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2 09:14: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209-03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由护士进行,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是现代护理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随着护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受到行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将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1 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士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卫生、预防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视。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改善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困惑,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2 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 满足患者的需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被动的接受治疗、护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我院对门诊200位病人健康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门诊病人需要进行健康教育者达100%,说明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维持健康,是患者和健康人所期望的生活目标。护理健康教育必须把病人视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重视病人的意愿、需要、情感。护士要从整体入手,即要考虑病人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又要考虑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明确病人已掌握的或未掌握的有关疾病的知识,确认病人所关心的问题。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还应借助各种健康教育方式使病人获取有关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识,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
2.2 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士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促进护患沟通。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也从过去被动服从转变成共同参与的合作关系,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患者与护士的学与教的互动过程来实现的。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健康教育中,使护患关系更符合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护士与患者地位平等,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患者有问题主动询问护士,护患关系得到良性发展。护理健康教育中护士与患者应形成指导、参与、合作这种新型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测疾病的变化及提高自我健康水平,达到非药物治疗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满意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士技术水平的满意率。金丽芬等认为尊重病人,关心病人是病人对健康教育满意的关键。同时将护士的良好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完美的展示于病人,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3 护理健康教育在克服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上的积极作用
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治疗作用。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降低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术后康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缓解了患者焦虑、心理压力等因素所引起的生长因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心肌梗塞患者往往存在抑郁心境,而抑郁心境是心脏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危险因素。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调查显示:70%的肿瘤患者出院以后需要提供相关继续治疗、用药、复查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利用健康教育这种信息资源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不仅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的桥梁,对临床各种诊疗也起到了辅助和增效作用。
2.4 护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教育能力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沟通技巧,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才能用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只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健康教育中,针对病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的向病人及家属传授有关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2.5 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
范凤丽等人认为:健康教育已成为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能减少医疗开支。
3 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
3.1 没有完善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
我国健康教育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因此,影响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缺乏健康教育能力
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中,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对教育程度了解肤浅,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因此出现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同时不能把握好健康教育的时机、技巧、缺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
3.3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简单
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等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仍处在常规性教育内容上,对不同需求的病人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个性化需求的内容。
3.4 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
护士在为病人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多采用口头教育或宣传资料方式,表现为灌输的多,反馈的少,单项交流多,双项交流少,没有形成护患互动的作用。
3.5 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
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认为影响护士履行健康教育的因素是没有时间,把健康教育看成是护理的额外工作。实际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完成的,充分利用有效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可因人、因时、因地、因需灵活掌握,在有效的时间内既完成了护理任务,又进行了健康教育。
3.6 认知偏差
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认知不清,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认识不清,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性。
3.7 健康教育内容陈旧
健康教育内容程序化,仍以疾病知识教育为主,预防、保健、康复为辅,忽视人文和社会知识教育。
