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德育的概念

小学德育的概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2 09:14: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德育的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德育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概念;意义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概念

对于“教学质量”概念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教学质量的概念,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教学质量就是教学结果质量,即学生质量;(2)教学质量包括教学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3)教学质量包括为教学所提供的人与物的资源质量(投入),教学实践的质量(过程),成果的质量(产出或结果)。

首先,结合体育教学领域,尽管教学的前期投入、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场地设施条件等对体育教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们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围绕学生变化与发展而进行的;其次,从“教学质量”的词意角度分析,教学质量应包括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的质量,但体育课程应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师的“教”最终还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体育教学质量应直接指向体育教学之后的学生身心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一)形成成熟、积极的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拥有一颗较为敏感的心,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会对学生未来的心理发展影响巨大。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性体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积极的心理所不可或缺的方式。

(二)促进多元化的卓越,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优势

体育课堂的进行“让所有同学都能发现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将“卓越”定位在纯粹的文化课成绩上。精彩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为这种多元化的卓越提供了可能。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不断尝试及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并在该项目上取得好成绩。

(三)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在体育比赛项目中,绝大多数属于团队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等等。团队体育项目教学是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素养及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每个学生的努力,获得相应的成绩,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优良品质。

(四)提高社会交际能力

一个体育社团往往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坐标;与此同时,整个团体又在一起为一个目标做出奋斗。如此的场景设置很符合现代社会的现实生活规律。这样的环境可以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后所面对的人际交往产生模拟,帮助他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

要树立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科学锻炼以及合理营养并重的观念,既要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又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理念,保证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的观念、把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考核的质量观,最后是面向全体学生、打好扎实基础、培养发展能力、形成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观。

(二)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制定教学方案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拥有一个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更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吗,从而不会使课堂训练变的混论,没有秩序。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合理将对影响到学生的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教师也就无法调动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明确教学任务的目的,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在训练学生原地跳远的时候,教师要在教学前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如何让学生规范的完成原地跳远,并让学生对原地跳远产生兴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的训练,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

(三)合理布置场地、科学使用器材,做到真正为教学服务

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布置场地和器材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激起学生的练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在场地的设计布置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挖掘“小场地多用途”和“一物多用”的优势,根据教材的需要、练习方式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设计不同形式的场地,力求做到合理、艺术、新颖、实用、安全。在器材的使用上要科学多效,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讲解如何使用器材,保证使用安全,提高器材的使用率,做到真正为教学服务。

(四)以 游戏为切入点提高中小学体育课趣味性

学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性,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对于学生不易掌握、容易出错的教学动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简单、生动、可爱的游戏视频课件,配上一些学生喜欢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练习。二是针对教学内容,适当插游戏节目或者体育比赛。比如,为了掌握投掷球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手持纸飞机、降落伞、小沙包等轻物进行各种游戏练习,掌握用力方法之后,让学生手持小垒球练习,重点感受一些基本动作的用力,最后指导学生使用实心球,利用单、双臂学习前后抛的方法。

(五)师资队伍大力建设

只有建设起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勤奋实干、懂得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才能深化对体育教学体制改革,必须把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上。体育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了解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督促体育教师提高工作水平。通过对在职教师培训计划活动以及教师资格年度考核与评比等方式来加强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在各种交流、培训以及活动当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总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科学概念;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完整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再让学生应用科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深化科学概念。让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真正构建科学概念,从而落实科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科学概念的含义

科学概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是自然科学知识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科学知识的推衍、规则的建立都离不开科学概念。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概念是科学家的主要工作成果,也是人们思考科学问题的“细胞”。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近几十年来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问题: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把活动提到了教学中十分崇高的地位,但在大量的课堂之上,轻视甚至排斥科学概念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首先,教师往往把学生看做被动学习的对象,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把概念生硬地呈现给学生,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而且往往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另外,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很多是封闭式的学习,不愿意和同伴共同克服学习困难,分享学习成功的乐趣,失去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解决策略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我们应该采用强化感知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有意识地把感知的对象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以便学生清晰地感知,并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对于一些核心概念,我们应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概念。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渗透 新课改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样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由于在我的课堂上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提高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画面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我还利用实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教室中的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同时自己也想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四、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第4篇

