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2 09:14: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制约,从而可以为读者提供数量巨大的网络资源以及信息。但是,过量的信息使得读者不知所措。因此,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在收集整理网络资源时应该坚持下列原则,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1.1目的性原则
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依据本校的文献基础、学科建设以及发展规划等方面,根据本校重点设置的专业以及领域,整理以及收集相关的网络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本馆读者的相关需求,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满足本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发展需要。从高校图书馆来看,它们的性质、重点、规模以及学科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收集、整理文献资源时不能体现出模式化特征,要具体地结合本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收集整理相关的网络资源。
1.2科学性原则
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自然有着良莠不齐的质量,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做好本馆网络资源的编辑工作,为读者以及相关单位提供权威性的获取网络资源的相关建议、检索引擎评价意见。要挑选出具有适度内容以及质量的网络资源,从而使得所收集的资源具备可利用价值以及科学价值。这就要求图书馆要能够从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去粗取精,为读者提供最需要、也最具有参考价值的网络资源。
1.3系统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要系统性地收集某种类型的网络资源,要能够连贯地、系统地、科学地收集某种学科以及专题的网络资源,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为权威的网络资源。它的收集工作具有长期性特征,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依据本校的重点学科以及专业,不断收集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从而为读者提供完整的网络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长期的信息需求。
1.4经济型原则
从高校图书馆来看,经费普遍比较紧张,这就要求学校要尽可能地坚持经济型原则,力图实现最小支出,从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网络资源。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从两方面来整理收集网络资源,首先是要引进不同来源的网络资源,其次就是要根据本馆的特色以及读者需求,切实做好自行整理、收集网络资源工作。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要坚持上述四个原则,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
2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网络数据库,它们都是经由信息开发而形成的相关信息产品,涵盖了书目型、全文、专题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它们是由专门的机构、信息从业人员依据不同的学科分类体系,在科学搜集、分析、整理、标引以及序化等序列化的加工程序,从而很好地开发了海量原始信息,而且最后形成了具有规范化特征的有序数据库集合。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它们可以在签约付费后实现远程登录,实现在线利用,也可以建立相应的镜像站点,在网上运用此类网络数据库。从这些资源来看,它们都被存储在数据库提供商的相关服务器上,图书馆仅仅拥有检索使用的权利,并不能永久地拥有这些资源。
2.1网站评价与导航
首先,要在知识创新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相关的网络资源,从而汇集相关有着较大信息量以及利用价值的网站,并且对它们进行科学分类以及链接,而且还要简单介绍以及评价相关URL的重点内容,这样就能够使得读者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对高校图书馆而言,这也是读者最多、最为简单直接地运用因特网信息资源的方式之一。当前,大量高校图书馆在主页上都为读者提供这种层次的网络导航服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在直接进入相关资源首页后,获取相关的网络资源。
2.2专业信息指南系统建设
高校图书馆要建立本馆的专业信息指南系统,如此以来读者就可以借助多种搜索引擎,从而上网查询以及浏览相关主题的信息以及文献资源,从而能够挑选对自身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网络资源。这就要求图书馆要不断地总结、组织、归类、设置类目,这种类型的专业信息指南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属于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从而能够为相关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创新服务,也可以满足他们在重点学科以及相关资源方面的特别需要。正是由于专业人员在选择、组织以及加工信息方面的巨大努力,从而更加准确地为用户提供导航以及指南作用。
2.3建设开发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
建设开发指引库可以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运用互联网的某些专业化较强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运用指引库的相关技术,从而科学地组织信息资源,借助自动更新技术,对指引库进行及时更新,从而确保读者能够获取及时高效的网络信息服务。从物理层面来讲,指引库上面并未存储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然而,读者可以借助访问指引库,科学高效地检索到相关数据库的多种实际资源。这就要求高效图书馆要在指引库中将因特网上与某些主题有管理的节点集中起来,从而为用户检索提供方面。要确保用户能够熟悉相关的计算机检索语言,从而向用户科学地提供此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引导用户查找。
2.4建立特色虚拟馆藏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在知识创新方面的深层次要求,高校图书馆要切实能够依据本校重点专业以及领域来开发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不仅要提取相关的信息线索,而且还要能够获得带有具体内容的知识。当前,网络资源中存着大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却未出版的原始文献,它们日益增多地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发表在WWW服务器以及Newsgroup等。所以,图书馆要依据相关用户在知识创新方面的需求,从而有意识地链接WWW信息服务器、组织相关的网络组团,而且还要对网络资源进行过滤、整理网上信息资源,而且还要将用户重点研究的内容或者课题所需要的相关资源下载下来,并将它们存储在本校图书馆Web服务器上,从而构建出特色性强的虚拟馆藏,从而为用户在知识创新方面提供特色鲜明的信息服务。
2.5强化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
一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弥补网络资源的不足,就要进一步强化馆际互借,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高校图书馆普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环境,极大地促进了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就能够将区域内的文献资源纳入到某个动态数据库系统中,某个学校的读者只需要借助访问已经联网的终端,就能够访问中心数据库,而且最大限度地所需要的网络资源以及文献。从很多高校的馆际互借以及资源共享来看,“原文传递”是被广泛运用的方式之一,而且可行性也非常好。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弥补了馆藏资源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师生管理、科研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等提供良好服务。
3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1网络信息的鉴别以及选择
从互联网来看,虽然存在着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但是很多信息都无关知识创新,信息本身就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在开发相关的网络资源过程中,要科学地鉴别以及选择网络资源信息。可以参考下列标准进行:符合用户在知识创新信息方面的需求,它涵盖了网络资源内容的学科范围、类型、深度、语种需要;内容质量,涵盖了是否包含实质性内容、虚假信息、覆盖范围、深度、广度,时效性等信息;还要注意信息的形式特征,例如,网页版面是否遵照既定的图像、文本设计原理,可读性以及易读性等,是否为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等;还要考虑到网络资源的稳定性特征。从网络信息资源来看,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然而网站网页形式则相对稳定,则利用用户运用。还有,数字化的网络期刊、印刷型文献、联机数据库以及图书馆OPAC目录等都非常稳定、准确性以及可靠性都很突出,而且这些信息资源易于存取。
3.2网络资源开发质量问题
