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学学科质量分析

科学学科质量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4 17:08: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科学学科质量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科学学科质量分析

第1篇

目前,大多数英语教师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领悟。能够遵循情景教学的原则,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在情景中进行语言教学;能够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部分学校领导对这一学科日渐重视,配备了素质较好的教师,开足了课时。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距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小学英语的教育教学质量,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2004—2005学年末调研试卷分析

命题思路:本套试题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遵循低起点、小梯度、层层递进和逐渐加深的原则,力求突出听力、关注认读、适当书写、立足基础。以多种题型为手段,诊断检测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技能的情况。

试卷结构:本次调研试卷分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听力主要考查学生听辨单词、句子和情景对话的能力;笔试部分重点考查字母、词汇的认读、记忆,句型的理解、运用情况以及对语篇的阅读理解能力。

试卷得分情况分析:从这次抽查的答卷中可以看到:听力试题的得分率均在90%左右,说明教师现在比较重视学生的听力训练;单词的认读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得分率分别为88%和84%;然而语音知识的得分率只有(四年级)53%和(五年级)31%,语法知识的得分率是(四年级)52%、(五年级)62%和(六年级)66%。由此可见,语言知识部分仍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通过以上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要重视语音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如果语音基础不扎实,就会影响其发音;如果不会读单词或发音不准,就会影响其单词的记忆和积累;而词汇量少,阅读就困难重重。所以,教师应重视语音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听录音、读例词和观察单词的结构去体会、总结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去尝试拼读未曾学过的单词。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拼读单词的能力,为其自主学习单词、扩展词汇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正视语法教学

小学英语提倡语言的整体输入,不讲句子结构,不讲解语法概念。但这并不等于不讲语言规律。名词的单、复数,can/can’t,There be 的用法、比较级、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等语法现象都依次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语法代表着语言的规律。如果学生对语法知识一无所知,将会严重影响其英语技能和英语运用能力的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言规则 。另外,教师要注意:对语法现象解释清楚就可以了,过多的理论解释反而会适得其反,最关键的是实践、实践再实践。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分析:

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进。然而,透过一些表层现象,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有碍于进一步深化课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从学生学的角度分析:

1、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大多数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都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和很高的积极性,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加深以及其他课业负担的加重,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减弱,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持续和稳定的学习动力,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也是小学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1)采用活动的途径,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师生情感的沟通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要以关心、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保持学习兴趣。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效果以及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的获得关键在于能否让其学会学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法,更要考虑学生应该怎样去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学习兴趣。

2、学生的英语认读能力较弱

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认读能力普遍较弱。随意翻看学生的英语课本会发现:很多单词旁边都写满了能帮助他们记忆单词读音的汉字。虽然这样可以暂时帮助学生读出单词,但对读音的准确程度确实不敢想象。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

(1)加强语音教学,促进认读。拼读能力是理解和表达语言音、形、义的基本能力。语音教学与拼读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语音知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能力,以促进其认读能力的发展。

(2)重视板书设计,辅助学生认读。板书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又能帮助学生认读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应及时呈现清晰的板书,并对板书进行“形象设计”,以达到更好的认读效果。

(3)开展有效的活动,加强认读训练。教师应把握好认读目标,创设活泼、有效的认读活动,加强对学生认读单词的训练。

(二)从教师教的角度分析:

1、对教材的实质内容理解不透,不能灵活地使用教材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大多数教师习惯拘泥于教材,并按照教师用书的教学内容安排进行教学,“教教材”本身就成了目的。这样一来,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就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材再好,也只能根据一般情况为“教”提供一个思路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可能符合每个学校乃至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新教材为教师处理教材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也给教师把握教材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使用观,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量力而行,“力”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行”就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

2、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目前,大多数教师都能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在游戏、竞赛、表演、画画、唱歌等活动中学习英语。但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脱离了基础知识训练和技能培养。课堂表面上显得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一个,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应学的知识。

我们不反对热闹的课堂,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不能违背的,我们要追求富有内涵的热闹和精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明确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哪些语言知识和培养哪些语言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既要设计旨在熟悉语言形式的机械性操练活动,又要设计旨在语言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练习活动,还要设计旨在三者相结合的交际性活动。让学生在模仿中熟悉所学语言,在有意义的言语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语言,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运用语言。另外,活动的时间、难易度、参与面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使活动不仅富有情趣,而且富有实效。

