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4 17:07: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卧床病人护理技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长期卧床;并发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4-02
骨科疾病常使病人躯体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易发生便秘、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合并症,甚至有致残的可能。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的早期预防是其能否顺利恢复的关键。因此有效的护理对于病人尤其重要,现介绍几点护理技巧,可有效预防止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合并症的发生,以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1 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在50%-70%。便秘的产生对病人原发疾病的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经过临床观察发现,骨科病人发生便秘的原因有:创伤疾病的初始原因或手术,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营养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因素等。因此,我院骨科对可能发生便秘的病人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1 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排便习惯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采取早预见性护理。病人手术后,注意观察其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对肠蠕动减弱的病人要暂禁饮食。护理人员要把预防便秘的问题作为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向病人讲解便秘的原因,预防便秘的重要性,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1.2 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饮水计划,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2000ml。在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基础上,增加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冬天可将水果放入温开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再食用。对有便秘倾向的病人,可口服适量的蜂蜜或每天早晨喝一杯淡盐开水。嘱咐患者少吃产气的食物及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使用开塞露,可缓解腹胀和便秘等。
1.3 指导患者促进排便方法,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长期卧床的病人,排便不习惯,因为食物发酵产气,及吞入的气体,使肠道膨胀。护理人员可教导患者在床上练习腹部肌肉的紧张力,或屏气以增加腹压,轻后部,以协助排便。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学会进行腹部按摩或热敷。①按摩:每日按摩腹部23次,每次20回左右,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发生。②热敷: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热水的温度以60℃左右为宜,不能太高,以免烫伤,每天2次。鼓励患者多饮水,不要忽视便意,要定时排便。
1.4 心理指导,调节患者情绪 便秘与紧张、焦虑、失眠等心理因素有关。因此,护理人员要向疏导患者的情绪,向患者讲解便秘的原因,预防便秘的重要性,让病人放松思想,消除顾虑,积极配合。
2 预防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缺乏运动,使骨骼处于脱钙状态,大量的钙由骨骼中游离出来,通过血液从肾脏排泄进入尿液,使尿中的钙含量迅速增加,如同时有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因素存在,很快就会在尿路内形成结晶结石,其中尤其以膀胱结石最为常见;加之不注意会的清洁卫生,不及时排出尿液,饮水较少,可继发尿路感染。为了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每天要用干净水清洗,勤换洗内裤,保持病人尿道外口的清洁;多饮水,有尿意就要及时排出,不要憋尿,以冲洗尿道,排除细菌及毒素,防止尿路结石的发生。
3 预防褥疮的发生
褥疮是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常见护理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负担和经济压力,如久治不愈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为了预防褥疮的发生,要经常对患者进行翻身,并进行记录,对于易压部位要及时进行检查,尽可能使用气垫床,以避免褥疮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褥疮的病人,认真检查病变深度和范围,明确诊断和分度,根据不同的分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标记褥疮范围,严格观察病变发展。另外,还要加强患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减轻褥疮对患者的影响。
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因此,早期预防和系统、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可有效地降低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4.1 预防 全面综合评估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调动病人积极性,参与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以尽可能运动全身各肌肉、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对于已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根据病情进行对症处理,并手术疗法进行溶栓的病人,应严格遵医嘱给予用药。
4.2 护理 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主动讲解深静脉血栓护理发生的过程和治疗效果,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进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以降低血液粘滞度,嘱病人戒烟酒,以免酒精、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病人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5 预防肺部感染
病人骨折后,卧床时间长及手术后病人怕患处疼痛而不能有效地咳嗽、排痰,使痰液坠积在肺部等,易并发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保暖,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注意患者口腔卫生,进行深呼吸训练,以增加肺通气量。有痰液及时咳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咳嗽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拍背;尽可能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因为仰卧位不易咳出;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进行呼吸道湿化,如雾化吸入,或将热水到入一个杯子中,将口对着杯子,吸入热蒸汽,也可达到湿化痰液的作用。
总之,对骨科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方式,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强化治疗疗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焕明,孙荣君,王少兵.垂体腺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处理体会(附26例报道).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年第05期.