首先要考虑到信息的完备性,这是因为知识创新对信息的完备性要求较高。例如,用户在检索某些学科或某种主题的文献资源时,总是期待能够一次检索到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很多时候希望一蹴而就。因此,在开发相关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分析用户的这种要求,要尽可能全面系统地为客户搜集相关学科或者主题的信息,而且具备很好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所以,要能够充分运用多种类型的搜索引擎、善于运用不同查找方法以及措施来获得相关信息,而且还要长期跟踪这些信息资源,及时增补相关信息,从而确保足量可用的网络资源此外,还要考虑到这些经过开发的网络信息资源的便利性。所以,在搜集、开发以及整理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全新的检索系统,而且还要科学合理地组织网络资源;提供友好易用的界面,而且不需要专门培训;具备完善的检索功能以及科学的检索途径;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而且还要为用户提供优良的打印、电子邮件传递以及存盘等方式,从而高效地输出数据。
3.3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
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元数据标准来建立相关的资源内容以及格式标准化。它能够很好地规范数字化信息以及顺利地开发以及保障网络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要借助相关的站点链接到以超文本格式链接的网络信息资源,实施标准化的网络信息导航服务。这样以来,就能够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全面的导航数据、较好的链接给你以及友好的用户界面。
4结束语
【关键词】信息资源;用户需求;资源优化配置
一、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在大学图书馆内和谐共存
实体资源是图书馆所收藏的知识信息,主要指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检索和参考工具书等,以及新兴发展起来的数字化电子资源,包括购买的数据库、缩微品、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本馆数字化特色馆藏等。它是图书馆自己拥有的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实有馆藏,是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主体,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用户借助计算机网络广泛利用本馆以外的数字信息资源,它通过超级链接指向因特网上的网页、网站、数据库来收集知识信息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虚拟资源扩展了馆藏资源的范围,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对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不同类型资源用户需求及配置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具体信息需求千差万别呈多元化格局,馆藏资源配置则是“拥有”与“存取”并重,实体资源配置与虚拟资源配置并重,流动信息与物化信息共存的局面。形成了以纸质资源、数字资源为主,网络虚拟资源为辅的多元化格局。(1)印刷文献资源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基础。印刷文献资源保存寿命长,历史悠久,具有可靠性、永久性、使用直接、阅读方便、可渎性强的特点,是大学图书馆人数最多的学生最常使用的文献,其需求量大、利用率高。图书馆在印刷文献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质量。在文献补充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师以及学生的需求,根据本馆采购方针对所购入的文献,从需求调查、文献出版、发行、采购过程及文献利用评价等诸环节进行质量跟踪。确保采集到优秀的与本校学科建设及其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相匹配的,内容广泛、学科覆盖面宽、种类丰富、适合用户需求的文献资源,同时要控制好各学科比例,避免造成重复浪费。(2)大力发展电子资源。电子资源具有无损保存,反复同时被多个用户使用,易复制、低成本、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内容广泛、超越时空局限传递信息等特点。同时具有纸质资源不可比拟的检索、查询、聚类功能,特别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是信息交流中最受欢迎的信息类型。(3)大力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科学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不需要像传统印本义献那样编辑、印刷和发行等复杂的程序,直接在网络上发表。这种新型网络信息资源自出现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并得以迅速发展,学术影响力日益提高,而图书馆将其纳人馆藏数字资源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三、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
电子资源、网络资源迅速地进入图书馆,和图书馆传统的印刷文献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受到各层次用户的青睐。不同形态的资源既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局限性。从用户利用的角度来看。人们关心的是文献内容本身,而不是载体形态。在这一点上,印刷型文献与电子资源以及OA资源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检索系统,不同的检索界面、使方式、身份认证及资料属性,且格式不一。用户在利用时容易产生困惑,致使图书馆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图书馆有必要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统一揭示和无缝链接的高效系统。将孤立、分散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个检索平台上,用户可以按学科、数据库名称、文种,同时检索多个系统中的多种资源,通过一个检索平台入口,只要输入一个检索式,便可以同时检索到印刷型文献信息和电子文献信息,以及网络免费获取的学术文献,并可以进一步得到详细记录和下载全文。图书馆在配置资源时,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确定印刷型文献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在学科比例中的配置。通过虚实资源的和谐共建,以及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功能和优势,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网络时代,图书馆生存面临挑战,图书馆事业发展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用户信息交流模式的变革给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各类型馆藏资源和谐共建,不断提高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充分满足各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大学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参 考 文 献
[1]丁新华.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J].现代情报.2006-05-25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以及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促使了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数字图书馆方向迈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用户对图书馆网络信息需求的服务越来越上档次。用户并不满足对网上馆内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而更多的是想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网上其它共享信息资源的获取与查询。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作的作用,提高本馆对用户信息服务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真正效益。
一、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概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纷纷建起校园网,并通过我国CERNET加入internet。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网上的重要资源之一。但目前其自动化建设和网络建设相对落后,大多处于学术地位低、技术条件差、藏书建设经费短缺的境地,从而造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发展水平低、数据不规范、应用效率不高,与其在校园网上的地位极不相称,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1. 电子资源的数量及种类还不够丰富。电子资源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其拥有的品种及数量还有待丰富,由于馆内设施及资金等原因,电子资源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自建的特色馆藏网络资源比较贫乏。
2. 数据库建设没有统一的计划、分工和合作。由于各个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或引进缺乏协调,形成单一的服务方式。各馆建立的数据库结构单一、覆盖面窄,自建特色数据库相对贫乏,使得网络化建设加大了成本和难度。
3. 专业人才缺乏,现代管理落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因素,图书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即使有也留不住,再加上管理手段的落后,抑制了图书馆人员主动开发信息资源的积极性,阻碍了信息开发工作的深入发展。
4. 网络信息资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没有深层次的开发,使得网络链接和共享受影响,整体的服务水平不高,信息利用率低。
