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1 17:17: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心理健康专题研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

第1篇

一、参评对象

以北京地区广大中小学教师为主。欢迎其他地区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和老师参加。单位和个人均可报名。

网上报名网址:心理健康网省略,进入首页后在左侧选择“‘健康杯’评选系统”。

二、时间安排

1.优秀论文提交时间:2009年9月10日至2009年11月10日。

2.优秀论文评选时间:2009年11月、12月。

3.研讨交流及颁奖活动:2010年1月(北京,时间地点待定)。

三、活动说明

1.本次论文征集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老师自愿参加。

2.主办方将选择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专家、优秀教师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将严格把关,客观公正,确保获奖成果的质量。坚持三审制度,评审出一、二、三等奖优秀论文。

3.论文形式包括:经验总结、咨询辅导案例、活动设计、调查研究、教育教学感悟、理论研究等。

4.论文以作者原创为主,注重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突出个人特点和区域特色,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特质和时代要求。抄袭文章不予参评。论文字数在4000字到5000字之间,内容简介100字左右,关键词3~4个。

5.请作者详细注明单位名称、通讯地址、姓名、职称、联系方式。

四、参评要求

1.论文征选形式。为保护环境,节约纸张,提高效率,此次论文征集活动采取网上提交方式进行。请进入心理健康网:省略,进入首页后在左侧点击“健康杯”评选系统,进行注册投稿。网上提交成功以后,会显示“您已成功投稿”。不要再寄文章的纸稿。

注册投稿步骤请见心理健康网“杂志快讯”和“健康杯”栏目的《“健康杯”活动网上投稿步骤》。

2.严禁抄袭别人的作品,严禁从网上下载文章进行投稿。

五、评选结果

1.获奖名单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公布。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3.主办方将另行组织专题研讨交流培训活动(通知另发),并向论文获奖者颁发证书。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课例和实践活动案例获奖者进行颁奖。

4.省略

投诉电邮:chen.rainbow.省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第2篇

深圳市坪山新区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幸福德育”的育人目标,倡导幸福育人,育幸福的人,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人的幸福成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班主任专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探索,确立了“扶助+自主”发展模式。“扶助”就是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榜样示范,“自主”即为“自主研修”。自主研修则通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活动展示、比赛促进”等多种方式进行,扶助行动贯穿在自主研修的每个环节中,为坪山新区班主任铺设了专业化发展之路。经过五年的实践探索,区域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模式已经特色初成,效果初显。

一、班主任素养专题学习

教师职业是一种劳心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第斯多惠所言:“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作为一名班主任,更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注重身心健康,积极乐观生活。因此,区域的班主任素养专题学习,从理论素养提升开始。每年组织班主任集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名师专家的主场授课,辅以读书交流、才艺比拼、话题式头脑风暴、茶馆式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互动,让教师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解和吸收德育理论知识。主动是最好的学习,理解是学习最好的品质。例如基于班主任专业能力,我们设计了《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教育转型与班主任专业素养》《班主任沟通技艺》《情绪调节,做宽容的班主任》《新时期,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专题培训。以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为班主任开启德育智慧的大门。班主任通过学习、理解、应用、总结,把专业理论运用于德育实践,实现了智慧的生成,专业知识通过教育实践转化为专业能力。按德育理论理解专题、德育方法应用专题、德育艺术与技巧专题、教育心理学专题,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二、德育专题研讨与观摩

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每期一个主题,研讨的规模和形势多样化。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2012年,我们开展了“我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的大讨论,2013年,围绕“幸福德育”开展了如何建设富有特色的“幸福班级”专题研讨。通过沙龙、辩论、微讲坛等形式,促进了班主任落实幸福德育指导意见的思考,通过研讨,具有民主意义的“幸福班级”评价指标和评价表产生了。感悟教育的智慧,成为班主任们一个特有的好习惯。在研讨“如何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话题时,很多班主任争先发言,来自于教育中的师生故事,家校共建的故事,喜悦的,失落的,都给班主任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这种交流,基于德育,基于实践,基于经历,为了成长,为了教育之爱。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对于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而言,道理亦是如此。为了更好的激发班主任的积极性,我们还开展了全区“研讨话题大征集”活动,而征集到的这些话题,又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生长出德育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除了展示交流,我们也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为班主任拓展学习的途径,组织班主任外出观摩,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有效德育与班会课观摩研修班”,“影响中国班主任的力量――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核心素养建构高峰论坛”活动,“良好习惯与健全人格教育”专场观摩活动。每年组织不同层次的团队,去观摩德育的新主张、新做法,新模式,开拓德育视野,提升班主任专业品质。

