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英语朗读论文

英语朗读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16 18:20: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英语朗读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英语朗读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英专生 论文答辩 突然性假说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陈述论文观点;二是回答答辩组成员的问题。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首先是向答辩小组成员介绍论文,这部分是可以通过精心准备进而实现流利表达的,是有准备、有计划、非即席的。实践证明,只要下足够的功夫,观点陈述(presentation)部分都能够顺利完成。其次是回答问题,答辩组成员提问的目的是考查论文作者对论题和与论题相关的研究了解多少,对涉及的相关知识掌握多少,做了多少调查研究,有时甚至就是考查答辩人提供的论文是否是自己完成的。这一部分的问题是参加答辩的学生无法预料的,是能够全面考查一个学生听、说、译等综合语言能力的。这一部分的问答恰恰反映了交际能力的本质特征――突然性。

一、外语实时口语交际能力的本质特征――突然性假说

突然性是交际能力的本质特征,是语言交际中语言使用者在无准备情况下实时应答或交流信息情感的生存能力的最重要特点及决定这种能力存在的标志性的根本特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这种即席的、不加准备的、非计划的实时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位英语专业教师奋斗的终极目标。“台下四年功,台上十分钟。”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突然性”假说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实时口语交际能力,才能让他们在进行答辩这一终极考核时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二、英专生的论文答辩现状和存在问题

关于论文写作的书籍和研究成果很多,从如何选题到布局谋篇等,但专门研究和介绍论文答辩的资料却寥寥无几。对于没步入大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答辩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笔者自2006年起,有幸连续十年参加了我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答辩,任答辩秘书并详细记录了学生答辩时对答辩组成员提问的回答。通过整理过去十年英专生的毕业论文答辩记录和相关音频、视频资料,不难发现,学生答辩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整体专业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英专生大多对自己论文照搬照念,缺乏高度概括。

第二,面对答辩组老师对论文内容的提问,有的学生会由于太紧张而听不懂,还有的学生虽然听懂了,也知道答案,却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流畅进行表达。

第三,现在的《毕业论文》课程及教材都主要针对论文写作,鲜少提及论文答辩。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一些能够体现突然性这一交际本质特征的任务,用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答辩技巧。

三、答辩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接龙”式导入法

在每节课的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班级的“思维静湖”投入一颗石子,即话题(topic),随机以某一学生为中心,向前后左右扩散出去。如讲到《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十课《The Richer the Poorer》,导入时,我就让一位学生以rich和poor造句。他说的是:“I’m not rich because my father is poor.”下一个同学就要以“my father is poor because……”开头……几经传递后,各个方向最后一个同学要回到一句以rich和poor为关键词的句子。刚开始,学生执行起来有些困难,比较耗费时间,但这种不加准备的造句练习容不得学生的思想开小差,提神醒脑,学生也很喜欢参与。四周32节课之后,导入所用的时间由原来的35分钟缩短到20分钟,说明学生对这种造句已经能较快反应,快速应对。

(二)“难回首”式接力法

对于英语专业的精读课来说,朗读课文是一个保留环节,几乎节节课都少不了。当下,有的老师习惯按照班级点名册顺序叫学生朗读,学生甚至能预见到自己学号所对应的段落,并提前进行准备;还有的老师喜欢按照座位次序来叫学生,先是第一桌,然后依次往后,学生也可以提前准备。为了贯彻交际能力的本质特征――不加准备的突然性,我只随机叫一名学生读第一段,再由这个学生随机去叫下一个。每次读到段落末尾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其他学生在屏吸倾听谁的名字被点到。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这种朗读接力有突然性、随机性,有的时候又很戏剧化,甚至会上升到两个同学的“私人恩怨”,A同学读完点了B,B同学读完又还给了A。这种时候,教师就该适当介入了。

