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7 12:12: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学生毕业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度还不够,因此没有重点发展这一专业,很多人在心理上觉得医学院校就应该重点培养高级医师与护士,护理行业在部分人的心理还没有被列入医学的部分,因此对于大部分院校的中医护理学,很多人是疏忽的,甚至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也比较少,这也是造成我国中医护理行业人才缺失的一大原因。
2、其实护理专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比其他专业更多,因为要面对不同症状的患者,因此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和工作人员就要掌握比医师、护士多的知识量,所以面对特别繁重的学习任务,这一专业的学生压力就比较大,因此这一原因也导致我国中医护理学的学生无法承受,最终放弃学习,或者学的不够专业。
3、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对于中医护理行业研究的还不够透彻,因此学生所学的课程并不全面。中医护理学科要结合中医学的基础,还有简单的了解西医的护理专业、并且包括针灸、按摩、拔罐等知识的学习,但是在一些方面我国的中医护理学专业知识简单的渗透一小部分,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最终导致毕业生无法胜任中医护理这一行业,造成人才的缺失。
4、由于场所、资金的不足,因此校方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过少,学生无法真正了解每个知识的应用,在中医护理学中穴位和手法十分重要,因此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大部分学校对于实践问题只是停留在学生看着老师操作,自己不能动手,课后参照书本记忆性回顾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即使只是背得再扎实,也无法真正领会中医护理专业的技能。
5、对于我国中医护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仍然还停留在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得过少,这样就导致学生眼中缺失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的枯燥也是造成我国中医护理学科不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中医护理学该如何发展
1、首先是人们对于中医护理学的认识,校方在招生时要宣传护理学科的重要性,以及毕业后人才的走向问题,这样才会吸引更多学生主动选择中医护理专业。并且校方也要重视这一专业学生的学习以及课程设置。
2、对于中医护理专业血刺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因此要结合专业需要开展相关课程,把中医护理学涉及的教学内容都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这样才能让本专业学生全方位发展,达到培养更多人才的目的。
3、增多学生实践的机会,校方应该多与中小型医院联系,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医院学习,这样更容易受到环境的熏染产生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也更容易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4、在课堂上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于中医护理学中所学的穴位和按摩手法,让学生互相按摩,把彼此想象成医院的患者,这样实践起来更容易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然后让合作的学生指出对方的优缺点,互相取长补短,结合起来对于知识的掌握就更加详细和牢固。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在护士的能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包括八项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知识综合能力。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护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途径,是培养护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向专业化角色转变的开始。通过创新护理教育理念,更新护理教育目标,改进护理教育实践,开展护理教育科研,就能在护理实习过程中培养护士核心能力。
关键词:
实习管理;护士;核心能力
护理教育是职业教育,其目的是为护理职业和护理劳动力市场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才。然而,由于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深深影响着职业教育,所以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据一些研究表明,目前,护理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同时,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增长和更新速度地加快,护理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在护士能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亦是不同专科、不同职级、不同岗位护士在担当专业护理工作中各种预期角色时,为确保完成专业性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总和。
这种核心能力足以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护理服务,它包括八项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知识综合能力。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护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途径,是培养护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向专业化角色转变的开始。因此,在护理实习过程中培养护士核心能力势在必行。
一、创新护理教育理念,在护理实习管理中渗透护士核心能力培养
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是由美国科罗拉多护理学院的Lenburg提出的一种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我校应融合国内外护理教育理念,制订出能体现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所需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确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以培养核心能力、提高素质及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实现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同时,我校还要强化护理实习的地位,通过培养实习护理学生的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独立反思与合作研讨解决真实、复杂的实践问题,主动建构护理专业知识,发展护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护理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气质去研究病人和护理,把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知识。
二、更新护理教育目标,在护理实习管理中体现护士核心能力培养
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是以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为导向,提倡重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注重能力目标的设立和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结合科学的能力测评手段,达到有效提高学生护理核心能力的目的。但是,界定出核心能力并不是最终目的,使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才是课程设置的关键。通过临床护理专家和教师的探讨,对护理实纲进行修订,我校拟订出护士核心能力护理实习目标:①评价和干预能力: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②交流能力:在不同场合(医院、社区等)与病人进行有效地交谈,运用计算机获取信息,正确书写护理计划、相关报告及论文;③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多渠道获取病人的信息,发现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并进行一定的科研活动;④人际交往能力: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对不同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的尊重,并具备一定的道德伦理和法律观念;⑤管理和领导能力:评估各项资源运用的合理与否,并提出改进建议;⑥教育能力: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⑦知识综合能力:在护理过程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