三、开展德育课题研究

德育科研,就是以科研的思维来研究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寻求问题解决之道。区域层面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活动,在组织每一期科研课题申报立项评审活动时,都会考虑到一定数量的德育课题。而区域的德育工作也以课题研究来进行引领。近5年立项的省级课题中,德育课题占29.4%。其中《创建幸福班级,提升学生校园幸福感行动研究》作为区域共研的德育项目,是幸福德育落到实处的推动之举。《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学生习性教育研究》《生态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研究》《生态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研究》等作为学校德育的引领课题,班主任积极参与,把课题研究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做到了“自主融合”的德育课题行动研究方式。在课程的研究过程建设和发展学校德育方面,教育特色也日渐彰显,德育科研不但助力班主任队伍的发展,为学校的德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四、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

坪山新区在创建幸福德育的过程中,以“真善美”为德育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目标,以尊重人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性为目的,引领学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成为了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为了帮助学校科学优质地进行课程开发,开展了区域课程建设的专题讲座,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如今,在我区已产生了较有影响的德育课程,如坪山高级中学的《学会学习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实验学校的《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坪山中学的《心灵故事》《家校之桥》,光祖中学的《家国之光》校史教育课程,汤坑小学的《微笑教育》,中山小学的《习性教育》,碧岭小学的《生动教育》《永恒的感恩》等,其中37%的课程获得了“坪山新区课程类优秀科研成果奖”。

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极大地丰富了家庭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无论是在对课程的理解能力还是课程实施能力上,都有了飞跃式的提升。同时,在课程开发中,团队的合作能力、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能力以及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意识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五、活动展示促进专业发展

德育队伍建设要为班主任提供实践、展示的空间,对班主任群体而言,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如以区域为组织单位开展的班队课赛课,班主任德育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也是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每一次活动的展示,都相当于一次考试和评价,平日里做教育的有心人,才有底气和力量把爱的方式展示给同伴,才有活动的精彩与人分享。如“魅力班会”活动展示,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作用、组织、评价,素材的获得,文化价值的体现,展示的水平等方面都会得到一次系统的锻炼和提升。类似的展示活动每学期都有,或以区域层面组织,或以学校为单位进行。

对于学校而言,提供区域德育展示的机会,让班主任在展示活动中学会交流、分享、展示,让更多的同伴获得启迪,让每一次活动教育意义不断增长。2012年,深圳市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基层创新工作现场交流会在我区召开,坪山中学分会场以德育特色建设与特色活动为主题,进行了现场展示。情深意切的德育模范事迹报告会,丰富多彩的校本德育活动以及优质的德育课程,让与会者沉浸在创新德育的春风中,而在现场展示的背后,是班主任一个个爱与责任的付出与收获,是学校德育的融融春风。

六、系列比赛活动促进反思提升

每年,我区都有固定的德育专题比赛项目,通过相关的比赛活动,促进班主任沿着学习、积累、实践、反思、提升的成长路径,不断发展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意识。如每年春季学期的班主任能力大赛、教育案例的评审,每年秋季学期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德育论文评审。每年开展的全区卓越班主任评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班主任的积极性,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是班主任能力提升的轨迹。

同时,结合省市德育专项活动,我们组织教师参加相关比赛活动。2011年,在广东省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比赛中,实验学校的余凡金、刘杰获一等奖;2012年在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举办的论文评审中,实验学校张文、刘美云获一等奖;在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政治教学设计比赛中,实验学校余凡金、刘杰、坪山中学的伍雪容、坪山高中的程海燕、籍中华、李伟平、王博学等分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广东省德育教学论文比赛中,坑梓中心小学姚小立获一等奖。

第3篇

一、创新德育管理机制

1.强化班主任工作的规范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指导和培养,认真组织好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积极组织参加班主任成长节等活动。

