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股票投资决策分析

股票投资决策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2 09:14: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股票投资决策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股票投资决策分析

第1篇

Liu Yinfeng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n 710077,China)

摘要:本文就财务风险如何影响公司各种财务决策进行了系统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各项财务决策。

Abstract: This thes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problem that how the financial risks affect the companies' various financial decisions, so as to better guide the financial decisions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 影响分析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financial decisions;impac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125-02

0引言

在传统意义上,风险常被视作一个“贬义”词,如韦伯斯特字典将风险定义为“暴露在危险之中”。但风险的中文符号则更生动和确切的描述了风险的含义。“危”表示“危险”,“险”代表“机会”,结合起来就意味着“风险”。以往文章仅从财务风险的负面作用来讨论如何防范财务风险,而本文则从风险的较为全面的含义即危险和机会层面来看待财务风险,并将其应用到各项财务决策中。

1财务风险的种类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对企业来说,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于财务风险的定义有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认为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如果企业没有债务,就不存在财务风险。这是一种相对静止的观点。本文认为,上述观点对财务风险的叙述不够全面。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一般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收回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根据这些主要财务活动中包含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可以大致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2财务风险的衡量

财务风险的衡量主要可以通过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一种是杠杆分析法,其中包括经营杠杆分析和财务杠杆分析法。另外一种是概率分析法,其中用到期望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个指标。

3财务风险分析在各项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3.1 筹资风险分析与筹资决策筹资决策的核心也即资本结构决策。企业在筹资活动中会产生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债务筹资引起每股收益的变动性以及由于债务筹资而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包括每股收益变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负债率过高或过低的判断主要借助于风险―收益关系分析。公司利用财务杠杆是为提高股东收益,但股东收益的提高以相应提高其财务风险为代价,这就是风险与收益间的均衡。公司资本结构管理的首要目标就在于找出这样一种筹资组合,以使得风险一定下的股东收益最大化。对于偿债风险则可以用现金流量分析。用现金流量分析偿债风险并用于资本结构决策,是较为稳健的方法,它能给管理者以启示,即公司能够承担多大的由于现金不足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在预期财务风险一定的条件下,公司额外负债的最高极限有多大?

3.2 投资风险分析与投资决策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不一致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有债券投资风险和股票投资风险。

3.2.1 债券投资风险分析及债权投资决策①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债券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避免该风险的方法是不买质量差的债券。②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减少利率风险的方法是分散债券的到期日。③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减少风险的方法是投资与预期报酬率会上升的资产。④变现力风险:变现力风险是指无法在短期内以合理价格来卖掉资产的风险。避免风险的方法是购买国库券等可在短期内以合理的市价出售。⑤再投资风险: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在利率下降时,会有再投资风险。避免方法是预计利率将会下降时,应购买长期债券。

3.2.2 股票投资风险分析及股票投资决策股票投资风险与其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可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揭示,该模型被投资者广泛用来解决投资决策中的一般问题。

3.2.3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与风险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涉及的时间较长,对于未来收益和成本很难准确预测,既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或风险性。如风险较小,可忽略其影响,如风险较大,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决策时应加以考虑。常见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有: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①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指将与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率,加到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投资报酬率中,构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并据以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于高风险项目采用较高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法的规则来选择方案,这里所采用的较高的贴现率,就是指风险调整贴现率。②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风险的存在是投资方案个个年度现金流量不确定,需要对此进行调整,把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确定的现金流量。常用的方法是肯定当量法,也成为确定当量法。肯定当量法的基本思路是:先用一个肯定当量系数把有风险的现金收支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收支,然后用无风险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并以此分析评价投资方案的优劣。

3.3 资金回收风险分析与信用决策信用决策通常分析企业信用政策变化是对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企业给客户的信用条件越宽松,则销售额增加,现金流入增多,但同时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增加,从而增加了资金回收风险。企业收紧信用,则结果相反。决策者在制定信用决策是要考虑的关键是:增加的收益是否大于放宽信用所带来的各种附加成本,其中比重很大的一项为坏账损失。

增量现金流量分析可以给我们提供决策的依据。

3.3.1 基本公式信用决策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定义如下:

S――年销售额;VC――可变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ACP――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BD――某一销售水平下,坏账损失占销售额的比例;R――折扣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D――销售折扣率。

信用销售形成的税后经营净现金流量为:

CFt=[S(1-VC)-S(BD)-SRD](1-T)(1)

