束缚,传统定额计价模式难以真实反映施工水平,这就导致企业无法准确了解各项工作安排。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管理者进行企业定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要加快建立自身企业定额的步伐。

2.2 投标报价技术有待提升

承包商投标过程中的报价施工方案、施工工序、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技术的设计称为投标报价技术基础。依据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理念,投招标报价必须体现出个别成本受施工企业技术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但是当前投标的承包商的报价依然根据统一的行业定额,忽略了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的改进对报价的影响,致使造价失真,无法真实准确反映施工所需的真正费用。投标报价准确性是反映企业自身管理和经营水平的一种表现。报价分析员要对于施工的技术、规模、施工队伍、材料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预留出施工工艺的改进的空间进行报价工作。

2.3 快速组价体系尚未形成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准确运用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报价。但是当前电力行业虽然引入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但依然存在新旧计价模式的共同作用,受传统定额计价模式影响严重。在工程招标工作中,按照制定招标文件、公布招标文件、承包商提交投标文件、标评、定标的工作流程,由于整个流程复杂,为了加快项目的投入,就要进行投招标时间的缩短,此环境下提出了建立快速报价系统,以实现市场发展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需要。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尚未形成快速组价体系。企业对于投标的报价无法科学、准确的进行对比以选择出有竞争的价格,没有完整的数据给予支持,所以当前电力施工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这一过程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使得投标决策缺乏及时性,难以超前管理招投标工作。

3 结束语

以工程量清单为基础的电力工程造价是为了适应电力施工企业的市场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市场定价机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规范电力行业建设,促进计价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由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我国运用时间较短,相关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电力企业要抓住改革的关键时期,参照国内外的成功事例,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更好地进行工程造价工作。

参考文献

[1]钟明帅.电力工程项目如何应对工程量清单计价[J].建筑工程,2011,(02):119120.

[2]李雪青.浅谈电力工程造价清单计价过程[J].建筑工程,2011,(05):182.

[3]李艳华,杜鹃,袁建梅.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电力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新探索[J].科技广场,2012,(04):242.

第7篇

关键词:岗位评价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应用

企业简介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主要从事大豆系列产品生产和研发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哈尔滨市经济区,下设7个直属分公司和2个控股公司,总资产27亿元,年加工大豆550万吨,销售收入100亿元。企业被列为黑龙江省136家骨干企业和黑龙江省工业企业500强,被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分行列为首批“金龙工程”九家企业之一,企业获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被中国形象认定委员会列为中国最佳企业形象“AAA”级称号。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为先行,质量为生命,招商引资,开发大豆深加工系列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有豆粕、大豆食用油、大豆胚芽、大豆蛋白、大豆磷脂、天然维生素E、脂肪酸甲酯、大豆异黄酮、植物甾醇、大豆皂甙、天然维生素E胶囊、大豆异黄酮胶囊、沙棘油软胶囊、林蛙卵油软胶囊、多维泡腾片等四大系列20余个品种。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的系列产品通过德国基因时代和中检集团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

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的九三油脂集团在成功完成低成本扩张,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内资油脂加工集团。九三油脂倡导绿色消费,关注食品安全,以“振兴大豆,产业报国”为己任,竭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九三油脂集团在薪酬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九三油脂集团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从工资标准上看,分配制度存在着“大锅饭”现象,即同一个管理级别的员工拿着相同的工资;没有岗位轻重之分,同一级别的岗位工资相同;在相同岗位的任职人员也没有技能高低的考评;工资结构设置简单,即“基本工资+津贴+加班工资”。为此,人力资源部计划从基础工作做起,在完善职务说明书后,对岗位做科学的、全面的评价,以体现激励性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

岗位评价报告

1.岗位评价的意义

衡量岗位间的相对价值;确定公平合理的薪资结构。2006年2月九三油脂员工调查问卷显示,一半多的九三油脂员工认为目前的薪酬体系没有实现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和自我公平。究其深层次原因,员工对薪酬普遍不满是现有薪酬结构不合理、不透明的结果。九三油脂需要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法界定薪酬体系,以提高员工对于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感,实现更充分的激励作用;奠定职务职级工资制的基础。经过充分的讨论,九三油脂认为目前最适合公司的工资改革方案是职务职级工资制。确立职务职级工资制需要岗位评价这个有力的支持性工具,因为岗位评价可以衡量出管理职务系列各职级的排序和量化差异,并将之对应到其他职务系列相应的职级,从而确定不同岗位间的相对价值。有必要指出,岗位评价不仅仅是调整薪酬问题的止痛药,它还要对岗位进行深层次分析,这次岗位评价工作调动了全员进行职务分析工作,并推动了九三油脂人力资源部对组织问题深入的探讨,这些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岗位分析

