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4 17:08: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绿色低碳出行的意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全体干部职工: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的一种愿望。为了我们xxx更加靓丽,为了我们生活更加幸福、环境更加美好,我们向全局干部职工倡议:
一、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倡议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掌握、宣传低碳知识,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向身边人宣传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意义和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行动中来。让我们的家园多一片蓝天,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些文明。
二、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我们倡导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活动,特提出如下倡议:
(一)居住在城区范围内的干部职工在不影响上、下班制度前提下,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选择步行或骑行的方式出行。
(二)根据天气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每天下午下班后,由“低碳绿色骑行俱乐部”组织在城区车辆较少的路段骑行1小时。
(三)本年度选择步行或骑行的出行方式,沿永定河、大清河、引清东干渠等河堤,组织2次以上的河流生态环境巡查活动。
(四)利用周六、日组织一次远距离骑行,到周边县、市参观绿化、生态、污染治理的工程项目,并交流工作经验。
(五)每周五设立为“无车日”。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全局干部职工不使用机动车。集中执法行动或上级安排的集中活动除外。
三、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我们倡议全局干部职工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自觉遵循“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倡议内容,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为广大居民作出表率。
繁忙的道路,城市的未来,也许将从这一刻开始,更加通畅,更加光明!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xxx县环境保护局
XX年6月xx日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节能维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及能源危机的跋涉中,需要我们珍惜资源,降低能耗,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地球,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此,特发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倡议:
一、做节能减碳的传播者
节能减碳,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发展方式,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踊跃担当节能减碳的宣传员、志愿者,以节能降耗为己任,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环保的良好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摒弃陈腐的用能观念,抵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把低碳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传递给周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营造低碳环境,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
二、做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的点滴小事做起,做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1、养成离开办公室、教室、寝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
2、会议室、办公室(家庭)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
3、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以采用自然光为宜。
4、开展节水行动,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避免过量用水。
5、积极推广“无纸办公”、“无纸通信”,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
6、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争取做到“一物多用”。逛街时带上购物袋,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用品(如纸巾、纸杯、筷子、方便碗等)的使用。
7、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提倡适度消费,不超前消费。
8、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促进生活节能减排。
9、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少开车;多爬楼梯,少乘坐电梯,为节能减排出力。
三、做督促节能减排的典范
倡导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发现身边有浪费等不良行为要主动制止、及时规劝,发现因设备损坏或施工造成的浪费现象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督促整改。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的远见、智慧和内涵、修养的外在彰显,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身体力行、义务担当!一滴滴水能汇合成大海,一棵棵树能成长为森林!让我们每一位师生员工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创建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xxx中 学
二一四年六月xx日
低碳绿色环保过春节倡议书
新春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亲人团聚,走亲访友,享受欢乐,热闹非凡。为努力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和舆论氛围,鼓励引导社会公民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切实履行呵护环境责任,我们向全市人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是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为了您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的呼吸更清新、家园更绿色,让我们从不放一支烟花、少放一串鞭炮做起,切实改善我们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尽量选择电子爆竹、鲜花等安全、时尚的方式,送出衷心祝福,欢度新春佳节。
二是选择健康绿色出行。春节期间,市民外出走亲访友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不开或少开私家车。在距离合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不断改变高消耗的生活习惯。上下楼时,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不仅有利于锻炼身体,而且还有利于节能。
三是树立节俭消费观念。走亲访友不攀比、不浪费,拒绝购买过度包装和污染环境的商品,选择购买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为父母、亲人送上表情达意的节日礼物。倡导节约、勤俭的就餐方式,亲人团聚时,做到按需点餐,不剩菜、不剩饭,剩餐打包,争当“光盘”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四是享受低碳生活方式。外出购物时,多使用布袋子、菜篮子,少用塑料袋,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等日常生活用品,努力减少节日垃圾,共同呵护我们绿色的家园。照明选择使用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切实降低能源消耗。
摘要:“绿色低碳”理念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施行过程中得以衍生而来,同时使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发展矛盾的有效理念,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扩张与建设,使得人们在追求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越发关注交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意识到只有交通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们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绿色低碳理念下现代城市交通规则措施进行分析,以期我国可持续发展观得以更好的贯彻落实,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绿色低碳;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措施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汽车则作为较为普遍的代步工具,广泛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汽车在带给人们出行便捷享受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与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雾霾、酸雨、温室效应等消极影响均与城市日益繁荣的交通现况呈正相关。此外,城市交通规划不当造成人们出行不便也是严重制约现代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为了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降低碳等有害物质过多消耗对大气所造成的严重污染,“绿色低碳理念”作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理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为了缓解生态与人们生活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分析我国现代城市交通现况
