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4 17:08: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品质管理基本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

第1篇

    为了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本市住宅和公共建筑质量,强制淘汰不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与质量低劣的材料和部品,积极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资源节约型材料和部品,根据建设部、国家经贸委、质量技监局、建材局联合颁发的建住房〔1999〕295号《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0年12月1日起,在本市新开工的住宅工程中禁止使用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推广使用符合《陶瓷片密封水嘴》(JC663-1997)及《水嘴通用技术条件》(QB/T1334-98)标准的陶瓷片密封水嘴。

    二、自2000年10月1日起,在本市新开工的住宅工程中,禁止使用长江、黄河上中游等天然林保护、生态建设工程地区的天然林及天然珍贵树种为原料生产门窗、地板。

    使用速生丰产林木材生产门窗地板要经过干燥、防虫、防潮、阻燃改性处理,提高其使用寿命。

    要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积极开发生产、推广应用新型复合木质门窗、地板。鼓励采用木材采伐加工的剩余物、竹材、农作物桔杆、回收旧木材为原料生产复合门窗、地板。

    三、在本市建设工程非承重墙体以及围墙中,禁止使用粘土砖,零零线以上的承重墙体中,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建设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2000年10月1日起编制的设计施工图和2001年1月1日起开工的住宅及公共建筑中,应当按前款规定执行,推广使用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和非粘土瓦。

    四、在本市建筑结构高度100米以下的建设工程中,禁止设计、使用铸铁排水管,推广应用硬聚氯乙烯排水管。

    自2000年10月1日起编制的设计施工图和2001年1月1日起开工的建筑结构高度100米以上的住宅及公共建筑中,禁止排水管道使用砂模铸造铸铁管,推广应用符合《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及管件》(GB/T2772-1999)的柔性接口机制铸铁排水管。

    五、在本市多层住宅以及多层公共建筑中的生活给水管道,禁止设计、使用镀锌钢管,推广使用塑料给水管。

    自2000年10月1日起编制的设计施工图和2001年1月1日起开工的本市高层建筑的给水管道和各类建筑的煤气、消防管道,禁止设计、使用冷镀锌钢管。

    六、自2000年12月1日起,在本市新开工的建设工程中,禁止使用一次冲水量在9升以上(不含9升冲洗水量)的便器,推广使用一次冲水量6升的座便器。

    便器与水箱配件应配套供应,保证便器的密封性能和冲洗性能,便器生产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保证其配套产品的节水功能和质量,并在产品上标明冲洗水量。

    七、在本市住宅、商办楼、公共建筑中禁止设计、使用普通钢窗,推广使用符合《PVC塑料窗》(JC/T3018)标准的塑料窗以及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要求的建筑用窗。

    积极开发木塑和铝塑复合窗、钢塑和钢木复合节能保温窗、隔热保温型铝合金窗等新型节能窗。

    八、对《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中规定实行准用管理的建材品种,除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规定实施管理的产品外,用于本市建设工程的,应当取得《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准用证》。

第2篇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尿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留置尿管可引起尿路感染、尿管脱出、疼痛、血尿、引流不畅等并发症。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我科在2015年8月~2016年2月开展第一期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选取2015年8月~11月在我病区留置尿管的325例病人为对照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在我病区留置尿管的325例病人为观察组。对活动前后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培训与组圈 品管圈于2015年8月成立,由8名成员自愿加入,由护士长担任圈长,设7名圈员。通过投票法选定圈名、圈徽。圈名为"管管圈",寓意:"我们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留置尿管患者细致入微的健康教育,确保管管畅通,共享安全。"

1.2.2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1]及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急迫性、圈能力[1]确定"提高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3拟定活动计划 预估各步骤所需时间,确定活动计划表,由圈长控管活动进度。

1.2.4现状把握 ①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留置尿管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导尿管基本知识、留置尿管目的、适应症、自我护理知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五个项目(见表1)。②制定留置尿管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查检表。表格内容包括查检日期、患者床号、姓名、疾病诊断、未知晓原因及宣教内容。宣教内容包括导尿管基本知识、留置尿管目的、适应症、自我护理知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均设有"不了解(0分)"、"基本了解(2分)"、"熟悉(4分)"三种选项,满分20分。由患者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进行问答计分,得分≥18分为达标。2015年8月~11月,对我病区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查检,查检结果留置尿管患者共计325例,健康教育平均知晓率为70.8%。制成柏拉图,以找到改善重点。

