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

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1 17:17: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

第1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班干部;后进生;班级活动

一、建立班主任的威信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肩负着整个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怎样在班级管理中入得成功呢?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1.教师要热爱学生。教育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爱,因为爱是教育永恒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将热爱学生作为教学成功的秘诀”。班主任只有对学生付出真心,爱心,让学生感觉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与期待,这样才能真正缩短学生跟教师之间的距离,班主任才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喜爱和尊重,学生才会主动接近、亲近教师。只有真正的爱学生,才会建立起班主任的威信。

2.班主任应该博学多才。小学生通常爱问为什么,对于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理。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所要拥有的就得是源源不断的水流,也就是说教师要博学多才,既要专又要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都要有所涉猎,这样才能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才能以教师的博学多才来赢得学生的钦佩与尊重,从而拉近师生距离。

3.独特的人格魅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班主任威信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所谓言传身教,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受到教师自身言行举止的影响。试想,如果教师所讲授的与自身的言行不一致,那么就会对小学生产生误导,而有损教师的形象,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言传,更要重视身教,要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建立真正的教师威信。

二、组建一支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是班集体的中流砥柱。要真正管理好一个班级,就必须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将全班学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1.班干部的选拔。全体学生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与机会。当我新接手一个班级时,我首先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班干部的自荐与推荐中来,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干部。我让报名的学生上台进行讲演,然后由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投票,这样的选举更出民主性。

2.班干部的培养。对于班干部,班主任要充分放权,让他们有更多自主选择与决策的机会。我们不能只是让班干部机械地执行班主任的指令,让他们成为“传话筒”,而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民主决策权,要让班干部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与看法,让他们经过民主协调,来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让班干部真正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3.班干部的监督。在充分放权的基础上要加强对班干部的监督与管理,要赏罚分明、扶放有度,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建立班干部的威信,使班干部能够更好地为班级服务。

三、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是班级管理是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在一个班级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后进生,教师一味地批评与讽刺不仅不会将后进生拉回正轨,促其转化,相反还会扰乱课堂纪律,干扰其他学生正常学习,给班级带来负面影响。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要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加强后进生的转化。一是给予爱与期待。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敏感,缺少自尊与自信,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与热爱。对待后进生,我们更需要倾注爱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使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二是体现公平公正。教师对优生与差生不能区别对待,要一视同仁,体现公平公正,不偏爱优生,不冷落差生。三是赏识鼓励。教师要用放大镜来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加以表扬,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带给学生荣誉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促其转化。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枯燥的说教式管理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与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班级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寓教于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以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管理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例如,开展结对子活动,让优生与后进生结成对子,发挥优生的优势,实践“兵带兵”教学法,让优生来帮助后进生。这样更利于后进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可以在学生间建立一种团结互助友爱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师也可以举办各种知识竞赛,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比起枯燥的讲解与机械的记忆更富有成效,更利于学生将准则转化为行动。教师还可以开展爱护校园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爱护学校与班级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爱护桌椅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内化,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系统而艰巨的,需要广大班主任付出百倍的耐心、信心与恒心,坚持不懈,从小处做起,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而愉悦的班级氛围,推进班级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魏莲美,刘会云,时继昌学.小学班主任怎样进行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29.

[2]张海祥.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32.

[3]刘文歌.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230- 231.

第2篇

班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单位和组织形式,是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和改革的细胞,也是高校工作正常运转、实现有效管理的基本支撑。然而,近年来,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班级管理陷入低效无序的困境。新形势下,如何将班级建设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集体,进而支持并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无疑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一)高校班级管理现状

1.管理理念方面。传统的班级的运作、管理、评估机制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外激性的控制管理为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为单向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服从,忽视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需要、选择、个性的独立性。

2.班级管理模式方面。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基本上沿用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权威式管理或无约束力的放任式管理为主的两极模式,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化、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可操作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班干部和学生的执行力差,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氛围,没有明确的目标。

3.学生方面。从“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走出、受市场经济“务实化倾向”影响的大学生,习惯了“领导―服从”的单向管理模式,缺乏民主创新精神和责、权、利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班级归属感,个人目标不明确。