掌握传染病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教育患者及家属建立正确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确立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计划。明确传染护理学范畴实施健康教育的对象正常人群的健康教育。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健康病原携带及门诊慢性传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健康教育对象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正常人群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了解法定的35种传染病;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季节性、年龄特点等流行病学因素;掌握预防的主要原则。如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儿童计划免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传染病,从而降低人群发病率;21世纪对我国人民构成威胁的艾滋病高发于性乱、静脉吸毒的人群,主要是通过控制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达到预防的目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患者是传染源之一,家属可能是易感者,消毒隔离是防止疾病传播的主要措施,传染源的隔离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另外,及时采取主动或被动免疫的措施是预防易感者发病或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如麻疹接触者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或丙种球蛋白,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者注射丙种球蛋白,因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家庭积聚性,其家属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疾病的特点、发展过程及转归,使其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必然利于疾病康复;对于慢性化的疾病如乙型肝炎应宣传大多数可康复,消除患者对乙型肝炎的恐怖心理及目前社会宣传的误区。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某些传染病如伤寒、菌痢等具有恢复期携带状态,出院后的消毒隔离仍然是必然的,可转慢性化乙型病毒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等出院后的定期复查,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措施。健康病原携带者及门诊慢性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传染病大多为急性疾病,慢性化及健康携带者主要见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及HIV携带者,及早发现携带者,及时控制传染源是目前减少爱滋病在我国传播的重要措施。另外乙型肝炎携带者多为免疫耐受,抗病毒治疗徒劳无益,定期复查肝功能,转氨酶升高时及时治疗是防止患者病情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说明其预后仅少数转化为肝炎肝硬变,消除其思想顾虑,合理饮食及适当休息,定期复查,活动期抗病毒治疗,可促进康复。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1]。因此,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长期代谢紊乱所致并发症,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自我监测及药物治疗, 被称为“五驾马车”。而“糖尿病教育”是决定糖尿病治疗成败的关键。相关研究表明实施糖尿病教育后, 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显著高于教育前, 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显著好于教育前[2]。所以, 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成为治疗中的主角, 从根本上解决治疗问题[3]。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是否与患者的慢性并发症相关呢, 目前少见类似的报道。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糖尿病患病率、发病率急剧上升。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目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的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农村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现状及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本课题对2014年1~5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本市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并发症检查。旨在了解本市农村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 及其对慢性并发症发病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1~5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来自本市农村的糖尿病患者, 选取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 病程>6个月, 年龄>14岁, 具备一定沟通能力者, 入选人数共150例。
1. 2 研究方法
1. 2. 1 调查问卷了解患者自我管理知识的知晓现状 根据文献[4]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①一般情况,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糖尿病家族史;②糖尿病知识测评表, 见表1。测评表内容参考文献[4]设计,共20题, 每题5分, 总分100分。得分≥85分为知识掌握好, 60~84分为一般,
1. 2. 2 查阅病历了解患者慢性并发症情况 在参与了问卷调查患者中选取病程在5~10年且病程、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的糖尿病患者, 在患者出院后查阅病历资料, 记录身高、体重、血压以及慢性并发症情况: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颈部及双下肢血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除外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肺、肝、肾、神经系统、眼科疾病、胃肠道慢性疾病者。
1.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 SPSS13.0统计软件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P
2 结果
2. 1 150例农村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教育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14例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好(得分≥85分), 占9.3%;45例一般(60~84分), 占30%;91例差(
2. 2 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由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本身受病程影响较大, 因此本研究选取了75例病程在5~10年且病程(7.45±1.94)年、年龄(61.36±3.78)岁、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的糖尿病患者比较其并发症发病率的差别。结果显示:糖尿病教育相关知识得分
3 讨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导致的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多组织的慢性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 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人们很容易想到降糖药物、糖尿病饮食、运动等措施, 而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却容易被忽视。本调查选取病程5~10年的75例糖尿病患者考察其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的关系, 发现那些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60的患者与得分
我国目前糖尿病教育形势严峻, 呼庆红等[4]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86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36.6%糖尿病患者知识测评得分为差,48.9%为一般,仅14.5%为好。本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更低:60.7%的患者得分差(
要想根本上改变目前重药物、轻教育的情况, 需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①解决专业层面的问题:基层医务人员由于不懂糖尿病相关知识如饮食、运动及检测等而无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或者是进行误导, 致使患者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 这就需要一套统一的、专业的糖尿病教育教材可供医务人员学习;②解决人力及物力问题:一方面加大专业医生、护士的队伍, 另一方面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 而这些均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733-756.
[2] 赵列宾,陈钦达,王琴琴,等.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1,17(12):357-358.
[3] 刘向敏, 张晶.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15):147.
[4] 呼庆红, 梁 真, 欧慧婷, 等.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护理学报, 2007,14(5):3-6.