二、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网络环境下的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既要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现实需要, 又要适应未来的发展,具体来说,应坚持四条建设性原则:
1. 共享性原则。由于每个图书馆不可能拥有世界上所有的信息资源, 因此共享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很有必要。只有通过多个图书馆的协同发展, 形成一个互为补充、互为利用、互为推动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2. 系统性原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 只有系统地、连续地从馆内与馆外、国内与国外收集和积累各种信息资源,才能不断充实图书馆的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发挥信息资源的有效作用。
3. 多样性原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体现。要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唯一的方法是开展多样。
4. 标准性原则。传统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软件系统差异很大,而各馆的数据库建设也各自为政,其标准和格式都不一样,导致开发的数据库无法在网上实现共享。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规范,才能实现资源内容的相互操作与交换, 长期管理和使用。
三、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1. 加大电子资源建设力度。根据本馆经费和专业学科调整采购策略,逐步加大对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比例,为教学、科研提供详实、权威、方便检索利用的信息资源。引进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数据化文献,不但充实馆藏,也方便读者查阅。本馆已经引进了各类电子资源l3种,其中中文数据库l1种,外文数据库2种,数量、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2. 加强馆藏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在加强资源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外购数字资源,它还应有自己的特色馆藏网络资源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优势及个性。应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立足于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将本馆及本校的特色资源进行加工,推上网络。如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教师学术成果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重点学科资源库、专家学者信息库等。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利用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软件,立足于本馆的专业学科方向,收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相应地转变数字化电子资源,建立自己的特色馆藏数据库。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馆藏信息资源中独具特色的信息资源转化为计算机化的可检索的特色数据库传输上网,以更广泛、深入地反映馆藏信息资源,供读者使用,这是极为重要的其他网络信息制造者不能提供的信息资源。在这些馆藏特有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标准化、网络化的原则。例如,高校图书馆开发建立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并加入CALLS,实现全国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我馆已于去年开始建设特色馆藏数据库,包括视听资料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煤炭经济情报以及和烟台大学、莱阳农学院图书馆合办的教育新视点等等,在建设特色馆藏数据库上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3. 构建网络学术资源导航系统。资源导航系统是根据学校教学特色及科研需要,对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信息进行收集、组织、整理,为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提供的指引系统。由于各馆都存在多种电子资源,还有一些网上免费的专业性或综合性数据库,为了帮助读者从尽可能广的空间和尽可能短的时间范围内获取尽可能有价值的信息,为了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更加方便有效地利用,对所有电子资源进行信息导航是绝对必要的。现在有些高校图书馆和大型综合图书馆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特色的电子期刊导航系统,读者只需要在网上通过同一个检索界面就可以同时检索馆内所有数据库,其中也提供了命中目标对应内容的快捷连接地址(题录或者全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期刊导航系统。这正适应了网络信息资源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欠缺,尤其是与知名院校相比。
4. 逐步实现区域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技术力量不够强等原因,我们的网络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但另一方面又由于IP地址的身份鉴别再次将网络信息资源分割成了传统图书馆时代“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这就使得宝贵的经费在重复购买资源时被浪费掉。
5. 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网络信息馆藏化。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知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且代表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借助于Yahoo、Infoseek、Google、Altavista等搜索引擎寻找搜集各种信息源,然后将信息分门别类,按一定主题进行分析过滤、分类及集中整合,形成专业指引库,方便用户查找某一类信息,如可建立法律类、专利类的专业指引库。此外,网络信息资源收集还应加强对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搜集。网络电子期刊由于出版的及时, 内容的权威,检索的便捷吸引了用户,图书馆应对因特网上免费的全文电子期刊按学科分类整理提供给用户。这样能弥补印刷型期刊品种和数量的不足,扩大期刊资源,提高文献保障率。图书馆应重视这类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聘任专职人员开展此项工作,根据网站制作者、网站内容、网站用户利用率对网站质量做出评价,结合专业特点有目的地选择。
6. 引进和培养信息开发人才,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奠定牢固的基础。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引进和培养自己的信息开发人才,特别是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的人才是当务之急。这些人员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人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资源,知识经济时代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时代,没有出色的信息管理人才,就不服务工作,自然离不开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队伍。未来的信息时代,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利用各种传播载体,按照用户的需求, 提取信息资源,进行鉴别、选择和加工,制作有关的数据文件和技术报告等,以供用户使用。因此,加快人才素质的培养,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科技知识面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图书馆在加强进行网络信息队伍培养的同时,还应对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在新环境下熟练地开展各项业务。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己在分类加工,组织整序文献信息方面的专业特长,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工作,改变网络信息庞杂无序、良莠不齐的状态;同时,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严格的筛选、采集和有效的整理、加工,建成本馆的特色数据库和资源导航库,形成功能强大的检索系统,为用户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检索效率提供便利。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并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拥有现代化管理技能的高素质、高科技人才,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中心枢纽才有能力为学校为社会提供高层次的服务,才能实现网络信息的增值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正芳,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新论.现代情报.2004(8).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正因如此,我国高职院校正努力提高着教育水平。