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2 09:14: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舞蹈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艺术修养;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145-01

一、舞蹈综合素质与舞蹈教学

(一)舞蹈综合素质的含义。何为舞蹈综合素质?其实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定义。综合素质,就是指学生多方面素质的一个综合。在如今的高校舞蹈专业中,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就是指除了专业素质以外的文化素质、艺术素质、思想素质、情感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等等。而这些除专业素质以外的综合素质,刚好又是高校舞蹈教学中所忽略的。文化素质,就是对与舞蹈有关的其他多种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舞蹈文化、音乐文化、艺术文化等等。思想素养就是指一个人的“三观”,包括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知识素养就是指自然科学知识修养和艺术理论知识修养等。情感素养是指舞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舞蹈是一门通过舞蹈动作来实现传情达意的艺术,也可以说是“以动传情”,没有情感的舞蹈表演是毫无吸引力的,因此培养舞者的情感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舞蹈综合素质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当前的高校舞蹈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大多从理论知识和技术、技巧进行培养,而忽略了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是舞蹈教学的一个缺口。其实,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能够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的,试想,我们从人文素养、情感素养、思想素养等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对舞蹈艺术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素养发展的。

二、提高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一)丰富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关键的第一步。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舞蹈文化知识,而且要提高与舞蹈艺术有关的其他科目的文化知识,如音乐知识。要想丰富学生的舞蹈文化知识,可以从舞蹈鉴赏课着手。鉴赏课,其实就是注重“观看”和“欣赏”,正因为这不是实践,因此很多教师认为这种课不重要,甚至认为这是很空泛的课堂。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舞蹈鉴赏课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仅仅限于让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复制和模仿,更多的是一个思维活跃和引申的过程。当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一边看一边讲一边议论的形式,让学生居于主体动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剖析舞蹈艺术作品,提高学生艺术素质。艺术素养的提高是综合素质的关键。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一些经典的舞蹈作品进行剖析,要给学生分析该作品所包含的民族背景和各种舞蹈语汇。之所以要强调这个环节,是因为很多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不够,如一些民族民间舞蹈,由于他们对当时背景的了解不深,对一种罪简朴和原始的生活感悟不深,这使学生在表演的时候也脱离了实际,甚至走向了浮夸表演。

(三)创新舞蹈考核形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不同,为了实现开放化,教师应该创新考核方式,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舞蹈学习,不能过度追求标准化和单一化,其实任何一种学习都没有唯一的标准,这种“唯一”反而会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以长远的学生看待学生,给予综合的评价。例如,教师不应该只注重期末考试,而忽略了学生的平时学习,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把期末总评分为期末考试和平时学习两方面,期末成绩占六成,平时学习情况占四成,这种比例分配是合理的,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能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三、总结

要想推动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舞蹈人才,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下手。舞蹈源于生活,最终也回归到舞蹈生活中,因此舞蹈教学必须不断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发展。当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其专业素质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许娇.探讨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大舞台,2011.

[2]蒙昌敏.舞蹈欣赏课的教学原则与教学创新.文艺生活,2012.

第2篇

【关键词】秘书;素质;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精细化的管理内容使得企业单位对于办公室秘书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秘书专业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秘书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技巧对于企业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办公室秘书的重要性,认识到提高秘书专业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一、秘书的综合素质

(一)优秀的品德修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各个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只局限于过硬的专业技能,对于人才的思想修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办公室秘书是企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其自身的思想修养非常重要。首先,秘书的作风要朴实,即工作踏踏实实,办事实事求是,待人真诚。其次,秘书应具备谦虚的态度,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能恃才傲物。秘书应具备职业素养,秘书作为现代企业中一个重要的职位,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踏实工作,勤于服务,努力在秘书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良好的交际能力。秘书在企业各种商业活动中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一个优秀的秘书必然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因此,秘书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首先,拉近与企业基层的关系,由于秘书工作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要想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能顺利开展,就应该深入企业基层,拉近企业与基层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友谊。其次,秘书应具备良好的领悟能力,对于领导和同事的思维方式以及工作习惯进行分析,准确领悟到领导和同事所要表达的意思,保证工作的效率。然后,秘书还应具备良好的Z言表达能力,秘书作为企业人际交流的中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准确传递相关工作信息的关键,无论是口头语言表达还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秘书而言都非常重要。