和组织结构的合理搭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2.岗位评价的原则

进行岗位评价时,必须贯彻如下的一些基本原则;

对事原则、一致性原则、因素无重叠原则(见附表1:岗位评价因素定义与分级表)、针对性原则、共识原则、独立原则、反馈原则、并行原则、保密原则。

3.岗位评价的方法

岗位评价的方法现在有很多种,目前普遍应用的岗位评价方法有四种:排序法、分类法、评分法和要素比较法。评分法运用的是明确定义的要素,如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努力程度因素、工作环境因素等。要素数量可能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这主要看方案的需要。每一个要素被分成几种等级层次,并赋予一定的分数值(这个分数值就表明了每个要素的权数)。然后对岗位的要素逐个进行分析和定分。把各个要素的分数进行加总就得到了一个工作岗位的总分数值。这个总分数值决定了它在岗位序列中的位置。 转贴于

4.九三油脂岗位评价的流程

根据经验,这次九三油脂电子有限公司岗位评价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培训阶段、评价阶段、总结阶段。具体工作流程见上图:

5.九三油脂岗位评价操作过程

第一步:选择岗位评价方法——评分法分析法中的评分法的优点包括:第一、科学性。虽然这种方法不完全排除主观判断,但它能将主观性减少到最低程度,因为这种方法采用系统的比较,通过清楚明确的定义要素来进行比较,减少了主观决定的成分,并将每个岗位至于一个可以进行调整的确切位置;第二、适应性。分析法中的评分法的要素的选择面较宽,几乎总能找到适用于各种人员(从生产工人到科研、管理人员)的一整套要素;第三、稳定性。当新的岗位或现有的岗位重组后,评分法使用的要素方案很容易地将它们划等,而不用再系统地将它们和其他同类岗位进行比较。这个优点经常节省准备要素方案所用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增删、修改评价因素及设计权重

人力资源部薪酬设计人员就四部分因素的权重和28项指标具体内容进行了多次充分的讨论,敲定了每部分因素的分值,并对部分因素进行了增删和修改。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努力程度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这四大部分的比例由原来的400:300:200:100调整为375:375:200:50,总分仍为1000分。这使得因素定义与分级表既全面又有针对性,知识技能因素分值的增大体现了公司重视技术,希望提高技术岗位的价值这种价值取向。

第三步:组建专家小组

一个好的专家组成员必须能够客观地看问题,在打分时能尽可能摆脱部门利益。组建的专家小组从构成来看,专家委员会1人,高层6人,中层4人,员工2人,共13人。这些专家分别来自专家委员会、经理办公会、生产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等七个部门。

第四步:培训专家小组成员

在打分前,对所有专家进行一次介绍性的岗位评价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试打分以发现问题,进行前馈控制,这两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第六步:正式打分

专家组用了近两天时间(共三个阶段)对所有部门共102个岗位进行正式打分。同时,操作组六名成员(两名分析员,四名录入员)并行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工作。

第七步:重新打分

重打分针对的是总分排序明显不合理的岗位和专家们意见明显不一致的因素。每阶段结束后,操作小组将重打分的项目反馈给专家组,在下一阶段打分前进行重新评估。至此,岗位评价中打分过程结束。

6.岗位评价结果分析

第一,试打分结果分析

试打分的目的一方面是让专家们熟悉打分的流程,发现问题以对正式打分进行前馈控制,另一方面是确定标杆岗位在所有岗位中的位置。九三油脂的岗位评价总共选出了7个岗位作为标杆,这七个标杆岗位分别是总经理、生产技术部部长、市场部经理、综合部部长、秘书、企管部考核员和财务部经理。这七个标杆岗位的分值在九三油脂所有岗位分值分布中的位置如下图:

在九三油脂实际的分值表中,最高的分值是896分,为总经理,最低的薪点是158分,为生产部技术工人。两者之差为738分。这次的标杆选择工作是由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完成的。大家通过讨论定出了在目前九三油脂公司的岗位设置中具有典型性的岗位,并以此为标杆。

第二,正式打分结果分析

此次岗位评价共评价了102个岗位,每个岗位有28个因素。我们通过三种指标筛选出明显不合理的岗位/指标,进行重新打分。这三种指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经验指标,即总分排序明显不合理的岗位要重新打分;另一类是统计指标,即既在经过处理的标准差允许误差范围之外又在变异系数允许误差范围之外的因素要进行重新打分。