一、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着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正式开始,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阅读要求中也特别地突出这样的要求,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对这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至少可以作如下的理解:首先,这样的表述意味着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拓展认识世界的视野的同时也获得了快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孩子可以在想象的世界中获得。阅读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场合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开始上学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跟随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照搬别人的东西,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也由此而快速地发展。其次,这样的要求也隐含了这样的内容,即教师和教材应该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所阅读的材料和呈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地与人分享。如果学生面对教材无动于衷,毫无兴趣,没有喜欢阅读的动力,也就不可能体会阅读的快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去读,并且要多读。如果学生还没有去读,教师就牵着学生直接进行讲授,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久而久之,学生便觉索然无味。应该让学生去读,同时要让学生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乐趣。每个学生获得的乐趣可能不同,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乐趣的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会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乐趣,也可能激发和产生更多的乐趣。因此,在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阅读乐趣比对阅读材料认识的最后结论可能更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会随之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能否获得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改变原来词、句、段、篇的分析思路。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从静态分析的角度,课文内容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可以这样分析:基本单位是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但是,从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少有两个因素决定了学习顺序正好应该反过来:首先,从课文作者的写作过程而言,有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才创作,在写作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意充分地表达出来。其次,从学生阅读过程而言,学生首先关注的是课文的整体。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强化的是部分,强调各个部分相加构成整体,就会引导学生和教师走入阅读的误区,至少造成学生忽视对整体的认识。无论是阅读富有情节变化的童话、故事,还是诵读儿歌、古诗,注重的是对课文整体的认识。对课文中词句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一方面对词句的要求降低了,另一方面强调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也说明词语教学思路的转变。原来注重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具有追求“挖井”的倾向;现在则追求的是量的累积,懂不懂没关系,只要对这个词语有新鲜感,先将其储存起来。词语作为语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语进行积累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是追求词语理解的深入,还是注重词语积累的数量,虽然需要综合多个因素来考虑,但是没有量的积累肯定是不行的。同时,积累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意义认识。另外,强调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也是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内容,学生从开始阅读就应该养成积累词语的意识和习惯。

三、阅读内容应符合儿童阅读心理特点。注重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大多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隐含着对一定阅读内容的要求,这些内容理所当然反映着各个时期对学生阅读心理的认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与以往的大纲相比较,至少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两个阅读目标的要求指向了小学低年级的主要阅读内容。也就是说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以及儿歌、童谣和古诗是小学低年级阅读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自然又引发了对阅读内容确定的主要根据,以及课程标准对此作出明确要求的意图的思考。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以_及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最近时期的儿童心理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在一定的年龄时期对这两方面的内容特别感兴趣。概括起来,这些内容具备以下一些特点:句式简洁,富有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一定的重复回旋的语句,充满情趣,富有情节变化和强烈的感彩,可以将自己融入其中并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

不同的阅读内容应该有不同的阅读要求,不同学生的阅读过程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发展过程。阅读有一般性的规律,但是面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主体的感受过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作出针对性的要求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增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来说更是必要的。例如,富有情节变化的阅读材料,学生主要关注的是人物、情节和事件,而对于韵文,学生直接感受的是语言、情感和意境。关注的重点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也应该多种多样。

另外,阅读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暗示着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学也必然以此为原则。不难发现。这样的要求有利于解决语文教科书长期以来内容陈旧、单调的问题。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重要原因就是对教科书课文没有兴趣。长期以来,教科书内容单调、枯燥、乏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学,几十年的选文范围和思维定式很难突破。特别是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培养学生创造性应该渗透和贯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同时,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他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还生活在想象世界,学生喜欢“做梦”。学生想象世界的丰富程度与学生思维发展密切相关,在学生喜欢“做梦”的时候,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条件,至少允许学生“做梦”,不必担心学生永远生活在“梦”中,低年级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到了中、高年级就不屑一为。但是,如果在适合“做梦”的年龄没有去做。甚至被剥夺了做的权利,这就违背了孩子的天性,不符合客观规律。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理解与应用;教学策略;学习方法