4.文化建设方面。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加偏好个体行动,班级活动少且形式单一、主题散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缺少交流与合作、难以相互接纳和信任,缺乏共同的班级价值观和目标。

5.交流沟通方面。以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以班会为主要形式、以班级事务为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为主,缺乏“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的多层次交互平台,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6.教师管理方面。辅导员往往把握不好班级管理参与度的问题,比如放与收的关系:“放手”不等于“放任”;松与紧的关系:没有形成“外松内紧、形散神聚”的班级氛围;多与少的关系:辅导员往往沿用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方法,没有做到多观察、多分析,少指示、少干涉;管与不管的关系:辅导员往往忽视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管是为了不管”。

7.许多高校虽然都在逐步实施班级自主管理,但往往流于形式,问题颇多:实施时缺乏民主,班委权利独大;目的上急功近利,管理过程流于形式;内容上缺乏人文关怀,以强制性惩罚机制推行,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度设计上“假、大、空”,可操作性不强;贯彻上缺乏连续性,朝令夕改;方法上仍以行政命令为主,缺乏引导和培养;认为班级管理的实质是控制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没有将“隐形规则”和“显性民主”相结合。

(二)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理论依据

1.政治理论依据。党的十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环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环境“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化教育模式的整体性、综合性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

2.心理学依据。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自主化教育管理的主要心理学基础,其主要理论依据就是马斯洛与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也就是成长需要)。这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让学生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我们自主化教育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

3.管理学依据。自主化班级管理的管理学基础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就是自主管理。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可以自制并能自动激发的。如能给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机制,他们会自发地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起来,教师的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践的意义

(一)教育理论和理念方面

高校班级实施自主管理,践行了中央16号文件“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教育方针,培养了学生自主、民主、创造的精神,使班级管理朝着团结、有序、高效的目标前进。

(二)班级管理体制方面

1.建立健全一套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民主化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拓宽了班级管理的深度和宽度,使班级管理工作步入民主化、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2.构建班级信息综合交互平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和沟通渠道,实现“教师――学生――家庭”开放式的交流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三)学生方面

高校班级实施自主管理能够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教师方面

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能够使教师从传统的、保姆式的、繁琐的班级事管理者转化成班级自主管理的指导者,研究、引导、管理、服务和协调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注重学生观念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的人格化、工作措施的人性化、育人环境的人文化,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五)学校方面

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成本,促进了高校育人管理理念和机制的改革,改进了高校的德育工作,促进了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

第3篇

作者:李小琼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在我国高校班级管理中,实行的主要是高校辅导员制度,即由辅导员来管理班级和学生日常事务,这一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大学生身心发展,其思想也逐渐发展成熟,他们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主体意识都日益增强,以个人为主体,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党支部建立在班上、学生党员人数增多及学生团员管理规范问题凸显。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其契约式、临时性特以及班级组织运行机制中不存在强制性的制度等问题不断显现,管理者无实权,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权力,个人威信和个人情感成为维系班级管理的手段和载体。为了加强对班级管理者的监督,还有相适应的考核制度,使一些管理者出现“三不一怕”现象,“三不”即:不敢管、不会管、不去管;“一怕”即怕得罪人。班委会、团支部委员会与党支部委员会之间由于责任不明晰,甚至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班级管理出现空档。