二十一世纪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图书馆要注重网络资源的建设,努力实现高职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为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保障。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制短,课程紧,学生在校外的实习的时间长,导致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服务项目,建设图书馆网站平台,开展人性化的网络信息服务。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内容不够全面,图书馆网站平台建设不完善,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所以,目前我们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改进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更新服务手段,加强信息服务建设,利用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方面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贫乏,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的类型很少,涉及专业种类也不健全。多数高职图书馆由于资金的缺乏,外文数据库是少之又少。高职院校图书馆每年采购的文献资源多是重点建设的专业,用户很多时候不能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影响了用户对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需要程度。并且,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能力建设特色数据库,即使少数自建的特色数据库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化。同时,特色数据库检索不便、更新缓慢,没有能够达到建设的预期。
2.个性化信息服务方面
用户的需求在个性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的个性化服务要掌握用户的个性化要求,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用户的信息,开展个性化的服务。[1]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中的个性化并没有真正实现,没有为全校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能根据用户的个性需求,实现主动服务。而且,用户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定制相关的资源,不能提供针对用户个人需求的学术性的研究资料。
3.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
有些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中双方交流不够深入,服务人员不了解拥护需求,在提供的网络信息服务时,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极少数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无缝对接”网络信息服务,在服务的全过程实现了与用户的“无缝对接”,时刻关注用户,频繁进行交流和沟通,用户对信息的反应异常迅速,对信息吸收快,效率很高。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受环境的限制,在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的参与程度不高,导致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效率普遍较低。
4.使用限制方面
搜索引擎在使用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并且网民人数呈现持续稳定增长。其中,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4.90亿,使用率为79.3%。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服务对象也在频繁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引擎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发搜索产品,不断发展。[2]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由于在使用方面的限制,形成了庞大的隐形信息资源,资源建设的失败,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造成更多的用户放弃了图书馆的专业网络信息资源。
二、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质量的建议及对策
1.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据调查,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的网络信息服务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的类型很少,专业种类也不健全。对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立足学校,根据用户的需求扩大文献类型,通过信息资源集团采购,突出特色资源,合理配置信息资源。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多样性需求较大,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根据用户的需要,扩大文献的类型,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2.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开展
高职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要大力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建立内涵丰富的信息源,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与用户高效沟通,与团队精诚合作。高效个性化信息服务工作还需要规范化的流程和科学化的管理,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开展用户培训,宣传信息资源,网络信息服务人员对准确地回答用户的提问,展开交流和沟通,从而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接收、分析、处理。[3] 此外,还要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评价准则,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向特定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的网络信息服务,推动网络信息服务的不断进步。
3.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要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质量的提升,在服务过程中,图书馆要根据各自不同的标准,通过控制服务的过程,实现服务的标准化,提高服务效率。高职图书馆在服务工作中,要控制好服务工作的每个环节,加强监督,促进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4] 高职院校图书馆网j信息服务中,加强与用户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让用户的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产生优质的服务,搭建起友谊的桥梁。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制定个性化的宣传和用户培训,帮助用户无障碍利用数据库来查找文献。并且高职图书馆要对网络信息服务人员的进行短期或中期的标准化专业培训,以提高服务人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郑宏智.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04).
[2]袁家莉,瞿芳.泛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探讨[J].图书馆研究,2013(03).
每个读者都有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借阅书刊,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的经历,但是数字图书馆却是内容无限、图文并茂、无边无界的数字化的空间。对数字图书馆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数字图书馆不是简单的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或者仅仅建立一个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怎样才是真正的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和含义呢?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拥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是一种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机制,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分布的大规模和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一致性的访问,并获取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资料。
一、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数字图书馆海量存蓄和媒体多样化
图书馆的基础是书刊文献信息资源,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是数字信息资源。由于社会的进步促使信息产量飞速增长,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出版物等及科技新型手段使得信息的和使用更便利。这样的形式对图书馆来说信息的收集量,处理量和储存量也相应的不断增大。从图书馆存储信息的度量单位由KB、MB、到CB、TB甚至PB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需要拥有海量存储的极好例子。