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一方面,需要从教学入手,结合小学生数学概念和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从而强化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及概念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概念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第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概念本身的讲解,而忽略了数学与实践的联系,不能有效地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影响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第二,数学概念教学过于孤立,不能将相关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易造成学生对概念的混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例如学习“正方形、长方形面积”时,很多同学就容易将面积公式与周长公式混淆。第三,教师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寄希望于大量的习题练习,不断的、反复的进行做题练习,甚至一些学生习题答案都背过了,却不知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一片茫然。

(2)小学数学概念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与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思路、方法及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目前,小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正确、合理地应用。例如两个1元和一个2元是几元钱的求解中,学生的错误答案有:3元、5元等。教师举例说明,妈妈让你去买冷饮,妈妈和爸爸一人一个1元的冷饮,你买一个2元的冷饮,你需要带多少钱?同学几乎是同声回答:4元。再问:两个1元和一个2元是几元钱?答案还是:3元、4元、5元等,有错有对,这足以说明学生数学学习与实践的脱离。其次,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等的死记硬背不利于数学概念的学习、理解和应用。例如淘气有13张卡片,笑笑比淘气多5张,笑笑有多少张卡片?在解题中,学生简单地理解为“多”就用加法,“少”就用减法。当这道题变为“笑笑有18张卡片,比淘气多5张,淘气有多少张卡片?”时,学生依然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8+5”,更有同学将式子列为“13+5=18”,足见其对数学概念的模糊。

二、加强小学数学概念理解与应用的方法

(1)强化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首先,强调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与实际的结合,从现实中直观、形象地引入数学概念。例如在“圆的认识”学习中,以生活中常见的圆(如车轮、圆盘子、瓶盖、钱币等)或小学生游戏中的圆(如圆卡片、积木中的圆、旋转的陀螺等)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在意识中形成一个直观的圆的概念。再用一根细绳系一个小质量的重物,以较快的速度使其做圆周运动,其运动轨迹将现实的圆与抽象的圆联系起来,得出“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一数学概念。这种教学方式使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提高了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学习效果。其次,从“现实数学”中提炼数学概念,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家里有6块糖(也可以是饼干、圣女果、核桃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有一个小朋友来找你玩,你把糖和他分享,每人分几块你们两个拿到的糖一样多?如果来了两个小朋友,你们三个人又该如何分呢?将除法的相关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配等概念,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对数学概念进行必要的整理,利用比较、迁移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数学概念,合理地进行应用。同时,强化了学生对相似知识点(如体积与容积、数位与位数、长方形面积与正方形面积计算等)的区分,使之能更好地应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略。小学生处于对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其生活经历有限,对事物、知识的理解较为主观、模糊、迷茫。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首先,要重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发挥,联系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常用的事物进行数学概念分析、讲解,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的解决(如平均分配、购物付款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理解、分析、解决问题。其次,重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手能力。例如“平均数”教学中,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困难。在教学中,让学生准备6个相同的物体,分别分为1个、2个和3个一组,让学生比较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再将6个物体合起来,分成2个、2个、2个一组,提问相同的问题,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应用数学概念的能力。

结语: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根本,数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数学概念应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将数学概念教学与实际的数学现象、数学应用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数学概念所表达的意思,强化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概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欢.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3(A3).

[2]莫汉成.浅谈“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J].都市

家教,2013(9).