总体来说,基于突然性假说设计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就是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反应,培养学生的实时口语能力。根据现在使用的精读、泛读教材,广大一线教师可以发现很多新的方法和途径,以此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与提问教师进行有内容、有目的的交际沟通,辅以一定的答辩技巧,让每个毕业生能不留遗憾地充分展示四年所学,通过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孙长顺.关于外语交际能力的本质特征――突然性的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第2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评估体系 大学英语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估作为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策略,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标,便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调整学习进度,改进学习方法,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2007 年,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并强调“过程”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即大学英语教学在评估上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从衡量学生学习效果转变为促进师生的双向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健全的多元评估体系,注重实践过程和能力评估,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方式多样化、评估功能的多重化,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1]鉴于此,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南,丽水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近年来一直在探寻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英语评估体系来有效发挥评估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1.多元评估体系的理论依据及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提出了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s)。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结构,都有不同闪光点和可取之处,以及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所以也就有了因材施教之说,即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也随之改变,只有采用多元的评估标准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智力水平,才能为不同的学生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笔者经过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实践认为,多元评估应关注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其“多元”具体体现在:(1)评估主体多元化:即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2)评估形式多元化: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3)评估内容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评估,情感态度与素养;(4)评估标准多元化:标准化评估与个性化评估。

2.大学英语多元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笔者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提出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试制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和各子课程的教学要求,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程多元评估体系,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具体实施步骤及评估方式如下:

2.1通用英语课程评估

大学英语通用英语是针对大一新生。着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各占50%。

形成性评估(以百分制计)(50%),各比例如下:课堂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和回答问题);测试包括网络测试、单元测试;自主学习包括网络自主学习记录;作业及完成任务;考勤;参加英语竞赛,培训项目。

终结性评估包括口语测试和笔试。口语测试占40%,主要考核学生的口头运用语言表达能力,考察形式有背诵、话题演讲、朗读、回答问题等;笔试占60%,采用闭卷测试,具体包括听力、词汇、阅读、翻译、写作。

2.2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评估

专门用途英语适用于修完了通用英语,并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英语听力、口语较好的学生。帮助学生学习浅析的专业术语和构词方法,了解学术英语的表达规范,能够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文献资料,初步掌握专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进而能够有效、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小型的调查研究和学术论文,因此,评估体系应更加强调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估占60%,终结性评估占40%。

其中形成性评估(以百分制计60%)具体如下:课堂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和课堂考勤),自主学习(网络自主学习记录),任务完成(课堂陈述,调查报告,小组讨论报告),出勤率,论文写作(英文论文摘要、英文论文格式及如何写英文论文等)。

终结性评估包括口语测试和笔试。口语测试占40%,主要考核学生的口头运用语言表达能力,考察形式有背诵、话题演讲、朗读、回答问题等;笔试占60%,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包括专业术语表达、专业知识阅读、翻译、写作、名词解释以及专业学术论文的撰写等。

2.3跨文化交际课程评估

跨文化交际课程适用于已经修完高级英语,并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各个专业学生,旨在培养学生英语时文的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学到大众传媒和英语新闻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英语报刊的语言风格与特色,了解英美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及科技的最新发展状况等。本课程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末总评包括形成性评估(60%)和终结性评估(40%)。

其中形成性评估(以百分制计)(60%)的各项比例如下:课堂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即课堂陈述、情景剧、辩论赛、演讲和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课堂考勤,自主学习,读书报告(通过阅读有关中西文化的文章和书籍,针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的书面报告)。

终结性评估包括口语测试和笔试。口语测试占40%,主要考核学生的口头运用语言表达能力,考察形式有背诵、话题演讲、朗读、回答问题等;笔试占60%,可以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包括文化名词解释;有关文化礼仪习俗和禁忌的判断和翻译、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对某一新闻进行评论分析或小论文的撰写等。

在各子课程的形成性评估过程中,以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为重点,包括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情况和小组活动开展情况,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以及语言知识技能、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文化意识和协作意识进行全面考查,增强评估主体互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让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发展能力的空间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达到“评估不是证明,而是促进”之目的[3]。

终结性评估也改变传统单一的闭卷笔试形式,坚持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多种方式全方位进行评估。卷面测试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术及文化素养,口语测试考查提高学生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各种评估方式的有机结合使评估信息更丰富,评估结果更真实,促进各种英语技能的平衡发展。

3.多元评估体系的实践意义

这套多元评估模式充分体现了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方式的多元化,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的多元化,在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英语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