①我国当前城市交通结构形式缺乏丰富性。在城市中小汽车、公共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是出行主要形式。虽然,人们出行方式选择种类较多,但是属于绿色低碳理念的交通结构仍属少数,因此呈现交通结构单一的现况;
②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需求不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城市化建设脚步逐渐加快,而交通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全面、合理以及系统的交通网络,加之可供道路规划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致使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并不完善,且成为阻碍绿色低碳理念下现代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原因;
③城市居民对绿色低碳理念缺乏深入认识。虽然,我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有很长时间,但是人们的认知还基本停留在广告宣传的认知上,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实践绿色低碳出行理念的人群仍为少数,严重影响城市交通优化建设的良性发展[1]。
2概述绿色低碳理念下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措施
核心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之所以成为当今社会交通规划建设的中心思想,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深入发展,导致道路拥堵现象严重,而汽车使用数量急剧增多,使得燃油废气成为大气变暖、酸雨以及雾霾等恶劣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设绿色低碳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措施的核心在于倡导低碳城市、低碳交通、低碳社会、低碳经济等低碳生活概念,促使可持续发展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具体落实,为城市交通合理规划的贯彻落实提供前提基础。
3通过构建绿色低碳理念的城市交通目标实现优化交通规划目标
①明确城市交通与环境目标。交通对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在落实绿色低碳城市交通建设目标时,应充分考量汽车噪声、尾气、燃油等指标对环境的影响,促使交通规划建设在该目标下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②明确城市发展与交通目标。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逐渐加快,从而使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为交通规划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这就要求城市交通要通过合理规划,调整交通路线与发展格局,使得交通线路更加优化,且符合城市发展需求,提高道路运行效率、提升人们出行舒适度、减少交通网络的负荷;
③建立公共交通目标。通过优化建设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管理能力、使用效率、设施完善程度以及人们使用公共交通的观念,促使公共交通成为人们最佳代步工具,为实现绿色低碳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④树立非机动车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自行车、步行均是有效缓解交通污染压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国应积极建设步行与自行车通道,为选择此种出行方式的人们提供前提条件,使得人们愿意选择非机动车作为出行方式[3]。
4探析绿色低碳理念下现代城市交通规划对策
4.1升级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公共交通作为绿色低碳出行理念的有效形式,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应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交通结构主体,从而高效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下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核心内容,而另一个可行性较高且可以提高交通使用效率的策略则为合理控制小汽车的使用,促使城市交通结构得以优化。为了使人们对绿色低碳理念下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可以有更高的认可度与参与热情,使得城市交通体系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达到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目标,城市道路交通结构在优化设计时应以人性化、方便快捷、安全可行等“以人文本”的优化方针来指导实践工作[4]。
4.2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网络
公共交通作为承载人数多、绿色节能的交通运行方法,应作为落实绿色低碳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的“骨架”,在减缓城市出行压力的同时,达到城市交通体系节能降耗的目的。在公共交通网络中应积极建设地铁、轻轨、公交、出租车运行网络等公共交通,而城市则应依据自身交通特点与城市分布等客观因素,通过构建公共交通网络,实现各个区域内交通优势的互补,促使城市的共同交通网络就有高效、便捷以及安全等优势,为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网络奠定基础,使得人们的出行因系统化交通网络而更加快速、舒适。其中公共交通网络主要有混合型、环形、棋盘型以及辅线型等,而轨道交通线路则主要有切线、支线、放射线、径向线以及环线等形式构成,其中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布设较为常用的形式为放射线型,促使公共交通网络更具方便、快捷的优势。然而,放射线型道路建成规划在较为繁华的地区却具有一定的建设局限性,因此各个城市在建立健全的公共交通网络的时候,仍应以城市本身属性与环境特征为依托,促使交通规划建设更为科学可行[5]。
4.3建设绿色交通运行体系
所谓交通体系是指组成城市交通出行主要形式的交通出行模式,介于城市交通体系不同,使得在城市中各个形式的出行比例存在差异,因此为了使城市可以更好的落实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应通过调整城市居民出行结构来具体实践。在当今出行方式中,属于绿色低碳理念范畴的有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轻轨、地铁以及节能型车辆均符合绿色交通运行需求的出行方式。由于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环境污染较少以及低能耗等优势,因此只有将这一部分出行方式的比例进行高效调整,才可以实现建设绿色交通运行体系的畅想。为了实现交通运行体系的有效调整,城市建设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时也有许多优秀成果。其中,BRT快速公交、动感单车以及建设自行车专用车道等项目,均成为有效推动绿色交通建设的强劲力量[6]。
4.4实践绿色交通规划评价措施
城市交通绿色出行是惠及民生的大计,虽然制定总体规划与落实交通建设的是国家有关部门,但是真正得以实践、体验以及感受交通规划策略可信性与科学性的主要人群,仍然是广大城市居民,因此绿色低碳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措施应启动“评价”措施,并以人民群众为评价主体,面向群众广泛吸收实践性意见,促使城市交通规划更具实效性。绿色低碳型城市交通规划评价标准作为指导人们施行评价的主要原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评价准则。虽然,在绿色低碳理念下的交通规划应秉持环保优先的思路进行评价,但是交通的现实意义具体仍应放在出行便捷与优化建设上。为了将交通现实意义与绿色低碳理念有机融合,促使评价准则应围绕环境保护、交通功能、综合效益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定;②评价具体内容。秉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在进行评价时应将受众对绿色交通系统的满意程度为首要评价内容,其次为绿色交通承建比例、节能降耗成效等方面。由此可见,实践绿色交通规划评价措施不能仅凭绿色环保型交通规划建设数量,应从出行舒适度、居民满意度以及减碳节能收效等具体内容,进行系统性品评,充分发挥人民大众的能力,网罗各个层面的建议,促使城市交通规划更具成效[7]。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低碳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作为惠及民生的项目,应通过设置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目标、升级交通结构、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网络以及实践绿色交通评价等策略,促使现代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可以得到有效落实,为实现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君,刘尚俊.绿色低碳理念下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措施分析[J].生态经济,2017,33(2):54~57.