三、改进护理教育实践,在护理实习管理中进行护士核心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顺利完成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除了沿用传统带教方法,还可以增加形式多样的临床教学方法。如以病人为核心的病例教学法。首先,以病人为核心,进行病例采集;其次,针对具体病情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书写护理病历;第三,展开实习小组讨论,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带教教师充分给予指导,并检查病历书写情况;最后,经过综合分析,带教教师予以详细解答。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正确的护理病历书写及汇报病情的能力,让学生做到护理病历书写规范、用词准确,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解决病人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熟悉临床复杂的护患关系。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首先,教师强调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其次,科室选择较典型和临床常见病例,带教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指定内容,并查找资料。科室为学生提供资料查询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途径查询资料;接下来,带教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分组讨论,先分析总结各组的学习结果,集中整理学习资料,每组确定1~2个解决方案;最后,全体科室实习生集中讨论学习,以问题为中心,探讨临床护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科室教学干事主要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而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查找信息、解决问题等过程中强化护理基础理论,促进临床护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增强学生计算机信息检索及知识整合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从而培养护理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开展护理教育科研,在护理实习管理中强化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8S”理论;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纵观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11-2015年)指出:护理事业的主要目标正在由前一个五年的“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向“‘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发生改变。
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拟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培养出的五年护理毕业生在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等刚性素养方面,人文素养、行为习惯和心理素养等软性素养与优质护理服务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已经成为五年制护理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瓶颈。护理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教育,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丰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这是为人之本,从业之基,执业之要。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硬性护理技术基础上软性护理素养的较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渴望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无疑对护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尝试将企业上广泛应用的“8S”理论尝试性引入到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通过有效干预,着重培养、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软性素养,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目的。
五年制护理学生在校的学习中,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养上侧重实施“前4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等刚性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护理的基本功;在软性职业素养的养成上侧重“后4S”(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隐性素养。
(一)运用“前4S”管理 理论操作要兼顾
课程的设置,可以将护理教育课程分为普通类(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类(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护理礼仪、计算机等)及专业类(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三大模块,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组合。课程的实施,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办法,以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
实训基地要营造真实的医院氛围,尽可能贴近医院、贴近临床,从技术、管理水准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模拟医院环境,并突出职业素质训练,让护理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医院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清洁习惯开始。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组长监督学生清扫实训场地,维护保养医疗设备。清扫要全面彻底,以保证保持实训室干净明亮。实训过程,注重强化基础训练,动作规范,举止得体,指导老师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让学生勤于动手,严格管理,形成真实医院工作环境的氛围,在实训课日常教学的最后一个程序,指导老师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加以改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训基本功,长久规范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运用“后4S”管理 提升学生软性素质
以活动教育人,以形象影响人。中高职学生来校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技能,还必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是一种软实力,是隐形的,是护生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气息,良好的人文素质,能超越药物的治疗,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学人文主要靠内化,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就是一个良好的内化过程。我们应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
高职学校跟初中、高中不同,专业知识、人文素质的学习培养不仅仅拘泥于课堂,学习很重要,但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通过第二课堂----“校园课堂”开展专业兴趣小组,演讲、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人文丰厚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实现教育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着力从制度、精神、环境、行为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在护理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以第三课堂----社会课堂为外延。现实的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的说教对人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可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医院,进社区、福利院,护理实践基地等社会场所,开展参观学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对护理职业崇高性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端正学习护理的态度,树立牢固的护理专业思想。