根据多元智能结构理论和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建立与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式相适应的一系列多元化评估体系评估体系,推进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的改革,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负责,包括制定学习目标、收集学习资料、协调学习进程、改进学习策略等,从而培养英语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多元化评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激励机制。通过英语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形成性评估,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3.3开展反思性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

通过形成性评估,教师获取详尽的教学反馈信息。根据学生学习记录册记录的学习情况以及平时的课堂观察,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作出合理的调整,最大程度上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元评估体系从单一的教师评估转化为多元的体系评估,“从学生语言水平的阶段性、终结性考核转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培养过程的跟踪、诊断、检测和反馈,从对群体的成绩描述转为对个体的进步和发展的鼓励。”[4]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由于该多元评估模式目前处于理论和实践探讨阶段,存在一定的缺陷,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注 释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沈玉顺.课堂评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于广.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估体系――探析与思考[J].中国高校研究,2008(8):92-93.

第3篇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语音语调

英语教学界老前辈范存忠先生说:“我体会到学语言和学曲子一样。腔板要正,要圆。”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精神,而传达这种精神的是音调。所谓“语感”只能从音调里体会出来,也只能通过音调表达出来。

正确的语音语调是迅速有效地培养敏锐语感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入门阶段的语音学习主要以模仿为主,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按照标准的录音进行跟读模仿,注重单词的读音和句子的语调、 意群停顿等,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

二、强化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英语学习者,都应该依次进行训练,逐步养成语感。朗读有助于提高语感的直觉性、整体性、情感性。朗读过程中反复感受文中规范的语言,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在大脑皮层留下连贯、系统、符合语言条理性的痕迹。这样,大脑对语言的反应自然也就更快、更准、更敏感,而省略了过多分析、推断的过程。换言之,朗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了有声语言,当读到滚瓜烂熟时,文章中的短语、句子、表达方法就会被消化和吸收,读出语气、语调、语势的同时,读出了书面文字的深层意蕴,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从而产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对于培养语感,背诵比朗读的效果更好。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

三、多听多说

听说训练是有效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听力训练,把精听与泛听结合起来,从听不懂到听懂,从部分理解到全部理解,直至一听即懂,可以从听觉上逐步形成对英语的良好感觉。通过口头表达的训练,如复述文章、讲述故事、讨论交谈等,可在表达的过程中应用并验证平时积累的语言知识,以输出的方式展现语感,从而加速语感的形成。

四、多读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许国璋教授说过,“首先,我们是在中国,而不是在美国。第二,我们的老师是中国人。第三,我们的学生是中国人。有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就要选择一个学习的方法。所谓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学习时应侧重哪一项,选择哪一种,需要有个客观的评价……只有通过读,你才能够获得重大的实践量,才能享受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的甜头。”这些话的意义不仅限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它关系到英语学习的全局。但是阅读有助于培养语感是肯定的。其中的道理早就被古代中国人说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外语学习。

五、多写

多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型,由潜意识进入有意识,由内在的潜能化为外在的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学好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就要多写英文。写作训练对于语感的全面发展和进一步提高至关重要。英文的多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机械的写,如默写或听写;一个是创造性的写,如作文,可写论文和用英文写小说。

关于听写的好处,吕叔湘先生是这样说的,“听写同时练习听得准和写得快,是很有用的训练”。

至于作文,就是对读、对听、对说较好的反馈,这种反馈是其他学习形式、其他练习形式所替代不了的。英语语感的成熟和成型就是英语思维的能力。而写作训练对于用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极有好处的。

第4篇

英语综合阅读教学模式对阅读教学过程大致划分为五个步骤,每个步骤下设若干个阅读教学项目,涉及到从词汇、短语、句子、段落、篇章的教学,以阅读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第一步:文本感知

教学项目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2.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主旨与层次结构的能力。

3.自动识字(词)的能力,预测、推断能力,据上下文猜测词意的能力。

教学方法 快速阅读、讨论。

教学活动

教师 1.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或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背景知识。

2.介绍部分关键词汇,指导学生快速阅读。

3.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学生 1.获取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或讨论相关背景知识。