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由传统的纸质转变为多种媒体、数字信号可以处理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三维体、虚拟空间等。对于这些不同的媒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文件存储格式和压缩方式,目前,常见的在电子图书采用的文件格式TXT、DOC、PDF、HTML、SGML、XML、WAV、MP2、GIF、JPEG、MPEG等。这些媒体信息仅仅对其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对信息内容加以再加工,根据各种媒体的特性进行标引、数据加工、限制、缩放等。
2.具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和管理方法
一个良好的、高速的网络运行环境是运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对数字信息的存取已经突破了数字信息存放的地点的限制,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我们还是需要人为的加上一些限制,必须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在数字图书馆中也应根据各种应用本身的需要来划分不同的层次,网上用户的使用层次也根据各馆的政策和规定检索不同层次的信息。读者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的使用中,往往被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所束缚,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使用性,无法更好的发挥。而数字图书馆已远远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数字图书馆有组织的连接起来,同时它还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约速,读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去获得任何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3.具有智能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软件简单的将传统的图书馆中惯用的检索手段如关键词、提名、布尔逻辑等查询方式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但远远无法解决数字图书馆中浩瀚的信息资源的查准和查全的问题,而数字图书馆中存储的海量和多媒体信息需要有智能化的搜索引擎、交互式智能化而又简单易用的多媒体检索工具、让读者在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的各种数据库和知识库中获取有组织的、连续性的、真正所需的信息资源,让使用者不必预先了解或学习检索各种类数据库的技术和方法,这就是意味着数字图书馆必须有异物平台的统一检索界面的功能,并可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主动服务。数字图书馆在检索方法上的要求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自然语言,不断地与系统进行交互,逐步缩小搜索目标,并将检索结果予以知识化关系,最终获得确切的信息资源,检索的结果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显示、表达或演示甚至构造虚拟现实。
4.拥有多种媒体、多种语言、全文检索
数字图书馆所收藏的资源信息不限于印刷体,而是具有声音、图像、形视等多种媒体,它的存储载体也相应地有光盘、录音、录像带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因此数字图书馆应提供生动、具体、逼真的形象资源。此外,由于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一致性的服务,要求数字图书馆具有兼容多种语言的能力。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了不同语言的读者,都可以在数字图书馆中访问到多种数据库和知识库,取得自己的目标文献资源。
5.加强信息传播和服务模式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将收藏、服务和人集成在一起的一个环境,它支持数字化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活动,包括生成、、传播、利用和保存。它所提供的服务却是主动型的,随时和广播各种信息资源的消息,它不断地、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提供导航式和个性化服务。这样图书馆服务模式就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从根本上改变未来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数字图书馆应该不断地综合最新的科技动态,新科技和新学科的发展趋势,对读者进行信息资源的引导和导航。数字图书馆拥有现实的馆藏和虚拟的馆藏,多种类型信息的处理,免费服务,服务模式的广泛性、服务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具有部分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使其具有与传统图的不同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立足于本体。作为一个信息站点,按功能或任务来划分组织机构,包括信息采集整理、信息资源的加工转换、信息和服务、数据信息维护等,作为全球数字图书馆的组成部分,应展开形式多样的资源共享,包括联合购买数据库,共同揭示报道馆藏资源,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等,但是在提供的资源或服务上必须强调特色,突击分工,相互协作,互尽义务,互惠互利;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享受用不同的使用权限;在不同违反版权和其他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传递信息资源;对某些服务或某些读者的使用率进行正确的使用统计并合理的收费功能,可以结合电子货币结算功能。
二、数字图书馆的模式
数字图书馆的模式由三个部分附加层组成:用户界面、网络和通讯;信息资源、数据库管理和检索系统以及附加的咨询系统。
1. 通讯系统
网络和通讯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基础。从宏观的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处罚,它是一个整体化建设,包括一个单位内的区域网络以及地区、国家和国际网络及通讯系统的建设。它是一大批共同遵循TCP/IP通讯协议的计算机网络通过网络设备互连而成的庞大网络。目前Internet已经联系着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量的信息资源均可通过它获得。今后的网络和通讯环境将是各国的NII和全球的GII。
一个现实的数字化图书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同时存在三种资源;即本单位收藏或开发的数字化信息资;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型资料,但应有各种数字化的索引;外界数字化图书馆、信息中心和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的资料等,就长远观点而言,还应有国家级的“知识银行”、“文献数据库系统”,供各个数字化图书馆共享。全世界已有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内的1000多所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及400多个学术机构,将其联机馆藏目录通过Internet免费对外开放。它们已是虚拟图书馆重要的信息资源。
3.数字图书馆的咨询系统
数字化图书馆的咨询系统显得特别重要,一般分为自我服务系统和请求帮助系统。这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能在客户端上显示读者指南,可用菜单方式,也可用超级卡或窗口软件,它能自动指引读者使用数字化图书馆。目前,大多数信息中心均有自我服务系统。后者为请求帮助系统,应随时提供给用户。数字化图书馆应有各种信息专家,随时接受读者的联机访问并提供咨询。已有数字化图书馆的示范单位,有的已使用专家系统部分解决一些读者提出的较疑难问题。请求帮助系统应能在读者不中断检索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系统专家还能监控这些活动,知道信息专家解决问题的情况。
三、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
1.数字化文献资源描述和处理语言
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主要有:
SGML-标准通过用标记语言、它包括许多ISO标准,HTML是其子集,专门用来在WWW上建立超媒体文件的语言。
XML-扩展的标记语言,XML是E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它由W3C组织提供出并用来定义处理Metadata的基本原则。
RDF-资源描述框架模型和句法,是在W3C的授权下,指定出来的Metadata的规范。
ANST/NISOZ39.50-应用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用于网络上不同系统或不同数字图书馆的互联、互访的协议。
UNICODE-通用多于8位编码字符集,它含汉子等多国文字,总字符有29029个,并可进一步扩充。
2.元数据格式-METADATA
Metadata是目前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用来标引信息资源的有关信息的结构化数据,目前有多种用来进行网上数字资源着录和标引的格式,根据不同的标引对象如普通电子资料,文本、图像、声音、转件、网页、建筑、家具等,采用不同的元数据格式。
另外,随着XML应用环境的日渐成熟,许多基于XML的元数据格式也被提出来。
如Webcollection,CDF(ChanneIDefini-tionformat),Mcf(Meta Content Fram work)等。
3.搜索引擎和全文检索
关键词:信息资源建设;利用;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我国的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其总量在逐年的增加,现阶段档案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也在逐渐的加强中,但由于资金与人才和技术等多方因素,我国的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存在问题