[5]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73-74.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危险因素
我国高血压病(EH)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而治疗率和控制率以及公众对EH的知晓率均很低。为了解全面系统的EH健康知识教育对老年EH患者血压及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我院对200例老年EH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4月治疗的老年EH患者共360例,诊断采用2007年欧洲《ESH/ESC高血压诊疗指南》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冠心病。1级192例,2级126例,3级42例。按住院日单、双号编号,再用随机数字表将360例分为健康教育组和非健康教育组,其中健康教育组200例,平均年龄(65.2±5.81)岁,男164例,女36例;非健康教育组160例,平均年龄(65.7±5.1)岁,男136例,女24例。两组血压及EH相关危险因素(血脂、体重指数、摄盐量、吸烟量、饮酒量)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二)方法
1级EH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25mg口服,每日1次;2级EH用倍他乐克25mg、双克25mg口服,每日1次;3级EH用2级治疗两种药物加钙通道阻滞剂圣通平10mg口服,每日2次。以上药物治疗两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对健康教育组患者定期进行EH防治知识的指导和宣教,1次/月,着重宣传高血压的特点、危害和诱发因素及并发症的有关知识,它的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1年后对两组血压及EH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随访,其中门诊随访140例,电话随访60例,随访依从性较高。
(三)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二、讨论
EH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每年新发生EH300~400万。EH除了本身会发展至高血压危象,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之外,更主要的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以血管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损害,进而引起上述器官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其诊断过程应包括血压水平的读取,寻找高血压的继发因素和通过查找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伴随疾病或临床情况,评估总体血管危险。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环境是EH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我国,EH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超重、腹型肥胖、持续饮酒、高盐低钾膳食。治疗EH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除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外,改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也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以往治疗EH主要以药物为主,容易产生耐药和不良反应,且依从性较差,不易被EH患者接受。EH健康教育强调所有患者均应改善生活方式,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和并存的临床症状。减轻或控制体重,体重减轻10%,收缩压可降低6・6mmHg;减轻热量,膳食平衡,体重指数保持
EH患者多存在不愿意服药或忘服药者,患者自认为“血压已正常,继续服药会降低血压,危及生命”,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误了EH的治疗。定期的EH健康教育,可起到与患者交流和督促患者服药,增强患者防病治病意识的作用,与药物治疗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彭夫松・高血压的分级与危险分层[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6):78・
[3]刘力生・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5,13(12):16・
方法:以2011年2月~2012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比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程度为42.02±3.55,低于对照组,p
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消化内科护理焦虑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55-02
消化内科患者多为慢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不一,患者多病情反复发生。且如慢性胃炎等疾病与生活习惯等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如果患者对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就容易导致病情持续进展,治疗效果不佳[1]。我院护士为了更好地提高消化内科的护理效果,加强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2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在38~65岁之间,平均为46.85±4.02岁;病程为2个月~4年,平均为2.02±1.01年。实验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39~67岁之间,平均为46.11±4.74岁;病程为1个月~4年,平均为2.21±1.3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差异均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为常规护理干预,护士的健康教育主要采用口头讲解方法,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措施和生活中注意事项。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①首先在患者入院后,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其对见知识的掌握情况[2]。随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一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②健康教育采用多种方法,在口头讲解过程中,将卡片、宣传册发放给患者,指导其阅读。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护士还可以为其提供视频较长,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③饮食干预:消化内科患者的疾病多与饮食存在明显的关系。因此,护士要密切地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再根据其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改革方案。在患者入院的1周内,监督其饮食,叮嘱其进食细、软、容易消化的食物,且少食多餐[3],不可以暴饮暴食,并戒除烟酒。
1.3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后,患者的焦虑程度。焦虑程度采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满分为100分,得分在50分以上为有焦虑状态。
1.4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3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目的和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行为,以促进其身心健康。而随着整理护理理念的深入,消化内科患者整体护理中更要求护士为患者给予较好的健康教育[4]。
我院实验组加强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首先对患者进行了评估,这样可以确保护理工作实施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其次,健康教育采用多种方法,避免了单纯口头讲解导致的患者容易遗忘等。此外,我院护士还在饮食方面加强了护理,形成监督模式,使饮食干预的效果更好。此外,加强健康教育后,患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到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如何改变饮食等生活习惯,以配合临床治疗,提高疗效,进而降低其不良情绪。
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焦虑程度护理后更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对消化内科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超.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运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71-2572
[2]於军兰,李兰珍.健康教育路径在消化性溃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102-1103