2.加强德育科研,探索科学高效的学校德育管理方式。以案例分析为重点,开展德育专题研讨会—“至善”大讲堂,在交流中提升思想,分享经验。思考并着手编辑德育校本教材。

3. 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为营造“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开创适应新形势的德育工作模式,我们将全面试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学生成长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将改变以往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局面,并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安排导师将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导师依据“平等对话,沟通交流,以情动情,以身促行,以导促学,塑造人格”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4.强化年级组在德育管理和育人中的核心作用,发挥优秀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认真探索年级、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推进管理自治,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初步形成自主德育特色。

二、抓好常规德育工作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创新方法,做好班级一日常规(出勤、大课间、仪表着装、课堂纪律、眼保操、教室包干区卫生、排队、用餐、住校生跑步、晚自习、校园秩序等)检查评比工作,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大力表扬表现突出的班级。进一步健全值勤制度,加强值勤要求和评比力度,提高值勤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2.开展各种形式专题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教育、廉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挖掘节日文化,进行针对性教育。

以校园网站、橱窗专栏、班级黑板报等作为宣传阵地,激发学生向上向善,提升学生人文修养,树立正气。

认真组织大课间,开展学生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专兼职老师要做好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工作,要定期开展团体辅导,提高学生意志力和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全体教师要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矫治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后进生、特困生的预控、帮教和关心。

4.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全方位全时段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举行消防知识、急救知识讲座,举行逃生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救能力。

5.以人为本做好宿管工作。继续规范对住宿生的常规管理,培养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确保住宿生安全与稳定。常规管理重点抓好宿舍安全卫生、就寝纪律、宿舍风气、晚自习纪律等。班主任要深入宿舍时刻关注住校学生动态,要确立舍风正才能班风正的意识。舍管人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要关心学生生活,要做到24小时督查到位,及时解决问题。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着力在“强基础、抓规范、提水平、增实效”上下功夫,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运行机制,以深化安全常态管理为重点,以提高“三防”水平为基础,以建设“平安校园”为目标,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完善安全工作机制和制度,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积极构建学生安全防护体系,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为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学校内保机构和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三防”建设达到省定标准,全面提高学校安防能力;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整治;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组织网络、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三、主要工作

1.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各学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X公通[2014]77号),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一岗双责”制,明确与细化学校安全管理各方责任、义务。

2. 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平安校园”长效建设机制,不断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和防范能力,安全管理网络进一步规范,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安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

3. 加大校园安保工作力度。要争取财政加大对学校安全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学校“三防”建设和报警系统建设。新建、扩建、改建学校(幼儿园)时,要将安全设施纳入建设规划,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对新申办中小学(幼儿园)的,要将“三防”配备作为必备条件严格审批。加强校园保安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推进校园保安队伍专业化建设。

4. 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管和督查。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学校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做好学校食堂的清洁卫生和餐饮具消毒工作,清除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和调料,严防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故。要切实做好学校食堂大宗物品统一配送,特别要全面建立规范的食品原料配送索证、验收及配送和使用台帐登记、食品留样记录、紫外线消毒记录、餐饮具消毒等各项制度,做到专人负责,程序规范、责任落实。

5. 严格落实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对危险化学药品实行双人双锁、领用登记制度。积极协调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对市属学校多年遗留的过期不用的危险化学药品统一进行集中处理。

6. 加强消防保障,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深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积极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全面推进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做到消防结合,防患未然。以校园基础实施、设备和人员密集场所、地下设施为重点,强化食堂、锅炉、电梯、配电室、车辆、机房等特殊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消防设施、器材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消防控制室建设力度,严格校园消防安全工作规程,保障人员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7. 深化安全教育,提高师生防护能力。一是做好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课程开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将狠抓课程的落实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对学校开设课程的情况进行督查考评。各中小学要将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中,要求课程上课表、进课堂,确保课程课时顺利实施。各学校要注重师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开展以“珍爱生命,关注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生命安全教育。开展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生命的态度,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重点人群排摸干预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重点人群档案,加强危机干预的针对性与主动性。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以春(秋)新学期开学、寒(暑)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5·12”防灾减灾宣传周、 “6·26”禁毒日、“11·9” 消防宣传日和“12·2”交通安全教育日等活动为契机,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纽带,通过班团队会、升旗仪式、墙报、板报、校园网络和校园广播等形式,多途径的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使安全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学校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能力。广泛开展师生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传染病防控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校园应急处置演练,特别要加强夜间紧急疏散演练,切实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处置和报告。