目前,高职护理学生的培养模式仍然是常规的以理论教授为主、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研室与医院教学长期分离,高职护理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精湛护理技术基础上人文素养和心理素养的较量。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一员,肩负着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人才的使命,护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向医疗机构培养合格护理人才。将“8S”理论引入到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可以在提高其刚性柔性职业素养,锻炼其职业能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护理职业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教育科学 2007-01-01
[2]《学习“8S” 管理精髓的心得》(沈玲 企业信箱 2008年12月19日)
[3]《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市某护理学校为例》(邱建明 鲁东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2015年1月)
[4]《木桶理论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阚师鹏 价值工程 2004年第9卷)
[5]《浅谈“新木桶理论”在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蔡红霞 大家健康 2013年5月)
[6]《新解木桶理论与企业培训的重点》(周俊 培训广场 2008年6月)
关键词 高职 护理专业 基础护理学 实验实训 问题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65
Abstrac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the main body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is not outstan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is single, the old teaching mode. Here the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experiment and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problem; reform strategy
基础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丰富学生的护理基础知识理论,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具有积极的作用。要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必须要重视基础护理学课程教育。基础护理学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育中,要能够积极完善基础护理技术实验实训环节,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实训中,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基础护理学教学要突出实验实训教学,要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实训环节有效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促进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然而在高职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基础护理学教师要能够积极解决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和模式,以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发展,促进人才的有效培养。
1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地位
基础护理学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实验实训教学多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准备,实验过程的组织都是有教师安排的。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实验实训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被动地识记教师的操作流程。即使学生进行练习操作也是在模仿教师的动作和操作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2 传统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缺憾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如下:教师准备实验实训材料内容、教师一边讲解理论一边进行技术示范、学生回示、分组练习、总结点评。这种授课模式单一、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师过多强调的是精确的操作程序,强调的是规范的操作技能,学生只能进行模仿操作,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处理分离状态,缺乏内容与操作技术的上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学生只能掌握单项的操作技能,其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1.3 学生对实验实训教学不够重视
在实验实训环节,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是很重视这个环节的学习。一些学生认为,实验实训跟着教师做就行,自我主观能动性在实训环节中得不到充分挖掘,导致实践效果不理想。一些学生认为,实验实训参与不参与,学不学都无所谓,到毕业实习后,再进行学习,也不晚。一些学生认为,作为一名护士就是做一些诸如注射、发药、测血压、量体温等简单的工作,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实践操作技能,就能应付工作,因此,实验实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就导致实验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1.4 实验实训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考核中,现行的考核标准存在问题。考核标准只重视实验实训操作流程,操作细节,操作时间。这种考核标准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进行实践活动,考核靠什么,学生就练什么。不考的内容的学生就不练习。学生只是机械地实际模仿一些操作动作,对操作结果不能进行批判性分析,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很难得到发展。
2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2.1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保障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明确出课堂实验实训教学目标,能够对课堂实验实训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设计出难度适中,切实可行,可以评价,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能够增加学生实验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完成一个个实验实训任务,获得有效的发展。
比如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这些目标设置就是较为成功的。比如,能够应用本课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人体力学在护理操作中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无菌操作原理,编制出一套有新意的6项无菌操作程序等等。只有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在目标的引导下,有效参与实践,完成实践任务,不断提升实践技能,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2.2 精心设计教案