[3]朱巧兰.小学概念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起点[J].教育教学论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概念;运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08-02

数学与人类平时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原始社会人们利用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计数开始,人类与数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数学的影子,买食品、卖衣服等等日常活动,都有数学的影子。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研发,计算器等等先进计数设备开始广泛应用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运算能力显得不那么重要,学校对小学生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的要求也随之降低。尤其是近年来,初高中教师普遍认为学生运算能力差,影响了其他数学问题的学习。小学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阅历等等因素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思维和认知体系。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应用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大脑思维。新课改实施以后,一些难、偏的内容被删除,复杂的运算也被删减不少,师生对运算方面的练习不再像以往那样重视。新兴的素质教育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小学生数学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培养。不少一线教师发现由于小学阶段运算能力的欠缺,致使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怎样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等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堂。本文通过对相应研究对象的观察分析,试图阐述小学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不完善的教学建议。

二、小学生数学概念与运算能力研究实验

1、研究目的

本文选取河北省邢台市某小学三年级两个班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以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方式为方法,对这两个班的同学实施为期2个月的教育干预,对教育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单位时间内、一定数量的训练对小学生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的提高有什么影响。

2、实验过程

(1)该实验班级的数学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日常作业仔细关注,与其谈话,了解作业出现运算错误的原因。在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最后再由教师给出课本的标准概念。

(2)该实验班级的数学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5-10分钟的运算小练习,并随机增加2-3分钟的运算小测验。

(3)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等参与观察研究的相关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学生知道,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3、统计方法

根据学生测验结果,对测试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等采用SPSS进行计算、t检验分析以及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评价方法

我们评价运算能力,判断运算能力高低时,往往采用计算样本平均值与标准差的方式,或综合分析其相关数据资料。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研究对象的运算能力以及概念认知能力,但是对错误题目数量的忽略使得正确率高的学生在数据比较中占有优势。有些题目出现错误,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看错题、笔误等等。因此,本文采用TOPSIS评价法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尽可能减小误差,使数据更加科学化、直观化。

三、研究结果

1、测试成绩比较

图1

根据图1所示,实验班级学生的整体运算能力高于没有经过运算训练的班级。

2、运算速度比较

图2

根据图2所示实验班级在抄写数字、加减法、乘除法、填空等方面的运算速度高于没有经过强化训练的班级。

3、数学概念学习能力比较

实验班级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先让学生自主阐述对概念的理解,并组织讨论,最后给出标准概念。对照班级的数学教师则采用以往教师直接教授数学概念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过测验比对,实验班级的学生在数学概念、公式理解、运用方面要高于对照班级学生。

第7篇

一、引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人类向社会表达思想感情的窗口,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小学进行音乐教育能使学生的儿童时期变得更美好。给予音乐熏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够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从音乐作品中发现美并且创造美,让小学生能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培养出小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都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勤奋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人类通过音乐来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小学音乐教育能启蒙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通过聆听音乐、自己演奏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充分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这些情感吸引着他们朝着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发展,使小学生逐渐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积极的乐观态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审美素质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其可以帮助人们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而审美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

音乐教育集中了人类审美的全部精华,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起到的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科技产物接触许多低级的“文化垃圾”,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选取富有朝气的、积极的歌曲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如《左手右手》《梨花开放时》等歌曲使他们懂得取舍,提高他们辨别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徜徉,这有助于学生们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为他们今后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们对作品的理解都各不一样,学生的自身特点在音乐学习中就会得以体现,有些学生外向,表演欲望强烈;有些学生内向,不愿意展示。而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些问题。有些学生具有表演天赋,就可以在音乐课上,尽情地让他演唱;有些学生节奏感强,就让其控制节拍,做一个指挥者。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各自负责音乐作品中的一部分,从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节奏感好了,学生也更加愿意去尝试演唱了。喜欢演唱的学生也会更加愿意学习其他的内容。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学习,还有生活中的困难,他们都会积极面对。

