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1 17:17: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教育教学反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

第1篇

一、计算机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学科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空间性较强,如靠单一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很难让空间概念较差或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相反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和逆反情绪。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形相结合的课件,以动听的音乐、优美的图案、直观的形象、逼真的视觉效果再现地理事物,渲染课堂气氛,创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课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虚拟演示,如山脉的漫长形成过程在短时间内形象展现,而火山爆发的瞬间状态缓缓地以“慢镜头”逼真还原,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深化过程理解

地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原理和规律,如地球的运动、地表形态的演变、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季风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水循环的过程和洋流的形成等,如果只通过教师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即使配以挂图和板图,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和仿真模拟功能,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可以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3.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扩大信息容量,提高学习能力

获取、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未来能力的组成。网络上有大量的素材性资源,地理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资料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计算机多媒体能把大量的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整合在一起,所以在辅助地理课堂教学中增加了信息传递通道,在单位时间内呈现了更多信息。对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地理信息的积累、加工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并拓宽了学生的地理视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形象地演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既便于学生快速接受与理解,也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从而使地理课堂成为学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高效平台。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反思

1.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应与学生发展需求密切结合

目前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部分地理教师过于追求扩大课堂容量,主要表现为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过大、节奏过快,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节奏。学生缺少了必要的课堂阅读、思考、讨论和巩固的时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使得多媒体教学从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变成新型的机器灌输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运用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那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所以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应与学生发展需求密切结合,把重点放在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和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方面。地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注意把握好上课进度和节奏,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对课件的反应情况适时调整,真正把学生要获得的必要信息通过最有效的途径进行展示和输出,必要时可对演示内容进行顺序调整或者回放。

第2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地理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等,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那么该如何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这就需要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反思一:反思成功、失败之处。

地理课本一些基础知识是众多教师经验的结晶。因此,教师应按照教材的逻辑讲授。

[案例]“全球性大气环流”教学片断:

由于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表性质不一,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此形成三圈环流。

教师发放相关习题资料,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十分钟后,展开交流。通过做题学生充分验证三圈环流是正确的。

[反思]没有根据教材所要体现的内涵价值教学,而在教学中将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这就相当于事先将结论告诉给学生再让学生应用,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没有得到发挥。

反思二:地理教学方法的应用。

地理教学方法是千头万绪、多种多样的,讲授、演示、探究、画概念图等教学方法客观上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教师选用是否恰当之别。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的理解、领悟、驾驭、实施能力,因师、因生、因时、因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案例]世界气候类型的判别,教给学生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程序:“以温定带、以雨判型”法则。

[反思]通过分析地理事实材料、图表等,说明地理特征、地理事物类型和地理因果关系,一般都有一定的教学程序和判别法则。把这些程序和法则教给学生,可以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反思三:学生表现。

个性迥异的学生带着各自独特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常常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拓宽教师思路。教师应从课堂发言、提问、讨论、练习、作业、检测、考试等过程中,寻找学生表现出困难的蛛丝马迹,整理记录,对症下药。

[案例]有一道将等压线、等高线、风向、河流融于一幅图的选择题。要判断河流流向时,老师先征求学生的见解,这道题应从哪里入手。有同学说从风向入手,再依次判断气压、气温和地势高低,最终确定河流流向;有同学说,还可以直接从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谷可能发育为河流,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妙,这么简单!”老师毫不掩饰地赞叹道。

[反思]自孔子提出“因材施教”,2500年过去了,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关注错误,仍是我们教学的永恒追求。

反思四:教学细节。

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提出问题指向不明会“误导”学生;认为“拖堂”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是不是,对不对,什么”等简单、低层次问题,看似活跃课堂,其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啊、嗯”等口头禅,频频看表、摸鼻尖等小动作,教师的“美丽”因此而打“折”……这是师生共同的遗憾。

[案例]一节教学观摩课,老师凭借缜密的预设、精湛的技艺,在教学中掀起一个又一个。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可教师仍继续她的练习讲解。这时,教室外面变得异常嘈杂,学生面露焦躁神色,有的已经合上书本、收拾书包,有的在窃窃私语、四处张望……学生原本享受到的美好体验被消耗殆尽。