3、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教学中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目前的课堂活动大多仍是以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活动为主,教学活动大多还是教师的“一路牵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任务不明确,活动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想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无非从三个大方面出发: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方法和学校的态度。找到这三个方面的不足,对症下药,弥补改善才能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相关方法都是一一针对教师、学生和学校方面不足的。

一、优化教师的课程设计

从多数老师的教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初中化学老师的课堂内容设计太过于枯燥单调。依旧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虽然老师讲得很多,学生也没少记,但是教和学仍然难以一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要优化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充满创新;教学导入一定要新颖独特,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更要重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化学很多知识是来源于化学实验,单单靠死记硬背化学公式是学不好化学的。因此,教学不能忽视了实验的作用。实验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首先,学生要对化学这门课改观。不要仅仅把它当做升学的一门考试课而已,它还是一门可以教给你很多受用终身的知识的科目。学习本来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学习化学也一样。化学可以带你了解看似普通的空气、水、土等常见的东西,让你明白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烟花绽放如此炫目?会教会你用化学的思维来看世界。再有,化学作为一门实验课,你的学习一定少不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仅有助于提高你的动手能力,还能帮你强化记忆化学原理。

三、学校要重新定位教学活动

第3篇

关键词 工科数学分析 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for "Mathematical Analysis for Technology"

CHEN Rongsan

(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Through the research on cont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for Technology", we puts forward method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Main method has the choice and upda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the combination traditional teaching with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contacting with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ey wordsMathematical Analysis for Technology; teaching effect; teaching quality

当前,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已成为现实。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如何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培养合格人才,是每个高校必须正视的首要问题。《工科数学分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与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李大潜在他的《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刍议》中说:“学习数学,不仅要学到许多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更要领会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如果将数学教学仅仅看成数学知识的传授(特别是那种照本宣科式的传授),那么即使包罗了再多的定理和公式,可能仍免不了沦为一堆僵死的教条,难以发挥作用,而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就可以由不多的几个公式演绎出千变万化的生动结论,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威力。”现在我们学校课程多,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很有限,《工科数学分析》总共才200个学时,很多老师更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更多的将知识以系统的理论讲授给学生,学生则满足于听懂、记牢知识和方法,并能套用已有的套路会解题。大部分老师过分的关注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和表达的精确,给学生的印象很多教师陶醉在自己那慎密的逻辑、高度的抽象、表达的精确的教学中,而给学生的印象是抽象、散乱、遥远的不可捉摸,不讲道理。学习《工科数学分析》等同于一大堆题目,将解题的过程当作从复习资料和参考书上拷贝答案。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很差,老师在上面津津有味的讲,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所以提高《工科数学分析》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尤为必要。

1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更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分为研究型 、教学研究型 、研究教学型等。普通高校,逐步从精英型教育的教育体制向着大众化教育体制转化。我们普通高校必须面对大众化教育,尽快完成转变。工科数学课的总课时在公共课中最长,工科各专业学生占在校大学生人数比例非常高。而工科数学分析是工科数学课中非常难的一门,授课对象是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台湾一位心理学教授说: 从生理学的统计数据看, 只有16%的人适合大学教育。现在看来, 更准确的表述是16%的人适合精英型的大学教育, 成长为研究型、学科型人才。用这个标准来看, 大众化阶段, 我们很多大学录取的人才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档次的人才, 这些人有不同于精英型人才的特点,我们必须建立针对他们的培养方式、培养目标, 简而言之, 即一个不同于精英型教育的教育模式。有学者指出, 当前工科数学教学中存在有以下矛盾, 即数学的地位与数学教学地位的矛盾;数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与数学教学内容的矛盾;数学教学的需求与有限学时的矛盾;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数学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的矛盾; 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矛盾。即,数学的重要性与数学教育现状是不相适应的。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教学效率。但效率的理解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样的内容用最少的时间;二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就当前工科数学的教学时数而言, 已是最低限度了, 因此数学教改就意味着在现有的较少的时数里如何讲授尽可能多的内容, 并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 即教材内容的选择有多么重要。所以大学工科数学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数学教材的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增多,高等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新疆、和青海等少数民族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教育的方式也从专业人才的培养转化为通才教育,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分层次培养模式。我们学校把《高等数学》分成A,B,C,而《工科数学分析》属于《高等数学》A,是最难的一个层次。《工科数学分析》我们学校使用过华中科技大学版和中国地质大学版的教材,最近一年使用中国地质大学版的教材,用的时间不是很长。通过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将现代分析数学思想渗透到本课程中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工具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要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通过购置教学参考资料(含影像资料)、最新试题库、开通高教资源网、研制开发网上答疑系统等途径,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