建立“211”例会制度,搭建班级管理制衡平台,提高班级执行力为更好实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中党支部委员会、班级团支部委员会、班委会三个工作实体有机统一整体,建立“211”例会制度。“211”例会制度是根据班级工作的例会制度,依据每月四次例会,其中两次例会由班委主持召开,而党支部书记和团支部书记各主持召开例会一次。通过“211”例会制度进一步明确党支部和团支部两个主体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地位。党支部和团支部通过例会加强管理、监督和服务班级工作等各项权能的实现,积极管理班级各项事务。为更好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核心作用,加强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努力维护学校稳定,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三会五述一评议”活动。“三会五述一评议”活动即: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五述即:述学习、述思想、述工作、述作风、述模范作用,一评议即: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党员自我评议、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和党员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不合格党员进行谈话,对学生党员中整体存在的问题、个别存在的问题,由党支部和党员制定整改措施,提出整改建议,认真进行整改提高。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凸显党支部班级核心作用,“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使学生党支部能积极支持、引导和帮助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在抓团内活动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坚持学生党支部思想汇报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规范支部生活,能适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使学生党员讲党性、强纪律,学生支部党员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团结、向上、有战斗力的集体。二是团支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强党团支部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党支部书记和团支部书记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话语权得到加强,工作更有执行力,党员、团员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加强团组织对党员的监督。为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可实行学生党员年度考核制度,在考核中,团支部组织学生对党员的工作、学习、模范作用发挥进行评议和测评,如果党员被评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就要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由党支部和党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提高,党员考核评议工作的深入开展,可有力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健康运行。完善汇报制度,构建班级管理安全信息网,提升班级向心力为更好地实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实效,始终将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位,使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在班级管理、学生思想教育和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其作用,建立及时汇报制度。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其真正参与班级建设中来,推动班级建设的发展,落实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班级组织对他们的生活关怀。主动了解其生活状况,及时问寒问暖,做到不遗漏、不疏忽;牢牢树立服务意识,对需要帮助的班级成员及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开展温暖的班级活动,让班级成员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每位党员在连点宿舍活动中,学生党员要知道连点宿舍中的学生在哪里、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在干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及时报告学生的基本情况,思想管理工作要跟上。学生党支部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明确了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既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班级管理中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作用,又充分体现团支部和班委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三者协调配合共同管理班级事务,同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稳定、学习发展、素质拓展等努力。“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以使班级管理思路清晰,责任明确,班级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协作、共谋发展的团结局面。建立连接制度,营造班级管理和谐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团支部、班委会在党支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团支部、班委会各负其责,团支部主要负责团员思想教育,班委会主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由一批热心为集体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积极分子组成的组织核心,这样才能带动班级成员及时迅速地实现预期目标,带动全班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班级管理中核心作用、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建立连点制度,即:支部连接班级、党支部书记连接宿舍、党员连接问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连接一名普通同学。“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以使学生党支部积极发挥班级核心作用,支持、引导和帮助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在抓团内活动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学生党员党性意识和奉献意识增强,学生骨干的团结意识和服务意识亦得到增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表率作用明显。新形势下探索班级建设新思路,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模式,积极提升“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以使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可以使班级凝集力得到增强,学风、班风得到加强,党支部班级核心作用得到加强等。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巧

班级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细胞,班级管理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程度上而言,班级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学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从而有效地推进学校管理工作得到更大的提升。

一、班主任工作方法和具体技巧策略探析

1.正确定位,扮演好自身角色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要正确定位,扮演好自身角色。首先,班主任要主动充当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进行及时引导。其次,班主任要充当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之间联系的桥梁,充分协调各方关系,从而实现共同推动学生学习成绩获得提高。与此同时,班主任对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要及时提供帮助,发挥好领路人的作用。

2.学会信任,爱与严格并举

“严格教育”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步淘汰,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学会信任,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例如,时常找学生聊天,询问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收获给予极大的奖励。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细微的举动来感染学生,使学生领悟到关爱。当然,给予爱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不能丢弃,两者要双重并举,共同发挥作用。

3.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为此教师的行为和举止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造成重要的影响。基于此,班主任要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时刻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全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结语

总而言之,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和重要任务,其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和关键。一方面,班主任自身要正确定位,结合实际调整工作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要充分支持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齐力共推学生教育获得良好发展。

第5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级管理;心理疏导

随着用人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它带动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创新战略,直接推动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运行和实施。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需要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打造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规范每位学生的行为标准,调动学生积极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制定全面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1.1学生成分复杂造成班级管理的难度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都是作为全日制普通院校的有效补充,造成其生源极其复杂,更多集中于中考落榜生、技校特长生和社会其他学历生源,这样造成中职生的年龄大小不同,学历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其次,中职生的学习目标大多集中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上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这就造成他们对于班级管理缺乏认同感,在同龄人中存在一定的自卑感。最后,中职生的年龄比较小,思想比较单纯,娇生惯养的环境造成他们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这都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效果。