精心设计教案是保障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基础。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收集整理各种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要能够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善于挖掘教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能够不断丰富教案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案设置中,要避免内容的重复,保障学科间的内容上的衔接。能够找好课堂实验实训的切入点,突出重难点内容,适当安排演示实验,安排一些学生的创新成果,以更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通过对教案的精心设计,为实验实训课堂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2.3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项目任务教学法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实训教师是知识技能传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技能。在基础护理实验实训教学中,病史的采集及评估、病例分析、护理程序设置、护理措施制定、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操作后的护理过程总结都是由教师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师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基础护理实验实训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能够以项目任务教学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
推行项目任务教学法,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实践过程,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确定目标任务,制定实践步骤。学生需要自己设置护理程序流程,选择仪器设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搜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验资料,党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引导就可以,学生始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任务,学生需要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实验实训模式能够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能够发展学生的实验实训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 通过多元化、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培养实用人才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目标是为了通过实验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护理技术,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因此,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要能够以临床需要为中心,进行实验实训的内容选择,完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要能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临床技能和实践性环节教学内容。要提升学生的临床应用技能,在实验实训环节们可以通过情景演示、录像观摩、实验室操作训练、模拟人体操作、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多元化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对人才进行培养。要能够实施分层技术训练,通过分层训练的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专业专项技能,发展学的综合职业技能。要能够通过多元化、分层次的技能训练,有效培养护理技能型实用人才。
2.5 灵活利用示教手段
示教是一种传统实验实训手段,是保障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虽然,现在提倡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但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示教手段的灵活应用也是必要的。作为教师,要灵活把握示教的时机。在学生操作前进行示教,是为了让学生对新操作技术的程序、要领和操作步骤规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其示教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操作要领,能够逐渐熟练地进行自主操作。在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及提出的问题,适当通过示教的方式进行问题处理,通过这种示教方式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进行引导。在学生实践操作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示教。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总结性的处理。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虽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必要的示教还是不可缺少的,示教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有效保障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
2.6 完善考核评估环节
完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环节是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主要是对学生操作过程,操作技能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完善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环节,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完善预习阶段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病例设计内容是否新颖,学生设计方法有无创新,设计方法是否可行,学生实验实训用物准备是否齐全等多方面的评价。第二,完善实验课堂表现评价,这主要是对学生课堂表现情感态度,课堂操作是否规范,课堂操作是否具有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三,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这主要是对学生操作程序是否完整,随机应变能力是否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要通过完善评价过程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实训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要通过创新评价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训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总之,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通过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将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去,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高职护理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肖勤.浅谈如何提高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质量[J].品牌(下半月),2015(4).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 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
《护理学基础》是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课程,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护生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因此如何在教学上激感、诱导思考、启迪智慧、培养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些方面的教学改革尝试谈谈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上好绪论课,开启学习兴趣大门。