3.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是一个集体活动,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在接受着相同的音乐教育资源。音乐教育课程不同于文化课程,它可以借助更多的表演、演奏方式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一些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木桶有个洞》等,通常会将其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演绎。有些学生负责乐器,有些学生负责舞蹈,有些学生负责唱歌,等等,一个完整的音乐剧表现出来,必然少不了团队之间亲密的合作,只有团队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学生从音乐学习中可以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音乐这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要求必须具有团队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自然而然,小学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学生们从中可以意识到并不是某一个人唱得好就可以,而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完完全全理解团队的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够成功。这些独特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协同合作的能力以及参与集体团队的意识,能够真正地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4.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专注力、记忆力等综合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通过演唱、弹奏、舞蹈等一系列的方式,将音乐传输给学生们。这些方式生动活泼,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要学会老师教的动人的歌曲,就必须认认真真听课,认认真真记住。一方面,专注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记忆力也得以提升。

在小学音乐的学习中,美妙的音乐,可以将学生们带入他们联想的世界――草原、大海、高山等,能够大大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富有感染力的、节奏欢快明亮的乐曲都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的是真实的美的体验,呈现出来的是自身对于美的种种联想,这样的教学不仅时时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借助于音乐,学生们可以勾勒出自己脑海中的世界,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总之,小学音乐教育提升了小学生记忆力、专注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5.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智力的l展

音乐是对人类大脑与肢体都要求极高的艺术,演唱者必须很专心才能不漏节拍、不抢拍。演唱者必须认真听到乐曲的节拍,反应到大脑中并做出指令,处理好演唱中的技巧。弹奏者也必须手、脑、眼、耳相互协调,乐器演奏的反复练习直接对大脑的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使大脑反应更加灵敏。另外,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还得接触大量的关于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们从中学习到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相关的知识,大大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重要性是其他学科根本无法替代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立健全的人格,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小学生当前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影响巨大。

三、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是如此重要,可在当今社会,小学音乐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得音乐教育始终无法顺利地开展。

1.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虽然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与城市的教育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一样。在城市里,小学的音乐课程会有钢琴、长笛一系列的乐器的学习,有多媒体教室,有电脑、光盘等现代科技产品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大多也只是空设,没有相关的音乐传播设施,有些学校上音乐课也只是让学生们唱几首歌而已,并不能让学生得到系统的音乐学习。有些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按照自己的喜好,随便放几首流行歌曲,并没有真正去备课,没有进行专业的剖析,也并不考虑这些歌曲是否真的适合小学生去理解、欣赏。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反而使学生的审美观念被歪曲。

另外,城市和农村的师资质量悬殊,城市里的小学音乐课教师基本上是专业的音乐院校毕业,通过了严格的考核才具有教师资格,这大大保证了教学质量。而在农村小学,教师本来就少,更别说专业的音乐教师,小学音乐课程教师也是由其他文化课教师兼任,有时候不仅没有让学生接触到音乐学习,而且课时还被用来上其他的文化课。目前,我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农村的音乐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许多的农村学生对音乐一无所知,素质教育更加无从谈起,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

2.小学音乐教育被重视程度低

小学是学生开启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艺术美感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但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家长和学校不重视,音乐教育虽然很重要,但大多数家长更加关心的是小学生的文化课程,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才能,家长们往往忽略。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许多年,但家长们重视的依然仅仅只有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使得音乐课程的设置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学生们喜欢却不能像文化课那样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许多家长甚至觉得学习音乐是在浪费时间,不愿意学生们去学习。有些学校注重升学率,大部分的课程都是所谓的“主科”课程,更有甚者,占用音乐课的时间讲解习题,上“主科”课程。这些现象足以说明校方并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政府不重视。音乐教育相较于文化课,需要的资金投入很大,对场地设施要求很高,政府不重视,没有相应的关于音乐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没有教学设施、教学场地,学校的音乐课程就形同虚设。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才能在学校中真正将音乐教育开展起来。