【关键词】食管狭窄 支架置入 家庭护理
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食管癌病人及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病人因进行性吞咽困难,长期摄入不足或不能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和严重衰竭,直接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自膨胀式支架置入用于解除食管梗阻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有效的解决了病人不能进食的问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我院消化内科自2005年到2010年共进行了25例支架置入术,均取得良好成效。通过发放出院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定期家庭随访,加强对家庭护理知识的宣传,提高家庭成员的护理能力及应对技巧,病人在家休养也能得到专业的护理、照顾,不仅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关注病人内心,避免不良情绪
1.心理病症表现
因患者长期摄入不足或不能进食,全身状态差、精神压力大,极易产生焦虑、悲哀和恐惧的情绪,即希望通过支架置入扩张食管后能解除痛苦、延续生命,又担心疗效不明显或出现各种并发症。这种复杂的心理必须要得到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
2.护理措施
针对病员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首先应给予病员充分的理解和亲切的关怀,经常陪在病员身边,鼓励病员诉说并耐心解释,积极的暗示,激发病人潜能,消除病人轻生厌世的心理;多与病人沟通,在交流中,通过列举病情恢复良好的例子来激励病人的信心。协助病员选择适宜的兴趣爱好,鼓励病人适当的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下棋、绘画、打扑克、听音乐等,并与之共同完成,分散病员注意力,提高病员生活乐趣。若有条件可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争取社会支持!
二、食物选择至关重要,饮食过度应循序渐进
1.术后食管功能及特征
置入支架后部分食管丧失蠕动功能,且内壁不光滑,特别是进固体时容易发生阻塞,因此,支架置人术后患者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
2.护理措施
支架置入术后饮温水(40~50℃)50ml以利于支架张开变硬,固定于狭窄表面,避免脱落和移位。禁食2小时后可进食流质如:米汤、牛奶等。第二天可酌情进食半流质如:粥、玉米糊、蒸蛋羹、菜泥等,再逐渐过度到软食最后到普食,少量多餐。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戒除速食的习惯,餐间及餐后用温水冲洗食管,防止食物卡在支架上阻塞支架管腔。
饮食选择应避免干燥、粗糙、坚硬和粘性食物如:干果、芹菜、韭菜、年糕、汤圆、芋头等;严禁饮用40℃以下的冷饮,以免发生支架变形发生位移,禁服片剂及胶囊类药物,应把药物研碎后用温水冲服。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
1.胃食管返流
(1)食管返流表征
置入支架后,置入段部分食管丧失蠕动功能,易使胃内容物发生反流,尤其习惯于饱食后即卧床者,可引起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症。
(2)护理措施
指导病员采取坐位进餐,饮食不宜过饱,进食后站立30分钟,不宜马上卧床休息;若身体状况良好,餐后可适量运动,促进胃排空;卧床休息时选择高枕位,防止食物返流。若病人出现嗳气、返酸、上腹不适伴烧灼感,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抑酸剂、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物以改善症状。
2.疼痛
(1)表现
由于癌肿使食管严重狭窄,置入支架膨胀后使组织损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胸痛 、胸骨后异物感,此症状多数在一周左右消失。
(2)护理措施
鼓励和安慰病人,使其树立信心,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引导病人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的感觉;告知病员这种不适会随着进食的改善而逐渐适应消失;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用止痛药物。
3.支架移位、脱落
(1)表现
支架选取的大小、类型、张力不合适、饮用40C以下的冷饮致使支架变形、置入支架后放化疗使肿瘤缩小,导致支架相对直径变小,支架不稳定、剧烈的恶心,呕吐、咳嗽,食物的下坠推力、食管上下两端支架缺少稳定性等原因都可导致支架发生移位、脱落的发生。
(2)护理措施