(三)丰富的知识体系。专业知识是现代办公室秘书胜任秘书职位的首要前提,秘书除了需要良好的写作能力,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必要的办公软件,还必须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秘书自身丰富的知识经验非常有助于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出快速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找出解决方法,无论是对于自身办事效率的提高,还是对于企业自身问题解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秘书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不断主动学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加强自身对于政治理论基础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了解,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事业,为未来秘书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准备。

(四)准确的判断能力。秘书作为领导决策制度和实施的辅助力量,很多时候秘书对于问题的正确判断能力对于领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秘书应具备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其次,秘书必须善于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去抓住问题的关键。即去伪存真抓住问题的实质,由表及里抓住问题的核心,以科学的依据为领导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决策思路。然后,秘书必须坚持以企业发展为中心来看待问题和判断问题,始终坚持以企业的利益作为判断问题的出发点。

(五)较强的应对能力。秘书的工作涉及到企业工作的许多方面,难免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作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就必须具备较强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第一时间运用自己的专业和丰富的知识经验,在最短时间内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最大程度上避免对企业造成更大的影响。比如,遇到同事无故联系不上没来上班,首先应分析该同事的工作对企业的影响,找出弥补的办法,确保当天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然后,努力找到联系该同事的联系方法,确保该同事的是否安全。

(六)坚定的奉献精神。现代秘书由于工作涉及范围比较广,工作较为复杂,任务量比较大,这些都可能会给秘书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上许多时候还要加班,甚至通宵工作,如果没有一个无私奉献的精神,很有可能造成工作质量大大折扣,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因此,秘书应认识到秘书职位的重要性,要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坚定自己秘书工作的信念,热爱自己的工作,严格保守工作的机密,做一个甘于奉献称职的秘书。

二、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内容越来越精细化,企业中秘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秘书职位的重要性,秘书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称职的秘书,除了应具备的应有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即优秀的品德修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丰富的知识体系,准确的判断能力,较强的应对能力,坚定的奉献精神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伍贵兰.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6(14).

[2]周宇星.试析秘书的综合素质及自我培养[J].办公室业务,2015(09).

第3篇

一、让职业素质的培养进入高职的课程、课本与课堂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开发职业素质培养提升课程,明确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与教育内容是高职眼下职业素质培养进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理念的层面上讲,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已为高职界普遍认同,但落实到具体的培养计划、开设的具体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中,则目标与现实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要使得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首先是明确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之中。而且职业素质培养课程的目标一定要具体化,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关注当前高职教改的一个热点,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径,开发项目课程结构式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改变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体系模式,从而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能力培养的主体性,教学模式的项目特色性。这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与项目化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职业成长规律,较好地解决了“学的东西有用”“让学生学起来的”的问题,成为当今高职教改的主流方向。但整体来看高职项目化教改,仍然突出能力培养主线,开发的是能力训练课程,在推动由学科结构向项目结构“脱胎换骨”的项目序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依然游离于能力训练项目之外,没有进入体系的项目规划之中。这样的项目化课改势必不能解决好素质提升的问题。所以,要切实落实人才培养质量,在关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有效性的同时,职业素质的培养训练也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开发项目,从顶层设计项目化课程体系开始,梳理职业素质的学习内容,寻找合适的学习项目载体,以工作实践为起点,围绕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设计专门的职业素质培养提升项目,并纳入项目结构式专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比如学院化工大类的专业,可以开发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学习训练项目,有意识的通过素质训练学习项目,营造职业素质的培养环境,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纳入到专业能力训练为主的人才培养计划,将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项目载体的项目化教学过程,有零落不自觉的素质培养状态变为自主的有计划的素质提升过程,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意识与能力,实现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二、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改革,为职业素质培养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加大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水平、职业素质培养水平的考核与评估,不断完善高职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评估机制,逐步建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机制、素质评价机制、个性特长评价机制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建立符合高职学职业素质基本要求的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保障职业素质的培养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中,课程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材模式的改革推进很快,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高职课程、课本、课堂的生动性与有效性,而且全方位地开发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与之配套的评价模式的变革方面,却很少涉及。目前项目化课程改革中涉及的考核模式,依然强调理论认知,重视能力评价,轻视综合素质。因为在各种形式的评价体系中,对素质的评价一直比较难。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标准、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方式等等,因为评价指向是个软性指标,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不好定量客观描述、评判,所以实施起来非常复杂且不好操作,多数学校大都采用班主任、辅导员、学工部门为主体评价的德育全面衡量原则,给出一个很“宽泛”的评价等第,作为各种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这种评价不仅起不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反而成为考而优则优评价机制的陪衬。因此,要真正建立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条改革之路还必须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推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素质评估制度,建立由学生、企业、用人单位、社会需求方(第三方评价)为主体,学生能力评价、职业素质评价、个性特长发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以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及兴趣、特长、潜力等设置多层次、开放性、具有选择性的考核形式为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机制,通过机制与制度来明确职业素质在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地位与作用,以考核和评估来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重视,营造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环境。