[2].低碳出行的住区布局形态研究[D].东南大学,2015.[3]张洪文.绿色、低碳理念在交通领域应用初探[J].低碳世界,2017(2):221~222.
[4]赵栗.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现代广场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西安门广场为例[J].建筑•建材•装饰,2015(7):154,156.
[5]潘欣欣.探析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6):3.
[6]李俊祥.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
荧幕之外的陈坤,多年来对公益事业充满热情,先后担任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心大使,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位“博爱大使”,中国文化艺术界慈善志愿者服务总团慈善宣传大使,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大使,广州亚运会“亚运绿色出行”大使等等。
他是《金粉世家》里的阔少金燕西,《云水谣》里的热血青年陈秋水,《画皮2》里的大将军霍心,《龙门飞甲》里的“西厂一枝花”雨化田,《让子弹飞》里的狗腿子胡万……陈坤的精致面庞和多元化气质,让他成为颇受观众喜爱的演员。荧幕之外的陈坤,多年来对公益事业充满热情,先后担任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心大使,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位“博爱大使”,中国文化艺术界慈善志愿者服务总团慈善宣传大使,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大使,广州亚运会“亚运绿色出行”大使等等。2011 年,陈坤还发起了“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呼吁人们走出去,带回正面的力量。这项公益活动以其积极而独特的理念得到广泛关注。
环保从出行开始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环保就从尽量少开车开始吧。”说起环保话题,陈坤说。2008 年奥运会前,陈坤参加了一次搜狐发起的“走向奥运——横穿北京不开车”环保活动。在35℃的高温下,从天坛东门出发到达鸟巢,其间经历了公交车、步行、自行车、地铁、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身体力行地宣传环保。
生活中,只要路途不是太远,陈坤会首先考虑骑单车出行或者步行,他认为这样对身体很好,也能减少一些碳排放;买车也会尽可能的优先选择环保节能的车型。关于行车,陈坤有自己的见解:“汽车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请大家不要忘记汽车给地球带来了负担,现在汽车企业的环保意识已经加强,通过生产过程减少了污染及碳排放。”
“绿色出行”系列活动是中国民促会绿色出行基金发起的公益低碳环保项目,2010 年,陈坤因其健康正面的公众形象、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受聘为“亚运绿色出行大使”。为此,颇有艺术天分的陈坤亲自设计了一款低碳公益卡,践行绿色出行理念。第一次为公交卡设计图案的他对此感觉很新鲜,而这种由公众人物设计公交卡片的公益创新,也使他成为中国第一位亲自设计公交卡片图案的艺人。
陈坤设计的这款低碳公益卡,整体以绿色为主,由公车、道路与地球三个关键意象组成,简单明了,预示着选择绿色出行的方式不但方便快捷、四通八达,同时还可以为地球培育出一棵棵茂盛的生命之树,对全人类都有着健康环保的积极意义。这张“迷你”版的羊城通卡限量发行10000 张,功能与普通羊城通卡完全一致,但不同的是,每张卡内含一吨二氧化碳指标,购卡者每购买一张广州亚运绿色出行羊城通低碳公益卡,将通过绿色出行基金购买1 吨碳指标,即为自己中和了一吨碳排放,真正做到了“绿色出行”。
作为绿色出行大使,陈坤以身作则地自掏腰包购买80 张交通卡,用来中和自己和家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产生的碳排放。陈坤说:“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我们全家每年消耗的碳大概需要50 张低碳公益卡的碳指标来中和,另外的部分我可以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能够明白到低碳减排的重要性。”此外,陈坤还表示“种树等方式都可以抵消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碳排放,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去选择不同的方式为低碳环保出一份力”。
卡片制成后,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10所高校纷纷展开“广州亚运绿色出行羊城通低碳公益卡义卖周”活动,在近10 万名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卡片刚一上市便很快被抢购一空。
改变生活方式
关于环保,陈坤希望每个人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这会让我们享受到一个好的生活,对我们未来,对我们的下一代都有好处”。
陈坤提倡的环保理念,是以“改变自己生活方式”来促进环保的“内部环保”理念。培养好的生活习惯,用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来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除了养成习惯外,有些方面也可以立竿见影,比如使用节水马桶、节电冰箱等,多用长效性环保的物件。
他说:“就我而言,环保很简单,就是要在平时养成不损害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比如家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要分类,纸张、金属、玻璃都可以卖掉,塑料袋越少用越好等。我平时无论上厕所还是洗澡也特别注意节水。上完厕所我会先问家里人还有没有要上的,然后一起冲水。洗澡打浴液时就一定要先把水关上。以前我的衣服基本上都是一天一洗,但我觉得太浪费了,现在不是很脏就不洗了。”
陈坤家里使用的都是环保建材,环保涂料、节水龙头等等。他有点自得地坦言:“我家里生活用品大多是环保型或可回收性的。”
在运动方面,陈坤也尽量避免那些有可能伤害环境的运动如高尔夫、滑雪( 人造滑雪场的滑雪),多年来一直坚持做瑜珈,他认为瑜珈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调整身心,健康减压。
陈坤说,在拍戏的时候,剧组越来越注重环境卫生,不破坏环境。两者如果有冲突矛盾,他会提醒自己尽量在拍戏的同时避免危害发生。除了在生活中注意环保,陈坤也非常关心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们。由陈坤捐款购买的制氧机,已陆续送达“大爱清尘”四川、湖南、陕西等工作区,发放给尘肺重症患者。至今,陈坤捐助的制氧机已发放数百台。
“千言万语不如身体力行,其实作为公众人物更多是用行动来倡导大家环保。环保不是一个人的事,明星呼吁大众,是想让更多的人为保护大家生存的环境出一份力。比如节水,我的朋友们可能会因为我使用节水龙头而去尝试,如果不说出来,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节水方式。”这么说着的陈坤,神情格外真诚。在许多情况下,明星的所作所为具有一定导向性,而用行动支持环保,则可以为大众起到带动作用。所以陈坤才会说出:“环保不是一人之事,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而我们只是一个开始。”
行走的力量
2011 年5 月,陈坤的公司“东申童画”推出大型心灵项目“行走的力量”,旨在号召人们通过最本能的行走,在行走中安静下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获取正面的内心能量,并将正能量传播给他人。陈坤希望用最简单和本能的方式,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理念,从而净化心灵。
陈坤认为, 与其在物质上资助别人, 不如在心灵上帮助他们:“一个心灵强大的人, 哪怕遇到再大的逆境都会闯过去。所以帮助一些人提高心灵, 更多地了解人生的意义, 这比单纯资助有意义得多。我觉得‘行走的力量’这项公益活动,最大的特色就是‘授人以渔’, 因为比起直接的帮助, 它带给你更多的是一种方式上的帮助。”活动的第一个目的地选在“世界屋脊”西藏。
陈坤带领演艺圈、媒体和在校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全程禁语,调整呼吸,关注内心。此次活动历经11 天,共徒步115 公里,途径色拉乌孜山、羊湖、甘丹寺、桑耶寺等地。2012 年1 月,他的文学处女作《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出版,几个月卖出30 万册,陈坤成了畅销书作家。
2012 年8 月,陈坤开始第二次“行走的力量”,起名“观? 心青海”,目的地是青海阿尼玛卿山,180 公里徒步行走。80 多名参与者在青海阿尼玛卿山进行了十天徒步之行,让体验了十天远离手机和电脑的“纯粹生活”,感悟了内心的力量,亦学会了成长和给予。在这十几天不洗澡不洗头不刷牙不洗脚的转山日子里,有感动、也不乏艰辛。
陈坤在队伍里不是明星,他是随时照顾队友的领队,队友退缩畏难时的心灵导师,也是宿营时烘托气氛的开心果,他管这些志愿者叫“小朋友”,志愿者叫他“坤叔”。他会惦记着队员过生日,记得煮一碗长寿面。那么多人的安危系于他一人之上,有时候他感觉身上责任重大,半夜睡不着觉,信佛的他就起来打坐。临行前陈坤曾说:“旅途中发脾气是难免的,如果我态度太过分,你们就扇我耳光。我死了也要担保你们的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试图在经济发展中寻找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传统的经济发展注重增长,在新世纪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低碳经济能够推动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积极的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是人类在物质发展中进行精神发展的体现,响应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旅游,势必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旅游业具有很好的低碳发展优势,可以作为低碳经济的前言方向,可以说低碳经济会成为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并且低碳旅游还可以带动低碳交通、住宿、观光等相关联的低碳化发展行业,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旅游的含义