青年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人和事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绪论课起就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护基课的愿望和兴趣,对以后的学习有重大意义。以翔实的资料图片讲解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结合国内外护理专业地位不断提升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护理人才需求预测,说明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好,且世界性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严重,学生毕业后出国就业机会较多,让学生充满希望与信心。
2.多渠道开阔视野。
为了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理解,通过见习课或集中教学实践课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感受工作氛围;不定期地邀请护理专家讲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护士工作情况;开展学习讨论会;对所有新生进行护士仪表、行为规范的训练与考核;让护生观看卫生部录制的有关护理专业的教育宣传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1.多媒体教学组合,丰富教学手段。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特点是职业性明确,应用性较强。因此要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网上资料、多媒体课件、电视、幻灯、录像、投影、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想象,使课堂更生动、直观、精彩,又增进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了解,提高感性认识,同时在教学当中进行示范性教学,师生分别做操作演示,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
2.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知识。
为了让学生实习及毕业后能尽早适应临床工作,在教学中,对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及有关伦理道德、卫生法规等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如、医疗护理文件书写的有关新要求、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新进展、压疮治疗的新方法、医疗事故处理的条例等,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
教学中注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体现人文关怀。针对某些内容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如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病人的搬运、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患者常用的更换和沟通技巧等。首先布置预习内容,创设情境。分组进行不同的角色分工,分别扮演病人、家属、护士、医生等。在扮演过程中,扮演病人或家属角色的学生会给医护人员设置障碍或事先由老师拟定病情,然后让扮演医护人员的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会适时提供指导与帮助,最后教师总结评价以达成师生共识。“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共同,这种方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更能使学生体验病人与医护人员的角色,感受并锻炼学生胆量,培养学生的应变等职业能力。
4.抓好技能训练,加大考核力度。
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最根本的特色,力求用最先进的设备、教学设施和手段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我们按照技能训练标准,在时间、操作程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严格、规范而有系统的职业训练,包括从最简单的基本功训练到学会操作使用现代化设备等,力争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学到一门从业技能,这是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
为了让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在每学期期中与期末均选择临床常用操作项目作为必考内容。按照学校要求由原来的单纯理论考核,改为理论课与操作课都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记录成绩。操作考核时,让学生随机抽签选择考试内容,考核标准包括操作熟练程度、沟通能力、用物准备的针对性及对患者的关爱与健康教育。
三、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1.更新教育新观念,适应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跟上护理学前进的步伐,教师在授课前坚持集体备课和学习,讨论护理理论及操作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改进方法,实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为保证课堂教学不与临床应用脱节,教师应轮流定期到临床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以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提高实践技能;要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以使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跟上时代步伐,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
2.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标准化病人;护理本科生;护理实践;临床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34-02
近年来,如何培养与评价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为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输送合格的护理人才,已成为护理教育关注的热点[1]。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是高等护理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护理专业学生合格与否的重要手段。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称为多站式临床考试[2],它由一系列模拟临床情景的考站组成,受试者在规定时间内依次通过各个考站,对站内的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进行检查和/或接受站内考官的提问,提出诊断结果和处理方法,并获得测试成绩,具有能从知识、技能和态度多方面对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考核的优点。2008年以来,我院将OSCE考试引入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目前已实施8年,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中日趋成熟,相对客观的反映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水平。
一、OSCE考试组织与设计
1.制定考核方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已有的OSCE模式特点,由我院护理学专业教师及临床护理教师、临床带教老师等专家进行多次考核目标和方案的讨论,共同确定OSCE考核计划,设置明确的考试流程。按照考核计划,考试前分别召开考官会议及学生会议,安排布置考试工作。
2.考前准备工作。①OSCE考站设置设立多考站,2008年刚开展时仅设立7个考站,逐渐增加至10个站。根据每年学生数量及实际情况,进行考站设置调整。以2016届考核为例,共设置8个考站,其中6个考站以单项操作考核为主,每项操作时间为8分钟;第7考站以问诊及沟通技能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护理评估能力、护理诊断及书写能力、健康教育沟通技能;第8考站设置为小组综合考站,综合题中包含3―4项护理操作,学生依据实习经验及理论学习知识,对SP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选择并进行适当的护理操作,并对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考核。考试中有专人负责各考站的考官及辅助人员安排、时间掌控、考站轮转及考试流程等调配工作。②编写考站案例按照OSCE考站设置,编写考站案例。案例要求能反映临床真实情境,包括病人病史、体格检查、社会及家庭资料等,涵盖不同护理问题,能考验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评判性思维。病案编写完成后请多位老师进行反复审阅和调整,使案例信息量及难易程度适用于四年制护理本科毕业生。③培训标准化病人(SP)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医学模拟教学和考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汕大医学院自2002年以来开始培养模拟病人,拥有一批合格的SP。考前一周,由基础护理学老师对SP进行培训,主要针对考生所提问题的反应和应对各种可能问题时的正确应答,并根据统一标准对SP表演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进行要求。