一是简单的走形式化课程教育的道路。有些学校有一定的师资力量,试图在日常教学课程设置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明摆的事实是,目前在专职心理教师相当匮乏,没有很科学很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后盾的情况下,最终必然的结果是搞形式主义,应付任务,图有虚表,是否具有实效性值得怀疑。同时形式化课程教育也可能带来的危害性是导致一些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我无关,把相关学生心理的问题全部推到心理教育的老师那里,这种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危害性极大。二是片面的单纯以心理咨询和辅导为主。有些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开展一些心理教育活动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了。有些学校花了大量的财力建设了上档次的心理辅导室,但是,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光顾的学生很少,即使有了成效,那也是一种被动的个体的调适性心理咨询辅导。以单一的心理咨询为主,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的行为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这种被动式心理辅导最终也会陷入困境。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一是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里的一项具体工作,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作为单纯的一门学科,它应该是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参与的一项工作,重视心理健康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观念。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都应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和知识的匮乏是约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可以说教育主管部门都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相关知识的匮乏和人才的缺乏是主要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其本身的难度,培训一时很难跟上,多数学校只是一些学科老师在兼职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一小部分精力做辅导,大部分精力是身兼数职,正常的课务就比较重,心理健康教育自然精力所限,频于奔命。因此,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也在所难免。
可喜的是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其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形式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真正要在校本研究中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最基本的就是必须坚持和尊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只有以原则为前提,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才会少走歪路,不走形式,富有成效。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形式研究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1.坚持差异性原则和普及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个学生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社会、家庭、文化、经验等背景,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一样,需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同的情况要不同对待。我们在实践中就是重点关注通过科学的测试获得的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和班主任要求重点关注的特困、纪律差、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跟踪的辅导。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全体学生,要贯彻普遍性原则,就是要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的正常、健康的发展。马斯洛曾提出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学生。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实践中就是以心理档案系统软件为依托,给学校的所有学生建立一套心理档案,同时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坚持科学性和实效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就是学校教育要以先进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托,教学内容要规范而系统,同时要善于借助心理学界研究的一些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测量工具、心理档案的建立等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学校建立的心理咨询室,更是要科学而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个别辅导,就要特别注重提高实效性,我们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强调行为调适训练。决不能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上搞形式主义。
3.坚持预防性和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等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要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性原则一方面是要求我们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同学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做好其心理疏导工作;另一方面是我们要重视对绝大多数同学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个性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整体素质。
三、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形式的实践探索
1.加强日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之成为主渠道。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拥有程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认为学校通过任课教师以及辅导员在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实效也最具普遍性的教育手段。基于这些认识,我们邀请心理专家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也关注教师的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成立健康教育专家小组。但是,专家只能解决一时问题而不能解决学校长期问题,全校教师依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2.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我们利用周边大学比较多的优势,和一所大学的心理教育协会的师生签定了共建协议。⑴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这是我们日常班级主题活动的一个补充或延伸,我们首先通过学生的民意调查,了解本学期学生比较关注的有关心理健康内容中比较突出的一些主题,然后制定主题活动计划,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普及性。⑵每年新生入学期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名单,跟踪谈话及记录,对其心理状态及时掌控和及时调整辅导方案。⑶心理拓展训练。我们从每个班级选出一名心理联络员组建“大学生心理协会”,每个学期会根据对学校一些突发事件思考或德育工作中反映的重点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定期的组织一个年级或几个班,开展几次大型的心理健康拓展训练,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以期起到一个预防为主、积极疏导的作用。⑷团队辅导。为了协助好辅导员工作,同时鉴于目前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的比例相当高的现实,我们制定“知心工程”,辅导员定期给特殊学生进行一对一或同一主题的团队心理辅导,以对其心理动态变化及时掌控。⑸跟踪家访。 建立家庭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这样能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构建立体平台,拓展心理咨询和辅导的途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是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首先对有心理专业基础的老师进行心理课程培训,培养出一批心理咨询师。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确定心理老师值班,负责接待学生的来访。总之,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扩大了心理教育、丰富了心理辅导内涵,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集中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沟通学校和家庭,全方位、多通道的开拓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从而有效的营造了一个积极而充满人性化的学校育人环境,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预防性和实效性的目的。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形式的研究是个动态过程,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借鉴,从而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周 宏、高长梅、白昆荣主编:《学校心理教育全书》,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