为防止发生支架移位、脱落除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支架外,病人培养良好饮食、生活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病人在术后食物过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进食过多过快,正常饮食时食物选择也应避免粗糙、刺激的食物。发生移位、脱落者应立即就医,在胃镜下调整支架的位置。
4.再狭窄
(1)表现
支架置入发生再狭窄分假性狭窄和真性狭窄。假性狭窄是由食物嵌炖引起,真性狭窄常因肿瘤生长有关[5]。
(2)护理措施
预防假性狭窄应严格选择饮食,禁食粘性食物,细嚼慢咽,进食后用温水冲洗食道以减少发生堵塞的可能性。若病人进食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后有明显腹胀、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由于疾病及心理等因素,常导致患者排尿不畅或排尿困难,尿液潴留于膀胱,引起尿潴留,造成患者腹部胀痛难忍,增加痛苦,并加重心理紧张和不良病情。为了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导尿率,我科2008年2月-2009年8月对28例急性心梗尿潴留患者采取了综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到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09年8月急性心梗患者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32-85岁,发生尿潴留的有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
2 方法
2.1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患者因病情危重,加上胸痛等不适,往往产生焦虑情绪,而焦虑又有可能影响正常的排尿。患者入院后即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绝对卧床休息的目的及意义。卧床排尿的目的、意义,并指导患者床上卧位自行排尿的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住院环境,使患者适应患者角色。并且听取患者的意见,满足患者需要,减轻其痛苦。在患者出现焦虑时及时给予安慰及情感上的支持,以消除紧张、焦虑心理[1]。同时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保护患者隐私,消除羞涩心理。
2.2: 诱导法:患者有尿意而不能排出时,用50-52℃的温开水[2]清洗患者的会及。女患者洗毕用无菌棉球堵阴道口,再以冲洗壶距20cm外冲;男性患者用冲洗壶冲洗会(腹股沟、、),同时嘱患者排尿,通常4-30分钟后即可排尿,排出尿液后逐渐减少冲水量,尿毕清洁会阴,干棉球擦干水份,整理用物。
2.3热敷按摩法:可放松肌肉,促进排尿。用温水热敷下腹部,或者用手环形按摩下腹部,由内至外。如果病情允许,可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切记不可强力按压,以防膀胱破裂。
2.4半卧位排尿法:如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时,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退裤至膝部上方,置便盆于臀下,根据病情将床头摇高40-70°,使病人呈半卧位,确定病臀部坐于便盆后,扶住病人,嘱其排尿,排尿完毕,取出便盆,擦净会阴及臀部,穿裤。再根据病情或患者需要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此方法排尿有一定的腹压作用于膀胱,又近似于习惯排尿姿势,使尿液易于排出[3]。
3 结果
经过上述几种排尿方法,28例患者在30分钟内均能自行排尿。
4 讨论
急性心梗患者因病情危重,再加上疼痛等不适,为了减轻心脏负荷需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出现尿潴留主要与病情及不习惯床上卧位排尿和焦虑情绪有关。焦虑可造成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抑制排尿反射;胸闷、胸痛、气促使患者产生消极抵触情绪。而强制卧床、排尿方式改变等因素又会引起会肌肉紧张,影响膀胱括约肌的放松和收缩,引起排尿困难致尿潴留[4],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随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解除焦虑情绪,说明卧床排尿的目的及意义,满足患者需要,减轻患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并正确指导训练患者床上卧位排尿,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文倩,王叶丽,经皮冠壮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护理干预,2006,11(22):21.