(一)可用资源匮乏
1.现阶段的档案品种门类内容载体比较单一。在日常工作中,档案人员主要是围绕纸质文书档案来展开,却忽略了其它种类与载体的档案资源,使其它种类载体的档案在收集环节被忽略,致使其很难形成其它种类载体的档案,在源头造成馆藏品种的单一匮乏。
2.档案信息内容的片面性。换句话来说档案信息就是档案内容以及表述档案信息的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其他,不能不说是片面的。
3.存在着普遍的狭隘性。档案作为社会的记录物,其来源非常的广泛,包含涉及各个行业,内容十分丰富。但大部分的档案类信息网站上绝大部分是官方现行文件,却很难看到诸如经济、历史、人物、风俗、科技、军事等内容,只是档案内容的丰富特性无法体现。
4.档案形式科学性欠佳。我国现有档案馆藏,纸质档案占很大的比例,想将其放到网上,就需要对其进行数字转换处理,形成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但很多档案网站只是通过拍摄成像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成照片档案上传,这对于那些非文本类的档案资源,其信息根本就不能正常读取,对网络用户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困扰,影响网上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二)现阶段档案网站深层开发少
1.目录信息多,全文内容较少。目前各上线档案网站上所提供的档案信息大多是专题目录、开放档案目录、全宗目录等目录级数据,档案全文能提供的却很少。这也就意味着,即使能找到所需数字化档案的有关资料,但其真正的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而必须再到档案馆进行查询。
2.概要介绍类信息比较多,真正深加工产品资源少。名不符实,空有其表。
(三)档案信息网站特色不突出
第一,网站项目设置雷同,缺少特色与个性,各类档案网站类目设置基本相同、特色内容不够丰富,不能给网站到访者很深的印象
第二,网站特色档案信息资料少。特色档案栏目分别要求以不同的级别、类型和方式提供了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档案信息,以此来显示本馆馆藏的不同之处,加强访问者对该馆的感性认知。如果网站缺少了这些特色内容的支持,将会使每一个网站看上去都差不多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四)网站技术平台不统一,信息单一现象严重
每个档案馆网站建设时采用的后台技术是相对独立的,由于网站技术平台的不统一性,在线档案资源获取模式太过单一,使现有档案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和统一资源检索存在障碍,很难实现在线档案资源的整合模式。
(五)检索工具专业性太强而使用介绍信息过少
第一,检索工具用户界面专业性太强。在线查阅档案信息的用户类型是多样化不可靠的,但档案信息网虽面对所有专业非专业人员开放,也设置有“档案查询指南”等,但是只是介绍了网上可检索查阅的内容,却没有向使用者解释诸如“责任人”、“档号”等一些专有名词,以及如何才能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得到信息的方式方法,这也就限制了非专业从业人员对档案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第二,检索工具介绍信息过少。对于档案检索,网站通过提供相应的检索工具来实现。要实现档案的真正价值和公用,应该取决于档案信息被利用的程度。检索工具的种类和作用各不相同,要想利用好检索工具, 就必须有效充分的利用检索查询工具,找寻到有用提示信息,得到需要的完整档案信息。这都需要检索工具的使用介绍功能来进行,但现阶段档案信息网站上却很少有这方面的信息服务。
二、优化解决对策
就当前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网站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一)依托自身有利资源,丰富充实网站
档案从业人员应该本着分步骤实施、优先利用的原则,对一些珍贵的档案资源优先进行数字化的转换,整合采集文件目录数据,逐步建立形成专门的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一批特色信息资源,凸显网站优势。
(二)保证资源质量提供高质服务
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本着方便于民、服务于民、尊重于民的宗旨,提供可用、可信的实时档案信息,站在用户角度,研究用户需求,真正实现档案信息大众化,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信息资源
应当尽快建立规范统一档案网站信息资源体系,形成全国档案网站的带头规模效应。真正丰富和充实网站信息资源容量,整合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提高检索工具的易用性,方便快捷实现查询目的
现阶段档案管理人员应深入开发研究网站内容导航检索工具,为网站到访用户提供多功能多渠道检索通道,真正实现高效方便快速检索功能,有效的使用网站信息资源。
(五)增强网站到访用户信任度,增强粘合度
增强用户信任度提高服务质量,是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服务,增强用户的信任和依赖程度,使档案网络信息资源成为用户获取档案信息的首选途径。
(六)提高人才培养,增强业务素质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率
1.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内涵
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之前,我们应首先明确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目前关于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还没有统一的论述,纵览近年来国内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的研究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或者各种媒介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些都是限于信息本身属性的讨论;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和。这既包含信息本身属性,也包含了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作为信息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信息资源也称虚拟信息资源,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著名学者刘嘉把它定义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黄纯元则提出:网络信息资源是通过因特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吉林大学资深教授毕强则认为: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信介质上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内容的集合。不难看出,对于网络信息资源,从字面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从目的上看是“为了提高信息系统效率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而采用计算机网络整理、传递、获取的各种信息”;在范围上不仅包括因特网上的各种资源,也包括各种局域网、地域网和广域网上的信息资源。笔者认为,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通信网络、计算机或其他电子终端设备再现出来的,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光、磁等介质上的所有信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资源共享逐渐成为国内信息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信息资源共享也随之成为一个业内外广泛流行的专业术语。对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主要集中“共建、共知、共享”三个重要方面。以当前对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较为深入的图书情报领域为例,其内涵为:在自愿、平等、互惠基础上,通过建立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方法和途径,共同建设、揭示和利用信息资源,依靠集团的力量共同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全部信息交流活动。
最初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语言交流,始于人类利用肢体动作、原始刻画、结绳记事及简单言语等信息符号进行的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其形式是把自己知道的事告诉别人,或从别人那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事;其本质是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无障碍流动也即信息最大化共享。鉴于此,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应是,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通过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环境,保证任何人、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可以用任何方式获得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最终实现信息的无障碍自然流动。
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特殊信息资源,具有很多自身的独特性,而且在整个信息资源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是指,以信息资源生产者、加工者、服务者的主观意愿为基础,以成熟的网络存储、平台技术为支撑,以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为流动动力,实现跨时空的最大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是一种信息资源生产者、加工者、服务者与用户之间的单向共享,而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多向、多样的互动共享模式。