由于总分排序不合理需要重新打分的共有八个岗位,这些岗位分别是运营副总、管理副总、财务总监、企业发展部经理、人力资源部劳资员、市场部产品经理、市场部片区经理、市场部渠道经理。这些岗位第一次正式打分排序明显不合理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组织结构刚刚调整,一些新设立的岗位如运营副总和管理副总的岗位职责不为专家所了解。

第三,重打分结果分析

重打分后不合格的指标经过统计只有6项,具体见下表,其原理同上。理想的情况是,如果经过重新打分,仍然在允许误差范围外的指标应该进行第三次打分,但考虑到时间和成本,这种误差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岗位评价工作到此结束。

参考文献:

[1]吕叔春.人力资源风险[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87.

第8篇

 

关键词:岗位评价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应用

企业简介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主要从事大豆系列产品生产和研发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哈尔滨市经济区,下设7个直属分公司和2个控股公司,总资产27亿元,年加工大豆550万吨,销售收入100亿元。企业被列为黑龙江省136家骨干企业和黑龙江省工业企业500强,被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分行列为首批“金龙工程”九家企业之一,企业获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被中国形象认定委员会列为中国最佳企业形象“AAA”级称号。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为先行,质量为生命,招商引资,开发大豆深加工系列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有豆粕、大豆食用油、大豆胚芽、大豆蛋白、大豆磷脂、天然维生素E、脂肪酸甲酯、大豆异黄酮、植物甾醇、大豆皂甙、天然维生素E胶囊、大豆异黄酮胶囊、沙棘油软胶囊、林蛙卵油软胶囊、多维泡腾片等四大系列20余个品种。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的系列产品通过德国基因时代和中检集团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

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的九三油脂集团在成功完成低成本扩张,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内资油脂加工集团。九三油脂倡导绿色消费,关注食品安全,以“振兴大豆,产业报国”为己任,竭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九三油脂集团在薪酬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九三油脂集团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从工资标准上看,分配制度存在着“大锅饭”现象,即同一个管理级别的员工拿着相同的工资;没有岗位轻重之分,同一级别的岗位工资相同;在相同岗位的任职人员也没有技能高低的考评;工资结构设置简单,即“基本工资+津贴+加班工资”。为此,人力资源部计划从基础工作做起,在完善职务说明书后,对岗位做科学的、全面的评价,以体现激励性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

岗位评价报告

1.岗位评价的意义

衡量岗位间的相对价值;确定公平合理的薪资结构。2006年2月九三油脂员工调查问卷显示,一半多的九三油脂员工认为目前的薪酬体系没有实现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和自我公平。究其深层次原因,员工对薪酬普遍不满是现有薪酬结构不合理、不透明的结果。九三油脂需要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法界定薪酬体系,以提高员工对于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感,实现更充分的激励作用;奠定职务职级工资制的基础。经过充分的讨论,九三油脂认为目前最适合公司的工资改革方案是职务职级工资制。确立职务职级工资制需要岗位评价这个有力的支持性工具,因为岗位评价可以衡量出管理职务系列各职级的排序和量化差异,并将之对应到其他职务系列相应的职级,从而确定不同岗位间的相对价值。有必要指出,岗位评价不仅仅是调整薪酬问题的止痛药,它还要对岗位进行深层次分析,这次岗位评价工作调动了全员进行职务分析工作,并推动了九三油脂人力资源部对组织问题深入的探讨,这些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岗位分析

和组织结构的合理搭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2.岗位评价的原则

进行岗位评价时,必须贯彻如下的一些基本原则;

对事原则、一致性原则、因素无重叠原则(见附表1:岗位评价因素定义与分级表)、针对性原则、共识原则、独立原则、反馈原则、并行原则、保密原则。

3.岗位评价的方法

岗位评价的方法现在有很多种,目前普遍应用的岗位评价方法有四种:排序法、分类法、评分法和要素比较法。评分法运用的是明确定义的要素,如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努力程度因素、工作环境因素等。要素数量可能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这主要看方案的需要。每一个要素被分成几种等级层次,并赋予一定的分数值(这个分数值就表明了每个要素的权数)。然后对岗位的要素逐个进行分析和定分。把各个要素的分数进行加总就得到了一个工作岗位的总分数值。这个总分数值决定了它在岗位序列中的位置。

4.九三油脂岗位评价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