作者:陈向平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4篇

关键词:教师;素质;重要性;小学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67-02

1.引言

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神圣使命的基础。教师只有自身知识积淀丰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屋建瓴,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教师优秀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教师自身品德的完善,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因素,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刻不容缓。

2.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1 培养学生的标准化语音。教师的表达能力是教师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是吃开口饭的,一辈子要与语言打交道,不动口,不说话,就当不了教师。学习语言的学生,特别是学习一门外语,发音当然是越地道越好。但是学生如果想要能够说出一口地地道道的口语,当然少不了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如果连自己的老师都不能拥有一口漂亮的口语,就很难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而且不容易吸引学生,甚至可能会误人子弟。语言学家曾得出一个有关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假说,也曾做过多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说。尽管对这个家说还没有明确的论证,但是有很多人同意在青春期后学外语,总会在发音上带有点地方口音,即使没有人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大脑结构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但还是对这个假说深信不疑。另外,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擅于模仿,老实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会勇敢地表达和尽力地模仿。一旦错失这个机会去感受标准的语音,就很难养成好的发音习惯。

2.2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活动,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每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仔细翻一下现在的小学英语教科书,不难发现,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很丰富。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创造不同的语言环境,已达到吸引学生眼球的效果。在课堂上,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肢体语言,手势及丰富的面部表情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都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话语谈吐,教师的行为举止和教师的个性风采,但这些又与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及能力素质紧密相连,因此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小学生兴趣方面不容忽视。

2.3 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表达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现代英语教师用正确的语音和语义,合乎语法的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和问题进行讲述说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不仅可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更可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表达能力。教师利用自己具备的能力素质及人格魅力,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唤起学生想用英语交流表达的欲望。现代教师应是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摆脱那种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会感到机械呆板、枯燥乏味的模式,而应是读起来抑扬顿挫、具有感染力。语言是人类交流表达的工具,因此,学好这门语言才是重点。而要学好英语,自然少不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像上文提到过的第一点作用即培养学生的标准化语音相通。学生的语音提高了,他们展示的机会也就会越来越多,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交流表达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2.4 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的一大作用就是激发学生和强化学生的这种探求事物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和追求真理的热情。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不仅在课堂上,这跟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还与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关。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能吸引学生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积极意义。课堂上,具有广博精深专业知识的教师,将给那些青少年带来某种程度的震动,使学生从科学知识中悟到人生的真谛,并受到熏陶感染。课外,教师的科研能力可带动学生创造积极性。老师可以问一些哲理极富有深思的问题来引起学生课堂注意力,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创造潜力。