[反思]许多教师对“拖堂”这一细节习以为常,认为无伤大雅,甚至认为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其实,静坐了45分钟,进行高强度思维活动的学生迫切需要休息,进行身心调整;否则,易造成精神疲惫,影响身心健康。

反思五:媒体运用。

成功的多媒体运用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难以观察、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并留给学生探究和交流的机会。

[案例]在讲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危害时,我以最近发生的一次地震灾害为例介绍地震的危害,地震会引发海啸,继而播放日本地震时人们记录下来的影响。

[反思]利用多媒体演示,把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符合课标中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要求。

反思六:板书设计。

运用书面语言、图解、图表等形式将教材内容分类、编码、重组,提纲挈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案例]图解式板书可将抽象的地理内容,借助板图与板书相结合,诠释地理事物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反思]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可采取多种方法: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设计为图表,留有空白,学生边学边填;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拟定,等等。

反思七:再教设想。

经过上述全面回顾、反思,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最后进行必要归纳取舍,对原预设修改完善、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课堂教学走上高效循环之路。

[案例]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

原预设:学生读“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四大稠密区,然后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地形分布图,逐一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再预设:找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后,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四个地区的人口如此密集呢?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分布?”

[反思]原预设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学习是被动的,没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再预设则先让学生自己作出造成人口分布不均匀现象的假设,然后利用各种要素分布图与人口分布图对比分析,检验假设,形成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思故我在”。新课程是新事物,更需要在行进中且行且思。只有这样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能和素养,才能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余培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

关键字: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探讨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也变得越来越多。地理作为一门较新的学科,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都是很高的,希望孩子们将每一门学科都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分数都是名列前茅的。因此,地理这门重要的学科也不例外。地理老师们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的寻找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学科已经远远不止数语外这三门学科了,而是产生了许多的新兴学科。地理作为其中的一门,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中的教学体系中,地理对于我国的文科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对于理科生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如何能使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对地理产生浓烈的兴趣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现在的教学大部分都是为了针对应试考试,主要的目的就是如何的提高分数,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地理知识真正的了解多少并不重要。许多的老师也有这样的思想,这样就使得地理的教学变得枯燥无味,是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不了兴趣。地理老师大都都是照着书本讲课,遇到容易考到的东西就叫同学们记一下,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学生们的困惑。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是不可能教导出好的学生的,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于地理没有兴趣,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下课后对于这门学科都没有问题的提出,一门不需要提问不需要思考的学科还能学好吗?这样的教学现状是十分不好的,也是值得引起老师深思的。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觉的地理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大部分的地理老师都是照着课本在讲课,遇到考试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时,就叫同学们画下来课后去记住他,并且提示同学们考试可能会考到。在一整节课中,从来都不点名叫同学们回答问题,这样就会使同学们得不到思考,不能好好的理解关于这节课的知识。对于老师来说这是减轻了压力,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一节地理课没有学习到本应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而是跟着老师后面看了一遍书本,这样的学习是不值得的,也是不应该存在的。

2.知识的难点太多。对于现在的地理教学,老师们上课基本上不提问,学生们也没有问题提出。这样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不理解,老师也不知道学生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自己所将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的难点老师都会认为学生们已经理解了从而跳过或者只讲一点。而学生们因为对于这个学科不感兴趣,也不想提问,从而使这个问题或者难点一直就这么存在着。到了最后越来越多,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差,从而造成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三方面的困扰。

3.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同。大部分地理老师因为一人教学许多的班级,而且每个班级一周只有少数的几节课程,因此对于每个班上的学生都不是很熟悉。因为这样的原因,地理老师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这样就不能全面的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从而造成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两极分化更加的严重。

三、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1.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地理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于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比如说,老师们提出一个东西,然后使这个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们想象的到,然后再对这一种事物做出具体的分析与解释,让学生们从根本上了解这个事物。然后可以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最后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再给以学生一个解答使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的透彻与清晰。

地理老师还可以在上课的时候适当的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使整个课堂产生欢乐,让学生们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下学习。另外,地理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课发言,谈谈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对于身边的地理现象的理解与分析,然后老师再给一个补充说明,使同学们知道地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不但可以对付考试,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才能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认真努力的学习好地理知识。