[2]周家华、王金凤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老年人; 糖尿病患者;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69-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1]。而且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其它慢性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8~40[2],因心血管和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是同龄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因此,对老年性糖尿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笔者对我科住院的89例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在其他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9例,其中,男48例,女41例;年龄59~82岁。糖尿病史2个月~3O年;合并高血压33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5例,糖尿病脑血管病22例,糖尿病肾病1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例,其他9例。文化程度,大学18例,中学35例,小学以下36例;职业,离退休干部40例,工人22例,农民17例,其他1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2方法在接受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包括集体听课、小组学习、相互交流的方式,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主管护师实施,接受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时间为2个月。健康教育的内容:
(1)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防治等;
(2)用药及治疗指导:介绍有关药物的作用特点、服药方法、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准时服用降糖药。应用胰岛素治疗时,应详细介绍胰岛素的作用特点、保存方法、注射方法、及注射时间,教会患者如何识别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低血糖,消除用药顾虑。积极配合医生控制好血糖水平,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及早发现并发症,消除隐患。
(3)饮食和运动指导:指导患者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计算每日总热量,严格管理和合理安排餐饮内容,进食时间固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以改善异常代谢状态,使血糖降低,可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平路散步、慢跑、打球等。既要持之以恒,又要量力而行。
(4)心理指导:不良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烦躁等)会导致病情的不利发展,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医务人员应针对具体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和家属及周围人员的思想工作,正确对待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变化,多加安慰和鼓励,使患者认真对待疾病,积极接受治疗。
2 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饮食的控制都比教育前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教育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比教育前改善明显,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思想顾虑要比教育前好,(表2)。
表2心理状况前后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在糖尿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的同时,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也是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健康教育干预被公认为其他治疗成败的关健。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对饮食、运动、药物、心理自我监测等治疗的重视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其干预方法是针对病情及思想情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尤其是关于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使病人能领会精神而自觉灵活掌握。为其制定饮食、运动计划,教会病人测定尿糖,让患者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计算和调整胰岛素剂量,注意防治胰岛素反应和疾病变化,随时取得恰当处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饱受疾病折磨以及长期用药,沉重的经济负担等心理压力,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等情绪,而不良情绪的波动可干扰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某些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多,导致血糖升高,促发和加重糖尿病,同时糖尿病又反过来加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采取耐心的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能自觉遵守饮食运动疗法,按时服药打针,定期监测有关指标,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从而很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使患者真正受益。
综上所述,正确的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善自我防护技能,减少药物剂量,促进健康,是与饮食、运动、药物疗法并重的治疗糖尿病基础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首先对辖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共建立档案35份,男性11人,女性24人。患者年龄在60~79岁之间,确诊时空腹血糖在6.5~8.9mmol/L之间,以上患者均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其中体重超标的有30人。
2健康教育指导
2.1方式方法
社区科每月组织一次健康知识讲座,请上级医疗机构的专家和院里的专科医生进行讲解,让患者与专家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还将如何健康饮食和各种食物如何搭配以及如何合理运动等健康教育内容做成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为患者发放,方便患者随时了解相关知识;还定期对这些确诊患者进行随访工作,随时了解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请况,并做出相应的健康指导方案供患者参考。
2.2饮食教育指导
营养饮食是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主要目的是保护胰岛功能,使受损的胰岛细胞减少损伤,延长胰岛细胞的寿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饮食的主要原则是热量要均衡,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食物要多元化,应少油少盐,进餐要定时定量,严格限制烟酒的摄入。首先确定三大营养素的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50%~60%、脂肪约占30%,蛋白质占不超过15%。患者应该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包括糙米、芹菜、韭菜、豆芽、海带等食物,能促进胃肠蠕动,降低餐后血糖,降低血脂。同时患者还应该多饮水,因为大量食用含膳食纤维素较多的食品,如果饮水不足可导致便秘发生。适量食用谷类和含淀粉高的薯类,包括土豆、玉米、红薯、芋头等,也可以少量食用一些含糖分低的水果,例如柚子,橙子,樱桃等,水果适合在两餐之间食用,可以额外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以上这些食物都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脂肪的摄入应合理使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尽量不食用或少食用含饱和脂肪酸高的食物,包括肥肉、各种肉皮、内脏、松子、油条、香肠等[1]。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包括瘦肉、鱼、蛋、奶等。全天食物量可按早、中、晚三餐的比例1/5、2/5、2/5或各1/3分配,盐的摄入量应为6g/d。同时应戒烟限酒,因为烟草中含有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物质,导致血管收缩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使抑制胰岛素分泌的物质增多,导致血糖升高,高度的白酒可导致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对肝脏造成沉重的负担,使肝脏对糖元的储存发生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2.3运动教育指导
运动疗法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促进骨骼肌细胞血液中葡萄糖的直接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转运血糖的活性,促进肌肉更多的利用脂肪酸,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质代谢和提高心肺功能,从而达到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2]。运动还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胰岛素抵抗的目的,降低餐后血糖,同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适量运动可以降低体重,防治骨质疏松,增强体力,改善精神状态。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宜做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应在餐后1h左右进行,每次30min~1h。运动强度用最大耗氧量的百分率表示,临床上一般以最大心率与安静时心率的差的百分数,即负荷强度来表示,负荷强度在80%以上称为强度,40%~60%称中度,20%以下称轻度,一般运动强度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至中度[3]。运动方式可采取慢跑、太极拳,健身操,跳舞等有氧运动。运动时还要及时补充水分,可备少量糖果或饼干,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