[2] 熊爱姣,余先会,异常排尿形态及护理,护理技巧,2008,6:165-166
[3]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3-285
[4] 胡秀华,王云霞,介绍一种卧床女病人床上排尿方法,2004,3,19(5):17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w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多见,占周围静脉闭塞性疾病的95%左右[1]。据研究报道,ICU患者DVT的发病率为31%[2],DVT也是ICU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我科2011年3月-2012年2月15例DVT患者的发病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及降低ICU患者DVT的发病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DVT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在76-22.5岁,神经外科7例,胸外科2例,脊髓损伤1例,外伤5例。
1.2诊断标准
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皮温高、皮肤色泽改变,Homan征阳性。
1.3发病原因分析
根据Virchow1856年提出的血栓形成的三要素是:静脉瘀滞、内膜损伤和高凝状态。将患者的年龄、卧床时间、心肺功能、动静脉采血次数、机械通气时间、镇静和脱水药物的使用作为危险因素。
2 结果
证实ICU病人DVT的发生于与多重危险因素有关,患者年龄、卧床时间、动静脉采血次数、镇静、脱水药物、机械通气等均使DVT的发生率增加。本病例中12例在ICU治疗期间痊愈,2例死亡,其中一例病人放弃治疗,另一例病人死因为脑部疾病,1例好转返回普通病房,出院时痊愈。
3 护理
3.1一般护理:长期卧床者应定时改变,一般每1h或2h翻身,做适当的上下肢活动,护士应指导、监督及检查病人的活动情况;注意保护静脉,尤其对长期输液或使用刺激性药物者,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条静脉反复穿刺,静脉留置针不超过3天,输液过程中病人主诉肢体疼痛、麻木及静脉炎的症状出现时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做相关检查,排除DVT。
3.2肢体的功能锻炼: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对大手术后的病人,术后24小时开始抬高训练,,应抬高下肢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影响静脉血流[3],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不能下床者,应鼓励病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动屈伸下肢做弯曲和背伸运动,昏迷的病人,不能自主活动的,应被动运动。
3.3保护静脉血管,减少创伤:留置深静脉导管以颈内或锁骨下静脉为主,尽量不在下肢进行静脉穿刺或采血,对于偏瘫病人尽量不在患侧肢体输液,扎止血带。静脉采血尽量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深静脉穿刺。增强护士静脉穿刺的技巧,严格遵守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注意无菌操作。
3.4机械性治疗:包括间歇或者持续小腿气动压迫,分解压力袜,使用弹力袜。对于高危人群,要认真观察,对比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水平的腿围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提高早期诊断率。
3.5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讲解DVT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讲解常见症状,告诉病人,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和护士。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对于存在DVT高危病人,口服阿司匹林的病人或者服用肝素时应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6DVT患肢的护理:对于已经发生DVT的患者,血栓形成的1-2周内卧床休息,抬高患侧肢体20-30°,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者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患肢不要按摩或者做剧烈运动,以避免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严密观察患侧肢体温,脉搏及皮温变化,每个班次记录患侧肢体周径。
3.7溶栓护理
3.7.1疗效观察:用药后每2h观察患肢色泽、温度、感觉和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患侧肢体周径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重者,应立即向医生汇报。
3.7.2并发症观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多为牙龈出血,注射部位出血、泌尿、消化道出血及手术切口的血肿和出血。用药后需要严密观察出血倾向,执行医嘱定时查凝血酶原时间。
3.7.3溶栓后肢体活动: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者肢体不能过冷或者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
3.7.4加强宣教:应增强病人的自我预防意识,例如刷牙时动作轻柔,防止跌伤,避免抠鼻子,注意在饮食中添加蔬菜,防止便秘引起痔出血。
3.8预防肺栓塞的护理