2.降低难度。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比较陌生的学科。因此,老师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的降低难度,或者将一些专业的术语变的通俗易懂一点,能够让学生们充分的理解。老师应该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不能一味的灌输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将地理知识的难度降低,让学生们能透彻的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只有降低了地理相关知识的难度,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这门学科。

3.因材施教。老师对于学生一定要心中有数,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况是怎么样的,不能对一些知识吸收较慢的同学有过高的要求。如果这样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要求,就对于这个学生特殊对待,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兴趣,从而产生退步的现象。老师应该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同学在课后可以适当的增加他们的学习量。对于差生也要一视同仁的对待,不能产生歧视。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布置一些课外的实践作业,不能只在课堂中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从根本上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只有这样因材施教的教学才可以使得地理教学取得成功,让学生们的地理成绩越来越好。

第4篇

关键词:乡土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学;应用;反思

乡土地理教材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教材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一、乡土地理教材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乡土地理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地理知识的收集、整合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地理知识,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乡土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地理知识的收集整合。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师要具有绘制乡土地理的能力,具有收集整理各种乡土地理知识的能力,社会调查和组织开展地理实践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课时,教师只有尽可能多地收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关资料,甚至包括乡土历史方面的资料,开阔自己的视野,加深自己的认识,才能深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的情感,长大后为建设家乡做贡献的决心。

2.乡土地理教材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学习内容的刺激,是所学知识的刺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别人合作,开展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高中地理大多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兴趣,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生活搬进课堂,体现新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比如,在教学“人口的增长、迁移”一课时,只讲知识简单乏味,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地的人口变化实例,尤其是近几年外出打工者居多,人口变化明显,鼓励学生从身边问题入手,分析人口变化原因,绘制图表,探究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地理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地理教学效果。

3.乡土地理教材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适当结合乡土地理教材,能够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比如,在教学“地震、火山和泥石流”一课时结合乡土地理让学生了解本地的地理环境,明白环境对人类的危害以及造成的影响,结合乡土教材使学生对火山、泥石流等抽象的地理知识有形象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地震、泥石流的分布有具体明确的了解,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保护家乡环境、为祖国建设服务的愿望。

4.乡土地理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对生活的认知能力,比如,家乡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乡土文化的变迁等方面,高中生尽管认知水平有限,但他们通过与以前生活的比较,仍能得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适当地引入乡土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旅游开发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

5.乡土地理教材能够加深学生对自己周围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对“90后”的学生来说,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特别明显,对身边的事物漠不关心,更别说什么爱家乡了,这就需要在各个学科中逐渐渗透,在地理教学中,可通过从学生熟悉的乡土教学入手,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从而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教学“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一课时,可以结合乡土地理了解本地的风景名胜或者文物古迹,在旅游开发时遇到的问题以及给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一个个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在旅游开发时除了注重经济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对环境的保护,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6.乡土教材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带学生都去观察。但是,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地理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理解,并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比如,在教学“环境的保护”时可以结合乡土教材,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比,了解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乡土地理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反思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教材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乡土教材用于地理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认真钻研地理教材,有针对性地选取乡土地理教材内容

乡土地理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教学都需要结合乡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乡土教材,不能生搬硬套,把学生不熟悉的乡土教材用于地理教学中。

2.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分清主次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材本身就有许多典型的例子,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地理教材为主、乡土教材为辅的思想原则,处理好乡土教材和地理教学之间的关系,不要白菜、萝卜一起抓,甚至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耽误了学习时间,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教师要注意乡土教材的与时俱进

乡土教材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更新慢,由于当地的市、县政府在乡土地理更新的工作上相对滞后,因而会导致乡土资料不够全面,如果教师过分依赖乡土教材就会导致对学生的教学有所偏差,因此,教师要注重乡土教材的与时俱进,必要时可以通过网上等其他渠道获取乡土地理知识,确保乡土地理知识的准确无误。

综上所述,如何把乡土地理教材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地理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应用好乡土地理资源,对于体现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有利条件,将本地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有效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巴桑珍拉.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