《工科数学分析》的授课对象为我校地质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这些专业更注重学生的数理基础。但是,我们学校数学专业是弱势学科,用的《工科数学分析》是地大数理学院编的教材,而且是从2010才开始用,所以教材的编排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应根据《工科数学分析》的授课对象的专业,调整《工科数学分析》的教学内容和重点,搞清楚哪些内容学生毕业后用的更多,重点讲述。对于应用背景比较强的知识,结合应用背景鼓励学生建模和编程。

2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各有利弊。传统教学的基本工具是黑板和粉笔,有时候会有一些几何图形的实体。传统教学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大家习惯老师一边讲解课本内容一边板书,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慢,学生很容易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学生听课比较轻松。但是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当然期望享受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另外,我们时代要求我们的知识面要广,国家的教育也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化,也就是要求我们学习的容量一定要大。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工科数学分析》的学时一再缩小,扩招后的学生基础和学习积极性日益下滑,但是学习的内容并不能删减,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无疑成了一个缓和学时少和学习内容多这一矛盾的有效工具。多媒体教学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工科数学分析》的几何问题以及《工科数学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速度,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重要知识可以多花时间讲解,次要知识很快放过,有利于老师掌握课程的重要环节和次要环节。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现在《工科数学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用的时间不到一年,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和对应教材的PPT课件,做一份完整的课件是十分必要的。使用过程中和学生互动,不断更新课件。由于我们学时少,教学任务中,所以我们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知识的讲授上,要尽可能的减少老师在板书上花时间,这样多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样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老师必须精心准备自己的课件,PPT课件主要展示知识的框架和核心思想。我们不能一味地抛弃传统教学,对于比较难的定理和概念老师必须要在黑板上板书解释清楚的。我们应该绝对杜绝将课本内容和教案直接搬到课件上,老师上课成了只点点鼠标了。像《工科数学分》的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很多积分区域和积分的图形如果老师用手画,未必能画好,而且很浪费时间,必须是是要用PPT讲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重积分的计算还是用黑板写学生更容易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3 注重和学生专业的联系

许多学生对《工科数学分析》不感兴趣,甚至厌恶,大部分原因还是出自教师,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学生的需求了。其中的很多内容和学生的专业背景很有关系,在他们以后毕业后还可以用到的,比如近似计算、方程的求根已经最小二乘法等,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介绍所将内容的相关应用以及它的重要性。注重该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以及其它课程的结合,如《数值分析》、《数学物理方程》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

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我们不能对所有的学生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要注意因材施教,反应到《工科数学分析》上就是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我们学校学习《工科数学分析》都是计算机专业和我们学校优势地质方面的专业的学生,这些专业的学生考研究生要考数学一,毕业以后工作用数学的机会也比较多。这就说明《工科数学分析》的讲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和实际联系起来。例如,积分近似计算式很多专业的学生毕业工作用到用到,老师要在课堂上重点讲授,并要告诉学生本质上是和函数的泰勒展开有关系。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习《工科数学分析》的时候,熟悉一些常用的数学软件,比如《Matlab》、《Maple》等,学会用这些软件画图和编程帮助理解书上的一些概念,巩固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罗建书,倪谷炎.“工科数学分析”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

[2]何春燕,刘艳滨,金春玉.普通高校工科数学分析I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0(6).

[3]李卫国,杨小远.工科分析课程建设的思索[J].大学数学,2006.22(4).

[4]王新泗.对工科高等数学的研究性教学的一些认识[J].大学数学,2009.25(1).