1.2.5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品管小组经过讨论,根据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设定目标值为90.0%。

1.2.6解析 通过头脑风暴,找出原因,制作鱼骨图,并把要因重新查检,找出真因。总结出主要原因如下。①护士方面因素。?宣教不到位:护士评估能力差、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不足、用词专业化、一次性宣教。?管理者监督不力。?缺乏奖惩机制。②患者方面因素。?患者不配合:个别患者对于健康宣教的内容不重视。?患者接受能力低:年迈或年幼、意识未清醒或半清醒、生理或疾病因素、文化程度低等。③家属方面因素。?家属不配合:个别家属对于健康宣教的内容不重视。?家属接受能力低:年迈或年幼、文化程度低、家属表达能力差等。?家属更换频繁。

1.2.7对策拟定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圈员之间进行讨论,针对真因制定对策;全体圈员就每一评价项目,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对策拟定。

1.2.8对策实施与检讨 ①减少护士方面因素的措施:宣教前认真评估;管理者规范宣教内容,将导尿管相关护理知识整理编印,装订成小册子,作为留置尿管患者专门的健康宣教资料;管理者加强督促,每周抽查一次健康教育落实情况;专业知识欠缺者,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指定专人负责留置尿管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多次宣教。②减少患者方面因素的措施:宣教前认真评估;言语通俗,关心体贴患者,增加信任;责任护士针对不同的个体,灵活运用宣教方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分发宣教资料;多次宣教。③减少家属方面因素的措施:分发宣教资料;多次宣教。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病区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标准化流程 ①责任护士于留置尿管前一日、当日及留置尿管后1日,分别通过评估问卷,查检患者对留置尿管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②对未掌握的患者分析原因,找出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标准化健康教育。③评价患者留置尿管健康教育的效果。④多次宣教,健康宣教贯穿整个留置尿管期间。

3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企业,品管圈活动在日本及美国等各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2]。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近几年已经逐渐被国内医院引入护理管理领域。我院于2012年把品管圈工具应用到护理管理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2013年我科"畅畅圈"在全国品管圈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参与管理意识和欲望,通过共同参与管理从而形成良好的上下一体统一的系统,护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从基层而来有利于执行和提高效果[3]。通过品管圈活动,品质管理的概念已经深刻印在每个圈员心中,对它的理解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我们学习了各种品管手法,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此项活动不仅获得了有形成果-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同时获得了许多无形成果,如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积极性,协调性等。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寻找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从而也提高了患者、医院、员工等多方面的满意度。

3.2品管圈运用到医疗护理服务行业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4]。在未增加人力的情况下,对住院留置尿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更专业、更规范、更系统,并制定了标准化的教育流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庭芳.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付文焕,王晓舜,施孝金,等.品管圈活动在药科制剂部门的应用与成效[J].中国药事,2009,23(10):91-94.

第3篇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质量改进

临床中静脉留置针导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其重要性在于保证患者享有安全、优质的静疗服务,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节约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保证临床用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1]。留置针堵管影响了护士正常的工作程序,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满意度下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心内科静脉留置针患者110例为对照组,104例患者为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及新方法实施静脉留置针。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 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我科"新希望圈"活动小组共8名圈员,以科室组织,护士主动报名的形式成立。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支持和辅导,并组织圈员学习品管圈基本理论和知识。

1.2.2选定主题 采用品管圈活动主题矩阵图,圈员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点一一列出,并依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评价项目,采用"5、3、1"的评价法汇总出分数,最终将"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1]定为本次活动主题。

1.2.3制定活动计划 根据主题,运用六何(5W1H)分析法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拟定计划、把握现况、分析要因、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对策、实施与评价对策、确认效果、标准化、决定活动日期、圈员的工作分配等,并绘制成时间甘特图。

2结果

2.1把握现状及分析要因 设计查捡表,收集2013年12月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基本信息。将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得出留置针总数为110例,其中堵管36例,堵管发生率为33%。对出现36例堵管的留置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72 h堵管18例,48 h堵管12例,24 h堵管3例,96 h堵管1例,12 h堵管1例,2 h内堵管1例。

