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1 17:17: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旅游管理的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职 旅游管理专业 人文素质 课程设置 教师
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就其服务特性而言,在国民经济中归属于我国的第三产业。一方面,旅游业为旅客提供饮食、住宿、出行、游玩、购物及娱乐各方面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人与大自然的沟通,也能使人与人之间由于平时忙碌的工作而贫乏的情感交流得到丰富。旅游业在某种程度上肩负着文化元素与艺术元素之间融合与宣传的使命。现在选择旅游的大多数人渴望在享受“饮食、住宿、出行、游玩、购物、娱乐”优质和快捷的服务,更加对其他国度或者地区的文化、艺术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在精神领域、情感交流以及美的享受方面都得到丰富的收获。
一、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我们针对某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大三两个年级共计182名大学生做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对这182名大学生我们当场给他们发放问卷,并且他们都是相互独立地完成问卷。通过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当问到“同学们对哪门人文社科感兴趣”的时候,只有10.4%的同学选择了哲学学科。当问到“你最希望开设怎样的人文社科讲座”的时候,高达85.7%的学生都选择经济方面和管理方面。当提问到他们日常如何获取人文社科知识的时候,66.5%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当问到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属于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时候,只有39%的同学选择正确。另外,能够准确表达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同学仅仅只有全部被调查学生的41.2%。
二、优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的素质结构主要取决于为学生开设的课程体系。大规模的培养某个专业的人才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课程教学的方式,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不断加强的部分。所以对于高职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而言,使学生具有优秀的人文素质和良好的人文精神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同时,整个课程体系需要适当调整和整改,首先对于课程分类应该更加明确和具有针对性,使得整个体系相互贯通、有机结合。例如开设一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它不仅可以增长学生在人文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大提高。此外,适当增加某些选修课的学分,使整个人文素质教育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与此同时,不仅要突出学生的个性,更要适应整体性的要求。
三、开展系列讲座,拓宽人文素质
以专业基础教育为主,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辅,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使得枯燥无味的课程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程作业布置方面,教师更应该注意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补充,可以通过阅读名篇名著的方式,以一种强制性的学习方式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广泛阅读和撰写读后感。对于校企结合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因得到广泛推广,相信实践出真理。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可以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巩固理论知识。
对于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专业,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专业知识以后更要锻炼相关的旅游业务宣传活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所以成功的高职院校必须和旅游行业开展密切的合作,校企结合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也得到广泛推广,要切实相信实践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可以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建立认识和实践旅游业拥有丰富人文内涵的锻炼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勇敢的挑战,健康的成长,增强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高校的教师的人文素质决定了这所高校高等旅游专业的学生将得到怎样高度的人文教育。在学生受教育阶段,作为与学生联系最密切和沟通最频繁的教师,他们的见解和情操等都会深刻地左右学生对一些陌生事物的看法。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专业的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量和崇高的人文素质是必不可缺的。新时期、新时代、新要求,给高职旅游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要尽可能的开发专业课程对学生素质教育潜在的功能。第二,要有机地结合专业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使两者融会贯通。第三,在整个教学中要不断地严格要求科学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五、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提高高职旅游管理的人文素养已是势在必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适应现代旅游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才是旅游专业成功的标志。相信通过将来不懈的努力和不尽的探索,推广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它在当今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必将蒸蒸日上和迅速健康的发展,高校也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旅游管理和服务精英。
参考文献:
[1]黄静,刘文俊,李树琪.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
[2]张玫,姜鹤,胡文华.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5(1)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对策
一、中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指的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在中职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才有可能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体性的功能。实践教学能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而且中职学生的学情是理论知识薄弱,思维逻辑能力相对会薄弱。实践教学这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中职的学生。另外,旅游管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旅游行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它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操作和实施科学管理的能力。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成功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这将有助于中职学生就业并在进入企业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课程设置方面实践教学没有被重视。课程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培养中职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但是很多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滞后市场,对实践教学不重视。在专业设置方面,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教学课程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为主。目前的实践教学多是以饭店的客房服务、前厅服务和旅行社、景点导游服务等旅游服务实习为主,且往往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项内容进行实习,不能互相兼顾、综合锻炼。这些课程也基本是以理论课为主,从理论课程中抽出部分课时上实践课。没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实践教学安排,所以,实践教学往往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应掌握哪些知识,练习什么技能,培养什么素质,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规范的要求。因此在很多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充分掌握实际技能,导致培养出来的中职学生并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就业率低。