2.快速阅读,完成阅读练习题。

3.进行讨论,弄清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练习方式与题型1.阅读理解方面的选择题(细节信息)

2.正误判断题。

3.图表与连线题。

4.有关文章主旨的问答题。

第二步:听录音与朗读

教学项目 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与层次结构。

2.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与语音语调的模仿能力。

3.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听录音,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

教师 播放录音,指导学生听录音,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

学生 1.听录音,领会文章的主旨与层次结构。

2.模仿录音中的语音与语调,练习朗读。

练习方式与题型 1.朗读。

2.图表与连线题。

3.有关文章层次结构的问答题。

第三步:语言知识点的综合学习

教学项目 1.在语境中学习词汇与短语的教学(读音、拼写、意义、词性、用法、功能、构词等)。

2.句子教学(句子的用法、语法结构与功能)。

3.段落(段落的结构与主题)。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与掌握语言语法知识。

2.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从词汇、句子、段落三个层面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地理解,做到融会贯通。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综合归纳、模仿造句。

教学活动

教师 1.讲解分析词汇、短语、句子的用法与语法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造句。

3.分析段落结构。

学生 1.接受理解老师所讲的词汇、短语、句子的用法与语法知识,做好笔记。

2.运用所学知识模仿造句。

练习方式与题型 词汇运用练习,造句与翻译练习。

第四步:综合理解

教学项目 文章的深度综合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与见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深度综合理解能力,全面把握课文。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3.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讨论与交流,复述课文。

教学活动

教师 1.指导学生综合深入地理解课文。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复述课文。

学生 1.通过练习、讨论与交流对课文进行综合深入的理解。

2.在讨论、交流与复述课文中发展表达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交际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练习方式与题型 讨论与交流,完形填空练习(close test),复述课文。

第五步:读写延伸

教学项目 读写运用。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知识与阅读技巧阅读相关文章,拓展知识面,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

2.运用所学的知识,以书面的形式表达相关主题,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分析与讨论文章结构与语言特色,指导课外读写。

教学活动

教师 1.讨论分析文章结构与语言特色。

2.指导课外读写。

学生 1.领会文章结构与语言特色。

2.完成课外读写练习。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口语能力;策略;兴趣;技巧;情境;习惯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能力的起步时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无疑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口语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那么,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有哪些有效策略呢?结合笔者的多年的口语教学实践,本文作出初步地探究。

    一、激发学生热爱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会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因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会get what you love。具体做法:(1)教师上课要饱含激情,用乐观、幽默、热情、爱心去感染学生。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要让学生喜欢学习老师所教的课,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课产生兴趣。反之,一位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眉头紧皱,心事重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和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了。(2)教师要多给学生赏识性评价,好的评价语会使学生激情高昂,积极投入到课堂中。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如当只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并答对了,教师可以评价:“知道吗?老师不仅为你清楚的回答而惊喜,更为你的勇气所折服!”如果这个学生答错了,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即使你摔倒了,老师一样为你喝彩,因为你迈出了别人不敢迈出的一步。You are the best,baby!”(3)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讨论、对话等形式,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课外的自主合作学习上,这样的学习对英语教学来讲更有实际意义。学生可以合作学习单词,合作学习课文,小组合作编对话等。

    二、培养学生敢说英语的品质

    尊称为“口语教父”的王强曾经谈及中国人学英语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大家学来学去,就是不会开口说话,以致哑巴英语成为中国英语学习中一种说不出的痛!现在的不少英语教学太过功利化,当学语言和考证画上等号的时候,扼杀的是孩子学习的兴趣。背单词、学音标、记语法,并不是很好的学语言方式。训练孩子的语感,让他多接触真实的语言,至关重要。(1)教师要克服学生怕说英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敢说英语。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差,无法准确地表达意思,导致紧张、害怕,不愿意参加老师组织的英语活动,对英语学习颇感无奈,甚至产生“语言焦虑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要通过鼓励语言,重塑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敢于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2)教师组织学生的英语活动时,要采用“优差结对子”的方式进行。这样既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口语较弱的同学尽快提高口语能力。