了解现状后,分析造成堵管的主要原因为:封管手法不正确(延长管未夹到底部、夹小夹子手法不正确、小夹子距离穿刺点远);护士宣教知识欠缺;药物渗透压及pH值不合理(刺激性药物、两种或多种不相容药物)。将引起留置针堵管的原因制成柏拉图,利用二八定律确定改善重点为72 h堵管和48 h堵管。

2.2设定目标 明确改善重点后,拟定改善目标。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圈员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的评估而得出,平均分为4分,以5分为100%算,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能力为80%,目标值=36-(36×83.3%×80%)=12。

2.3解析问题 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对留置针堵管存在各环节中的人、物、方法、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静脉留置针堵管的要因分析,绘制鱼骨图,寻找留置针堵管的根源,最终确定主要原因为封管手法不正确(延长管未夹到底部、夹小夹子手法不正确、小夹子距离穿刺点远);护士宣教知识欠缺;药物渗透压及pH值不合理(刺激性药物、两种或多种不相容药物)。

2.4拟定对策 一个原因可衍生出多个相应对策,应根据效益性、可行性、经济性等各种因素作综合评价,选择要实施的改善方案。此阶段经讨论决定,对策为:理论知识培训,规范宣教内容;操作培训;加强优质护理服务;针对个人加强思想教育。

2.5实施对策

2.5.1静脉留置针维护相关理论知识培训 品管圈小组成员通过收集资料,针对我科护士现有的静脉留置针使用及维护水平,进行自我理论知识培训;请留置针厂家专业培训人员进行讲座,现场提问答疑。培训内容包括:静脉留置针基本知识、穿刺前的评估(病情、血管等)、穿刺过程、固定、维护、宣教、告知。培训过程中采用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结合操作视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培训效果。

2.5.2操作培训监督考核 带教老师对操作规范进行逐步讲解,帮助理解各步骤意义;统一对全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且逐一进行考试,确保合格率;护士长进行质量追踪。

2.5.3规范宣教内容 与患者多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宣教,规范留置针使用宣教内容。

2.6效果确认 品管圈实施后的成果包括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两部分。

有形成果: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主要为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的降低。改善措施实施前(2013年12月),110例静脉留置针中有36例堵管,堵管发生率为33%,改善措施实施后(2013年1~2月),104例静脉留置针中有17例堵管,堵管发生率为16%。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制定了心内科常用药物PH值表格;心内科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

3讨论

本次活动按照品管圈步骤逐步进行,圈员体验到从不懂到熟练应用品质管理基本工具的过程,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通过参加品管圈活动,临床护士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意识逐渐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此次品管圈活动取得显著效果,对我科护理队伍实施自我质量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03-01

前言 品管圈(quality contral circle,QCC)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并建立健康行为有重要意义[3]为了提高我科住院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对宣教内容的掌握,参与治疗和护理。结合我科现状于2013年1月6日开展了以“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的“拉手圈”QC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住院的442名患者为对照组(干预前),男209例,女233例,年龄为19~82岁,平均(49.51±6.31)岁,平均受教育年限(4.2±2.6)年,住院天数均≥4天,平均为6.23天;疾病种类均为我科常见病如阑尾炎、腹股沟疝、胆囊结石等。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485名患者为观察组(干预后),男237例,女248例,年龄为21~85岁,平均(50.14±6.20)岁,平均受教育年限(4.6±3.1)年,住院天数均≥4天,平均为6.23天;;收治疾病种类同前。排除因患者沟通障碍或医学已经诊断为精神病、智力障碍的病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原发病种类、手术治疗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对照组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按照患者住院疾病发展阶段治疗流程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用药知识、合理饮食、风险防范、出院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的宣教

2.2观察组在落实以上基本知识宣教的基础上成立品管圈,通过现况调查等品管圈十个步骤的开展,使住院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逐步提高。

2.2.1成立拉手圈品管圈小组:共十人,平均年龄27.3岁,护士长为辅导员,圈员由科室护士自愿报名,圈长由大家投票选举产生。制定了各自的职责。每周由护理部集中对每一步进行培训,每周科室选派一名品管圈成员对科室品管圈活动进展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直至该圈结束