(2)内外实践教学条件难以发挥实践教学功能。实践教学的条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校内的条件,另一种是校外条件。校内条件主要是指满足实践教学活动的实训场所的建立。比如客房实训室、前厅模拟实验室、吧台建设等。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校企合作。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增加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和旅游企业合作让旅游企业给学生提供一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比如顶岗实习等。
校内的实践教学条件普标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成熟的实训条件。有一些中职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且因经费不足而不投资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实训室;有些学校认识到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受到资金限制,实验室设备陈旧简陋,更新速度慢,没有办法支撑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因为客观的实训场所的限制导致在旅游管理课程方面的安排只能安排理论教学,学生在校内很难有实践机会和锻炼时间。
校企合作并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健全的管理制度而且实践环节并不是经过专门的实践教学设计的。而且,由于学校和企业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团体,企业从某种程度上只是缺乏劳动力,并不会去花时间精力成本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服务层面作为企业劳动力的补充,并不能系统学习旅游方面的知识。而且由于工作方面的艰辛、不规范等原因,可能导致学生对于旅游行业产生错误的观点,甚至对于本职业的抵触。最后这些情况会导致旅游人才流失。
(3)缺乏“双师型”教师。师资是中职旅游教育的根本保证,在中专中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是个弱小专业存在师资不足的现象。而且,很多旅游管理的教师是 “半路出家”的多,新出校门的多,普遍缺少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擅长的是纸上谈兵,能说不能做,无法胜任学生专业实习指导工作的需要。而如果从企业聘请专门的从业人员来支持实践教学,问题也是存在的。这些企业操作能手中虽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总体上理论素养偏低,对专业服务与管理知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能做不能说,普遍缺少进行规范的专业实习教学指导的带教能力。实践教学要求老师不但要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加强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三、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对策
(1)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重视实践教学。密切关注旅游行业发展以及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动态需求。根据旅游行业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并设计培养计划,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能力与态度、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实践教学要系统、规范、合理并有明确的实践规划。
中职旅游管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教学为基础,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市场为发展导向为原则,改变以往从学科体系出发的传统。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毕业生的跟踪分析,也可以邀请旅旅游企业给学校课程设置提建议,然后校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实践性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但只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校内完善的旅游实训基地是中职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之后,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训练,通过实训室开展模拟教学和仿真实训教学,引导学生理论练习实际。通过仿真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内实训的实践教学确保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人才距离对接。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建设型、管理型、服务型等高技术应用性型才为主,所以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较为全面,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构建方面较为薄弱。而我国中职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而旅游业是一种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不仅要求从业者拥有很高的管理以及服务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的沟通交流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提出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满足理论研究与现实的意义。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概念
旅游管理专业是我国根据新时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型课程,本专业以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等基础知识教育为主,主要是为培养从事国内外旅游服务型人才以及从事于旅游企事业和酒店管理的工作者。中等职业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专门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性人才,但是就目前的中职生教育而言,中职生所掌握的技能偏低,同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是我国为迅速发展的旅游业提供旅游人才而设立的,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直接上岗的导游人员以及酒店管理服务人员。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因此,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强化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兼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现状
1、人才培养的竞争力不强
当今的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以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中职生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方面有所欠缺,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旅游业是涉外性极强的专业,需要熟练掌握外语,尤其需要外语口语交流能力强,同时旅游业还是一个与形形的人打交道的行业,需要从业者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和与人合作的能力[1]。
2、教师的储备不足
旅游业是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的支柱型产业,由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过预期的速度,因此我国在旅游专业教师的储备上没有做好准备,造成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缺失,结果很多学校采取“以次充好”的办法,将非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推上岗位,这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滞后