2.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
2.1 信息资源共享效率
因为信息资源具有稀缺性,所以在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就会出现对信息资源利用效果的不同,而最终导致了信息资源共享效率的产生。在实践中,信息资源共享效率如何,通常是根据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来衡量的。
有效率的信息资源配置自然会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果即信息资源共享效率。那么何为有效率的信息资源配置呢?具体说来,就是使信息资源共享达到了帕累托最优,也即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无论对信息资源配置格局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除非至少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好。或者说,当信息资源配置已经达到有效率状态时,在不损害某个人利益是任何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或者说,当信息资源配置已经达到有效率状态时在不损害任何一个人满足程度的情况下已无法使任何一个人的满足感增加。在这个时候,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社会经济福利不再因某种努力而增长,信息资源共享处于有效率状态。
2.2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率影响
Internet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广的网络互联系统,它的出现引发了新的信息革命,它向社会方方面面的渗透,使得科学研究、教育、金融、贸易、娱乐等的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正在发生变化,显示出巨大的影响。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贮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传递的信息内容的集合。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在Internet上贮存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例如,世界著名千余个数据库加入了Internet,报刊网络版已达万余种,国内也有万余种期刊上网,国际学术网有全球几千多个图书馆的书目信息、信息中心的文献资源;网络信息传递取用快捷,可通过下载、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迅速方便地获取网络信息,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因此,网络资源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共享性,对于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全球用户可随时随地访问,使得网络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正在崛起的新资源,同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基于此,对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率的研究,必须在传统信息共享效率分析的基础之上,注意网络信息资源特殊性对共享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无序性。网络信息资源种类多,内容丰富,个人、企业、学校以及团体都可以在网络上信息,因此,可以说网络上信息不计其数,基本上涵盖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人类创造的大量知识成果分布在不同的语种、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出版物类型和不同的载体中。信息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既有数据库、软件资源,也有丰富的电子出版物及动态信息。所有这些都显示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使信息用户对眼花缭乱的信息无所适从,增大了网络信息资源合理选择的难度,使信息资源共享打了折扣。
(2)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与信息资源质量差异性。信息的网络化使知识信息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全社会的共享,但由于每个信息服务的网络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无统一管理,网络信息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信息,使得网络信息的质量难以控制,其可靠性、权威性和利用价值受到质疑,信息的重复和污染严重,这都加重了分析、筛选网络信息资源的负担和难度。
(3)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大和资源稳定性差。网络信息资源极不稳定,时时处于不断更新和变换之中,没有规律可循。各个网站的出现、改名与消失随时都有发生,即使是长期存在的网站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新内容和软件,这种网站及其内容的动态性导致了信息资源的不稳定性,不利于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这更给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析和管理增加了难度。
(4)网络信息资源受计算机网络载体影响大。一方面是网络硬件建设的影响。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必须依靠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资源共享的前提建立在共享网络建设的基础之上。但是,通讯费、信息费、入网费、设备费等众多的费用,使各地区、各用户在网络硬件的配置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容易造成计算机信息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路窄、人多、入口少,而出现的通路不畅或不能进入的现象。目前,有些网络的节点拥有较多的拨号上网用户,拥挤的结果造成用户难以及时上网获取所需信息。这就降低了信息传递速度、减少了单位时间的信息获取量,从而提高了信息成本、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客观上对网上信息的共享形成障碍。另一方面是信息软件工具的影响,表现在系统是否兼容、信息浏览软件版本的高低、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等等,经常会遇到交互界面不友好,链接不可达,信息下载后无法使用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共享的效率。
(5)信息用户影响共享效率。①心理和观念障碍。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网络信息世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影响,但由于网络信息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信息的质量难以控制,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利用价值受到质疑,甚至使一些人对网络产生了恐惧心理。另外,一些行业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在人们的头脑里依然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着依赖别人为自己服务的惰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②信息用户能力障碍。网上信息用户由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差异,信息能力尚不理想。一些年龄偏大的用户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差,人机对话困难,获取网上信息受阻;而一些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年轻用户,信息选择能力也比较有限且易受庞杂信息的干扰,难以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③自然语言和文化环境障碍。语言障碍是世界各国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网络环境下,英语作为地理分布最广、传播范围最大的世界性媒体语言和科学技术先导语言的地位日益明确,尤其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科学系统中,英语的主导地位尤为突出。对大多数非英语母语且英语水平又差的人来说,自然语言已成为共享网络信息资源的严重障碍。网络文化环境虽然对传统的文化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但绝对不能脱离传统的文化环境而存在,所以,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必然受到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文化氛围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等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
(6)其他影响。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知识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信息的充分利用,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律手续,或是征得知识产权所有人同意,或是交纳一定的费用来求得解决。此外,还有政治因素,比如有些国家为了保密,或是由于政治、外交、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对网络信息交流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健.信息经济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1).