    三、教给学生会说英语的技巧

    在口语教学中,教给学生说英语的一些技巧是必要的。(1)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训练不仅可以练习发音、语调和拼写,而且通过眼、口、耳和大脑促进大脑积极思维,建立起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语言感的密切联系,逐渐形成熟练的语言技巧,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朗读要有正确的语音和语调。该怎么朗读?连续停顿怎么处理?升降调怎么把握?这些都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规则,并进行大量的训练。(2)练习连贯表达的回话技巧。我们与他人交流时,很少发表长篇大论。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理解别人讲话的能力,然后根据我们所听到的内容作出回答。例如:你的朋友告诉你他对某事的看法。你仔细听,然后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回答。你有可能陈述事实,给出一个或几个例子,然后说明你的看法。你很可能用些诸如I think,I agree with what you say,but和I'm afraid,I disagree,I think等短语。

    四、创造学生能说英语的情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言语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境中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激发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设法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1)课前3分钟演讲。为使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可以提前几天到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这样就可以在同学面前从容表达。课前演讲的内容不要确定,形式力求活泼多样,可以谈天气,说新闻,讲笑话等等。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谈他们的所见所感,能有效地锻炼他们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2)英语课堂是英语口语训练的主阵地,英语教师要积极创设语言情景,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从模仿、朗读、复述、背诵等方面,优化多元化课堂结构,多角度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五、养成学生多说英语的习惯

第6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语音矫正方法,学习者英语水平,语音成绩

 

一、研究背景

语言是一个大系统,语音则是构成此系统的重要内容。(陈冠英 1999:51)。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学习者母语语音特征的负迁移影响,语音成为许多英语学习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于是,如何有效地帮助英语学习者克服语音困难,产出相对标准的口语,成为语言教学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同时,通过相关研究,学术界虽然在语音教学的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如语音教学是帮助语言学习者发展语音水平的重要途径;语音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但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关,也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有关语音成绩,因为语音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是在神经机制支配下的语音符号产生过程。(John.C et al 2000;164)。然而,在语音教学的实践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路径依然是许多教师开展语音研究的焦点。

基于此,本文采用实验法,以新疆某高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新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英语语音矫正方法和学习者英语语言水平作为因素变量(自变量)时,对学习者语音成绩(语音准确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语音教学提供借鉴。

二、相关研究

2.1语音教学研究

语音教学的历史相当悠久,但正式的语音教学始于19世经末期。(M.Celce—Murcia 1996; 2)由于语音在整个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人们对语音的研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从国内有关文献的检索来看,语音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研究:1)语音矫正及其理论依据研究,如刘锦明等(2002;88),李娅玲等(2007:66)。2)语音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如李明喜(2003;106),刘金梅(2005;111)。3)语音意识的研究,如姜雅楠(2007;103),庄玲(2000;136)等。

依据以上有关语音教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的启示是,语音教学的研究正在经历从显性语音教学走向隐性教学,对影响语音教学内在因素的研究已经成当下语音研究的趋势。因此,本文通过实验方式对影响语音习得的因素进行研究,试图发现语音矫正方法、语言学习者水平对对语音习得效果的影响。

2.2语音教学的理论基础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语音加工水平可分为听觉阶段,语音阶段和音位阶段。而且人类对语音的加工是把语音的声学符号转换为头脑的音位表征。(彭聃龄2003:443),而且人类接收到的语音信号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感觉系统(sensory system)接收信息,然后通过注意(attention),对语音的声学线索进行辨认(discrimination)和分辨(identification),继而进行操作(rehearsal), 深层加工(deep processing),精细化(elaboration)语音成绩,建立图像(constructing image)等的编码(encoding)过程完成对语音信息的存贮。当特定情境出现时,声音符号在大脑中的音位存贮会被提取(retrieval),经过反应加工器(response generator)输出。

根据以上语音的发生学研究理论,学习者在习得语音时,必须经过从感知到认知等不同层次的加工,这种加工与习得情境,训练方法及学习者原有语音存贮必然产生某种联系。

三、研究

3.1研究问题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研究语音矫正方法,学习者英语水平对学习者英语语音成绩的影响程度,具体问题如下:

1)语音矫正方法对学习者英语语音成绩的影响程度如何?