式中T为所得税税率;S(1-VC)――税前利润(未计固定成本);S(BD)――一年中的坏账损失;SRD――一年中的销售折扣损失。

3.3.2 增量现金流量分析将新、老信用政策作对比,进行增量分析。一下表N和O分别表示新老信用政策,则投资增量为:

ΔCFO=VC(SN/365)ACPN-VC(SO/365)ACPO(2)

经营期净现金流量增量为:

ΔCFt={[ SN(1-VC)-SN(BDN)-SNRNDN]-[SO(1-VC)-SO(BDO)-SORODO]}(1-T)(3)

信用政策改变引起的净现值增量为:

ΔNPV=ΔCFt/K-ΔCFO(4)

式中K――考虑现金回收风险后的税后要求收益率。3.4 收益分配风险分析及股利决策股利政策是企业决定对其盈余进行分配的方案选择,股利政策的实行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同样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股利政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股利政策是否与公司价值相关?股东如何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间取舍?一般来说,公司的股利政策取决于公司的实际盈利情况,如果公司的盈余是稳定的,则可以发放较高股利,否则只能发放较低股利,这时的低股利政策可以减少因盈余下降而造成股利无法支付、股价急剧下降的风险,还可以将更多的盈余转化为投资,以提高公司权益在资本中的比例,减少财务风险。因此,在进行股利分配决策时,公司可选择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案:

3.4.1 剩余股利方案在公司有良好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采用本政策的根本理由在于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

3.4.2 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的方案这类方案把每年股利固定在某一水平并在较长时期保持不变,只有当公司有把握使未来盈余显著增长,才提高股利发放额。但是,在长期通货膨胀的年代里,股利也逐年提高,以抵消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

3.4.3 固定股利支付率的方案该政策是公司确立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采用本方案能使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配合,以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原则。但是,这种政策下各年的股利变动较大,极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对稳定股票价格不利。

3.4.4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方案该股利政策是公司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一个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较多的年份,在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但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规定的股利率。

综上所述,由于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着对等关系,为了实现一定的收益必然伴随着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敢于冒风险的企业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往往从高风险中获取高收益。不冒风险,一味地降低风险保守经营,企业是不会有多大发展的。因此,对于财务风险,我们不应消极回避,而应正确认识、驾驭,通过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指导企业的各项财务决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2]王斌.企业财务学(2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

[3][美]Aswath Damodaram著,郑振龙等译.应用公司理财[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霍海泉,贺素文.股利政策探析[J].投资与证券,2000(7).

[5]张阳华,章为东,邱敬波.现代企业财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

第2篇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股票投资策略

4.1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第3篇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1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股票投资策略

4.1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4.2逆潮流而动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刘力,姚长辉.证券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第4篇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1 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 kahneman教授和amos 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 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 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 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 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 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 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 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 股票投资策略

4.1 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4.2 逆潮流而动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刘力,姚长辉.证券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第5篇

关键词:投资者教育 大学生 证券 风险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093-02

自2007年夏季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2008年美国有25家银行倒闭,到2009年8月30日为止倒闭的美国银行增加至84家{1}。与此同时美国有2000多万“房奴”失去了房子。2008年中国股市也从6000点一泻千里,上亿资金灰飞烟灭。2009年初以来股市又持续上涨,再次突破3400点。在暴涨暴跌声中监管部门多次提出投资者教育问题,2009年7月2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再次强调“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投资者教育”。

投资者教育(Investor Education),一般被理解为是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传播投资知识、培养投资技能、传授投资经验、提示投资风险、倡导理性投资理念、告知权利保护及其途径、提高投资者素质的一项系统的社会活动。投资者教育通常包括投资决策教育、个人资产管理教育和市场参与教育三方面内容。西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投资者教育,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相关部门纷纷将其视为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政府已把投资者教育作为“国家战略”规划,引导并且直接开展全国性的投资者教育活动。

一、大学生证券投资教育是我国投资者教育的基础

近年来,伴随沪深股市的暴涨暴跌行情,投资者入市踊跃,特别是新入市的个人投资者比重较大且呈持续上升趋势,一部分投资者尤其是新入市的投资者对证券知识缺乏系统了解,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只看到炒股赚钱的可能,不懂得或忽视炒股赔钱的风险,在“赚钱效应”的驱动下,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上升,风险有所积聚{2}。在大批蜂拥而入的股民和基民队伍中,出现了一个特殊人群――在校大学生。“学生炒股族”动用父母给的压岁钱和生活费“理财”。据2007年末一项调查显示,当时炒股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在17%左右,且在不断增长。有些班级股民比例已经超过10%,经济管理专业或商学院比例更高,有的学校金融专业的股民比例甚至达30%。不炒真股也会模拟炒股{3}。2007年至2008年牛熊反转,加上金融危机横扫全球。调查数据显示,68.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仅有不到两成人目前还处于盈利状态,其余基本持平{4}。据调查2007年5月―12月,有近80%的大学生准备或将来有钱时进入市场。2008年1月―12月还是有49%的大学生准备或将来有钱时进入市场。{5}