[2]赵锦棻,吕先竞,李勇.四川省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资源管理;大学生
分类号:G258.6
就业和择业是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问题。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然而,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而改善这种状况的关键因素是市场信息,因此加强对高校就业信息资源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高校图书馆进行就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1.1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目前大学生就业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择业困难、盲目就业、就业心理障碍等。就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引导大学生正确择业。高校图书馆通过对就业信息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向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作用有:①指导大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②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最新信息;③提高其择业竞争意识;④降低就业信息搜寻成本;⑤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上当受骗。
1.2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人才资源的配置也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格局。我国东部经济发展较快,中西部经济发展较慢,地区经济差距大。而东部人力资源相对集中。高校图书馆可以向大学生提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改变他们的地区偏见观念,并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相关优惠政策。通过就业信息资源管理,能够缓解东部地区就业压力,并引导大学生积极支援经济落后地区,从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1.3有利于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拥有信息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高校图书馆进行就业信息资源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和服务的职能。一方面,图书馆能丰富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拓展信息服务功能,充分利用本馆资源。其次,加强了图书馆与信息用户之间的联系,并且为学校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地位。
2、高校图书馆进行就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
高校就业信息资源管理应由图书馆作为主要的管理机构,可以在图书馆内部建立专门的就业信息管理部门。同时,由高校图书馆联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其具体过程是根据大学生就业需求,对就业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利用和反馈。
2.1高校就业信息资源的采集
2.1.1高校就业信息的内容
就业信息资源覆盖的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本文从就业环境、就业供给方和经营需求方三个方面来分析高校就业信息资源采集的内容。在就业环境方面,就业信息资源包括相关的政策、法律、经济形势、行业动态、就业市场形势等。在就业供给方,就业信息包括招聘会信息、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职位信息、职位要求、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经营状况、信誉度和发展前景等。在就业需求方,就业信息资源包括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能力和素质、专业、个人信息、找工作的途径,以及签约单位等。
2.1.2采集高校就业信息的途径
明确了高校就业信息的采集内容,可以从多种渠道进行信息搜集。适用于就业信息采集的主要渠道有四种:
第一,现场采集。这种方法是在各种现场招聘会中有针对性地采集信息。由于全国各地的招聘会很多,采集招聘会信息的工作量很大。因此,有必要事先调查学生的求职意向,将求职意向集中的几个地区作为主要搜集点。
第二,通过网络采集。提供就业信息资源的网站按照服务对象和范围可分为两大类[2]:一类是提供各级、各类就业信息服务的网站,包括国家部委下属机构主办的网站(如“中国国家人才网”)、各省市人才服务机构主办的就业信息网(如“南方人才网”)、公司主办的商业服务网站(如“中华英才网”)等。另一类是主要面向各级、各类毕业生,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服务的网站。这类网站包括由国家部委机构主办的行业网站(例如“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各省市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就业网站(例如“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各高校主办的就业信息网站(如“北京大学就业信息网”)等。
第三,社交采集。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参加会议、交流等社交活动获取信息。校友资源是高校的一大优势,能够建立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校友获取很多可靠的就业信息。校友提供的就业信息资源具有亲缘性、主流性、持续性和可靠性[3]。
第四,跟踪采集。根据毕业生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跟踪该行业中占主要地位的企业或事业单位,或者跟踪学生比较关注的用人单位,还可以跟踪与本校在就业方面有长期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
2.2高校就业信息资源的加工
高校就业信息资源加工的基本内容是信息的筛选和甄别、分类和排序、标引和组织。首先,就业信息的筛选和甄别是对所采集的信息有无作用的筛选,以及信息真伪的判断和鉴别。筛选可以使用排除法,根据时间、截止日期、工作性质(体力/脑力劳动)、工作要求(例如有无工作经验)等对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应该将工作要求、薪酬、公司经营状况、地区工资水平等进行比较。
其次,可以采用时序法、地区分类、学科类别、薪资水平、要求外语的等级水平等标准对就业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使之有序化。
再次,对就业信息进行标引和组织。标引主要是提取出可供检索的关键词。由于就业信息数量多,时效性要求高,而手工标引速度较慢,因此可以使用自动标引技术。再通过笔画法、拼音法等信息组织方法对标引词进行排列,形成目录体系。
2.3高校就业信息资源的存储
就业信息资源的存储是将加工后的信息资源存储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存储的目的是方便检索、利于共享、利于深层次开发。
就业信息资源的存储形式主要包括编制专题推荐书目、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建立案例库。①高校图书馆可以设置就业信息专题书架,并且编制毕业生就业信息专题书目[4]。这些书目包括求职技巧、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相关政策法规等,发挥指导性作用。②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是重要的存储形式。利用校园网及多媒体技术,有选择的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全文数据库和用人单位信息资料库。就业信息数据库可以包括即时信息库和过时信息库。即时信息库存储最新的招聘信息,及时提供给求职者,其时效性要求很高,一般以一年为限。过时信息库则存储历年的招聘信息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可供回溯检索。过时信息库不仅能够使毕业生针对某一用人单位,分析其招聘信息的特点、招聘周期、要求的变化趋势、人力资源状况等,而且能让毕业生了解本校历年的就业情况。同时,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就业信息资源应该实现共建共享,馆际之间开放就业信息数据库。③建立案例库。案例库存储历届大学生典型的求职案例,挖掘就业信息中的隐性知识。其范围涵盖涉及校内和校外,包括成功案例和挫折型案例。成功案例使毕业生分享求职经验,学习往届毕业生正确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挫折型案例库能使毕业生辨别类似的虚假信息和夸张信息,少走弯路,提高警惕意识。
就业信息资源的利用
信息资源利用的常见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信息资源提供服务方式、信息资源咨询服务方式和信息资源网络服务方式。
第一种类型是高校图书馆对就业信息资源的提供服务,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对相关书籍提供外借和阅览服务、设置专题书架、编制就业专题书目、进行新书通报、开办专题栏目、最新信息等。
第二种类型是就业信息资源的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可分为主动咨询方式和被动咨询方式。对就业信息资源的主动咨询方式,可采取就业问题调查、就业专题讲座、求职技巧指导、就业心理辅导、就业形势分析和预测等形式。被动咨询方式,可进行热线解答、邮件回复以及个性化信息服务等。就业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可以针对某一个毕业生,根据其就业意向、专业水平和能力、性格因素等,提供咨询服务,定制与其紧密相关的就业信息。
第三种类型是信息资源的网络服务方式。就业信息资源的网络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对就业信息数据库和案例库的检索服务;建立就业信息门户网站,链接主要的就业信息网,提供动态的就业信息;提供统一的网上交流平台,使毕业生和图书馆员能够在论坛上交流就业问题。
2.5就业信息反馈
在毕业生就业之后,高校图书馆还需要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反馈就业信息。就业信息反馈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毕业生对学校教育的合理化建议、毕业生对个人求职经历的反馈、毕业生对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的反馈意见等。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各地的就业信息协作网点,分地区、分专业地逐步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掌握毕业生工作状况。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改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孙凤琴,吴江华.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就业信息咨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6).
[2]蔡丽萍.因特网上就业信息资源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4).
[3]聂永江.高校校友就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江苏高教,2007(1).
[4]曲奎,齐凤艳.高校图书馆对就业信息的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7(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