肺栓塞最常见的栓子来自下肢深静脉,约占95%,肺栓塞实际上是DVT的并发症,严重者造成猝死,大多数肺栓塞临床表现轻微,产生明显症状和体征时,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其他导致心肺功能异常的疾病混淆。护理人员在采取DVT预防措施的同时,注意观察高危人群肺栓塞的三联征表现:血痰、咳嗽、出汗、血痰、胸痛、呼吸困难和胸痛、恐惧等,如有此症状,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给予支持护理,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急性呼吸窘迫病人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执行医嘱静脉输液维持血压,尽量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恐惧,如无溶栓禁忌症,立即给予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综上所述,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以预防为主的,ICU病人又是DVT的高发人群,ICU护士对于预防和治疗DVT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早期观察到自己的不适症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医护人员也应当保持学习,提高对DVT发生的警觉度。
参考文献:
[1] 单鸿。临床介入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56.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48-02
这两天进行了这学期的最后一次见习,两个全天。我们已经由最初的兴奋新奇变成现在的习以为常。这次来到了消化三科,这里的医生护士都非常和蔼随和。又跟着交了一次班,再一次看到了护士工作的认真与严谨。
跟着教员扫床时,扫到26床,在门外就闻到一股难闻的臭味,原来这个病人是由高空坠落,腹腔内脏都有损伤,并且腹腔都是积粪,所以特别难闻。看医生换完药就走了,连收拾都没收拾,留下护士在善后,又是整理各种管子,又是叫病人家属引流,又是冲洗,又是换床单,当时就觉得护士真辛苦,不仅要忍受难闻的气味还要耐心的指导家属如何护理,真有种不想再干护理的念头,同时又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平凡与伟大。更让人气愤的是,护士在查房时,有些病人爱理不理,表现出很不耐烦的表情,而就在后一分钟,医生进来时,还没说话,病人就立马来了精神,眼睛睁得老大,急忙和医生问好。当时就在想,什么时候能让护士和医生有同等的低位,得到同等的尊重,我们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又能做些什么呢?将这两个场景结合起来就觉得护士委屈,一面是任劳任怨对着满屋子臭味的病人进行护理,一面又是部分患者不屑的深情,想想就心寒。可是回过头来想想,大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还是比较尊重的,也会和护士微笑,也会认真听护士的嘱咐。得到的是尊重还是不屑不仅需要改造整个社会对此的态度与风气,还要从自身找原因,理论知识是不是过硬?能不能正确回答患者与家属的问题?操作技术是不是娴熟?能不能做到一步到位给患者以信任感?沟通技巧是否运用自如?能不能缓解病人心理问题,让他们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这次见习还有一个感悟就是沟通交流很重要,教员在给一个病人换深静脉置留针的贴膜时,那个患者很紧张,以为是要把导管给拔了,赶紧把脖子扭向一侧,说:你要给我拔了吗?我上这个管子很贵的,在别的医院置的,一下800多呢!这时教员连忙说,我只是给你换个贴膜,患者才又开始配合了。这也给我以后的工作提了个醒,在做任何一项简单的操作前都最好给患者讲解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另一个列子也是在这次见习时看到的,护士在给一个长期卧床的病人做雾化,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做,患者吸了一会儿就不吸了,问为什 么要给我吸这个?这一下也好多钱吧,这是一个实习生解释道,是为了祛痰,患者就更不高兴了,说我没有痰,吸这个干吗?我在别的医院人家就没给我吸这个,实习生也不知道如何解释,这时,一个有经验的护士说,你长期卧床,又要做手术,做这个雾化是防止肺部感染的,你不能出了问题再治吧,那时候不仅花更多的钱,你人也受罪,说着又说了一句,你赶紧吸吧,再这样举着药一会儿就没了。患者听到这里就乖乖的深呼吸来配合雾化了。这也让我有所反思,不仅要会给病人做护理和治疗的操作还要明白医生下医嘱的用意,要有专业的知识给自己说的话提供支撑,提高可信度,让患者觉得护士是有专业知识的,护士的话是可信的,听护士的话是对的。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进行的更加顺利。在做到以上各点还不够,我们不能像一个背书或者执行的机器,我们要用我们的热情与微笑来打动患者,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护士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他们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考虑。这样护士与患者的关系也会更加的融洽,不仅避免了纠纷也为自己为病人提供了方便,给了自己一个好的心情。
这两天的所见所感所想我会牢牢的记在心里,我会像教员们学习,学习她们的态度,她们的技术,她们的沟通技巧。在这几天发现的问题我也会认真思考与体会,避免在自己都工作中重蹈覆辙。我一定会尽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努力,在这一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贡献我的光和热。
【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护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长期置管病人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存在问题,寻求护理对策,改善操作技巧,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护理 并发症 预防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能高效率地保持静脉通畅,减少液体外渗和防止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患者家属因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同时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了治疗效果。