第4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引言

大学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类专业核心课程,这门课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培养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学习财务理论知识同时学生要有财务专业实践能力,财务分析课程是培养财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课程,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质量,实现财务分析教学在企业实际中的运用目标,很多高校教师对提高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张先治(2007)指出保证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个全面的财务分析教学系统。陈卫军、徐文学、陈平(2012)指出财务分析课程采用实训教学时可以选取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实践教学的案例材料,培养学生运用财务分析理论知识的能力。财务分析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是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质量,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生运用所学财务分析知识在实践中的能力,为企业输送高知识技能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提高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提高财务分析课程质量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

《财务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授《财务分析》课程中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再将实际案例融合进去,让学生们以学制用,充分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是将一个典型案例并与《财务分析》课程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的一种案例教学方法。一般会让学生在巨潮资网上选取结合当前经济热点的行业的财务报表,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对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这样学生对分析的案例公司较熟知,同时在教授理论知识时更能让学生增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某上市公司作为典型案例时要剔除具有复杂业务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业务太复杂将会影响财务数据准确性;并且不能选取ST公司作为案例公司,该类公司连年亏损,财务数据不稳定且不具有代表性,可能随时退市。在选取的上市公司最好是近几年公司业绩良好并稳定属于具有良好前景的企业;同时最好是成熟的上市公司,上市时间在五年以上的一般财务数据及资料相对比较完善。根据以上要求选取的上市公司作为典型案例来用于《财务分析》课程的讲解具有全面性和可靠性,有利于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知识更加具体。

(二)实践教学

财务分析课程基于会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应用型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知识要求较高,并且要求应用型财会专业学生还要具有较强的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财会专业学生要想学好财务分析课程,首先要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了需要进行案例教学之外,更需要加入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第一是要培养学生通过运用软件直接可以计算财务数据中相关数值的能力,第二是培养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锻炼自身分析公司财务数据的能力。实践教学一般分成上机操作教学和课堂组织讨论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数据的分析以及财务报告的撰写,将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今后输送到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上机操作教学进行上机操作,首先让学生上网,进入上市公司网站,下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将选取的公司财务数据导入Excel中。然后通过所学财务分析理论知识并运用Excel的计算功能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比率分析,最后撰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报告中说明上市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并提出自己对该公司相对应的财务见解。与此同时在分析上市公司报表时,要求学生了解与该公司同行业情况,并将同行业相关数据导入Excel中对比分析该公司与同行业财务状况。上机操作教学让学生掌握运用Excel如何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各财务指标的分析比如财务比率分析、质量分析和综合分析,更好地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财务分析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方法得到实践训练。

2.组织讨论教学组织讨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将班级学生以四五个人为一个小组,组织各组同学对选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出相对应的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案例上市公司近几年的财务状况,如公司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投资能力以及企业的发展能力,分析得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上市公司可能需要完善的意见。组织讨论课时,一般由各组选派代表,并通过制作PPT的形式讲解各组选取上市公司的基本简介、行业基本状况、披露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对应的财务比率,同时对在分析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提出小组的意见,汇报完毕以后其他组学生对该组同学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者评价。通过互动学习可以提升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了专业知识,对分析案例公司的情况更加了解,拓宽了课本之外的知识。互动学习之后,授课教师对每组同学分析上市公司给予点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通过组织讨论教学的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让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各组同学分析上市公司的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公司财务状况提出的宝贵意见。

三、提升财会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财务分析课程质量的前提是需要专业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财务分析课程教授与学生的掌握,从而影响到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该门课程是与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都有相关性,随着信息时展,固步自封的学习模式早已被淘汰,专业学科知识都在日新月异信息时代中不断更新,专业教师要随时对自己进行充电,学校可以组织同行专家为年轻专业教师进行知识讲座。专业教师要具备教研能力,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采用适合财务分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授课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时间去消化本节课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实训部分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专业教师要具备运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提高授课效率并在课堂授课时可以及时补充一些专业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多的接受到专业知识增加专业知识面。专业教师具备运用网络教学模式,网网上的学习资源丰富,巨潮网、上深交易所数据都披露了财务分析所需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据,这些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可用于财务分析的教学。另外教师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借助qq、微博等沟通工具进行课下答疑。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到企业中锻炼实践技能,结合在企业锻炼中实际发生的事项作为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大学中专业教师要具备双能型的教学资质,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提高财务分析的教学质量。专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财务分析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检查、评价、总结。在总结时,可以向本专业教师探讨教学思路,学习或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这样教师教学能力得以螺旋上升,从而财务分析课程质量效果会稳步提高。