3.结语

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已做了简单的说明。学生能受到那些符合这四个具体要求的英语教师或积极献身教学的英语教师的熏陶,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教师素质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关注,特别是怎样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同时,也让读者初步了解到小学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些建议。作为新世纪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探索激发儿童潜能的需要。浅析小学英语教师综合素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国华. 关于我国英语教育现状和政策的分析和建议 [A]. 见:李观仪. 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鞠献利. 教师素质论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0.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学术界以及公众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逐渐加深,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以及进行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的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专业型的人才,更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复合型的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 在素质教育要求下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理工科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要求下,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智商与情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智商主要指的就是一个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情商主要是指一个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能力、情绪的控制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等方面。智商和情商的高低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也说明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能力的高低影响大。在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理工科大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习好专业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不但有助于其适应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也对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理工科大学生自身要重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尽快让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2. 探究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求

2.1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中的核心内容。所谓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发展的内部根据和内部动力,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心理素质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以及实践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对实践中的突发事件的应激性反应较影响较为明显。心理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的核心内容,为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是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和前提[2]。

2.2交流沟通能力是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交流沟通能力是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基本能力,一个人能否将自己的思想与观点明确、有效地传递给他人主要是看这个人是否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加速,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良好交流与合作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所以说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的传统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和书写能力,对于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有很多的理工科的学生不能进行高效的沟通与交流,不能有效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思维,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实行过程中要更加重视理工科大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2.3创新能力是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中综合素质能力的灵魂。创新能力不仅是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中综合素质能力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要适应现代知识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也对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理工科大学生要发掘其巨大的创新潜能,为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也要求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时刻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挖掘。

2.4实践动手能力是理工科学生创造财富的根本途径。理工科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大学课程中,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内容中不仅包含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也有大量的实验与实践课程,意在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来理工科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就需要把自身学习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转化为一种能力,并且通过动手实践完成来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创造财富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实践动手能力是理工科学生创造财富的根本途径[3]。

3. 理工科大学生在现阶段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方向

3.1心理素质能力。当今社会很多在城镇生活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促使很多学生独立意识与独立能力较弱,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依然较弱,自我的控制能力较差,面对困难容易采取逃避的方式或者逃避的态度。由于心理素质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行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心理素质训练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

3.2交流与沟通能力。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对方明白你的思想或想法。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与相处过程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人际关系和人际问题,这是不利于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在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理工科大学生只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不善于交流与沟通,导致其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能有效的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由于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理工科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开设相关的交流沟通课程,加强学生对交流沟通的认识。理工科的老师要建立交流沟通课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当中,通过一系列交流项目让理工科大学生认识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让他们主动来提高自己的的交流沟通能力。

3.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可以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效发掘创新能力也有利于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应试技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扼杀了很多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可以改革学校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可以开展多样的设计大赛,或者关于创新能力的比赛来挖掘和拓展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

3.4动手实践能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和书写能力,对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忽视,导致很多理工科大学生对纯理论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但是对需要动手实践的课程或者项目掌握的较差,这突出反映了传统教育留下的弊端。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以及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理工科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和验证真理,这样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4. 结束语

本文笔者主要是基于素质教育来探究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问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的探究也需要不断地深入。本文主要是对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对理工科大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任务也任重道远。(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

备注:“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3DZZ057。

参考文献

[1]曾开富,王孙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22.

第6篇

关键词:速度滑冰 运动员 综合素质 趋势

0 引言

冬季竞技体育是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特殊精神与魅力吸引着众多参与者参与其中,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的发展和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是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后备人才的竞争,而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在竞争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我国的冰雪运动健儿虽然在冬奥会上摘金夺银,但并不代表我国在冰雪运动项目中人才济济、后备力量充足。相反,无论是已取得成绩的优秀运动员,还是相应的后备人才储备上,都存在较多缺陷。加强冬季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已成为保障冬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在2011年,中国短道速滑队的绝对主力选手出现了两次斗殴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所以,在今后对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避免与从前以注重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保障运动成绩相类似的训练方式,应该更偏向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消极对运动员影响很大,有些队伍认为仅靠金钱就可以管好,放松了思想政治建设,缺乏正面教育,使过去一些好的经验、好的优良传统逐渐消失。

1 树立远大目标的意识,是培养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前提

意识决定一切,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树立为国争光的思想、过硬的训练作风、团队合作的意识是未来青少年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发展趋势,只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发展,才能保证运动员在自身职业生涯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向上地发展,才能正确认识训练的目的及目标,才能更好地协调各种复杂的关系,为取得更高的竞技运动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退役后的道路铺上基石。