8.大力开展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防范学生溺水专项活动。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意见的通知》(X政办函[2013]78号),把防溺水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监护人身上。学校要将教育部关于学生防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给家长。配合当地政府开展联防联控工作,落实各项防溺措施,进一步遏制双休日和暑期溺水事故。

9.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校车司乘人员培训管理,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加大对校车运行监督管理。

10.深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完善综治委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会商协调机制和工作例会制度;积极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努力构建、完善联防联控网络;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环境,维护交通秩序、食品(药品)安全环境。

11.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务必做到“三个零”:即“零推卸”、“零隐患”、“零容忍”。制定隐患排查整治方案,完善全市学校重大安全隐患数据库,建立安全隐患台帐,督促落实整改责任和资金,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幼儿园)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两化”工作,做好“湖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网”进行隐患排查上报与整改工作。

12.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业务培训。以“XX市中小学幼儿园治安保卫达标创建”为重点,抓好学校保安人员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工作。同时,加强对学校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要注重实效,把培训与专题研讨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会、校园安全管理论坛等,把全市从事校园安全管理人员的智慧凝聚起来,逐步形成一支专业知识优,工作能力强的校园安全管理队伍。

13.加强安全信息报送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每月25号前上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三防”建设情况统计表》,市直各学校、幼儿园每月25号前上报校园“三防”建设情况报告。

附件:1. XX市2017年学校安全工作行事历

2. 中小学幼儿园“三防”建设情况统计表

XX市2017年学校安全工作行事历

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二月

1.开学前学校安全隐患排查;

2.开学安全教育;

3.开展新学期安全检查;

三月

1.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2.安全教育周活动(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统一部署);

3.防雷知识进校园活动;

四月

1. 开展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

2. 开展全市第二批“平安学校”复查;

3.饮食卫生安全教育;

4.春游安全教育和督导检查;

5.督查各县市、区学生交通安全开展情况;

6.启动2017年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

五月

1.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2.开展应急避险演练活动(5.12);

3.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月活动;

4.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与检查;

5.开展第三批“平安校园”复查工作。

六月

1.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月活动;

2.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周活动;

3.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开展防台、防雷、防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宣传教育;

4.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统计上报;

5.中考、高考的安全防范工作。

七月

1.继续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

2.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教育;

3.校舍安全、技防设施检查;

4.组织全市校园安保人员业务培训;

5.县(市、区)组织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干部业务培训。

八月

1.教职工校本安全教育培训;

2.安全隐患整改,校舍修缮;

3.继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

九月

1.秋季开学安全工作检查;

2.开展新学年安全教育活动;

3.国庆节前安全教育和安全大检查;

4.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督导检查;

5.继续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

十月

1.防溺水安全教育总结;

2.秋游安全教育;

3.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4.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统计上报;

5.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

十一月

1.消防安全教育(11.9);

2.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3.师生应急疏散和火灾逃生自救演练。

十二月

1.冬季安全教育(防火、防冻、防一氧化碳中毒、防盗、防骗等);

2.年度安全工作总结,迎接各类考核,材料整理归档;

第5篇

>> 浅谈中职生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略 对中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会 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议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浅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中职生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滴尝试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思考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浅析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略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肖冬梅")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相较于同龄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学校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帮助其培养兴趣、端正态度,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态,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此外,社会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切实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思路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51-02

现代健康理论强调,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共同构成了人的健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能够最有效地发挥人体潜能,科学合理地解决人与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简单来说,心理健康主要包括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无重大心理疾病两方面的内容。而心理健康的首要和基本条件就是无心理疾病,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舒缓压力、调整心态,积极顺应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使心理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的运行状态。

一 端正思想认识,搭建合理机构,贯彻落实教育责任

1.端正态度,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势和闪光点

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牢固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对待学生要平等、尊重,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着手,努力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和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约束和完善自我;要深入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挖掘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缓解压抑、焦虑的情绪;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犯错误,为学生提供耐心的引导,不能单纯地予以批评或者指责,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为了将学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可以定期向学生发放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亲临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者举办学术论坛,对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不定期的交流学习心得,从而制定出卓有成效的教育举措。