1、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1.1 静脉炎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对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
1.2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
1.3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1.4 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1.5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常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1.6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根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的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的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量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 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常规留置时间为5d[4]
2、 发症观察与护理
2.1 预防感染
在静脉留置针应用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液、渗血、红、肿、热、痛等反应。穿刺处每天更换一次敷料,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盖上无菌干纱,用胶布重新固定好,也可使用无菌胶贴隔日更换一次,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一旦发现异常症状,立即拔管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少痛苦。
2.2 护理导管
妥善固定留置针,防止打折、扭曲,并注意静脉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前拔管后要注意留置针肝素帽的松紧,防止使用过程中因为多次封管拔针或肢体移动而导致肝素帽脱落。强调在每次结束输液、护士离开患者前检查透明敷料的固定情况,如有松脱,立即予以更换敷料或重新固定,在静脉留置针应用期间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输液过程中控制好输液速度,以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循环负担,引起不良反应。为避免导管堵塞,在静脉营养液、血液制品及特殊药品输完后应彻底冲洗干净,及时封管,并注意封管速度要缓慢。
2.3 防止形成静脉血栓
为预防血栓形成,应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选用外径小的导管,尽可能穿刺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且置管时要求技术操作熟练,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血栓形成。肝素帽使用时应与其平行刺入中心,减少反复穿刺肝素帽而造成微粒污染。严格控制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建议常规留置时间不要超过7 d。肢体穿刺时患者手、足应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2.4 药液外渗的处理
(1)局部封闭,减轻疼痛,促进吸收;(2)取土豆切成片状贴敷于皮肤红肿部位;(3)局部物理疗法。
2.5 防治静脉炎
每日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的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穿刺点局部有压痛或稍感不适提示有静脉炎的可能,要及时处理,可应用(1)静脉炎软膏或喜疗妥局部涂擦;(2)土豆切成片状,沿静脉行走方向贴敷于皮肤上,每日更换数次;(3)局部理疗;(4)酒精纱布湿敷。
3、 小结
静脉留置针由于外套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柔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小等特征,故可较长时期留置。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为临床输液、输血提供了可靠的通路,在急诊抢救时更能发挥优势。护士在使用过程中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更要加强观察和护理,在每个环节上都熟练、正确,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医疗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老年痴呆;预防;护理
1 痴呆的定义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症。从临床实用角度,将痴呆定义为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并具有以下精神活动领域中至少三项受损:语言、记忆和空间技能、情感或人格和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等)。
2早期预防
2.1 防止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痴呆的主要因素,特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丰富,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代谢减低,器官退化,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应适宜长期坚持锻炼,加强保健意识,有节奏的有氧运动可推迟和延缓脑细胞衰老,锻炼时肌肉收缩外周的血液泵到达大脑供给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它们能保护神经细胞,促进新的神经连接,使注意和警觉功能加强。