低碳旅游指的是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倡导低碳理念和运用低碳技术等,提升旅游的质量,从而更好的提升旅游带来的经济,提升社会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方式。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使用更少的碳排放来获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现代社会倡导低碳经济发展,因此低碳旅游是依靠生态文明思想来进行一种响应发展模式,通过在旅游中构建相关的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方式等,将低碳技术运用在其中,从而实现全方位的低碳发展。积极的构建旅游相关产物,利用低碳技术来形成可吸引游客的方式,采用现代化技术将产品包装成为旅游产物,在各种旅游服务设施中加入节能技术,从根本上实现低碳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旅游环境体验的培育中,需要提升环境的生态化,增加绿色环境,减少碳的排放,并且通过提升碳汇的机制,从而提升旅游的体验质量,实现更大的旅游发展效益。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中,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提升,在进行消费选择的时候就会有多样的选择,这都会对低碳旅游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消费者在旅游中,要减少个人碳的排放,积极影响生态文明。在新时期全球生态经济文明的建设下,社会发展需要寻找可持续发展路线,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路线,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了一个新的发展路线。低碳旅游强调了低碳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努力构建出低碳的旅游风景区,向消费者倡导低碳的消费方式,打造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让更多人参与到低碳旅游中,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低碳旅游的意义
低碳旅游中的低碳指的是更少的碳排放量,这其中蕴含着一种更加深远的意义,就是往“零碳”的目标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清洁发展。在现阶段的旅游发展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非常大,低碳旅游的重点就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发展低碳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相关产业,从而减少各种低碳活动,减少碳的排放量,使得旅游中的温室气体得到更好的控制。低碳旅游的这种发展定位对于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相关调查显示,在08年的旅游发展中,碳的排放量在13亿吨,大约占据了同年总碳排放量的48%,并且旅游碳排放主要就来源于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相关产业,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对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来说,减少碳排放量对于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虽然现阶段旅游业造成的温室效益并不严重,但是根据现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速度,未来几年旅游业造成的碳排放将成倍的增长,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就会更加严重。因此控制旅游业的碳排放量,积极的发展低碳旅游,是生态发展的必要选择,是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低碳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方式,与生态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持续旅游强调的是在旅游的过程中,在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类对于精神文明、物质审美追求的需要,为后代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旅游更加重视对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而低碳旅游更加注意的是在旅游景区产生的碳排放。低碳旅游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中的整体性控制,通过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差等相关的现象,来改善现有旅游产业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会有碳排放的权利,因此每个人也具有减少碳排放的义务。因此从这角度上看,低碳旅游更多的是人类行为的一种改变,通过约束、自觉等行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碳排放的控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旅游的发展措施
低碳旅游是一种可以看见的旅游方式,在实现低碳旅游的时候必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构建低碳企业,向消费者倡导低碳消费观念,各个旅游的受益者需要仅仅的围绕旅游产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旅游发展中的要素,加入低碳技术,通过打造出低碳系列的旅游产物,从而构建出更加完善的低碳旅游路线。
(一)构建出低碳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指的是在旅游过程中,能够吸引游客来观光旅游的有形、无形、物质、非物质、人工、自然等旅游产物,可以是自然资源,也可以是人工打造出的旅游景点设施,低碳旅游吸引物指的是在原有吸引物中加入低碳技术,形成能够吸引游客的旅游产物。打造低碳吸引物主要有两种途径,首先是科学化的开发旅游景点,比如建设国家公园(森林、湿地、地质、生态旅游区等),充分的挖掘本国家所包含的自然资源,提升自然高碳旅游资源的价值,提升自然旅游区的观赏价值,其次是策划低耗损的旅游产品,实现碳的少排放,将低碳产业转化为低碳产业的支柱产业,最后是将生态化的技术手段融入到低碳旅游汇总,将一些受损的土地和人工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低碳旅游景区。
(二)低碳的旅游设施
依靠低碳的技术直接或是间接的使用低碳产品来建设出旅游设施,在低碳旅游设施中主要包括叫交通运输、环境卫生、资源供应等方面,为旅游提供的专项服务主要有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旅游相关设施,建设低碳交通主要包括生态停车场,加大力度使用电瓶车、清洁能源车等交通工具,避免使用私家车,尽力发展低碳的交通工具。在对低碳旅游区设施的建设中,需要积极的使用低碳技术,使用可循环的水处理系统,建立生态垃圾桶等,加强景区的环境保护建设,完善旅游区的生态卫生设施建设;利用太阳能、水能等可更新技术来建立新型的能源供应系统;使用低碳建筑来为旅游区提供餐饮等设施,比如低碳酒店等,在酒店中建立低碳娱乐设施,比如健身房等,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低碳服务。
(三)宣传低碳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指的是在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来减少碳的使用,或是减少个人的碳排放足迹。在同一个旅游过程中,不同的消费方式产生了碳排放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就产生了不同的碳排放足迹,比如旅游中的交通运输,以同样的距离作为衡量点,选择飞机这种航空出行的方式,虽然航空占据总旅游的时间短,但是却占据了总旅游碳排放的30%,而汽车、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虽然时间上占据旅游总运输量的比重大,但是仅仅占据了旅游总碳排放的1%左右。从这个计算上看,倡导合理的出行方式,对于减少旅游中的碳排放就有重要的意义。倡导低碳的消费方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首先是倡导低碳的旅游出行方式,根据路线和距离来选择低碳的交通方式,比如徒步、自行车、公交车等相对低碳的出行方式,尽量减少自驾游、航空游等高碳的出行方式,在选择同一个类型的旅游景点时,要尽量选择个人碳足迹少的路线,从而为低碳旅游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是选择旅游中的住宿餐饮,尽量选择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酒店或是饭店,采用绿色食物,杜绝一次性的餐具,积极的保护生态。最后是旅游活动方式的选择,可以优先选择运动、体育等低碳的旅游活动,从而更好的实现低碳消费。
(四)构建低碳旅游体验
构建低碳旅游体验指的是在自然碳排放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旅游环境,在碳排放这一过程中,旅游者是最主要的碳排放发起者,游客排放出的碳最好能够对旅游景点中的碳汇总机制进行回收或是存储,从而实现碳排放平衡,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零碳”的旅游风景区。碳汇旅游体验能够将自然因素和人为社会因素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将各种可能影响碳排放和影响低碳旅游汇结在一起,分析导致碳排放的原因,最大程度的减少风景区碳的排放强度。构建低碳旅游体验需要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共同努力实现,政府要推行碳汇机制,从制度上为碳汇实行提供宏观的扶持环境,提供监督机构,制定碳汇指标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从而从基层上实现碳汇的机制主体。旅游企业要积极的宣传低碳旅游观念,培育碳汇旅游机制的理念,注重旅游企业的生态文明发展,从实施设备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来实现旅游业的转型,打造出低碳旅游模型。旅游景点社区要积极的影响政府制度,构建出和谐的低碳社区,从社区行动开始,为游客提供低碳的旅游社区环境。消费者要提升自我的旅游素质,规范旅游行为,树立低碳的消费观念,拒绝高碳出行,并且在旅游景点注意保护环境,最大限度的提升个人的碳汇能力,从而更好的减少旅游景点的碳排放。
四、结语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城市空间;交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述