2)学习者英语水平对学习者语音成绩有何影响?

3)语音矫正方法和学习者英语水平两个因素变量对学习者语音成绩有何交互影响?

3.2研究对象的筛选

本实验选取新疆某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2007级103名新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语音测试,选取56名语音成绩低于80分的学生为实验被试。56人中包括男生12人,女生44人,平均年龄18.05岁,平均语音成绩74.3分。2007年9月,56名研究对象入学英语测试(英语水平)平均76.18分。

3.3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基本类型为单组前后测实验模式,实验从2007年9月12日——2007年10月22日,共40天。实验设计因素变量两个,包括语音矫正方法、学习者英语水平,因变量一个,即学习者语音成绩(语音准确水平)。其中,因素变量中语音矫正方法(Remedy Method, 简称RM)设置两个水平,矫正方法一为单词、句型跟读和朗读法,总矫正时间为10m×30=300m(m为分钟,下同),矫正方法二为视频欣赏法和模仿法,总矫正时间为15m×30=450m。学习者英语水平(English Proficiency, 简称EP)设置三个水平,分别为高,中,低语音成绩,56人的选取比例为:14:28:14。

学习者语音成绩的获得则通过语音测试进行,语音测试卷主要内容包括:单词朗读、语音音标朗读、短句朗读。其中语音测试点主要为音准、词重音、句重音,卷面总分20分,三种题型分值分别占总分的20%,40%,40%,在计算时,分值进行了百分的换算处理。

3.4研究工具

研究数据收集采用的工具包括英语语言水平测试卷,卷面分值100分,卷面试题题项难度低于CET-4水平,高于NMET水平。语音矫正设备有录音机、电脑、电影视频文件等。语音测试卷及语音测试记录表等。研究数据统计时使用SPSS11.0。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4.1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通过SPSS11.0统计,基于三个变量的方差齐性检验(Levene`s Test of Equality of ErrorVariance)结果显示,数据方差均来自同一误差方差的组群,符合进行方差检验的要求。结果见表1。

表1 方差齐性检验表

 

F

df1

df2

sig

1.557

6

第7篇

1. 在词汇上,注重考查学生在特定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语境里接受、掌握词汇的实际运用能力。

2. 在句法上,注重常用句型及常用句型所适用的具体场合、语境和话题,考查学生日常交际和实际生活的英语运用能力。

3. 语篇理解能力考查学生的语篇聚合能力,指导学生改变以往重语法、轻意义、重语句、轻语篇的学习策略和习惯。同时考查学生语篇语义的概括能力、对语篇内部结构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对逻辑用语的有效把握能力。

4. 新增学生说的能力的考查,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进入高三以后,首轮复习侧重帮助学生全面且系统地掌握高中所学英语基础知识,重点是词汇,语法,模块的复习,夯实学生基础,抓住中等生,促进学困生,进一步提高优等生。二轮复习侧重于学生专项解题能力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三轮复习侧重于查漏补缺,通过高考模拟调适心态,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

第一轮英语复习重在打好学生的基础,同时注意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考试中,学生普遍反映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但一做就错,原因就在于基础不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才能遇到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对。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和句型等。在词汇方面,按照大纲要求,高三学生参加高考时,要求掌握3500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缀。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强弱。

英语词汇分三类:(一)基础词汇,就是写(writing)的词汇,约占总词汇的三分之一。每单元的基本词汇、短语,在书面表达中有可能用到的词汇,学生必须会写并正确使用。没有拼写错误,作文才会高分。(二)中等词汇,就是一看就懂意思和用法的词汇。这部分词汇的熟练掌握是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得高分的保证。历届高考题中完型填空选项中的词汇是很好的材料,老师整理后让学生掌握。注意一词多义中的较不常见的用法,如head(v.率领,朝某方向走)和value(V.尊重)的动词用法。(三)“高分”词汇,就是不常见、较难的词汇,包含前缀后缀的词汇扩展。分层施教,共同提高。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构词法,有效扩大词汇量,提高猜词义能力。