第5篇

关键词: 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现状 成因分析 教育反思

在封建时代,中国的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类型,书面语言又可分为素服语(日常或商用语)、制服语(初级古汉语)、礼服语(高级古汉语)三种类型[1]。今日我国中学生所学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然而在教学当中,大部分老师忽略文言文的语言属性,更多的是追求其背后的文化和文学价值。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中学生很难掌握基本的文言常识,文言文阅读能力普遍偏低。

一、中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现状

中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现状可以概括为:阅读兴趣普遍偏低;文言常识掌握较少;找不到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车丽涛[2]的调查显示显示,从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的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数据显示喜欢学习文言文的学生只占总体的20%~40%。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一方面是文言文本身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的讲解过于单调乏味。

文言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同其他的语言一样有自己的语法、结构、遣词和句式。这些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常识,通过学习文言文来习得文言常识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学习方式。但是,姚富根、张厚感和顾振彪[3]的调查研究显示,150份中学生的问卷中,平均分只有27.5分。大部分学生对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基本不懂,不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刚刚具备阅读初级古汉语的能力。有很多学生对文言文饱含学习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理想的学习方法,很多教育者也明白掌握文言常识对于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课程目标和考试制度的压力,不得不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解文章大意和记诵经典篇章上。

二、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偏低的成因分析

(一)功利主义目的:文言文的实用性太低

语言的实用性,就是语言作为交流和表达思想观点的工具属性,决定语言实用性大小的关键因素就是普及和创作。在普及程度和创作难易上,白话文相对于文言文的优势不言而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语言和学校教学语言,全部都采用白话,文言在我们的普通生活中已然消失。

作为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对待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态度可以用“避难就易”来形容。他们从出生接触到的就是白话,用白话进行交流或者写作对他们来说比较轻松简单;对于文言,没接触之前就不懂任何文言常识,在不懂文言的基础上去领悟微言大义的文言文,难度可想一般。中国的文言文又不同于欧洲的字母文字,在复杂性上远远超过字母语言。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五四白话文运动”和“简化字”推广的影响

人们意识观念的改变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而造成我们轻视文言文的社会因素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它的成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但是,我们要反思这样一个问题: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一刀切”到底隐藏着什么危害?作为的倡导者,他们没有折中的路可走,但作为后人的我们又是否正确吸取了先辈的改革精髓呢?白话文运动中,一再强调他的“再造文明”的梦想,倡导者们是要建立一种统一的、全民的、没有士与民之分的新白话,要有白话的肉身和文言的灵魂[4]。我们如今使用的白话文只具备语言最基本的工具性,却缺少语言的文化性。

五四白话文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观点和立场是否偏激还有待于商榷,但它对当今的文言文教学造成的阻碍却是毋庸置疑的。另一个影响文言文教学的社会因素就是简化字的推广使用,如今我们使用的简化字有着非常多的便利之处,但它同时造成文字隔阂。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繁体字,这给中学生的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教育的缺失:我国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有失规范

中学生整体性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偏低,已不再是简单的师之惰的问题,对于当今教育来说,这只能说明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严重的缺失和不规范。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文言文教学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编排不系统、学习评价标准不完善。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学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不是读懂甚至背诵课本上的那几篇文言文。正如前文所说,通过学习文言文来学习文言常识,这是学习文言的基本方式。而现实中我们却遇到了语言教学与人文教育的矛盾[5],在有限课时和学生有限精力的条件下,既要求学生学会文言又要求学生接受人文教育,这是不现实的。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学目标,只有分清主次、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功效。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择的文言文没有科学的系统性。学生要学的是一门语言,课程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往往坚持“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标准,相对忽视了学生学习文言的适应性标准。教材编排的传统总是以文学史为序,这种编排方式偏重于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违背学生的学习规律[6]。

在考试制度的压力之下,文言文教学不得不改变语言教学的正规路径以适应最终的评价考核。目前高考对文言文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形式,内容就限制在教材中那几篇选文当中。这就不得不引导老师和学生们反复的“咀嚼”课本,语言学习的动力完全被考试得分的动力所取代。