2.2明确病因。痴呆是一临床综合证,无固定特异病因。首先应明确得病的病因,如中毒性痴呆、代谢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可以治疗的痴呆约占痴呆病人的19%-40%。经适当的病因治疗,在原发病的治愈或好转的同时,痴呆症也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好转。因此对原发病早期采取措施,故早期诊断治疗痴呆病为主要。
2.3良好的生活方式。宜生活有规律,注意起居,环境宽敞明亮,清洁空气新鲜,保证有质量的睡眠,避免白天长卧,尽可能做到早睡早起,因人而宜参加户外活动、锻炼、散步、跑步、做操、太极拳等运动,参加社会活动,善于广交朋友,经常交流、沟通,培养兴趣,训练思维,保持心态平衡,心情愉快,以及力所能及的脑力和体力活动,与子女一起生活,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同时还应“三高三低二戒”。
有人发现痴呆病人脑神经细胞突触及基底神经核中铝含量是一般人的4倍。这样我们不得不从营养配置上来考虑,正确调理饮食,应该从“三高三低二戒”做起:“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豆油、麻油)、高维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二戒”即是戒烟戒酒。这些均对痴呆的预防起到药物不能起到的作用。
3 护理
3.1心理护理。老年痴呆是一种社会心理性疾病,在疾病各期都会出现某些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碰到生疏复杂的事情,易感疲乏,易怒和焦虑,人格障碍,不爱清洁,依赖性强,自私和多疑,幼稚,欣快,哭笑无常等。它们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治疗的有效性。为此护理人员要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将心理护理贯彻始终。还要以人为本,态度和蔼,语言可亲,有技巧的与患者多进行沟通,耐心听病人的诉说、唠叨,和患者说话时目光注视病人,给患者一种信任感,做耐心的解释,对其不正确的行为不要直接批评,应在病人情绪平静时给予正确指导、纠正。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多多亲近和关爱病人。
3.2长期卧床的护理。由于老年痴呆定向障碍病人常常昼夜不分,或生活能力下降,肢体无力,生活不能自理,常常引起长期卧床。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经常巡视病房。做到七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检查、勤交班。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干燥、建立翻身卡。长期卧床1-2/h定时翻、拍背、按摩受压部位,肢体被动训练,注意营养供给,预防肺炎,营养不良,褥疮等并发症。
3.3睡眠障碍的护理。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在老年人中为常见,而痴呆病人更加严重。不良的睡眠习惯,情绪失调,社会心理因素,不适的睡眠环境的变化均影响老人的正常睡眠。应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条件,室温和光线适宜,床褥不宜太软以免翻身困难,枕头高度适宜约l0cm-15cm以保持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采取刺激控制锻炼时帮助失眠患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有规律睡眠的训练方法。
(1)是在有睡意时才上床。(2)床和卧室只用于睡眠而不能在床上阅读、看电视。(3)若上床10-20分钟不能入睡,则应起床。(4)夜间无论睡多久,早上按时起床,白天不打磕睡,同时对一些护理操作和必需的护理治疗应合理安排在患者自觉地觉醒时间实施进行。减少被动觉醒次数,保证有效睡眠,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4 安全防护
防止意外发生,首先解除患者周围环境的危险物品,对电源、火源、热水瓶、剪、刀、化学物品等,严格控制、保管、安放不易碰撞的地方,对病人的药品妥善管理,每次发药应送到病人手中,看服下肚。病区患者应有专人照顾护理,24小时陪护,经常巡视患者是否在室内或病房,不可单独活动、外出。为病人填写好安全卡,包括:姓名、住址、联系人电话。避免迷路、走失或发生交通事故。由于痴呆病人智能低下而致情感障碍,在医疗护理中要往意自己的言行,给予温暖、安慰,切忌言行生硬引起患者行为异常反应。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心理护理;骨伤;健康;心理
骨伤手术病人的护理要求护士对病人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人性化的服务对医疗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越显重要,所以爱护病人是心理护理的关键环节,更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从术前和术后来说一下我的认识。
由于骨伤的特殊性,骨伤患者对自己本身所伤的部位和受伤的程度了解不够、认识不足、怀疑手术是否成功或怀疑医生的能力和护理中的隐私等产生惧怕心理,这样内心产生一种术前恐惧和术后剧痛等恐惧感。其次,由于不少骨伤往往都需要手术来解决,动一下就产生剧痛,再者手术费用都较高,患者会感到无法承受。所以手术前忧心重重,焦虑不安的情绪。有的骨伤一次手术得不到治愈,需要几次手术才能解决,而且愈合时间长,产生担心治疗不彻底,留下后遗症,心理状态较为矛盾,情绪较为低落等等原因。同时,有的患者对医生的诊断及医术持怀疑态度,这就造成了手术前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
由此,我认为要着重注意术前和术后两个方面的护理。根据我常年从事护理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期间的精神状态,更关系到患者身体状态的恢复。