2.制定长远发展目标,落实责任制度

除了要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以外,还要制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校长负责管理,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学生组织和管理部门,由各科室分别承担责任,各部门要具体协调和沟通,从而形成合力,共同抓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 积极调整教学计划,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育

1.积极调整教学计划,坚持因材施教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对于纯理论性的学习缺乏兴趣,更青睐于有挑战性、易操作且前卫的技能和知识。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开设实践性强且特色鲜明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开设社会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发掘自身价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加积极地适应社会需求;大力开设专业实践类课程,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大胆专研,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妥善解决实际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正视自己、面对现实,有效克服焦虑和自卑情绪,切实树立竞争意识;要尽可能开设学生感兴趣的新课程,实时反映最新的学术动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选修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首先,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弱,要保证文化课教学效果,最关键的就是消除学生的抵触和畏惧心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学生行动导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适当增设调查课、实践课、活动课以及讨论课等。例如在语文课中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以及成语沙龙等形式,数学课适当引用生活数学以及趣味数学等,英语课则增添游戏和对话环节,让学生在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感受文化课的魅力,从而主动投身到课堂学习中。其次,在专业课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新型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再次,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角色扮演、演讲答辩以及课堂讨论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乐趣,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会自我剖析和解读,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推动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最后,要改变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方法,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入实践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企业实际锻炼的过程中增加实践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课程作用。

三 培养专业兴趣,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形成自信心理

当前,中职学生对社会、对职业普遍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前途也抱着迷茫的状态。学校要针对入学新生开展专题讲座或者专业教育,邀请行业专家、专业教师或者优秀毕业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认清职业的发展前景和优势,运用适合的方法学习自己感兴趣或者喜欢的专业,从而明确今后的择业方向和奋斗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人的能力主要分为两类,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相较于普通学生而言,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理论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对学习缺乏热情,但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明显优于普通高中学生。由此,学校可以以此为着眼点,在教学中渗透专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学校要坚持专业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协调发展,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不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和训练,并对表现优异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并选拔优秀学生,将其推送至更高级别的专业技能竞赛,有效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学有所用,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和进步。

四 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正处于叛逆期,对人生有着诸多的纠结和困惑;有着较强的个人主义,不愿对外表露心迹,沟通能力欠佳,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学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构建微博、QQ聊天群、心理健康社团、心理咨询电话、悄悄话信箱以及好朋友聊天室等沟通渠道,对学生进行疏导,让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困惑和感受。为团体或学生个体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释放心情。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研究团队,研究和分析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为入学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鼓励学生正视自身缺陷和不足,并积极进行调节,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塑造健康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五 构建心理教育网络

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学校、家庭、班团、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渠道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技能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6篇

一、实施“教、学、研”同期互动,创新校本教研模式

新课程改革五年来,学校在总结以往校本教研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发展改革的需要及中关村一小教师自身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一种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校本教研模式,即“教、学、研”同期互动。“教、学、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教师的生存方式。“教”即教学,这既是教师活动的场,又是教师生活的内容;“学”即知识的扩展,这是教师通过学习来实现的;“研”指教学研究,这是教师自主发展的运行过程。三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和研究促进教师学习,学习又促进教学和研究。

1、课例研讨――更加关注教学细节

课例研讨是中关村一小创新的一种教研模式,一般围绕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实际问题展开。学校陆续开展了“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如何运用评价语言”等研讨活动,同时采用同课异构(一节课多人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设计)和阶梯式(每次研讨改进后再请另一位教师上相同的课)研讨方法,引发教师思想上的碰撞,让教师在集体研讨中进行对比改进,提升教学理念。

2、专题研讨――基于教学问题的解决

学校指导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分析教材的特点,分析学生的特点,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确立以问题为本的专题研究,进行问题研究方法的指导,使教师的教育科研真正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例如,针对青年教师课堂调控能力不足开展的“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专题研讨等。

专题研讨的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针对问题学习相关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干预―收集改进信息―总结反思问题解决的效果―调整解决方案―进一步实施干预―进一步反思、总结―引发新的研究问题。采用基于问题的专题研究,既解决了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又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同时也渗透了教师间的合作,在不断的推理、学习、实践、反思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使教师逐渐从新手向专家过渡。