2.2.2主题选定:根据科室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及医院的政策要求,每名圈员提出3个主题,通过记名式团体技巧法。选定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第一圈的活动主题。

2.2.3根据PDCA各占30%、40%、20%、10%的原则,拟定了活动计划书,设计现况调查表,进行了两周的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找出问题所在。

2.2.4解析:从人、物、法、其他4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根据80/20原则选定:宣教形式单一,内容繁琐、陪护更换频繁、没有掌握宣教时机、宣教后评价不及时,没有巩固宣教效果、护士长没有将护士的宣教质量和考核相结合这七个为我们需要改善的重点。

2.2.5对策拟定和实施:除继续落实以往的宣教形式和内容外还拟定了(1)制定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处分,发于患者便于患者极其家属学习和按照要求执行(2)制定了彩色饮食图谱张贴于病区走廊(3)将责任护士分组与医生绑定固定床位,利用晨晚间交接班补充宣教,针对每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宣教内容和形式。患者不知晓和不理解的内容给予解释,体现宣教的连续性。(4)要求护士不要在患者进餐、疼痛和手术刚回病房时宣教,掌握好宣教时机保证宣教效果(5)针对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影响沟通效果,故请了宣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护理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来我科对全科护士培训护患沟通技巧。(6)对策的实施每一步均有负责人,保证对策正确有效的实施。

2.2.6效果确认和标准化:通过柱状图对比每一项措施实施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是否有提高。经过八周的效果确认后,以上(1)(2)(3)(4)项是有效的,并制定了两项标准。标准一:制定我科常见病的宣教流程及饮食宣教手册,健康教育处方。所有新入科护士及轮转护士必须通过培训和考核。标准二:所有知识的宣教必须在患者疼痛评分≤2分的情况下才可以宣教,保证宣教效果。

二结果

1.品管圈实施前后我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比较:见表一。由此表可以肯定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是提高的。

三讨论

1.探索正确有效的宣教形式是患者的迫切需求。虽然比较医生,护士陪伴在病人身边的时间较多,但在健康教育及配合手术成功的重要性方面并未获得病人与医生一致的认同,这说明护士在病人个性化健康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充分[4]。

2. 我国《护士注册法》明确规定,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护理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分支已在医院开展多年,但大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宣教形式。满足患者对宣教的需求和保证宣教效果。

第5篇

【关键词】模具专业 岗位 分析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12-02

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近20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我国模具工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模具行业年均增长率在12%~15%,模具行业正向着快速、经济、精密、智能等多元化方向发展,[1]这使得企业对模具实用性人才需求大幅度增加。但存在的现象为:一方面各地高职院校的模具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一方面模具生产企业找不到他们需要的、合适的、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实用性模具人才,这势必对高职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一、浙江区域模具人才需求分析

2011年10月,模具英才网上提供的招聘信心,以浙江区域限定进行查询,共计501条;若再以模具发展较快的宁波市加以限定,共得到141条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这141条信息中,“学历要求”除4条信息外,其余对学历的要求都为大专及以下,或为对学历不限。若以招聘信息中的职位来归纳:模具设计类33条,模具制造类(主要以数控加工为主)64条,模具装配与调试类9条,品质管理类4条,生产管理类12条,采购销售5条,其他类14条,其职位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企业对模具人才岗位的需求,按职位所占的份额从高到低依次为:模具制造、模具设计、生产管理、模具安装调试、品管和检验等,这说明企业对模具岗位人才的需求量是不同的。除了生产管理类需要相关综合工作经验和技能外,其它各类岗位都适合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选择。在这些岗位中,企业对模具制造岗位的需求为45.39%,对模具设计人才需求也较突出,占23.4%,这两部分加起来接近69%,说明现阶段模具设计与制造类人才的缺口较大。此外,对生产管理的需求较明显,占8.51%,说明企业对有一定工作经验、有较强综合能力、懂生产和技能的骨干模具人才也十分需要。模具安装调试和销售采购的人才的比例占到6.39%,说明高职院校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时有了更大的选择,高职教育要综合考虑市场因素,“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跟企业需求,紧跟岗位能力要求,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