四、总结

提高财务分析课程质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自我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学习这门课自我的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技能,从而让学生对该门课深层的理解起到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加全面具体,在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课程时可以更好地把相关课程衔接在一起,在各门课之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卫军,徐文学,陈平.基于上市公司网上资源的《财务分析》实训教学探讨[J].财会通讯,2012(1中).

[2]许秀梅,王秀华.基于分析能力培养的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环节设计[J].财会通讯,2013(6中).

[3]张莉芳.《财务分析》课程开放式案例教学法[J].财会月刊,2014(1下).

[4]高娟.《财务分析》四维交互递进式教学模式浅探[J].财会通讯,2015(1).

[5]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第七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第5篇

关键词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探索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4-0035-02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电类和非电类专业的通用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其显著特点是量大面广,教学内容几乎涉及电气电子信息学科的各个领域,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在教学上具有定理概念多、理论内容层次复杂、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特点。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电路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电路分析计算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基础研究的能力和科研归纳能力。鉴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目标,学生对于此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及强度,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一些建议与想法。

一、课程教学内容

以周围教授主编的《电路分析基础》为例,该教材具有知识体系完善,涉及知识点多、逻辑性强等特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等多门前置学科的基础知识。依据教学大纲,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从内容上主要分为基础电路知识与分析方法、线性网络分析方法、交流电路及元件分析、线性电路频率响应特性等四个主要部分共七个章节教学内容。《电路分析基础》第一至三章是基础电路知识与分析方法,在介绍电路基本元件及基尔霍夫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基于单口网络的等效变换方法。第二部分是线性网络的各种分析方法,包括电路分析基础的重点,戴维南等效定理与诺顿等效定理。第三部分内容主要是动态电路瞬态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及耦合电感与变压器知识的介绍。最后第七章是线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课程知识点结构及层级较多,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讲述及PPT演示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原因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较多的教学内容,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得课程学时较为紧张。此外,课程理论性强,各种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而作为传统理论基础课,n程也缺乏实践实验环节支持。

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电路分析基础中涉及的理论及模型,需要在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就教学手段而言,除了充分利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外,可构建交互式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使教学逻辑思维形象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样直观且形象的知识讲解有利于改变教学内容的注入方式,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要点。教学方法上,需要改变灌输讲授的方法,对于关键知识点,多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讲授。首先引出问题,再以问题讲解为核心,注重实践环节,注重理论分析和实际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三、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是课程教学考核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够更加客观、科学地考核学生,获得课程教学达成度数据,针对课程特点,从关注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理论掌握度及平时学习达成度等多方面入手,对考核方式作如下尝试:(一)针对关键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随堂小测试,进行相应课堂问题讨论,从而增强学生上课积极性及独立思考能力;(二)根据学生平时作业情况,及时分析获得相关知识点达成度结果,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疑问,使学生在自学为主的基础上对课程有更深入了解;(三)建立EDA实验随堂示例教学设计,将平时学生需要完成的实验设计,例如戴维南定理验证、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等列为随堂示例内容。引入EWB,Matlab等计算机仿真手段,使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更直观,简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电工、通信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文针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一些课程教学改进的措施与建议,以期能够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与深度理解,能够促使学生及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实验相融结合,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工程实际素养而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邱关源.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6篇

关键词: 中职化学教学大纲新教材教材选择思考和建议

笔者于2009年7月参加了省级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其中的一个议程就是化学新教材的培训,主要培训了两种版本的化学新教材,即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版本(张龙主编,以下简称高教版)。培训结束后,笔者在市职教中心的主持下又对这两种教材进行了进一步的培训和选择。笔者参与了整个过程,获益良多。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新教材也陆续分发至各个学校,在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2009年是新一轮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之年,也是新教材推出之年。其中尤以上述出版的教材为代表。深入学习以上两种新教材(化学通用类),对广大教师理解新一轮中职化学课改的内容和标准,把握好新教材的中心思想和教学要求,选择怎样的教材版本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新教材(通用类)在教育部有关文件和新大纲的要求下,重点突出提高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普及性和时代特点。新教材对如何开发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能力作了有益的探索,重视STS教育,在教材体系的构思上各有侧重和提高。(见表1)