(一)低碳城市理念的含义
低碳城市指的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创新低碳技术,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建设低碳城市应该从三方面着手,包括技术应用、理念认识与制度安排。技术应用是使节能减排目标得以落实的主要手段,制度安排是使政策得以落实的机制保障,理念认识是促使人们形成低碳生活理念的认知引导,只有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实现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
(二)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架构,也是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城市规划有着强烈的公共政策属性,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有长期的结构性作用。城市的物质环境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技术革新可以减少在生产、生活与消费领域的能源消耗与CO2的排放,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改变由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所带来的交通出行及其相应的能耗与排放,一旦城市规划决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得以确立,则对其引起的交通出行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尤为重要。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及实现方法
(一)规划的定位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二)实现方法
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怎样进行城市空间布局,以实现引导、管制与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怎样达到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化的目标。
在健康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怎样引导土地利用模式与公共交通体系实现低碳化,怎样在城市的空间规划与交通规划中应用TOP模式。
怎样提高碳汇以实现给人们提供适宜的环境。
怎样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管制碳排放的强度等。
以上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形成低碳环境,建设低碳城市、转变城市居民的生活观念,最终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三、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
(一)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空间规划的引导
1、城市空间结构
我国许多大城市在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控制以前,出现了无序蔓延的现象, 或是进行规划时为了追求政绩而不加节制的扩展城市边界,形成了许多“摊大饼”的城市形态。我国特大城市的布局形态,除少数因地形条件的限制呈现出带状或组团状布局形态以外,绝大多数主要表现为团状的集中发展模式。这样的集中团状很容易发展成“大饼”,从而不断加重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环境、资源压力,成为不经济的低效城市。这也将导致城市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将TOD(Transit -OrientedDevelopment)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概念引入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中。国内外通过实施TOD而成功引导城市有序紧凑生长并且减少大量私人小汽车出行的案例已有许多,主要包括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巴士公交引导城市发展两种模式。现在我国许多城市也开始在规划中引入TOD的理念,这有利于创造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政府需加大力度在财政和政策方面扶持轨道交通及快速巴士公交的发展;规划中要在公交走廊站点附近加大开发力度,增加此处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政府要协调开发商、居民以及公交公司的利益关系,使各方合作建立有利城市健康发展的TOD系统。
2、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城市各地块的用地性质进行合理安排协调的过程,在现在国内进行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往往容易出现为了追求图面效果而不顾实际土地利用效率和居民便捷生活造成规划用地性质混合程度偏低的现象,还有些规划中,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各类用地比例失调,开发区规划土地功能单一,城市功能不完善。这些都会使得城市中不必要的交通出行量增加,同时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最终导致碳排放增加。
因此,为了配合低碳城市建设的要求,政府及规划师应当让规划趋于科学合理。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注重各类用地的比例均衡,在城市每个需要集中建设的部分都应增加土地功能的混合度,另外,还应注意各类用地地块的尺度,使城市居民能够用最低碳的出行解决生活、工作、休闲的各种需求。
(二)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引导
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当前我国多数城市的道路系统运行情况存在许多问题,最直观的表现是交通拥堵,而从规划中找原因则是道路网等级配置结构失衡以及路网密度的下降。 现在许多道路系统规划都是计划性大于实用性,规划路网时快速路和主次干路的比例过高,支路却远远不够,生活性道路缺失。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城市道路运输效率,方便市民生活,在进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时,应当注重实用性,提出比例适当的道路等级配置,提高路网密度, 减少不必要的干道,在城市中心区和居住区集中地带增加支路,使街区能够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尺度要求。
2、鼓励自行车出行与步行
首先,要打造良好的自行车及步行出行环境,保证骑车者和行人在舒适的空间内能够安全行进,这就需要在建设城市道路时确保足够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宽度,并与机动车道之间进行适当分隔,加强绿化。
其次,建立连续的自行车及步行系统,在道路交叉口处加强信号灯控制时长的合理性,适当增加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第三,在城市公共设施集中区加建拥有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自行车停车场,减少车辆失窃,同时每隔一定距离就在公共设施附近增加行人休息座椅。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针对现在许多城市存在的公交运行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覆盖面不够等问题,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改善。如城市可以划定公交专用道,建立有独立路权的公交行车网络;加强公交运营管理,提高发车时间的准确度;根据城市情况降低公交票价;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公交公司的运营;定时检查公交线路设置的覆盖面和站点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城市建设情况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满足城市各个地区的市民日常出行需求。
(三)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产业结构规划的引导
1、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传统的产业具有的特点主要是资源与能源消耗量较大,利用率不高,在生产中,废弃物与中间产物均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碳排放量非常大。因此,必须在以传统产业为立足点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在进行升级改造时,要加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损耗,并将落后产能淘汰、关闭经过多次整改还不达标的企业。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传统产业清洁化、多元化、高效化的生产,整体效益达到最大化。
发展绿色低碳新型产业
不仅要注重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也要注重发展低碳绿色新型产业。发展新型产业,要对城市产业的内涵进行不断拓展,然后依托现有资源与能源,加大力度进行新能源与新材料的自主创新力度,并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能、城市垃圾发电等新型产业,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结语
综上,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一项公共政策,对于低碳时代的城市发展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当前能源紧张和提倡低碳环保的背景下,城市规划中应大力引进低碳理念,真正规划建设一座低碳美丽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
[关键词] 低碳交通; 交通政策; 公共交通
一、发展低碳交通的背景及意义