二、OSCE考试流程及实施
1.考站设置。每个考站设置两名考官,在每一轮考试前的预备时间,考生等待在相应考站门口,考试计时开始才能够进入考站。考生进站后考试开始,由考官为学生提供病案,学生按照病案要求回答问题,判断并进行护理操作。考试时间结束即统一停止操作,退出考站,等待下一站考核。
2.考站轮转。以2016届OSCE考核为例,考生考前由工作人员带领学生抽签,第1―7考站中,学生获取第一考站顺序,第二站开始即按照自然顺序循环轮转;第1―7考站为个人操作评分,第8考站为小组评分,总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考核结束后的反馈。OSCE考核内容涵盖了包括吸氧法、女病人导尿、鼻饲法、肌内注射法、心肺复苏、静脉输液以及病人入院评估、护理记录、出院健康指导、沟通技巧等。通过学生在OSCE考核中的表现,考官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人文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考核结束后,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反思,由各个考站考官针对考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点评,帮助学生及时认识考核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促进学习。同时,考核考官组也将学生共性问题反馈给相关课程老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三、讨论
临床能力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其评价过程较为复杂,应采用多种方法,从认知领域、精神运动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多范围的综合评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通过一系列模拟临床情境考站,能较全面和客观地评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曾惠文[3]等人的研究表明将OSCE模式应用到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中,模拟临床场景以引导考生进入“护士角色”,通过SP设置“操作障碍”可以更为全面地评价考生的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能力。通过多次反馈与总结,我们对我院实施OSCE考核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1.考站时间的设置。考站时间应在充分考虑考核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设置。在单项护理操作考站,学生也需要进行病案分析。因此,在考站时间的设置上要在预计单项操作完成时间之外适当延长。在实践中常常因为要顾及学生人数和OSCE考核所需要的总时间,考核小组会有对考站时间压缩的倾向,但如果考站时间设定过短会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完成评估和操作,影响考生的成绩。
2.学生的表现。在OSCE考试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有表演成分,沟通生硬,动作程序化。这可能与学生平时护理操作练习以操作程序、步骤和手法练习为主,较少融入真实案例练习有关,提示护理技能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在学生教学和培训过程中也应将单项护理操作融入实际病例中进行教学和强化训练。
3.OSCE题库的建设。OSCE案例不是单纯的临床病例的照抄,而需要根据考试要求进行编辑和修改,因此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题库建设,确保考核案例质量。
4.考站数量的增补。考站数量设置需在总体考虑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反馈与调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被考生数量及考官的人力资源等因素影响,但考站数量的调整必须以能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水平为目的。
5.SP的重要性。优秀的SP会根据培训要求自然地应对考生的评估与操作。加强SP培训,提高SP的一致质量是保证OSCE考核公平性的重要部分。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是一种客观地评价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方法,但其组织工作烦琐,考试成本相对较高,在实践过程中更需多方面协调,确保OSCE考核本身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参考文献:
[1]荆文华,陈学顺.客观结构化考试在护理临床能力培养与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6):670-672.
[2]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3.
[3]曾惠文,杨婧,金晓燕,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在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4):266-269.
Nursing Graduates Objective Structure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actice
SU Jing,LI Jue,CHEN Rui-ling,SHI Chu-jun,HUANG Hua-lan,YANG Mian-hua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Nursing Department,Shantou,Guangdong 515041,China)
关键词 护理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4.0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Chinese nursing education of analysis found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mainly exist in the following problems: lack of scientific nursing concep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eans a single,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level is low,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and scientific method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o on.
Key words nursing educ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1 中国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1) 护理人员队伍有待建设。护理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到护理水平的高低。我国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差距体现在:一方面,我国护理人员严重缺乏。据权威统计,我国千人口的医生比例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然而护理人员严重缺乏,尤其高级护理人才欠缺。另一方面,护理人员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在职护理人员流失十分严重。护理人员离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工作压力大、工资低、缺乏职业前景、社会的偏见。社会应该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尊重意识,提升工资水平。(2) 护理教育发展缓慢。我国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不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缓慢。我国护理教育与发达国家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层次和类型单一。以中专为主的护理教育应逐步转向以大专为主,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和能力水平。同时,应健全护理类型,以适应医疗发展。第二,护理理念不足。主要体现在护理教育中偏重技能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如今护理人员要具备生理、人文方面的能力,逐步接受“合格的护理人员必须在大学培养”的观念。第三,学校护理教育发展缓慢。主要体现在欠缺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提高,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考核,教育评估有待健全。