3.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乐种单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也跟随各地的经济实力,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在东部。经济发展的地区,音乐教育融合了国外的音乐教育模式,加大了教育资金的投入,使得义务教育音乐教育课程的实施得到了有序的开展, 学生们受益良多。小学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音乐教学内容中包含了西方艺术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五大类,这五类包括有民歌、歌舞、说唱、戏曲、乐器等。而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很难做到,由于设备与场地以及师资各方面原因的限制,一方面,需要许多各种各样的乐器,需要专门的场地;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擅长各类音乐的演奏。所以,这就导致课程设置的内容,往往很难达到。

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西方著名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几乎占据了音乐课堂,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戏曲却很少提及,学生们对音乐了解很片面,对音乐无法形成系统的结构体系。在一般的城市小学,仍然是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为中心,基本上是老师唱一句,学生们跟着学一句,大大束缚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创造性,这与音乐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想要改变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音乐教育。许多家长和学校依然困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家长一味追求学生的语数成绩,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都没有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到第一位。我们应该逐渐改变家长以及学校区分“主科”“副科”的观念,音乐以及其他的艺术类课程同其他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一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学习好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不但不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还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彻底消除“主科”c“副科”之分。教育部门应督促各教育机构严格按照课程表进行科目教学,严禁以任何理由占用甚至取消音乐教育课。重视音乐课程,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使音乐教育得到充分的施展空间。另外,政府应该加大音乐教学的投入,建立音乐教育的专项资金。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教学目标,划分合适的经费。对小学音乐教育经费应该有明确规定,确保音乐课程的顺利开展。根据各地区的发展情况,确定经费的投入主体。例如,有些地区可以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支出,有些地区则必须依靠国家的专项拨款。

学校应该每年做出相应的规划,对所必须具备的音乐教学用具、音乐教室以及其他的相应的音乐教育投入做出预算,加大音乐设施投入。丰富音乐教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使音乐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

加大专业音乐教师储备,在师范类院校开展音乐专业课程,系统地培养专业技术强的音乐教师,使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不仅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国家大力推广下,向广大的农村地区输送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政府和学校方面应提高重视程度,向全社会征集优秀的具备音乐专业素养的教师,从而解决目前严重缺乏音乐教师的困境。另外,应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定期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技能。针对音乐师资力量的匮乏,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加大兼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让业务能力强的老师进行带动,多去专业院校参观学习,加强互动交流,全面提高教师音乐专业素养,使音乐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改革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收音乐知识的模式进行。而音乐知识以这种模式来传授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大大地挫伤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改革也已经迫在眉睫。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建立在以学习主体(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切的改革都将只是空谈。这些教育方法必须充分符合小学生身体以及心理的成长轨迹。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动的阶段,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只是一味让他们被动地听课,使得他们对音乐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1)以小学生为主体,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提问引导,将演唱与表演相结合,并注重情感教育以及开展丰富的小学课外音乐教育活动等方式改变教学方法。①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选一些节奏感强烈的曲子,让学生们跟着节拍来拍手或者跺脚,例如,歌曲《如果你高兴》就是一首很好的控制节奏的曲子,让小学生跟随节拍与旋律,或快或慢,或者分组来进行拍打,不仅能够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而且特别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要打节拍,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听着旋律,听着歌曲,对他们的专注力有很大的提升。另外,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这些看似在游戏的动作,对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②采取适当提问引导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维持的时间很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辅助用具,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欣赏一首描绘田园的音乐中,哪些是显示虫鸣,哪些地方体现鸟唱,在引导学生们体会的同时,可以问一下“哦,那你们心里的虫鸣、鸟唱是什么样的呢”,适当地提一些学生可以模仿声音的问题,问一些学生可以用语言描绘的画卷,不仅可以从他们的回答中了解到这节课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们进行思考,结合他们自己的所闻所见,能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音乐课堂中,学生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这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③采取演唱与表演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们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有些学生爱唱歌,有些学生爱舞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他们相互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象的场景或者内容用自己的动作或者语言表现出来,可以进行分组比赛,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课堂的兴趣,也能够激发他们的表演天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心理素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在小组比赛中,也能够锻炼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④注重情感教育教学方法。音乐是有灵魂的,而赋予音乐灵魂的就是情感。音乐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原因就在于对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小学生还处于情感培养的初级阶段,其心智的发展需要审美情感的激发,所以说,音乐教学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里,在与同学与老师的互动中,感受音乐之美,在音乐的情感流露中,找到与自己心灵向契合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第一目标,情感教育方法的实施,是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将学生带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设立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在课堂上可以借助教具,结合教学内容,对环境进行模拟设置,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跟随音乐进入到情境中,跟随教师的引导,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例如,欣赏一曲《百鸟朝凤》,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对动物进行模仿,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每首歌曲都蕴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授课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作品产生共鸣的目的。可以借助于夸张的想象、动人的演唱、流畅的演奏、合适的表演等,让作品灵活生动起来,将作品中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加适合小学生的理解。只有教师自己真正投入情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中,才能够带动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体验到作品想要表达的真正内涵,达到理解音乐作品,感受艺术的目的。⑤开展小学课外音乐教育活动。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局限于课堂,不仅场地受限,而且教具、乐器均不完善,大大的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开展课外音乐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兴趣小组,例如,哪些学生喜欢弹钢琴,哪些喜欢吹笛,哪些喜欢西方古典乐,哪些喜欢中国传统音乐,根据这些对学生进行分组归类,再系统地进行教导,有侧重地指导,在课外,可以将乐器交到组长的手中,让学生可以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乐器,有助于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与一些音乐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培训机构的课程,使用乐器,参加其举办的音乐比赛等,让学生从课外的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准。在自身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校外学习资源,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小学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激发。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将科技引入音乐教学课堂是一个大趋势,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越来越被广大的音乐教师以及学生所欢迎。多媒体使音乐欣赏更加实体化,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所描绘的情境。