三、如何正确对待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

(一)明确文言的价值所在

文言作为一种与口语相对应而存在的书面语言,历经华夏五千年而延续至今,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实用价值。民国以前的所有典籍著作(方言和白话小说除外)均由文言文体写作而成,要直接阅读这些资料必须熟练掌握文言基本常识。文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载体就是文言的价值所在。

学习文言是阅读中国传统经典的前提。自民国废除读经,改文言文为白话文以来,传统经典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历经几十年白话文教学之后的今天,精通文言的学者已为数不多,社会上的大部分人已经丧失直接阅读中国传统经典的能力,这势必造成一种语言界的“文化断层”。当我们再去品味传统文化经典的时候,我们能够阅读的只是别人翻译的白话文。

文言本身具有修饰性和美感,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精雕细刻的传统之美。这是文言本身超越白话又与白话的工具性、实用性相互补的价值。今天,当白话身上的文化责任已经全部剥落以后,人们已经开始表现出对白话的反感。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白话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方言白话、网络白话、舶来白话等等层出不穷。这些形式各异的“变异白话”在彰显白话复杂多样性的同时,也表现出白话的低级性。

(二)探寻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教育机制

上文我已经探讨了我国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失误,即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编排不系统、学习评价标准不完善。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安排中,要抓住“熟练掌握和运用文言进行阅读”这一主要教学目标;按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制定以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为标准的评价制度。除上述几点之外,还应当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育机制就是教育各要素彼此之间相互协调的运行方式,具体到文言文教学,就是要保证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内容和评价制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只有建立稳定有效的教育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辜鸿铭,著.颜林海,译.春秋大义[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67-68.

[2]车丽涛.关于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的调查[J].克山师专学报,2003(1).

[3]姚富根,张厚感,顾振彪.中学生语文状况调查报告(二)一一从三百份测验卷看当前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存在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81(3).

[4]杜素娟.关于白话文运动的几点追问与思索[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4).

第6篇

一般人认为,识字教学只是让学生记住生字即可,不存在探究创新的问题。反思在识字教学的方法上,存在着下列诸多问题:

一是用大量的机械的抄写来巩固生字。尽管重复是记忆之母,但单纯机械的重复也是最笨的记忆方法。不少教师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机械地抄写,少则每字抄十遍,多则几十遍;而听写写错了又罚抄十几遍,缺乏有效的指导,练习实效差,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罚抄生字的惩戒方法,更易使学生充斥失败感,而对学习生字的兴趣丧失殆尽。

二是识字的形式比较单一。教材中虽然有看图拼音识字、在看图学句中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但在识字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而很少采用看图识字和结合学习课文的同时教学生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没有引起大多数教师足够的重视,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率。

三是忽视了识字方法的传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每个字教的过程,但通过教,使学生对掌握识字的“音、形、义”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的意识不强,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

鉴于上述现状,要提高识字率,只有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探索教学方法,挖掘、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火花在生字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使学生爱好识字,树立积极学习的思想。才能提高学生识字兴趣,才能提高识字效率。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生字配上图画,让生字充满诗情画意

简笔画(或多媒体)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恰当地结合图画在图与文的巧妙联系中识字,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更何况汉字是象形文字,源于图画,一些字虽经几千年嬗变,仍保留了造字之初的形象,如:日、月、水、火、山、石、田、目、鼎、飞等。比如教这些字,教师画出简笔画或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上的图片,学生依形识记,就很容易掌握该字。有些字教师作一些提示,学生亦很容易领会掌握。如:“飞”字教师画一只鸟,对照提示:横折弯钩像鸟的身躯,弯钩里的一撇一点是小鸟展开的翅膀。这时告诉学生,你们就像小鸟一样张开翅膀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对于一些看似平常的字,作一些加工变形,就变得生动有趣。例如:教“叶”字,教师可先画一片叶子长在对称的枝条上(叶在左边的枝条上)再画出树干,学生倍感惊奇。接着老师指着左边的树叶提问:“这是什么?”生齐声答:“树叶!”教师因势利导,在图形下一笔一划写字,学生兴趣很浓印象很深地轻松识字。又如教“须”字,教师利用简笔画勾出两个面向左的人的头像,然后各画三缕胡须,一幅长在唇上,一幅长在脑后(学生见状大笑),教师适时引导:哪一幅正确,哪一幅错误,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胡须长在前面”,在正确的那一幅下面写“须”字。学生在欢笑中轻松地而且深刻地记住“须”的“”写在“页”的右边。这样教学无形中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感。