我国大多数旅游学校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教材讲解为中心,运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理念,知识没有及时跟更新。同时,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时,老师凭借固有的经验教导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旅游管理的情况大相径庭,从而严重制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各占一半,纵观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有的院校竟然连最基本的客房和餐厅实训室都没有,这严重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影响学生的就业[2]。
二、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模式探究
(一)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快速入职企业的硬性指标。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主要依赖参与情景再现教学模式的锻炼。情景再现教学指的是学校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情景教学能将学生带入“现场”,通过现场出现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应急、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将理论知识无意中传授给了学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情景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旅游管理的实践操作工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战的能力[3]。
(二)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终极目的是使其能够顺利进入职场,同时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也会按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来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不仅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同时也让学生深切地了解到企业的需要,这将是学生的自我定位更加准确[4]。
(三)改善教学方法,突出旅游教学的特色
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明显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是一个应用型、实践型很强的专业,同时社会需要复合型、实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要培养这种人才,必须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改善目前滞后的教学方法。旅游业是一种服务行业,为此课堂上应有意识的加强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同时,旅游行业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综合型专业,注重学生的技能能力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比如开设外语口语交流课程,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等等。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旅游业及其相关的人才需求急切,但是就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而言,其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造成人才浪费严重,失业率高。为此,学校应紧紧跟随时展的步伐,创新教学模式,与企业建立好联系,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要设置自己的教学方案,力争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知识综合型的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 课程设置 保障
课程设置的核心和主体是在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内部因素决定了课程设置的质量,高职院校对各种内部资源的整合形成了高职院校的内部因素。综合各项因素来判断,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从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设置成员的选择、市场调研、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课程设置评价的完善五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双师型"教师受到特别的关注的TAFE学院,教师的师资水平较高,教师队伍对专业课程设置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澳大利亚,职业院校的教师有着非常严格的准入制度,首先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还要拥有专业资格证书,并且有着丰富的企业背景。除专任教师之外,还会在企业聘请大量的业务能力特别强的专家到院校兼课,打造了一批强大的兼职教师队伍。除此之外,澳大利亚非常注重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并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和严格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等。对照以上澳大利亚职业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我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度。理论课专职教师必须定期到旅游企业进行规定时长的顶岗实习锻炼,使教师能紧跟行业动态,不与市场脱节,将行业的最新动态,标准与需求带入课堂;邀请旅游企业的专家定期在职教师进行行业标准指导,院校可与旅游企业合作建立共同的人才培训基地。另一方面,增强高职教师的产业背景和教育教学能力,注重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
另一方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平台,制定高职教师准入标准。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和教学以应用性为主,因此,"重理论、轻实践"以及"重学历"不是高职院校聘任老师的标准,要打破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聘任的现状,提高对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方面的要求。高职教师的聘任标准应当包括:一是所聘任的高职教师需同时具备专业资格证和职教教师资格证;二是高职教师准入需具备多年相关企业工作经验;三是所聘任的教师还需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
第三,打造一支强大的兼职教师队伍。在TAFE 学院,兼职教师的比例达50%,有的甚至高达80%,而我们在聘任兼职教师时,并不是有意识的去丰富教师队伍,而是为了弥补专任教师队伍的不足,兼职教师也不一定是来自于企业,很多兼职教师只是从他校聘请而已,并没有丰富的行业背景。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对兼职教师的聘任的数量以及提升兼职教师的质量。
首先,加大对兼职教师队伍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而规范的兼职教师招聘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其次,聘任企业和行业专家到高职院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第三,将实训基地的建设的任务分配给兼职教师,鼓励其参加有关的会议以及其他活动,重视他们的意见,对兼职教师实施合理的鼓励政策;此外,通过允许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参加职称评定,进行年终评审,提高兼职教师的待遇等措施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是非常好的激励措施。
课程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评价的主体应包含政府,企业和院校,拥有科学合理以及规范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始终坚持可量化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坚持过程为导向评价的方式。澳大利亚评价体系给我们打开了思路,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优化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明确各项评价指标。对课程设置效果进行评价,本质是评价所设置的课程能不能使学生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以市场的需求性来做为课程开设的目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在前文所述的几个方面,相应的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中的一级评价指标也设定为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能力素质与专业素质、技能素质五个方面。