1.以大纲为准绳在教材的编写线索上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和思路

(1)高教版从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引入中职化学内容。它告诉学生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通过“交流与研讨”、“观察与思考”、“生活中的化学”、“实践活动”、“知识拓展”等内容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2)人教版以绪言中的化学的形成和发展为开始,强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从实验学化学”。

以常见元素及应用,计量单位――摩尔,化学反应的探寻,物质结构,电解质溶液及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通过“议一议”、“想一想”、“化学史话”、“实践活动”、“边做边学”、“资料卡片”、“网络搜索”等内容,从多方面阐述化学对科学技术、人类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着重体现了在文化背景下建立中职化学的课程体系,充分表达出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很适合学生阅读。

(3)学习栏目形式多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两种新教材都设立了多种学习栏目(见表2)强调过程和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一定的质疑能力,通过以做促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合作沟通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一定的分类、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比较高级的信息加工分析能力。

从上表可以看到人教版的栏目较多,通过对教材的学习,笔者认为意义接近的可以考虑合并,这样不至于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从而影响教材的整体感。

2.在大纲的框架内对教材的整体结构进行了重新编排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材的编写顺序和大纲是不尽相同的。究其原因,首先,新大纲的内容是中职学生的必修内容,不同的编写顺序并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降低教材的权威性;其次,这种方式使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有一定灵活性,在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能编写出体现自己特色的教材。新教材在组织形式上体现了集中和分散的统一。

人教版化学在绪言中体现了大纲中的化学实验基础。大纲中的第一部分,分成了第二、三、五、六单元;大纲的第二部分,分成了第一、二、四单元部分;大纲的第三部分,分成了第七、八、九单元。

高教版化学把大纲中的化学实验基础分散在了第二章、演示实验及课后的增值学习卡的网站中,大纲的第一部分编在了第一、第二章中,第二部分编在了第三、四章中,第三部分编在了第五、六、七、八章中。

本次课改的新大纲较以前有了一个改进,即将基础模块的内容与职业模块的内容分开,由职业模块适当交叉基础模块内容。不同职业模块各有不同内容,少有交叉,这样既体现了职业特点,又不增加难度,有利于教学,同时在“做”字上多下功夫,以做促学,真正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思想。

3.新编的教材都很重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实验活动

化学是一门从实验中发展而来的科学。在中职学校的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它也是新一轮课改提倡的“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载体。两种版本教材的实验(实践活动)统计见表3。

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理论,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从总体上讲,新教材中的实验均比以前的老教材要多得多。两本教材中,教师进行的演示实验与探究活动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学生实验和设计课题。

主动地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价值观的学习活动过程。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教材中安排了不少上网查找资料的活动,而高教版教材则是在书后配置学习增值卡供学生和教师上网查询学习。两种教材都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趣味实验、社会调查等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运用多种不同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两种教材都初步树立了STS思想意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得以建立。

4.新教材欣赏性和可读性较老教材改进许多,都使用了许多的插图和表格、统计(见表4、表5)

大量图片、照片的使用对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解记忆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切实掌握一定的实验能力和一定的运用知识能力,同时能极大地减轻学生的压力感,实现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量的图片和插图,特别是与生产、社会有关的图片,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特征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趋势,了解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理论、模型、分类、归纳等方面的插图,为学生学会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探究手段提供了极好的媒介,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难度,对降低中职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排斥心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表格中的第一类是实验记录和活动探究表(表5中的1、2项),占21%―49%,占了比较大的分量,这类表需学生填写;第二类是归纳与整理和习题练习中的表格,占27%―46%,第三类是数据表,占27%―32%,从表格的占比分析,可知表格在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和分析中起着很大的的作用。人教版在实验的图表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方面(练习题)应用了较多的表格,从它以往编写的教材中也可看出这个特点。