笔者认为,近年高考的变化注重了对学生语法知识的考察。动词的谓语和非谓语形式,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等是高中学生必需掌握的语法。在语法填空题中,与之相关内容的题目就占到了近一半。五种基本句型是写的基础,所以英语句子都是基本句型的展开。复习过程中从短句入手,到长句的理解和掌握。英语特级教师,北京四中英语教研组组长李俊和老师在备考经验介绍会上说, 高三学生读懂和分析50个英语长句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选读高考真题长句,或让学生把阅读中的长句摘录下来加以分析理解都是可行实用的方法。例如:These are times when nothing is important but the bottom line, when you can do things any old way as long as it “pays”, when, in short, people look on work as a path to ever-increasing consumption(消费) rather than a way to realize their own abilities.( NMET2006广东卷.B篇)

新增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让学生把英语说出来(get your English spoken)是听说人机对话考试成败的关键。对所有考生来说,高考英语听力测验需要的不再是“听见了”就行,而还要“听得懂”且“说得出”。Part A (reading aloud)要求考生进行模仿,朗读时要与原声及画面一致,不能使用任意的语速朗读,超前或滞后都会影响成绩。科学使用《高考备考指南》《百朗英语听说风暴》等英语听说材料很重要。每节课安排学生说的机会,既可以让学生开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听说材料中Part A模仿朗读单独进行,用时不长,训练到位。学生一问一答,进入Part B(role play)的角色。每个学生堂上一分钟英语演说,针对Part C(Retelling)训练学生连续说的能力。训练学生说出来是人机对话考试的关键。

三、优化备考资料,提高训练效率

第8篇

论文摘要 结合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感性认识学习阶段、理论学习阶段、综合提高阶段。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及教学效果的反馈,反映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适应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 前言

由于我国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许多优秀的仿真软件、前沿学科的研究论文、高性能的仪器仪表以及大量的电气专业优秀教材都来自国外,这使得专业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既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水平,又要重点培养精通学科专业,具备精深专业外语能力的特殊人才,唯有如此,高校毕业生才能真正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适应社会需要。

2 三段式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专业英语课程无论是教材编制、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师资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1],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目标。针对上述问题,以石家庄铁道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为例,笔者谈谈专业英语三段式教学的改革探讨与实践。

2.1 感性认识学习阶段

感性认识学习阶段概念的提出,是在教学改革讨论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得到的,此阶段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内容枯燥,词汇和表达习惯脱离特定环境,一般费解,遗忘率高[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播放一些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先进技术等方面的英文短片,之后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达到“听”“说”能力同时提高的目的。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到外企进行参观,增加他们的实际交流能力,使学生切实感到学习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这样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感性认识阶段的目的。

2.2 理论学习阶段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多数学生对专业英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在第二阶段重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加强能力的培养。此阶段授课课文以精讲较易理解的概述性科普文章为主,引导学生熟悉专业英语的语法和词汇特点。

学习课文时,首先引领学生了解整篇课文的脉络,而后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阶段,教师应用母语将新出现的专业词汇、短语、句子和文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清楚。此阶段切忌急躁,课堂上应注意提问尽可能多的学生,同时加以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增强其学习信心,加强师生互动,切忌满堂灌。

2.3 综合提高阶段

有了前阶段的学习,综合提高阶段的难度可适当提高,其专业性更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此阶段应补充专业知识,在讲解相关段落时宜先回忆相关知识,并打破学科限制。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资料,可先对资料内容进行整体介绍,然后教师针对文章的关键环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利用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找出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在关键时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灵活多样,积极营造活跃、充实的互动课堂。如可结合专业知识开展课堂讨论、辩论、学生尝试教学、研讨等课堂形式,将提问、对话、讨论、交流等手段相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对于一些先进的技术可选择最新的“BBC”“VOA”以及“China Daily”中与电气相关的新闻及短评,其中部分可采用原声朗读。这些短文通俗易懂,学生兴趣浓厚,可让其自学而后用英语发表简单的评论。此时教师主要起组织作用,指出回答问题中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用专业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其阅读、收听的兴趣和用英语表达专业理念的能力。

3 结论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后,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撰写毕业论文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益也得到提高。总之,专业英语的教学与其他课程一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