第一,实施手术前,首先要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术前耐心说服各基本手术常识的讲解,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和手术的必要性,促其配合好手术。常言道:“病人无医,就会无望;病人无护,就会无助。”所以我们不能让病人感到无助,在护理工作中,在骨伤护理中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术前如果患者对手术认识不足,对手术的成功和后期康复会产生疑虑,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术前应积极向患者进行系统指导,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及医护人员对手术提前进行准备,并告诉患者该手术成功率的把握性,治愈后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消除顾虑,配合手术的成功实施。
其次,在术前的护理中我们要加强与病人的情感交流,减轻病人的焦虑及孤独的心理。患者初到病房面对的环境比较陌生,远离亲人的精心呵护,极易引起精神紧张和孤独感,对手术产生焦虑及恐惧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就应加强与病人的情感联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在做各项护理工作时,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多做解释,以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过程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处理方法,并向患者讲解病区及病房的有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减轻思想顾虑,稳定患者的思想情绪,保证手术正常实施。同时,应嘱患者注意术前的休息,可让患者口服镇静药,保证充足睡眼,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这样更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总之,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对整个手术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手术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样可帮助病人建立有利的治疗和康复的良好心理状态,以达到手术前心理护理的目的。也可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康复十分有利。
第二、在手术后,首先由于骨伤病人大多需要较长时间卧床休养,有的病人更需要常年卧床,尤其在骨折或软组织损伤经治疗后,要求病人逐渐进行功能锻炼,病人往往因伤肢疼痛或怕活动后骨折移位而不敢锻炼,害怕过早活动会影响骨折愈合或已愈合的骨折再次折断,对于功能锻炼思想负担过重,容易产生悲观,术后锻炼不积极不配合的情况。因此,在病人身体恢复阶段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在面对患者的疑虑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讲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不锻炼的危害性,使其打消顾虑。在功能锻炼中,有些人因耐受程度差,害怕疼痛,锻炼强度不够,护理人员应正确引导,同时还应协助患者一起锻炼。让他们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其次在恢复阶段的生活中,必须创造适宜病人休养的环境,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对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尽量将其床位安排在靠窗口的地方,使其能经常看到窗外景物并且能够多接触阳光。对能下床活动的病人,要注重其功能锻炼的过程,家属既要加以鼓励又应帮助其多去户外锻炼,增强体质,这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的恢复也同样重要,更能促使其加速其术后康复的时间。同时,家属必须配合医护人员为病人解释正确对位的重要性,提高病人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医护人员要告知家属一定要懂得骨折治疗中“动静结合”的重要意义、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配合医护人员向病人作好细致的解释,使病人多正值得功能锻炼的好处.并主动坚持锻炼,加速骨折愈合。同时,由于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烦躁,家属可以耐心开导,并尽量的分散患者注意力,促使其愉快的度过康复期。
总之,心理指导应贯穿骨科患者整个过程,针对患者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通过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各方面分析,护理人员针对骨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困惑表现,及时准确把握心理支持介入时机。有针对性的开展分析、引导,运用中医情志护理措施调动患者自己的积极性,有目的地疏导骨伤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压力,使患者了解自己的处境和所承受压力及内心的需求,分析自己产生紧张的原因是否与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有关,提醒患者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想法,适应客观的要求。指导患者学习有效的中医心理调护应对技巧,把自己的期望值调整到和自己能力相适当的程度,使自己从经历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从而维护身心健康,缩短骨伤病愈时间,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