炒股固然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加强社会实践能力,但学生投身炒股,大多是出于利益驱动,而忽视了股票市场存在的巨大风险,对心理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还可能导致更大的社会风险。因此,大学生证券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1.在校大学生与证券市场投资者现在、未来有很大相关性。大学生是一个社会过渡和影响群体,在中国社会中也是一个相对高素质的群体。一方面“从1998年开始的高等教育持续地实施扩招,2003年全国国内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达到1900万人,使在校人数规模位于世界首位”{6},从高等教育的平均毛入学率推算现有在校大学生已超过了2100万,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的口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迈进了大众化的阶段。另一方面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7月10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2,896.44万户,B股账243.10万户;有效账户11,102.40万户。考虑到投资者大都是同时在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开户,因此开户人数还要打个对折,大约在6000万左右;其中如一个家庭开一个账户,每户按三人计算,实际参与的投资者人数大约18000万。简单测算大学生与证券投资者(包括基金投资者)的直接相关程度为1∶6;间接相关程度为1∶150;未来相关程度为1∶250。成熟投资者不仅可以把握自己,还可能影响相关群体,也就是说在我国一个大孩子的观念可以在现在和将来,直接、间接影响6~250个大人,且逐年递增。

目前投资者主要是通过书本知识自学占总数的32%、电视上的投资节目占总数的31%,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或专栏占总数的28%,而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只占总数的17%,各种专业投资机构的培训讲座占总数的9%,有关投资知识的各种网站占总数的10%,其他方式占总数的4%。{7}与其今后去“炒回锅肉”,不如利用好大学的时间,因此学校正规化、系统化教育需求量很大。

2.大学生证券投资教育有利于培养证券市场理性投资主体。在任何一个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作为庞大的客观存在,其作用和影响都难以被忽视。要真正建立起理性的投资者队伍和理性的市场,仅仅发展机构投资者是不够的,还必须减少个人投资者的非理。相对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更易偏离理性轨道,这是因为个人投资行为的约束条件中,个人心理因素与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巨大,并且心理因素往往又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构成人类心理现象的心理过程(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个性心理(需要、动机、价值观、能力、气质)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投资者心理构成诸要素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不安全、不理智、不经济行为的出现。而市场环境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个人投资者所在的投资场所、投资群体以及市场的制度、文化、法制等也都可能是导致非理产生的原因。投资者教育是矫正个人投资者行为偏差的有效方法,是对投资行为的理性塑造。投资者教育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对投资者进行知识、经验、技能的传授,促使他们提高风险意识,建立理性的投资理念,帮助他们认识、减轻和消除各种错误心理的影响,从根本上把握投资行为的理性方向。与此同时,投资者教育还引导投资者参与和改造外部环境,良好的环境反过来又促进投资行为的理性化。可见,深化投资者教育对培养证券市场理性投资主体有着重大意义。

从商业银行客户投资风险的调查可以看出,学历越高的投资者对收益与风险关系的理解越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越大。投资者的学历与投资者对收益与风险关系的态度之间显著地存在着相互关系。

3.大学生投资教育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和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开展投资者教育的所有活动安排都是围绕着“良好的投资者教育是对投资者权益最好保护”这一理念进行的。投资者教育并不是目的,投资者教育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投资者权益。很长时间以来,各国证券市场在投资者保护工作中都强调法制、监管等措施的作用,但实践表明,这些措施效果有限。像美国这样法制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国家却是“金融危机”的源头,一系列惊人问题,使众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所以,投资者仅仅被动地依靠来自外界的保护是不够的,还必须主动参与这一过程,要对自己的权利以及侵犯自己权利的行为有所意识,要有足够的能力对市场进行监督,并在必要的时候规避风险。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在大学生证券投资者大多是非职(专)业投资者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就成为提高投资者知识存量的重要途径,投资者教育加大了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力度。