图表的大量应用,对教材的适读性和信息量的增加有很大的提高,对培养学生归纳、对比能力,吸收整个书本的知识体系、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益处,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有一目了然、成竹在胸的作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思考与建议

(1)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为48学时,而且包含实验部分,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教学目标,是广大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大纲的要求,事先认真备课,精选教学内容,写好教案,做好预备试验,把学习内容及教学目标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讲授给学生。不要照本宣科,不能按以前的老办法对待新教材,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进行化学教学,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2)新大纲是新一轮中职课改教材编写和教学的方向指针。两种教材由于对大纲的不同理解,因此在各自教材中的方方面面也不相同、探究问题的设计方式和实施的方式也有差别。例如:高教版的第二章,人教版的第三单元。因此,教师在备课前要将所教的内容与大纲认真对比,调整好各种资源,把握好大纲与教材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认为死抱住教材这个本本就是达到大纲的要求了,而应深入领会大纲精神,把握课程结构,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态度教育。教师应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者,而不是仅仅把学生从后进生状态转变为听话的“好学生”。

(3)教师在选择教科书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有部分教师从教材的后续配套资源上来考虑教材的选择,认为对教师开展教学有利就可以了。这体现出某些教师还没有从传统观念中转变过来,因为教材也是要学生来读的,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易于阅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习惯的教材应是更好的教材,即应创造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环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非附属于教师。教师通过培训和教研是可以适应教材,但学生是不懂得如何适应教材的(尤其是中职生),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材,所以教材的可读性是相当重要的。第二,教师要看课题内容、社会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否符合大纲的要求。第三,教师要看教材在教学设计上是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第四,教材的制作质量也是要考虑的一个方面。高教版的字体过小,学生可能产生一定的阅读困难,但留白较多,有利于学生笔记。人教版字体大,阅读容易,学生易于接受,但留白稍有不够。笔者认为应让一线教师先在指定的几所学校中试教,试讲一段时间,然后以问卷的方式或其它可行的方式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在此基础上选择出最适合本地区的中职化学通用类和职业类化学教材,通过这种方式来选择或许会更科学一些。

(4)有的教材个别地方图片与文字说明不符,习题中也有个别地方设计不够科学。比如:高教版P42选择题1中硫酸钡是难溶之物,叫学生选它作强电解质,似乎不妥,如改为硫酸镁、硫酸钠等易溶之物会好理解一些;P163的图8―3,图中是一热气球,下面的文字说明却是滑翔伞等。

(5)宣传和力度和推介资料的齐全对教师选择教材的影响。在新教材的推广过程中,出版社宣传的力度和推介资料的齐全对教师选择教材是有一定影响的。

总之,笔者希望以上的几点意见对中职教师在选择教材和理解教材主题方面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化学(通用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第一版).

[2]张龙主编.化学(通用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第一版).

[3]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

[4]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08]8号.

[5]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09]2号.

[6]程瑶琴,陆真.美国化学教材中化学问题解决栏目评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45-47.

[7]马春生.在高中化学教学之中渗透课程标准的理念.化学教学,2005,(3):1-5.

第7篇

一、结果与分析

1.课间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课间操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是学生紧张学习之中的一种积极性休息,体脑交替,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同时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综合反映。课间操的形式与内容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影响是重要而深刻的。

课间操一般在每天上午第二和第三节课之间进行,时间为20分钟,有助于消除学生紧张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舒展,防止形成不良体姿,有利于学生健康发育。课间操以广播操为主,还可做脊柱弯曲防治操、素质操、慢跑和活动量较小的游戏等。课间操的原意是让学生在统一的时间里,集体进行体育运动,由学校统一组织、统一安排,做出规定的动作。然而,由于反复做同一动作,学生产生抵制情绪,在短短的20分钟内广播操呈现出以下一些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出操不积极、懒散;部分同学迟到,甚至班级整体迟到;队形不齐,做操动作路线不对,动作不到位;不跟节奏做,随意甩臂、踢腿;管理者不到位或无视。这表明:做操已经失去了做广播操的实质意义,只是随意应付,学校的管理基层工作不到位。但某种程度上来讲,更体现了当前广播操带来的弊端。没有新意,没有创新,没有挑战,学生对广播操的直接反映就是“没意思,没劲”,“做做有什么用”,“出操、做操是为了班级不被扣分”。