交通运输是我国目前能源消耗量最大且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自2000年以来,我国机动车呈现爆发式增长,汽车尾气也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汽车的过度增长和使用,带来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和交通安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运行效率和市民生活质量。在全球“低碳”发展的趋势下,“低碳交通”成为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所谓“低碳交通”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目的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优化发展方式。低碳交通的建设是一个体系化过程,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到交通工具的生产、使用、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以及人们的出行方式等方面都需进行低碳化改造。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也开始践行低碳交通。这不仅可以减少我国交通建设、运输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对营造健康文明、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使我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北京低碳交通的实践
随着北京市不断扩容,城市人口与出行需求急剧增加,使城市交通不堪负荷,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10年12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76万余辆,汽车排放物占到排放总量的40%~75%,并逐步上升。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低碳交通的建设,在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城市道路规划、高污染车整治等方面成绩显著。
首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申奥成功后,北京进行快速公交线路规划,2005年以来开通了3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新开通、调整大量常规公交线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05年的29.8%增长到2010年上半年的39.3%,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粗具规模,大大改善了居民出行环境。
其次,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北京在公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交出行比例不断上升的同时,汽车保有量也不断提高,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节能减排,北京积极实施低碳交通管理政策。以奥运为契机,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实施了车辆尾号限行、错峰上下班等交通管理政策,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
此外,应用节能先进技术。除改善交通结构外,北京市还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在奥运会期间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为奥运保障服务的50辆电动车目前仍正常运营,北京市还在积极探讨新能源车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方法、资金来源等问题。
采取一系列低碳交通管理措施后,北京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汽车限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道路资源的浪费。根据北京尾号限行规定,限行时间为工作日的早7时至晚8时,长达13个小时。在限行的部分时段中,道路资源没有被最大化利用。
第二,实施尾号限行后交通拥堵状况改善有限。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交通出行数据统计分析,目前北京路网早、晚高峰平均车速仍只有每小时24.2千米和20.1千米。如不进一步采取措施,到2015年北京高峰期间路网的平均车速将可能只有每小时15千米。
第三,公共交通水平有待提高。北京市公共交通不断建设,但目前中心城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仍然较低,五环路内仅为0.23千米/平方千米;同时公共交通还存在运能运力不足、换乘不便,公交运行速度慢、候车时间长等问题,这些直接影响到公交工具的使用效率。
第四,私家车有增多的趋势。为规避限行政策,许多家庭选择购买第二辆车出行。来自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保持在每天新增1 300辆,在如此巨大的车辆保有量的情况下,低碳生活的实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未来北京低碳交通发展的对策
为加快实现北京低碳交通,未来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首先,选择适宜的交通发展模式。发展清洁燃油、使用新技术能较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在打造低碳交通的同时,还应选择与城市发展相适宜的交通模式、出行结构。“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积极建设公交城市,使公交和私车更好地结合起来,营造良好出行环境。
其次,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汽车使用税费等控制机动车流量,如新加坡实施拥挤收费,在其他措施的配合下使高峰小时交通量下降了45%,采用公交车出行的数量增加了近50%;同时通过进行多种公交补贴提高公交利用率。
再次,推进公交信息化发展。鼓励采用新的技术促进公交智能化,大力发展智能交通信息系统,为公众出行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如在公交车枢纽、站点普及电子信息站牌,使出行者可以方便及时地获取公交服务信息。
最后,调动公民参与低碳交通建设的积极性。加强交通文明宣传,号召市民文明出行;提升交通服务、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公交周、无车日等活动,倡导采用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网上购物等绿色出行方式。未来北京的“低碳交通”发展需要依靠政府、企业、社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陆锡明. 低碳交通体系建设[eb/ol]. http:// www.chinautc.com,2009-12-16.
[2] 陈洁行,沈悦林,龚勤,卢亚萍. 杭州的低碳城市交通实践与发展对策[j]. 城市发展研究,2009(12).
【关键词】生态城;小街区;热岛效应;低碳
【Abstract】Blocks are the basic units of urban space, and building blocks having ecology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build an ecological city. Summarize the current setting eco-city neighborhoods, we found a small block is the trend of low-carbon eco neighborhood settings. From improved micro-climate, energy conservation point of view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neighborhood "small scale", but summed up optimization "small-scale neighborhoods" to be carried ou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ity neighborhood set.
【Key words】Eco-city;Small blocks;Heat island effect;Carbon
1. 前言
(1)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城市、街区、建筑建设的尺度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趋势。在农耕文明时代,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人类只能进行“小尺度”的建设;而在推崇人类中心主义的工业文明时代,大尺度的建设成为了主流。发展至今,更加推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 ”,“小的也是美的”的建设理念成为了更适宜自然、融入自然的方式。
(2)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街区”作为中观空间载体,承接了宏观生态城市与微观绿色建筑,是城市空间构成以及低碳节能的重要构成部分。现有研究从城市功能、人文、历史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构建适宜街区尺度[1~3],也有从原有生态保护角度出发讨论街区尺度的研究[4]。而针对改善气候以及节能减排对街区尺度以及街区特征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
(3)本文从从中观层面的“街区”来探讨一下,“小尺度”以及“其他建立于小尺度上的特征”可从哪些方面对城市气候、节能减排做出贡献,以期为生态城市中街区设计提供参考。
2. 生态城中街区建设尺度
(1)通过总结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中街区建设,可以得出具有借鉴意义的街区尺度以及特征,见表1。
(2)通过总结上述不同区位、不同气候条件的生态城的街区尺度可以看出,其街区尺度特征具有一定共性。街区单元尺度设置在70m×110m至400m×400m之间,均属于较小尺度。分析可知,在该尺度区间的街区基本能够满足城市开发建设和功能组织、活力、交通、心理、视觉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街区尺度较小,在规划中能更根据现状环境特质灵活的设置功能、确定指标体系,更有助于充分利用自然干扰度较小的地段,也更有利于确实的保护原有的生态、水文因子。例如,台北市依据自身盆地自然系统的有利条件,划定了 “生态城市分区发展单元”,小尺度的的单元内充分调动各发展单元的环境潜力,形成具有多样性的特色自然系统[5]。