另一方面,对四个一级评价指标进行归纳,并不断的细化,引申出多个具体而明确的二级评价指标。将知识素质分解为科学的思维方式、世界观、旅游管理基础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旅游学发展的前沿动态、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专业英语知识8个二级评价指标,将职业道德素质分解为服务第一、热爱旅游工作、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这5个二级评价指标,将能力素质分解为计算机应用能力、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基础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计调组织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营销能力、导游服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这13个二级评价指标。
合理编制课程设置组成人员.在澳大利亚,政府成立了教育服务处,其主要由行业人员组成,以此来加速开发能力本位课程,教育服务处的职能很大,主要负责高职院校校内课程的设置。行业企业的作用是很大的,在澳大利亚行业企业所受的关注也很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澳大利亚TAFE学院最具特色的,是积极建设各种校内外实践基地方面。学校与当地的旅行社有很好的合作,把相关专业的学生安排至旅行社进行实行,接受培训与考核。
当前,我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对市场调研方面是做的不够的,所以,我们应该吸取澳大利亚方面的以验,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一方面,在对旅游市场人才的需求方面,有许多需要总结提高的地方,多方面收集广大顾客的意见和需求,听听大众的心声,来确实所需人才的方向;另一方面,整合校际资源,加强校际合作,联合进行市场调研;另外,要与时俱进紧随市场,能根据市场动态适时修订和调整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 蒋长春,李春亮. 关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再思考[J]. 高校论坛, 2009(12):41-42.
2. 李茜燕.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23):33-34.
3. 罗丽丽.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调和体系重构的理念研究[J]. 经济师,2014(03):23-24.
4. 凌长荣. 新形势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 2012(32):44.
5. 杨尚英,郭力宇,杜忠潮.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 2009(06):77-81.
【关键词】旅游管理;考试;改革;调研
经贵港职业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被批准立项为贵港职业学院2010年度A类课题,编号为A0100。本调研报告为此项课题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之一,拟通过调研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情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实际数据支持。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作用是否得以发挥。如何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进行课程考试改革,建立全新的符合地方经济特色和专业特色的考试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教改中的重要内容。
一、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1.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是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旅游行业是个应用型行业,企业迫切需要既通晓服务知识技能,又能解决工作中所发生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技艺型、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仅仅依靠知识的死记硬背是无法达到的。虽然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考试局限于教材所述和课堂所授,存在着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考试内容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再现水平而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忘笔记的局面。学生只是成绩达标,却缺乏从事旅游行业所应具有的能力。
2.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是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大多采用统一内容、统一形式和统一标准答案的固定化形式进行,而忽略了应试者个体在禀赋、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上的差异,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能够了解学生对于现行考试模式的态度,我们对于我院和桂林旅专两个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从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调查问卷反馈信息看,在问题“请问你认为现在的考试模式是否能够体现出你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问题的反馈中,只有3.5%的学生认为能,而一般为36.8%,认为不能反映出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占59.7%,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现在考试模式的态度,说明现行考试模式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水平。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3.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科技经济不断进步,知识周期的缩短、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要求,对于每个人都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要求。
终身教育理论要求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应该能够学会学习,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并且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应试教育考试目的是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永远是个被动的角色,考试目的错位,更无法使学生做到掌握方法、热爱学习。同时,尽管高职院校实行了较为严格的考试管理,但受社会不良思想影响,现实中学生作弊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考风考纪的破坏,不仅会打击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更多的学教学中生开始不关注学习,荒废大学光阴,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导致整个考试制度名存实亡,直接影响到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实施考试改革的基本原则
1.考试改革以能力考核为中心原则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目标。为此,要把考试真正当作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行业,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如果希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必须要按照行业标准需求来进行考核。只有引进行业要求,按照行业通行的考核方式去要求学生,才能够培养出应用型、实践型人才。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根据贵港市通泰国际旅行社、贵港市奔马国际旅行社、贵港市友好国际旅行社等6家旅行社和贵港市饭店业的信息反馈,旅游管理专业将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掌握旅行社和旅游饭店工作中所必备的基本知识、服务技能,成为适应21世纪旅游行业服务与管理需要的品德高尚、语言流畅、技能精湛、优雅大方,富有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严格依照培养目标,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制度。
3.系统规划考试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试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第一,要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因为考试改革需要通过教师的努力工作去完成。第二,根据课程分析,制定考试的指导性文件和关于加强考试管理的规定或者课程考核纲要与实施办法。第三,加强考务管理工作,严明考风考纪,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第四,建立健全考试反馈机制,将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反馈到教学中,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险波.关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5(4).