1.2学校重就业轻管理影响班级管理效率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成果都需要中职生的就业率来进行衡量,而其衡量标准集中于专业考试成绩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考核,这都造成了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重就业轻管理的困局,注重中职生的专业成绩,而忽视其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对于中职生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班级管理不能获得有效认同,班级管理效率长期低下。

1.3班级管理工作指导思想存在问题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职学校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认可,其得以在残酷的高校扩招和成人高考招生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需要面对的是,面对庞大的中职学生群体,学校往往采取整体化一的班级管理模式,严重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而高压的班级管理策略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心理扭曲。最后,中职学校和老师没有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脱离学生学习需求和合理要求的班级管理只能是徒劳的说教,缺乏对于学生足够的关怀和人性化的管理。

二、中职学校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策略

2.1建立符合班级管理实际的规章制度

在中职学校开展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工作,它必须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其核心要素就是构建符合班级管理需要的规章制度,强化开展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如纪律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作息制度等,让中职生从松散的学习、生活状态中直接转向有规律、有节制的思想状态,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中职班级管理应该构建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班级精神,将其落实到学生的情操培养和班级凝聚力的制度制定,通过具体的评价制度来量化学生的言行举止,敦促中职生将思想、情感、作风与班级班风进行相互联系,实现符合学生特征的个性化班级管理。

2.2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手段

在中职学校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其具体管理手段需要落实到管理主体、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首先,班级管理必须认真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它强调让每个中职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扮演的角色,这就需要中职学校班主任给每个中职生赋予相关的工作职务,提高学生的班级融入感和团队凝聚力。其次,加强班级基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成员情感的小组建设,打消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抗拒心理,能够有效评估班级管理的成果。最后,在班级理性组织的基础上打造情感关系网,真正实现班级组织工作切实有力,而通过情感关系网实现班级的感情熏陶和人际关系拓展,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2.3落实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心理策略

中职生的年龄都比较小,而脱离家庭氛围就投身到班级学习中,容易对于班级管理工作产生抗拒心理,而青春期的中职生又面临着众多生理、思想上的困局,这些都需要中职班级落实积极的心理策略。教师应该开展具体的团队辅导技术,落实分组讨论、心理拓展、情景教学等心理培训手段,积极培育中职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不良思想的心理防线。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思想活动,给予适当的鼓励,通过适当的心理沟通技巧来激发学生的沟通欲望和交流需求。

三、总结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中职人才的重任,它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中职学校和班主任正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造就中职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荣霞.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J]学周刊.2016.24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管理 新型模式

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精心的管理,要使一个班级具有一个好的面貌和个性,作为管理者的带班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和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样才把班级管理得有声有色,使孩子有更好地、健康快乐地、自由发展,赢得家长的认可,才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办学质量。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的提高和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班级管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教师“高高在上、说一是一”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幼儿园的班级管理需要,这一切都对幼儿园的班级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想达到当代社会人的整体素质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幼儿园班级管理做起。

一、提倡“新型”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幼儿园的整个工作都是通过各个班级的工作来实现的。它是幼儿在幼儿园所处的最亲近的环境和最具体的生活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成效。幼儿园班级工作离不开科学的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成功与否对整个班级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师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学前教育原则与观念为指导,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对幼儿实施保育与教育,最终实现班级常规良好、维持教学和学习顺利进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管理形式,其内容包括班级的生活常规、教学、班级环境、班级气氛、人际关系的管理等五个方面。