(3)综上,选定适宜的街区空间尺度是构建生态城市的基础,基于适宜的空间尺度,优化其设置、布局,将更有益于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生态城市的目标。因此,下文主要论述合理布局小尺度街区对改善微气候、降低碳排放的积极作用。
3. 小街区对改善城市微气候及降低碳排放的影响
3.1小街区对微气候影响。
(1)快速城市化带来了地区原有物理环境的改变,能耗的提高,也给城市带来了“气候病”。目前,热岛效应已成为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热岛效应是指相较于下垫面普遍为植被、土壤的郊区,城市中大量的密集的建筑物、水泥路面等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造成了城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2)街区作为城市的构成部分,如何通过自然做工改善街区热环境,调节城市气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3.1.1增加遵循自然肌理的通风廊道。
(1)相较于街区,道路具有较小的流动阻力,可以作为气流的主要通道[6]。构建小街区,增加支路路网密度,可为城市增加毛细风道,能有效加强传输郊区冷空气与城市热气流的交换作用,能调节城市温度[7]。
(2)同时,研究中发现,当风向与街道、河流走向不一致时,风向将会偏转;而当街道走向与风向一致时,在街道及河道的上空形成“管狭效应”,带来较空旷处更高的风速。较高的风速更易于降低空气的温度,对此,为提高风道的降温效应,《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中作出以下指引“建筑物的排列和街道布局须遵从盛行风方向”。从上述结论可知,在保证交通便利的基础上,路网不应拘泥于方正路网。道路的走向应尽量与夏季盛行风向保持一致。并充分尊重原始的自然河流走向。
(3)由此可知,在较小的街道尺度基础上遵循盛行风向构建风道,对于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3.1.2紧凑布局。
(1)城市热岛的产生源于不同类型用地其下垫面的热力性质不同,由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产生的能耗较大,一般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的具有较高的地表温度。但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布局形成的城市温度环境差别较大。街区较大、功能较为单一时,较为集中的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将带来集中热耗,中心规模较大时,较冷空气难以进入内部进行热交换,使得热岛效应较为突出。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出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城市整体能耗的降低 [8]。同时,单一的用地性质,会增加长距离的出行,也导致城市每天两次的“钟摆交通”,将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2)小街区规制将增加道路密度,可通过道路(尤其是绿化率较高的道路)切割城市热场,避免单一性质的用地大面积布局,最终达到降低城市热辐射,削减热岛规模效应的作用[9]。
(3)综上,小街区不易形成大规模的集中热源。在街区“小尺度”的基础上增强街道两旁绿化,能更有效的吸附温室气体,起到切割城市热源,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
3.2绿色小街区对低碳贡献。
街区是城市实现低碳目标的基本组成单元,其空间结构布置对于用地功能、交通出行有影响较大。小街区构造城市交通的微循环,形成具备良好的慢行交通基础条件,可对碳减排起到积极的作用。
3.2.1小街区优化慢行系统及公共系统构建。
(1)根据陈飞等学者研究,相较于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公共交通等出行方式,小汽车是每公里人均耗能最高,每公里人均CO2排放量最多的出行方式(见表2)。同时,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近年来小汽车数量的飞速增长。同时当车辆过多,超出道路的允许通行能力后,将造成交通拥堵,也会导致大量额外的CO2排放[10]。相反,发展能耗更低,排放量更低的慢行系统和公共交通系统更有利于碳减排,也更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同交通方式能耗及排放物比较见表2)。
(2)小尺度的街区更适于步行。密集而较窄小的街道可以减慢车流速度,随着车流速度的降低,自行车交通与步行交通更加安全便捷[12]。同时小街区构建增加了支路网络的密度,增加了街区内可达性,也增加了对慢行交通的支持。因此,街区“小尺度”即可推动慢行系统的发展,由此起到降低碳排放的作用。
(3)除了“小尺度”的特征,街区还可通过以下方面构建更加低碳的城市。通过强化慢行步道的景观设计,营造舒服宜人的慢行系统,保证居民生活环境的生态、健康、安全、便捷的绿道网络,可以增加慢行吸引力。有研究指出,具有良好可达性并与慢行系统相结合的绿色开放空间可以降低人们由于“休闲补偿心理”而产生的远距离出行需求和里程,并激发健康的出行行为发生[13]。同时,可通过加强慢行系统与快速公交站点的接驳、增加公共交通站点的慢行可达性等手段以增强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将能进一步促进居民通过慢行出行,从而降低城市碳排放量。
3.2.2混合功能。
(1)土地用途混合是城镇发展的自组织格局,是人类对聚落空间的生态选择[14]。土地用途决定了生产、居住和公共服务等功能,也决定了具名的出行需求。美国交通规划工作者纽曼与肯沃斯通过比较美国、欧洲及亚洲的城市,发现美国城市(低密度分散式布局)大约要比同等规模的欧洲城市(高密度紧凑式布局)人均多耗费3~4倍的燃油,其中50%的差异归因于土地使用模式的不同。国外多个社区调研显示,在社区项目中每增加20%的零售和商业活动,会引起小巴或其他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约增加4.5%[15]。
(2)较小的街区尺度,更易实现不同类用地混合布局,构建更丰富的功能布局。即能在较小的的范围内将生产、居住和公共服务三大功能集中,通过短距离的出行即可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用步行即可满足大部分出行需求。从而减少了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机动性出行,即可降低小汽车的使用率,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标。
4. 结语
(1)相较于大街区,小街区更密的路网对缓解热岛效应,以及更利于慢通促进碳能耗的降低。在小尺度街区的基础上,遵循夏季盛行风向布局街道,设置街区功能时能够紧凑的布局,并在城市大热场中适度增加绿化街道密度以切割热场,均可有效基于小街区尺度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为实现节能减排目的,强化慢行步道的景观设计,增强慢行系统与社区中心轨道公交站点的可达性,以及通过街区内功能混合均可起到抑制机动性出行带来的碳排放。
(2)本文对小街区所涵盖的其他方面未进行研究,仅整理分析了街区尺度与街区设置对改善气候及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主要出于对前人理论的总结梳理,有待进一步结合实例进行的深化量化研究。
参考文献
[1]伍学进.城市宜居性短街道与小街区公共空间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0,(3):89~91.
[2]黄烨停孙一民.街区适宜尺度的判定特征及量化指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9):131~138.
[3]杨俊宴,史宜.基于“微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研究――从社会空间的视角[J].建筑学报,2015,1(2):119~124.
[4]陈天,臧鑫宇,王峤等.基于生态思维的绿色街区规划策略研究[C].//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1~11.
[5]臧鑫宇.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3.
[6]石华.基于深圳市道路气流特征的城市通风网络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2.
[7]李国松.基于遥感技术的哈尔滨城市热岛效应缓解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8]薛瑾.城市热岛产生的空间机理与规划缓减对策[D].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08.
[9]李d,余庄.基于气候调节的城市通风道探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991~997,插2~封3.
[10]陈飞,诸大建,许琨等.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6):39~46.
[11]苏城元,陆键,徐萍等.城市交通碳排放分析及交通低碳发展模式――以上海为例[J].公路交通科技,2012,29(3):142~148.
[12]王轩轩.中国城市的小地块街区模式初探[D].东南大学,2007.
[13]邱红.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4]庄淑亭,任丽娟.基于低碳的城市土地混合使用探讨[C].//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2011:127~130.
关键词:低碳规划 规划管理 控制性规划 低碳城市
Abstract: the current low carbon in urban planning technology and policy research quite a lot, but the above studies have not yet solved low carbon technology or policy in the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carry out the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re of the system of the planning management level, explore to establish the low carbon face the management of city planning framework, namely "index control-provisions guidelines-graphics guide" all three of the low carbon controlling planning framework, and combining with the guangzhou center low carbon planning/case,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lanning framework.