2 中国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不能满足需求。在2001年我国护理教育招生中,中职(中专)的招生数量占招生总量的70%。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大专及本科的招生数量虽有大幅度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无论是数量还是比重都存在明显差距。护理人员的数量和层次影响着我国护理体系的建立,虽然近年来差距有所缩小,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保证护理专业年平均招生不少于15万,保证护理人员的数量;调整护理学专业招生比例:中专占50%,专科30%,本科及以上20%,发展高校的护理学专业,提升层次结构。
(2) 课程体系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大部分的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是医学课程的缩版,课程设置上无法体现出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其后果是护理学专业学生无法接受更专业的护理培养,与社会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脱节,未能实现学校教学的效果。未能形成体系的护理学专业对于护理人员的培养是缺失的。护理学理论发展不健全,因此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护理教育理论。
(3) 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匮乏。现阶段,部分护理学校仍然实行“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护理学专业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目前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多媒体技术没有很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在学生的学年考评中,尚没有科学的体系进行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测评。仅从期末的试卷来评判学生护理能力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4) 师资队伍不健全,学历偏低。目前中国护理教育院校的教师由三类人组成:医改护的高年资教师、前毕业的中专生和高等护理教育恢复以后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其中,由于其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因此医改护的高年资教师是骨干教师,但是数量很少;前毕业的中专生教师是主要力量,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其具备的知识和自身能力不足;高等教育恢复以后的本科生、硕士毕业生是日后护理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其具备全面的知识和能力,符合21世纪对于护理教育教师的要求。除此之外,部分教师由于脱离医院实际护理工作,导致相关护理经验不足,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鲜活的教学案例。因此,师资力量的不足,影响了护理教育的实施,学生接受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欠缺,直接影响着社会对于护理人员的评价,不利于社会护理体系的建立。
(5) 教学评估方法单一。受到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影响,目前教学评估方面尚没有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法。护理教育注重实践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评估方法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评尚没有提出符合实际的评价方法。
(6) 在职护理人员再教育动力不足。目前护理教育的发展使得部分护士通过各种方法接受到了进一步的教育,并取得学历,但是由于时间限制,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学校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完成护理教育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很少有机会继续深造,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难以解决。因此,在职人员的再教育需要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和评估体系。
3 中国护理教育发展对策
3.1 深化护理教育教学改革
第一,调整培养目标。在调整和完善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的基础上,本科阶段要注重培养目标的建立。护理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护理学理论素养,更要有娴熟的实践技能;不但可以完成护理工作,同时更能掌握心理学等方面知识,调节患者心理;不但能够出色学习本专业知识,同时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办学单位要根据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律,实事求是调整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案及过程。
第二,调整课程设置,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一,增加人文课程课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其内涵。同时,增加以培养学生个性为目的的选修课;第二,遵循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建立课程板块群;第三,分阶段、按步骤增加实践课程,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第四,关注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去建立有个性的自身成长规划。最后,根据现实发展,删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内容。护理教育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不仅要有科学的知识,更要传递给学生尊重科学的精神。
第三,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手段。护理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未来需要,调整课程内容。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同时也让学生不能很好地吸收和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唤起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护理院校教师承担着学生具体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护理教育教师不仅要借助教学手段和方法传递知识,更要去传递给学生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正义、仁爱、客观和理智,这些是护理教育院校需要在教学中和生活中去培养和营造的。
第四,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中不仅要重视对于护理学理论的考查,同时也要加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教学评价体系的目的是督促学生日常的学习和探究。教学评价内容可以多方面、多层次。笔者认为评价内容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第一,护理教育要求的理论知识,这是基础;第二,专业要求的护理技术和能力,这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指标;第三,志愿服务项目。比如义务服务社区和老人等等。这是培养学生自身的爱心、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同时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更加了解社会现实;第四,在校的科研实践。科研能力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在护理方面有所建树和发展的标杆。同时也是护理教育发展的潜在动力;第五,学生活动和学生工作。这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活动。为学生妥善处理和同事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便利。
第五,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和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增加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病护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其次,积极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最后,增加人文内容。目前,医患矛盾的突出,提醒着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重工作方式和方法,遇到问题要敢于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利。同时护理教育中这些人文内容的增加,对于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2 提升和加强专业教师素质