1.1 树立为国争光的意识。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将我国的体育发展史和人物事迹融入其中,再贯穿爱国主义教育。教练员还应该适当地引入一些与速度滑冰相联系的体育发展史或人物成就,以此来培养运动员对于自身从事的体育事业的热爱之情,激发其民族自尊心。另外,为学生列举我国著名的运动员为祖国所带来的荣誉,以此来激发他们为我国体育事业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树立为国争光的信念。

1.2 树立过硬的训练作风意识。过硬的训练作风是克服比赛、训练中遇到的困难时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水平的运动技能是运动员通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形成的,过硬的训练作风同样需要经过运动实践过程的磨练,才能产生质的变化。教练员需要针对性不同类型的运动员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另外,选择的训练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或对抗性。因为,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适当运用竞争心理,能够充分调动起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可运用游戏比赛、教学比赛、测验赛、对抗赛等方法来激发运动员的斗志,促进其更好地树立过硬的训练作风意识。

1.3 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由于速度滑冰项目中含有团体合作的小项,因此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提高速度滑冰运动成绩的核心之一。团队合作意识可分解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争强、好胜是青少年运动员较鲜明的心理特征之一,如果可以正确引导,就能够转化为激励个人奋发向上、为团队集体的全局自添压力,勇于负重拼搏的进取力量。以弥补训练中的不足,发挥出超常的运动水平。反之亦然,缺乏团队精神,使命感、个人意志必然薄弱,阻碍运动水平的发挥。

2 重视科学文化教育,是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基础

智育教育的核心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增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科学素质,推进运动训练科学化进程。我国无论任何项目的运动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少年时期开始从事项目训练,进入业余体校后,虽然有半天的时间可以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但由于对文化课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其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同龄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故而,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水平的教育,是运动员今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石,是运动员打开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门的钥匙,是其成长为世界级水平优秀运动员和退役后发展所必备的条件。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会造成其视野狭窄,应变能力差,反应迟钝,比赛意识差,最终变成只会运动的机器,这不仅影响到青少年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也会给他们退役后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3 “体教结合”模式,是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根本

育人是教育的本质,教练员应在有组织、有目的的速度滑冰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把教学训练过程与意志品质相结合,使意志品质的培养成为速度滑冰教学训练的必修课程。强化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优质意识、个体和育人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是目前首要注重与发展的任务,竞技体育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通过与大、中、小学校的合作,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在加强和深化体育改革的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力度,要在财力、物力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学校体育教育顺利开展。

4 培养自学能力,是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推动力

4.1 教师引导。教师应采取较为有引吸力的方式,引导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兴趣,规定学习范围,特别是基础课(阅读、写作、数学等),要求学生必修,其余可选有兴趣的科目选修。这样既可达到规定的学习效果,也能激发出青少年运动员的兴趣,比起传统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独立意识、创造性、好奇心、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占有较高的优势,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自学能力较好的方式之一。

4.2 创造环境。由于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比较辛苦,所以读书是放松身体最好的方法之一。学习要有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运动员学习效率与兴趣的前提,成立专门的读书室,购入社会乃至网络上较为流行的书籍,吸引运动员主动学习。训练之余,组织运动员谈一下读书心得,形成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使运动员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发展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5 结论

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国家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未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是亟待解决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将发展运动员综合素质的问题绝对重视起来,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施起来。除此之外,各业余体校更要从青少年入手,加强在德育、智育方面的推广和实施,主动并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爱国情操,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自身内在素质,将德育、智育与体育有机结合,全面性地发展和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参与文献:

[1]邵曲玲,肖军.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8.(09).

[2]李煌.论青少年运动员自学能力的培养[J].体育科学研究.

2004.(03).

[3]吴玉国,胡媛媛.我国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成长的影响因素[J].冰雪运动2010(01).