3、主题论坛――探究教育问题的本质

学校围绕“学生需求”这一主题开展了“了解学生需求――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关注学生需求――提高课堂实效性”、“回应学生需求――做研究型教师”、“研究学生――教师发展的起点”系列论坛活动,收到了可喜的成效。学校分学科、分角色(家长、教师、领导)剖析了学生心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需求,从让学生喜爱课堂教学到真正以研究的态度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提升。

二、开展伙伴互助行动计划,创新校本教研方式

教师讲座、伙伴互助是引导教师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2007年初,学校提出了“伙伴互助行动计划”,该计划从三个层面展开了教师间的交流互助学习。

1、教研组内学科教学层面的研讨式互助

根据学科教学中教师们反映的普遍问题,学校开展了“今天我主讲”系列主题教研活动。活动主题由教师自主选择,每个学期一个专题。一人主讲,大家讨论,在讨论结果的基础上。第二次由另外一位教师主讲,大家再讨论,如此循环。每学期,教研组内每一位教师至少要有一次的主讲机会。

2、面向全体教师的梯队网络式互助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学校提出并逐步推进中关村一小“4321”工程,即特级教师带徒4人,市级骨干教师带徒3人,区级骨干教师带徒2人,中心级骨干教师带徒1人。使每位教师都成为“互助网络”上的一个连接点,通过网状连接,每位教师既能获得伙伴的帮助,也能为伙伴提供支持。

3、教研组间打破学科界限的横向专业化互助

各教研组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面向其他学科的教师开展专业性讲座。不同学科的专业性讲座使一小的优秀教师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而且讲座的内容来自于教学一线。又在新的层面回归一线,从很大程度上讲,更贴近一小的实际情况。

这项活动最重要的不是现场的讲座,而是在讲座准备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主动学习和整理相关的理论,主动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动聆听和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提升,真正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从而带来课堂的改进和学生的发展。

三、成立三个中心,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学校校本教研离不开教师发展、课程研发、学生成长这三大项工作。五年来,中关村一小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进展。为对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梳理与调整。学校于2007年10月成立了“教师发展教研中心”、“校本课程研究中心”、“学生成长服务中心”。

1、教师发展教研中心

教师发展教研中心以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服务为中心,努力做到教师教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教师教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教师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注重学历更注重学力,注重理念更注重行动,注重个人更注重团队,注重眼前更注重未来。

教师发展教研中心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建立教师发展资料库,对教师发展现状做出分析,为教师发展及学校工作提供参考;完善已有的教师培训内容,并建立相应制度,形成规范化管理;每学期组织名师课堂,组建中关村一小专家顾问团,聘请专家学者定期到学校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出谋划策;请专家对教师的论文、教学反思等进行现场一对一的指导,逐步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推荐教师优秀文章在相关刊物上发表或参赛等;加强对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档案资料的整理。

2、校本课程研究中心

校本课程研究中心的成立,整合了如教材编订、学具开发、课堂评价、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资源,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智力等方面的浪费,不但为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课程设置。建立科学、多样、富于特色、适应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更为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切实的指导与制度上的保证。

3、学生成长服务中心

第7篇

“我校将德育渗透在教学、活动、实践、科研中,以个性化的德育让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即使在若干年后回忆起来仍然能产生心灵触动。”该校校长农光学这样表示。以“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为理念,南宁二中通过扎实的学生德育工作,影响着一届届学生。

活动与德育相结合

说起学校的大型活动,该校政教处主任邓嘉慧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了2013年12月31日下午的“艺海扬澜”校园文化艺术节。当天,100多面各具特色的班旗迎风招展,几十幅设计风格大胆的海报各领。在三百多个各具特色的“商铺”中,有一家显得“与众不同”――师生们通过南宁电台交通台栏目了解到“南宁卖炭翁”令人同情的境遇后,策划烧烤自由行项目的老师和同学们号召参加这一项目的所有学生向这位卖炭翁订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快乐自己的同时也温暖别人。”邓嘉慧说:“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我校德育文化活动的经典品牌之一,每年都会有新的亮点,我校本着“节俭办艺术节,精彩不减分”的原则,将每个项目交给学生社团承办。借助这个活动,学生们的创意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激发和锻炼。”