提高专业教师素质,是提升护理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强对教师能力的考核,学校内部采取方法激励教师不断学习,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第二,聘请医院的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讲学,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弥补在校教师经验不足的不足;第三,派专业教师出国深造,学习外国较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第四,教师自身的职业精神要端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公正和客观评价社会问题,自身要富有爱心和正义感,为学生传递正能量。
3.3 高职高专教育和继续教育需进一步完善
高职高专教育和继续教育,是护理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主要方式有以下方面:建立制度和程序,保证中专教育的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得到进一步的高等护理学教育。其中,成人护理教育主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建立在职教育体系,一切有制度可循;第二,要建立学生档案长期追踪制度,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情况。
3.4 建设临床和社区实验室及实习基地
硬件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护理院校要寻求政府以及企业的资金帮助,用来购买机器和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建立社区实验室和社区实习基地。主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建立大医院、中等医院和社区医院三层次的教育见习基地,此阶段时间较短,主要以学习和观摩为主;第二,开辟护理教育实习实验社区,借助社区现有的医疗条件进行教育实习,此时间较长,同时需要学生进行总结;第三,成立社区康复实验室,在临床选择优秀康复医生、护理人中员进行按摩等方面的教学, 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康复仪器设备, 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①
中国护理教育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发展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与国际相接轨的护理教育,让护士应该成为初级保健的主体。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地区的护理水平,从根本上要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加强政府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投入,用于培养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工资。
【关键词】 中医护理 教学 辩证施护
近代中医护理仍坚持辨证施护的原则,根据疾病的病因给予不同的护理,加速疾病的痊愈。如清・郑树圭在《七松岩集・淋浊》中,对“气淋”的护理强调“只宜静养”,这是根据气淋的病因而制定的,而“砂石淋”的成因“属郁怒伤肝者多”,所以在护理方面应“戒气省劳,绝欲为第一”。《万应经验良方》对伤寒的护理,根据感受寒邪之因,在护理上提出“惟宜密室避风,勿食粥饭米粒,静谨自守,只以姜汁热酒,或姜茶等类与饮,待七日传遍经络,虽不服药,亦自然痊愈。”又如,泄泻病因属脾胃虚弱,或外邪困脾而致,因此《王氏医存》对泄泻病人特别注意食物的消化,提出“凡饵汤药,萁粥食、肉菜,皆须大热。熟即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在施护方面坚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如《万应经验方》对阴症腹痛采用“食盐二碗炒热,布包熨脐腹,老幼皆治。”此外对阴症腹痛寒甚的,症见肢冷昏厥,或面唇青手足紫黑,用葱白二斤炒热,以不烫手为度,用单布包葱安肚上慢慢蒸熨,葱冷再换热之,俟热气透人腹内自愈,内以连根葱白七大根捣烂,酒煎去渣,热灌之,阳气即回。由此可见,辨证施护一直贯穿在每一病的护理之中。
目前在各类医院病房中的护士几乎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寥寥无几。由于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严重缺乏,中西医护理未能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临床上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并且普遍存在着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由此导致在临床上很少有辨证施护,更没有辨证施护教学的开展。
1 加强高质量的临床中西医结合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
①加强对临床教师思想与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培养什么样护理人才的关键问题。”因此,作为临床护理教育者,首先应该转变思想和观念,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中西医护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认清各自的优势及护理内涵的共同之处,肯定中医护理理论对医学事业的贡献。②加强临床教师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培训,教师首先要参加中医护理知识培训,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充分认识和肯定将中医护理融人西医护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并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实践。③医院应与医学院多方联手,多手段多渠道地为带教老师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环境。
教师可与学院中医系或中药系教师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的知识和技能,也可到中医医院参观学习,从而学习不同教师传授中医护理知识的技巧。
2 探索有效的临床带教方案、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①建立合理的临床教学组织管理体系。设立教学总带教负责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使各项教学工作管理到位,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②运用多媒体设备讲授理论小课,使中医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易懂。初步使护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形成联系。③带教教师运用PBL教学方法,结合实例,到病人床前,实地讲解,引导护生参与讨论,学会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④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病例讨论,进行教学查房。鼓励护生书写中西医结合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学会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在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反馈机制,重视护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同时,也要尊重、理解、关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提高带教水平。
3 加强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速中西医护理技术的融汇和贯通,积极探索辨证施护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及时了解国际护理学科的发展,把握护理理念的发展动向。吸取国际护理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充分利用医院与医学院已有的中西医资源进行学习与研究,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积累新经验,总结新理论。运用新理论新经验指导临床护理教学,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使临床护理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向社会输送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新一代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涛.传统中医护理在现代的优势特色及发展[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2):1067―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