统计表明,有近85%的学生觉得做广播操是浪费时间,只有6%左右的学生认为做广播操还是能够起到锻炼身体和减轻学习压力的作用的。8%左右选择喜欢做广播操的学生,几乎都是低年级的学生。刚到陌生的学校,对学校不熟悉,就相对比较老实听话,按要求认真练习,这是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从小学到中学,广播操是有改变的,他们接触到的是新的广播操,是一个新的事物,所以感兴趣,自然而然会认真做。这说明广播操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要有新意,要有创新。

2.对课间操的改革。课间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展示学校体育的精神面貌,可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国家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而创编,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适合城市和农村的广大中小学生。应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和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来推动课间操的开展和实施,根据各自学校的体育娱乐特点,开展或增加体育锻炼的方式。

二、结论与建议

1.学校应该重视课间操。学校应成立课间操督导组,要求班主任、科任、体育老师积极参与,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共同锻炼,达到师生和谐。

2.体育老师要加强课间操管理。体育教师是课间操的主要管理者和组织者。第一,请较好的学生上台领操,做到动作到位有力,节奏鲜明,发挥学生的感染力。第二,深入学生队伍中监督管理学生,督促学生做好每一节操。第三,建立课间操评比制度,各班班委轮流对课间操进行评比,提高做操质量。

3.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发挥班主任的组织作用,与体育教师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4.提高学生对课间操的认识,明确课间操的目的意义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利用一切手段,广播、海报等宣传课间操的优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做操质量。

5.根据各地传统特色,做自编操如武术套路:永春白鹤拳、南拳等。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有效性

传统教学注重“时间战”与“汗水战”,先要通过高投入来达到提升学生的成绩的目的,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时间战与汗水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辛苦,同时也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现代教学注重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想要通过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介绍几种能够有效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希望对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希望更好的帮助高中学生突破化学学习这一个难关。

一、对学生的知识盲区引起重视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进行了化学学科学习,因此到了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都已经接触到了化学学习,然而学生的化学基础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些学生的基础较好,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点都能够熟练的掌握,而有些学生的化学基础则相对比较薄弱,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教师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建立在初中阶段教学的基础之上的,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的开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知识盲区引起重视。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于讲解的知识点,都会问一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很多学生即使难以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也不敢大胆的提出问题,使得学生出现了新的知识盲区。

为了使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大胆的提问,将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更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敢于发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盲区得以填补,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也就自然变得更加顺利。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难都是因为已有的知识盲区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就更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及时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盲区引起高度重视。

二、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对于化学这门自然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为了在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分层教学法。在采用分层教学法之前,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学习法而言,很关键的一步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小学学习法有特定的分组规则,小组成员之间学生的水平应该是相当的,这有助小组之间展开讨论;而小组成员之间学生的化学水平应该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有助于讨论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还要针对班级学生的数量对小组成员的数量进行科学定位。

第二,科学设置学生讨论的内容。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讨论问题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如果学生讨论的问题意义不大,或者十分简单,仅凭学生个人的努力就可以解决,那么小组学习就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学生讨论的内容极具讨论价值,那么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就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之前,一定要处理好上述两个问题,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引导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学习规律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化学虽然是一门自然学科,然而也有其自身的学科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规律,才能使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化学知识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在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总是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科学习的规律,因此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显得十分轻松,而且还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把握化学学科学习规律的学生,即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可见掌握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多加引导。例如:教师应该让学生先整理出清晰的理论知识线条,在遇到问题时就运用学习过的知识点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无从着手的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学科学习规律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因此很多方法与技巧只有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其深意,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行的。学生通过思考不仅能够有效的掌握教师讲解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更好的把握化学学习规律,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更好的把握化学学习规律。

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作为一名现代高中化学教师,要有较强的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意识,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够充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呢?

1.将化学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室内教学一般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长时间理论知识的讲解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化学学习,让学生去观察化学知识是如何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发挥作用的,不仅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而且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进行化学学科学习的意义,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化学学科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