(2)想要达到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是音方逃发展的最大阻碍。要想真正让音乐教育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将教师与学生从应试教育和陈旧的传统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建立小学音乐教育的宏伟目标,创新改革教育理念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①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原有的教学理念往往拘泥于讲授音乐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其他方面的需求。教师应该跟随学生的兴趣点,将所要教授的音乐内容合理的与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注重多元化教学。在每一节课都能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音乐知识。②注重身份的转换,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都以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跟随老师的节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对课堂失去兴趣。教师应该转换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则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创新,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音乐思维”。③冲出音乐教材的束缚,实行“因地制宜”的教育理念。我国地大物博,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各地区经济发展快慢不一导致教育资源分布参差不齐。小学音乐教育全部做到统一并不现实,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该跳出课本,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将这些运用到音乐教育中来,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当地的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耳目一新,还使当地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实行“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中,教会学生音乐技巧、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在教学中,让其体会、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在有限的课时内,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将对音乐的体会表现出来,尊重学生的自身观点,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创新的源泉,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给予他们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日新月异。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也应该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做好小学音乐教育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l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1):15-22.

[2]张向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1):58-59.

[3]马 达.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6-53.

[4]肖玉兰.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透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3):45-47.

[5]邢彦琴.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8):48-49.

[6]刘元平.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甘肃教育,2005(7):122-123.

[7]冯 坚.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6):46-47.

[8]郭正航.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120-122.

[9]杜伟祥.关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黄河之声,2011(3):24-26.

[10]王 婷.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 97-98.

[11]赵翠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探析[J].大舞台,2011(2):154.

[12]张 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0(19):88.

[13]邱 艳.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14]朱则平.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7(2):50-55.

[15]刘 锦.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4(10).