[2]陈福军.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1).
[3]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棵索,2005.
[4]仇伟明.高职教育考核方法改革探析[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5]张磊.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方法改革探析[C].乌鲁木齐: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04第三次专题研讨会,2004.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191-02
1 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旅游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目的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从学习中提炼专业知识,从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在亲力亲为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从业态度,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从高职高专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实践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垢病,因此,改变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以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迫在眉睫。
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和研究内容
首先应当明确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有两个:其一是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改善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为协调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及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其二是理顺实践教学内在机制和冲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加实践的积极性,既要在专业框架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切实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
围绕这两个目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需要研究的内容包括:第一,实践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研究。具体包括:实践教学与行业需要零距离接轨;实践教学过程安全的保障和预防;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深度研究;实践教学适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需求等。第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具体包括:不同教学方式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途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工与衔接等。第三,实践教学体系内部关系研究。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的总体规模及内容安排;实践教学指导机构如何发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功能;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等。第四,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同环节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具体包括:如何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如何在不同实践教学模式中开展师生互动。
3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统筹规划原则,即应该设立稳定的专门机构并制订统筹性教学计划。在校内设立综合性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由专业教师、实验人员及外聘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该基地负责规划统筹旅游管理专业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方式,根据不同年级课程设置状况,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并负责协调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衔接。
(2)凸显互动原则,即教师和学生在所有实践教学项目中的交流与互动应当得到体现。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两者间的顺畅交流与有效互动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双方的这种交流与互动尤为重要。然而,在以往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学生也很难得到真切的训练;近年来许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师的参与度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仍明显不足。因此,依托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增进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深度,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3)突出特色原则,即要在统一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凸显个性和特色。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各有不同的目标和方法,但实践教学首先要遵循统一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敬业态度;养成其岗位责任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当然,在通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应当凸显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个性,在专业竞争中取得自己的优势,形成品牌专业,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4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专业调查和行业调研,研究不同院校同类专业和行业培训中有关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有哪些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等方式,稳固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场所,根据需求有计划地开拓实践教学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2)加强实践教学“硬件”建设。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场地和设施。以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平台,以实训室管理指导机构为主体,以专兼职实践指导教师为两翼,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动力,以校外实习基地为后盾,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并优化实践教学,同时筹建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组成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实践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细化安排和监督指导。