[4]李小和.增强运动员的自我意识培养稳定发展的运动个性

第7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公民素质;显示度

一、背景及意义

提高公民素质是使我国由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有效手段。人才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关键、是基础。而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

进入新世纪,不少国家(地区)赋予了公民素质教育新的内涵,更加重视公民素质的提高。例如,欧盟提出的苏哥拉底(Socrates)计划,旨在强化“欧洲域”意识(EuropeanDimension)、培养积极的世界公民;在日本,公民教育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则为选修课程,其目标在于“培育学生作为公民所需的知识和基本素质”。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有识之士指出,公民教育的欠缺正在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尽管是显然的、公认的事实,但本研究的侧重点不是进行理论的思辨,而是进行实证的调查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并进行初步数学模型的建构。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国内外的调查研究主要关注公民素质的现状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美国教育杂志《PhiDeltaKappa》一项持续33年的调查显示:学校的核心使命在于培养年轻人公民素质的信念,没有随时间变化而动摇;“袁克敏等人围绕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进行了调查,对影响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剖析;何向东等人关于西部公民人文素质的现状调查证明,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正相关性。”

然而,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来看,尚缺少用实证调查的方式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基础教育对提高公民素质所起作用的研究。至少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本研究的概念界定及问卷设计具有独特性、新颖性;调查涉及面广、样本大;数据的类型多,分析处理难度很大。本研究对于应用数学方法和统计工具研究教育问题是大胆的尝试,对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是有益的探索,也为研究其他教育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基本概念的阐释

(一)公民素质

公民素质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一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它具有稳定性,代表着个人的品格特征。不同学科、不同学派、不同时代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公民素质的构成,有多种划分方式。比如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本研究采用五分法,将公民素质划分为五个维度:思想品德素质(以下简称“思品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以下简称“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法律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以下简称“劳技素质”)。进行这样划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第一,比较全面,各种素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第二,认同度较高,各种素质的具体内容既包括传统意义上对公民素质的理解,又较好地结合了时展所赋予公民素质新的含义;第三,比较科学,指标体系明确,条目较清晰,便于维度的再划分,便于进行科学测量与评价。

(二)显示度

就目前所查阅的文献,在教育学领域,较少涉及显示度的概念,对显示度的认识也尚无定论。本研究将“显示度”界定为“作用或者重要性的显现程度”,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是指基础教育对于公民素质提高的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显示程度以及社会对其了解认同的程度。

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刻画显示度:一是从影响因素的角度,除遗传因素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形成皆有影响,通过对几个因素的比较分析,探讨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二是从影响时间(教育年限)的角度,探讨公民所受基础教育的程度与公民素质高低之间的关系;三是从影响范围(五个维度)的角度,探讨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各个维度的影响情况。

三、研究假设、思路、方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育人活动,同时也是完善个体的素质结构、提高个体综合素质的活动。为此,本研究的假设是: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所受基础教育年限越多,人的素质越高。

本研究以现状调查为基础,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基础教育与公民素质提高的相关性,探讨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影响和作用,所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2.0。

四、问卷的编制以及调查样本分析

(一)问卷的编制

问卷的编制以前文所定义的公民素质结构为基础,划分为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以分量表的形式出现。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内容的著名量表基础上,根据理论构架和实践要求自行编制题目。问卷先后共进行两次试测,分别在重庆市的两个公共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共362名,通过试测,剔除题意不明、有歧义且不能满足相关心理测量学指标的题目。所有题目均采用Liket5点记分:1表示完全没有、2表示可能没有、3表示说不清、4表示可能有、5表示肯定有。最后确立了包含31个题目的正式问卷,经信度检验,其克伦巴赫α系数=0.852,这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高。在内容效度方面,我们邀请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对问卷题目所反映的行为样本的代表性进行判断,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在结构效度方面,绝大部分分量表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符合量表编制的一致性与异质性的要求。

(二)问卷的调查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集中于2007年6-7月,由专门的调查人员,在重庆市选择了颇有代表性的酉阳县、忠县、巴南区、北碚区四地进行,发放调查问卷1832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811份。巴南区属于主城区,北碚区属于主城区,也是城乡结合地区,忠县处于较贫困的农村地区、酉阳县处于贫困的偏远农村山区且是少数民族自治县。