二、证券投资教育现有形式及有效性分析

1.市场――是最有效的风险教育但不是最好的。目前基金持有人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散户比重大幅增加。散户现在表现出的特征:一是偏重于短期获利,而不是中长期理财;二是归一情结、喜新厌旧(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周一烽)。市场演进到现在这个阶段,股民和基民都表现出很多不成熟的方面。这一方面体现在股市开户量暴增,很多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一无所知便“跑步入市”;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投资者开户后就很快开始交易,而且频繁买卖;同时,不成熟的投资者只盯着投资收益率,完全没有考虑到面临的风险,追逐低价股、消息股,造成市场上这类股票脱离基本面过度上涨或过度下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理财需求也水涨船高。目前国内投资工具偏少,2006年以来股市和基金赚钱效应明显,造成储蓄搬家的情况出现,这本身是正常的。但很多老百姓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投入证券市场,风险意识薄弱(银华基金市场总监方强,2007)。证监会在2007年5月发出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的《通知》{8}但收效不大。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股市暴跌,市场没有赢家。市场是最好的风险教育,当投资者切身体会到市场的风险和投资的损失时,会真正关注到投资风险的存在。但市场和投资者付出的代价太惨重,对市场信心打击太大。

投资者的成熟需要时间。很多投资者还是刚刚接触股票和基金,要求他们很快成熟起来是不现实的,大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是投资者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2.证券公司――是投资者教育的重点领域但不是主要领域。证券公司的投资者教育。2007年5月后,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指导下,以投资者园地建设为切入点,推动证券公司投资者教育工作,拟制定相关的工作指引,充分调动地方协会的积极性,利用其贴近证券营业网点、贴近投资者的优势,利用证券营业网点进行了日常的指导工作。投资者园地建设要求各证券公司在其营业网点以设置橱窗、公告栏等形式在醒目位置传播信息、提示风险等。2007年10月以来,30家地方证券业协会普遍采取现场抽查和证券营业网点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对3600余家证券营业网点进行了检查,其中,对985家证券营业网点进行了现场检查。接受检查的3600余家证券营业网点基本上都设立了投资者园地。上海证券同业公会辖区现场检查结果显示,投资者园地建设好的和比较好的证券营业网点占70%以上;相关人士介绍,在检查中也发现证券公司投资者园地建设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工作不主动,园地建设流于形式,比较公式化,缺乏特色;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且更新不及时;风险提示不到位;园地栏目位置设置不合理、版面设计过于粗糙等。还有一个主要问题是由于网络、电话投资方便、快捷,大部分投资者很少到证券公司或是主动点击相关教育网站。

三、利用大学现有资源进行投资者教育是“做深做实做细投资者教育”经济有效的方法

1.课堂教学、社区培训。除利用公开课、公选课、社区培训(设研讨班)等形式请著名大学的金融教授讲授有关“股票分析”、“理财计划”、“退休与财产管理计划”、“共同基金”、“投资组合管理”以及“投资人门”等课程外,研讨班还应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来引导和教育参加者,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水平。由于研讨班的内容既包括初步的人门知识和基本概念,又涉及高级的研究类课题,所以,不管是初涉投资领域者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手,都可以从研讨班大获益处。学生们可以根据具体日程安排选择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公选课、研讨班。

2.网络教学。鉴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计算机进行决策分析,针对计算机在投资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对市场流行的各种投资分析软件进行评价,并探索网络应用的各种有效途径。可充分利用大学教学资源建立网络平台,比如完整的学习内容,包括:教学大纲、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各章节内容、课件讲授、学习辅导资料、教学资源等,结合金融市场各种金融交易方式,要求进行各种模拟金融交易,使得学生或投资者可以学到非常实用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知识。

3.销售或赠送“股票投资者知识”资料、光盘。对有投资倾向的大学生投资者可以销售或赠送CD或DVD光盘,提供多只股票的各种有关数据进行股票投资甄别。这些数据包括上市公司最近几个季度的季度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5个年度的年利润表、3个年度的资产负债表等。该产品有每季度更新一次和“每月更新一次”版本。

总之,大学生投资者教育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理性、成熟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立项编号:GY07035)

注释:

{1}美国银行倒闭风潮未止[N].美国世界日报,2009.8.30

{2}尚福林.持续深入地开展投资者教育造就成熟理性的市场投资者.于2007年9月7日在中国证监会投资者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3}薛冰,莫翠连.高静宁[N].信息时报2008年10月18日

{4}倒霉的一届:大学生炒股七成亏损[N].东方早报,2008.11.29

{5}抽样基数为10所大学15个班

{6}邓兴军.大学生:达到1900万在校人数世界居首[N].北京青年报2004-08-24

{7}王大川.辽宁省投资者投资行为与风险意识的调查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4

{8}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07]69号200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