(3)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软件”建设。为实践教学实验室制订总体的管理方案和详细的运作方案,并据此开设相关的课程,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运作方案完结之后,及时总结该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带来的效果,并制作详细的分析报告。在整个实践教学计划结束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反馈,制作详细的论证报告,修整和完善运作方案。
(4)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改变理论教学中“标准答案”式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新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评价标准不应过于硬化,而是把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和要求告知学生,由学生自己把握。
(5)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对学生从入学开始后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行进行绩效评估,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全程跟踪研究,包括实践教学前准备、实践教学中运作和实践教学后反馈与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分类建立完整而科学的实践教学资料档案,以期更好地指导新一轮的实践教学。
5 结 论
总而言之,经过几年的理念探索和实践运作,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经到了结构性调整和体系性构建的关键时期。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支新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有构建符合旅游行业需要、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适合旅游行业需求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旅游酒店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
一、高职旅游酒店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作用
1.完成高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建设实训基地可以促使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适应旅游酒店行业的管理、服务所需,从事旅游酒店管理工作的智、美、劳发展的实用性人才。因此,旅游酒店的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来学会餐饮服务、导游服务等技能。
2.促进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合作改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计划等方面进行合作改进。学生的培养目标要符合企业的需求,务实做到服务于企业。
3.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融合的发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让师生走向企业,通过企业实际岗位来学习专业能力,还可以让学校走向社会,使老师的科研成果,间接的伴随行业转换为生产力,服务于社会实践,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
4.快速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面向专业的一线岗位,掌握岗位工作流程,了解旅游市场现状,习得相关导游知识、酒店岗位技能。面对这种职业化的情景中,学生能够更加融入进实践中去,促使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二、高职旅游酒店管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1.立足本地,向发达地区开拓。提供本地区服务是高职教育的特点,显现在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于本地,毕业后服务于当地。所以选取本地区企业当作实训基地主体。
2.实训基地多元化。基于酒店管理知识在运用中非常灵活,在进行实训时依据专业特点,可以将酒店划分为多个实训模块,比如前厅服务实训、酒店人员管理实训等。
3.互利共赢原则。在实训基地实习时,很多实习内容都需要基地人员的指导和帮助,这必将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多的负担。所以要使企业同意学生实习并变成稳固的实习基地,高校应该为企业带来利益。
三、高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怎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中培养旅游酒店管理人才,提升人才的素质,是高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下面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进行研究。
1.进行校企合作。积极进行校企合作,让企业在实训中获得利益。在借用企业实践的有利条件下,也要利用老师的丰富理论知识,为企业文化积极服务。在根据大学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长期的实践归纳出下面几种形式:第一,全方位合作型。邀请在旅游行业有着很高影响力的企业家进行定期校内讲座,利用企业家在社会的影响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和这些企业家开展全方位合作。第二,优势相互补进。学校利用自身人才丰富、有着一批丰富智囊的优势,为一些旅游单位免费提供人员培训,帮助企业开展推介活动,对企业在相应区域进行免费宣传,对企业优先提供需求的毕业生。第三,就业基地型。学校在建设旅游酒店校外实训基地时以本省企业为重点,在加快本省实训基地建立时,向着国内发达地区建设省外实训基地。和旅游酒店企业联系,建设就业型实训基地。第四,传授和帮助型实训基地。面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培训,学校可以和本省相关有影响力的旅游酒店企业建立实训合作关系。学校给予企业学生实习指导费用,企业则根据自身运营制定一套实践制度,由专人指导学生进行实习。
2.支持学生创业。学校应该倡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创业。旅游酒店管理的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利用国家法定长假组织旅行团,进行导游服务。旅行团依照出资金额承担相应的责任,部分学生创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创业本身就是很好的实训,通过创业学生本身融入到实质经营活动当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学生可以完全发挥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