第8篇

1.序言

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科研水平,青年教师是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的主力,高校教学改革要依靠青年教师,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国际上主要有职前培养、导师培养、校本培训、在职进修与继续教育等几种,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应综合运用这几种培养方式,促进他们的顺利成长,从而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2.青年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

职前培养主要帮助新教师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教学规律、接受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课程的培训,使新教师顺利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全世界的各高等院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都非常重视,因为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青年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而大多数工科院校的新进教师没有接受过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系统培训,没有经过像师范院校那样的专业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和实习,这就很有必要进行较为系统的职前培训。有的国家在新教师职前培养阶段,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新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国外一些高校还与民间培训机构间建立合作机制,专门就某一项目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1998年英国颁布了《教学:高地位、高标准、职前教师培养课程的要求》文件,规定了授予教师资格证书的标准以及关于职前教师培养课程的要求等;2002年颁发的《英国合格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职前培训要求》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标准[1]。

在2002年,澳大利亚政府发表了《一种值得关注的道德--对新教师的有效计划》的规定,将新教师的"职前经历" 培训作为政府层面纳入职业培养体系中,并且在不同种类的学校和不同专业的青年教师群体中进行"职业经历"训练[7]。该国家还重视在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领导和高校教育者之间建立了彼此友好合作机制。一方面,学校相关领导和教学服务部门具体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培训;另一方面,高校教育者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某一阶段的"职业经历"结束后,通过研讨会等形式让青年教师反思自己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在教学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2]。

3.青年教师的导师制培养模式

在美国,导师制主要是一些资质较深的教授被推荐为青年教师的导师,青年教师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接受一对一的教学经验辅导。导师可以是本校的相关有影响力的教授,也可以是外校的相同专业的教学名师,甚至是高校以外的退休教师。美国大学协会的"博士生到学院开展教学观察与交流活动"项目,其核心的方式就是"导师制"的应用推广。美国高校实行的是教授终身聘用制,这一制度对导师制的实施很有帮助,它对助教、讲师与副教授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这使得这些教师主动追求教授职称,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寻找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取经,青年教师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教授作为导师[3]。在英国的一些大学中,学校管理部门会推荐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帮助青年教师解决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他们进行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指导。

4.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是指根据高校本身的实际情况,由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和教学单位自主制订新教师的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自主组织开展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的培训一系列活动。比如有的高校人文学科比重较大,就应按照人文学科的要求重视理论创新和研究的具体化,工科院校的科研和实践活动较多,需要走出去多接触社会,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各个院校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都离不开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提高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三是科研方法和申报课题的具体操作培训。

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的大学建立了教师技能培训中心,为新教师提供辅导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服务,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技能。

在加拿大的马尼托巴大学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现在国内大学流行的"慕课"就是从该大学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该大学还利用午休时间由本校的教育研究会定期举办教育培训专题讲座,如青年教师心理讲座,教学软件讲座、青年教师讲课观摩和教学专题讨论会等,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选择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年教师的顺利发展。

山东交通学院的校本培训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即为每一个青年教师指定本专业的资深教师,这位资深教师负责在一年的时间里对该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包括课堂教课要领、备课的注意事项和作业布置组织工作,有的老师甚至将课堂各种点名的方式在微信或QQ群里交流,这些活动为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5.教师在职进修与继续教育模式

教师作为一种神圣的职业,要教书育人。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应该将在职进修与继续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包括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培养的一种发展趋势。

英国政府十分重视大学教师的在在职进修,1972年的英国的《詹姆斯报告》提倡大学里所有教师在每七年的教学生涯中,至少要有一学期带薪培训的机会。我国很多大学规定了青年教师每三年应该有一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教育部的文件指示精神国内的各大专院校间还开展了国内留学访问制度。

山东交通学院前几年试行的轮岗制度,对于教师在职进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做法是对于本学期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达不到一定要求的老师,由学校出面联系校外顶岗单位,然后挂职进修,进修期间的工作和津贴照发,平时考核由挂职单位考核。这样有的教师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比如论文的作者本人曾挂职到一家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年的ISO9001认证工作,对于后来执教"质量管理学"这门课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给学生讲课时能够背下来具体的操作细节和ISO9001认证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的ISO9001文件编写要领。

6.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的指导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