二、展开奇特心象联想,巧记字形

儿童的思维具有想象力丰富和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虽然因其阅历的限制而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水平和理解力,但他们的想象力却光怪陆离。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海阔天空式”的联想,达到识字的目的。首先将字分解为部件,理解部件所表示的意义,然后根据部件的意义和字的意义进行联想,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如“怕”字想象为:由于心理害怕,脸都吓白了。教学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心里别慌张,要振作精神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休”字想象为:一个人累了,靠在树上休息。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曾说过: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创造性联想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个小故事。如教“照”字时,可展开联想,联系到日寇侵略时残暴屠杀平民的故事:“一个日本佬,拿着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下四点血”,就很容易记住“照”字了。这时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的仇恨,增强他们民族自豪感。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呆”字,让学生作创造性联想,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马上有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象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是发呆呀。”学“滚”字时,又让学生作创新想象,一个学生说:“洗衣服时,老公公没力气,一件衣服要分两次洗。”这样就将很容易写错的“滚”字记住了。也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辈,孝敬老人。在家里帮助大人干活,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三、在活动中巩固识字,乐记字形

培养创造想象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低年级学生好动活泼,由于活动课上有各种各样的游戏、竞赛、猜字谜。小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教师在活动课中不失时机地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初步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重视指导,教会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7篇

一、SWOT模式介绍

SWOT分析法,又叫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并应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竞争优势(Strengths)、竞争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依据。现在其应用范围已经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延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高中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SWOT分析

青年教师是相对于中老年教师而言的,是指刚从大学毕业,已完成本科及以上专业学位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本文所指的高中青年地理教师是特指教龄在三年以内的,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与教研任务的教师。下面就结合SWOT模式具体分析高中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

1.优势(Strengths)分析

(1)高学历,年轻化,学习、创新能力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对青年教师的选择更加严格,近几年进入高中的青年教师基本都具备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其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等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对与本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近几年进入高中的青年教师年龄普遍在三十岁以下,相对于中老年教师,青年教师更加年轻,更富生机朝气,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因此,高中青年教师的学习、创新能力更强,能够更快、更好地学习有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较强。高中地理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地理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高校的地理专业都开设了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遥感应用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青年地理教师在本科及研究生学习阶段,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了较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可以更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3)入职时间短,工作热情高。本文所指的高中青年地理教师是指教龄在三年以内的教师,这些教师进入教师职业的时间较短,处于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拥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得到学生、同事、社会的认可。因此,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职业,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化发展。

2.劣势(Weaknesses)分析

(1)经验不足,实践能力差。青年地理教师明显存在经验不足,实践能力差的特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青年地理教师刚完成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职业还未完全适应,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不够,教学和组织课堂能力较差。第二,现今的大学教育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仍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缺乏有效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第三,大多数青年地理教师是在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中任教,任教前教育教学经历很短,甚至无教育教学经历。因此,在进入高中任教后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2)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不足。高中青年教师进入学校任教的时间较短,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更多的是在本科生或研究生阶段从教育学、课程教学论等书本上习得,而大学课本上关于教师职业的理论知识缺乏在实践教学中的检验,导致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认识不足,严重阻碍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改革关注教师团队的教育质量,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青年教师代表着学校发展的希望,也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因此,国家教育改革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通过政策保障、在职培训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4.威胁(Threats)分析

(1)学校不够重视地理学科的发展。高中地理学科经常被视为“小科”“副科”,不能够引起学校的重视,学校的地理教学和教研条件都较差,有的学校连地理教学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教具都相当匮乏,不利于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且,对于刚刚进入高中任教的地理教师,学校往往会分配大量的教学任务,只关注教学效果如何,忽视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大部分青年地理教师忙于应对课堂教学,无暇顾及专业发展,导致高中青年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缓慢。