3.勤工俭学。勤工俭学也是校外实践很好的方式,这同样是学生自身创造的实训基地。勤工俭学主要安排在长假进行,岗位也主要集中在本市内的旅行社和酒店。进行勤工俭学可以使学生真正的融入社会,以员工的身份在岗位上进行实践工作,这种实践活动同样补救了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缺陷,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建设实训基地可以促使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是高职人才技能培养必要条件。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学生的实训效果得到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周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选择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9711):133-134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现状分析
1、苗木形态和规格的标识不完整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形状姿态、人工整形和修剪形式不一,所营造出来的景观有异,施工技术、养护要求和工程营造也不同。但是,目前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在乔木规格方面一般只标识胸径和冠幅,而对树高、分枝状况、干形、冠形方面却很少限定,很难从多角度描述乔木形态;而在灌木规格方面,一般仅给出株高和冠幅,却很少限定地径,这样难以保证苗木的健壮程度,特别是对特殊冠形和干形的乔木没有作详细说明。
2、植物配置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在植物配置上不注重与功能区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灌木色块和草坪偏多,难以形成复层结构,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窄间,导致过于空旷或单调的空间效果;在有些居住区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带刺植物配置在园路边,如枸骨、火棘等.影响行人通行;在儿童公园栽植多飞絮、多刺、有毒、有臭味及容易引起过敏症的植物,如月季、夹竹桃、凤尾兰等。
3、植物种植设计图纸标识不清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实质上是一种示意图。在平面图上给出的是相对位置,包括小园路;在立面上除效果图和少量绿带图纸有一些垂直面上的示意外,大多没有立面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普遍采用特定的图例表示各种植物类型,用文字(或数字编号)标注说明植物名称,而对不同种植点的植物规格要求、造型要求和重要点位的坐标等普遍都没有标注;对在同一组群内要求的苗木高度不一,同一种植物在不同位置种植时的苗木规格、整形形式和施工技术要求不同等问题,均没用图示清楚标识或在平面图中用文字标注说明。
4、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管护不到位
很多园林绿化工程往往对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的养护工作重视不足,只重栽培而轻管理,导致园林景观质量差、水平低。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在园林绿化工程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持续性、长效性的工作,而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关绿化养护的专业人员较少,养护队伍中大多数是非专业性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在工作中,养护管理不到位,往往导致苗木成活率低、花木杂乱无章、病虫侵蚀现象严重、甚至导致苗木的死亡,不但大大损坏了绿化景致,还给施工单位带来了经济损失。
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1、绿化场地的整理管理
园林施工不同于建筑施工,建筑施工中的“三通一平”,其中的“一平”是指场地平整,但园林施工中有较特殊的地形造景需求,故园林施工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山石、地势营造出有特点的景观效果。但施工场地内妨碍施工的一切障碍物如垃圾堆、建筑废墟、违章建筑、砖瓦石块、有害固体垃圾等应清除干净,或用种植土填埋处理,一般填埋应过两倍以上种植深度。对现场原有的树木应参照设计图纸的设计要求,尽量保留,以丰富设计效果,对非清除不可的也要慎重考虑。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划分出绿化区与其他用地的界限,整理出预定的地形,根据周围水系的环境,合理规划地形,或平坦,或起伏。若有土方工程,应先挖后垫。对需要植树造林的地方要注意土层的夯实与土壤结构层次的处理,如有必要,适当增加客土以利植物生长。低洼处要合理安排排水系统。现场整理后将土面加以平整。对原有确定要保存的树种,应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
2、施工场地表层土壤的处理
表土由于长期的营养积累,具有大量养料和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树木生长的基础。在地形改造施工中,往往剥去表土进行临时堆放,容易造成地表板结。或常使用机械进行平整,土壤被压实,严重破坏土壤原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在复原中引起土壤成分缺失,在地表易形成滞水层,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因而,在施工过程中,为保存好原有表土,机械进场时要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防止重型机械碾压,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以避免在复原的地面形成滞水层。对于土质不好的绿地,应对土壤进行改良,改良深度含表层要达到80 ~100 cm为宜,以利乔木根系生长。通常采用客土、深耕和施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及营养成分,并设置暗渠等排水措施,确保土壤的透气性。
3、绿化种植要适时而作
要掌握各种苗木的生长习性和种植要求。植物的生长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因此苗木栽植必须符合其生长规律要求。一般落叶树的移栽选择在落叶后到翌年春天发芽这段时间最为适宜。这时树木落叶,进入休眠期,除了基本的新陈代谢,大树经历了冬眠,植物的生理代谢趋于复苏,容易成活。常绿树的移栽选择在10月下旬~11 月下旬或第二年2 月~5 月,尤其以进入梅雨季节移栽最为适宜。此时有利于保持树体水分的平衡,最好选择阴天或多云无风的天气,在傍晚前移栽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在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进行反季节种植时,必须要有足够的保护措施。
4、园林工程后期苗木的养护管理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工期一般不超过半年,而合同规定的绿化养护期为苗木2 个生长季节,目的是确保苗木成活。在施工中能做到当天种植树木当天浇透定根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根系与土紧密结合,利于根系发育。对于新栽常绿树,尤其是常绿阔叶树,常常在早晨向树上喷水,有利于树木成活。对于栽植较大的常绿树或高大的落叶乔木,应设支柱支撑,以防浇水后大风吹倒苗木。常用通直的木棍、竹竿作支柱,长度视苗高而异,以能支撑树杆的1/3~1/2 即可。
总之,随着国内建设工程的增多以及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态化进程愈来愈受到重视,园林绿化工程的投资比重亦逐渐加大,因此,加强园林绿化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种趋势,这也对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及时纠正施工中的不良因素,使园林绿化施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才能建造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园林作品,才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