经统计,样本的具体情况如下:从年龄上划分,5~6岁占2.6%,7~17岁占32.2%,18~24岁占13.8%,25~34岁占15.7%,35~44岁占16.2%,45~59岁占14.9%,60岁以上占4.6%;从文化程度上划分,学前占3.7%,小学占11.1%,初中占36.5%,高中占32.4%,大学占14.5%,研究生占1.8%;从职业划分上,学生占34.8%,工人占12.7%,农民占11.0%,干部占8.1%,教师占8.8%,医务工作者占7.5%,商业人员占8.0%,个体户经营者占6.1%,其他占3.0%。

因此,从总体上说,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选择充分体现了区域、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诸多方面的代表性,过程符合随机抽样的要求,结构较为合理,反映了重庆市公民的基本状况。

五、数据的分析及研究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数据处理分析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其中第一、二部分内容是第三部分内容的前提与逻辑基础,第三部分内容是前两部分内容的推演与深化。(一)影响公民素质形成的各项因素分析及结论

根据调查数据,对公民素质与影响公民素质形成的各项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学校、社会、遗传及其他与公民素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5、0.638、0.316、0.114、0.090,且它们与公民素质均成正相关并达到显著水平。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学校与公民素质的相关系数最大,由此说明影响公民素质的首要因素是学校教育,亦即学校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主渠道。

结论一:学校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主渠道。

(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分析及结论

1.不同学历的公民素质得分总体描述

由表2可以看出,公民的综合素质随学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从学前到小学,综合素质均值增长率为92.47%,从小学到初中增长率为17.68%,从初中到高中增长率为10.19%,从高中到大学增长率为2.53%,从大学到研究生增长率为1.14%。以受过大学教育的对象为参照,基础教育阶段的贡献率58.93%,这充分说明基础教育阶段对公民素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由上分析看出,学校教育对提升公民素质有着积极意义,随着公民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公民素质基本上都呈现较稳步增长的态势。

结论二:所受学校教育的年限直接影响公民素质的高低。

2.不同学历公民总体素质的差异性分析

为了从总体上检验不同学历公民素质的差异。我们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见表3。

表3表明,各个层次学历之间的综合素质得分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1.729,P=0.015)。

为了明确哪些层次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进一步作了组间的两两比较,见表4。

表3表明,不同学历层次的公民综合素质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表4表明,学前与其他学历层次的公民之间在综合素质存在显著差异,小学、初中、高中学历的公民素质存在显著差异,但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之间综合素质的差异不再显著。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是明显的;高等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虽也有帮助,但作用不再明显。因此可得到基础教育阶段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结论三:基础教育是公民素质形成的主要阶段。

(三)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初步模型的构建及结论

前文分析表明,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有显著作用,基础教育是公民素质形成的主要阶段。为了进一步定量刻画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构建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初步数学模型,在(一)(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作了较深入的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1.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线性关系分析

为更进一步明确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的关系,我们根据有效问卷的数据,以“教育年限”为自变量、“公民综合素质得分”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如下:y=9.543+0.835x,其中y为公民综合素质得分,x为教育年限(各种学历对应的教育年限为: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学16年,研究生19年)。

为了验证该方程式是否具备统计意义,我们对该等式进行了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检验。表5、表6为方差分析与模型综述结果。我们知道,当回归系数显著性概率值小于0.05时。回归式具有统计意义。在本次检验中,表5中的F=60.696.P=0.000<0.05,所以该回归方程有意义。

表6的模型综述表明,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为R=0.878,说明二者(综合素质和教育年限)关系密切;R2=0.771,说明变量x可以解释变量y的77.1%变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与公民综合素质的关系可以用如下方程表示:y=9.543+0.835x。这说明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影响表现为直接的正相关。

结论四:所受基础教育的年限与公民素质呈正相关关系。

2.公民综合素质与五种素质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了解五种素质对公民综合素质的影响程度。