(2)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低,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的青年教师,与其他年龄段教师相比,工作满意度和经济收入是最低的[1]。而青年教师不仅处在事业起步阶段,而且面临着住房、婚姻、儿女的出生、父母的赡养等问题,压力增大,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专业化发展当中,严重威胁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

三、高中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1.国家方面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政策的保障是十分重要的,完善与教师教育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另外,国家要完善中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制度,提高中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减小青年教师的压力,使青年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学校方面

(1)健全青年教师的管理和评价体制。

青年教师在学校中是弱势群体,大部分学校对这一弱势群体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具体的政策和制度对青年教师进行监督和管理[3]。健全针对青年教师的管理体制,可以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其行为,使其朝着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道路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健全针对青年教师的评价机制,使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优缺点、长短处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并迅速矫正自身不足,促进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2)给予地理学科同等的发展机会。现阶段,地理学科明显在高中处于劣势的地位,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明显逊于其他学科。学校应重视地理学科,给予地理学科同等的发展机会,使高中青年地理教师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地理教育事业当中。为此,学校可以搭建利于青年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如学习平台、展示平台、教研平台等,让更多的青年地理教师通过有效的平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实现专业化发展。

(3)加强对青年地理教师的培训。教师培训是使高中青年地理教师快速成长最有效、快速的方式。借助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培训课程,进一步完善青年地理教师知识结构体系,掌握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和新方法,为满足新课改对地理教师多方面需求创造良好条件[4]。对青年地理教师的培训,应将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但由于校外培训名额有限,需时间和经费,而青年地理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因此,应以校本培训为主,校外培训为辅。校本培训可采用师徒式教学、专家讲座、课例研究、反思性教学、科研论文交流等方式,增强培训效果。

3.高中青年地理教师自身方面

(1)端正地理教学态度。由于地理学科在高中不受重视,许多地理教师自身也对地理教学失去希望,每天教学都采取应付的态度,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自身的专业成长。刚进入学校任职的青年地理教师难免也会受此思想的影响,不能够端正地理教学态度,这将严重阻碍青年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青年地理教师自身要端正教学态度,真正热爱地理教学,要相信做地理教师也是有前途、有希望的,也是能够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的。

(2)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青年地理教师要想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将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青年地理教师要充分把握和利用各种机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不断地改进教学,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高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以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何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堂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内容相对贴近生活实践的事实,在教学中注意教师的讲解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知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塑造创造性思维人格,我们知道创新的大敌是因循守旧,迷信权威,而创造就是出新,出新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走这条路的前提则是对前人创造中不合理的成分的怀疑和否定。

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初中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关系。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为基础的教学过程。教师对于那些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亲自讲解,而应把它们交给学生去讨论争辩,发动学生互帮互学,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通常情况下,大部分问题学生通过讨论都能解决;对于以学生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则要及时参与讨论、点拨,引领学生去想,拓宽学生的思路;若仍不能解决,再有的放矢地去讲解。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取知识,才是最佳的学习途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细心观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未知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让地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小组学习法就是要求课前各组学生广泛收集相关地理现象,在课堂上运用地理学原理去解决。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所以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多运用发生在当地或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地理过程和原理,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关问题,即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律时,学生就能根据课本知识解释我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分布原因。甚至能预测未来几年我市功能区的分布变化。另外现代教学手段也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四、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是一个总结经验、扑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地途径。作为地理教师,只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激发自身的潜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专门谈到怎样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写教育日记的方式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和效仿。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一个过程和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活动设计的开始。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的经验,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地教师、优秀的教师。

总之,如何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更有效地学习,使教学成为有效教学,不是一两句话或一两个建议所能做到的,这需要每个教师结合自己的深切体会,在有意识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只要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态度、情感等,让学生有兴趣、有欲望地学习,就会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也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施菊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究[J];学苑教育;2013年22期

2、王海兵;;下好“三步棋” 扎实提升地理教学成效[J];文理导航(上旬);2013年12期

3、顾昌伟;;在新课改模式下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局限性突破[J];成功(教育);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