幼儿园班级管理比中小学班级管理而言有其特殊性,既平凡琐碎、服务性强,又具有十分严密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导向性和生活性。所以,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应是以尊重引导为主,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而不是管顺幼儿和要求顺从而已。可以说,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着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教育家克鲁斯卡娅说:“只有在集体中儿童的个性才能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班集体是帮助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途径,良好的班集体能更好地尊重幼儿的个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让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下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建立一个和谐、乐观、向上的班级集体,对幼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班级管理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和教育行为优化的最直接体现,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班级这一特有的组织形式与幼儿一起共同生活、游戏、学习的,教师是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课程的过程最终将落实于日常的班级组织管理过程,因此,班级管理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和教育行为优化的最直接体现,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还有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在与幼儿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以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育策略和行为,可以很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当代的幼儿园想跟随时展脚步和办有独具特色的精品幼儿园,必须在幼儿园班级管理方面重视“以人为本”,即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成长为本、以服务家长和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为本,实现幼儿、家长、教师三方面共同成长。因此,笔者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和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的角度出发,在本论文中从班级常规管理、班级精细化管理和家长教育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本园班级管理的新型模式,这三个方面对一个班的班级管理来说,是缺一不可,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二、“三位一体”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分析

(一)常规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常规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了,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教师就对幼儿进行班级常规教育。它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与活动中,具有内容具体、种类繁多及要求严格的特点,是幼儿园教师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项内容。比如说,脱离了家庭的幼儿在幼儿园里需要学会自理和独立,没有父母爷爷奶奶帮忙喂饭和穿鞋穿袜、没有专门受宠的他们需要和同伴相互礼让和合作,不能随心所欲地破坏班级图书和玩具,这就需要对幼儿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因此,班级常规管理不仅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控能力、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还能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班级集体生活,让幼儿体验到秩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另外,常规管理是幼儿教师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地基,在班级中进行常规管理的目的并不是束缚幼儿和教师的行为,而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班级生活氛围,使幼儿生活有序、心情愉快,使老师带班轻松、得心应手,才能提高班级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反之,常规不好的班级通常组织各项活动质量较低,教师也会比较累,长期下去,不但影响幼儿的发展,也会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什么样的班级常规管理才是好的班级常规管理,才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发展,是每个幼儿教师最关心、又是最头疼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幼儿主动地去理解、建构和内化规则。还有蒙台梭利反对高压下“不许动”的纪律教育,她认为这样抑制孩子的自发活动、会失去孩子的个性。她提出:“维持持久纪律的正确方法是让孩子理解纪律。就是说,孩子们首先应具备的思想是分清好坏,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孩子不要混淆好与不动,也不要混淆坏与活动,然而旧的纪律常常把它们混淆;同时设法使他们懂得教室秩序井然是件好事;儿童自己通过理解纪律来接受和遵守纪律,才会产生真正的纪律行为”。另外,蒙台梭利还倡导儿童应在教室里自发地、主动地进行有益的活动,各自投入地“工作”的教室才是真正有良好纪律的教室。从以上可以看出,班级常规管理的目的应是以幼儿终身受益为主旨,促进幼儿自律、培养幼儿独立自觉地规则意识与行为,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视为常规教育的核心,把幼儿被动接受常规变为规则的主动建构,把外在的常规要求变为幼儿内在的规则需要,这样才能把班级常规真正做好,让幼儿终身受益。

第7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班级管理 良好班风

一、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特点

农村初中的班级管理有独特的地方。农村学生大都不习惯说普通话,创造良好融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对培养农村学生的自尊心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和小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有不同的标准,加之学校生源来自各村小学,全部寄宿在学校,行为习惯差异很大。因此,尽快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初一新生的养成教育,要从新生进校第一天抓起,抓好对新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从起床、晨练、升旗、早读、上课、课间、午休、晚休等诸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遵守公德、遵守纪律、文明休息、健康活动等良好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

二、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目前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重课堂,轻课外。

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初级中学受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形成对班级管理内涵的片面认识,认为班级管理仅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是不利的,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书生型”,而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则很少。

(二)重封闭性管理,轻开放性管理。

由于受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对当前初中生心理特点的认识不够,管理仅限于班级小范围内运行,班主任是最高统帅,学生必须顺从“封闭性”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开放性”管理,没能更好地针对当前初中生思想活跃、交际广泛、明辨是非能力差等特点进行管理,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发展。

三、班级管理对策

(一)班级管理者,特别是班主任应努力改变自我,提高管理水平。

要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班主任要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做到时刻为学生服务,对工作“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有敬业精神,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模范。