以精致系列活动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注重活动的实效,是南宁二中德育活动的特色。该校开创广西高中校园论坛先河的“元祖论坛”学术论坛活动,就是具有二色的“名人面对面”高端文化品牌之一。该论坛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感受不同生命的精彩。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鼎盛、台湾省国学大师曾仕强、清华大学名师丁夏、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潘文石、台湾省著名诗人余光中等都曾莅临该校讲学。高二(20)班的学生陈铭是元祖论坛的“常客”,她告诉记者:“元祖论坛讲演的专家、教授都很有气场,博学多才,都是大家风范。他们的讲座激励我更加好学上进。”

借助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专题培训+外出参观+承办活动”的方式,南宁二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团委、学生会、自管会等各类学生社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高二(18)班的吴双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她告诉记者,“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我认识了很多同学,积累了人脉,在组织活动中感受到了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作为社团活动的组织者,我的能力得到提升,也懂得了知人善用的道理。”

将德育渗透到活动中,该校精彩的系列活动还有三典一式――开学典礼、成人典礼、毕业典礼、高三壮行仪式以及“阳光助成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成为了激励学子心灵成长的重要途径,让许多学生难以忘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农光学校长告诉记者,南宁二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已形成三大阵地,分别是心理健康课、心理辅导站和家长学校。学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出校门,走进学生家里,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南宁二中是我区最早建立校本课程研究的学校之一。在推出《南宁二中新生启业手册》《阳光公寓入住手册》之后,该校又推出了《南宁二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手册》,以校本德育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常态,每两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日常教学中。目前该校共有6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陆震宇是其中一员,据她介绍,心理教学小组教师统一选定教材后,还会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PPT,调整教学内容,侧重在个性心理、情绪调节等方面对学生加强辅导。

总体而言,在高一年级,该校的心理课程侧重对学生进行入学心理差异方面的疏导,高二年级侧重对学生学习策略调整的引导以及青春期常见问题的解答,高三年级则针对学生的升学目标等具体问题进行引导。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摒弃了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调整为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目标的应用型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该校学生陈铭说:“我很喜欢这样的心理课,在做游戏中能有所感悟。我还喜欢参加学校的心理活动,通过游戏、知识竞赛,增长了许多知识。”

该校还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与活动室,为学生参加心理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设立心理健康活动月,以黑板报评比、心理知识竞赛等方式愉悦学生身心;每天安排德育老师值班,负责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学生可以通过预约单填写个人困惑、选择心理辅导教师,也可以通过电话与值班老师直接沟通交流;设立家长QQ群,方便家长交流育儿经验……

南宁二中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切入点,让学校的德育课程(包括讲座)得到了公众的肯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3年广西首届中高考心理辅导技术培训研习会在该校召开;2014年4月19―20日,该校作为承办单位与中国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培训中心举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讨活动,邀请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教授岳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黄建榕开展专题讲座;该校心理组教师容之博、黄声普、谭行绩分别在2014年南宁市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技能评比活动中获得心理辅导课赛课一等奖、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技能评比一等奖、二等奖……

文化与生活相结合

在南宁二中凤岭校区,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学生“阳光公寓”。虽说是学生宿舍,但这个以“阳光”命名的宿舍却很不一般。走进这里,阳光报亭、阳光洗衣店、阳光自修室……一系列以“阳光”命名的服务区展示在眼前,这是该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温馨舒适、更便捷快乐住宿生活而精心设计的项目。在一个学期的不同时段,宿舍区还会开展各种各样的阳光系列活动:“党旗飘扬在公寓”――党员积极分子示范宿舍展示、五星宿舍评比、五星舍长评选、“节能勤俭之星”与“友爱互助之星”评比、阳光公寓文化系列大赛(美化设计、征文、摄影)、“赢在二中”内宿学生创意营销大赛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公寓充满了温馨、上进的气息。

南宁二中从2010年开始实行“阳光公寓”内宿管理,为学生营造了阳光般温暖的内宿生活。该校以“阳光理念”建设学生公寓,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机制和心理健康保健服务引进学生公寓,实施阳光管理(体现阳光全面精细)、阳光服务(体现阳光温暖周到)、阳光育人(体现阳光滋养助长)。邓嘉慧主任说:“让阳光普照学生公寓的各个角落,让每一个内宿生生活在阳光下,并从阳光服务与教育中感受人生的美好,体验生活的快乐,是我们提出‘阳光公寓’理念的初衷。”