Keywords: low carbon planning planning management controlling planning low carbon cities
中图分类号:TF7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年来,低碳城市规划成为规划界的热点前沿课题之一,相关讨论与研究颇多,总结下来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是按照过程论和框架论的观点,从城市整体碳源与碳汇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碳转化的过程与影响,提出城市减排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多为宏观策略和政策建议,包括城市产业发展低碳化、能源结构低碳化策略等,与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分离较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难以被规划应用与落实;第二类是从模型量化入手,研究城市的碳排放结构与特征,并以此为基础,针对碳排放重点部门提出相关控制建议,对规划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作用,但技术基础要求较高且不涉及规划落实方面的讨论;第三类则是立足于现行城市规划体系,针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与详细规划分别提出相关的低碳规划策略,并形成规划方案,但其尚未解决低碳方案在规划管理层面的操作问题。
2低碳规划框架探索
2.1现行规划管理体系
我国现行的规划管理体系采用“总体规划-控制规划-详细规划”紧密联动的三段式,实现对现代城市规划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引导(陈荣,1997)。
其中,控制规划作为管理体系的核心层次,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它以量化指标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意图和宏观的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土地乃至三维空间的定量、微观的控制,从而既继承、深化和落实总体规划的意图,又可对城市分区和地块建设提出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导则。
此外,控制性规划还是进行建设项目许可的重要前提条件,属于“管理性”规划,对土地个案开发具有较强控制能力,并且直接为规划管理人员服务。因此,低碳规划框架与现行规划管理体系的结合重点在于实现其在控制性规划层面的落实问题。
2.2低碳控制性规划
控制性规划的管理主要通过指标与条文来实现,包括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指标、参照执行的引导性指标以及规划控制条文。强制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等;引导性指标包括地块面积、建筑面积等,落实到控规图则中有控制指标、指引条文和图形引导的城市设计导则。
因此,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低碳设计应立足于这一现行的规划管理体系,探讨以指标、图则、条文相结合的形式来取代单一的低碳形态方案或笼统的策略目标,并以控制指标作为主要的管理依据,实现管理操作的简易方便(如下图所示)。
2.3低碳规划框架
2.3.1指标控制
为确保规划实施的简易可行,低碳控规指标的选择与确定以现行城市控制规划常见指标体系为基础,不随意增加新的指标,尽可能将低碳规划要求转化、落实到现行常用的控制指标当中。其中,强制性控制指标包括常用的土地使用性质代码、土地使用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设施配套,同时增加“兼容用地性质”指标体现对用地性质适当混合的鼓励;引导性指标则包括地块面积、建筑面积等。
2.3.2条文指引
为进一步落实低碳规划设计的要求,使土地开发与建设行为能够更好地实现低碳发展,低碳规划框架还增加了设计指引条文作为指标控制未尽之处的补充。条文指引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传统控规中的城市设计指引,重点对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进行指引;二是本规划框架增加的低碳设计指引,重点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绿化、市政设施等范畴中影响城市碳排放的设计因素开展引导,补充了无法落实为指标语言的低碳设计要求。
2.3.3图形引导
此外,低碳控规框架满足规划管理实施中地块划分与控制线落地的需要,采用图形引导方式体现规划成果。图形指引包括规划总平面图、空间形态控制图、建筑高度控制图、道路断面引导图以及总平面规划意向图等,最后将上述图形成果反映到低碳城市设计导则当中。
3 广州市嘉禾中心区低碳规划
3.1 项目概况
广州市嘉禾中心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新城北部延伸区范围内,选址位于地铁2、3、14号线嘉禾枢纽站周边约500米范围内,根据近期建设开发的难易程度和空间完整性,以规划快速路和主次干道为边界,规划范围面积约为4.22km2。
由于嘉禾地铁枢纽站的建设、空港经济的辐射影响以及广州市城市圈层发展结构的优化需求,《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将嘉禾地区规划为片区级公共中心。
本规划根据战略规划要求,将嘉禾地区定位为白云区公共中心,重点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绿化、市政设施、绿色建筑等方面进行低碳规划设计,将其建设成为广州市低碳示范中心区。
3.2 低碳策略
由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交通模式等方面的空间锁定效应(潘海啸,2008),低碳城市规划应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绿化、市政设施、建筑等方面进行控制引导,力求减缓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
3.2.1低碳空间布局策略
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与城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关系非常密切。低碳空间布局策略以节能减排为导向,采用适应地区气候特征的空间布局方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结合合理的混合功能布局减少交通出行需求和距离,以降低由此带来的碳排放。
为使空间布局适应广州本土气候特征,提升方案的科学性,低碳空间布局策略引入城市微气候评估技术,基于风环境评估结果规划城市通风廊道。规划通过构建风廊、联结开敞空间、控制建筑布局等方式加强通风、增大风速,改善地区微气候条件,最终达到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3.2.2 低碳交通组织策略
研究表明,交通能源消耗带来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重点部门之一,降低交通能源消耗是实现低碳城市的重要环节。
低碳交通组织策略是指以减少机动车出行为目的,以实现节能减排为导向的交通组织方式。具体包括应用TOD理念,以地铁站点为核心设立公交无缝接驳节点,并规划独立的慢行交通系统,通过提供便利的公交换乘以及慢行交通选择降低市民机动车出行。
3.2.3 低碳生态绿化策略
绿地通过蒸腾降温以及热辐射的反射、透射作用形成城市冷岛,有利于降低环境温度,改善地区微气候。强人为干扰的城市环境中,集中式绿地易于构建稳定成熟的城市植被,绿地规模成为单位面积城市绿地碳固定强度的重要影响因子。
因此,低碳生态绿化策略提出,在条件可达的情况,规划应尽可能布局集中式绿地,同时提高植物群落的乔灌草复层搭配,结合空间结构布置功能多元化的公园系统,形成不同级别、不同特色,满足不同使用需求的生态绿地系统。
3.2.4 低碳市政设施策略
低碳市政规划是指通过应用清洁能源机制的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城市能源利用与资源使用上的节能减排。具体包括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现城市供电、供暖等能源需求,引入城市雨洪管理设计、中水回用、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等绿色市政做法。
3.2.5 绿色建筑策略
绿色建筑策略是指在规划范围内提倡建造绿色建筑,并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引导控制单位土地上的绿色建筑数量,并探索建立鼓励措施,引导用地单位参与绿色建筑计划,推广绿色建筑。
4 结语与讨论
低碳控制性规划既是策略的方案落实,也是后期土地开发管理的有效工具,方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既定的低碳目标对土地开发行为进行管理与控制。从低碳策略的提出到规划方案形成并付诸实践,低碳控制性规划将是承上启下的核心。
通过在嘉禾中心区低碳设计规划案例中的应用可见,以指标、图则、条文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形式的低碳规划框架能够将低碳策略有效地落实到规划管理行为当中,实现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是一个有效的低碳规划探索。而引入城市微气候评估技术,在空间上落实通风廊道的选址、范围,并通过对廊道内土地利用、建筑高度进行控制,实现风廊的空间规划,是该规划框架的主要创新点之一。当然,规划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低碳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市政设施等方面的策略仍停留在规划引导层面,难以落实到控制指标当中,规划控制性较弱。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的转型时期,低碳城市规划将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顾朝林,2009)。基于本土发展特征与诉求,建立完善的低碳规划理论、技术、方案到管理实践的低碳规划技术整体系统,需要更多的讨论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4):7-13.
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33-35.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 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06).
汪勰,. 低碳视角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应用探讨――以武汉市总体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10,(5).
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 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11).
龙惟定,. 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能源管理[J]. 建设科技,2010,(8).
龙惟定,白玮,梁浩,范蕊,张改景,. 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和能源愿景[J]. 建筑科学,2010,(2).
陈飞,诸大建,许琨,.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09,(6).