2.班主任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3.班主任要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二)组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制定科学的班纪班规,以法治班。

要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这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1.组建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班主任应根据初点、本班基本情况和班级管理规律进行合理选拔、培训和任用,力争做到使每个成员都把班集体看成“自己”的班级,积极参与管理。

2.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纪班规,以“法”治班。班纪班规是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制度保证。制定班纪班规之后,关键在于如何真正贯彻落实,确保达到以法治班的目的。

(三)加强班级集体主义教育,增强集体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班风。

1.高度重视,早抓早管。

班风对一个班集体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必须高度重视。班主任要做有心人,要动脑筋,身体力行地培养良好的班风,尤其是在接一个新的班级的时候,要思考建立怎样的班风并运筹和设计如何起步,如何逐个环节地抓下去。

2.全员发动,达成共识。

一个班到底要树立什么样的风气,应是一个动员全体学生统一认识的过程。一般做法是:首先,班主任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一个主题明确的班会。其次,班会形式要新颖、活泼,师生共同讨论,民主确定班风标准。讨论越充分,认识越深刻,越有自觉性,这是培养班风的起点。班风标准确定后,由班主任、学生干部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和任课老师、学校领导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密切配合和指导。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家长通报,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3)培养骨干,形成核心。

一个班集体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有一支能独立工作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班主任在抓班风建设时,必须留心发现积极分子,选择那些品学兼优、关心集体、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和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一个一职,分配一定的工作,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树立威信,形成核心。平时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新的积极分子实行干部轮换制,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对积极分子和要求进步的同学,鼓励他们奋发向上,为建设良好的班风作出贡献。

总之,良好班风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两次教育能奏效的,而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和艰苦的工作,是师生合力共创的结果。

当前,尤其要求班级管理者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树立现代的全面素质教育思想,在初中班级管理活动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既注重课堂教学,又加强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其中要突出抓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全面提高班级管理的教育质量,使班级管理进一步科学化,以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邸鸿勋,等.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戚建庄,等主编.班主任工作艺术.华夏出版社.

[3]常思亮.中国教育问题报告.武汉: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

第8篇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 重要性 实施策略

一、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班级德育教育内容。

班级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师在上述管理过程中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德育规范及标准,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完善德育素质,提升德育水平。上述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生活常识和常规习俗等,教师要善于将道德内容穿插到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从本质上改善班级管理效益。

2.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改善班级氛围,提升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效益,对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传统管理片面进行了纠正: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没有过多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只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没有真正服众,上述班级管理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形成团结的班集体。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学习和生活,内化学生行为,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顺应了时代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德育形式的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德育教育效率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德育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许多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一刀切,没有形成个性化管理方案,这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限制作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效益,以可塑性的班级管理内容为学生插上“翅膀”,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和学习质量。

二、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1.确定目标,选取正确的班级管理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指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以合理的管理目标带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效益。因此,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教师要依照德育教育环境及今后职业需求设定班级管理期望值,该期望包括德育水平要求及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两方面。确定期望值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讨论,对该期望值进行调整并确定分解目标,提升目标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处理关系,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师生关系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益的关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从德育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依照德育内容明确班级中的师生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教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握好细节处理:

(1)关爱学生,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要求教师学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情感,从而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该工作要求教师体谅学生,以德育内容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从情感上自觉尊重老师,尊重班级管理工作。

(2)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下的班级管理明确指出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看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形成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

(3)鼓励激励,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对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进行肯定,让学生价值能够被认同,形成和谐、积极的管理氛围。

3.选取队伍,凝聚积极班级管理力量。

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选取高素质的管理成员,由上述人员带动班级氛围,发挥德育班级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师要严格考核班级管理成员,确保上述人员达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建设。教师要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教育,确保该人员能够充分宣传班级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班级管理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德育教育规范约束自己,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体系。教师要学会通过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内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强制管理转变为自觉遵守,让班级管理内容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班级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文,易连云.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4-7.

[2]许小娟.浅谈德育学分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