二、模具岗位群及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上述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岗位从过去的以模具设计为主转变为只有少数人在模具设计岗位上,而更多的是在模具制造及生产一线岗位、模具管理岗位等部门,具体岗位分布如图2所示。

三、企业模具人才需求层次分析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可把模具技术人才分为三个层次:

1.“蓝领层”

“蓝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模具加工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5%,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模具技术人才。

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掌握模具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模具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模具装配和日常维护能力。

这类模具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

2.“灰领层”

“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模具设计与加工的工艺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模具技术岗位中占20%,其中设计人员占9%,工艺人员占11%。

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掌握模具加工工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模具制造基础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能运用至少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此类人员在模具行业尤其受欢迎,待遇也较高,这类技术人才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

3.“金领层”

“金领层”人员具备并精通模具高级设计软件和模具结构知识,对设计、制造、编程所需要的综合知识能全面掌握,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技术主管。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和对市场的调研,发现目前模具行业最紧缺的几种人才:具备产品开发素质的3D造型工程师;具备产品加工工艺素质的CAE分析工程师;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模具钳工、技师;数控加工中心的高级编程师、高级技师;熟悉模具制造工艺的设计工程师;此外还有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挤出模等领域的专才。

四、高职模具人才培养改革

高职模具人才培养要适应区域经济需要,根据地方模具行业集群地对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的要求,结合国内模具技术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2]

1.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瞄准市场对模具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同时兼顾人才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是掌握模具制造工艺与设计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模具制造和维修能力、模具安装调试能力,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工作创新精神,适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时,根据对企业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的分析,明确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是岗位与岗位能力一致性原则。岗位职业能力的定位,必须以完成本岗位职责和任务为原则,即由岗位任务来确定职业岗位,再由岗位来确定岗位的能力要求。第二是岗位能力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性原则。[3]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模具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应加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职业性、有效性,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建立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的机制,探索出既立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又有模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设具有真实情景的车间型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构建“模块引领,双证通融”的课程体系,实行“课程周”、“三班制”等符合企业工作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基于双重角色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先进制造领域“行知相融、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设计岗位能力的职业技能证书体系

要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应用性人才,保证学生的岗位能力达到岗位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因此,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建立与岗位和课程体系相配套的职业技能证书体系,以国家职业技能证书作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检验和考核标准,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4.培养岗位能力的先进技术

目前,各种高效的、先进的技术和加工设备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企业需要大量既掌握传统模具设计方法,又熟悉模具设计与制造先进技术,具备模具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能力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不能局限于项目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等教学上,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主要依靠计算机和先进机床的今天,要注重培养模具先进技术的岗位能力。

(1)模具CAE技术:CAE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CAE技术已成为产品开发、模具优化设计及产品加工中这些薄弱环节的最有效的途经。企业对CAE人才的需求会逐渐上升,但现在面临CAE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缺乏,制约企业对CAE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模具专业要抓住市场机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组成CAD/CAE/CAM课程体系,将大大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学生未来岗位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2)快速模具技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和开发成本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传统的模具加工方法,由于其制造工艺繁琐,周期长,并且成本高,不适合单件小批量产品的开发。因此,快速原型技术(RP)以及基于RP 技术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RT)在企业新产品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发展,模具企业希望职业院校培养更多的熟练掌握快速模具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3)逆向工程:逆向工程(RE)也称反求技术,它不仅可以消化和吸收事物原型,并且能修改再设计制造出新的产品。通常用于仿制没有设计图纸文件的产品,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对事物或模型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据通过三位几何建模方法重构事物的CAD模型,进而进行分析、修改、检验、加工,然后制造出产品的过程。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利用逆向工程可以极大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开发费用,随着计算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化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测量数据的产品造型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已得到广泛应用。[4]

五、结 论

高职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背景,通过对模具岗位群和职业能力的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模具专业应用能力、现代技术应用能力、自我发展和开拓能力,以适应模具企业岗位的要求。同时,随着模具行业不断走向高端和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模具人才要培养兼顾未来岗位能力,适应先进岗位的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 谭平宇、陈京生.模具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模具工业,2010(36):11~13

2 郭扬.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