以五种素质得分均值为自变量,以综合素质总分均值为因变量,应用全回归法,结果见表7、表8。

首先对回归方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由表7得知F=147.275,P=0.000<0.05,所以该回归方程有意义。随后得出回归方程为:y=1.740x1+1.747x2+1236x3+1.017x4+1.097x5+1.718(系数的大小表明对总分影响程度的大小)。其中,总分为v,法律素质为x1,文化素质为x2,劳技素质x3,健康素质为x4,思品素质为x5,可见,对综合素质影响比较大的是法律素质、文化素质两项,比较低的是健康素质、思品素质两项。

从多元回归方程式可以看出,基础教育对思品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法律素质和劳技素质的作用都是正面的。同时,各种素质对综合素质的影响系数大小不同但是都有显著性意义,这说明基础教育对公民各项素质形成的影响并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基础教育对法律素质和文化素质形成的影响较强;基础教育对思品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的影响较弱。

第8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 有效性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11

在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高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高中生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自身认知理解能力迅速提高的重要阶段。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状况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进入高校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重要基础。高中体育教学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其有效性亟需进一步提高。

当前正处于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来说,应当倡导科学性、趣味性、有效性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将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思想政治教学等等紧密结合[1],以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优化教学方式,达到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1 现阶段提高高中体育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现阶段大力提高高中体育教育工作总体水平和有效性,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的意义:

1.1 体育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文化课教学水平的提升

高中体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有两方面:一是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理念及体育运动终身化的观念;二是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健康水平。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于文化课教学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高中生通过体育运动强健体魄,精力更加饱满和充沛,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体育运动强化心理素质,更加能够控制和调节自身的情绪,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 体育教育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体育教育,学生首先获得了科学的运动和锻炼常识,并以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其次,通过接受体育教育,学生群体能够磨练意志品质,提高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团体荣誉感[2]。最后,体育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许多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通过科学锻炼和运动积极性地释放不良情绪,缓解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带来的压力。

1.3 体育教育能够夯实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基础,选拔专业性人才

我国是竞技体育大国,但是群众性体育的发展基础还十分薄弱,部分体育项目的人才培养及选拔机制还不够健全。通过开展高中体育教育,学校及部分专业体育团体可以从中选拔、发现和培养具有良好潜力的专业型人才,吸收到专业体育团体接受正规系统训练,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群众性体育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高中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

受到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在现行的高校录取制度下,文化课成绩作为高校录取高中生的重要基础,而体育成绩只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并不能够对录取产生直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中选择了重视文化课教育而忽视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为文化课教育让路的方式。许多高三阶段的学生不参加体育课,甚至取消了体育课,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受到了严重影响。还有一些高中将体育教育视为带着学生“玩”,忽略了体育教育和身体锻炼的本质性规律,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师培养选拔等方面不够严肃和科学,严重影响到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2 部分高中对于体育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体育教育不但需要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也需要相应的场地设置、体育器材等教学环境。当前,许多高中对于体育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忽视对专业教师的培养,许多体育教师长期以来难以得到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对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投入不足,许多体育锻炼器材相对陈旧,疏于维护,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很难起到应有的教育辅助作用。

2.3 体育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选拔的结合机制不健全

除了部分地区的高中以外,很大一部分高中都存在着体育教育与专业人才选拔结合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许多专业体育团体在选拔高中阶段人才的过程中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来说就很难准确地根据体育团体的需要去选拔和培养合适的人才。即使体育教师发现了适合的人才,也苦于没有推荐渠道,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2.4 学生体育学习情况没有真正纳入高校招生考核指标体系之中

正如前文所述,文化课成绩是现阶段许多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而体育成绩只能作为辅指标,这样的方式很难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符合高校有关要求。

3 对于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有效性的建议和思考

笔者认为,新时期提高高中体育教育的有效性,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要提高对高中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中管理者应当将体育教育视为与文化课教育具有同等作用的重要教学科目,并促进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是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对体育教育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定期接受专业体育团体的指导和培训,同时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类体育设施,加强维护,避免安全隐患。三是要建立高中体育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顺畅的人才选拔和推荐制度。四是要将体育学习成绩纳入高校人才录取的指标体系之中,成为高校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参考,以此来带动高中体育教育有效性的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健.走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