高二(8)班的吴浩源从高一就开始住校。自住进“阳光公寓”以来,他的学习与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母亲陈女士在与其他家长分享儿子的成长喜悦时说:“孩子住校将近两年,在宿舍区,他的课余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了。回到家还经常将宿舍区里发生的趣事与我们分享。二中的阳光公寓不仅管理人性化,在校园活动、宿舍文化宣传方面也做得很好!”与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共同探讨的话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这是南宁二中许多家长的共同感受。在该校,不少学生毕业后仍特别怀念母校的“阳光公寓”,不少在读的学生也引以为傲。高二学生吴双感慨道:“到二中住校后,我的生活更加有规律了,也更自律了。我们宿舍经常全员参与阳光公寓活动,在活动中收获了很多东西。我们全员尽心尽力参与,就像一个大家庭,感受着大家庭带来的快乐。”

第8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近些年,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诱发的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2002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2004年,马加爵在云南大学宿舍连杀四个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2013年复旦大学生林森浩饮水机投毒致舍友死亡。这些极端的案例已经将社会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推向了顶点。调查表明,1/3以上的大学生存在孤立、抑郁、敌对、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他们今后职场道路的顺利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迫切需要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1 抗挫折能力差,面对压力常常无所适从

大学生活完全脱离父母,是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独立生活。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面对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往往容易引发学生郁闷、焦虑、烦躁、自卑等心理。

1.2 情感脆弱,在恋爱上易走向极向极端

大学的开放性和社会观念的改变使大学生的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恋爱成了很多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恋爱引发的问题日趋明显,极端的案例不胜枚举。

1.3 性格存在缺陷,人际关系紧张

当代大学生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性格上普遍存在自我,自私,偏执,冲动的缺点。而每个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形成的个性和价值观各不相同,当大家生活学习在一起时,如果彼此缺乏宽容、忍让时,自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1.4 家庭条件的差异易导致心理落差,贫困生群体心理问题明显

由于中国的体制、社会因素,目前我国社会分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贫富差距较大。家庭困难的学生,与衣食无忧的同学相比,对学费和生活过度忧虑,心理上易自卑、价值观动摇,甚至会产生仇富、对立心理。家庭困难学生在自信心、未来感、自由感等方面更易遭受打击。

2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配给不足,专业程度不高

2005年初,教育部明确规定:“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高校平均每10000名学生才配有1名心理教育专职工作人员。专职教师的数量较少,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有: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且多数是兼职人员。他们大多没有经过心理辅导的专业训练,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多,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已经不能胜任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应具有专业性,既懂理论,又会操作。教师的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缺乏连贯系统的心理教育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常常起着“消防员”的作用,哪有火灾,就去哪里灭火。无论是一线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还是高校的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往往处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层面上,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少数心理确实存在问题的学生的辅导、咨询、治疗上,而忽视了整个学生群体的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3 方法、模式单一

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长期游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之外。主要表现在学校和相关教师主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并努力发现障碍和心理疾病学生,只有发现问题,学生才能成为心理教育的真正对象。导致这种模式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曲解,心中存在逆反情绪,持排斥心理。二是高校目前的教育体制将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从业人员待遇低,职称评聘无保障。

3 大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3.1 建设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要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骨干教师,成就部分专家式人物,以辅导员为主力,实行专兼职教师相配合。加强人员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实行资格认定制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须持证上岗。加强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举办心理专题研讨会,促进教师间相互借鉴和学习。

3.2 心理教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从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以帮助他们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危机和困难,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为着手,以促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首先应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设立必修或选修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了解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产生的机制;开展心理咨询,包括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在高校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工作者,应是接受心理学专门学习和培训的人员,扩大咨询途径,除了面谈咨询,还应接受网络、电话、信件等咨询方式;对在校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评估并建立学生档案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群体的交往心理、恋爱心理、网络心理等重点心理状态,同时,通过评估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介入;积极开展心理课程、讲座之类的教育活动;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并组织活动;建立心理学知识和辅导网站;组织心理辅导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

3.3 发挥学生本人在心理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当有大学生自身的参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一是,引导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导。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环境及自身角色,做到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应对其生存环境。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社团作用。通过学生社团主办各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同学间心理互助交流。同龄人更容易相互理解,向同龄人倾诉,有利于提高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